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 147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四七集)  2014/12/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4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九十七頁,第三行科題看起,「慧超彼岸」。請看經文:

  【智慧廣大深如海。內心清淨絕塵勞。超過無邊惡趣門。速到菩提究竟岸。無明貪瞋皆永無。惑盡過亡三昧力。】

  經文有六句,請看念老的註解。「此下六句」,就是剛才念的,「求自覺之德」。前面四句偈求法音宣流,這六句求的是智慧如海,一直到究竟彼岸。這個意義很深,這是真正發大菩提心。能不能求到?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自性本自具足,不是外來的。《華嚴經》上,世尊給我們透的信息太好了,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這範圍包得廣。眾生,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眾生,動物是眾緣和合的,植物也是眾緣和合的,礦物也是眾緣和合,沒有一種現象不是眾緣和合的,所以叫眾生。一切眾生包括全宇宙,一切萬法,就像六祖所說的,覺悟、明白了,明白個什麼?「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就是明白這樁事情。這樁事情說明就是萬法一體,智慧是一體本自具足,德能也是本自具足,相好亦復如是,沒有一樣不是本自具足,所以不要用外求,向內求。自性智慧本自具足,深如海。廣大如海,深如海,大沒有邊際,深沒有底,這是自性。所以學佛最重要的明心見性,功德就圓滿了,真圓滿了,出世間法圓滿了,世間法也圓滿了,真正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宗教裡頭用這兩句話讚美上帝、讚美神,佛法這兩句話是讚歎自性,自性本來具足。所以一切眾生只要覺悟、只要回頭、只要見性,一切都圓滿。佛回歸自性了;菩薩、聲聞還在半路,還沒到家;凡夫對於這個事實真相茫然不覺,迷在六道。諸佛感嘆的,六道眾生迷惑顛倒,不知覺悟,哪一天覺悟,哪一天回頭,他就離開六道,不知道回頭那就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人要回頭,不能不回頭,不回頭就大錯特錯,一回頭就是究竟彼岸。

  下面給我們解釋,經上講的『智慧』就是般若。《大智度論》上說,梵語般若,「秦言智慧」。《金剛經》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羅什大師在中國那個時候,他居住的地方是秦國,姚秦,也叫後秦,前秦是苻堅,所以稱為秦言,就是中國話,中國話叫智慧。「一切諸智慧中最為第一,無上無比無等,更無勝者。」所以我們中國智慧這個名詞的含義跟梵文般若相近,沒有梵文般若意思那麼深、那麼廣,所以用智慧翻出來之後再加以註解。這個智慧是究竟圓滿的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所以說一切智慧當中它是第一,它是無上的,它是無比的,它是無等的,沒有任何一種智慧跟它平等,沒有超勝它的,加這麼一段註解。

  「又《往生論註》曰:般若者,達如之慧名。」這個意思比較深。達是通達,如是真如,真如就是自性。這個智慧的意思,就是明心見性才能稱為般若現前;沒有明心見性,沒有般若。發大菩提心與般若相接近,大菩提心是求大般若智慧。所以說路子找到,但是你還沒有見道,這樣的人叫三乘菩薩,包括聲聞、緣覺,十住、十行、十迴向別教的,他們向著如,是如這條道路,但是還沒有到達,到達就叫法身大士,一般叫成佛。「又《大乘義章》曰:真心體明,自性無闇,目之為慧。」《大乘義章》上說的。念老把經論裡頭種種講法統統集在一起,讓我們都看到。所以我們展開經卷,要用感恩的心,真誠心、恭敬心,這才能看得懂,才能體會到一些意思。心愈真實,看得愈清楚、愈明白、愈深入。所以這個經文,字字句句無量義,我們就明白了,我們相信了,也肯定它真的是無量義。

