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便蒙鈔  (第十一集)  1994/7  美國達拉斯  檔名:01-014-0011

  諸位同學,請掀開經本第二十四面第一行,前面介紹過五悔,這下面是六念。在我們淨宗這個六念也非常重要,在許多古德典籍裡面都常常引用到。六念很好記,前面三條就是三寶,念佛、念法、念僧,後面三條是念天、念戒、念施(就是布施),很容易記。這個意思非常之深。

  「念佛」,這個地方所說的佛並不是專指狹義的阿彌陀佛,它是廣義的。佛是人天導師,是一切眾生的慧目;如果沒有佛陀的出現,一切眾生永遠不能夠徹底覺悟,不能夠明心見性。這個功德是佛陀給我們的,所以佛是最好的導師。當然我們第一念起就會想到本師釋迦牟尼佛,即使我們念佛求生淨土,我們在念阿彌陀佛之前,一定念三稱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在讀經之前,也要念三稱本師釋迦牟尼佛,念念不忘老師給我們的恩德,是這個意思,不忘本!

  第二「念法」,法也是廣義的。當然我們常常要思念佛陀對我們的教誨,這就是經典,經典裡面的理論、境界我們要熟悉,常常去讀誦思惟。經典裡面告訴我們修學的方法,我們要認真努力的去做。如果理論明白,不能夠依照方法去修學,我們依舊不能將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換句話說,佛法真實的利益,我們得不到。什麼是真實的利益?世間人所嚮往的幸福美滿完全沒有缺陷的,這世間人所嚮往,所謂真善美慧!唯有依照佛的方法去修學,真善美慧的生活我們才真正能夠得到。已經得到的是諸佛菩薩,阿羅漢雖然得到,沒有圓滿;換句話說,他的真善美慧還有缺陷,沒有圓滿。到佛果地上,那就達到究竟圓滿。一定要依照方法去修學。

  廣義的法,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的自然的法則,不許加一點意思在裡面。實在說,諸佛菩薩為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純屬自然之法,因為佛確實沒有加絲毫意思在其中。佛如果加一絲毫意思在其中,那佛就有法可說,佛真的說法。我們在《般若經》裡面看到的,《金剛經》裡面就有,佛說法四十九年,沒說一法,沒說一句法,沒說一個字,如果有人說佛說法,那叫謗佛。為什麼說了四十九年,說了那麼多,說他沒說法?這個我們很難理解。他沒有加一絲毫意思在裡頭,他所說的完全是自然的現象、自然的法則。我們眾生有法可說,為什麼?自己的意思很多。這跟佛法不一樣,所以佛法是從心性、是從自然裡面流露出來的。因此佛法也不好懂,為什麼不好懂?因為我們展開佛的經教,都要加一點意思進去,摻雜這點東西,佛法往往到我們眼睛上就變了質,就在這個地方。開經偈裡面說「願解如來真實義」。如來的真實義如何能理解?不加一絲毫意思,你就了解。因為你的心、你的境界跟佛是一樣的,才能夠了解佛的意思。這是對於佛法的性質,我們明瞭、明白之後,我們就曉得應該怎樣去修學。

  第三「念僧」,這一條也非常非常重要。眾生在迷位,迷位的眾生妄想分別執著非常嚴重。由於這些嚴重的錯誤,產生了許多罪惡的行為,變現出六道的果報。雖然說這些事情也不是真實的,也是虛妄的。可是虛妄當中,他真的有苦受。就好比我們人做惡夢一樣,夢是假的,夢不是真的,但是做了個惡夢,他真受苦,真的嚇一身冷汗,嚇醒!那不是假的。我們六道輪迴就跟做惡夢的現象一樣,只要你這個夢不醒,你在裡面受的苦不是假的,這是真的在受,而且還有得受,這事情麻煩。

