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2012淨土大經科註 > 119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一九集)  2013/1/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11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四十六頁,倒數第五行:

  『演慈辯』,「從慈心起說也」,演慈辯就是講經說法。《淨影疏》裡面說的是「依慈起說,名演慈辯」。佛菩薩,這是指的法身菩薩,法身菩薩在十法界教化眾生,跟果地就是妙覺如來完全相同。所差別的地方就是如來無始無明習氣斷盡,契入常寂光中,這個跟報土的四十一位菩薩不一樣,其他的神通、智慧、道力都沒有差別,能在十法界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包括諸佛如來。佛建道場為眾生講經說法,這也是緣,無比殊勝的緣。這些動作,就像《還源觀》上所說的,才動就周遍十方,所以法身菩薩都知道。這個時候佛、眾生跟他有緣,他自然就有應。這個應就是現身,或現菩薩身,或現聲聞身,乃至於國王身、宰官身,像《普門品》所說的三十二應身,他能夠同時示現,上求下化。實報土功德圓滿了,他為什麼還要上求?是為一切眾生做榜樣。所以他示現是屬於影響眾,帶頭,做樣子給大家看,讓這些凡夫、小乘權教看到之後受感動。這個都是慈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叫演慈辯。

  『授法眼』,授是傳授。「法眼者,如來五眼之一」。《金剛經》裡頭講得很清楚,如來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其中肉眼,六道凡夫都有;天眼,凡夫沒有,天人有,鬼神也有,這是報得的。人間如果有,那得要修行,修定可以能夠得到天眼。天眼作用大小不一樣,天人的天眼比鬼神的天眼殊勝太多了。神通雖然名稱都一樣,五通,五通的作用差別很大。「法眼者,乃菩薩為度眾生照見一切法門之智慧」,稱為法眼。菩薩有天眼,有天耳通、有他心通、有宿命通,觀察一個眾生,他能夠看到他過去世,過去十世、百世,他有這個能力。過去世這個眾生,生生世世修學的是哪些法門,他一清二楚。選擇他印象最深的法門傳授給他,他就很容易接受,很喜歡接受,好像這個與我有緣,過去曾經學習過,成長得快。過去如果沒有學過的法門,他一接觸,他非常生疏,學起來很困難。這些情形我們每個人都有體會,大乘經擺在面前,幾部經,有些一看歡喜,好像不太難,有些看起來生澀,對它產生不了興趣,這與過去生中業因有關係。所以一個人真正遇到佛菩薩,可以說沒有一個不成就的。那就是說,佛菩薩講經說法沒有不契機的,他把我們看透了。凡夫來講經,問題就多了,對這個人現在、過去都不知道,只從經驗當中去揣度,大多數都猜錯,所以不契機。所以眾生難度,實際上是不是難度?是不契機,菩薩來度為什麼就好度?這就是佛在經上常說,自己沒度,想度別人,無有是處,就是沒這個道理。自己已度,智慧、神通都現前,度眾生容易;自己沒有度,難。

  我們在學習這個過程當中,上求下化全是為了自度。上求容易懂,向佛菩薩求法,向古聖先賢求法,向善知識求法,我們要認真努力學習。有人真的有成就,有人不能成就,這什麼原因?總的來說,就是佛在經上常講的善根、福德、因緣。善根是因,沒有這個因,佛菩薩來教你,你都不會接受,這人沒有善根。福德是緣分,我們這一世與佛的緣淺深,那就在有沒有福報。福報也是前世修的,這一世當然也不免,真正喜歡修福,斷惡修善的人,福德會增長。可是這個福德有根,根就是孝敬。我們跟一個老師能學多少東西全靠福德,對老師的信心,對老師的恭敬心。一個老師教十幾個學生、二十幾個學生,五、六十個學生,有的學成,有的學一輩子都不成就。什麼原因?老師在一個講堂上課,學生的用心不相同。真誠恭敬者,他能得到;沒有誠敬心,對老師還有懷疑,他就什麼都學不到。他所聽的是言語,言語裡頭的真實義他一分都得不到。不是老師不教,老師一樣教。

