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 14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四集)  2014/3/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01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百六十二頁,從第五行看起,這末後的一段,「大聖垂慈,特留此經」。

  「經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特留此經止住百歲」。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滿足了,佛法在這個世間消失了,釋迦牟尼佛以無盡的慈悲,還把這部經留住一百年。「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能在這個時候遇到這部經、遇到這句名號都能夠得度。「又《法滅盡經》中,亦具《無量壽經》最後入滅之說」,《法滅盡經》裡頭也是這個說法。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經云:當來之世」,就是將來,說這個話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在世,也就是末法這個時代,這個時代很長,有一萬年。這後面還說到,我們人壽最短的是十歲,最長的是八萬四千歲。從十歲,每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這人壽最高的;再從八萬四千歲,一百年減一歲,又減到十歲,這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這是人間,六道裡頭的人道壽命。我們現在處在減劫,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人壽一百歲,一百年減一歲,世尊入滅到我們現在,中國人的記載三千零四十一年,三千年就減三十歲,現在人壽七十,七十歲。再過一千年,人壽六十歲,再過兩千年,人壽五十歲,這樣減到人壽十歲,釋迦牟尼法運還在,因為往後有九千年。到人壽十歲,再一百年加一歲,世尊的法運還在。在這個時候,愈往後面去,佛法就愈衰,雖有起伏,衰決定比起要大得多。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即使再得人身,也不容易遇到佛法。所以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末後這一段說,「今於末世,濁惡彌深,眾根愈劣,垢重障深」,垢是染污,障是業障,染污愈來愈嚴重,業障愈來愈深,「惡浪滔天,毒焰遍地,世尊垂慈,仍特留此經以作慈航。正顯本經興起之勝緣,持名法門之妙用。佛恩深重,粉身難報」。念老這些話句句都是實話,下面我們看註解的原文。「此正顯本經興起之勝緣」,諸佛如來同一個願望,希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六道眾生,六道是最苦,希望能早一天脫離六道輪迴,早一天圓滿成就佛道。這樁事情阿彌陀佛領先了,一切諸佛都有這個願,沒有發出來,雖有發出來,沒有善巧方便,唯獨阿彌陀佛他發出來了,他做得實在太巧妙了。這些事情都在後面經文上我們可以讀到,那就是持名法門的妙用。我們要有定心、要有智慧,智慧的觀察讓我們產生信心、願心。沒有定就沒有慧,沒有定也就沒有戒,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有戒定慧,遇到這個法門,人人都能成就,這是妙用,持名法門的妙用。所以,戒定慧三學我們要重視。

  我們是不是要學戒?是的。要不要去學律藏?沒有必要,我們只要把基本的戒律做到就行了。基本的戒律是什麼?我對於淨宗同學的期望,我們做到五科,就是五個科目,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就夠了。三福是最高的指導原則,是戒律的總根。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們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末後一句「修十善業」,這是《十善業道經》。這三樣東西,《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是儒釋道的三個根。佛說得非常好,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淨業三福三條,剛才我們說第一條。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你看,三福前面十句成就自己,末後一句普度眾生,是利他的,自行化他,自己沒有成就不能幫助別人,別人不相信。持戒念佛,念佛,真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真信有阿彌陀佛,有真信真願,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決定得生極樂世界,決定親近阿彌陀佛。持名法門的妙用!

  下面念老給我們做了個比喻,「既如營養豐富之美食,可增健者之體力」。好像營養豐富的飲食,我們吃了之後,對於身心健康,體力充沛。這個比喻什麼?營養豐富的美食就是這個法門,就是這部經典,尤其是不可思議的,就是這一句名號。「復如殊效神驗之靈藥」,現在所講的特效藥,什麼樣的重病都能治好,能廣治一切病症。這些比喻,統統是比喻淨土法門信願持名,「普施饒益」,饒是豐饒,益是利益,不是一般的利益,是最高的利益,最豐滿的利益,叫饒。「故云:大哉妙用,不可思議」。

