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 158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八集)  2015/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5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一十七頁第一行,我們從第二句看起:

  「更加以外聖易信,己靈難明」。前面我們學到此地。這兩句話很重要,我們學佛沒有顯著的效果,問題出在哪裡?就這八個字。自己學這個法門學了很久,沒效果,看到別人這個法門不錯,學學好像挺管用。是不是真管用?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效果的產生依舊是自己的信力,對自己原來信的有懷疑,所以他有障礙。現在我信別人東西,我沒有懷疑,所以自己的信心跟那個行門它相應,是這麼成就的。如果我們有對外人那個信心,再回頭來信我們自己的,效果更殊勝。為什麼不能信自己的?經上說得好,佛說得好,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又加上自己的煩惱習氣很重,學了一輩子沒有感應,不知道自己這個信心裡面,夾雜著有多少妄想、有多少雜念,從妄想、雜念裡頭又衍生出多嚴重的業障,這才是原因。看到別的東西稀奇,馬上就相信,就接受了,這個妄想、雜念還沒加進去,靈,真靈。如果學個二、三年之後,不靈了,為什麼不靈?你的妄想雜念加進去了,道理就在此地。這個經上念老說得好,「外聖易信,己靈難明」,己靈跟外聖要融合成一體,問題解決了。

  我們今天講信佛,信阿彌陀佛,這信裡頭有問題,充滿了妄想、雜念,它怎麼會靈?如果要知道阿彌陀佛就是自己,自己的靈性就是阿彌陀佛的自性,原來是一不是二,死心塌地,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沒有懷疑從什麼地方看?那就是念佛的時候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就是真信。一面念一面打妄想,還有雜念進來,這就是自己要提高警覺,我自己對這個法門有問題。問題從兩方面來,一個是自己業障太重,沒這麼大的福分。佛給我們介紹這個法門,說得很清楚,這個法門誰相信?有大智慧的人相信,我們沒大智慧;有大福報的人相信,我們沒福報。就是《彌陀經》上說的多善根就是大智慧,多福德就是大福報。善根、福德不是這一生修的,過去生生世世累積的,聽到就相信,就不懷疑,就把自己一切都放下,一切全靠阿彌陀佛。

  我能夠相信這一點,比諸位強一點,是早年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他老人家教我,完全依靠佛力,自己對自己什麼都別想,把這個身體奉獻給佛菩薩,一切佛菩薩做主。老人告訴我,你什麼心都不要操,你的一生,佛菩薩替你安排,無論是順境逆境,統是佛菩薩給你安排好的,對你都有好處。順境消福報,逆境消業障,業障、福報統統消掉了,自性清淨心現前,就這麼回事情。福報也不是好事,智慧也不是好事,智慧是妄想,福報是業障,享福享糊塗了,智慧沒有了,貪圖物質的享受那就造業了。一切佛菩薩安排,我們自己什麼樣的心態?隨緣,知道佛替我安排的,歡喜接受。信願持名,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就沒錯。這個理要懂得。

  大概在三十年前,那個時候我住在美國,有一次得了傷風感冒,同修們把我送去小醫院,醫生是中國人,替我診斷,拿了一點藥。我跟醫生聊天,醫生也是台灣移民過去的,我跟他開玩笑的說,其實是真話。醫生把病人的病醫好了,憑什麼?不是憑醫藥,醫藥是增上緣,真正的原因是心理。病人相信醫生,醫生相信自己可以醫好病人,這兩方面的信心成就的。如果病人對醫生懷疑,再好的藥都不靈;醫生對病人懷疑,他無從下手。我把這個道理說給他聽,他點頭承認有道理,本來就是這樣的。

  真正有智慧、有福德的人他是什麼樣的心態?他心是定的,不動的,無論是順境、逆境他都不動,他住在定中。定起作用是真實智慧,定的本身就是福德,福中生慧。所以,中國古人有句話說「福至心靈」,福報來了,突然就聰明了,就有智慧了,就是這麼個道理。

  所以這兩句話的意思很深,我們要慢慢去體會。什麼時候我們自己的靈性現前?相信了就現前,不信就障礙了。靈性現不現前,全操縱在自己,不在外面。所以佛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個話是真的。你對佛有懷疑,對耶穌基督相信,耶穌基督那裡決定靈,佛這不靈。你相信佛,你對基督懷疑的時候,那佛一定靈,基督一定不靈。實際上外頭靈不靈?沒有,完全是自己,信它就靈,不信它就不靈,永遠不變的真理。古聖先賢告訴我們,我們這一生能不能有證果,權不操在外面,完全操縱在自己的手中。人如果真正回頭,自己能夠掌權,那就沒有一個不證果的。