  「僧」是我們迷位眾生最好的榜樣,所以在三皈裡面,我們念「皈依僧,眾中尊」,眾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團體、社團。我們知道世間有許許多多不同的社團,在一切社團當中,僧團是最值得尊敬的。原因在哪裡?因為僧團可以做世間(這世間是包括人間天上),六道眾生裡頭所有社團的最佳榜樣。僧團是六和敬,人人遵守六和敬,這個僧團是六道裡頭最殊勝的僧團,念僧是念這個意思。換句話說,念僧最要緊的就是念六和,僧團也叫和合僧團,要念和合。

  和合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見和同解」,也就是我們現代人常常嚮往的建立共識。現在人叫建立共識,跟佛法裡頭見和同解很類似、很接近。不過共識不容易建立,依什麼標準建立?依誰的見解思想為標準?你說你的想法好,我說我的想法好,這想法、看法就不一樣,永遠沒有辦法建立共識。這個共識,說老實話,口號而已,有名無實!就跟世間的真善美一樣,真善美在世間沒有,有名無實。佛教給我們建立共識,我們聽了之後,那真的不能不佩服,不能不服。佛是用什麼方法?教我們把所有的想法、看法統統捨棄掉,大家見解就相同,誰也不要以誰為標準,統統捨掉,那才是絕對的標準。每個人心地清淨真誠,妄想妄念統統捨掉,佛用這個方法。佛沒有說我的見解是正知正見,你要用我的標準,佛沒這說法,這是真正的高明。

  所以佛的教法,自始至終,諸位細細去想想,特別是《般若經》。法相唯識給我們分析,《般若經》裡面告訴我們最高的綱領原則。《般若》講到最後,講到總結論,《心經》裡頭兩句話,「無智亦無得」,這是般若會上的總結,無所得。有知就是妄想,有得就是執著。這兩樣東西是一切眾生無始以來迷惑顛倒的病根、根源,看大小乘經上常講的二障,所知障、煩惱障。所知障的根就是妄想,煩惱障的根就是有所得、就是執著。所以《華嚴經》上說眾生為什麼不能明心見性?為什麼不能成佛?「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他這才叫說真話,真實教誨!是讓我們一切時、一切境界當中保持著清淨心。以清淨心對人對事對物,那叫大自在、真解脫。真正的解脫得大自在,是這樣的一個境界。所以僧團是建立在見和同解的基礎上。清淨心照見一切萬事萬法,所以他對一切眾生大慈悲心自自然然就生出來。

  大慈悲心表現在哪裡?表現在持戒,「戒和同修」。持戒以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守法,他的生活必然遵守自然的法則。我們中國古聖先賢在教學裡面,教導我們五倫十義、四維八德。諸位要曉得,這不是哪個人發明的,不是某個人的學說,是自然的法則。母親愛她的小孩,是誰教她的?她從哪裡學來的?不需要。兒女愛他的母親也不是學來的,自然的法則。五倫十義、四維八德,我們今天看到這是道德倫理的綱目,是某一家某一派的學說,錯了。某一家、某一派的,我們可以不跟他學,不被他牽著鼻子走,這自然的法則就像四時的運轉一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沒有人能把四季轉變過來,自然法則。星球在太空當中的運轉,自然法則。

  所謂聖賢,說實在話,人家心清淨,清淨心起的作用就是智慧,照見事實真相,為我們說出來,不是他一家的學說。如果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真相,對於聖賢人這些發現,我們就很歡喜接受。我們曉得這是自然的法則,在佛法裡面講這是性德的流露,決不是某個人的創造發明,不是某個人的學說,我不是跟那個人走,他心就清淨。所以僧團裡面佛弟子,他的生活行為必定不違背性德,這是佛門的術語,用現代話,絕對不違背自然的法則。這也就是佛常講的「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確確實實他能做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僧能做得到。所以這個團體才值得人尊敬、值得人效法。國家是個團體,世間是個大團體,政黨也是個團體,所有一切大小團體,僧團是典範、是模範,我們念僧要念這個意思。

