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 337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三七集)  2016/5/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33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零六頁,從第一行看起,「歎彼佛名」。請看經文:

  【聞佛聖德名。安隱得大利。種種供養中。勤修無懈倦。】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前面我們讀到這個地方,接著我們看註解。這第二段,「(二)讚佛號功德」。『聞佛聖德名』。「彌陀本願從第十八至第廿七共十願」,十八十念必生;十九聞名發心;二十臨終接引;二十一悔過得生;二十二國無女人;二十三厭女轉男;二十四蓮花化生;二十五天人禮敬;二十六聞名得福;二十七修殊勝行,這是十種,一共十願。「又從第四十四至四十八共五願」,四十四普等三昧;四十五定中供佛;四十六獲陀羅尼;四十七聞名得忍;四十八現證不退,這五種願,五願。「願願皆因聞佛名號,永離諸惡苦,終得究竟樂。」例如聞名得福,聞名發心,剛才我們念了,聞名得忍。這幾句話的意思很深,念老提醒我們,讓我們認識清楚,沒有懷疑,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上面一共說了十五種,十五願,四十八願十五願裡頭,願願都跟名號有關係。所以彌陀名號的功德有多大?有多深?有多廣?實實在在說是說不盡,無法稱說。

  什麼人念這個阿彌陀佛佛名?在整個宇宙裡頭,過去、現在、未來,不是第一等福報他不能念。為什麼不能念?他有業障障礙住他,他有習氣,煩惱深重,這句名號他念不下去。所以由這個地方我們就能想到,確實有不少鄉下偏僻地方寺院庵堂,都有一些念佛的阿公阿婆,他們甚至於不認識字,一天到晚只知道念阿彌陀佛,痴痴呆呆的。你靠近問他,他都是阿彌陀佛,除了一句阿彌陀佛,好像他什麼話都不會講。這種人往往是一般人認為他迷信到極處,殊不知這一節經文念老給我們說清楚、說明白了,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等有福報的人。

  我曾經問過一個法師,他是內地一個寺廟的住持,我說,你們寺廟有沒有這樣的人?說有,總有那麼四、五個。我就告訴他,這樣的人我們要禮敬、要稱讚,不可以怠慢。為什麼?寺廟周圍有這些阿公阿婆,你們這個地方平安,你們這個地方有福。福從哪裡來?這些念佛人真正有福。誰知道?佛知道、菩薩知道、羅漢知道、天人知道,也有些鬼神知道,就是人不知道。而且就是住在旁邊附近的人不知道,甚至於住在他隔壁不知道,沾他的光,得他的福,不知道。這些阿公阿婆他也不願意別人知道他,以免麻煩,一句佛號念到底,痴痴呆呆的。這幾個人諸位留意,將來必定自在往生,他往生沒障礙,他念佛功夫到家了,沒人能相比,真的是永離諸惡苦,終得究竟樂。

  得究竟樂,往生到極樂世界得究竟樂,我們能夠理解,現前得究竟樂,我們不知道。現前這些人很可憐,跟乞丐一樣,他怎麼會有究竟樂?我們沒有入他的境界,不知道,入他境界就知道了。他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時,他沒有煩惱、他沒有憂慮、他沒有牽掛,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你說他樂不樂?我們能想到這個地方,才真正懂得他是究竟樂。我們在旁邊看到他苦,在社會上年老了,沒有人照顧,沒有好的生活環境,在寺廟門口,寺廟附近,你看他坐在那個地方念阿彌陀佛。你問他,他痴痴呆呆的,問他,他回答你阿彌陀佛,問什麼都是阿彌陀佛。我的眼目當中,那是佛菩薩,示現的,什麼叫老實念佛,什麼叫萬緣放下?你看他,萬緣放下,老實念佛,他在這做榜樣給我們看。這個世間事全放下,好像與他不相干,他只會念佛。

  這個括弧裡頭舉幾個例子,例如聞名得福,聞名發心,聞名得忍,這三句裡面,前面兩句容易懂。聞名得福,這個福得在阿賴耶裡頭,阿賴耶落下佛名號的種子,不定什麼時候有因緣,這個種子起作用。起作用是什麼?你也念阿彌陀佛了,或是有意或是無意,阿賴耶識裡頭有佛的種子,沒有佛種子不會有佛的名號冒出來,得福。第二句比第一句的意思深,不但得福,他發心了,發什麼心?發求生極樂世界的心。這當然對象是修淨土的同修,常常把佛號忘掉了,看到這些阿公阿婆手拿著念珠,佛號不間斷,把信願持名提起來了,這聞名發心。這個心是好心,要常常發,把它養成習慣,時時刻刻都發這個心,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淨土。聞名得忍留著以後再說,得三種忍,三種忍裡頭有無生法忍,這個意思就是說明念佛成佛。無生法忍是什麼人?大乘經上常說的七地以上。十地菩薩,他第七地,這位子高,上面是八地、九地、十地,再上去是等覺,就成佛了,距離如來果地很近,不遠。所以聞名不容易。