  海賢老和尚是個很平凡的人,很普通的人,沒有超人的智慧,沒有超人的福報,一生靠自己勞力生存,真的是一日不作一日就沒得吃。修學的環境是鄉下的小廟,沒有人去燒香,沒有人去拜佛,所以廟裡頭沒有收入。有幾畝田地,養不起這個廟,這廟裡住了五個人,不得已開荒,寺廟周圍很多山地沒有主的,他把它開出來。開的面積很大,種糧食、種水果、種蔬菜,除了能供給道場住眾之外,還有多餘。他心地慈悲,多餘的不去賣錢,完全用來救濟貧苦。這個窮鄉僻壤窮人多,沒有飯吃的人不少,他救濟,周圍幾十里這個範圍,有這些苦難的人,都是他救濟的對象。

  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他真成就了。成就了功夫成片,小成就,功夫成片就是我們常說,心裡頭只有一句佛號,除佛號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就成一片了。煩惱有沒有斷?沒斷,一品都沒斷。功夫成片,煩惱控制住,不起作用,起作用的就是一句佛號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別的念頭沒有。念佛念到這個功夫不難,一般人三年就成就。三年不能成就,三十年不能成就,什麼原因?你放不下,你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放下就成就;不是法門不靈,是你沒有依教奉行。他真能放下。他最難放下的,實在講就是他的老母親。弟弟過世之後,老母親沒人照顧,他把她接到道場來,在一起修行。老母親也是念佛吃素,從小就是這樣的。這一住就二十七年,一直到她往生。所以,他情執放下了,沒障礙了。

  功夫成片,一般說起來阿彌陀佛一定跟你起感應,成片就是感,這時候佛就來應,或者在定中,或者在夢中。阿彌陀佛來告訴你,來通知你,你已經取得往生的條件,你還有壽命,等到你壽命到了,佛就來接引你。這個時候你死心塌地了,為什麼?知道阿彌陀佛真有,來了,你會更用功,會更努力。如果三、五年,有三、五年這麼長的壽命,你很可能從功夫成片提升到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就是見思煩惱斷了。特別思惑,思惑是什麼?貪瞋痴慢疑,這五個字你沒有了。你對於世出世間法沒有貪戀;你對於善人、惡人沒有瞋恚;你樣樣清楚,你不迷惑;為人謙虛,待人接物恭敬、謙虛,沒有傲慢;對於自己修行沒有懷疑。這五個字真的沒有了,你就曉得你已經提升到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往生,升級了,不在同居土,而是在方便土。

  那還有壽命,再有個三年到五年,你很可能提升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起心動念沒有了,你眼見耳聞不但沒有分別執著,連起心動念都沒有。從早到晚二六時中,心裡頭清清楚楚的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什麼都知道,什麼都不放在心上。這叫理一心不亂,就是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這個境界裡頭,你見了性,見性之後,整個宇宙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從自性變現出來的,你見到性了,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法性相、理事、因果你全知道,完全通達明瞭。這就是海賢老和尚的師父傳戒公教給他的,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明白了,這個明白了就是理一心不亂。如果這個境界現前,特別囑咐他,不能亂說,不能說。他守住了,他有智慧,不露智慧,他有神通,不現神通。叫外面人看,永遠是普普通通一個老實人,一個念佛人。他真正能做到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留在這個世間,圓滿阿彌陀佛的囑咐。佛囑咐他,給念佛人、給學佛人做一個最好的榜樣,他做到了。

  在這個時候表法圓滿,表法圓滿他的任務了了,這個任務是在娑婆世界的任務,了了,可能佛又囑咐他到另外一個世界去表法去。要不用這個方法,還住在世間,表法的作用已經沒有了,他只表到此地,往後不是他的事情。還有表法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全是佛菩薩安排的。世間人是業力安排的,他的善業他享福,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五福臨門;沒有福報的,業力支配他的受苦受難,全是自己造的。佛菩薩付託的也是宿世的緣分,他要跟這個世間世人沒有這個緣分,他也無能為力,他有緣分。緣分也是有一定的,真的如世俗所言,「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我們參透了,心就定了,我們會相信佛菩薩的教誨、祖師大德的勸告。對於這個法門,自己一生要想成就,一定要全心投靠,一切由佛菩薩做主,自己永遠在隨緣,隨緣消舊業,決定不再造新業,對於我們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有大幫助。