  李老師為我們年輕學生開個經學班,二十多個學生在一個教室上課,每個人所得到的不一樣。這就是大家對老師都有恭敬心,恭敬程度不相同。對老師,對佛法,對這個經教,就是這個法門,得分數多少全在真誠恭敬。印祖常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見過,有人學幾十年,煩惱憂慮重重,放不下,親近過真的善知識,沒學到東西。細細觀察,他什麼原因?誠敬功夫不足,印光大師這一句話說破了。誠敬從哪裡來的?絕大多數是過去生中的因,生來這個人就老實,看樣子是痴痴呆呆的,叫他幹什麼他會做,他老實,他沒有虛偽、沒有巧詐,這種人學聖賢東西容易契入。凡是自以為聰明,對老師有疑惑,實在說,如果對老師真誠恭敬,老師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甚至還不如你,他能幫助你開悟,妙就妙在這裡。那是什麼?誠敬心之所感,不可思議。如果帶著一絲毫傲慢、懷疑,全都破掉了,再高明的老師你都得不到真東西;換句話說,你開不了悟。這些事實,過去世世代代都有很多記載,我們往往大意疏忽了,這是我們自己的無知。這個裡頭的道理很深,不是幾句話能講得清楚的。

  古人這些話簡單,這個裡頭有高度的智慧。像印祖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這不是隨便能說得出來的,高度的智慧、神通、道力,他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如果真的誠誠懇懇、老老實實修學,可是這種真誠我們沒見過,樣子沒見過,也沒有人給我們講。古聖先賢書裡頭有,很大意的就看過了,沒有留意。在日常生活當中,古聖先賢的這些典籍念得不少,都不能落實,都把它做為一種知識來學習,不知道用古聖先賢的教誨來改善我們的念頭,改善我們的思想,改善我們的生活行為,沒用上。所以遇到真正善知識,往往也空過。李老師一生教人,一個字能夠叫你在一生當中受用不盡的,是什麼?老師常常提醒我們就是「誠」,真誠這個誠字,一生受用不盡。對人要誠懇,對事要誠懇,對一切萬物要誠懇,誠能感天地動鬼神。那是什麼?真心。世尊在《觀經》裡面跟我們講菩提心,菩提心的體就是真誠。那我們就曉得,體,體是真心,真誠就是真心。要用真心過日子,要用真心學習,用真心待人接物,沒有絲毫虛偽,你能開智慧,你能得大福德,福慧都是從這個地方流出來的。福慧是你的性德,真誠是性德的門戶,性德裡頭本自具足智慧、神通、德相,沒有一樣缺少,它顯不出來,真誠心能把它顯示出來,你就得受用。人真誠,一點不吃虧;傲慢、巧詐,虧可吃大了,那是真誠的反面。他有世智辯聰,世間的巧慧,他有這種才幹,但是心地不誠實。這樣的人多半都是有傲慢、嫉妒、好勝、好強,這個是學習聖學的障礙。佛是聖學當中的聖學,大聖!我們的心不正,怎麼會得到?心有所偏、有所邪,就得不到。這個與用心的關係太大了。

  佛菩薩都是慈悲到極處,「愍有情,演慈辯,授法眼」,他真想給你,幫助你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我們不肯從基礎上扎根,那怎麼行?現在時代變了,不能用古時候的方法來教學;換句話說,你完全要靠自覺,自動自發。求老師嚴加管教,那是一句話,不是事實。一百年前,這可能是事實,我們小時候讀書,老師對學生有體罰,現在不許可。我們小時候的體罰比我們上一輩,父親那一輩,體罰輕得很多。我們聽說父輩,學校念書,老師罰跪,跪磚頭;我們也被罰過跪,但是沒有跪磚頭,那就輕很多了,沒有以前那麼嚴重。李老師告訴我,他就跪過磚頭,現在這個社會決定不許可。我們再想想自己沒有那個德行,怎麼可以處罰人?從前確實有師徒這個關係,現在沒有師徒了,我們都是同學。同學裡面年長一點,比你多學幾年,可以幫助你。現在全是同學的關係,師生的關係沒有了。