  「十方眾生聞名,悉皆安穩,得種種真實之利。是云安隱得大利」,這是經文的第二句。這個地方的話,句句都是真實話,沒有一個字是騙人的、是假的。十方眾生聞佛名號,你怎麼會聞佛名號?當然現在住世的佛菩薩他為我們介紹,講經教學就是介紹,把佛的殊勝名號介紹給你,讓你能念,知道稱念。得種種真實之利,這裡頭種種真實之利,所謂真實就是殊勝的善行功德,這個功德保證你往生極樂世界,叫真實;沒有辦法幫助你往生,就不叫真實。幫助往生裡面無比殊勝的,就是佛號不間斷,你看阿公阿婆為什麼一天到晚佛號不間斷?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接著一句不放鬆。不管你問他什麼話,他回你都是阿彌陀佛,好像他除阿彌陀佛之外,他不會說話。真幹!這叫安穩得大利。世間人得大利不安不穩,念佛人得大利是安又穩。這個大利是真正大利,不是世間一切法,真實大利,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成佛去,這叫大利。

  我們往下面看,「十方大士聞名得益,感恩圖報。故廣修供養,無有懈倦」。這是『種種供養中』。我們看到這些念佛的阿公阿婆,他用什麼供養?就用這句佛號供養。你看到他在念,你聽到他在念,念念佛號到我們自己心裡去了,這是種種真實之利。他在那裡跟法師講經說法有沒有兩樣?沒有兩樣。法師講經說法是把這樁事情講清楚、講明白,讓你發起信心,信願持名;這些阿公阿婆,他不要講,他做出榜樣,做出來給你看。法師講經是言教,言語在教人、勸人;這些阿公阿婆是身教,我做出來給你看。身行言教,身行那種功德比言教還要殊勝。

  如果我們遇到,以前不知道,現在明白了,這真修行人,大修行人,遇到怎麼樣?我們對他致敬。怎麼致敬?恭恭敬敬站在旁邊聽他念,念一分鐘、念三分鐘、念五分鐘,再離去。這個時間不長,在這接受薰習,我真正看到了。「感恩圖報」,感誰的恩?感佛的恩。我在這裡認真的聽,受他的感動,這也是報這些念佛阿公阿婆的恩德,他啟發我、提醒我,我自己念佛,跟著他一起念,感佛之恩、感菩薩恩、感祖師大德的恩、感現前因緣的恩。「故廣修供養,無有懈倦」,懈是懈怠,倦是疲倦,歡喜供養。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為最,沒有比法供養更殊勝的。我們站在這些阿公阿婆旁邊念三分鐘、念五分鐘,這法供養。我們勸導初學的念佛人,修淨土的朋友,把這些例子詳詳細細給他說明,幫助他增長信心,幫助他慢慢悟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養成一種喜歡念佛心,要歡喜,歡喜念佛心,這功德大。

  所以種種供養當中,有財供養、有法供養,兩種供養都有。「《普賢行願品》曰」,行願品裡面說的,「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這下面列舉了幾個。「如說修行」,經上怎麼說我們就怎樣做,這就是如說修行。要聽經,不能聽謠言。這幾十年來,我在國內外見到很多,有附體的,常見,有扶鸞的、有卜卦的,還有作夢的,我見到很多。有些傳遞佛菩薩開示,有些傳遞是災難的預言,能不能相信?不能相信。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那個時候我的老師章嘉大師,有一次我向他老人家請教關於扶鸞。小時候我住在福建建甌,福建扶鸞的風氣非常興盛,每一家祖宗牌位的上面都掛著扶鸞用的這些道具。有問題,疑難雜症問題來的時候,就把它請下來,鋪上沙盤,這個鸞就可以寫字。我們那時候上小學,十一、二歲的時候,看到這個很奇怪。我們站在旁邊看沙盤裡面寫的字我們都認識,規規矩矩,工工整整的。誰來扶?都是在街上臨時找來的,那個時候是黃包車夫,苦力,挑水的、賣柴的,都是不認識字,幹這些粗活,生活非常清苦。把他們請來,讓他們把工作放下來,來扶鸞,大概也供養一點紅包給他,他也很樂意。真不認識字,沒有靈附著的時候他不會寫字,寫得挺好的,我們看到很多,相信,要不然他怎麼寫出來?