  我們接著看下面,「是以具縛凡夫」,縛是煩惱的代名詞,我們具足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道道地地的六道凡夫。「但能信」,這就是一個大的轉機,能信什麼?「有世界名曰極樂」,這個有字,真正相信,決定不懷疑。「其土」,就是極樂世界,「有佛,號阿彌陀」。你只要信這兩個有,它真有,決定不是假的。這兩個有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釋迦牟尼佛決定沒有妄語。《金剛經》上說,如來是五語者,真語、實語、如語、不妄語、不誑語,字字句句都是老實話,決定沒有欺騙眾生的。用欺騙做一種教學手段,佛絕不用,為什麼?被人發現了,你騙過一次人,可能有第二次,可能有第三次。所以,佛生生世世決定沒有妄語,舌頭伸出來可以把臉蓋住,給大家做證明,廣長舌相。這兩個有重要。

  「深信此兩個有字」,我們功夫不得力,就是對於這兩個有懷疑。信心不夠,我們有信,沒有深信,所以我們常常會動心。我們從海賢老和尚看到了,他深信。非常難得,他在十二歲的時候,種了個冬瓜被他堂弟偷了,他不知道。他就在咒人,像念咒一樣,小聲咒,「誰偷了我的冬瓜,讓他害瘡長病」,就這樣念這一句話。念了三天,他堂弟真的長瘡害病了。嬸娘知道了,來找他:你別再念了,你的弟弟只摘了一個冬瓜,你念著,他現在長瘡害病不能起床了。他聽了非常驚訝,趕緊轉念,「快叫他好了、快叫他好了」,堂弟果然很快就好了。從這個地方他明白了,念力不可思議。為什麼他念靈,你念它就不靈?他念是專心念,一心稱念,就靈;你的起心動念裡頭夾雜著很多妄想、很多雜念,不是不靈,能量不夠。如果你一心專念,一定會起這個作用。這就說明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

  念到一個人生病了,再叫他念他恢復正常,他就恢復正常。從這一點你慢慢把它延伸,無論生什麼毛病,小病大病,哪來的?不正當的念力造成的。你明白這個道理,端正心念,病就沒有了,真的,不是假的。我們還有病,常常向內反省,我這個心有問題,起心動念不純,雖有善念,善念裡頭夾雜著不善的念頭。什麼?有自私自利的念頭夾雜就不善了。於是乎就明白,念佛要全心念佛。遇到善緣,這個善緣是什麼?利益眾生,利益正法,我們去做,要用真心去做;就是幹這些事情不能有自己的利益、好處夾雜在裡頭,這個念純,這個念非常有效果。如果有絲毫自己的私心、好處,就不靈了,那什麼?那在造業,造業就變成業力在主宰,不是願力。業力會障礙願力,業力消除了,願力能量不可思議。像海賢老和尚一樣,他明白了,他在這個裡頭證悟了,所以一生不再念別人的過失。為什麼?念別人過失,害他,我不願意別人害我,我就不能害人。他害我沒關係,我有正念,我受的傷害不大,能過得去。他自己造業,那是性罪,一定會感得果報,我不要再給他添一點,所謂自作自受。我再給他增加一點,那就是我的過失,不能給他增加,希望他覺悟,希望他回頭,這善念。有人能回頭,有人回不了頭來,什麼原因?習氣太重,名利心太切,放不下。我們在旁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這個有字範圍就廣了、就深了,深廣沒有邊際。修淨土,你的目的是要往生極樂世界,是要親近阿彌陀佛,那這兩個有字比什麼都重要,決定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把這個事情講透了、講明白了,彌陀、極樂都是我們自己心想變現出來的,這個信心死心塌地,不再懷疑,從念頭生的。我天天信願持名,不就在建築極樂世界嗎?就在出現阿彌陀佛嗎?理上明白了,事上,功夫就得力。「切願往生」,這個往生的願很懇切,巴不得現在就去,見到阿彌陀佛決定不會錯過。所以,「一向持名」,一向是一個方向,跟本經佛所傳的完全相應,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淨宗修學的總持。「即可如願」,信願持名你就可以如願以償,你會見到極樂世界,會往生到極樂世界,會親近到阿彌陀佛,真正是阿彌陀佛的弟子。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哪有不成佛的道理?

