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 491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九一集)  2017/10/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49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千零七十六頁,一O七六頁,第三行第二句看起:

  「上明遇佛,聞經,遇善知識,聞法能行,均極難得,甚為希有」。這些話在這部經裡面,自始至終說了很多遍,遍數愈多,說明這句話愈重要,一定要淨心聽講。聽明白了,依教奉行。這裡所說的遇佛不容易,在這個大世紀裡面,幾千年的歷史才出現一個,不是每一個世紀都有的。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只有一萬二千年,一萬二千年前沒有,一萬二千年之後也沒有。你要剛剛好出生在這個階段當中,有佛法弘傳的地方。聞法能行,接著前面,遇佛,聞經,遇善知識,聞法能行,統統都是很難得的事情,所以歎之為甚為稀有,真的是稀有。

  可是有些人,他一接觸,他就相信,他就能行,這種人不多,在歷史上有記載。為什麼他能,我們不能?每個人過去生中,這人不是一生,告訴我們人有前世,有今世,有來世。我們會不會真的死去,消失在這個世間?佛告訴我們,沒有,你只是把這個身體丟掉了,靈性存在,那是真的你自己。身體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知道,佛門裡面最重的戒律是妄語,佛的話沒有一句是欺騙人的,佛沒有這個必要。而且佛告訴我們,生命是永恆的,生生世世在六道裡頭打轉,墮到六道裡面來很不容易出去。佛告訴我們,修到什麼程度,你脫離六道輪迴了?要證阿羅漢果。可不是容易事情。阿羅漢是自度了,他脫離六道輪迴,他如果在六道輪迴裡面,那是跟菩薩一樣,是來示現的。為什麼要示現?幫助有緣的眾生,前世是家親眷屬,好朋友,這一世他證阿羅漢了,看到我們還在六道裡受苦,有緣,有緣怎麼樣?有緣就能相信,所以他就又來示現,來幫助我們,這是大慈大悲。

  佛教出現在世間,目的何在?無非就是經論上常說的,為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眾生苦,怎麼樣幫助他出苦,得到幸福快樂,跟儒家教學的目的沒有兩樣,而且許多理念方式,很多都是相同的。學佛首先就是要肯定,我們沒有生死。這是跟你講真話,生死是假的。為什麼會有生死?剛才說了原因。不是這個原因呢?不是這個原因,像我們,我們就不是這個原因。阿羅漢以上的,菩薩、佛,是為救度眾生而現身的,到這個世間來投胎,像釋迦牟尼佛那個樣子,八相成道,一生分為八個階段,說得很詳細、很清楚。其實佛告訴我們,在佛法當中給你說真話,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話不是假的。你為什麼能成佛?因為你本來是佛。佛是什麼意思?佛是完全覺悟,沒有絲毫迷惑,叫大覺世尊。這是世間最尊貴的人,他不迷惑,他聰明,他有智慧,世出世間法他全明白,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一樣不知道。這個智慧從哪裡來的?是你自己本性裡頭本來有的,不是從外來的,所以大家平等。什麼造出不平等?煩惱,煩惱就是障礙,造成的不平等。

  佛給我們說,煩惱大分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叫無明。無明是什麼?就是無知,沒有智慧。第二種是塵沙,塵沙是比喻,就是你的煩惱習氣太多了,無量劫一世一世累積下來到今天,太多了說不清,用灰塵、用沙來做比喻,塵沙煩惱。見思煩惱是你對一切問題、一切現象看錯了是見,想錯了是思。你的認知都是錯誤的,都不是真正的,譬如我們講生老病死,我們怎麼能說它不是真的?它確實不是真的。這個要對佛法再深入一點就了解,佛門裡頭沒有生死。換句話說,所有對立的佛法裡都沒有,對立的可多了,我跟人對立,我跟山河大地對立,對立就是有長就有短,長短是對立的,高下是對立的,知與無知是對立的,凡夫、聖人是對立的,這些對立的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那佛為什麼這樣說?不這麼說法你不懂,你無法體會,所以,要用眾生的知見跟眾生談佛法,慢慢教他放下,統統放下了,他就開悟了。