  所以念僧一定念六和敬。我們在佛教經論裡面常常看到六和敬,實際六和敬的團體我們沒見到。我們相不相信?我們深深相信,佛講的六和敬是真實的,後來這些佛弟子不肯依照做,那是他們的事情,佛沒說錯。我們如果真正知道這個事情好,是一樁好事情,我們從我們本身做起,不必要求別人;要求別人,錯了,那你就加了一點意思在裡頭。要要求自己,別人跟我不和,我要跟他和,從本身做起。諸位要曉得,世尊當年在鹿野苑最初的小僧團總共就六個人,釋迦牟尼佛一個,帶五個學生。鹿野苑五比丘起家,教化這個世間眾生。世尊五比丘能起家,現在如果能有五個人遵守六和敬,我相信一定能把佛法重新的振興起來,使佛陀的光輝絕對不亞於世尊在世那個時候。要真幹!誰幹?我自己幹。

  因此同住在一個道場,我們修什麼?修清淨心。人人都修清淨心,才能達到這個和敬的基礎,就是見和同解。必須要每一個人心地清淨,中國古人講「肝膽相照」,這六和敬的僧團才真正能夠建立。這個僧團建立必定得十方諸佛的護念,一切龍天善神的保佑,為什麼?太值得人尊敬。所以大家發心出家,好心出家,要做這一樁好事。這個好事真的要是做成功,不但一切眾生感激你,諸佛菩薩都謝謝你。自己的利益功德,那就更不必說。你要說那個利益功德多大?大概只是佛經上所說的「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等覺菩薩恐怕都說不清楚。在我們自己肯不肯做。所以念僧要念這些,僧是一切眾生的榜樣,是大眾的模範,這是念三寶。

  第四佛教我們「念天」。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念天是什麼意思?在事上說,天長壽,天安樂,天福報自然。不像我們生活這麼苦,賺錢賺得好辛苦,生活不容易,天上生活自然。要念天之德。怎樣才能夠生欲界天?要修上品十善。換句話說,念上品十善,心裡頭常常存著十善,有十善的心,有十善的行為,這是念欲界天。再往上面去,還要加上禪定。

  禪定,六祖大師說得好,什麼叫禪?不被環境所擾,這就是禪;環境裡面有人事環境、有物質環境。我們六根對外面的境界,不為外境所動,這個叫禪。定是什麼?定是自己的心。自己心不動心,外面不被境界誘惑,這叫禪定,念這個。念著就是心地真正清淨,清淨心是定。外面花樣很多,五花八門,特別是現代這個時代,科技日新月異,而不為它所動,這是禪定的功夫。所以禪定不是面壁去打坐,那個禪定沒用處,那個教初學的。真正的禪定用在生活當中,行住坐臥,無時不是禪,無處不是定。佛經裡頭有兩句話說「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行住坐臥一切活動統統是禪定。還要修四無量心,四無量是慈悲喜捨,這樣的人才能夠生四禪天、四空天。所以念天,心裡頭常常懷著的,這個人將來一定生天道。實在講,我們常念十善,常念慈悲喜捨,常念禪定,要迴向求生淨土,給諸位說這上品往生,《無量壽經》裡面講的三輩往生,上輩往生,那個果報就太殊勝。這是念天的意思。

  第五「念戒」。佛法的修學決定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定、慧叫三無漏學,整個佛法,這三個字包括盡。我們今天把世尊一代時教的典籍分類,也是用這三個標準來分,分為三藏,經、律、論;經藏是講定,律藏是講戒,論藏是講慧。所以這三學是世尊教化眾生的三大綱領。這個戒的範圍非常之深廣,我們要知道它的精神,知道它的深義,然後才曉得怎樣來修學。廣義的戒律,攝善法戒,攝眾生戒,這個沒有條文的,這個範圍大。佛只給我們講原則、講理論,沒有細說這些事項,所有一切事項自然包括在其中。以我們世間這個小範圍來說,譬如國家的憲法,每一個地方區域的法令規章、風俗習慣、人倫道德,統統都在戒的範圍之內。古人常講「入境問俗」,我們到一個地方去,現在交通便捷,旅遊已經變成我們生活當中的一部分,不能避免,有假期就到其他國家地區去旅遊。那個國家的法律我們要懂得,到那裡去不要犯法;它的風俗習慣我們要懂得,不要惹人家討厭,都要守法,在佛家講這叫持戒。所以戒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它能夠使我們身心清淨,能夠使我們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