  下面再解釋般若的含義,這名義,「其義為:真心本體明現,自性朗然,明顯無暗,稱之為慧」。這個智慧凡夫沒有,不但我們人間找不到,天上也找不到,二十八層天裡頭也沒有;再去找十法界,十法界裡頭也沒有。十法界裡頭有三賢菩薩,就是別教的十住、十行、十迴向,他們走的是般若這條路,沒見到般若。路沒錯,距離還很遠,至少走到一半,他才能見到一些,三乘菩薩一半還沒走到。走到一半的是誰?初地菩薩,別教初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可以說他達到一半。往前面去步步高升,對於般若的認知一層比一層廣大,深廣無際,一直到妙覺才證得究竟圓滿;等覺還差一點,妙覺才真正圓滿。真心本體,這四個字就說明我們都有,一切眾生個個都有,我們有,一切人有,畜生有,樹木花草有,山河大地有,每一粒微塵都有。我們現在有一點概念,概念不是證得的,聽說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量子力學家為我們做證明。我們有真心,我們有本體,真心本體是一片光明,常寂光。常寂光就是真心本體,光明遍照,照虛空法界,照一切萬法。一切萬法是一體,體就是光明遍照,這是體。

  「自性朗然,明顯無暗,稱之為慧」。常寂光是永恆的,常寂光裡頭沒有生滅,它只有明,沒有黑暗。黑暗是從哪來的?是從迷來的,一念不覺,迷了,迷了才產生阿賴耶。阿賴耶裡頭有明暗,為什麼?它一念不覺,不覺就生無明,無明是暗,把本明變成無明。這個變不是真的變,我們可以說,阿賴耶是依自性、依本明而生起的不明(無明),它跟自性是一體,它的性體就是自性,只是它裡頭有一念妄。這個妄是什麼?動,科學稱之為波動的現象,像彈琴的弦,弦定律。這種說法很貼近。確實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它不知道回頭,那就變成念念不覺。這個念念不覺就是阿賴耶,從阿賴耶變現出末那、意識、前五識,從識裡面變現出物質現象,這個物質現象就是六塵,六根、六塵,六識沒有物質現象。這些現象,隨著念頭演變成一切萬法,這是全宇宙的現象,我們迷在裡頭,不知道它全是假的。佛對我們來說,他太偉大了,他對我們有大恩大德,是什麼?他幫助我們回歸到事實真相。見到事實真相就是見道,就是大徹大悟,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就這個境界,真正見到了。怎麼見到?迷破了;換句話說,那個波動一念現象沒有了,它不動了,回歸自性本覺。自性本覺是不動的,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是我們的真心。起心動念就動了,起心動念不但是動,已經是大波大浪。

  修行的功夫,這六句最後的一句說,「惑」是迷惑,迷惑盡了;「過」就是阿賴耶裡頭無始劫一直到今天所含藏的一切種子,善、惡、無記,含藏這些種子,這些種子就是過。這些過失,我們講業障,「亡」就是消乾淨,業障消乾淨。怎麼消的?三昧的力量。「三昧」就是禪定。不起心不動念,如來的禪定;分別斷掉,不分別,菩薩的禪定,三昧;不執著,阿羅漢的禪定,這是最低的,於一切法不執著,放下了。不但世間法要放下,佛法也得要放下,這個道理要懂。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頭哪裡來的佛法!大乘經上比喻得好,世間是病,因為有病才有藥,如果沒有病,什麼叫藥?藥就不存在。沒有病還執著有藥,那你非病不可。病好了,藥就不要了,藥就沒有了。所以它是因緣建立的,這個因緣就是因為有病,所以才有藥,藥來對治病的。病好了,藥要是不斷就變成病;病好了,藥就不要,這才叫康復,叫健康恢復了。佛法是藥,佛法怎麼來的?因為世間法有毛病,這些病態出現,佛用這些方法來治病。病治好了,藥不能要,要就錯了。所以告訴你,「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病好了,藥都不要,當然病就不會發生,這才是真正健康。

  世間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我們在中途,還沒到目的地。阿羅漢是第一站,菩薩是第二站,佛是目的地,我們現在連第一個目的地都沒達到,因此佛法要,世間法要捨。佛法要,佛法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佛告訴我們只能取一個。門路很多,你走只能走一條路,你不能走兩條路,兩條路即使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還是險道,危險的道路,不如選擇一個道路,一個道路是穩穩當當,你一定會走到。到達目的地的早晚,是你用功夫的勤惰,勇猛精進,速度就快;懈怠遲緩,你速度就慢。所以佛法提倡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條路走到底能得三昧,三昧的功夫深了自然開智慧。

