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 107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0七集)  2014/9/1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41-010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三十五頁,倒數第五行,從第二句看起:

  「又《智度論》曰:從首楞嚴三昧乃至虛空際無所著解脫三昧,又如見一切佛三昧,乃至一切如來解脫修觀師子頻呻等,無量阿僧祇菩薩三昧。」這是《大智度論》上的一段話。念老這一大段的集註,都是講到華嚴三昧、百千三昧。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正受、等持,名字很多,前面我們都學習過,詳細的解釋在我們參考資料裡頭都有,檢查非常方便,讓我們省去不少的時間。正受,實在講就是禪定,禪定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是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沒有分別執著,這就正常。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就不正常。或者我們今天所說的,身體的享受,身體是物質現象;心理的享受,心理享受就是三昧。我們今天心理,善的享受、真的享受沒有得到,從來沒有得到過。我們的享受總是離不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起心動念在佛法稱為無始無明煩惱,起心動念,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我們的享受,精神的享受,總離不開這三種。這三種煩惱,經論上清楚的告訴我們,六道輪迴從哪來的?從分別執著來的。分別執著,執著就是見思煩惱,見思煩惱要是斷了,輪迴就沒有了。輪迴是假的,像作夢一樣,夢幻泡影,你果然不執著它,清淨心現前。執著是染污,清淨心現前就醒過來,六道輪迴不見了,像我們作夢醒過來。但是,雖然六道沒有了,見思煩惱斷了,塵沙沒斷,無明沒斷,他醒過來是什麼樣子?醒過來的現象是十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叫四聖法界,六道,四聖六凡。

  我們現在很不幸,墮在六凡裡頭,出輪迴太難太難了,生生世世無量劫來都沒有能夠脫離。在這一生當中,我們遇到稀有難逢的機會,就是佛法。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有無量法門,門門都要斷煩惱證菩提。斷什麼煩惱?斷見思煩惱,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斷塵沙煩惱,斷無明煩惱,明心見性。斷塵沙沒見性,你沒有出十法界,你在十法界修行。修到佛的這個果位,十法界的佛,天台大師六即佛裡頭所說的相似即佛,很像佛的樣子,不是真佛,就是十法界的佛。什麼才叫真佛?大乘的真妄是以用心來揀別,用真心的就是真佛,用妄心的是相似即佛。戒定慧修得不錯,很像佛的樣子,但是沒有轉識成智,依舊還是用八識五十一心所,這叫相似即佛,在十法界裡四聖法界修行,修到成佛。佛修什麼?佛斷無明。無明就是起心動念,非常微細,我們沒有辦法覺察到。

  我們在經典上看到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世尊問彌勒菩薩,其實都是為了教導我們,問菩薩說,「心有所念」,凡夫,六道凡夫起個念頭,心裡有個念頭,佛問這一個念頭裡頭,「幾念幾相識耶?」幾念就是微細的念頭,我們不知道,多少微細念頭組成這一個粗顯的念頭,讓我們能覺察到。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微細的念頭。這一彈指的時間,多少個微細念頭?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也就是三百二十兆。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的細念構成一個粗念,這個粗念我們能感覺到,細念感覺不到。怎麼形成的?阿賴耶是生滅心,生滅的速度就這麼快,一彈指之間前念滅後念生、前念滅後念生,一共前念滅多少次、後念生多少次?三百二十兆次,單位是兆,我們無法想像。這是什麼?這是事實真相,大乘經上所說的諸法實相,這是佛經上講的科學。

  最近這二十年,科學家才發現微中子,微中子是什麼?就是佛經上講的一念,被科學家發現了。現代科學的儀器確實非常進步,能夠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能捕捉到。照彌勒菩薩這個說法,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就是三百二十兆,一秒鐘能彈幾次?有人告訴我可以彈七次,那乘七,乘七就是一秒鐘有二千一百多兆。三七二十一,二千一百多兆生滅,被現代量子力學家看到了。我看到的科學報告是德國普朗克博士他的報告,普朗克是愛因斯坦的老師,是世界上知名的大科學家,他已經過世了。他的結論告訴我們,根據他在一生時間研究的結果,提出報告,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這他得的總結論。物質是假的,是剎那生滅當中產生的幻相,包括我們自己的身體、我們生活的環境,全是假相,所以跟《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完全相應,普朗克的研究結果證明《金剛經》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用比喻來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凡是有生有滅的法就是夢幻泡影,確實不可得。不可得,我們一定要得,這太難為人,得不到!那是妄想,不是事實。所以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佛菩薩教我們放下,我們才真正甘心情願放下,為什麼?不可得。不可得,你要得,這是虛幻,不是事實。一定要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物質從哪來的?大乘經裡頭常說「相由心生」,相就是物質現象;「色由心生」,色也是物質現象,色受想行識,六塵用色做代表。所有物質現象從哪來的?念頭生的。這被科學家看到了,他們把微中子打破,打破之後物質現象沒有了。這個微中子就是佛經上講的極微之微,極微色,也叫鄰虛塵,它跟虛空做鄰居,你把它一打破就是虛空出現,物質現象不見了。不見了,看到什麼?看到是念頭波動的頻率,產生的物質現象,它存在的時間,那照科學家的說法,真正物質現象存在的時間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一秒鐘裡面它生滅已經二千一百兆次,太快了。