  可是我學佛那個時候,在台灣,台灣也有鸞壇,有同修帶我去看,我去看了。他是一個人扶,叫乩童,別人扶不出來,只有乩童。扶鸞時候那個速度之快,像寫草書一樣,我們在旁邊看了一個鐘點,一個字也都不認識,這個我就不相信,很難叫我相信。我把這個事情向章嘉大師稟白,大師就告訴我,他說這個有,靈鬼附在這個鸞壇上,不是佛、不是菩薩。就告訴我,滿清的亡國就亡在鸞壇上,慈禧太后相信這個,遇到疑難雜症都請教乩壇,依教奉行,到最後亡國了。你找誰?你找不到他,他走了,你沒有辦法追究他,他不負責任,吃虧上當的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之前,那個時候滿清政府歷代的帝王,有疑難問題的時候,都召集他的大臣,尤其是儒釋道三家的學者,我們一般講高僧大德,向他們請教。只有慈禧太后,把這個制度廢除了,她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是駕乩扶鸞。

  所以這一類,還有附體、作夢,很多,能不能相信?不能相信。有智慧可以參考,有些他說得有道理,有些說得沒有道理,決定不能全聽;少分可以做參考資料,不能完全相信他。在今天這個時代,這種事情到處都發生,學佛,佛是智慧,這不是智慧,一定要認識清楚。這些遇到了最好不要接觸,離開,不要去看熱鬧,不受它干擾,這就對了。釋迦牟尼佛往生的時候,滅度的時候,對後世學生、弟子們教導的,是教給我們,佛不在世之後,第一個「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經是佛說的,經的註解都是祖師大德所說的,沒錯,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佛講經的大意、意思,不依語言,語言、文字不重要,內容重要,這很要緊。教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什麼叫了義?真正能幫助我們了生死出三界的,這叫了義;未必能幫助你脫離六道輪迴,證得無上菩提,那就是不了義。所以要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最後「依智不依識」,智是什麼?智慧,要有智慧去判斷、去認識,不能感情用事,不能被這些妖魔鬼怪迷了,那就壞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這一類,我是年輕的時候好奇,章嘉老人詳細告訴我,明瞭這些真相,不受它干擾。這類事情很多,外國都有。

  所以這都是如說修行供養,我們要把學習的東西,現在講做分享,給大眾報告,做分享,大家都得佛法殊勝的利益。修行是供養裡面非常殊勝的,我真幹,這是報佛恩,真正報佛恩,真實供養。

  下面,「利益眾生供養」。利益眾生最重要的,法布施,歡喜為別人演說,自己做個好榜樣給大家看,這個重要。要把佛經上所說的,變成我們的生活、變成我們的思想、變成我們的行為,這真供養。

  「攝受眾生供養」。攝受有四攝法,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是宗教團結,宗教與宗教之間要互相往來,用什麼方法?我們就用四種攝受的方法,佛教的。我在一九九九年在新加坡,把新加坡九大宗教團結成一家人,做得非常成功。那時候挺熱鬧的,每天都有活動,有九個宗教啊,每個宗教活動我們大家都去參加、都去莊嚴道場,九個宗教你都看到,都派代表去參加。那個時候新加坡有一位高級部長,曾士生先生,他來訪問我,問我,你用什麼方法把宗教團結起來?新加坡的宗教聯誼會五十年前就成立,我去的時候是第五十年,每年只有過年,這些宗教的領導人大家在一起吃一餐飯,然後就沒有任何活動,就各個不相往來。我在新加坡住的時候,把這些宗教團結,每個星期都有往來,天天都有往來,宗教真的變成一家人。不僅是宗教這些神職人員我們是一家人,信徒跟信徒之間也往來,有助於社會安定,有助於社會的和諧,所以政府非常歡喜。部長問我,你用什麼方法?我說我沒有方法,釋迦牟尼佛有方法。他很驚訝,釋迦牟尼佛什麼方法?我說四攝法,四種攝受眾生的方法。第一種「布施」,第二是「愛語」,第三是「利行」,第四個是「同事」,釋迦牟尼佛教給我們這八個字,跟不同宗教往來、不同族群往來,就變成一家人。

  這個布施跟六度裡面的布施意思不一樣,六度布施是放下慳貪,目的是這個;這個布施不是的,這個布施是請客,你要跟他們大家都往來,要常常請客、要常常送禮,是這個意思,就是人情。所以我團結九個宗教,在新加坡,第一次去拜訪,李木源居士幫助我接洽,約定時間之後我們一同去拜訪,拜訪送一個大紅包,新加坡幣十萬塊。送給他幹什麼?每個宗教都有慈善機構,有些辦醫院,有些辦老人院、幼兒院,有些辦學校,多半是職業學校,幫助一些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到那邊去受訓,訓練成功之後他們負責介紹工作。這些事業都是好事業,我們幫助他。所以我們一共用了一百萬新加坡幣,新加坡九個宗教就變成一家人,好!

