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2012淨土大經科註 > 112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一二集)  2013/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11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四十二頁,倒數第六行:

  世間諸所有法者,「又《甄解》之說稍異於前,彼曰:世間諸所有法者,有為可破壞,名世間。依正、善惡、因果等,一切有為諸法,言所有法也」。有為法把所有一切法全部都包括了。「菩薩能知一切三界虛妄,而行世間不捨,故云超過。以上諸說皆是」,都說得好,「但《甄解》彌契本經」,《甄解》跟本經的教義非常契合。末後這一句,菩薩知道一切三界虛妄,他還能夠大慈大悲,行世間不捨,這是超過世間諸所有法。超過是這個意思。不像二乘,二乘知道三界虛妄,他就不來了,所以,慈悲心不夠,不能夠自動的發心。像後面這一段科題上「作不請友」,這是菩薩才能做到,聲聞、緣覺做不到,他不能夠主動去幫助眾生。眾生要去請他,他還很高興,他就幫助你;有的時候請他,他不理你。大小乘這心量不一樣,小乘人心量小,大乘人心量大。

  慈悲遍法界,這大乘。這就非常難能可貴,給世間人做榜樣,也不必說話,善根深厚的人看到了,省悟過來明白了,叫潛移默化。業障深重的人看不出來,甚至於收反效(起反效果):菩薩太懦弱了,老受人欺負,不說話。他不贊成這種方式,現在社會大有人在。如果我們看到三世因果,那完全就不一樣了。現在吃虧,來世佔便宜;現在不肯吃虧,要來報復,來世三途去了,這個虧吃大了!古人有一句話說「吃虧是福」,這一句話意思很深,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世間人就怕吃眼前虧,眼前一點小小虧都不能吃,所以成就有限,未來的前途很悲觀。

  我跟大家介紹劉素青居士的一生,生平,這個人一生吃虧、一生忍讓,到最後我們看到結果,結果善,結果太好了,能滿自己的願。她妹妹嘆息,如果現在有個人要能夠表法做個好樣子,讓人家看看念佛人真往生,活著往生、快快樂樂往生、笑咪咪的往生,她說大家就相信了。她就同意,我來做。居然她就做到了。如果一生小小虧不能吃,她做不到,心裡想發心,做不到。她真做到了!真做到,她的事業就不是一般人的事業。一生的示現這裡頭學問可大了!處亂世就要這種心態才能夠保平安,平安就是幸福,這一家和睦。那一家也都在演戲,並不是個個都明理、個個都學佛,不是的,意見還很多。但是能忍,能忍就能平安度過。所以,我們要學能忍、能讓、肯吃虧,這個人是有福的人,這個人學佛決定有成就。她告訴我們這幾樁事情,我們要記住,我們要向她學習。

  請看底下一科,「作不請友」。請看經文:

  【心常諦住度世之道。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

  這幾句話,在今天我們應該每一句都要重視、每一句都要把它做到。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心常諦住度世之道』,下面念老為我們說的是,「諦者」,諦這個字的意思,「安也」;度的意思,「出也」。「故本句之大義為,心常安住於出世無為之道」。這個心,真正修行人、念佛的人,心要常常住在出世無為之道。前面說了有為,現在我們看這裡無為,為是造作,「無因緣造作」,這叫無為;又無生住異滅四相的造作叫無為,「即真理之異名」。真理就是本性、就是諸法實相,也叫法性,前面我們學過很多。這個理是不具生住異滅四相,沒有這個相的,也不是因緣造作的。

  「此無為法有三種、六種之別」,這都是大乘經論上所說的。「三無為中之擇滅無為,六無為中之真如無為,是正為聖智所證之真理。曰涅槃,曰法性,曰實相,曰法界,皆無為之異名也」。這是三種無為中的擇滅無為。擇滅,滅是小乘的涅槃,滅一切有為的因,也滅一切有為的果。小乘有為的因是見思煩惱,能把見思煩惱放下,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真能把這五種錯誤的看法放下,等於說把它滅掉,這個人就證得小乘初果。如果是學大乘的,就是十信位裡頭的初信位菩薩。前面說過他是聖人,他不是凡夫,這就是轉凡成聖。雖然是小聖,他沒有出三界六道,沒出去三界六道,在三界六道裡頭決定不墮三惡道,也不會墮在修羅、羅剎魔道之中。從這個時候修行,再去破思惑,思惑是貪瞋痴慢疑,這個東西放下比較難,沒有前面那個痛快,五種見惑能同時放下,貪瞋痴慢疑不容易。古人講斷思惑好比藕斷絲連,藕斷我們知道絲是連著的,但是還是要斷,不斷出不了六道輪迴。

  如果從大乘十信位來講,初信位在人間修,到壽命終了的時候,生天;生天道,他提升一級,叫二信;二信天道壽命到了,又到人間來修第三信;三信修成功了,壽命到了,又到天上修四信,這樣子五信、六信,第七信超越六道輪迴了。天上我們知道,他們大概一般都是修到四禪。你看,欲界天、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他就證阿羅漢了,這就超越六道輪迴,往生到四聖法界的聲聞法界。在聲聞法界裡面,斷見思煩惱的習氣,習氣斷了,他就又升級了,升到緣覺,就是辟支佛,阿羅漢上面就是辟支佛。辟支佛斷塵沙惑,塵沙惑是屬於所知障,見思煩惱是煩惱障,煩惱障斷了之後,他要破所知障。所知障破了,他就是菩薩,四聖法界裡面的菩薩。但是他還有所知障的習氣,所知障習氣斷了之後,他就升級了,四聖法界裡面的佛,他成佛了。