  底下這一句是大師真誠懇切的告訴我們,「是乃凡愚所同能」,這個方法凡夫做得到,愚痴的人也能做到,讓我們在這裡建立信心。我能不能往生?我能不能成佛?答案是肯定的,能,你只要相信,只要依這個方法,平等成就。下面翻過來說,「若獨言究明自心」,這就是明心見性,不靠阿彌陀佛,我自己來修持,可以達到明心見性,是的,這要什麼樣人?「則唯上智所堪任」。六祖惠能大師說得好,他所修的法門,唯接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走他那個法門不會成就的,一定是上上根人。跟淨土宗完全不一樣,淨土宗能接凡愚同生極樂國;能大師接上上根人,聲聞、緣覺、菩薩都沒有分,何況凡夫?法門無量,接引根性不相同,有些法門唯接上智,有些法門唯接中下,獨有淨宗這個法門,從上上根到下下根統統都接。在無量法門裡頭,只有信願持名、只有這個法門統接,一個都不漏。

  「法藏菩薩於因地中,悲願宏深」,宏是大,他慈悲,他發的這個願,願什麼?願普度眾生,一個都不漏。用什麼方法?方法非常簡單,圓妙到極處,就是信、願、持名。「開顯此他力法門」,不靠自己,全靠彌陀。彌陀所教的,我們決定要接受,要依教奉行,他教我們的就是信願持名。我們真能相信,一點不懷疑,教理完全不懂,甚至於不認識字,一生沒有學過經教,只要心地善良,五戒十善做到了,就能修這個法門。「是以世稱彌陀乃大願之王」。每一個佛陀,證到佛果的人,都是發的大願。四弘誓願,一切諸佛共同的大願,頭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大願。哪一尊佛不度無量無邊眾生?可是眾生根性不相同,要平等普度做不到,要開許多法門接引大眾。唯獨彌陀跟諸佛不一樣,他是大願當中的大願,唯一的大願,那就是一門普度一切不同根性,稱為願王。

  「又密宗亦是他力門,同屬果教」,淨土跟密同一個理論,方法也非常接近,都是建立在信、願的基礎上。密宗要信三寶,除三寶之外還要信上師,如果對上師有懷疑,就很難成就。我們知道,淨宗只要相信佛菩薩,當然也要相信老師,但是相信老師不像密宗相信上師那麼嚴格。密宗裡頭把上師跟佛是同樣的看待,在淨土宗,是把上師看作菩薩,阿彌陀佛的弟子,這一點不一樣。換句話說,學密宗比學淨土要難,難在哪裡?信心。淨宗百分之九十九的相信,還有一分疑惑,能行,密宗不行,密宗還有一點點對上師的懷疑就變成障礙。這個道理要懂,懂了之後,這個法門比密宗容易修。密宗是教你信、願、持咒,咒比佛號長,淨土宗只教你四個字「阿彌陀佛」,多簡單!愈簡單愈容易受持,容易做到。咒語太長了記不住,縱然記住,時間長難免沒有雜念進去,你才曉得這個法門的殊勝。到中國來,無論學哪一宗哪一派的這些古聖先賢、祖師大德,往往到最後他念佛往生淨土。他用他其他法門的修行功夫,最後全迴向求生淨土,他真去了,教下的、禪宗的、密宗的到極樂世界的多。

  下面經文,「此殊勝難思之他力法門,正是彌陀悲願至切之處」,懇切到了極處,「亦正是淨密二宗方便究竟處」。念老一生修行,淨土是主;他學密,他是密宗的金剛上師,傳承密法;他學禪,禪宗的老師是虛雲老和尚;他學教,法相,他舅舅是法相專家梅光羲老居士,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他是梅光羲的學生,他學的東西很多。不像海賢老和尚,海賢老和尚修得單純,一門深入,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禪是阿彌陀佛,密是阿彌陀佛,教也是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圓滿含攝了,是真的,不是假的。表現在什麼地方?表現在他日常生活上。