  愛語不是甜言蜜語,真正對他愛護他們這種言語,就是我們接觸談話的內容,是出自於真誠幫助他們發展,幫助大家團結,帶給社會安定和諧,化解一切衝突,都歡喜。利行,行是我們的行為,日常生活行為,決定對他有利益,沒有損害。宗教與宗教之間最怕的是拉信徒,不可以。決定不批評,我們只有讚歎,沒有批評;只有勸告,沒有拉信徒的。我們有活動,歡迎你來參加,絕不是叫你放棄那個宗教,來信我的宗教,這個不可以。同事,我們所做的事業是共同的利益,對宗教有幫助,對每個宗教都有幫助,對社會有幫助,對國家有幫助,政府歡喜。這是攝受眾生供養。

  下面,「代眾生苦供養」。活在這個世間,苦!如果我們要怕苦,就不來了。我們到這個世界來幹什麼?眾生受苦受難,我也受苦受難,他們受苦受難是業力,業報,我這個受苦受難是佛菩薩大慈大悲應化在世間。在佛菩薩來說,就是前面所講的四攝法,攝受眾生供養,同事嘛,我們生在同樣時代、同樣的社會,接受同樣的苦難。在苦難當中照顧大家、幫助大家減輕苦難,這就對了。

  「勤修善根供養」。善根,能生善法的根。今天根有問題,總的來說,中國傳統的文化,確確實實是一切善法的大根大本。中國的大根大本是什麼?第一個是孝,第二個是敬。從小把它養成,孝養父母,恭敬長輩,弟弟對哥哥要恭敬,哥哥比你大,對待年齡比我大的、輩分比我大的,要像對老師一樣的恭敬。所以,「敬」用老師做代表,「孝」用父母做代表,知道孝順父母,知道奉事師長。這兩個是根!今天問題出來了,根斷了。好的老師非常感嘆沒有學生,學生不肯學,不是老師不教,學生不肯學,老師沒有辦法叫他學。所以老師找不到學生。真正想學的人找不到老師,學校的老師不教了。

  這個事情我遇到了,親身遇到的。我二十六歲認識方老師,方東美先生,他引導我入佛門,他是一位大哲學家,在台灣是有名的哲學家。我那個時候想學哲學,打聽他,他是桐城人,桐城是我們的老鄉。我是安徽廬江人,他是安徽桐城人,我們這兩個城距離現在三十公里,很近。沒有人給我介紹,我只好自己介紹自己,我寫了一封信、寫了一篇文章寄給他,希望他能答應我,我到學校裡面去旁聽他的課程,就這麼一個願望。自己失學年早,沒有念什麼書,對於學術沒有根柢,我知道這個東西重要,沒有機會學習。在外面這麼多年,年輕的時候要靠自己去勞力賺一點錢維持生活,非常清苦。

  方老師回了我一封信,要我星期天到他家裡去見面,我們覺得有指望了。星期天到他家拜訪他,問了一些家鄉的狀況,同鄉嘛。又問我讀書的狀況,我說初中畢業。他說你有沒有騙我?我說不敢騙老師。他說你寫的信、寫的文章我們台灣大學學生寫不出來,從這裡他懷疑。我說我確實是喜歡讀書,但是沒有在學校,都是自己學,也沒有老師指導,所以很困難,基礎扎得不深也不穩。老師就告訴我,這六十五年前,說現代(這是講六十五年前)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他說你要到學校去聽課,你會大失所望。我聽了這個話很難過,老師完全拒絕了,我的希望落空了。所以當時自自然然的心裡感到很難過、很沮喪。我們沉默了大概有十分鐘,老師開口說,這樣好了,你想學,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時間是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兩個小時,每個星期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鐘點課。我這個哲學跟他這麼學的。

  他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那個時候很驚訝,我跟老師報告,佛教是宗教,宗教是迷信,哪來的哲學?尤其是佛教,高級的宗教只有一個真神,佛教是多神教、泛神教,凡是這一類的宗教叫低級宗教。那個時候我腦袋裡是這些東西,它怎麼會有哲學?老師告訴我,你年輕,你不懂。他說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咱們學哲學,要跟最偉大的哲學家學習,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如果不是跟方老師學這個,我跟宗教就沒緣了,這條路就斷掉了,那這一生會活得很辛苦,哪有今天!我這三個老師少一個都不行,都不能成就。

  這個時候,我接受佛教之後沒有多久就認識章嘉大師,所以佛教的基礎章嘉大師奠定的,我跟他三年,老人圓寂了。他走的那一年好像是六十八歲,我認識他他六十五歲,我跟他三年,這三年奠定佛法的基礎。走了以後,我跟台中李炳南老師跟他十年,所以經書這些都在台中學的,十年。證明了老師一句話,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享受到了,所以對老師的恩德永遠不會忘記。師徒如父子,老師教我那麼長的時間,我沒有繳一分錢的學費,人家補習還要繳學費的,老師沒有收我的學費,教得很認真、很周到。所以師生是個緣分。

  為什麼說學校裡教學出問題,那就是學生不想學,老師不能教,教了沒用處。但是老師又必須上課,為什麼?他的生活來源就靠這一點薪資,靠這些鐘點費,收入並不豐富。學生不想學,真正教的老師,學生都走了;學生都歡迎老師給他們講故事、聊天,考試的時候把題目告訴大家,每個人都有很好的分數。所以學生上了大學,目的是什麼?目的是拿文憑,將來在社會上好找工作,為這個。老師為生活費用。所以一個不肯學,一個就沒辦法教,想教沒法子教。我這一個人想學,來家裡教,這感人。

