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 32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十二集)  2014/4/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03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百九十七頁,倒數第六行,看註解:

  第四,「實相念佛。遠離生滅、有無、能所、言說、名字、心緣等相,專念自性本具天真之佛」。「天真之佛」,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有「能所」、有「心緣」。在一百五十七頁,第二百九十四條,能所,這是從《佛學大辭典》節錄下來的,術語。「二法對待之時,自働之法,謂為能。不働之法,謂為所。如能緣所緣、能見所見。世言原告,即為能告,被告即為所告。金剛經新註一曰:般若妙理亡能所,絕待對」。能所是一對,相對的,實相念佛是沒有對待的,你看,遠離生滅,生滅是一對,有無是一對,能所也是一對,言說、名字、心緣。心緣在二百九十五條,術語。「起心而攀緣外境,為慮知心外事物之義。起信論中本曰: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這是古大德教導我們,聽經要用什麼樣的心去聽,或者說是用什麼樣的心態去聽經,讀經用什麼樣的心態去讀,這是最高的境界,與實相相應。

  聽經不執著言說相,不要把他的言說放在心上;讀經不能執著文字相,也就是說別把文字相放在心上。文字是言說的符號,名字是名詞術語,實相是名詞術語,觀想是名詞術語,持名也是名詞術語,這是講佛法的專有名詞,不能執著,不能分別,不能起心動念。心緣,是心裡頭緣慮見聞的義理,這個也是錯誤的。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把虛妄的相放在你的心上,你的心就被染污了。這全講的是阿賴耶一邊的事情,為什麼?實相是真相,真相裡頭沒有這個東西。所以真相是遠離生滅,沒有生滅、沒有有無、沒有能所、沒有言說、沒有名字、沒有心緣等相,等是等等一切,全沒有。

  全沒有了是什麼境界?這個地方為我們說出來,專念自性本具天真之佛。我們要問,怎麼個念法?不起心不動念,遠離,統統離了之後就不起心不動念了。一切境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如如不動,這個時候心跟境界融成一體,本來就是一體。我們還是用電視屏幕跟畫面來做比喻,電視的屏幕跟畫面是不是融成一體?決定分不開,分不開哪是屏幕哪是畫面,它融成一體了。一體就是天真之佛,一體就是實相念佛。有沒有念?沒有念,有念都是妄念。無念之念,念而無念,這是實相,這個意思說不出來,要自己細心去體會。

  實相念佛凡夫做不到,我們能做到的前面三種,持名、觀像、觀想。後面這一條,後面這是諸佛如來,佛念佛,他們完全是實相,他們沒有虛妄相。他們確實是無念而念,念而無念,念跟無念也融成一體,也沒有法子分辨。這個現相是真相,前面所說的持名、觀想、觀像都是妄相,這是真相。真相在哪裡?真相就在現前,真相從來沒有離開我們,我們就是見不到真相,見到真相你就成佛了。成的這個佛,天台大師六即佛裡頭說的究竟即佛,不是其他的佛,不是名字,不是相似,不是分證,是究竟佛,究竟這個名詞也不能執著。所以下面說專念自性本具天真之佛,前面遠離生滅,離一切相,這個地方專念自性本具天真之佛,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金剛經》上說的。

  「天真之佛」,參考資料第二百九十六條,天真佛這一條節錄的,術語。「法身佛之異名」,天真佛就是法身佛,「謂眾生本具之理性,天真獨朗」。在哪裡?就在面前,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無論是生,無論是死,無論到哪一道,總沒有離開。它是什麼?它是一切眾生本具的自性。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天真之佛就是自性,自性本自清淨,自性不生不滅,自性本具萬法,本來具足,自性不動不搖。要知道整個宇宙都在動盪,有生有滅,它沒有生滅,它如如不動,它是一切法的本體,所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我們要能體會這個事實真相,只有這個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所以說它天真,天是天然的,法爾如是。

  《證道歌》上說:「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真正覺了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是什麼?見性無一物。是不是真的無一物?不是真的無一物。那為什麼叫無一物?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沒有,叫無一物。森羅萬象在面前,知道是什麼?全是假的,這叫無一物,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只有能現萬法、能生萬法的那個自性,自性不生不滅,如如不動,它一物都沒有,它能現相,相是假相,所以也不能承認它是有一物。在一切相裡頭見性,在一切性裡面看到相在生滅,幻相在生滅,自性如如不動,真相大白。