  所以我常常跟大家說,我們的老師要依古人,做古人的私淑弟子。古人找誰?我們修淨土,古人找印光大師,這是李老師給我介紹的。我跟他學,他說我只能教你五年,五年之後?跟印光大師學。印光大師不在了,《文鈔》在,每一天讀《文鈔》就是接受印光大師的教誨。《文鈔》念懂了,懂一句就行一句,懂兩句就行兩句,這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你說你懂了,懂了沒做到,這不算,做到才是真的懂了,這是章嘉大師的標準。做到,算是你明白了;沒有做到,你沒懂,你沒明白。不可以強不知以為知,那個知是沒有通過檢驗的,是不算數的。必須在生活當中,工作、人情世故裡頭練過的,那是真的。像陶器,這個常識大家有,製作陶器,先把它做一個坯胎,一個茶壺、一個碗,先把它做成。坯胎做成,在窯裡頭就燒,然後它才成器,才能用;坯胎沒有經過窯裡面燒,它不能用。所以必須要經過窯的燒煉。燒窯也是大學問,火候、時間,這窯能夠出個好東西,都在這個學問裡頭。所以經驗非常豐富,他才燒得出好東西出來。你是個很好的坯胎,沒有經過燒,那不能算數。我們讀了很多書,聽了很多道理,這就是坯胎。哪個地方燒?日常生活是考驗你,每一天工作當中考驗你,處事待人接物都是考驗你,那都叫燒,燒烤。這就是古人所謂的「讀萬卷書」,後頭是一句「行萬里路」,行萬里路就是考驗,你真正能成大器。中國古人常講大器晚成,有道理,為什麼?他歷練的時間久,他所學的東西經過事實證明,他是真的不是假的,禁得起考驗的。

  中國這些古老的學問,千萬年前老祖宗留下來的,就算是從發明文字開始,這文字記載下來的,發明文字到現在大約是四千五百年,經過四千五百年的考驗。這麼長的時間當中多少人讀這個書,還把這個書傳下來,傳到後世,它有價值,通過考驗的。現代人的東西沒有經過考驗。年代愈久就愈有價值,世世代代的人都看重它。古時候寫一部書本不容易,文房四寶,宋朝時候才完整的發明,就全了,在過去很難。漢朝時候用竹簡,書是用刀在竹子竹皮上刻字,竹簡。你看老的書的樣子,那竹子用繩子穿起來,多麻煩。所以文言講求簡要詳明,沒有一個浪費的詞,簡單扼要,還要人真看得懂,不會看錯,不會錯會意思,簡牘。鑄造在金屬上,這是鐘鼎,文字都不多。演變成後來的隸書、楷書,這就方便多了。這個裡頭所載的,真實智慧,真實的理念,真實的方法,真實的經驗,中國人得天獨厚!這在世界上其他國家民族沒有,縱然有,也是零零星星,很少,沒有中國人保全得這麼完整,留傳給後代。這說明什麼?中國世世代代這些前人都知道積德,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中國人對這個非常重視。功德裡面最大的就是這些文獻的流傳,這是功德最大的。

  外國人說這個話我完全承認,他說中國古人重視教育,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理念,有教育的經驗,一點都不假。這些話外國人告訴我的,圖文巴南昆士蘭大學教務長跟我講的。他說這個事情是在抗戰之前,就是第二次大戰之前,歐洲人,歐洲這些學者,研究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三個都消滅了,為什麼中國還存在?就研究這個專題。得到的結論,就是古代的中國人重視家庭教育,懂得這些道理,說出,有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經驗。這個很難得!能說得出這些話來。他們雖然發現了,研究發現了,很可惜他沒有繼承,他沒用上。他要用上,那還得了嗎?哪個國家、哪個地區真正用上,那他就是現代的成湯文武,可以統領全世界,讓全世界的人都向你學習,你居住的都市是模範城市,你治理的國家是模範國家。不用戰爭,不用任何手段,你自自然然被世界各國推崇為精神的領導,大家都向你學習,因為你有法眼,你能照見眾生。此時此處,現前迫切需要的方法,迫切需要的共識,古人的東西真的是寶,決定不能夠輕慢古人。留下來的東西不能大意,那我們自己損失就很大,你用心去學,準有好處。照大乘佛法來看,絲毫錯誤都沒有。為什麼?古聖先賢,古人也說了,第一個是經,第二個是歷史。經是真理,是真實智慧,從真實智慧裡面出生真實的理念,從理念裡面出生方法,從方法當中得到經驗。由於經驗不斷的修訂,所以後來居上,後後勝於前前,這是大道理。這種能力都是從歡喜讀書當中得來,書要會讀,古人的經驗告訴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我們要問,現在通過實驗,讀書千遍沒見到義,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學生讀中國古書讀多了,瞧不起父母,瞧不起老師,瞧不起這些尊長。為什麼?你們沒有念過古書,我念過。有人提倡,就發生過這個問題,應該在十年前來問過我,這怎麼辦?我問他,你教學生念些什麼?四書五經、十三經,沒錯。我說,他念懂了沒有?你沒有能把字字句句講清楚、講明白,只教他念,不行。只教他念,那要什麼人才會成功?要老實人,不老實的人不能產生效果。所以先要把人變成老實人,然後你教他一門深入,教他讀書千遍,他就會開悟。不老實怎麼能開得了悟?不老實的人念的這個經,念熟了就常常去考別人,你念過沒有?沒有念過,你不如我。爸爸沒有念過,爸爸不如我,瞧不起爸爸;在學校,老師沒有念過,老師不如我,貢高我慢。小小年紀就貢高我慢,目中無人,那長大還得了嗎?