  那現在六十五年了,今天的學校怎麼樣?比從前下坡,沒有改進。學生,中國學校我不知道,外國的大學我上了幾堂課,怎麼樣?學生的興趣大概只有十分鐘,前面十分鐘,他專注坐在那裡像個樣子,十分鐘之後,眼睛就窗口看別的了,心不在焉。那怎麼教?所以我在學校,我很樂意跟教授們舉行座談會,我們來交流,討論些問題;學生,我不願意去上課,我們時間不浪費在那裡。所以難,一年比一年困難。我想二十年之後,大學裡可能沒有教授了,那想學東西怎麼學法?可能要用光碟。為什麼?教授的水平一落千丈,教授的水平下降了,學生的水平當然往下跌落。如果沒有教育,沒有把人教好,這社會的動亂麻煩可大了!

  中國老祖宗有智慧、有道德,《學記》上告訴我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你做個國家領導人,你想把這個國家辦好,第一樁大事就是把學校辦好,問題解決了。我在馬來西亞,現在這個首相跟我是老朋友,納吉首相。他在當首相沒多久跟我認識了,第一句話問我,他說法師,我很想把馬來西亞治好,有什麼方法?我就告訴他,中國古人有言,「建國君民」,建國是建立政權,君民是領導老百姓,什麼最重要?「教學為先」。我就教他這個,你能把教育辦好,把人都教好,你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到今天還不衰、還沒有滅亡,靠什麼?就靠教育。在全世界,外國人研究文化史的人都知道,中國之所以沒有能滅亡,完全靠家庭教育,他加了個「家庭」。中國的家庭教育好,但是現在中國家庭教育沒有了,中國過去是大家庭。

  我這一生,我們家庭是大家庭,但是在我出生,家就敗了,所以我們家的大家庭我沒見過,沒見到。老家房子沒有了,那塊地還在,不算太大,大概只有兩進頂多三進四合院,所以這個家庭不是大家庭。大家庭,人口至少兩百人以上,一般普通家庭三百人,家庭興旺的六、七百人。你想想看,這麼多人住在一起,要沒有規矩那還行嗎?那就亂了。所以家有家道、有家規、有家訓、有家學、有家風、有家的事業,它是一個社會組織。家庭是對內共產,實行共產主義,不是對外的,對內的。一個家,任何人,不管從事哪個行業,賺的錢,除了你生活之外都要歸公。由家來經營,家多半是買土地、買山林,重視於農耕、生產。家是一個人一生的保障,你求學,你有這麼大家庭沒有問題,你的父母沒有錢繳學費,家給你繳學費,與你父母不相干;將來老了退休,家養老,養老是享天倫之樂。中國老人快樂,放下工作了,你說兒孫滿堂,一個大家庭小孩總有七、八十個,這麼多小朋友在一起,歡喜。

  家學就是私塾,所以教學為先,中國古代把這個教育,教育是由家庭負責任。政府是考試,縣考,秀才,就是學位的名稱,秀才;省考,舉人;殿試,就是中央政府考,皇帝做主考官,叫進士,這最高的學位。考取之後,國家有學校,有太學,就像現在黨校一樣,培養各級幹部的,你就考取之後進入這個學校。這個學校畢業之後,國家分發你,從縣市長到中央的官員都有,就是各級幹部,為國家服務,拿國家的俸祿。所以學校重要,教什麼?教倫理、教道德、教因果,教聖賢教育,聖賢是智慧,智慧、經驗是從聖賢教育。就是中國第一大叢書《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分四大類,經、史、子、集,經,聖賢教育;史是經驗,歷史上的寶貴的經驗,提供你做參考;子書是專家學者他們留下來的著作;集,那是文章、詩詞歌賦,屬於這類的。

  現在這些東西都存在,但是沒有人去讀了,為什麼?學校不教文言文,大家不學文言文,這問題嚴重!怎麼辦?我們不能不感謝老祖宗,不能不尊重老祖宗,老祖宗看到我們不肯幹,他去找外國人來幹,這真難得。現在歐洲許許多多國家在學習漢字,學習文言文。瑞典的漢學家,在中國住了多少年,精通中國的文字學,他回去的時候告訴我們,「漢字不能改,文言不能廢,經書必須讀」。他回到歐洲就幹這個,他在歐洲教什麼?教中國文字學,教《說文解字》,教聲韻,教文言文,他真幹。換句話說,中國這邊滅了、沒有了,外國那邊起來了,一樣的。這是什麼?老祖宗的安排。我們感恩,老祖宗有智慧,如果中國文明要是消失了,那是整個人類的黑暗,黑暗時期。所以歐洲現在是中國文熱,學中國語文。

  這是我們講到代眾生苦,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要拯救文化,文化比什麼都重要。只要文化在,國亡了都沒關係。元朝蒙古人統一中國,清朝滿清人統一中國,都是外族,最後呢?最後都被我們同化,都變成中國人了,好!所以只要文化在,這國家會興旺;文化不在,這個國家會滅亡,會滅得很慘,不能不知道。