  《宗鏡錄》裡頭也說得好,「祖佛同指此心」,祖是祖師,佛陀,都同時指這個心,「而成於佛」。佛從哪裡來的?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所以「亦名天真佛」,或者說「法身佛」,或者說「性佛」,自性佛,或者說「如如佛」,都是這個意思。我們要明瞭,我們要把它搞清楚。

  下面說得很好,我們往下看。「但以眾生未出輪迴,生滅之心,念念相續」。這個幾句好懂,這是什麼?六道輪迴的現象。眾生沒有脫離輪迴,迷在妄相之中,六道輪迴的現象不知道是假的,六道輪迴的現象念念不可得,這就是說,為什麼是假的?不可得。念念的頻率我們現在知道,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我是以一秒鐘彈指五次。有人告訴我一秒鐘可以彈七次,我相信,年輕力壯體力好的人可以彈到七次。如果一秒鐘彈七次,那就是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不是一千六百兆,是二千一百兆。在這樣高頻率,生滅我們不知道,這種頻率的生滅都在我們眼前,我們眼前所有一切法都是在這個速度裡頭生滅,從來沒有間斷。身體死亡了,它還沒有間斷,它永遠不會間斷。間斷,問題就解決了,為什麼?這一間斷,不但六道沒有了,十法界也沒有了。

  那就知道,縱然證到阿羅漢果,這個生滅現象沒有間斷,因為阿羅漢在十法界。他不斷向上攀升,升到辟支佛,升到菩薩,升到十法界的佛,還是沒有離開,還是在生滅當中。什麼時候能離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是什麼?見到實相,十法界就不見了,沒有十法界。十法界尚且沒有,哪來的六道?所以六道、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在這個裡面迷了,迷了怎麼樣?迷了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叫造業。造業,業有淨業、有染業,淨業四聖法界,染業六道輪迴。可見得我們沒有造淨業,造的全是染,染業裡面有善業、有惡業,善業生三善道。我們很不容易,今天得人身,人是三善道;如果造惡業,惡業就是三惡道。我們今天得人身,是前世造的善業感的果報,這一生怎麼樣?這一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惡多善少,為什麼?沒人教。如果有人教,他就不會造惡業,為什麼?惡業有報應,惡報,造的時候容易,果報現前後悔莫及,遲了,而且果報的時間長,什麼時候才能覺悟!

  大乘經教,祖宗教誨,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為什麼叫你讀那麼多?兩遍、三遍就可以了吧?不行,一定要讀到其義自見才能放手,其義沒有自見,繼續讀下去。千遍不開悟,自見是開悟,就是見到實相,千遍不能開悟再一千遍,不能開悟再一千遍,一直讀下去,肯定會開悟。為什麼?心定了。不悟的原因就是心不定,妄想多、雜念多,所以你心定不下來。遍數念多了,這就是用念誦的方法修禪定,並不是講要念多少遍數,要把它記住,不是這個意思,是用這個方法修禪定。遍數多了,妄念進不來,妄想起不來,好,心靜下來、定下來,不定什麼時候豁然開悟,這一開悟,什麼都明白了。

  我們運用古聖先賢的老方法,老方法能幫助我們開悟,新的方法不行。新的是科學的方法,它能教你得知識,它不能教你得定;它能幫助你背誦,它不能幫助你開悟。新舊兩種方法做比較,老方法好,學老方法,人能成聖、能成賢、能成菩薩、能成佛,有這麼好的效果。新方法不可以,做不到,只能給你做到一個科學家、世間哲學家,如是而已,對於整個宇宙的真相茫然無知。所以,眾生沒出輪迴,生滅之心念念相續,這個頻率就是剛才講的,如果一秒鐘彈指七次,就是二千一百兆次。