  教小孩怎麼教法?教認字,要從這裡開始,他就不會有傲慢習氣,從這裡教。先教識字,然後進一步教小學,小學不是現在我們這小學,是中國古老的小學。小學是什麼?專門教童蒙的。大概都是十歲左右的這些小朋友,教他說文解字,教他聲韻,教他六書,教這些東西,讓他有這些知識。到什麼時候才教他讀書千遍?讀書千遍應該都在十五歲以上,他小學完成了。中國過去沒有什麼中學,小學完成就是太學,太學大概都是秀才,經過國家考試,有這個身分。《四庫》,在經史專攻一樣,能開悟。開悟,這是大事,這個人有道德、有學問。現在的小孩不從道德下手,不要倫理道德,不講因果,光教這個東西會產生嚴重的流弊。這個小孩學出來,將來目中無人,踏進社會,沒人敢用他,他將來怎麼辦?教書,也是瞧不起人,也不是個好老師。這個問題十幾年前有人遇到來問我,我們提倡《弟子規》就這個因緣。教小朋友要從這裡教起,要學《弟子規》,要學《感應篇》,要學《十善業道》,提出儒釋道的三個根。十年前,我們是聽到這樁事,得到一些靈感。

  仔細觀察,這些年來學佛,在家出家功夫不得力,沒有成就,原因到底在哪裡?沒有這根基,古人這個扎根教育我們完全沒有。扎根教育,連我這個年齡都沒有接受過;大概大我五歲的,接受一點邊緣;要大我七歲的,他們學過。我們在台中,有個同學周家麟,他學過,他大我七歲。扎根是家庭,父母做榜樣,小孩一出生就要保護他,所有一切不善的,不能讓他看見,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一切負面的不可以,他看到、聽到、接觸到的全是正面的,這就是從小他就學好了。古諺語所說的「三歲看八十」,他一生不會變,這根深蒂固。我們今天沒這個教育。三歲以後才開始教,行,算是不錯。但是,如果這個人在少壯時候遇到高名厚利,我們一般講財色名利,他會動搖,他會變節。為什麼?他根不深。真正最重要的就是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沒有在這個時候扎根。這個時候扎根,根深,叫根深蒂固。這個真難!民國成立,滿清推翻了,我們的方向完全轉向西方,都認為西方好,都向西方學,對自己民族喪失自信心。所以這一百年來大儒沒有了,真正道教裡頭道長沒有了,佛門裡頭大師也沒有了,我們要能夠看得出原因到底在哪裡。人的稟賦大部分都是相同的,雖有高下,差得不遠,完全在教學,教學出了問題。學佛,法眼很重要。