  黃念老往生的時候七十九歲,晚年身體不好,比起一般沒有修行的人,那可以說很好,跟海賢老和尚一比,不行,比不上他。海賢老和尚一百一十二歲不要人照顧,這還不稀奇,照常幹活,農耕。臨走的那天,二0一三年正月,晚上走的,白天還在菜園做了一天工,種菜、整地、澆水、拔草,幹了一天。他工作非常勤快,一點都不偷懶,這一般人做不到,晚上念佛走了,沒告訴任何人。第二天早晨起來,發現了,大家發現了,老和尚已經走了。想想他最近這一個月所作所為,發現什麼?他向大家告別,各地方都去看看,告別,也透露了一點風聲,以後不再來了。因為人家看到他身體健康,沒有在意,走了之後想想老和尚言行舉止,早就預知時至。到處辭行,看看過去曾經住過的老道場,看看同參道友,給他們增長信心,看到老和尚那個樣子,真相信了,不再懷疑。

  下面念老從理上把這樁事情講清楚、講明白,「蓋自他本來不二」,自是自己,他是阿彌陀佛,自是娑婆世界,他是極樂世界,從正報、從依報都是本來不二。所以「肯仗他力」,我全不靠自己,全靠阿彌陀佛,靠他力。自他不二,我這個全靠他力,原來是全心全力,還是自力,他力就是自力,自力就是他力,他力跟自力集合成一個力,就圓滿了。「即是於此難信之法能生淨信。難信能信,全由當人之無上智慧,此即是自力」。有無上智慧的人快,感應非常快;沒有無上智慧的人,感應比較緩慢,有感應。緩慢要多久?絕大多數三年,我們在《淨土聖賢錄》看到,在《往生傳》看到,在我們現前一些學淨土念佛求往生同學身上看到了。

  今天台南極樂寺的同修許多人來看我,邀請我回到台南去過農曆年。好意!台南的將軍鄉,四十年前有個老太太,念佛三年站著往生,我們提起來,當地的人都知道,真的,不是假的。在家居士,念佛三年,預知時至往生極樂世界,站著走的。三年之前她不懂什麼叫佛法,人一生心地善良,老實、慈悲。三年前兒子娶媳婦,媳婦懂得佛法,勸她婆婆不要去到處亂拜,她是那個時候什麼神也拜,仙也拜,神佛不分。就跟她講一點佛法道理,她聽了很歡喜,別的地方不去了,家裡設個佛堂,供養西方三聖,天天念阿彌陀佛,哪兒都不去了。三年,她往生了,真成功了,預知時至。

  老太太很聰明,往生的日子沒有給家人說,給家人說怕發生障礙,不說。往生這一天,她是晚上往生的,就吃晚飯的時候,她告訴她的兒子、媳婦,兒子、媳婦都很孝順,告訴他們,你們先吃飯,吃晚飯,她說我去洗個澡,你們慢慢吃。可是兒子、媳婦還是等她,等她洗完澡一起吃飯。等了很久,發現有點不對,怎麼老太太洗澡這麼長的時間。到她房間去看,確實換了衣服,真的洗了澡,人不見了,喊沒有人答應。到處去找找,在佛堂,穿著海青,站在那個地方,面對佛像,手上拿著念珠,叫她不答應,仔細一看,走了,吃晚飯的時候走了。度化很多人,南台灣地區沒有人不知道的,看到她這樣的這麼一個人,學佛不過三年,這樣的成就,大家相信了。

  我在佛光山教書,那年我四十四歲,她往生的那年前一年我四十三歲,老太太往生。我們聽了非常受感動,真的不是假的,時間不長,三年而已。她為什麼那麼樣有成就?她真放得下,哪一天走,你看連兒子、媳婦都不告訴他。告訴他怕他們障礙,他們還有親情,捨不得,她放下了,親情放下了。這個示現,讓她的兒子、媳婦、她的家人對淨宗更相信了。作證,你們原先知道的是常識,她來給你做證明,證明這樁事情是真實的,不是假的。我聽到這個消息是第二年,我在佛光山教書,佛光山一個長工是她的鄰居,他把這個故事講給我聽,一年前的事情。