  下面,「勤修善根供養」。善根能生一切善法,不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一切善法是從這生的,一切惡法是從貪瞋痴生的。所以貪、瞋、痴是三個惡,三惡的根,反過來就是三善。這些東西,倫理、道德,這一次,這幾天,因緣生老師在此地講《中庸》,善根,《中庸》是儒家的善根,根之根。《大學》是善根,《大學》講方法,《中庸》講理論,這個道理應用在生活上、應用在工作上、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就是《大學》,中庸之道。這個文化不完全是中國人的,全世界的人都有分,你看中國老祖宗古書裡頭,開口閉口講天下,沒有講國家,那個心胸多廣闊!所以中國文化是全人類的文化,真的,只要是生在地球上的人就應該學習。二十一世紀很多人說是中國人的世紀,確實有一些外國人害怕,為什麼?過去欺負中國二百年,今天中國起來了,怕中國人報仇,這真的,不是假的。中國人會不會報仇?不會。所以今天我們要大量流通《群書治要》,為什麼?化解這個疑惑、這個顧慮,讓全世界真正能夠變成一家人。

  宗教真正能夠團結在一起,不分彼此,就是不同的宗教的目標,終極的目標完全相同,外國人叫天堂,佛教極樂世界,原來極樂世界就是天堂,天堂就是極樂世界。你真上天堂了,我到極樂世界,到那裡一見面:哎呀,你來了,你怎麼來的?才知道原來是一個地方兩個名稱。我們叫阿彌陀佛,他們叫上帝,原來上帝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上帝,一個人,兩個名字。這是現在西方人很歡喜,他有這個思想,我一說他們都贊成,都不反對,所以宗教可以團結。我們在新加坡做了十幾年,很成功,現在澳洲也做成功了。這次和歐洲人談這些問題,我相信他們很短的時間宗教會團結起來,大有助於化解衝突,帶給世界安定和諧,好事!統統要靠教育,統統要靠中國傳統文化。

  所以我們想著要把《群書治要》翻譯成世界上各個不同國家的文字,現在已經翻成的,有八個國家,有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俄羅斯語、日語、韓語,南方有印尼,印尼是屬於馬來民族,所以有馬來文字的翻譯,這邊還有韓國的翻譯,所以愈來愈多了。大家都看,大家都依這本書來學習。所以,中國人統一全世界是文化統一,不是政治、不是軍事,也不是經濟貿易,也不是科學技術,是文化,說穿了,就是《群書治要》來統一全世界。大家都歡喜,大家都讀這本書,思考問題都以它做標準,就對了,問題就化解了,這善根,《群書治要》是現代社會的善根標準。

  下面,「不捨菩薩業供養」。什麼叫菩薩業?業是事業;菩薩,什麼叫菩薩?張載說得很好,張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菩薩。這個人真正發心,犧牲奉獻,為整個人類謀幸福,為國家、民族的發揚光大,不為自己,這是菩薩。為自己是凡夫、是眾生,凡夫只知道是自己,菩薩不是的,菩薩認識整個宇宙是一體,一切眾生是一體。所以阿彌陀佛在哪裡?每個人都是阿彌陀佛。文殊、普賢在哪裡?人人都是文殊、普賢,只要他發心捨己為人,就是菩薩,菩薩的事業就是教化眾生。佛的事業也是教化眾生,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是教育。那我們就知道了,佛菩薩的事業是教育,佛陀教育,叫菩薩事業。其他的宗教是宗教教育,行,好得很!

  這兩個字「宗教」,宗,你看看它什麼意思?學過《說文解字》就懂得,教是什麼意思?一般字典上大家能看得到的,宗有三個意思,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這叫宗;教也有三個意思,教育、教學、教化。這兩個字連起來,什麼叫宗教?宗教就是人類主要的教育,宗教是人類重要的教學,宗教是人類尊崇的教化,尊是尊重,崇是崇高,至高無上。宗教教育能夠帶給人類幸福,就是方老師教給我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享受不是地位、不是財富。

  釋迦牟尼佛是王子出身,他捨棄王位不要了,出家做個苦行僧,那是什麼?人生最高的享受。他辦學,他為我們示現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鹿野苑教五比丘。講經,這個系列叫阿含,阿含的意思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小學,佛辦小學。多少年?十二年,現在我們的小學是六年,佛陀的小學十二年。十二年結束之後,繼續辦中學,中學叫方等,方等是八年,我們現在中學也是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六年,佛的中學八年。佛的大學講《般若》,智慧,完全講智慧,時間是二十二年,菩薩。大學是菩薩,中學裡頭有菩薩、有阿羅漢,小學裡面是阿羅漢,小學畢業叫阿羅漢,中學畢業裡頭有阿羅漢、有辟支佛、有菩薩。最後八年講《法華》,法華是研究所,把這些大學裡面的學生統統提升到最高的學位,博士學位,菩薩,菩薩就等於博士學位。你要把它搞清楚,把它說成迷信,這多冤枉!