  我們再看下面,「《會疏》曰:佛道正見,名為法眼」。這從理上講,正知正見,這叫法眼,這個正知正見限於佛道。佛道有大乘有小乘、有宗門有教下、有顯教有密教,每一個教裡頭都有它的正見,並不完全相同。什麼時候完全相同?見性就相同了。見性為什麼會相同?所有一切虛妄統統放下就同了。你看,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執著放下了,分別放下了,起心動念放下了,同了,完全同了。不但佛門裡面同了,整個宇宙所有宗教同了,所有學派也同了,全同了,那叫佛知佛見。確確實實看到,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真正明白一切法從心想生,所有千差萬別從心想生。心想是什麼?心想是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真心裡面一法不立。妄心,阿賴耶裡面,所謂十法界依正莊嚴,無量無邊。但是這一切法,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沒有一法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麼?能變那個心是妄的,阿賴耶是妄的,所變的現象統是虛妄。所以佛教我們,真跟妄都不能執著。不但不能執著,都不能思議,不可思、不可議,你去想它,想錯了;你去說它,說錯了。這個叫絕妙,這是諸法實相。所以佛教菩薩即相離相。離相,不是把這個相不要了,不是,相去不了。鏡子裡面照的有相,你能把那個相去掉嗎?去不掉,它是假相,不礙事。只要你認識它是假的,別當真,不執著它,不分別它,對它不起心不動念,什麼事都沒有。真不礙妄,妄也不礙真,沒障礙。重要是息自己的妄心,外面的妄境自然沒障礙,你得到的是自在無礙。

  「《淨影疏》曰:智能照法,故名法眼。由上可見,法眼者,了達眾生種種根器,善知一切救度之法,應機施與,而度脫之。如上之智慧,即名法眼。」這個解釋得很好。什麼是法眼?法眼是真實智慧,能知道眾生根器,能知道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的方法,這叫法眼。所以他有這種能力教化眾生,眾生容易開悟。「淨影又曰:教法生解,名授法眼」。老師教你,你真正理解了,沒有解錯意思,這就是把法眼傳授給你了。要真正看破,必須要放下。這就是說明,十方三世一切眾生修行證果,真的就是一條路,持戒、修定、開慧。如果沒有持戒,就靠修定,定裡頭有邪定,有偏邪。定中的境界非常複雜,妖魔鬼怪都有禪定功夫,所以他有神通。我們學佛,最後變成魔道,這個虧可就吃大了。當了魔,是有大福報,但是他在有勢力的時候,他作多少業,這些罪業果報都在無間地獄。無間地獄可苦了,什麼時候能出頭?真的叫遙遙無期,修錯了。一定要以戒做根本,就不會走錯路。

  戒這麼重要,可是我們今天的人學佛,沒有一個不把戒疏忽了。古人有所謂,不依規矩,不成方圓。自己以為這個東西不重要,現在有現在的方法。現在的方法教現在的東西可以,現在的方法教古人的東西不行。古人的教學立足於孝敬,現在這個根沒有,小朋友不懂得孝順父母。這個就是說在這一代嚴父沒有了,所以良師也沒有了,父母對兒女溺愛,沒有嚴加管教。你看,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疏忽了,小孩養成任性。父母都不能教他,老師教他,他會聽嗎?不可能。人的本質都是好的,「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就是因為根,扎根疏忽了,父母沒盡到責任,特別是母親。現在做母親的,小孩生下來了,她自己有工作,上班,找一個保姆來養他、來照顧他,他就跟那個人學了。有些保姆帶小孩,為了省事,打開電視叫小朋友看,小朋友乖乖在看電視,他全從電視裡學東西。所以三歲就像個小精靈一樣,他什麼都懂,他天天看電視。上學了,在中國我不知道,在外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就用電腦,電腦裡收一些亂七八糟的。做父母的人講,我孩子用功,你看看他那麼用功,晚上睡覺把電腦放到被窩裡面去看,看些什麼?大人不知道,全學壞了。