  開悟,常講修行就開悟,修是修正,行是行為,我們的行為錯誤了,把它修正過來就開悟了。用什麼方法修正?看破放下。你看釋迦佛一生這樣教人,孔老夫子也是如此,儒家也是教看破放下,名詞不一樣。《大學》裡面所說的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放下。物是什麼?物是欲望物欲,你要想真正做學問開智慧,先把你的欲望放下,就是格鬥,跟你的欲望去打一仗,打勝了,把它放下了,不再理會它了。這個放下之後,自性裡面的智慧就現前,就叫致知。

  所以智慧是本有的。惠能大師講得最好,他是中國人,唐朝時候人,不是從印度來的,而且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他開悟了。他怎麼開悟的?放下。開悟的緣分,都記在《壇經》裡頭,《六祖壇經》裡,我們讀《壇經》就知道了。開悟的緣是五祖要傳位,五祖知道能大師開悟了,他知道,別人不曉得。只有惠能自己知道。要傳位,吩咐大家做一首偈子來看看,誰開悟了,這個祖師的位子就傳給誰。大家都認為是神秀,神秀是五祖的大弟子,常常代替五祖跟大眾說法,肯定是他,沒人敢寫,逼得神秀寫了首偈子:「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神秀寫的。大家看到這非常讚歎,五祖去看了看也很讚歎。這個偈子傳到能大師,能大師一聽就知道他沒開悟,他著相,這前面講的他著相,著了佛法的相。佛法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你要把它丟掉就開悟了,丟不掉永遠拘束在裡頭,就錯了。所以他把這偈子改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首偈一改正過來之後,整個道場都震動。五祖聽到了趕緊跑過來,拿著草鞋把這個偈子擦掉,告訴大家也沒有開悟。大家平息下來,五祖說也沒開悟。

  這個動作完了之後,五祖在下午巡寮,巡寮就是方丈住持,一個月當中至少有個兩次,把整個道場都看一遍,叫巡寮,統統檢查一遍好像是,檢查一遍,看一遍。他巡寮的目的是幹什麼?目的就是跟惠能遞消息。能大師在碓房裡面舂米破柴,做苦活。我們看他是在那舂米破柴,實際上他在那裡修禪。他成就了,確實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所以五祖用這招,用巡寮到碓房去看他,大家不在意,問他,米熟了嗎?米早就熟了,還沒篩,就差這一道了。實際上五祖問你米熟了沒有,就是你是不是已經見性了,明心見性了?他說是的,還沒有人給我證明,真正意思在這裡,沒人聽懂。五祖用拐杖,在他碓子上敲了三下,走了。那三下是什麼?惠能知道,三更,今天晚上三更到方丈室去找他。約會,巡寮是約會。

  晚上三更果然方丈室的門沒關,一推就進去,他就進去了。五祖可歡喜,默契,他完全知道,問他,明心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說來聽聽。他說了二十個字。五祖就說,行了,衣缽傳給他,半夜,小船預備好了,叫他趕快走,離開,躲藏起來。為什麼?嫉妒障礙的人太多了,不服,你不認識字,是個賣柴的人,怎麼祖師把位子傳給你?哪有這種道理?這就不服。你就曉得,事情不是那麼一帆風順。他躲藏了十五年才出來,大家把這個事情淡化了,忘了,再出來。答覆五祖的二十個字,就是自性,真心,明心見性,性就是真心。我們起心動念這是妄心,妄心造業,真心成佛。

  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是什麼?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清淨的。會不會染污?不會染污,染污是妄心,真心哪有染污的?佛菩薩、阿羅漢用真心,六道凡夫用妄心,就是我們講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妄心。用妄心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從妄心產生的。自性是天真,是自然的,不是你修來的,只要你放下妄的,真的就現前,就這麼個道理,所以它本來清淨。我們今天心不清淨,起心動念、妄想、分別、執著,不知道有多少。學佛經,都把它記得牢牢的,放在心上,錯了,經也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佛法在外,所以佛法也不能著。依教修行,不能著相,這就高明,這就是真正相應了。否則的話,用凡夫的心態方法去學佛法,佛法全變成世間法,那不是佛法。這個道理要懂,本自清淨,本無煩惱。