  「如《圓覺經》云: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這裡講到「圓覺」,這個術語在二百九十七條,一百五十七頁最後一個,二百九十七條,術語。「一切有情」,意思就是說沒有例外的,「有本覺,有真心」,皆有,沒有一個人沒有。我們要特別注意這個句子,我們有,佛有我們也有,我們跟佛沒有兩樣。可是怎麼樣?沒出輪迴,你要能辨別圓覺,你想了解圓覺,可不可能?不可能。為什麼?你那個圓覺性即同流轉,流轉是什麼?阿賴耶的生滅法,圓覺性已經變成阿賴耶了。圓覺性是你的真心,是你的本性,就是自性本具天真佛性,迷了變成阿賴耶,阿賴耶就是生滅法,所有一切生滅法的根,根本,就是阿賴耶,迷了它變了。怎麼迷了?一念不覺,它就迷了。一念不覺是什麼?起心動念,這才是根本的根本,迷的根本。上上根人,像惠能這種人,沒有別的原因,就是他能夠在源頭上,在一念不覺上下了功夫。什麼功夫?放下了,放下什麼?放下一念不覺,他就成佛了。放下一念不覺,原本是覺,就回歸原本,那個原本是本覺。

  我們就是沒有辦法,道理我們很清楚、很明白,我們迷得太久了,無始劫迷到今天,無始劫來就在這樣高頻率之下,從來沒間斷過,前念滅後念生。這就是十法界、六道輪迴眾生怎麼來的,告訴你就這麼來的。一念覺,不覺沒有了,永遠就沒有了,你就成佛了。這在佛法裡頭稱之為上上根人,一聞千悟,千是比喻,不是數字,就是一切都悟了。一念不覺是無明,什麼都不知道了;一念覺,什麼都清楚了。不覺好比睡眠,睡著了,什麼都不知道;覺好比清醒,清醒了樣樣都清楚,樣樣都明白。眾生跟佛就是迷悟不同,眾生覺了就是佛,自性迷了就是眾生。所以這個時候,彼圓覺性即同流轉,流轉就是阿賴耶識,圓覺性就是自己自性天真佛,現在變成阿賴耶了。若免輪迴無有是處,既然變成阿賴耶,那就得搞輪迴,你想你不搞六道輪迴不可能,沒這個道理。輪迴真的太苦了!

  「又: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復」。何況輪迴生死的垢心,垢是染污,這個心沒有清淨,愈染愈深,愈染愈嚴重,怎麼可能恢復清淨?其實這統是虛妄的,自己的心性、自己的本覺確確實實沒有染污過。惠能大師開悟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染污的是妄心,真心沒有染污。六道輪迴心它經歷無量劫來的染污,所以曾未清淨過,用這個心觀佛圓覺,圓覺是不生不滅,而不旋復,旋復就是生滅,這也是我們凡夫做不到的,用生滅心觀佛圓覺不生不滅,做不到。「譬如太末蟲處處能棲,而不能棲於火焰」。什麼叫太末蟲?這是佛經上名詞,我們這邊都有。

  前面,「圓覺」這個名詞,我們這裡資料很豐富,《佛學大辭典》的術語。本覺,有本覺,有真心。「自無始已來,常住清淨」,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證明,「昭昭不昧,了了常知,約於體」,就是用現在話說,就體上來說,叫它做「一心」,從因上講叫它做「如來藏」,如來就藏在其中,這從因上講的,就是阿賴耶識。約於果,叫它做圓覺,「圓覺者,圓滿之靈覺也」,圓覺就是本覺。《圓覺經》上說:「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圓覺就是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我們常講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圓覺把這三樣都包括進去,智慧、德能、相好統統具足,這稱圓覺。

  無上法王是佛陀,有大總持的法門,這個大總持法門就是自性本自具足的,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佛陀教諸菩薩,從初發心到等覺,佛對他們有無量智慧,真的是無量德能、相好,幫助菩薩破迷開悟。這個智慧不是從外來的,本有的,自性裡頭本有的。現在迷了自性,自性變成阿賴耶,阿賴耶裡面有沒有這些東西?有,但是迷而不覺。又說:「善男子!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前面從佛果上說,這句從一切眾生因上說。我們有沒有圓覺性?有,善的念頭、善的智慧就是你自己的圓覺,善裡面夾雜的不善,這是習氣,惡習氣。如果不警覺,不把那個不善止住,那還是要造出惡業,要結惡果,你一定要受報應,不是不受報應,報應是自作自受。不是別人造的,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能力造作罪業叫你去受,不可能,全是自作自受。