  第六是「念施」,淺顯的意思上,佛是教我們能夠慈悲一切,能幫助苦難的眾生。他有需要,迫切需要,我們如果有,要幫助他,盡心盡力的幫助他。在今天的世界,還有不少貧窮落後的地區,人民生活非常艱苦,需要物質上的幫助。這個物質上,中國自古所謂是「救急不救貧」,急難的時候,我們要伸出援手來幫助你。貧窮落後怎麼辦?今天我們講人道,佛門裡面講慈悲,說得很好聽、很響亮,沒去做。對於這些苦難的人要怎樣去幫助?實在講現在科技相當發達,利用這些科學技術教導他們,幫助他開發資源,幫助他自力更生,這才叫真正布施。使他的生活能夠得到安定,這還是治標,這不是治本。

  唯獨佛法懂得根本之所在,根本所在在哪裡?在福報。他遭受貧窮,他沒福。為什麼沒福?前生沒有種因。佛告訴我們,財富這是果報、福報,從哪裡來?財布施來的。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這一生得貧窮果報,物質生活缺乏、不足。聰明智慧是果報、是福報,有智慧就能解決一切問題,智慧之因是過去生中修法布施得來的智慧;健康長壽是福報,是過去生中修無畏布施得來的果報。你不修這三種因,哪能夠得三種果?如果我們能把這些道理講清楚、講明白,讓他真正覺悟,真的肯修三因,那後來這殊勝的果報,他自然就得到。這叫真實的布施、究竟的布施、圓滿的布施。

  現在教化眾生,就是為大家說清楚、說明白,利用這個科技方法得很多方便,現在可以用電視、可以用廣播,少數的人就能發揮面積很廣大的教學的作用。文字比較上有困難,娑婆世界眾生耳根利,眼根沒有耳根利。所以許多人給他好的書,他不想看;你跟他講,他歡喜聽。所以這些年來,特別是在大陸,大陸我們送了很多書,人家歡迎什麼?歡迎錄音帶。香港、新加坡同修們到大陸去旅遊,也順便做個調查,回來告訴我,他說:法師,大陸上歡迎錄音帶的比例,比歡迎佛書、善書的要高出好多倍。這就證明了耳根比眼根利。現在尤其歡迎的是錄影帶,而且還要字幕的,做字幕成本就高。現在在台灣一個錄影帶一個半小時,這個字幕做上去要花台幣七千塊一個帶子,做這個字幕。大家需要,我們就做,盡我們能力,我們認真的在做,這是布施。希望他們明理,了解事實真相,從心地上悔改,斷惡修善,創造他自己美好幸福的前途,這個叫從根本布施,從根本的救濟。這是我們講的慈濟貧窮,窮在哪裏?窮在沒有智慧,窮在沒有善根,這個比衣食不知道重要多少倍。世出世間這些聖賢,出世的諸佛菩薩,世間孔子、孟子,他對於一切眾生就是做這個究竟圓滿的布施。這個功德就不可思議,世間任何事業不能跟他為比。所以念施重要,這是六念。

  《觀無量壽經》還給我們講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這是在十六觀之外的。第一種「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一個人心地慈悲,不殺害眾生,又能夠持戒清淨,他要是想往生極樂世界,迴向求生,行。第二種「讀誦大乘方等經典」。這個當然我們能相信的,因為《無量壽經》上三輩往生,末後的一段就是說這些人。讀誦一切大乘經論的,修學一切大乘法門的,他臨終迴向求生淨土,都能夠得生。第三種就是剛才講的,他「修行六念迴向發願」,以六念的功德也能往生。由此可知,我們發心修學淨土的人,我們以念佛為正行,五悔、六念做為助行,正助雙修,往生西方這一條道路就安安穩穩。