  第二句話,「本不生滅」,不生不滅。我們現在這個身體,這個環境,是生滅法。昨天能不能再回去?昨天事情過去了,過去就沒有了,為什麼?生滅法。再往近處看,一個小時一個小時,前面一個小時再不會回來了,沒了;再一分鐘,再一秒鐘,你能不能把一秒鐘讓它住住?不可能,前一秒滅了,後一秒生了,所以叫相續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是佛經的科學。起心動念,一彈指,一彈指的時間很短,有多少個念頭?這生滅法,經上跟我們講的,三十二億百千念。一百個千是十萬,用這個做單位,多少個一百千?三十二億個一百千,我們乘下來,三百二十兆,一彈指。一彈指已經三百二十兆次的生滅,你怎麼說它是真的?每一個妄念生了,馬上就滅掉了,第二個妄念起來。第二個妄念跟第一個妄念相似,不完全相同,沒有完全相同的,是假的。這種現象,佛滅後三千年,到現代量子力學給我們證明了,佛在三千年前就講了,現在才發現,真的。所以佛法,方東美先生告訴我,是世界上哲學的最高峰。我相信二、三十年後,科學家會肯定,大乘佛法是科學的最高峰。那麼佛法我們就知道,佛法的內容是什麼?是倫理,是道德,是因果,是高等科學,是高等哲學,才把它搞明白。佛經讀得很熟的時候,聽量子力學家做的報告,我會點頭,沒錯,佛是這麼說的。所以不生不滅是真的,我們的真心不生不滅,我們的妄心有生有滅,你要把這個搞清楚搞明白。

  第三,「本自具足」,具足什麼?無量智慧。所以智慧不要學,學不到智慧。學,知識可以學,智慧學不到,智慧是你自性裡頭本來有的。換句話,我們明白了,所謂諸佛菩薩,他們就是本來有的智慧,他開發了,他沒障礙了;那凡夫呢?本來有的智慧,完全被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這三大類煩惱把它蓋覆住了,一層一層蓋覆,透不出來,像燈,電燈,本來是光明的,我們用一個厚的板把它遮起來,它光就透不過來,是這麼個情形。所以人人都能成佛,只要你肯放下。你把見思煩惱放下了,你就證阿羅漢果,第一個目標你達到了,就生死輪迴沒有了,解決了。再上一層,你能把塵沙煩惱放下,你就是菩薩,你住在極樂世界,不是在我們這個世界,作菩薩去了。再提升一層,把無明煩惱放下,成佛了,就是究竟圓滿,圓滿什麼?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一切法統統具足。所以你能夠自在現相,跟眾生往來,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可以現什麼身,應以佛身得度,你現佛身為他說法,他接受了,依教奉行,他也會成就。所以佛法是真正平等法,佛所有的我們全有,只是他用得很自在,我們是有透不出來。

  佛教我們,從哪裡下手?從哪裡起步?從看破、放下。是先看破還是先放下?這是我早年學佛見章嘉大師,頭一天我向他老人家請教的。他告訴我,煩惱障重的人從放下下手,煩惱障重的人;所知障重的人,所知障是什麼?你知道的東西很多,你讀得很多,學得很多,那全是障礙,讓你的自性不能放光,那怎麼辦?要從看破下手,你要這樣慢慢的先放下煩惱障,慢慢有一點智慧,再逐漸逐漸的加強看破。了解事實真相,不會把它放在心上了。到什麼程度?到菩薩的程度就得大自在,比阿羅漢自在,阿羅漢還有放不下的東西,菩薩放下了,跟佛一樣,佛放下了,菩薩放下。所以我們曉得,能大師他能成就,就是他放下了,他沒有煩惱,很單純。

  後面,他後頭還有兩句話。第四句,「何期自性,本無動搖」。真心是不動的,我們這個念頭前念滅後念生,叫動搖,這是妄心,這是假的,這不是真的。要什麼?如如不動,所以要學會定,八萬四千法門統統修定,只是方法不一樣。戒定慧是你自己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只要你把它找回來。戒律,最重要的戒律,五戒十善。不殺生,為什麼不殺生?眾生跟我是一體。我從哪裡來的?自性變的,這個動物從哪來的?也是自性變的,花草樹木,還是自性變的,山河大地,都是自性變的,萬物與我一體。這是真的。你能愛萬物就是愛自己。這一句話,不但佛經上說得很多,說得很詳細,幾乎所有宗教經典裡頭都有。所以我肯定,宗教的創始人都是佛菩薩化身,要不然怎麼會相同?那個時候沒有交通工具,也沒有資訊,交通不方便,也不是生在同一個時代,他們所說的為什麼都一樣?那就是我們相信,大乘經所說的,一切萬法是自性所變現的。最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宇宙大千世界從哪來?是我們念頭來的。所以《金剛經》上說,一切法從心想生。現在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整個宇宙,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念頭產生的。我們就曉得了,我們居住的這個環境好,風調雨順,怎麼來的?這個地方居住環境的人念頭好。那念頭不善呢?不善就有,你像貪心,水災,海嘯;傲慢感的地震;懷疑感到,我們講地,大地,突然陷下去,掉下去,這屬於懷疑;瞋恨,火災,都是起心動念裡頭的東西。佛法懂得是有好處,大家都造業,我不造業,他能沾我一點光。我要真有功夫才行,能把這一方眾生所造的業,能把它降伏下去,是有災難,不爆發,或者是爆發了,輕一點,不會很嚴重。