  「至於末世,濁惡彌深,眾根愈劣,人壽十歲」,我們現在七十歲,一千年後六十歲,兩千年後五十歲,三千年後四十歲,四千年後三十歲,五千年後二十歲,再減,六千年就是十歲,這減到最低了。往後去再一千年,人壽二十歲;再一千年,人壽三十歲;再一千年,人壽四十歲;再一千年,人壽五十歲,釋迦牟尼佛法運到了。所以到人壽十歲,釋迦牟尼佛末法還沒過完,末法有九千年。大概到增劫,人壽三、四十歲,佛的法運就滿了。這個時候世間沒有佛法,彌勒菩薩還沒出世,還有很長很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怎麼辦?我們讀《地藏經》就曉得,世尊把弘法利生這樁事情委託給地藏菩薩;換句話說,地藏菩薩代表佛,代理。地藏菩薩用什麼方法?用孝道。能孝親、尊師,佛法才能建立,孝親尊師是文化的根本,是教學的基礎。佛法是教育、是教學,佛法不是宗教,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看到這些事實真相,我們應該下定決心,決定不可以放棄這次的機會。過去生中我們知道,曾經遇到過這個法門,不止一次,所以我們今天能遇到,而且遇到了很高興、很歡喜。這個高興、歡喜的心還不足,為什麼?你還沒有真正徹底放下,一心一意念佛求生淨土,這個還沒做到。這就是善根福德因緣有,不足,怎麼辦?加緊。加緊行不行?行,鍥而不捨,真正要做到分秒必爭,我絕不能讓時間空過,每一秒鐘都是阿彌陀佛。這爭什麼?爭這一生成就。想別的,幹別的,把阿彌陀佛忘掉了,那就是造輪迴業。無論幹什麼,像海賢老和尚一樣,心裡全是阿彌陀佛,那就是念念都是功德,積功累德。無論幹什麼事情,心裡有佛號,念佛跟工作不相妨礙。工作有用心、有用力的,用力不妨礙,用心有妨礙。如果是用心的,把佛號停下來,認真把事辦好。辦好之後,事放下來,佛號趕快提起來,要養成習慣。最好事這方面愈少愈好,隨緣不攀緣,這就好,總要把時間挪出來念佛,這就對了。

  最後的結語,至於末世,現在是末法時期,末法已經過了一千年,第二個一千年的開始。濁惡彌深,濁是染污,嚴重的染污,惡是造惡業,十惡。我們冷靜去觀察這個世界,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綺語、惡口、貪瞋痴慢,這個地球上到處都是,所以帶來嚴重的災難。確實像念老所說的,「惡浪滔天,毒焰遍地」,這八個字就是大災難出現的時候。在這時候,「世尊垂慈,仍特留此法,以作慈航,以降甘露。佛恩深重,粉身難報」。信願持名,往生淨土,親近彌陀,這才報佛恩。四恩總報,報佛恩,報父母祖宗之恩,報國家之恩,報眾生恩,全報了,我們要明白,要不發願生淨土就大錯特錯了。

  概要的第二段,「本經體性」,也就是說佛說這部經,理論依據什麼。如果沒有理論依據,我們怎麼能相信?所以教起因緣之後要為我們說明本經的體性。第一段,「一切大乘經典,皆以實相為體」,所有大乘經。實相是什麼?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實相者,真實相也,又平等一相也。」下面是註解的原文,「一切大乘經典,皆以實相為經正體」,大乘經全是自性真相裡面流露出來。「古德云:諸大乘經皆以一實相為印」,這個印就是印證,印,證明它真實。什麼叫實相?實相就是事實真相。宇宙人生一切萬事萬物,真相是什麼?這裡給我們透了一點信息,平等一相。為什麼?它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自性就是我們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自性是真心,真心是清淨的,真心是平等的,真心是覺而不迷。

  我們看底下第一段,這都是說實相。佛在經上講,「實相無相—離一切虛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上說的,這是從體上講。實相無相,所以叫它做空,這個空不是無,不能當無講。為什麼?它會現相,遇到緣它就能現相。所以「亦無不相」,無不相就是有相。「相而無相」,無相而有相,這叫實相,這是事實真相。事實真相了不可得,因為心性沒有現象,它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一切法從心想生,它沒有心想,所以實相不可得,我們緣不到。眼耳鼻舌身這五根,所緣的是物質現象,阿賴耶的相分。自性裡面沒有阿賴耶,阿賴耶是假的。阿賴耶雖然從自性裡頭變現出來的,它是妄心,它是生滅心,而自性是不生不滅。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阿賴耶變現出來的,能變是生滅,所變的相當然也是生滅,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自性沒有現象,我們八識緣不到,但是它真存在。自性沒有生滅,有隱現,沒有緣的時候隱,隱就是無相,無一切相,就是實相無相;它要現,眾生有感它就有現,現出來相,所以叫無不相,它什麼都能現。現的時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全宇宙,整個宇宙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它現,不叫生,有生就有滅,它叫現,它叫隱,隱、現,不是生滅。現不是生,隱不是滅,大乘教上隱現兩個字我們要有概念。