  五悔、六念這裡面福報很大!大福報是我們往生的時候,能夠離開一切病苦,預知時至,走得很自在、很瀟灑,那是大福報的人。所以這樣的福德,我們要認真努力去修學,就是對於往生的時候有很大很大的幫助。因為人在臨終的時候,最怕的就是病苦,病苦是大障礙,使我們昏迷,使我們的神經、頭腦錯亂,那個麻煩就大。在那種狀況之下,縱然有善緣,有人給你助念,恐怕都很難提起正念。這個時候正念要失去了,往生這個念頭失掉了,那這一生就空過。由此可知,這個修福確確實實重要。

  人有大福德,我在童年的時候見過,我們家鄉親戚走的時候,可惜他不念佛,不知道念佛。這我親眼看見,他走得好清楚,生病,要走的那一天,叫他家人幫他洗澡,幫他換衣服,然後把他的家親眷屬都叫來,一個一個看看、問問,這以後告訴大家,我走了。他大概能看到,他說接他的人抬著轎子來,抬轎子來,來接他的。他說我要走了。這人就斷氣了。這樣清楚、這樣明白,假如他要念佛,決定往生,往生品位絕對會不低。可惜沒有遇到這個法門,沒有遇到這個善緣。這樣走的,他能看到臨終有人抬著轎子來接他,絕對不是三惡道。三惡道那個現象,遇到牛頭馬面拿著鐵鍊鎖他,把他拖走的。這個是有轎、有馬來迎接,決定生在好地方,人天福報。可惜不知道念佛,沒有人教他念佛,這是真實的福報。我們一生的福報不要去享受,就希望臨終享這個福報,一切修福都在臨終這一剎那享這個福。那我們一切的願望就統統都達到。千萬不要在這一生當中把福享盡,到臨命終時候沒福,那個麻煩就大,冤親債主統統來了。你看到都是陰間的妖魔鬼怪的境界,使你感到恐怖、害怕、憂慮,那三善道就沒分。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經文:

  【唯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

  蕅益大師是過來人。我們今天修學淨宗,我們所取的榜樣,四位老師,我們走他的路子。第一位善導大師,第二位蓮池,第三位是蕅益,第四位是印光大師。我們今天走這個路,是循這四位大師的道路,他們是真正過來人。印光大師,我們曉得他是西方大勢至菩薩化身再來的。善導,這在歷史上也有記載,他是阿彌陀佛化身再來的。蓮池、蕅益身分雖然沒有暴露,看看他們一生的行持、造詣、成就,想必也是古佛再來。你看印光大師對《要解》的讚歎: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寫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大勢至菩薩讚歎,你想想這個人是什麼人?不是阿彌陀佛,一定是觀世音菩薩。不是普通人。他們的見解一點都沒錯。

  『唯有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上至等覺菩薩,文殊普賢在華藏世界也是持名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下至地獄眾生,地獄眾生過去生中那個善根要突然成熟,遇到善知識教他念佛,臨終一念、十念決定得生。所以在整個佛法裡頭,任何一個法門說是能夠把一切眾生、一切根機都包括的沒有,唯獨這一門。最不可思議的,因平等、果平等,平等法門。為什麼?等覺菩薩念阿彌陀佛往生的,我們也念阿彌陀佛往生的,我們念這個阿彌陀佛跟他念阿彌陀佛一樣的,因平等,都是這個條件往生的。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果平等,我們跟等覺菩薩享受是一樣的,因果講得通。不是用這個法門,那我們凡夫跟菩薩差別就太大太大,絕對不會平等。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平等法門。

  『下手最易』。最容易。要念到什麼時候才能真正會往生?很多同修很關心,我們常講,古來祖師大德都告訴我們,最低限度要念到功夫成一片。什麼叫功夫成一片?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雜念、煩惱都沒有,這叫功夫成一片。為什麼不叫一心?你煩惱沒斷。如果煩惱斷了,那就是一心不亂。煩惱沒斷,雖有煩惱,不起作用,「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煩惱蓋住。只有阿彌陀佛起作用,其他的妄想雜念不起作用,這就是功夫成片。所以念佛人心要常常想佛,不要想其他的。想你的家親眷屬、想你的父母子女,都是搞六道輪迴。生生世世在想,想的現在這個模樣,還繼續再幹嗎?