  這個道理學佛的人一定要搞清楚,搞清楚之後你才能回頭,你對於你的冤親債主,你不再起心動念,為什麼?起心動念自己害自己。你把冤親債主統統捨掉,他跟你一絲毫關係都沒有,他的惡念他自己受報,你跟他完全脫離。如果你念念怨恨他,他對我這樣,我也對他,那麻煩了,你又掉到輪迴來。為什麼?這些念頭是不善的,是輪迴業,是自作自受。他雖然是給你做個緣,讓你起惡念,你不接受你不起,他就無可奈何。這是智慧,這是圓覺,你自性的圓覺起作用了。

  所以外面的善緣不起貪戀,惡緣不起瞋恚,也就是我們常講的萬緣放下,無論是善緣是惡緣、是逆境還是順境,都不要放在心上。要放在心上的,佛教給我們,把極樂世界放在心上,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放在心上比較難,難在哪裡?那要修十六觀,《十六觀經》講十六種觀法,那就是觀極樂世界。那要功夫,心要很細、要真誠,沒有妄念,你才能觀得成功,粗心大意的,一個也不能成就。業障重、習氣深的人只能用持名,持名是第十六,就是前面十五種觀法對我們都不起作用,只有第十六我們能用得上。

  第十六,在十六種觀法裡面它是最重要的。「信願持名」,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個個都能成就,只要真幹。人真的具備這六個字,這六個字是了不起的六個字,決定成佛的六個字,老實、聽話、真幹,具足這六個字的沒有一個不成佛,沒有一個不往生。決定不要自以為很聰明,那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真正聰明人都想學愚,看到鄉下阿公阿婆生羨慕,誰?李炳南老居士就是的。他給我講了好幾次,他就想愚,學不像,那不簡單。這種人沒念過書,沒有知識,什麼都不懂,都做苦力的工作。貧賤,賤,社會上沒有地位,貧是窮苦,但是他一天到晚那一句佛號不離口,你問他什麼都不知道。你跟他說話,他對著你笑咪咪的,你一面說他一面點頭,有沒有聽進去我們不知道。你問他,他回答你都是阿彌陀佛,除了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他什麼話都沒有,好像他什麼都不會說。我們看到他那個樣子愚痴,其實那個功夫是最得力的、最可靠的,他沒有妄念,他真的萬緣放下。我們說放下是口頭放下的,沒真放下,從早到晚還要這個要那個,一樣也沒放下。跟人家相比,李老師說真話,不如他,比不上。

  底下這一句說眾生,圓覺性現於我們的身心,身體的健康,心的靈知,那就是圓覺性在起作用。可是我們起作用,他有煩惱帶著起來了,什麼煩惱?貪瞋痴慢疑,自私自利,這個東西跟著起來,這就錯了。圓覺性裡面帶著煩惱、帶著習氣,他造業。「圭峰」,就是宗密大師,《圓覺經略疏》序裡頭說,「萬法虛偽,緣會而生」,因緣聚會生的這些萬法虛偽的相。「生法本無,一切唯識」,有沒有能生的?沒有。那到底是怎麼回事情?到底就是一切唯識,識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叫做識。起心動念叫阿賴耶識,執著叫末那識,分別叫意識,這個東西能生,其實這個能生是能變。真正能生是自性,自性生實報莊嚴土,這是能生。這一念圓覺迷了,變成阿賴耶,阿賴耶就把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變成十法界,它能變。

  心能生,識能變,我們現在誰做主?識做主,心不能做主。心做主你就是菩薩,為什麼?心不生不滅。我們現在識做主,末那的執著,六識的分別,阿賴耶儲藏一切法的種子。也就是說,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善念善種子,惡念惡種子,一個都沒有漏掉,統統在阿賴耶識裡頭,遇緣,果報就現前了。阿賴耶的善種起現行,外頭有善緣,三善道的果報就現前;外面緣不善,是惡緣,把阿賴耶識裡頭不善的種子勾引起來,有因有緣果報現前,三惡道現前。六道、十法界是這麼回事情。

  這樁事情聽一遍兩遍、十遍二十遍不行,記不住,要念多少遍?千遍。我勸同學都是實話,叫大家把海賢老和尚的光碟看一千遍,怎麼看法?一天看三遍,看一年,一千遍,每天念佛一萬聲。一年之後你真的明白了,說不定你真的就學海賢老和尚,萬緣放下,一句佛號,從早到晚,從正月初一到臘月三十,念念相續,你決定得生。劉素雲居士聽懂了、聽明白了,你看她的分享說出,她每天都至少是看三遍光碟,通常看五遍。每天看三遍到五遍,她沒有減少,她增加了。這個光碟是一個小時,五遍就是五個小時,這樣薰習的力量才夠!每天看一遍不行,效果不彰。每天看三遍,三個月慢慢就明白過來了,一年見效。如果一天看五遍,那效果就非常非常好,真正會得念佛三昧,會大徹大悟。