  所以相而無相,這個相是現,從現相上你知道它無相,這就是實相。雖然現一切相,阿賴耶變出來的,它全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你細心觀察,所有的動物都有生老病死,所有的植物都有生住異滅,所有的礦物都有成住壞空,這就是生滅法。生老病死生滅法,生住異滅是生滅法,成住壞空還是生滅法,沒有一樣不是生滅法。不生不滅的,自性變現的,生滅法是緣起,不生不滅叫性起,《華嚴經》上說的。性起現相,那個相不生不滅,因為它能現的不生不滅,所現的也不生不滅。六道依正莊嚴是阿賴耶現的、阿賴耶變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我們十法界六道是心現識變。極樂世界跟我們這裡不一樣,它是心現沒有識變。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統統轉識成智,阿賴耶沒有了。沒有,變成智慧,阿賴耶變成大圓鏡智,末那識變成平等性智,第六意識變成妙觀察智,前五識變成成所作智,不生不滅,有隱現,沒有生滅。這個概念要清楚。

  不管是真是妄,統統不可得,這就是實相。十法界裡頭沒有一法你能得到,一真法界也沒有一法能得到。所以,不能有一個念頭,有一個念頭,我喜歡它,我想得到它,錯了,你完全迷了。那就是什麼?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那就是阿賴耶。有念是阿賴耶,無念是智慧,無念是大圓鏡智。所以我早年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就教我看破、放下。放下什麼?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妄想是指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迷了,起心動念就是阿賴耶。一念起心動念了,阿賴耶就現前,那個一念諸位要知道,是一秒鐘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太快了,太微細了,這起心動念了。這叫無始無明,阿賴耶就出現了。

  這一出現,要多少劫的時間你才能回歸,回歸就是成佛,回到你原本的樣子。原本的樣子是常寂光,光明遍照。常寂光是智慧,無量光、無量壽,非物質、非精神,也非自然現象,沒有辦法說得出來,唯證方知,這是事實真相。佛是從這個事實真相裡面,為我們說出《大乘無量壽經》。這是法藏比丘在因地裡頭,無盡的智慧、慈悲、無量的功德,成就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是從自性變現出來的,幫助我們在這個環境裡頭修行,這環境是無量壽。我們這個世間壽命太短,幹什麼時間不夠用,一切善不能建立,時間不夠。要換到極樂世界,這個障礙就沒有了,有的是時間,決定能成就。這個世界障緣多,極樂世界沒有障緣,極樂世界確實一帆風順。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實相無不相—非頑空與斷滅」。頑空是什麼?什麼都沒有,這叫頑空。自性不是的,自性雖然沒有相,遇到緣能現相。眾生有感求佛,自性就現佛;你求菩薩,它就現菩薩。它現真管用,現身來為你說法,幫助你解決困難。你明白了覺悟了,你的困難化解了,這相就不見了。要用什麼心去感?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就現前。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觀音菩薩發這個大願,求他的人多,感應特別顯著。佛在這個經上教導我們,我們如果遇到急難、遇到恐怖,一心專念觀世音菩薩,菩薩就能把我們的恐怖、畏懼化解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了證明,他在十八歲的時候,腿上長了一個毒瘡,他的母親求醫找藥,什麼醫生什麼藥都治不好。他明白了,說了一句話,「妙藥難醫冤孽病」,他曉得這個病是冤孽。跟他媽媽講,不要求醫,不要找藥,他一心一意念觀音菩薩。念了一個多月,這個毒瘡自然就好了,不藥而愈。所以,他對於觀音菩薩的感應一點懷疑都沒有,無論在什麼狀況之下,求菩薩決定有感應。