  我們再看下文,「今經於自覺願中,首言智慧者(一開口就「智慧廣大深如海」),以智慧最上故。又佛法大海,智為能度故。」用大海來比喻佛法,佛法真正覺悟的方法要智慧。「如《漢譯》曰:檀施」,檀是檀那,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布施。檀是梵語,施是中國話,檀施這個名詞梵華合譯,它的作用「調伏意」。意是念頭,什麼念頭?貪,煩惱裡頭第一個嚴重的大病就是貪欲。今天世界混亂,原因在哪裡?就是貪欲的膨脹達到臨界點,也就是達到邊際,達到邊際它會爆炸,那就是災難現前。用什麼方法能解決?布施,布施能解決問題。我們看看中國對今天地球的貢獻,我們不談文化上,我們就談這個檀施,對於全世界許許多多的小國家,幫助他們建設。陸地上的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這是通達到歐洲,歐洲那一邊的邊界是英國,英倫三島,我們攤開地圖可以看到,西方的邊界。這歐亞兩大洲連在一起,這一條高速通道,經過許許多多的國家,中國幫助他們建飛機場,建港口,建高速鐵路、公路,這都是檀施,讓許許多多國家都能得到現實的利益,幫他們富裕起來。海上的港口,斯里蘭卡是個很重要的中心點,海上通路的中心點,我們在那裡看到的,中國對那邊的貸款,給他們建設現代化的港口、機場、鐵路、公路。所以布施真的很重要。下面,「戒忍及精進」,持戒、忍辱、精進,這些大乘佛教有,中國傳統文化裡頭有。戒是什麼?戒是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聖賢教育。特別是大乘與中國的儒學講忍辱、講精進,佛法講禪定、講智慧。「如是三昧定,智慧為上最。」這六個,菩薩所修學的六門功課,最高的是智慧。智慧從哪裡來?從三昧來的,三昧就是禪定。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禪定。智慧為最上,智慧一定從禪定來的,禪定一定從戒忍來的,有戒忍精進就能夠禪定現前,禪定現前起作用就是智慧現前。

  「《嘉祥疏》曰:明五度為行」,六度裡頭前面五度是行,是行為,「不能出離生死」,這個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沒有辦法幫助你離開六道輪迴。前五度修得好,人天果報。得定,定沒有開慧,這個定在哪裡?四禪天、四空天,他往生到這去了。要慧才能出離,為什麼?有智慧肯放下。四禪八定這些人,他不肯放下禪定,禪定裡面的受用,就是享受,樂!禪悅,那個悅是喜悅,他放不下,他就不能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六道輪迴,要把這個東西統統捨掉,這就是般若波羅蜜。為什麼?《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六道是有為法,四聖法界也是有為法,你不能把六道放下你就出不去,放下就出去了,出去到哪裡?到四聖法界。十法界上面四法界,天上面有聲聞、有緣覺、有菩薩、有佛,上面還有四層,這合起來叫十法界。必須見思煩惱斷盡了,就是全放下。總的來說,佛經上把它歸為十大類,前五類叫見惑,就是你的見解錯誤,看錯了;後面五大類,你的思想,你想錯了,不是真的。見惑裡面身見,執著身是自己;邊見,邊見是對立,今天講相對的,有長必有短,長短對立,大小對立,善惡對立,真妄對立,你是生在這個環境裡頭,這是錯誤的。宇宙是一法,一法就沒有對立,有對立是二法。所以要覺悟,真正覺悟之後,他不跟一切人事物對立。