  我們今天看電視,今天電視的畫面是生滅的,生滅多少次?一百次,一秒鐘,百分之一秒。實際上我們看到生活環境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鐘它生滅二千一百兆次。我們電視的畫面一秒鐘生滅是一百次,不能比,我們誤以為是真的。六道如是,十法界亦如是,沒有一個是例外的。所以一定要把執著放下,見思煩惱放下,把塵沙煩惱放下,塵沙是分別。把執著、分別放下,這是菩薩,沒見性。最後,在四聖法界佛法界這個果位上,認真的把起心動念放下。起心動念是根本無明,大乘經上說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就是阿賴耶,就是無始無明,也就是我們講的起心動念,太微細了,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體會到。不但我們沒有體會,阿羅漢、辟支佛也體會不到。什麼人能體會到?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圓教是初住菩薩,別教是初地菩薩,這個時候轉八識成四智,生滅的現象沒有了,也就是波動現象沒有了,大乘教稱這個境界叫一真法界,它是真的,它只有一,永遠是一,叫一真。

  一真裡面沒有生滅法,有沒有相?有相,能現相,實報莊嚴土就是一真法界,實是真實,真實是講真性、真心所現的相。《華嚴經》上所說的,心現是真的,一真法界,識變是十法界。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那就是無明,無明會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心現識變。轉識成智,識變的這部分沒有了,那就是十法界沒有了,它的本來面目現前,本來面目就是一真法界。在釋迦牟尼佛的國土裡頭是華藏世界,華藏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報土,實報莊嚴土。極樂世界也有,極樂世界也有實報土,換句話說,方便土、同居土沒有見性。但是彌陀淨土最特殊的,不但我們不能思議,諸佛菩薩也不可思議,那就是它的四土全是心現,沒有識變。這什麼原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功德願力所成就的,大願成就的。這個大願不能成就他就不成佛,誓不成佛。他今天成佛已經十劫,換句話說,這四十八願願願都成就、都兌現了。

  生到極樂世界,我們去往生帶業,生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最低的位子是下下品,即使是這個位子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個經文我們要記住。阿惟越致是什麼?圓證三種不退。這三種不退是位不退,阿羅漢證得的;行不退,菩薩證得的;念不退,明心見性菩薩證得的,實報土的。實報土念不退,方便土行不退,同居土位不退,這是十方世界找不到第二家,只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特殊的。所以諸佛如來讚歎彌陀,「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要記住,阿彌陀佛是十方諸佛如來讚歎的。如果我們對阿彌陀佛不恭敬,甚至於說阿彌陀佛的能力還是有限的,還有比阿彌陀佛高超的,這都是對阿彌陀佛不恭敬,禮敬諸佛我們就違背了。我們應當要向諸佛學習,諸佛讚歎,我們讚歎,諸佛不讚歎的,我們就不讚歎,向諸佛看齊,向諸佛學習。而且這一生當中,真正發願求生淨土,我們的功夫一生當中圓滿成就,不可思議。

  任何一個法門修行,你是小乘,證得初果,初果要證阿羅漢,天上人間七次往來。須陀洹,人間壽命到了他生天道,他決定不墮三惡道,也不會到修羅道,他就是天上人間兩道,有限。天上壽命到了到人間來,人間壽命到了到天上,七次往返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多難!人間壽命短,天上壽命長,忉利天不高,第二層,忉利天的一天人間一百年,壽命一千歲。忉利天的一千歲,也是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你說他的壽命多長,這是果報,福報。在我們這個世間活了一百歲,在忉利天人,朝生暮死,一天。夜摩天加一倍,夜摩天的一天人間二百年。兜率天又加一倍,兜率有內院、有外院,外院是凡夫天,內院是彌勒菩薩道場,一天是人間四百年,你想想壽命四千歲。彌勒菩薩在兜率天的壽命到了,才下生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八相成道,龍華三會。什麼時候來?兜率天四千歲的壽命到了他才來,換成我們這個世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