  開悟是本能,大徹大悟,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不是從外來的。這個我們同學要清楚,不從外來,是自性本有的,只是把業障除掉。咱們用看碟的方法,用讀經的方法,用念佛的方法,這都是方法,目的是在生活當中見色聞聲,鼻聞香、舌嘗味、身體接觸,都能夠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成功了,就得念佛三昧。得念佛三昧之後,功夫不能夠放下,繼續努力,一直努力下去,不定什麼時候大徹大悟。這一悟怎麼樣?一悟什麼都知道了,過去無量劫前,將來無量劫後,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樣你不知道。你可以示現作佛度眾生,為十法界的眾生講經說法,你就成功了。

  我在這個碟片裡面,看到來佛寺的這三位往生的菩薩,他們真正契入這個境界,難能可貴,他示現給我們看。告訴我們,明心見性我們凡夫統統可以做到。他母親示現是婦女,在家,沒出家,也做到了。用功對我們生活沒有妨礙,對工作沒有妨礙,對處事待人接物也沒有妨礙,功夫是什麼?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不用阿賴耶;不分別,不用第六意識;不執著,不用末那識。凡聖差別就在此地,妄想、分別、執著你統統用,你就是六道凡夫,你就天天在造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是轉識成智,我不用這些東西,用的是什麼?用的是智慧。妄的不用它,真的就現前,因為真的沒有失掉。妄的有生有滅,真的不生不滅,真的是靈性、是覺性,它沒有分別,它沒有執著,它沒有起心動念。但是現前,它跟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同時起作用。同時起作用當中,我們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把這個負面的作用東西把它拿掉,不要它,不讓它起這個負面的作用,完全讓自性起用,自性起用就是智慧、德能、相好。

  宗密大師這幾句話說得非常好,萬法虛偽,緣會而生,生法本無,一切唯識。說得真好!沒有生法哪來的法?生法本無,哪來的所生?所以一切唯識。唯識是什麼?這一切唯識四個字就是佛常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識就是心想。一切法從心想生,沒有能生所生,想什麼變什麼,跟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的相同,所有現象都是念頭生的。「識如幻夢」,識是迷,一覺它就沒有了,像夢一樣,醒過來,夢痕跡都找不到。「但是一心」,一心迷是夢,一心覺是佛。「心寂而知,目之為圓覺」。什麼叫圓覺?心要寂滅,智慧就現前;心要動,煩惱現前,智慧不現前。煩惱是動的,就是有生有滅的;寂不生不滅,心要定了,沒有生滅,圓覺就現前,圓滿的大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所以,修行修什麼?修心。用什麼方法修心?用讀經的方法,用看光碟的方法,用持名的方法。方法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方法太多了。每一種方法都可以修寂滅,寂滅就是滅起心動念、滅分別、滅執著,寂就現前。寂就是定,就是清淨,寂靜就現前,寂靜就開智慧,寂靜,一切就明瞭了,明瞭叫做圓覺。佛使眾生證此圓覺,為說《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簡稱《圓覺經》。這部經裡面說的內容跟《楞嚴經》非常接近,所以學《楞嚴》的人沒有不學《圓覺》,確確實實幫助人開智慧。

  下面,「譬如太末蟲處處能棲,而不能棲於火焰,喻眾生心,處處能緣,獨不能緣於般若」。般若是覺,這個蟲是不覺,不覺,牠能緣於不覺的場所。哪些是不覺?六道是不覺,十法界是不覺,牠能緣。覺,覺就超越十法界,那是般若智慧,覺就成佛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要知道。火焰代表著般若光明。「是以實相之佛,圓覺之性,雖然眾生本具」,人人都有,個個不無,「但因妄心念念生滅,而不能觀」。你看不到,你沒辦法看到,不是沒有,真有。