  下面說,這個信力,自信、自力,是真的智慧,這不是感情用事。全由當人的無上智慧,因為你選上無上的法門,一生真正成就,這個選擇是無上智慧。「但能信入,老實念去,自然能所兩忘,自心朗現」,這個自心朗現,就是理一心不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從事持達理持」,見性之後,念佛是理持,「即凡心成佛心」,為什麼?凡心跟佛心是一不是二。所謂凡心,就是佛心裡面帶著煩惱習氣,就叫凡心;除掉煩惱習氣,凡心本來是佛心。老太太不簡單,從哪裡看?從她走這一招看,她沒有親情,親情放下了,最難放下的就是親情。她有兒孫,她真正愛她的兒孫,表演給你看,讓你一生對於念佛法門深信不疑;換句話說,將來你們念佛的成就跟她一樣,兒孫將來念佛往生,她肯定跟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你能說老太太沒智慧嗎?她以這一招表演,不容易。

  「能所兩忘」,能念之心,所念之佛,融成一體,能所不二,能所一如,這就見性,自心就是自性,現前了,明心見性。「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成佛心。淨宗之妙,全在於此」。其他法門沒有這個玄妙,沒有這麼容易,沒有這麼簡單,這就是究竟的方便,方便到極處。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各個都能成就。我們在這個之前,同學們大家都知道的,有個十歲的小女孩,念佛往生,她念了三年。是她七歲的時候聽她爸爸念佛,小孩好奇,佛是什麼?極樂世界是什麼?爸爸講給她聽,告訴她極樂世界好。她就問:「爸爸,你能不能帶我到極樂世界去看看?」爸爸給她說,我還不行。她說什麼人行?「阿彌陀佛行,妳天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會帶妳去」。她天天就念佛,念了三年,阿彌陀佛接引她往生。男女老少,賢愚不肖,遇到這個法門沒有不成就的。遇到這個法門,真的是大福報、大因緣,不簡單,當面錯過那就真錯了。其他的過失不算什麼,這個過失真是大過失,百千萬劫難遭遇。所以經典、註疏,這個註解都是黃念祖老居士在一切經論裡,祖師大德開示會集起來,解釋這部經典,讓我們不生懷疑,不起顧慮,深信不疑,我們就得利益了。

  再看下面這一段,「願佛廣演」,這不是自己境界,那就得求佛詳細說明,看經文:

  【惟願如來應正遍知。廣演諸佛無量妙剎。】

  這是法藏菩薩所希求的。我們看念老的註子。『演』就是演說,「宣說」。『如來應正遍知』,就是十號裡頭「如來、應供、正遍知,乃佛十號中之三號」。說三號就代表十號,圓滿的十號。這是對佛的稱讚,十號是佛德。「法藏菩薩陳明」,陳是下對上恭敬詞,就是說明,「非我境界後,乃啟請世間自在王如來」,這是他的老師,「為之廣演諸佛之無量勝妙剎土」。這是他的願望,因為他的弘願,是普度十方諸佛剎土其中的六道十法界的眾生,讓他們在一生當中圓滿證得究竟的佛果。這個願發了,當然要建立一個道場,讓他有地方來學習,這個道場就是佛剎,諸佛剎土都是度眾生的道場。他這個大願要能圓滿,必須有個殊勝修學的場所,需要參考一切諸佛剎土,一切諸佛剎土的狀況他想知道,求老師幫助他。

  我們再看下文,「思修滿願」,經文:

  【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

  這段經文只有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很重要。註解裡頭說,「此段大意為:法藏菩薩答曰,此義太深,超我境界」,這是講前面三個自的意思。「若通俗,勉強可作水平解」,這個境界我沒有這個水平,這個意思太深,超過我的水平,這是念老的小註。「於是再度請佛廣說無量佛剎」,底下這個文重要,「我若聞後」,我聽到了,我明白了,「定能如法修習,圓滿所願」。聽了之後不能夠修等於沒聽,聽了之後真幹、真修才能圓滿本願。「我若得聞如是等等妙剎及其攝取之法」,攝取就是教化眾生的方法,「我當思惟修習,誓當圓滿我之所願」。這是說明我為什麼想知道,我知道之後我努力修學,我要建一個道場廣度十方一切罪苦眾生,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換句話說,建佛剎,修行、證果,證果就是成佛,都不是為自己,為誰?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裡面這些十法界的眾生,是為這個。幫助他們離開六道輪迴,離開十法界,都生到極樂世界去學習。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方法,他統統學會了,修學場所怎樣才能適合修行人,他也完全能夠建立,建立道場,這個道場就是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我們看到經上有句話,阿彌陀佛在那裡幹什麼?《彌陀經》上說得很好,「今現在說法」。身行言教,身行是環境,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環境,現在說法是教導,有行有解,解行不二。所以這個地方成就快速,每個同學都是修行的好榜樣,大家都依阿彌陀佛教學去修行,修正身口意行為的過失。所以,『誓滿所願』,滿他的願望,這個願望好,沒有自私自利。