  有不少人修彌勒淨土,虛雲老和尚真的去了,不是假的,他在兜率內院。其他的我也見過幾個人,那沒到,沒有離開輪迴,沒有離開,不容易!最容易成就的就是彌陀淨土,無比殊勝,只要真信,沒有絲毫懷疑,真願意去,真想去,去的方法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這個我們能做到。斷煩惱,我們想證小乘初果,我沒有把握,做不到,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要斷盡,太難了!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這五大類錯誤的見解統統斷了,斷了之後叫正知正見。見惑斷了,思惑還沒斷,再天上人間七次往返,把八十一品思惑斷盡。思惑是什麼?貪瞋痴慢疑這五大類,才能脫離六道輪迴,才能超越三界的生死,多難。

  年輕時候我們自己很自負,叫我老實念佛,不甘心,這是老太婆的教,沒瞧得起。學了六十年才知道,過去完全錯了,沒有好好學。要好好學,像海賢那樣的成就我們都可以得到,人人都可以得到,只要專一。所以深深體會到,古聖先賢教學的理念,「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教學的方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什麼都知道。自見依什麼?依禪定,依三昧。用念佛的方法修成的三昧叫念佛三昧。所得的三昧是一樣的,那是你的功夫淺深不相同,三昧也有淺深不相同。你用的方法不一樣,三昧名稱不一樣,其實是一樣的。因戒得定,定就是三昧;因定開慧,開慧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要不斷向上提升,要掌握住經上所講的無量陀羅尼門,就是抓住修學的總綱領,陀羅尼就是總綱領,總一切法,持一切義,總持法門。一句阿彌陀佛總一切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濃縮在一門當中,無量法門也濃縮在一門當中,阿彌陀佛。這阿彌陀佛裡頭無量義,無量法門、無量義都在這一句名號當中。

  前清灌頂法師,慈雲灌頂也是了不起的大德,他的註疏非常豐富,日本《卍續藏》裡面蒐集有二十多種。他告訴我們,我過去講《觀無量壽經》,參考灌頂大師的註解,裡頭有一句話對我特別的深刻。他說人有極重的罪業,所有的經、懺法對他統統失效、不靈了,他罪業太重,最後還有一法能救他,這一法是什麼?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欺騙人的。所以經上又說,稱念一聲阿彌陀佛,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一念。我們在這個世間搞輪迴,無量劫又無量劫,不止八十億劫,八十億劫太少了,才知道自己業障深重。灌頂法師告訴我們,念佛這個方法,信願持名往生淨土,業就消掉了。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就等於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圓教初住、別教初地菩薩的地位你就達到,真正是一步登天。這個機會萬萬不能失掉。

  世間什麼都是假的,佛法也不是真的。《金剛經》上明白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非法是指世間法,法是指佛法。佛法因緣生,所以它有生滅,不生不滅才是真的。不生不滅,自性裡頭一法不立,沒有一法,起作用的時候能現一切法,不起作用的時候一法都沒有,所以叫真空。真空不空,它不是無,它遇到緣能現。我們如果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就見到一真法界。不修淨土的見華藏世界,世尊釋迦牟尼佛的實報土,華藏世界;念阿彌陀佛的,生極樂世界的實報土。這個機會不是千載難逢,而是無量劫又無量劫,太難遇到了!這一生遇到要珍惜,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什麼都可以放下,阿彌陀佛不能放下。當我們念到功夫成片,阿彌陀佛決定來應,我們有感,佛就有應。佛有應,你的心就踏實。我見到阿彌陀佛,我還能不信嗎?我見到極樂世界,我還能不去嗎?我們用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的方法修三昧,這叫念佛三昧。

  我們再看下面,「如是等諸三昧無不具足,故云具足成就百千三昧」。「論中」又說,這是《大智度論》上說的,「復云:於一一三昧中得無量陀羅尼」。「陀羅尼即是總持,是故經云:具足總持百千三昧。」怎樣才能做到?信願持名的人可以做到。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的經文,「從體起用」。分為兩科,「壬一、定睹諸佛,壬二、遍遊佛土」,不可思議,學佛的人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見佛。經文只有兩句:

  【住深禪定。悉睹無量諸佛。】

  深禪定,關鍵是這個深字。如果得不到彌陀威神加持,我們的禪定不夠深。跟阿彌陀佛見了面,禪定漸漸就深了。深的現象是什麼?不但你見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頭一個見的,阿彌陀佛最先見的,然後你就能見到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無量無邊的諸佛如來、無量無邊的諸佛剎土,統統都見到,這能不往生嗎?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住深禪定,悉睹無量諸佛』,「住深禪定者,安住於深妙之禪定」。深妙禪定是什麼?世尊在《大集經》上講過,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深妙禪。怎麼把它對起來?念佛就是修深妙禪,能說淨跟禪沒關係嗎?關係非常密切。但是念佛的人不知道,還想學禪宗,去靜坐,去參禪,來幫助念佛的功夫,搞錯了。真正懂得的,海賢老和尚。你看,他從早晨起來,一起來佛號就提起來,他沒忘記。無論幹什麼工作,心裡佛號沒中斷,工作照做。他在道場上非常勤快,早晨起來煮飯,做早餐供養大眾,念佛沒中斷。煮飯,劈柴,他們鄉下燒的是灶,都不耽誤念佛。到農田裡面工作,也不耽誤念佛。處事待人接物,心裡佛號都不中斷。

  我見過一個人,也是我的老師,章嘉大師。他是持咒,無論在什麼時候,你看他,他嘴在動,沒有聲音,金剛持。跟我們談話,他這個咒放下,跟我們談話;談完之後,他口又接著就念,一點妨礙都沒有。心不離佛,口不離稱號,稱佛名號,這叫什麼?這叫安住深妙之禪定,確實是在定中。老人修的,這是大總持法門,戒定慧三學圓滿,這是我們要學的。我們學學不到,學不到的原因在哪?沒放下。為什麼沒放下?沒看破,看破自然放下,沒看破就是沒有真搞清楚、沒有真明白。這世間是假的,你能相信嗎?我能相信,還是放不下,這個信章嘉大師不承認。大師的標準,真正放下你就真相信,你沒有放下,你不相信。這是他告訴我,不要自以為相信了,為什麼?你功夫不能提升,你就止在這個境界上。自己曉得,知道我還不夠,我還沒有真的了解,你才會真正求解。真正解了,完全契入實相,沒有不放下的。所以解行是一回事情,不是兩樁事情。是不是真解?你沒做到,沒做到不是真解。不是真解,當然你做不到,一個道理。我們能夠把握住,進步很緩慢,把握住是什麼?沒有退轉,這是什麼原因?天天讀經。三個月不讀經保證退轉,不知不覺的在退了。

  放下,一般祖師大德都提醒我們四個字,財、色、名、利。佛門裡面講,「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有一條你都離不開地獄,五個統統有,那心裡要明白了。這話不是嚇唬人的,完全說的實話,老老實實告訴你,事實真相就是這樣的。要練,要放下,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現在叫我去我就去,沒有牽掛,這才行。還有牽掛,我還有這個要料理,那個要交代,機會錯過了,你就又留在這個世間,又去跟這些冤親債主搞冤冤相報,大錯特錯了。所以時時刻刻念著假的。賢公老和尚一句箴言,「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啥都是假的。」他天天用這句話教人,提醒大家。我們真正從這句話裡頭覺悟,徹底放下。放在心上,心裡就清淨,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成就我們的信心,增長我們的願心,我們念佛往生有把握。

  我們不是上上根人,何況上上根人比我們厲害,他們從早到晚這一句佛號決定不會捨離,上上根人。下下根人,我們看到的是阿公阿婆,無知無識老太婆,鄉下人。李老師當年在世跟我講過好多遍,他說:我想學愚,學這些阿公阿婆,但學了好多年學不像,感到不容易。那些人我們見到要恭敬、要禮拜,那是真正念佛人最好的榜樣。你跟他講話,他笑咪咪的對著你,口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永遠不間斷;你問他什麼,他回答你都是阿彌陀佛,好像是痴痴呆呆的,那個人功夫得力,那些人決定往生淨土。有一個時期開利法師來看我,我就問他,你們寺廟周圍有沒有這樣的老太婆?他說有,有四、五個。我說那是寶,那是真念佛,寺廟有這些人要恭敬,要善待她、禮遇她。為什麼?她保佑你這個地區平安,化解災難。我們的能量不及她,她那個能量大,我們對她恭敬供養,沾她的光。李老師決定沒有妄語,給我們講的句句都是實話,勸我念佛求生淨土。涉獵經論,我們不具這些條件,學個幾部就可以了。我的經教都在他會下學的,大小乘經論大概有六、七十種,也算很多很雜,但是能捨,年歲大警覺性高,老師常常耳提面命,常常想到老師的教誨,要精。再看看蓮池、看看蕅益,他們到晚年就是一句佛號,全都捨了,統放下了。黃念祖老居士做給我看,《無量壽經》註解完成之後,他每天十四萬聲佛號,念了半年往生了。黃泉路上無老少,警覺性要高,我們才不會把這一次的機會失掉。