  《吉凶經》裡面佛告訴我們,佛弟子「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世間父母子女的倫常,這是世間事。要不要孝順父母?要。要不要關心父母?要。不能把他掛在心上。常常念到他的健康,常常想到他的生活,去照顧他。照顧好,看他沒有問題,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這就對。除阿彌陀佛之外,決定不能夾雜著妄想,不可以夾雜著妄念,這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說實在話,也不是一天到晚把阿彌陀佛掛在嘴上。一天到晚掛在嘴上,心裡還胡思亂想,沒用處,這個人不能往生。古人笑話這樣的人說: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要緊的是心上真有佛,心上真有淨土。

  為什麼叫大家念《無量壽經》念幾千遍、念幾萬遍?你念的純熟,不起念則已,一起念就想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在哪裡?經上所講的就是極樂世界。想佛在經上講的依正莊嚴,想這個,這不叫打妄想,這叫憶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就是念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想西方世界依正莊嚴。念從心,不從口,念是心上真正掛念,這個叫念佛。口裡頭念佛的名號,叫稱佛。我們前面講過,念跟稱不一樣,念是心上有,稱是口上有。心上沒有,口上有,沒有作用,不起作用;心上有,口上沒有,決定得生。這諸位一定要曉得。所以下手最易,這個最易是比較其他法門最容易。

  現在有很多同修:這個標準太高,不容易。是不容易。如果那麼容易的話,每個人統統都往生了。比較其他法門最容易,這個雖然講的不容易,狠心能做得到。問題就是你情太深,你捨不得放下,那就沒法子。所以真的要把這個事實搞清楚,利害搞清楚。確實把利害辨別清楚,你就會下定決心,這個利益太大太大!我愛護家人、愛護眷屬,我對他情意很深,我要真正利益他、幫助他,心裡有這個願,做得到做不到?做不到!可是一往生你就做到。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三經》裡頭都講得很透徹,縱然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你看看四十八願,本願威神加持,這一加持,使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幾乎跟阿彌陀佛差不多。所以你的家親眷屬,淪落在哪一道受任何苦難,你都有能力去幫助他。你的天眼能看見他,你的天耳能聽他,你的他心通能知道他在想些什麼,確確實實有能力幫助他。現在這種迷惑顛倒的情愛,沒有用,打妄想,害死人,害人害己,沒有一點好處。所以真搞清楚、真搞明白,就勇猛向前,絕無後退之理。什麼樣的障緣都障不了。會有障緣還把你障住,為什麼障住?自己沒有決心,自己沒有毅力,所以才被外緣障住。真搞清楚、搞明白,什麼障緣你都很容易突破,真認識清楚了。何況人有真誠,諸佛菩薩加持,那個障緣的力量自然減弱,有佛菩薩力量在支援你。這樣的好處、這樣的利益:

  【故釋迦慈尊。無問自說。】

  無量法門當中講到真實利益,這個經、這個法門是第一,沒有任何經典、任何法門能夠超出其上,沒有,《華嚴》、《法華》也不行。所以世尊『無問自說』,這個真的是大慈大悲。

  【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

  因為不是大智慧的人,跟他講這個法門,他不容易接受。所以這是大智慧的人,他才能接受。

  【可謂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

  佛對於大乘種性的人說,四依法裡面教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個經是了義經中『無上了義』,這就明白,這大乘根機學什麼?就學這個經典、就學這個法門,就成。前幾年尹建維居士在此地,今天他沒來。他曾經問我一句話,他說:法師,如果在一切經中只准許選擇一部經,你選哪一種?我告訴他:我選《阿彌陀經》。這叫識貨。你真的明白、真的認識它,我就選這個。無上了義!