  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法,他一生對人、對事、對物沒有對立的,平等的,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為什麼?邊見放下,成見放下,一切沒有自己的意思,沒有自己的主張,沒有自己的想法、看法,都沒有,所以他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對人對事對物,無論善緣惡緣、順境逆境,皆大歡喜。你要問他為什麼?因為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真的抓到了,假的隨喜,多自在!真的是什麼?阿彌陀佛,他就抓這一個,非常簡單,非常容易。真正抓到是什麼現象?念念相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念頭念念相續,從早到晚,從晚到早,這一句佛號沒有丟失,這個念佛功夫成就了。這個時候叫功夫成片,一天到晚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好!功夫到這個程度,煩惱並沒斷,只是功夫得力,把煩惱控制住,壓下去了。如果煩惱斷了,那地位高了,那就是事一心不亂,見思煩惱斷了。斷了就證阿羅漢果,斷了的時候六種神通都現前,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盡,得受用了。再往上提升,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十法界沒有了,不但出離六道,還出離十法界。淨土法門確確實實能幫助我們在一生當中圓滿的透過三關,達到最高的境界,一次完成。這個法門無比殊勝,不可思議,一定要成就,不成就你就冤枉了。

  修行在哪裡修?生活上修,穿衣吃飯,特別是人事上修,順境、逆境。順境學不生貪戀,為什麼?有個念頭起來,立刻觀照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真的。或者用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所有的現象,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講得清楚,這講什麼?所有的現象。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所生的這些現象,假相,沒有一個是真相,連諸佛法界都包含在其中,都不是真的。實報土裡面的境界雖然沒有生滅,它有隱現,有緣它現,沒有緣它不現,沒有了,是這麼回事情。所以也不能當真,當真就錯了。真的現象是什麼?是常寂光,就是一片光明,光明裡頭什麼都沒有。真的像我們的屏幕,屏幕打開了,沒有按頻道,這一片光明就是常寂光,我們一按頻道就是十法界。十法界是生滅的,有生有滅;常寂光一片光明,光明裡頭什麼都沒有,所以看不到生滅現象。它有隱現,有緣的時候你看到一片光明,沒有緣的時候光明看不到。常寂光誰看到?明心見性的菩薩就看到了。看到怎麼樣?進不去。為什麼進不去?無始無明雖然斷掉,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乾淨。所以無始無明的習氣,唯一就是障礙你不能契入常寂光,常寂光在你面前,你進不去。必須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自自然然融入常寂光,一真法界沒有了。所以一真法界沒有生滅的現象,它有隱現。

  沒有一樣是真的。成佛了,你問他,你是不是成佛了?他要是說「我成佛了」,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他還著相。真成佛了,不著相就成佛,著相還是菩薩。愈往上面去,妄想分別執著愈淡薄,愈往下面愈濃厚。堅固的執著,絲毫都不肯放鬆,那是什麼?地獄境界。在我們人間就能看到。你冷靜,自己回光返照,看看自己是在哪一道,從執著上可以看到。嚴重的執著,死也不肯放下的,地獄道,比地獄輕一點的是餓鬼道,再輕一點是畜生道,還要輕一點的才能到人道。執著的毒害太深了,要放下,因為它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人都知道有生有死,也都知道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要是真正明白,你就不會執著,你自然會放下。放下就得自在,這一生人生當中過得非常幸福、非常充實、非常圓滿,何樂而不為之!對於這個世間一切人事物都是緣分,有緣能夠利益眾生的,幫助眾生覺悟的,這個事情是好事,多做;沒有緣分不要攀緣,不要去找事做。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神仙、菩薩住在山洞裡頭,沒有緣分他絕不接觸,他那種享受是禪定,定中的享受,禪悅為食,這裡頭有樂,有享受。躁動的享受是六道眾生的享受,禪定的生活是修行人的享受,比躁動那個享受好得太多,無法形容,你不能放下躁動,你沒有辦法享受這種的樂趣。