  「《會疏》」說得好,「深定者,所住三昧微妙幽玄,非二乘(阿羅漢、辟支佛)及初心(初發心的菩薩)所能為」,做不到,達不到這個境界。「唐譯云:一切種甚深禪定」,這個下面有註解,「一切種者,謂一切種智。全理之事,故云甚深」。甚深怎麼說法?事很淺顯,理很深,理直通法性。什麼人能見到?法身菩薩,不是凡人可以見到的,二乘見不到,權教菩薩見不到。「故知深定,實是理定,非僅事定」。事定容易修,理定難。淨宗學人心裡只有一句佛號,佛號之外什麼都放下,這一句佛號就是理定。你看他持名,念這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接著念,這是事,理太深,理是圓滿的自性。

  「又《淨影疏》曰:住深定門,起行所依。無心往來,直以三昧法門力起,故須住定。」用功,這個道理不懂,功夫不得力,這個道理明白了,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古聖先賢教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是住深定門。無論佛法、世法,只要心專一,沒有不成就的。學世法,可以成為世間大聖、大賢;學佛法,可以成阿羅漢、菩薩。一就是住,不能搞多,一門深入,這就是深定門。起行所依,我們念佛求生淨土,得依靠這個。憑什麼往生?憑什麼成就?就憑這個,一門深入。無心往來,這個心是妄心,起心動念,把這個放下,直以三昧法門力起,這才要住定。我們在這裡慢慢練,練什麼?練轉識成智。智,三昧起用就是智慧。智是自自然然起來的,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沒有人問你的時候,你確確實實心裡只有一句佛號,其他的什麼都沒有。當別人有問題提出來問你的時候,你樣樣都通,樣樣都能解答,你也不需要預備。那是什麼?那是真實智慧,自性般若智慧起用,本有的,不是外來的。「下明起行」,起行,「悉睹現在無量諸佛,攝行寬廣」。

  我們看下面解釋,「淨影師之意」,淨影是慧遠大師,小慧遠,不是我們廬山的遠公,他們名字完全相同,隋朝的。淨影師說,「悉睹諸佛是行門,起此行門,依深禪定。不待起心動念,直從三昧法門之力起行」。這是見佛,我並沒有起個念頭,我要想見諸佛,沒起這個念頭,諸佛境界就現前了,這是什麼?這是三昧力。三昧是什麼?三昧是能感,諸佛就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我們要想怎樣想怎樣,那是求佛,那也是感,那應不應?完全看自己的清淨心。心愈清淨,應愈明顯、愈快速;心不清淨的時候,就是妄念、雜念還很多,縱然求也沒有感應。為什麼?這個感他不會應的,必須要三昧感,自然應,不是我們有心求,是自然應。

  「若依本經則定中見佛,正是彌陀第四十五定中供佛大願」。再回到本經,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四十五願裡面供佛的大願。「願文」,下面把願文節錄在此地,「十方佛剎諸菩薩眾,聞我名已,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沒有起念頭,這個定意失掉是動念頭了,動念頭定意就失掉,沒動。要知道三昧是自性本有的,能大師開悟說了五句話,第四句話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告訴我們自性本定。所以修定就很重要,修定與真心、與自性相應。心是動的,與自性不相應,與自性不相應就是與自性裡頭本具般若智慧不相應、自性本定不相應,當然跟自性的功德就有距離。

  這一段的經文說得很清楚,十方佛剎諸菩薩眾,包括我們在其中,聞我名號,我是阿彌陀佛自稱,要怎樣?聞名號。這要什麼?專心。老和尚所謂「世間無難事,只怕心不專」,要專一。專是什麼?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這叫專。這個專的時候你得清淨,本經經題上「清淨」得到了。得清淨就解脫,解脫什麼?解脫染污的煩惱,就是見思煩惱,得普等三昧,得諸深總持,住三摩地,一直到成佛。住三摩地就是住三昧。我們住念佛三昧,怎麼住法?海賢老和尚做出最好的榜樣。這個方法真管用!經上說的、祖師說的,句句都是實話,一切是我們自己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外來的不容易,難。自己本有的,只要把障礙除掉。障礙就是這三大類的煩惱: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大家都知道。這三種煩惱減一分,自性裡面智慧德能就透一分,減十分就透十分,減一百分就透一百分,它自然往外透。