  美國的一些小孩,殺父母、殺老師、殺同學,時有所聞,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他那個東西都是從電視、電腦裡學來的,他是遊戲,他不知道利害。美國的槍枝氾濫,沒有限制的,武器隨便買得到的,而且很便宜。我在美國那個時候,一支手槍二十塊錢。到美國人家裡面,你到他房間裡面去看,長槍、短槍總有幾支,很正常的,他們說自衛。美國人的法律,他家裡那一塊土地屬於他的,他做個小欄杆,欄杆不高,一步可以跨過去。這麼高的小欄杆,做得很漂亮,你進入他那個欄杆裡面,他打死你,不犯法的。為什麼?他認為你侵佔他,你來傷害他,他為了自衛。所以到人家家裡去,一定預先打電話約好,約好時間,免得發生誤會。那個社會跟中國人的社會不一樣,我們到那裡去的時候,一些熟悉的人對我們就提出警告,告訴我們,他們的風俗習慣。所以,教法生解,這是授法眼。「蓋教導眾生於佛法生正解,如同以法眼授與眾生」,這個意思淺。

  『杜』,「杜者,塞也」,杜塞。杜塞什麼?『惡趣』者,杜這個,「畜生、鬼、地獄三惡趣。惡趣極苦,欲令出離,教人離惡,則閉塞通往惡趣之道。」這一句很重要。三惡道怎麼去的?貪瞋痴去的,貪心是餓鬼道,瞋恚是地獄道,愚痴是畜生道。貪瞋痴的煩惱是與生俱來,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個無明就是阿賴耶。阿賴耶的三細相,頭一個業相,業相就是動,就是那個一念不覺,那就是阿賴耶的業相;從業相生起轉相,轉相就是末那識;從轉相就生境界相。轉相是阿賴耶的見分;境界相是阿賴耶的相分;那個一念不覺,業相,就是阿賴耶的自證分;覺悟了,把這個東西搞清楚、搞明白,那叫證自證分,這個是心心所的四分。

  貪瞋痴就是阿賴耶的見分,四大煩惱常相隨。我們執著這個我,認為我很了不起,我太尊貴,誰也不能侵犯我,沒有想到我是四大煩惱。我見就是執著,根本就沒有個我,執著有個我。從我見就生出我愛、我慢、我痴,我愛是貪,我慢是瞋,愚痴。貪瞋痴跟我同時來的,叫俱生煩惱,不是後天學來的,你只一迷,這個三樣東西起來了。貪瞋痴的心,核心,我們分享的時候我提出來,貪瞋痴的核心,貪的核心是什麼?情執,這個東西很難斷,很麻煩,好惡,你喜歡、你討厭的,那都是情執;瞋恚的核心是什麼?就是我慢,傲慢,嫉妒、傲慢是瞋的核心,只要有這個東西就會產生瞋恚;愚痴的核心是懷疑。我們要斷貪瞋痴,從哪裡斷起?要從它的核心,從核心當中攻破就容易了,那就是放下情執,放下傲慢、嫉妒,放下懷疑。

  這三樁事情說得容易,做起來難,真難!然後我們對於阿彌陀佛就佩服。阿彌陀佛教我們怎麼斷煩惱,這些念頭才起來,你立刻警覺到,這是不怕念起,貪瞋痴念頭起來了,我這一覺,底下這一句就是阿彌陀佛,把它轉了。不管什麼念頭,善念、惡念,只要念頭起來第一念,第二念就轉成阿彌陀佛,這叫做念佛法門,這叫轉煩惱成菩提,法子妙絕了。最重要是覺悟得快,不能讓煩惱習氣一個一個接著一個,不讓它相續,一轉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相續,就把煩惱給念掉了。功夫淺的,伏煩惱,根沒斷,煩惱真能伏得住。能伏住煩惱,往生就自在,你想什麼時候往生可以辦得到。能伏住煩惱的人,那個佛號靈,就是跟阿彌陀佛接通了,一聲佛號一聲心,心心相印。所以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跟哪個佛相應?跟阿彌陀佛相應。

  這是淨宗第一德,這是淨宗無上法門,男女老少,賢愚不肖,任何一個人都能學、都能成就。第十八願說得好,乃至五逆十惡,學佛之前幹的些壞事,五逆十惡,毀謗大乘。十八願是說,臨命終時十念往生,唯除五逆十惡,毀謗佛法的,有這個經文。可是古來祖師大德解釋不一樣,最後折衷於善導。善導大師傳說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彌陀到中國來的應身。善導大師告訴我們,五逆十惡,毀謗佛法,不是不能往生,而是一切罪孽當中,這是極重的,沒有比這更重的,佛勸大家不要造這個惡業,用意在此地,不是不能往生。造這種惡業,臨終只要能夠懺悔,只要能夠認錯,我後不再造,真信真願,一念十念也能往生。這個話說得好!這才是淨宗法門真正普度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得度的,真是說絕了。