  底下一段,佛答應了,「佛為宣演」。這裡又分兩段,第一段「知機」,機是機緣,緣成熟了,世間自在王如來心裡面嚮往的學生就在面前。我們看經文:

  【世間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

  註解裡頭說,「高者,上也,崇也,遠也」,有這三個意思。「明者,光也,照也,通也。」「《會疏》曰」,《會疏》裡的解釋,「高明」是講德,智、德,德高智明。「深廣」是講他的願心,法藏發的大願深廣無盡。下面念老給我們解釋,「謂持戒禪定,超勝世間,故謂高」,他真修。「方便般若,照究諸法」,這是明,方便般若是般若的起用。「遠徹來際無撓」,括弧裡頭說,「謂能遠究達於未來之極處」,而沒有障礙,沒有阻撓,這個意思叫深。「周遍攝一切無遺」,周遍法界,攝受一切眾生,沒有遺漏的,這叫廣。

  這個地方我們要記住,阿彌陀佛慈悲,法藏在極樂世界成佛已經十劫。這裡說他的本願,他攝受眾生一個不漏,那為什麼我們不能往生?我們之所不能往生,我們不符合他要求的條件。他要求的條件,蕅益大師說得很好,能不能往生完全在信願之有無。我們的信心有問題,我們的願心有問題,這不相應。我們的信心有懷疑,我們的願心還留戀這個世界,不想去。

  我們看海賢老和尚,他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從哪裡看?從他一百一十二歲生日那天看。有不少信徒到來佛寺給他慶生,做了一桌素菜,老和尚一口沒吃。而且那天他不說話,表情沒笑容,不像平常那麼歡歡喜喜的,最後他只吃了一碗芝麻葉麵。芝麻葉麵他們帶來了,我們嘗到了,老和尚平常只吃這些。我吃了之後第一個感覺,老和尚腸胃消化能力強,為什麼?那不好消化。比我們一般青菜要硬、要粗,他吃這個能消化,證明他身體很好。是沒有什麼味道,他習慣了,對於飲食真的吃飽就行了,沒有任何講求。那就曉得,他的衣食住行統統都是適可而止,心裡沒這些東西。我們怎麼樣?我們對這個還有考究,還要挑剔,那就是對這個世間放不下,他統統放下了。

  親情放下了,老人在世的時候,他還有個妹妹,出家了,他有個姐姐過世了,妹妹出家,帶著小孩一起出家。兄弟姐妹一共五個,三個不在了,大哥、二哥、大姐都過世了,沒有親情牽掛。老同參、老朋友,往生前一個月都去打了個招呼,都去看了一下。這是不是親情?不是的,他幹什麼?度眾生。你來看看我,我這麼健康的,過幾天走了,給大家做證明,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不是假的。增長大家的信心,鼓勵大家發願求生淨土,娑婆世界苦,到這個世間來是表法,正確,做樣子給別人看的,幫助人覺悟,幫助人發願求生淨土。所以他是度眾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是度眾生,幫助眾生堅定信心、堅固願心,認真念這句佛號,放下萬緣,淨土就在現前。

  下面,佛為他演說,說法還要現土,請看經文:

  【即為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功德嚴淨廣大圓滿之相。應其心願。悉現與之。說是法時。經千億歲。】

  說法的時間長,一句話就交代了,說了多久?『千億歲』,就是千億年。經文,我們看註解,「即為宣說,表佛說法」。每一尊佛出現在世間,都是為人說法,今現在說法。因為聽眾多,各種不同根性的人都有,到這來見佛為什麼?請佛指教。佛沒有辛苦,沒有勞累,也沒有疲倦,只要看到有緣眾生現前,他就歡喜說法。不但說法告訴他,還『悉現與之』,佛用神力,把十方世界都讓法藏菩薩現前看見。像我們現在用電視,在電視裡能看見,佛不需要用這些機械工具,他有能力把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一個一個現在你面前,讓你細心去觀察,你看不到的,佛給你講解,讓你看到、聽到。