  所以我學佛,親近出家人,第一天我跟章嘉大師認識(跟出家人認識,頭一個),我就向他請教,怎麼樣提升自己境界?他告訴我的是「看破、放下」。放下、看破就是這兩法相輔相成,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再看破,再看破幫助你再放下,這個方法就是止觀。那時我初學,講止觀我不懂。所以老和尚的善巧方便,他用這個名詞我有概念,看得破,放得下。我接著向他請教,從哪裡下手?他告訴我布施,跟我說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要真有布施的心,隨緣隨分隨力去修,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這三樣都沒有,命裡沒有財富,也沒有壽命(這是一些過去的老人都知道,老人一看就明白),有一點智慧,過去也許喜歡法布施幫助人,沒有用財布施,沒有無畏布施。

  人一生,古人有一句話,諺語,「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句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但是佛法能改造命運。明朝袁了凡先生,遇到雲谷禪師,教他改造方法,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自然就改變。那我們得要曉得,什麼是惡,什麼是善,先要有能力認識、有能力辨別。什麼是小善,什麼是大善?利益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善是大善。看你做這個善事,影響的面有多大,影響的時間有多長,因果是從這個地方斷定的。如果這個善行、善事,影響的面很大,影響的時間很長,這大善。所以海賢老和尚這個碟片、這個小冊子很簡單、很淺顯,人都看得懂,看到真受用,這個東西普遍宣揚介紹,人學得愈多,面愈大,時間永遠傳下去,這就是大善,不思議的大善。對我們來說,幫助我們消業障增福慧,肯定的。末法時期,這是無比殊勝的法門,決定得度的法門,沒有絲毫懷疑,榜樣做得太好了。我們心住在這裡,決定不動搖,這就是深定。

  這個深定,這個三昧,彌陀大智大願之所成,其深無底,其廣沒有邊,涯是邊際,沒有邊,深沒有底,用這個來形容,這叫深禪定。這樣的禪定自自然然感常寂光中的法身如來,所以你自自然然能看見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這就是定起用。賢公光碟上有,他有一天燒了十二支香,香爐上都插滿,有人看到問他,你怎麼燒這麼多?他不想講,最後還是講出來了,他說你不知道,我今天看到屋裡屋外統統是阿彌陀佛,又看到床上床下全都是眾生在聽我念佛。這是感應,這個不是作夢,無量無邊的阿彌陀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將來成佛都是阿彌陀佛。我們從這個地方就覺悟了,我們用什麼心、用什麼態度來看一切眾生?他是阿彌陀佛,恭敬心自然就生起來。恭敬心、孝順心,這是性德,自性裡頭第一德,這是真心,用這個心跟佛菩薩感應道交。不能用阿賴耶,阿賴耶是胡思亂想,妄想雜念,這個不行,這個感應的是妖魔鬼怪。

  左丘明說「人棄常則妖興」,常是什麼?五常。五常就是五戒,內容跟五戒相同。不仁,仁是愛人,真誠心愛人是佛菩薩,不愛人、害人,那就不正常。現在這個社會,真的,五個字都沒有了,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仁義禮智信全沒有了。左丘明說社會到這種形態就妖生,這人都變成妖魔鬼怪。要把中國傳統文化救起來,從哪裡做起?從這五個字做起,從這裡下手。這五個字是性德,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我們被外面境界迷惑了,把自己本有的五德喪失掉了。這個五德是做人、是做菩薩的根基,基礎,我們要想成聖成賢、成菩薩成佛,要想到極樂世界去,沒有這五個怎麼行?仁,不殺生;義,不偷盜;禮,不邪淫;智,不飲酒;信,不妄語,跟佛的五戒完全相應。這五戒是根本戒,無論在家出家統統都要學,要堅持。雖然很簡單,裡面的境界其廣無量無邊。這個五戒圓滿就成佛,五戒裡頭包含十善,十善圓滿就成佛。五戒、十善不能不搞清楚,是最簡單的,也是最究竟的。持戒,念念不忘五戒、十善,成佛作祖的根基就紮穩了。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十善展開。大乘菩薩八萬四千法門,濃縮就是十善業道;小乘展開三千威儀,歸納也是十條。我們看佛像,有些畫的佛像,佛的圓光上面有三個字,有梵文寫的,也有藏文寫的,也有中文寫的,它發音是一樣的,「唵、阿、吽」。唵是身業,阿是口業,吽是意業,三業清淨圓滿就成佛。佛教人用意多深,我們要能體會。從哪裡入門?從這入門。