  佛勸我們要斷貪瞋痴,從哪裡下手?從親情,要放下。傲慢、嫉妒決定不能有,這個東西連孔老夫子都非常忌諱。夫子在《論語》裡頭說,他說假設有這麼一個人,這個人的才,說其才、才華像周公一樣,「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你看這個人,有傲慢,還小氣,心量不大。夫子說,「其餘則不足觀已」,那是假的不是真的。這是夫子看人,提供我們做參考。我們處事待人接物,要細心觀察,特別是有才華的,你從這上去觀察,你就看到他是真的還是假的。古人講,是真的君子還是假的。所以要從斷貪瞋痴下手。

  我們自己每天早晚課,早課用意是提醒自己,這一天要依照佛陀教誨去做;晚課是反省、懺悔,今天有哪些沒做到的,有哪些過失。天天懺悔,天天改過,我們道業才能增長,境界才能提升,不能一天疏忽。人生苦短,一定要利用這個機會,決定得生淨土,我們這一生功德就圓滿了。世緣要放下,隨喜可以做,大乘教裡佛常說,即相離相,不要認真。你用真心去做,你樣樣都會順利,命裡有的,自然得到;命裡沒有的,你為救眾生,從感應當中獲得。我命裡的財,財庫有限,但是為了救度眾生,大事業,命裡沒有的財也來了。為什麼?這三寶加持,祖宗之德的加持,要你去做好事,你不是拿這個東西去享受,你是救苦救難,幫助眾生破迷開悟。

  今天整個社會真正是個亂世,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全出在教育,把老祖宗的教育拋棄掉,丟掉了,完全學外國。外國自己今天出毛病了,我們還能跟他學嗎?外國人沒辦法,想到中國來學,想到印度來學。我們應該記住孫中山先生的一句話,《三民主義》民族主義第四講,他說了一句話,外國比中國強的就是一樣,機器,中國人的機器比不上外國人,除這一樣之外,無論哪一樣,它都比不上中國。這一句話重要,他在那個時代遊歷全世界,他去過,親眼看到過。那時候沒飛機,坐輪船,沒有現在這麼方便,他看得這麼清楚。非常可惜,他過世太早了,他要多活十年、二十年,中國不至於如此。中國人為什麼沒有福報,讓中山先生早走?他走的時候才六十幾歲。我的看法,中國知識分子迷於西方的科學技術,對老祖宗東西沒有信心,所以明眼人走了,我們得受今天的苦難。

  今天也是一個大好的機緣,我們能把老祖宗的東西再找回來,中國有救了。中國有救,全世界就有救,唯有中國大同的思想,凡是人,皆須愛,能救世界。狹義的民族意識、宗教意識,對今天的社會是不利的,他們只有我,沒有人,這都是許許多多衝突原因的由來。依中國古人的說法,都是不讀書之過。基督教什麼?我們讀讀它的經典,猶太教的經典,伊斯蘭教的經典,每個經典我們讀讀,就明白了。連打仗都講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現在學宗教的、學文化的,不知己,也不知彼,怎麼能成就?都是狹義的,自以為是的,藐視別人,這個決定不可以。

  每一個族群,每一個宗教,古聖先賢都有很多好東西留下來。我們要有唐太宗的胸懷,能包容,而且真正能研究。取眾之長,取眾之優點,我們一起來學習,來把這個社會帶向永久的和平、幸福,做得到!衝突的原因,為什麼會有衝突,先要把它找到,然後再用什麼方法化解,知己知彼,就化解了。如果批評別人,永遠不看別人的東西,和對方當然會發生衝突,說你冤枉我,那就發生衝突了。你對他完全了解,衝突不可能發生,自自然然能夠互助合作,自自然然能夠相親相愛。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個沒有界限的。沒有族群的界限,沒有國家的界限,沒有信仰的界限,沒有文化的界限,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點不假。