  接著佛告訴我們,「故《觀佛三昧經》佛告父王,諸佛本德,真如實相等,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勸父王念佛」。這個經文非常重要,真真實實給我們說明白,諸佛本德、真如實相確確實實凡夫本具,但是我們妄心念念生滅,所以它不是凡夫境界,凡夫行不到處。因為這麼個緣故,所以釋迦牟尼佛勸他的父親念佛求生淨土,這是對父親盡孝,幫助父親一生圓滿成佛。佛用這個方法教化眾生,讓眾生覺悟,這個法門殊勝,這個法門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的第一法門。如果他能信,佛絕不說第二法門;因為他不信,所以才應他的機說種種法門,接引種種不同根性的眾生,但是一切法門都比不上這個法門。這個意思你要能看出來,你會看經,你要能聽懂,你會聽經。有人聽了一輩子不懂這個意思,還認為那個法門好、那個法門好,哪個法門都想學,把第一丟掉了。從什麼地方看出它是第一法門?從釋迦牟尼佛勸他父王,你看他勸他修什麼法門,這個法門一定是第一法門。

  我們接著往下看,「由上可見,念佛法門於諸法中稱為徑路」,像我們走路,這條路最近,直路,沒有拐彎的。其他的路都有彎度,彎彎曲曲,愈是彎多,那個路就愈遠愈長,這是一定的道理。「而四種念佛中,持名念佛更為方便究竟」,不但是方便,下頭加了究竟這兩個字,究竟就是圓滿,沒有比這個更方便的,從方便法裡面這到了極處,叫究竟。「故稱為徑中之徑」,徑路裡面的徑路,沒有比這個更近的道路。而這個道路決定成佛,決定一生證得究竟圓滿。到哪裡去找?再找不到了。所以我們這一部經就夠了,不再浪費時間。在這個時代,批評這個經的人很多,毀謗這個經的人也很多,排斥,恨不得把這個經在這個世間滅絕,不是沒有,而且人很多。你跟他們一接觸,聽他們這些話,以為是真的,你這一生得度的機緣立刻就消失掉。你本來是個大福報的人,結果變成依舊搞六道輪迴,依舊搞生死流轉,你說你多可惜!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看註解。「又四種念佛,難易懸殊,深淺似異」,難易懸殊是真的,深淺似異倒未必。事好像是不一樣,事實呢?「實則事理不二,淺深相即」,淺就是深,深就是淺,淺深不二。難易是真的,其他的,十六觀其他的十五是很難,不容易,但是末後這個持名是真容易,它不難。不一定難就是深,持名就是淺,不一定。持名功夫得力,就能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深了,深到底,見性了。其他的十五觀觀觀都能明心見性,第十六持名也能明心見性。所以告訴我們,老實說理事不二,淺深相即。

  「若是圓人看來」,什麼叫圓人?圓頓根性的人,也就是一般講上上根人,他們看起來馬上就知道,「稱名暗合道妙」。為什麼?因為他們知道這個名,這個名的功德可不是開玩笑的。阿彌陀佛這四個字,這個名號它本身就具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名號;換句話說,念這一聲佛號,把所有諸佛如來名號全部念到,一個都不漏,這還得了嗎?每一個佛的名號含義都很廣,不是一個含義,但是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的含義是無量義、是無盡義,是沒有邊際之義。所以沒有第二個名號能跟它相比。上上根人認識,所以暗合道,道是什麼?成佛之道;妙,它妙極了,這麼容易就成佛,決定成佛,不會把路走錯。同時,這句名號也圓滿包含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經教、法門,一個都不漏,念這句名號就把所有經典全念到,所有的咒語也念到了,一樣不缺,真正不可思議。所以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他就成佛。

  「初步即是到家」,初步是我們發心念這句佛號,念這聲佛號,到家就是成佛了。我們初步為什麼沒到家?初步下去第二步就錯了,初步沒錯,第二句不能相續,就斷掉了。第二句是煩惱起現行,妄想起現行,自私自利起現行,所以你到不了家。怎麼念是到家?海賢老和尚做樣子給我們看到了,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念念一個方向,念念一個目標,真誠心念、恭敬心念、清淨心念。他每一念跟阿彌陀佛都相應,好像密碼,好像通訊一樣,他這裡發去,阿彌陀佛就接到,阿彌陀佛就有回應。多麼歡喜!我們看到好像他很苦,還常常受人欺負,實際上他快樂無比,這個世間上沒有一個人能跟他相比。實質上說他住在極樂世界,他來給我們表法的,告訴我們,在現代這個時代、現代這個社會,念佛成佛要像他這個樣子。沒有任何障礙,平平安安走完這一次表法的功德,利益一些有緣眾生。