  這是這一段,《甄解》裡面說的業用。我們看念老的解釋,「由願文可見,會中諸菩薩皆蒙彌陀智願之力,因得聞彌陀名號,皆得普等三昧等甚深禪定,故蒙願力加持,定中供無量諸佛。既往供佛,必定見佛,故云悉睹無量諸佛。」這是說念佛功德不可思議,你一定得到阿彌陀佛加持,你不知不覺得到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法身菩薩所證的,這就不是普通禪定,甚深禪定。它的作用就是四十八願裡面的「定中供佛願」,定中供無量諸佛,一尊佛都不漏掉。既然說供佛,供佛是修福,一定見佛,見佛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能夠悉睹無量諸佛,一尊都不漏失,這不容易,要靠我們自力法門來修,修到明心見性,破無明,證法身,你才有這個能力。我們煩惱習氣很重,沒有這個能力,但是遇到阿彌陀佛,真是如獲至寶,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了。真正不懷疑,一心嚮往,一向專念,經上所說的功德利益全都得到。我常勸人,處事待人接物要用真心,用真誠心、用清淨心、用恭敬心待人接物,決定有好處,我們修積的功德不會漏掉,這是無漏法。虛偽不誠實,心地染污不清淨,沒有恭敬心,你修的功德全漏掉了。怎麼漏掉?就從這漏掉的,你自己不知道,不知不覺全漏掉了,多可惜。

  「又《般舟經》云:是菩薩不持天眼徹視,不持天耳徹聽,不持神足到其佛剎」,你看不依靠這個,不持是不依靠,不需要用天眼,不需要用天耳,不需要用神足,他自然就現前。「不於此間終生彼間」,不於此間終,在這個世間死了,往生到極樂世界,不是這個,「便於此坐見之」,他就現前,十方剎土現前,十方諸佛現前,我們都能供養。下面,「佛言」,這個佛是釋迦牟尼佛說的,「菩薩於此間國土,念阿彌陀佛,專念故得見之」。這世尊的話,你能不能見,關鍵在專念。所以我說,我是很保守的說,海賢法師跟阿彌陀佛跟極樂世界相見不會少過十次,最保守的說法。他是真的常常見佛,這就是佛力加持他,佛要他表法,做好榜樣給佛門弟子看、給念佛的人看。他那麼自在,你看他往生的時候(這是前兩天),告訴身邊這些護法,常常在一起的,告訴他:我最近要往生了。那些人過去聽他說過,阿彌陀佛留他表法,還要留兩年。怎麼你現在就要走?他說:你不知道,這幾天阿彌陀佛又來告訴我,要我這幾天就要走。別人問他:什麼時候走?我們大家念佛給你助念往生。他說:助念那是不相信,信心不足,我不需要助念,我自己往生。說得非常有把握。佛來接引,約定的時間一分一秒都不會差錯,到時候你看到佛,你看到蓮花,你看到極樂世界。我們要相信佛的話。「專念故得見」,我們把它簡約成四個字,愈簡單愈好,專念得見。下面,「即問:持何法得生此國?阿彌陀佛報言:欲來生者當念我名。」信願持名。

  「是以念佛三昧,稱為寶王三昧」,這是讚歎,念佛三昧,三昧中王,稱為寶王三昧。「故甚深禪定」,佛在《大集經》上說的,「悉睹諸佛,都消歸念佛三昧也」。無量無邊諸菩薩們,他們所修的三昧到最後統統歸念佛三昧。為什麼?都是以這個條件,三昧就是得生的條件。三昧是正受,正常享受;三昧是正定,沒有任何夾雜,沒有妄念,沒有雜念,就是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那五個字就是念佛三昧。「故知持名功德不可思議,一乘願海不可思議。」前面這一句是我們自己,我們真正能放下萬緣,像海賢老和尚一樣,這一生就一句佛號,我們加一部經,其他的全放下。就是這一部會集本,就是這一部集註,一句佛號,其他的全放下,再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錯了。那這些經本、經書這麼多怎麼辦?隨它去!自然有人收拾,自然有人保管,不問了,怎麼處理絕不過問,這真放下。我還要怎樣去安排,這就錯用心了,怎麼又有雜念起來、又有妄想起來?必須把心清得乾乾淨淨,清淨平等覺現前。一乘願海是讚歎佛不可思議,佛的願力不可思議,佛的功德不可思議,感應見佛剎,見一切佛,一個不漏。