  【圓頓中最極圓頓。】

  《華嚴》、《法華》是圓教一乘大經,這是圓教裡面的圓教,頓教當中的頓教。確確實實、道道地地是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門。黃念祖老居士《無量壽經》註解送給我的時候,要我給他寫一篇序文,我這一句話就寫在序文裡頭。黃老居士看到這句話很欣賞,「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門。」

  【故云。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也。】

  這兩句是比喻,比喻很好懂。特別是末後這一句,明白的告訴我們稱念,持名念佛。這個法門妙極了,古德告訴我們,持名念佛圓滿具足三妙。第一個是事妙,真實不可思議,就是前面講的「收機廣,下手易」,這個妙!第二理妙,也是前面講的「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第三是圓妙,那真是妙到極處,圓是圓滿,就這一個方法能把菩薩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包括在其中,一法不漏,這叫圓妙。「一修一切修,一切修一修」。這如果對於教理要沒有相當深入,他很難體會,這個話蓮池大師說的,他老人家告訴我們,念佛法門包含八教,這是天台家講的八教,化儀四教,化法四教,教下統統包括了。又說圓攝五宗,禪宗六祖之後五個法派,臨濟、曹洞這五個宗派都是六祖傳下來的。圓攝五宗,宗門整個包括了。蓮池大師《彌陀經疏鈔》後面,「往生咒」附進去,告訴我們這個法門,顯密圓融。密教也包含在其中,所以說這一句阿彌陀佛是無上神咒。《大集經》裡面講是「無上深妙禪」。這一句佛號又是禪、又是咒、又是教,你說這個妙叫圓妙,圓滿之妙。所以古往今來大智慧人沒有不念佛的,大智慧人沒有不放下的,這放下不但世緣放下,佛法都放下。

  我們在淨宗過去這些大德來看,永明延壽,宗門的大德,在禪宗裡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到後來宗不要了,專門念佛求生淨土。蓮池、蕅益學教的,蕅益大師是學天台的,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教也捨掉,專心念佛。蓮池大師在晚年,一部《阿彌陀經》、一句佛號,他老人家說了兩句名言: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八萬四千的法門,誰要學讓他去學。三藏十二部,誰願意悟讓他去悟。他統統放下,統統不搞,一部《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這給我們做了好榜樣,智慧圓開,圓滿開了,他才會看到這個第一法門,看到無上了義,看到最極圓頓。他要不是智慧圓滿開發了,見不到!見到之後才歡歡喜喜、死心塌地,世出世間法捨得乾乾淨淨,圓滿智慧現前,才有這樣無比殊勝的選擇。

  末後說『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也』。這就是我們今日之下許許多多同修常常放在心上的,消業障。業障是什麼?亂心是業障,妄想是業障,煩惱是業障,憂慮是業障,牽掛是業障,在心上有了這句佛號,統統都沒有了,業障就消除了。為什麼我們念這個佛號還有這麼多的業障?妄想、煩惱、憂慮、牽掛為什麼還放不下?這個放下是功夫。放下要靠看破,你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你真看破,當然就放下。什麼叫看破?那些是假的、是空的,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你今天有災難來,你打妄想,在那裡計較能解決嗎?解決不了!如果打個妄想問題就能解決,佛馬上拜你做老師,他做不到。那是空想、妄想。

  怎樣能解決問題?把一切放下,心定下來,定心能解決問題。清淨心生真實智慧,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你不知道這個道理,不曉得這個事實真相,所以你那些拉拉雜雜東西捨不得放下,你還以為自己有本事,還以為自己有聰明智慧能解決問題,沒這個事情。所以那些憂慮牽掛是多餘的。我們應當聽佛的話,應當接受佛的教誨,統統捨掉,恢復到清淨心。這個亂心不得不佛,你的業障、罪障統統消除了。心清淨,智慧開了,所有一切問題都能達到很圓滿。這是佛法給我們的真實利益,真實的教誨。能相信、能接受的人有福!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