  菩薩慈悲救苦救難,他一切的作為,身口意的造作,都不放在心上。心上是什麼?是戒定慧,戒定慧裡頭有樂,叫法喜充滿。戒是什麼?清淨心;定是什麼?平等心;慧是什麼?覺而不迷,就是我們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他享受什麼?經題上半段講的,「大乘」,大乘是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法喜充滿;「無量壽」是福報,圓滿的福報。福報裡面第一個福報是壽命,如果沒有壽命,再有福報也沒辦法享,你無法享受。所以壽命是福報裡頭的第一德,你有壽命你才能享受。智慧、福德。下面是「莊嚴」,莊嚴是自在,得大自在,無比的殊勝莊嚴。經題裡頭上半段是果,下半段是因,你要想得到這個果報,智慧、禪定、福報,那你就得要修清淨平等覺。用什麼方法?最簡單,最容易,人人都能修的,人人都能成就的,就是信、願、念佛,你就能得到。信願行這三個字都不簡單,要真信,真信的人不多。身體不好趕快去找醫生,相信醫生能治得了我的病,佛不行。這就對佛不相信,要真相信了,還能找別人嗎?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過表演,表法你看懂了沒有?你看他十八歲身上生瘡,皮膚沒有一塊地方是好的,老了還有瘡疤在,什麼醫藥都醫不好,他媽媽去給他找醫生,找藥,醫不好。最後他覺悟了,他說良藥不能醫治冤業病。怎麼辦?《心經》上講得好,觀音菩薩救苦救難,「度一切苦厄」,我現在有苦厄(有難),專念觀音菩薩,念了一、二個月,病就完全好了。

  這個表演給我們的信心,我們真信佛就不要信這些醫藥,可不可以?今天量子力學家給我們做證明,就是用意念,以心控物,我們的身體是物質,我們的念頭就是心,念頭可以控制物質。生病是不好的念頭,讓我們身體的細胞帶了病毒,怎麼辦?把念頭轉變過來,用最好的念頭。美國修.藍博士給我們說明,最嚴重的癌細胞,一天作法,這是我給它起的名字,每天作法半個小時,一個月變化就發生了。一天半個小時,這半個小時放下萬緣,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把精神集中。這三十分鐘裡頭,他是把病人跟自己觀想成一體,病人的病就是自己的病,對著這個病毒的細胞,念頭集中起來,就是一個念頭,四句口訣,「對不起」,你是我身體的一部分,一體,我對不起你,不小心讓你帶著病毒,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就這四句。就念這四句,十二個字,念四句,念半個小時,每天做半個小時,一個月,帶病毒的細胞統統恢復正常,再去檢查病沒有了。多少醫院裡面宣布放棄,說他這個病沒有辦法治,放棄了,找他,他都能夠幫人家解決,救活,再到醫院檢查,病毒細胞沒有了,身體完全恢復健康。而且治病跟病人不要見面,病人在美國,他在香港可以給他治病,不需要見面的。他只需要四樣東西:第一個姓名,這個病人的名字;出生年月日;現在住在什麼地方,現在住址;病歷,就要這四樣東西,這麼簡單。他到我這來訪問,我首先就問他,你治病根據什麼原理?他告訴我清淨心。自己的心要清淨,自己心不清淨不行。怎麼清淨?就放下,所有一切不善的念頭統統放下,然後善的念頭也放下;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無量壽經》上講的清淨心,他用這個。清淨心是我們修淨土裡面第一個,第一,初級的成就,平等心是中等的成就,覺是高等的成就。你看,只要用小乘清淨心,就能救世間一切病患災難,就行。我們得有信心,沒有信心不行。治病先治自己,把病人觀成自己一體,救自己,自己得度了,別人也救了,一舉兩得。

  念力的祕密,念力的能量,廣大沒有邊際,這是新興的科學,最近二、三十年發現的,現在年輕人研究這個東西很多。我們有理由相信,十年,頂多二十年,這個新興的科學觀念起來了,代替過去那些觀念。過去的觀念是由物理為中心,這個新的它不用物理,它是心理,用心理做研究的中心。研究一個課題,以心控物,就是用我們念頭來控制一切物質現象,小到個人,個人的生理,大到宇宙,因為整個宇宙這些星系星球都是物質現象,這物質現象念頭可以控制。完全用心理,這個發現是科學重大的發現,能把我們人類的思想、生活完全改變。以前都是以物質為中心,這一改變是以念頭為中心。自己完全可以控制自己,可以控制自己變現出來的宇宙。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萬法就是創造宇宙,進一步人能夠控制宇宙,這是什麼?佛菩薩。大乘經上說的,法身菩薩能把星球放在手掌心裡頭,當玩具一樣玩耍的,星球裡面眾生沒有感覺。佛經裡面這個不是比喻,通過科學家的研究報告,將來科學家會承認這是事實真相。所以,佛菩薩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他們的神通妙用不可思議。