  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頭,「世間自在王佛宣說示現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功德莊嚴清淨廣大圓滿之相」。「嚴淨,莊嚴清淨」。「圓滿」,圓,周遍,「性體周遍為圓」。「滿者,具足之義」,一切具足。像惠能大師開悟時候說了五句話,第三句說的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本自具足就是圓滿具足,具足性德,自性本具的德用。世尊在《華嚴經》上說了一句,可以做註解,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自性本自具足的。我們每個人自性裡面,智慧跟佛平等,同樣的,德能同樣的、才藝同樣的、相好同樣的,沒有一樣不平等,佛有的我們自性全有。所以佛教的教學,終極的目標是明心見性,佛不向外求,外面沒東西。一切法從心想生,沒有心想,根本就沒有一切法,這個被現代量子力學家證明了。這句話重要,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作佛就成佛,心想作人就像個人,貪心是鬼,瞋恚是地獄,愚痴是畜生,人是仁義禮智信。

  中國儒家講五常,就是五種德,五倫是道,五常是德。道是自然的,不是人為的,本來就是的,這是道。父子有親是道,君臣有義是道,長幼有序、夫婦有別、朋友有信這都是道,不是人發明的,不是人創造的,本來就是。人這一生能隨順道,就叫做德。隨順,你看五德,仁、義、禮、智、信,就是佛家的五戒,五戒是德,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德是聖人給我們建立的,與道完全相應,從哪裡來的?所以道德連起來說,有道德這就是人,道德向上提升就是天道。中國老祖宗懂得,守住五倫、五常,以後再延伸為四維、八德,中國傳統文化就是這四個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一部《四庫全書》講什麼?就講這個。這四科合起來就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就這十二個字。這十二個字做到,就是聖人、是賢人,做到不夠圓滿,那是君子。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跟大乘佛法可以接軌。大乘佛法把中國傳統文化向上提升,提升跟佛菩薩的境界平等。英國湯恩比博士看出來了,這個東西能救全世界,能救全人類。我們要學習,不學習,要隨順煩惱習氣,果報決定在三途。

  佛教給我們,比儒講得透徹,講得更清楚,三毒煩惱貪瞋痴,有沒有?我們反省,有。有就有麻煩,貪瞋痴的果報是三惡道,瞋恚,地獄;貪欲是餓鬼;愚痴是畜生,愚痴是沒智慧。所有的戒律都是斷貪瞋痴的方法,這個東西不能有。無貪、無瞋、無痴叫三善根,世出世間一切善法從這個根生出來的。三途六道是從貪瞋痴生出來的,三毒反過來就是三善。我們要走哪個路?怎麼走,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之處。我們起心動念,最重要的是習氣,習氣在發作的時候自己不曉得,但是那個習氣會起作用,會在我們捨報的時候,就是臨終的時候,它會起作用。它會誘導我們到三惡道去,你說多可怕。

  所以,真正修行在哪裡修行?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上修行,眼見色,看得清楚、看得明白,這是智慧,般若在照,照得清楚,修什麼?修別起心動念。不行,起心動念控制不住,不是我們境界,那是法身大士的境界,見色、聞聲他如如不動,不起心不動念,法身菩薩。法身菩薩以下都會起心動念,但是怎麼樣?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菩薩。再降下一等,他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阿羅漢。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有,就是六道凡夫,天人也不例外,也是六道凡夫,出不了六道輪迴,非常可怕。

  後面這個「圓足」是圓滿具足。「故知圓滿即華嚴宗圓明具德之義」。六祖大師五句話裡頭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跟這個是一個意思,完全相同。所以我們求智慧、求福報、求才藝都要從內求,外面沒有,外面是假的。佛菩薩完全是用內功,用什麼方法?用戒定慧。用戒定慧能求到真東西,不用戒定慧求到是假的,不是真的。今天科學技術全是向外求,不知道向內求,所以他能得受用,但是有限制。你說沒有天眼,用望遠鏡可以看到遠的,那是假的,人家不要用這個東西就能看遠了,我們還要這個東西。你就曉得科學是借外力,很有限的,幫助很有限。佛法用內功,讓我們自己六種能力恢復,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盡,真得受用,真得大自在,這個不能不知道。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