  話不能隨便亂說,不搞清楚說了都有罪,犯罪自己還不知道。我在二十六歲以前就是完全不知道,人云亦云,把宗教看作迷信,排斥宗教,反對宗教。以後搞明白之後則五體投地,佛教搞明白了,其他宗教也搞明白了,統統是佛菩薩大慈大悲。那個時候交通不方便,人老死不相往來,怎麼樣教人?菩薩教學那就要化身到各種不同地區,不同的族群,應付不同的程度,所以才有這麼多宗教出現。結果呢?原來宗教是一個。現在可以合起來了,現在交通方便、資訊發達,過去從香港到英國坐船坐兩個月,現在飛機十二個小時。所以應該再團結成一致,不必再分了。所以現在西方人非常熱衷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非常熱衷宗教團結。我們在新加坡做的快二十年了,十八年,在澳洲我們經營有十三年,都做成功了,非常難得。

  今年我們還有意思邀請聯合國的大使到圖文巴去參觀,希望把這樁事情在國際上宣傳。你看這個城市,十四萬人,小城十四萬人,八十多個種族,一百多種語言,十幾個宗教,大家生活在一起像兄弟姐妹一樣,確實展現出大同世界。這個榜樣會很有作用,先讓各國大使來參觀,介紹給他們,讓他們有興趣來看看的,到圖文巴來參觀、來學習,我們是怎麼團結的,是怎麼樣變成一家人,放棄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為整個城市居民著想。我們希望把這個城市擴大到一個省,擴大到一個國家,擴大到全世界。非常認真努力去落實《群書治要》,落實中國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落實宗教裡面的戒條跟經典聖人的教訓。我們統統要學,學自己的宗教,也學別人的宗教,統統學。宗教的典籍很多,我們編一個《36O》,就是把宗教裡頭重要的經義寫三百六十小段,我們就學這個。將來這些《36O》印成一本,《宗教聖經》,我們學就學這一本就夠了,裡面什麼宗教都有。這是菩薩業。

  下面,「不離菩提心供養」。菩提心是根,菩薩業,事業是枝葉、是花果。所以菩薩業從哪來?從菩提心來的。菩提心是真心,希望大家都用真心,不要用妄心,菩提心每個人都有。什麼是真心?不自欺是真心,我不欺騙我自己,同樣我也不欺騙任何一個人,這就是菩提心。在《大學》裡頭,「誠意、正心」就是菩提心。真誠非常重要!做人要真誠,對自己,自己的生活,生活在真誠心中,生活在真誠的事業當中,這個人叫行菩薩道。菩薩的結果是成佛,尤其我們修學淨宗,淨宗的目標是極樂世界,是親近阿彌陀佛。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必定得生淨土,一絲毫懷疑都沒有,肯定成就。

  這一生為誰?為地球上苦難眾生,不為自己,自己什麼都放下,善惡二邊都放下,一塵不染。眾生因為沒放下,所以感到很苦,我們做出放下的樣子給他看,讓他來模仿,讓他來學習。他要能放下,很快就契入。我們不做一個榜樣,人家怎麼學法?新加坡我在那裡做,一年做成,為什麼?中國人多,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還在,所以一年可以做得成功。我在澳洲,在澳洲我到圖文巴,圖文巴這個小城完全是基督教,是澳洲基督教的大本營,沒有其他宗教。我到那裡去就看中這個地方,很多人都問我,你怎麼敢到那裡去?你到那裡去,你將來怎麼活?我說我們的生活不依靠當地信徒,這就敢去了。我們生活來源從哪裡來?從全世界各地方來,他們寄一點錢給我,我們外頭人多,每個人寄一點點我們就夠用了。這是這些年來我們在國際上雲遊,講經教學,跟許許多多同學結了善緣。今天,十四個年頭過去了,圖文巴成績表現出來了。最近這個三年,我們的市長都到聯合國做報告,帶著十幾個宗教的領袖組成一個團,參加聯合國的活動,向與會的這些大使、代表們,說明我們在圖文巴做了些什麼。今年成熟了,邀請他們親自去看看、去考察,希望能帶動團結全世界的宗教。這是菩薩事業,要用菩提心去做。

  經上又說,「如是修行,是真供養」。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是最真實的供養。「菩薩以聞名故,乃能於上述種種供養中,精勤修持,而無懈怠與厭倦之心」,這個很重要。這經文的最後一句,『勤修無懈倦』,為什麼?菩提心。就喜歡幫助苦難眾生,幫助他們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成佛。其實佛教講得透徹、講得深、講得遠,其他宗教都講到,沒有講到成佛的境界,有,不多,不明顯,我們看得出來,講聲聞、緣覺的多,菩薩比較少。我們現在要幫助他,幫助他提升,從聲聞、緣覺提升到菩薩,再從菩薩提升到圓滿的佛陀。能不能?能,只要他能相信淨土法門,個個都能在一生當中成就無上道。如果不是從這個法門,那真的有困難,那不是假的,這個法門無比殊勝,所以這個經要細講。