  我們今天求好像沒有感應,不是沒有感應,是我們求的這個心不清淨,有雜念,不是真誠心,恭敬也不到位,這就是障礙。沒有障礙,記住,真誠、清淨、恭敬。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念佛人求阿彌陀佛,他說得非常好,「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求跟阿彌陀佛感應,用什麼方法?用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天天想阿彌陀佛,天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現身給你看,真的不是假的。念佛功夫得力的人見過阿彌陀佛,見佛佛一定給你授記,佛鼓勵你、勉勵你,你還有多少年的壽命他告訴你,到你壽終的時候他來接引。這不就等於授記了?你知道臨命終時決定往生,阿彌陀佛不會說妄語,一定來接引你。這叫現前見佛。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那是將來見佛,當來見佛,現在是現前見佛。有很多人在夢中見佛、在定中見佛,見佛的時候似夢非夢,又好像作夢,又不像作夢。真正念佛人,一生當中不止一次,慧遠大師四次。我們有理由相信,像他那樣的三、四次,真正念佛人在一生當中都可能有,不是不可能。底下這句話《金剛經》上說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又實相無不相,非頑空與斷滅。非如龜毛兔角,一切虛無」。龜毛、兔角是比喻,烏龜沒有毛,兔沒有角,說龜毛兔角,這完全是虛無的。「《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讓我們對於一切現象統統放下,不要執著;不但不執著,也不要分別;不但不分別,對它不要起心動念,全是虛妄。凡所有相是虛妄的,佛教給我們講的真實,自性,自性是有,不是虛妄,但是也得不到。為什麼?它沒有相。有相是假相,沒有相是真相,真相不可得,假相也不可得。所以,真的、假的都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錯了。這是通途法門所修的,真的很難。

  阿彌陀佛給我們開的特別法門,指方立相,指方,方向西方極樂世界,立相,那個地方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這個意思是說,實相無相難,你做不到,指方立相容易,我有一定的方向,我不會茫然,我有一定的目標,我要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蕅益大師給我們作證。他老人家晚年有個外號,叫西有道人,西是西方,有就是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決定是有,它不是無。我們把心安放在這裡,安放在西方極樂世界,念念不忘阿彌陀佛,比《金剛經》上所說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容易太多了,這句話很不容易做到。

  《金剛經》上這四句話意思是說,「即相離相,離盡虛妄之相」,你就見到實相。實相就是如來,這個地方指的是法身如來,法身如來沒有相。法身如來在淨土宗叫什麼?叫常寂光,沒相,一片光明。常,不生不滅;寂,不垢不淨,決定沒有染污,清淨平等;光,光明遍照,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不照的。這個照就是平等的加持,問題呢?眾生願不願意接受,要不願意接受,它加持不上。雖然加持不上,沒有離開,它是平等加持。它照你,你不讓它照,你有東西障礙它。什麼障礙?業障。你懷疑,你無知,無知是無明,不曉得有這回事情,這是無明,不相信,懷疑。所以雖然照你,你自己一絲毫感覺都沒有。

  如果是學佛的人,他讀過《無量壽經》,他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他生歡喜心。我每天生活在哪裡?生活在如來常寂光中。這個加持他完全得受用,他業障消得很快,佛光注照他。他的智慧提升,真正離苦得樂,歡歡喜喜,自己跟佛合成一體、融成一體。這是不是真的?真的。為什麼?連科學家都知道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這個心多好,這個念頭多好,跟佛的常寂光融成一體。佛有法身,我也有法身,我的法身在,不是不在,迷了。我現在不迷,覺悟了,我的法身跟佛的法身是一個身,就立刻得到十方無量無邊無數的如來都加持你。生活在如來常寂光中,一心念佛,哪有不見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我們再往下看,「法身如來離一切相,故云實相無相」。為什麼?法身如來不起心不動念,於一切法中沒有起心動念,這法身佛。一切時、一切處不起心不動念做不到,因為起心動念自己不曉得,它太微細了。我們只有依靠阿彌陀佛,我們起心動念是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我們分別執著也是極樂世界、也是阿彌陀佛;除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外,我統統放下,這就對了,這就是真正念佛人,這就是真正彌陀弟子。註解下面說,「但非無法身」,法身如來離一切相,離一切相並不是沒有法身。所以又說,「實相無不相。生滅之法,全屬虛妄,但生滅之中,有個不生不滅的」,這個要知道。生滅當中有個不生滅的,那就是法身,法身沒有相。淨宗講常寂光,說得好,大乘經上,《華嚴》講大光明藏,就是常寂光,它沒有相。這個光我們肉眼看不到,六根緣不到,阿賴耶識也緣不到。阿賴耶只能夠緣三細相,緣虛空法界,全緣的是妄相,凡所有相它都能緣到,就是緣不到常寂光,緣不到法身。所以,它有個不生不滅的。「諸生滅法是差別相,但差別之中,有個無差別的。不生不滅,無有差別,即是平等相,故云實相乃平等一相」,一片光明。菩薩進入到常寂光,不但與一切諸佛如來平等,與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統統平等,這叫平等一相,一就平等,二就不平等。平等一相是與萬事萬物融成一體,像惠能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跟所生是一不是二,萬法就是一心,一心就是萬法。