  神通妙用跟性德完全相應,最健康的;要是以欲望、妄想為指導原則,那宇宙就大亂,那就變成重大的災害,這個災害就是宇宙的大爆炸。宇宙大爆炸真有,那也不過就一小撮人觀念錯誤,自私自利,名聞利養,沒有倫理道德,不相信因果。這個爆炸是一個星系,是一個星團,也可能是幾個星系,但這個在太空當中,太空太大了,看不出來,太空局部裡頭的問題。我們在佛法裡頭可以體會到大爆炸的原因,大爆炸的形象、狀況,能夠體會到一些,這就是一切法由心想生,一切法隨著心想在變化。我們每個念頭,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這句話是說基本的物質,最小的物質怎麼產生的。整個宇宙都是這些小物質的一合相,《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合相。基本的東西(物質)是一個,這一個裡頭是精神跟物質不能分開的,是精神統治物質。精神是什麼?受想行識,物質是色,色受想行識,受想行識能生,色是所生。

  我們明白了,控制自己的念頭,與自性相應的念頭發生正能量,是好的。在中國典籍裡頭就是五倫。你看「父子有親」,親愛,這是正能量,這是從自性裡頭本有的。自性的光輝不是哪個人創造的,不是哪個人發明的,是自性本有的。「君臣有義,夫婦有別」,別是不同的任務。在上古,人類是以母系為中心。這是什麼?這是自然現象,這是性德的流露。現在我們仔細觀察,動物裡頭還是母系的社會,這小動物知道牠的母親,不知道牠的父親。人之至尊到底是男是女你要搞清楚了,女是主人,男是賓客。所以中國自古以來,教女比教男孩嚴格,教女也比教男孩子重視。為什麼?有賢女就會有賢人出世,是聖女就會有聖子出世,不但你這一家的人幸福,一國人幸福,天下人都得到福報。現在人爭男女平等簡直叫胡鬧,不了解事實真相。建大功立大業不必要自己,叫自己兒女去完成,這多好。曹操沒有做皇帝,意思是什麼?讓他兒子做皇帝。聖賢書不能不讀,讀聖賢書要開悟,開悟之後你才能明白這些道理,你才能把它搞清楚。

  智慧是上。《嘉祥疏》裡頭這句話,五度是行,是行為,「不能出離生死」,就是不能出輪迴,「要須智慧達解本原」,達是通達,解是了解,本原就是自性,真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方皆過出」,過是超過,出是出離,永遠脫離六道生死輪迴,「故云最上」,智慧最上,真看破了。菩薩六波羅蜜,前面五個是放下,最後一個是看破。「又從上引《大乘義章》可見智慧,即真心體明,自性無闇」。你要用真心,真心的體,明就是覺悟。自性沒有黑暗,自性是放光的,自性是無所不知的。說自性,惠能大師說五個,這五個就圓滿了。第一個是「清淨」,第二個是「本不生滅」,第三個是「本自具足」,就是它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頭來的,全是本有的,無量智慧、無量才藝、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是真無量,不是假無量。而且每個人都平等,一切眾生個個不無,人人皆有,所以用不著羨慕,也用不著嫉妒障礙,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本無動搖」,這一點很重要,你要想把真心找回來,你要不動不搖。搖晃,搖晃是小動,這個動是大的動。在哪裡學習?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這叫修行。我們眼見色,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搖動。所以真正修定在哪裡修?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上修,眼見色看得清楚,耳聞聲聽得明白,沒有起心動念;別人不問不知道,別人一問,什麼都知道。所以佛講經,經從哪裡來的?是自性本有的,自然流出來的,佛沒有通過想像,沒有通過思惟,也沒有說我得看看,回來再給你講,沒有,自性裡頭一樣都不缺。末後的作用「能生萬法」,能生萬法就是變現整個宇宙。這宇宙從哪來的?自性變現的。自性能生能現,萬法所生所現,不是神造的。從這個地方就曉得,佛教是無神論,不承認一切萬法是神造的,是從哪裡來的?自性能生。誰的自性?自己的自性。