  下面這一科,「遍遊佛土」,得大自在。

  【於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

  怎麼到的?我們會聯想到阿彌陀佛念念都現無量無邊身,他現身幹什麼?接引遍法界虛空界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他發願他就要接引。他接引是分身去的、化身去的,分身、化身的數量沒有邊際,無法想像,太多太多。十方法界每一個佛國土,佛在那裡勸導大家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一生成就,相信這個法門的人多,往生的人多,佛統統要去接引。佛的報身在極樂世界大講堂講經說法沒中斷。我們往生到那邊,我們的報身跟阿彌陀佛的報身一樣的,這四十八願上有的。我們在講堂聽經也沒動,佛分身去接引,我們也分身。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我們的智慧、道力、神通跟阿彌陀佛幾乎是平等的,佛能做的我們都能做。真難得,到哪裡去找這個世界?李老師在當年勸我,沒細說,要是像我這樣說得這麼詳細,我早就相信了,早就放下了。我比他講得清楚、講得詳細,所以信心十足。

  我們去幹什麼?我們去供佛,前面講了,供佛修福;我們去聞法,一切諸佛都在講經,我們分身去,分身真管用,不是不管用。所以,一次我們所聞的法,所修積的功德,在我們這個世間無量劫都修不到,他一次完成。何況天天去、時時刻刻不間斷的去!在那個世界成無上道,這麼好的緣分能不成就嗎?是個個成就,人人成就。我們今天回過頭來,我們身邊的人,有家親眷屬,關心我們的、愛護我們的,也有冤親債主,嫉妒我們的、障礙我們的,甚至於陷害我們的,我們什麼心態來對待他們?清淨平等覺。只要他跟我有這些關係,都叫做跟我有緣,緣有善緣有惡緣、有染緣有淨緣,總之有緣。與我有緣的這些眾生,我們天天念佛都給他迴向,希望他在這一生當中消災免難,福慧增長,將來必定有一天遇到淨宗法門,認真修學,同生極樂國。我們在極樂世界等待他,歡迎他。怨親平等,不平等就染污了,要平等。而且都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放阿彌陀佛,決定不能有一個夾雜在裡頭。

  釋迦牟尼佛能不能放?不能放。有人說,釋迦牟尼佛是本師。本師教我這麼做的,我聽話,本師釋迦牟尼佛歡喜;我不聽話,要把他放在我這裡,跟阿彌陀佛在一起,你看,就變成擾亂,二心就不是一心。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一心一向專念就是最尊敬釋迦牟尼佛,他教我這樣做的,我沒有違背。這些道理都搞清楚、搞明白,自己障礙就清除掉,會做得如理如法。這樣做法,世尊他最大的願望,希望我們快快成佛。這快快成佛的法門你丟了,你不要,你要去搞別的,你說佛心裡多難過、多傷心。我們要讓釋迦牟尼佛歡喜,就是一門深入,信願持名,一向專念,決定得生。佛高興,歡喜,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這是我們孝順釋迦牟尼佛,讓釋迦牟尼佛生歡喜心,不要為我們憂慮,不要為我們操心。這一部經真實得度,其他的經佛還要操心,怎麼樣把他轉到這邊來,修一切三昧怎樣把他轉成念佛三昧。已經修念佛三昧的人,佛開心,佛不要再管他,他決定成就。理事都要搞通,搞清楚,搞明白。

  『於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一念,指極短促之時刻,但其時限,諸說不一」。這一念到底是多長?我們現在佛經上看到彌勒菩薩所說的,再跟現在量子力學家他們的科學報告合起來看,概念就很清楚,也有說服力。那就是「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彌勒菩薩說得好。我們把它換成一秒鐘,一秒鐘如果是彈指七次,七個三百二十兆,一秒鐘,那個一念就是此地講的一念,一秒鐘有多少個一念?有二千一百兆次的一念,真是極短的時間。下面舉《仁王經》上,「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就是九十剎那,「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這是一剎那。「《往生論註上》以百一生滅名一剎那,六十剎那名為一念。兩者均以一念中具多剎那也。但《智度論》以一彈指頃有六十念。《華嚴探玄記十八》謂:剎那者此云念頃,一彈指頃有六十剎那。兩者均謂一念即一剎那」。念老在此地行個方便,「茲為簡單易記,故從後者」,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念。我們現在用的更精密,還有科學的證明。這個說法好!那就是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生滅,那一個生滅就是一念。一秒鐘裡頭有多少個一念?有二千一百兆次的一念,我們無法覺察,就在面前。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念頭,起心動念,乃至於一切萬物,統統是在這個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我們要常常想這個問題,常作如是觀,為什麼?它幫助我們放下。我們放不下是什麼原因?都把它當真的,哪裡知道它是假的。知道是假的,我們所有一切念頭都落空,這是真的。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遍遊佛土」,我們下一堂來好好的學習,這是真正得大自在。所以現在我們沒有時間到處去旅遊,現在要好好的念佛,到極樂世界去,遍遊一切諸佛剎土,到那個時候再遊,現在要關起門來好好用功。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