  我們在國外遇到不同的族群、不同宗教信仰,我們問他,想不想發財?大家都想,沒有不想發財的。想不想聰明?都想,沒有一個人喜歡愚笨。要不要長壽?想,哪個都要學長壽。這不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嗎?我說我們這裡有方法,他相信,他看我這個樣子就相信了。我說出年齡,他還不相信,身分證給他看看,有出生年月日,他就相信了。你怎麼保養的?我們佛法裡頭的東西教給我們,佛氏門中,有求必得。他說,你這種是什麼宗教、什麼學問?我這是有求必應的學問,就是健康、快樂、智慧,我就學這些東西,這他都要學。所以我們在舊金山就開了一門功課,專門對他們的,每個星期六晚上給這些外國人開課,他們多半是基督徒、天主教徒,別的宗教的。我說,沒有違背,佛教不是宗教,它是學問、是學校。你們宗教裡頭的神,就像你們家庭,你家有父母。你到這來,佛是老師,我們是師生關係;那一邊,你們是父子關係,一點衝突沒有。這個他心開意解,歡喜,星期六都來上課。慢慢學了,他就明白了,他心胸就拓開了。

  談到宗教,我們尊重他,釋迦牟尼佛是什麼人?是神的化身。你們相不相信?神有化身,相信。釋迦牟尼佛,神的化身,他就很高興,他就很尊重。我們把他抬高,我們低一階,神的化身。所以我們敬神,我們對他的神最尊敬,我們向釋迦牟尼佛學習,真神。因為過去地球很大,沒有交通工具,沒有資訊,人們多半是老死不相往來,一生生活的地區很有限。我們生長在農村就知道,確確實實農村裡有一些人,少數,少數也不少人,一生沒有進過縣城。我們距離縣城只有二十五華里,走路大概三個小時,就有這地方的人一生沒進過城。附近小鎮去過,十幾里。你看,他一生生活的範圍就那麼大。神要度他,那怎麼辦?要分無量無邊的化身,到各個不同的地方去現身,在哪個族群,現哪個族群的身,教化眾生。你要不相信,你把經典都拿來,擺在面前看看,你就恍然大悟。

  經典,所有經典裡面教人,都是教人斷惡修善,都是教人孝順父母,要敬重神明,不都這麼說的嗎?從這些地方我們就能夠得出一個結論,這個世界上所有這些宗教的創始人都是神的化身,所以他們講的東西是一樣的,不同的地方是各個地區生活習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所以經典裡面不同的地方,大概是百分之二、三十,相同的地方,百分之七、八十。所以宗教可以團結,宗教是一家。只是現在學習宗教的人他不善學,他不會學,學得很執著,心量很窄小,不能包容。神的心量多大,對象都是一切眾生,不是指哪一個族群。那我們心量這麼小,怎麼能跟佛學、跟神學?神的心量大,你看,神愛世人,這很普遍的。你們做神的兒女,神愛世人,你們為什麼不愛世人?為什麼不能跟神學?神真正是博愛,沒有偏私,真是大公無私,你們為什麼那麼自私?慢慢去講,他慢慢就明白了。

  愛心要真正落實在生活,鄰近的鄰居,每天見面打招呼的,我們每天到市場買一點東西,先想到鄰居,多買一點送給他,一個禮拜有一、二次,經常不斷,這是四攝法,布施。見面恭敬有禮,稱讚,人說這是個好人,他就願意接近你,他就願意想了解你們,了解你們的文化,了解你們的生活,了解你們對人生的看法、想法,對他有很大的幫助,他慢慢就學會了。首先學的是沒有衝突,任何宗教學佛不衝突。我在澳洲,幫助澳洲的宗教,有猶太教的來問我,《聖經》裡面講末日審判,他說你們佛教有沒有末日審判?沒有。那你們要犯了罪,造了罪業,誰管你?我說上帝管。他很高興,他們的神管。他說那你們這個佛管什麼?我說佛管教育。好像一個國家一樣,你們上帝是總統,佛是教育部長,他管教育,他不管司法,不會發生衝突。所以我們講的是真正的理,不是胡說八道的。教育教人什麼?教人不要做壞事,教人不要造罪孽。上帝的審判是很公平的,你將來決定是天堂,你不會是地獄。其實,每個經典都有很好的東西。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