  這個光碟我替他宣傳,大家真的聽懂了,你就幹,一天看三遍,念一萬聲阿彌陀佛。可以在看碟的時候念佛,追頂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接著一句,一面念佛一面看碟。你每天用這個當作課誦,早晨的課誦,晚上的課誦。看是三個小時,三個小時念一萬聲佛號沒問題,一年肯定你就不一樣了。為什麼不一樣?你是彌陀弟子,你是極樂世界的居民,你拿到極樂世界的身分,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初步就是到家。「故持念佛名又何異於念佛實相」,這就是什麼?持名跟實相相應;換句話說,持名念佛即是念佛實相。念佛不要想佛的相好,就想佛的名號最好了,想佛的相好,裡面是夾雜著觀想、觀像,不如老實念佛。我就念阿彌陀佛四個字,念的時候我就想這四個字,好,跟實相相應。

  「《彌陀疏鈔》云:實相云者」,告訴我們什麼叫實相,云者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說法,實相這個講法,「非必滅除諸相」。我們在前面曾經用《金剛經》上兩句話,來說明事實真相,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聽五祖老和尚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跟生心是一不是二。無住在哪裡?在生心裡頭;生心在哪裡?在無住裡頭。釋迦牟尼佛在地球上示現八相成道,是生心,雖然示現八相成道,住世八十年,中國人講虛歲八十年,他一絲毫沒有染著;換句話說,這八十年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無所住。為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說而無說,無說而說,說是生心,無說是無住。這叫妙,這就是道妙,它就妙在這裡。

  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四德裡頭第一德,「隨緣妙用」,妙用是無住,隨緣是生心,太妙了!所以,你要認為一定要把這些相滅掉,錯了,相是假的,你滅它幹什麼?根本就沒有這個東西存在。連現在量子力學家都說出,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他並沒有把物質全消滅,為什麼?他知道所有物質現象都是在,我們說彈指七次的,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頻率之下一個相似相續的幻相,不是真的。真相不可得,一秒鐘有二千一百兆,你怎麼能掌握?念念不住,是假的,不是真的。下面這句說得好,「蓋即相而無相也」,不必要滅除諸相,即相而無相,空有不二。

  「經云:治世語言皆與實相不相違背」,治世是治理世間一切法,這一切法的說法跟實相沒有違背,而是相承相繼。世間一切法跟實相不違背,「云何萬德洪名,不及治世一語」,哪有這個道理?我們從這個地方要細心去體會,漸漸把它真正找出來,搞清楚、搞明白,我們現前的生活就得自在。苦樂二邊都捨了,這叫真樂。曉得一切法的真相,曉得一切法的妄相,真相跟妄相融會在一起,用真不用妄。怎麼叫不用妄?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不用妄。妄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再嚴重的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違背性德。中國古人標準立得非常好,總括只有十二個字,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這十二個字相應,正面的。這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在佛法裡面,就是十善業道,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違背十善業道,遠離十惡,永持十善,道業就成就了。這是我們應該要明瞭的。

  十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都是此地講的治世之語,幫助這個世間達到太平盛世。這一句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比治世語言殊勝太多了,沒有方法去相比。我們一定要知道、要了解,真正搞清楚了,你讓他不念佛不可能,為什麼?他真正知道這是寶,這是無價寶,這個寶真正可以得到。來生是極樂世界,親近的是阿彌陀佛,周圍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一生決定可以得到。我們在世,現前這段時間,不管是苦是樂都不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是真樂,真正得到法喜充滿,沒有別人知道,只有自己跟阿彌陀佛知道。為什麼不幹?為什麼不念?不念的人完全不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哪有不念佛的人?

  由此可知,這部經、這部註解,對於世尊末法九千年的眾生來說是何等的重要!今天遇到這麼多障礙,要讓海賢老和尚住世一百一十二年,來給這個經、給這個註解來做證明,它沒有錯誤。那一片光碟,一個小時光碟,細心跟這部經、跟註解對照,他統統做到了。所以,我稱那個光碟叫做《大乘無量壽經》的總結,你讀完這個經,你去看總結,全懂了。你看不出門道,是你對經不了解,不了解多念、多聽。真正聽明白、聽懂了,聽清楚了,再看那個有味道,愈看愈有味道,其味無窮。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