  一部《金剛經》,完全說明這些道理,把它講透了,一切法從心想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的。真的,到你明心見性的時候,你就見到真的了,像惠能他見到真的。真的什麼?不生不滅,永遠沒有染污,本自清淨,永遠沒有染污,什麼都染污不上它。本自具足,還得了嗎!所以佛法求什麼?求本自具足的把它開發出來,用什麼方法?用定功,用戒律,戒律是幫助你得定的,定功深了就開發了,小定小悟,大定大悟,更殊勝的大定就是徹底開悟了,不從外來。

  所以佛法能夠聽到,能夠相信,能夠歡喜,能夠發心學習,不是這一生的緣,一生不能成就,過去多生多劫學過,今生聽到才耳熟,把過去生中,在阿賴耶的印象挖掘出來,幫助我們,重新再一次的把它認識,認識之後,這個路好走。特別是這部經,我從二十六歲學佛,到今年六十六年,我三十三歲出家,出家那一年就開始講經,講經五十八年,這個法門我什麼時候才接受?講經三十年才接受,你看前面三十年的時候都不行,三十年才接受,可見得真的是經上所說的,難信之法。死心塌地抱住這一部經,這一句佛號,決定求生淨土,八十五歲才下這個決心。為什麼?一看年歲大了,不敢再在經藏上下功夫,耽誤時間了,我要把所有的時間,用在信、願、持名,就是本經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我才真有成就。決定求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真有,不是假的。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智慧、神通、道力完全恢復,差不多跟佛沒有兩樣。這個不是自己的功夫,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你,他給我們的,我們享他的福報。在那個世界裡,一方面享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同時提升自己,速度多快,提升自己,證得究竟圓滿。

  會集這部大經的夏蓮居居士,也是了不起的人,出現在這個時代,做出榜樣給我們看,儒、釋、道都通,佛教派別很多,顯教、密教、宗門、教下他都懂,也是在晚年接觸到《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他讀過,歡喜快樂好多天,人好像不正常一樣,怎麼滿面是歡歡喜喜的,四、五天,到底歡喜什麼?歡喜這個經上講的,信願持名往生淨土是真的,自己有分了,無量劫來在六道輪迴打滾,這一生我可掌握住了。這個表演讓我們看到聽到了,得一個無比深刻的印象。我們真的接受了,肯定像老居士一樣,夏老居士一樣那麼歡喜,那麼快樂。這個世間再沒有東西,比這個更歡喜的了。一生保證我們成佛,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有智慧或者是沒有智慧,都不相干,只要你深信不疑,只要你求生淨土這個念頭,我在這個世間,好事,利益眾生的事情,我盡量做,我再不再來這個世間?不想來了,我把這世間完全放下了,這個世間與我毫無關係,但是眾生有苦有樂,要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與自己不相干,自己極樂世界這條路,穩穩當當鋪開了。這個要學,太難得了,真的救了你,無量劫來你難得遇到一次機會,就像夏蓮居老居士這樣,這麼歡喜,這一歡喜幾天都不能睡覺,那個歡喜心發出來。

  我們再接著看,下面這些註解,全都是黃念祖老居士註的。「但此上三者之難,莫過於下之,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確實是難,難能,「是乃難能中之難能,故云難中之難。其希有難得,更無過於此者,故云無過此難」。這個話我們完全肯定,毫無懷疑的接受它,這就有大福報了。真的這一生當中你圓滿成就,你還能不放下嗎?不是等往生那個時候放下,我現在就放下了。放下多快樂,你沒有嘗到過,你真放下你就真快樂,真快樂。讀這部經,每讀到這些經文的時候,快樂無比。世間假的,連這個身體都是假的,身體不要了還要什麼?還有什麼值得留戀的?還有什麼值得放在心上的?心上只放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放了,連佛教的經典也不要放了。經典是適合那些放不下的人,他們要修的,真正放下你要經典幹什麼?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不是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嗎?