  我這次講,講得比較詳細,我也不知道用了多少時間。前面三次我是有限制的,一年講完,時間是一千二百個小時。這一次大概講了超過一倍了,說得細,而且著重在行門,我們學了之後,如何變成我們的生活行為,怎樣把這個經的教誨在家庭落實、在工作裡頭落實,佛化家庭真正是幸福美滿,落實在工作、落實在社會。落實在工作,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你的工作會很順利,有前途、有發展。

  賺錢,記住,要會賺,錢從哪裡來的?錢從布施來的。聰明智慧從法布施來的,健康長壽是從無畏布施來的,佛教給我們。人都希望有財富、有聰明智慧、有健康長壽,都要,但是他顛倒了,他所幹的是這三種損失,他走錯路了。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為什麼不修這三個因?修這三個因,很快就得這三個果。所以要懂得這個道理,這也是章嘉大師早年教給我。我們剛剛接觸的大概是第三次、第四次,老人看出我命裡頭很苦,沒有財富,有一點聰明智慧,沒有壽命,短命,壽命只有四十五歲,他說的一點都不錯。教我修這三種,延年益壽,真的,不是假的,我依教奉行。我一個人在台灣,沒有負擔,所以活得很自在,有多少錢,統統把它布施掉,一、二年之後收入就會多一點,多就多施。生活盡量節儉,我記得我在修行過程當中,那個時候沒有出家之前,我一個月的生活費用不超過一百五十塊錢,台灣錢,最節省的一個月份,我只用了八塊錢。愈施愈多,布施了六十五年。

  我特別喜歡幫助別的宗教,我們帶頭,他們有困難我們幫助他,主動去幫助他,不必等他來找我,表示誠意。所以宗教團體裡面我們處得非常好,真像兄弟姐妹一樣。能夠把財看破,能夠把財通用,我們大家分享。我不分享他的,我讓大家分享我的,大家對我們相信了,我們對他沒有目的、沒有企圖,誠心誠意幫助他們,希望宗教互相學習,希望化解矛盾、化解衝突,帶給社會安定和諧。讓所有的信徒知道我們是一家人,學哪個宗教都好,絕對不要說這個不好那個好,都好,決定不許可背棄那個宗教學這個宗教,決定不可以的。跟他講,他信上帝,上帝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上帝,你在那裡信上帝跟我們信阿彌陀佛是一個人,兩個不同的名字,何必計較?他心就定了。心只要一安定,問題解決了,宗教與宗教之間矛盾化解了,衝突化解了。真能做到互相幫助、互助合作,你會做到愈做愈歡喜、愈做愈快樂。

  我還有個願望,在能力許可之下,我希望這個小城要建一個大講堂,宗教教學大講堂。每個宗教都在這個地方上課,像大學一樣,你想學什麼東西,都有人教你,每個宗教都有。每個宗教設一個辦公室,講堂、教室公用的,你今天要講什麼東西,通知我們,有多少人參加,給你多大的講堂。到這裡來,告訴你,你到第幾號講堂去。這樣好!天天見面就真變成一家人了,人就怕不見面,不見面互相猜疑,愈猜愈訛,造成誤會,由誤會產生災難。要怎樣化解?密切往來,什麼都化解了,問題全解決了。所以,人跟人接觸太重要了,不可以不往來,不可以不接觸,常常往來、常常接觸、常常在一起交談,都變成好朋友,所有疑難的東西,都在談話當中、聊天當中解決了,這個很重要。

  我聽說,圖文巴十幾個宗教團結了,我非常歡喜。我買了一塊地,面積大概有一百多個英畝,耕地。買來幹什麼?慶祝宗教團結,送給宗教,這塊地是所有宗教公有的,大家有的,將來給農夫去種。收成怎麼分法?你宗教裡頭有多少信徒,我們按這做成百分比。基督教最多,大概百分之七十,那收成百分之七十給你們;佛教很少,但是還有比我們更少的,佛教大概是,人不多,我相信大概只佔百分之三、五,就算百分之五吧,這些糧食種出來的時候我們分百分之五。按照這個,很公平,每個宗教都歡喜。這個土地,每個宗教派個代表組成一個管理委員會,大家管理,我送給他們的。再有能力,我建一座大講堂送給他們,讓他們的活動都在一起,他們自己小道場是他們的家,辦活動統統到這個大會堂來辦,好!宗教裡頭這些拉雜問題全部解決了。

  所以後面這一句,「勤修無懈倦。以上皆因佛號功德,不可思議」。歸結到佛號,證明佛號功德不可思議,因為一句佛號念久了會幫助你開悟。這些點子從哪裡來的?都是念佛來的,佛力加持的,必須要知道。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