  每一個人,每個人的世界不一樣的。我們跟這麼多人在一起,有別業、有共業,共業是相同的,別業是各個人不一樣。每個人在這個世間,聰明才智不一樣,一生的際遇不一樣,富貴貧賤不一樣,壽命長短不一樣,別業。別業、共業都是自己生的,學菩薩道的人把別業放下,修共業。別業是為自己,共業是為眾生,應該像佛菩薩,起心動念都為一切眾生著想。一切眾生沒有成佛都苦,就是說他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他才迷惑顛倒。迷惑只有淺深不一樣,總而言之都有苦。所以佛要發心度什麼?上面度等覺菩薩、度十地菩薩,下面度地獄眾生,全度。只要有緣,就是有機會,機會裡頭最重要的他肯學,他聽話,那就得要幫忙他,不幫忙他就對不起他。他要不相信,他不肯聽你的,這個緣沒成熟,不必去找他,找他反而造成障礙,他起反感。所以度眾生的方法活活潑潑,他是什麼樣根性、什麼樣程度,喜歡哪一方面的,恆順眾生,他喜歡聽,他喜歡見到、喜歡學習,這就好。所以佛是無量法門,不止八萬四千,無量法門來應眾生無量的根性,讓眾生個個都能得度。這個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不應該勉強。

  志同道合可以在一起,建立一個小的僧團。這個團體,小團體,就是社會上各種小團體的榜樣。為什麼?這個小團體裡頭講求六和,從六和裡面可以看到這裡頭的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育,都在這裡頭可以看到,都在這個小團體裡頭可以學到,這個小團體對社會、對國家、對人類做出最大的貢獻,這叫行菩薩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你做這個圖什麼?什麼也不圖,沒事,與性德完全相應。所以,佛教的大乘僧團自性流露,沒有絲毫為自己。成佛也是為普度眾生,不是為自己。拿切身感受來說,我們從負面的來講,對我們誤會的人,對那些毀謗我們的人、障礙我們的人、陷害我們的人,我們曉得他跟我們是一體。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迷了自性,迷失諸法實相,完全是為自己自私自利,所以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他不知道,我們在旁邊看得清楚。我們所表的,這佛家講表法,與性德完全相應,圓滿相應。這些人所造、所為的,與自性是完全相違背,果報都在三途地獄。人間壽命很短,死了以後怎麼辦?多可憐!所以我們看到真正可憐憫者,他墮在惡道,我們還要到惡道去救他,為什麼?跟我有緣。歡喜我的人有緣,怨恨我的人也有緣,只要是有緣,我們就要度他。也就是跟我們有關係,不論這關係是善的、是惡的,我們用平等心對待他,因為他實在講,他也在幫助我。

  我們剛才說過,修行在哪裡?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修,順境、善緣修不貪,逆境、惡緣修不瞋恚,與一切眾生相處決定沒有惡言惡行,決定沒有嫉妒障礙,一切成就奉獻給眾生,自己不居功。釋迦牟尼佛做出最好的典型,一生勤勞教學,連道場都沒有。他有沒有能力建道場?有,太容易了。為什麼不建?到現在我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富麗堂皇的道場,多少人想奪取它,他出家不是真正出家的,他是為名聞利養出家。所以釋迦牟尼佛看出來了,不建道場,這些學生們沒有好爭的。但是有這個緣分佛也接受,你看像祇樹給孤獨園、竹林精舍,都是皇家的別墅、園林,請他老人家去講經教學,他也很歡喜。有時候在那裡住個一年二年、三年五載,別的地方邀請,別的地方去了,還給主人。就是借用,好!借用,產業有主,大家就不爭了。如果是佛的,佛的徒眾這麼多,佛要圓寂之後,大家就要爭奪,這一爭奪法全破完了。還有為爭廟產去打官司、上法庭,這成什麼話?這把佛教的形象破乾淨了。釋迦牟尼佛講了一輩子,這些學生出現,幾天把佛的形象全都毀棄了。佛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所以做得很徹底,一生沒有道場,一生過著流浪的生活,樹下一宿,日中一食,每天講經,快樂無比。這是真實智慧,真實的福德,我們要能把它看懂,要能體會得深刻。佛陀一生的行誼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效法。