  下面提一個問題,「無過此難」,為什麼?《淨影疏》有答案,「餘義餘法,處處宣說」。釋迦牟尼佛在世,一生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講的經太多了,我們今天把它蒐集起來,稱之為《大藏經》,是老人家一生講演的記錄,這就是餘義餘法,佛常常講。這個法難,「開顯淨土,教人往生,獨此一經,為是最難」。這部經我們現在曉得,《大藏經》裡面,有十二種不同的版本,都介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最少講十二遍,遍遍大同小異。蒙古《大藏經》裡面,這金教授告訴我的,他說大概有十五種。證明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唯獨這一部經,這個法門,不厭其煩的供養大家。但是我們知道,這個經,諸佛如來都稱它為易行難信。斷煩惱才能成佛,這是普通的法門,通途法門。誰能斷見思煩惱?誰能斷塵沙煩惱?誰能斷根本無明?真難!斷見思煩惱才證個阿羅漢,超越六道了,算是成就,你不在六道裡頭受苦了,你得到解脫了,但是雖然不搞輪迴,智慧還不圓滿,生諸佛如來方便有餘土,還要修行,時間還很長。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菩薩,菩薩有四十一個位次,至少最後這十個地位,十地菩薩,一地比一地時間長,真的不容易。哪有這個法門教我們在一生當中,時間短的,三年五載你就成就了,長的,十年二十年也能成功。抓住這個法門,在佛法裡頭你中了頭獎,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淨影疏》說,「餘義餘法,處處宣說」,佛說得很多,「開顯淨土,教人往生,獨此一經,為是最難」。《會疏》裡面也告訴我們,「若聞斯經者,知識聞薰也。信樂受持者,往生正因。謂信樂本願,受持名號,此法超異諸教故;得益超出諸善故;眾機通入報土故(種種根機悉生報土);一生成辦故」。句句話都是實話,句句話都是真話。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生在世,給我們示現,住在這個地方八十歲,中國人說八十歲,外國人講實足年齡,七十九歲,一生教化眾生,這個法門殊勝第一,多次宣講。我們相信,為什麼多次宣講?怕失傳,你看在中國,十二種版本有七種失傳了。多次宣講多,無論哪個版本得到,同樣都得相同的利益,慈悲到極處。

  我們這兩個註解,都是祖師大德所說的。「若人於此第一希有、難聞難信之一生成辦之妙法」,不要等來生,一生就圓滿了,就成佛了,「能聞、能信、能受、能持,當知是人,必是多劫薰修,宿種善根,難能希有,超過一切」。這是告訴我們,我們遇到一個人,聽到這個法門,真的像經上所說的,能聞、能信、能受、能持,這個人是淨土根利者,天人,他這一生決定往生。多生多劫的善根加持他,諸佛如來也加持他,所以這個機緣他能遇得到。遇到之後信願持名,這四個字具足了,決定得阿彌陀佛來迎接,帶他到極樂世界去,一生圓滿成就。所以難能稀有他統統獲得。

  末後告訴我們,「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此非謂法門難修,蓋指如是之人,有如是希有之善根福德因緣,至為難得」,這個後頭這一句話,我剛才念的,我再念一遍,「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此非謂法門難修,蓋指如是之人,有如是希有之善根福德因緣,至為難得」。話要聽清楚,這幾句話太難聽到了!我們在什麼地方聽到這個說法?現在講經的人愈來愈少了。我過去講過不少經,沒有說過這個話,說過這個話,是在講《無量壽經》裡面。讚歎稀有,什麼稀有?我們過去生中所積的善根稀有,所以這一生你一聽到了生歡喜心。像夏蓮居老居士,聽到這個法門,接觸這個法門,歡喜到好幾天,那個歡喜止不住,延續好幾天。表演給我們看的,希望我們有緣接觸到這個經典的,讀到這段經文的,都是難中之難,我們掌握住了,我們這一生決定成就了。

  記住,真想成就,徹底放下。哪個不想去?為什麼去不了?還有放不下的東西在,關鍵在此地。我在這裡給你點醒,一切放下,不再攀緣。於眾生有利益的事情可以做,沒有利益的事情決定不做。為眾生想,我要照顧他們,盡可能的,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大眾,勸勉大家一生成佛。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