  下面一段說,「實相義深」,義理太深。三乘菩薩都見不到,法身菩薩見到了,惠能大師說出來了,他見到了,這叫見性成佛,五祖忍和尚的衣缽就傳給六祖。實相就是他所說的五句話,五句話就是實相。所以「若明實相,即為悟大乘理」,大乘佛法的理,理體,或者理性,他全明白了。下面念老舉一個比喻,「以金」,把黃金比喻作實相,把金作塔、作佛像、作瓶、作碗、作釧、作環,釧是戴在手臂上的手鐲,戴上面的,戴在臂上的,釧、環。「各顯差別之相」,全是黃金做的,相不一樣。「倘將眾器,重入冶爐」,把這些塔、像、瓶、碗、釧、環統統放在冶爐裡頭,冶爐是煉金的,統統化成金,原有諸相統統消滅掉了。「但各器本體之金,仍舊如是」,意思是金比作實相,外面許許多多的這些萬事萬物這是假相。但是,所有一切現象離不開實相,離開實相它就沒有了,實相是一切相的本體。本體叫實相,實相不是一切相,不能說它沒有相,所以實相無不相。下面為我們說,「可見各器差別之相,有生有滅,皆屬虛妄,但各器本體之金,平等一相,不生不滅,不增不減」。老居士用這個方法來給我們做比喻。

  「以上以金喻真實平等之實相,以金器喻種種差別相」。由上面的比喻,我們就可以明瞭,要看破這些金器,在塔、像、瓶、碗、釧、環這些虛妄的差別之相,在相中你就見到「器中平等真實之金」。用這個比喻「離一切法虛妄之相,即見實相」,你就見到了。聰明的人不需要把金放在冶爐裡頭去把它燒化,燒化是一樣的;不放在冶爐上,看到這些塔、像、瓶、碗它就是,都是純金的,平等的,沒有差別的。「離虛妄差別之相」,你不著相,所以叫無相。「於虛妄差別諸相之中,有真實平等之本體,故云無不相」。