  佛教傳到中國,那個時候道場是國家建立的,帝王建立道場,你看匾額上的「敕建」,那是國家建的,所以叫十方道場。只要是出家人,真正受過戒的人,都可以到寺院庵堂掛單,於這個地方修行,大眾留了他,讓他在這個地方講經教學。這個例子在中國兩千多年當中,大部分都做得很好。佛教變成宗教,這個時間並不長,大概就是兩百多年的時間,我想不到三百年。乾隆的時代、嘉慶的時代還是教育,教學的高僧、居士很多,留下來的著作非常豐富。嘉慶以後,道光、咸豐、同治,慈禧太后執政,漸漸變成宗教,以做經懺法會為主,把教學研究淡化了,讓佛陀教育變成宗教,這很可惜。滿清亡國之後社會動亂,軍閥割據,接著中日戰爭,佛教衰了,衰到現在這個樣子。

  來佛寺這三個人,給我們做出在這個時代真正學佛的榜樣,我們要特別重視。為什麼?佛法是活的,任何時代,你只要不違背佛所說的原理原則,善巧方便你去修行,個個都能成就。其中最容易成就的,就是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這三位大德為我們證明極樂世界真有,不是假的,信願持名真正能往生,阿彌陀佛所發的大願真實不虛。海賢老和尚跟阿彌陀佛見面多次,我們在光碟上看他自己說的。好幾次見到阿彌陀佛,請求阿彌陀佛帶他往生,佛告訴他,你修得不錯,希望你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給學佛的人、給念佛的人做個好榜樣。賢公能夠活到一百一十二歲,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不拐彎,他經歷的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最後奉命表法,到去年一月表法功德圓滿,佛帶他走了。這個老人一生的修行才傳出來,我們才知道,無量無邊的功德,增長了我們的信心,堅定我們求生淨土的願心,我們只要把這句佛號念好,像他一樣,一切時、一切處絕不丟失,我們就成功了。他能往生,我們個個人都能往生,知道這樁事情真實不虛。

  我們看註解裡頭說,又從上引《大乘義章》可見智慧,就是真心體明,自性無闇。「故知正當智慧深廣如海時,其內心亦必清淨,無惡無過」,這個就是不起心不動念,「離垢離染,絕諸塵勞。故云:內心清淨絕塵勞也。」如《心經》所說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種修行的方法全在日常生活當中,穿衣吃飯,待人接物,無論從事哪個行業,與一切人事物交往,無論是善緣、惡緣,緣是人事環境,對好人、對惡人,除對人之外,對物、對事,對一切萬物,這就是我們修行的道場。修什麼?最高的,菩薩修不起心不動念。看得清楚,聽得清楚,這是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雖看清楚、聽明白了,沒有起心動念,這是真心起用。真心起用就是佛跟法身菩薩,法身菩薩以下做不到,他會起心動念。所以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菩薩雖然有起心動念,決定沒有分別,不會分別這個好那個不好,沒有這個念頭,一切法平等,菩薩。再次一等的阿羅漢,阿羅漢有分別,但是他不執著。六道凡夫見色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全都有,有分別、有執著、有起心、有動念,這全有就叫凡夫。全沒有就成佛,那是法身菩薩,大乘教裡頭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裡要學,學不動心,真正修行是這個修行法。章嘉大師早年教我「看得破,放得下」。看破,明瞭,不明瞭你不會放下,明白了你就放下。明白什麼?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就度一切苦厄了,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