  後面總結,這十二個字,「當相離相,相而無相,乃顯實相」。實相在哪裡?當相就是。我們學習,因為我們用電視、用網路,最貼切的比喻無過於我們的屏幕,電視屏幕、電腦屏幕。我常常把屏幕比喻作實相,自性、理體,畫面比喻作妄相。畫面是有生有滅,千變萬化,體永遠不變,不生不滅。體在哪裡?體在相中。我們看到電視屏幕的畫面,同時也看到邊幕,屏幕的自體,沒有屏幕就沒有畫面,畫面必須依靠屏幕才能顯現。所以你一定要知道,有生有滅的是畫面,千變萬化的是畫面,不生不滅的是屏幕;有生有滅畫面裡頭沒有離開屏幕,屏幕是體。什麼是真、什麼是假的,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下面一段,「實相離言說」,能說得出來嗎?說不出來。我們看底下一段,南嶽大師說:「說似一物即不中。」「故云:凡有言說,皆無實義。」我們看念老的原文,解。但是「實相離言說」,說不出來,正如南嶽懷讓大師所說的,「說似一物即不中」,錯了。「故實非任何世間譬喻所能深明」。譬如前面舉的比喻,用金跟器,認為什麼?誤認為真的有一個金,你說相是假的,金是真的,還是著了相。沒有辦法比喻,也沒有辦法說得出來,確實要真實智慧去體會。「若誤認為實有一具體之金相可得,則仍在相中,而非無相之實相矣。故云:凡有言說,皆無實義」。所以,佛法不能執著,為什麼《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有生滅的法,言語是有生有滅,凡是有生有滅的就叫有為法,有為有生有滅,全是虛妄。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言語有生有滅,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頭告訴我們,要怎麼樣子聽,你才真正聽到佛法,聞法了?要離言說相,不能執著言說,言說是生滅的。如果看經,經是文字相,文字是語言的符號,它也是生滅法,言語不能執著,文字也不能執著。第二個,不能執著名字相。這裡說實相,實相是名詞,無不相也是個名詞,你要從名詞裡頭懂得它的意思,不要執著文字相。不能執著,言說、文字不能執著,不能執著名詞術語,全是假的,還不能執著心緣相,我一看、聽,這什麼意思?沒有意思,意思是你自己想的,沒意思。沒有意思能出無量義,有一個意思死掉了,就這個意思,不能說第二個意思。

  所以佛的經典妙,你真正能懂得,不著文字相、不著名字相、不著心緣相,你就一直這樣念下去,會開悟。遍數念多了,自見其義。什麼義?無量義,字字句句都是無量義,每個字裡頭都有一切的意思在裡頭,圓滿的,沒有少一個。這個現象好像現代科學家所發現的全息的這個理念,全息。你看全息的照片,它是用兩組雷射光拍照下來的。照一個人的照片,在雷射光照之下,相片看出來了,人像看出來。把一張照片撕成兩張,每一張在雷射光之下是完整的,不是一半,是完整的。你把它剪成一百張,剪成兩百張,張張都是完整的。這是近代科學發現的,這個現象佛經上早就說清楚了。這經典上每個文字,裡面都含著全經的意思;或者給你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大藏教,都在一個文字一點一撇裡頭,全都是。《華嚴經》上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什麼道理?這是性德,自性本來具足的。要知道自性沒有大小,你想大,大而無外,你想小,小而無內,沒有大小。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是妄心,應的是幻相。於是我們就知道,我們想佛就現佛相,我們想菩薩就現菩薩相,想什麼現什麼,念什麼現什麼,不會叫你失望的。

  念頭要善。我今天抽了一點時間,看潮州謝總送的一份資料。他在那邊辦班教學,有一堂課,「人不能不看的科學實驗」。這實驗是什麼?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讓大家看。科學來給你講因果的真相,你起一個善的念頭,水結晶非常美;你起個惡念,水結晶非常難看。他讓水看、讓水聽,我們起心動念讓水來感應,上百萬的實驗絲毫不爽。告訴人,你身體的健康,事業成敗,乃至於你一生的命運,統統是你自己意念造成的,於什麼人都不相干。這個提示讓大家高度的警覺到,人不可以沒有善念。科學家告訴我們,人身體百分之七十是水分,在水結晶這個實驗證明了,我們一個惡念,我們身上百分之七十的水反應都非常不好,你的身體怎麼會健康,你怎麼會有幸福?他完全用光碟教學,選的這些材料、課程的編排很好。第一堂課就叫你相信,你的念頭關係你身心健康,關係你家庭幸福,關係你的前途,關係你的成功失敗,非常震撼人。你看了之後,這是科學家說的,不是宗教講的,不是古人說的,現在科學實驗,你自己也可以實驗,科學證明,大家不敢不相信。

  我們的念頭跟自性是一體的兩面,自性能現能生,念頭能改變所生所現的現象。這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就是相由心生,境隨心轉。能不能救這個世界?能。他的這個課程,江本博士這個實驗這一片,還有一片《天下父母心》,講孝道的,可以把它合成一片廣泛的流通。劉余莉教授跟大家在一起分享的《群書治要》,也要單獨流通,講得太好了,這兩片我聽了。我們沒有機會到現場跟大家一起在聽這個課程,光碟送給我們,我們自己在家裡聽也一樣,也等於是參加他的課程。所以他的課程有些非常好的把它選出來,我們多拷貝,送給有緣的同學。這一家人聽了,家庭和睦,這個團體聽了,這團體興旺,無量無邊的功德。可以幫助社會和諧,幫助化解衝突,幫助社會恢復到安定和諧。

  末後這一段,第三,「圓覺云:諸幻盡滅,覺心不動」,覺心就是清淨平等覺。「幻滅滅故,非幻不滅」,這就是真的。「故云:不用求真,唯須息見」,見都是妄的,不是真的。我們看念老的原文,「又《圓覺經》云:諸幻盡滅,覺心不動,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這句話現代人不好懂。經上所說的,古時候的那個時代,那個時代沒有玻璃,玻璃是近代才發明的。佛經上講的玻璃是現在所說的水晶,不是我們現在的玻璃,是水晶,七寶之一。以前的鏡子是銅鏡,銅做的,要常常磨,愈磨它就亮,可以照見。要把銅鏡上面灰塵磨掉,磨乾淨,它就亮了,「垢盡明現」。如果這個鏡子放個一個月、半個月,照就模糊了,一定要磨,鏡要常常磨,愈磨愈亮。用鏡子來做比喻。

  「經中所云幻滅後之覺心,與垢盡後之明現,均指離妄所顯平等一味之實相」,要能體會到這個意思。幻滅之後的覺心,與磨鏡子,鏡子上面的塵垢磨盡之後,明現了,照得清清楚楚的,意思都是說離妄所顯平等一味的真相。磨鏡,實在講鏡哪裡需要磨,磨的是什麼?磨的是垢,它染污的這個東西把它磨掉。磨掉之後,鏡子能照的性是它本有的,不是你磨出來的,它本來就能照。不磨,有塵垢障礙它,它上面有髒東西,照的時候模糊,照不清楚。把它的塵垢磨乾淨,磨光了,就照得很清楚,這個照是本來它就能照,所以它非從外得。

  我們的真相亦如此,真相本來有的,就好像鏡子本來就能照,這它的本能。現在為什麼不能照了?它有塵垢,有染污。我們的實相是本有的,現在為什麼沒有了?你有煩惱,你有業障,經上常講的濁、惡,濁就是染污,惡就是惡業,十惡業。有無明、有煩惱,實相不見了;不是沒有了,在,永遠在,假相不是永遠在,真相永遠在。永遠在的我們看不見,我們看得見的全是虛妄的,全是假的。好像這一面鏡子,銅鏡,很長的時間都沒有磨了,上面生鏽了,照什麼都照不見,完全沒有照的這個能量。我們把它磨乾淨,恢復了,它又能照了,照得很清楚,這個能照它本能就是的。所以說「鏡性本明,非從外得,垢除明現,離妄即真」。我們要想了解實相、真相,離妄就是真相。

  所以佛教給我們,老師教我們,放下便是。你因為不肯放下,所以你沒有辦法看到真相;你要放下,真相就現前了。放下什麼?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佛告訴我們,他說三大類的煩惱,障礙了我們自性,障礙了諸法實相;自性就是實相,實相是自性的別名。我們有圓滿的智慧,有無量的德能,有莊嚴的相好,一樣都不缺,現在搞成這個樣子。為什麼?就是這三種障礙,把我們的性德、把我們的本能、智慧統統障礙了,才變成這個樣子。所以古人講,「不用求真,唯須息見」,這見就是妄見、妄想,要把妄見、妄想統統息掉,正知正見自然就現前。所以底下總結成,「眾生之見,皆妄見也。真者,佛知見也」。什麼是真的?佛知佛見是真的。眾生的知見都是錯誤的,我們要能承認,要相信,不能懷疑。今天用什麼來修正我們錯誤的觀念,這個修正就是用經教,經教裡面所說的,佛知佛見。

  所以,底下這一段教導我們,「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大乘經裡頭佛說得很多,這兩句我們很熟悉。「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所以實相能不能執著?不能,你要執著有個實相錯了,這是釋迦牟尼佛教學假設的一個名詞,這叫名字相。你執著這個實相,你永遠見不到實相,不執著就見到了。換句話說,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眼見到真相,耳聽到真音,鼻聞到真香,舌嘗到真味,一切都是真的,沒有虛妄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