  成佛,他要破無明煩惱,無明煩惱就是起心動念。無明煩惱破了,十法界就沒有了,他又提升了,他往生到實報莊嚴土,《華嚴經》圓教初住,別教初地。這個時候我們知道,初住菩薩見思煩惱跟習氣都沒有了,塵沙煩惱跟習氣也沒有了,這個無明煩惱斷了,習氣沒斷。我們才曉得實報莊嚴土從哪裡來的?無始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這個習氣沒法子斷,為什麼?生到實報土的人,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這才能生實報土。不起心、不動念,你怎麼斷這個習氣?想個什麼方法又起心動念了,一動念你就墮落,你往下墮,你不能提升。這個境界裡頭,佛門有一句話說「無功用道」,此處用不得力,就是實報土,實報土裡用不得力。怎麼辦?隨它去,一切都隨緣。實報土裡面,就是我們這個地方的一段經文,『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他們入了這個境界。那習氣隨它去,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了。要多長的時間?要三個阿僧祇劫。真長!

  我們能想到,他那個習氣是多久養成的?無量劫。三個阿僧祇劫跟無量劫比就不長,你那麼長養成的,當然斷需要一個時間。古大德有個比喻,他用酒瓶來比喻這樁事情。酒瓶盛酒,那個酒也裝了很久,有的人酒裝上十幾年,現在把酒倒光了,擦擦乾淨還有味道,那叫習氣。這個習氣要什麼時候才能斷?大概放上半年、一年,你再聞就沒有了,絕不是短時期能夠斷得了的。到極樂世界叫無量壽,有人說壽命是有量的,極樂世界是有量的,有量的無量就是三個阿僧祇劫。但是這三個阿僧祇劫,他因為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所以他沒有生住異滅,沒有這個現象,沒有生老病死。沒有波動現象存在,無論是物質現象、精神現象,它跟自性相應了。只有無明習氣斷盡了,這個境界就不見了,就像一場夢一樣,醒過來了。醒過來是什麼境界?常寂光,就是醒過來之後就入常寂光,那就叫妙覺,比等覺高。入常寂光就跟十方諸佛融成一片了,一片光明,你這盞燈光入了,燈光在一起光光互照,入這個境界,這才叫究竟圓滿。

  常寂光是空的,沒有形相,不可得,就是一片光明。一切萬法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實報莊嚴土。佛沒有說實報莊嚴土例外,那就是實報土也包在其中,所以,一切有為法也包括實報土,統統不可得。把這個事情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的心就定了,不再攀緣了。不再攀緣就能隨緣,隨緣自在,攀緣不自在,對於一切事物就能看得比較清楚。

  確實,緣成熟佛就來了,緣不成熟不來,沒有感應。我們有感,他實在講也是有應,他有應,他用冥應,我們完全不知道,我們講暗中加持、暗中保佑。如果緣成熟了,佛菩薩就現身、就現相來幫助我們。所以感應有顯感顯應、顯感冥應、冥感顯應、冥感冥應。冥感是什麼?我們確實是有感,但是自己不知道,我們的意念一動,佛菩薩知道了,知道,我們自己還不曉得。我們自己在這裡發個心,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很想度他,這個念頭他就收到了。收到緣不成熟,佛菩薩暗中照顧你、暗中保佑你,我們在修學有一些障礙,他給我們排除,有些障礙要我們自己去通過,自己實在通不過的,佛菩薩保佑。那個通過也就是歷鍊,順境要鍊,全部是鍊忍辱波羅蜜,順境裡面不生貪戀,逆境裡面不起怨恨、沒有埋怨。善緣裡面沒有情執,因為緣是講人事環境,遇到善人沒有情執;逆境,這是惡人找麻煩的,不生怨恨,我們才能平安度過。

  但是是一樁善事,幫助眾生救苦救難,事情被人破壞了、障礙了,這是什麼?這是眾生沒福。菩薩有願,眾生還要有福,這緣就能成熟。眾生沒有福報,佛菩薩有願不能兌現,菩薩暗中幫助眾生修福。幫助眾生修福、培福都要相當一段長的時間,所以,世出世間的事都急不得,都得要慢慢來。傳統文化、佛法之衰不是短時間的事情,一般人的講法,都把這個帳算到慈禧太后頭上,慈禧到現在二百年,二百年的時間不算長,但也不短,把社會搞成這個樣子。這些人的果報,我們都知道,都在那裡受苦,後悔來不及了。

  中國人對全世界的貢獻,對整個人類的貢獻,沒有別的,就是教育。歐洲有一些學者,他們對於中國東西很有研究,他們肯定古代的中國人有智慧,他們懂得教育。所以肯定那些人有教育的智慧,有教學的理念,有教學的方法、教學的經驗、教學的成果,這都是值得所有人類學習的。教學的內容包含到修身,《大學》八目裡頭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什麼智慧?這一套的智慧,了不起的智慧!從個人起心動念到國家天下,這個天下就是世界和平、世界和諧,有這一套的學問。而且完完整整用文字記錄保持下來了,全世界任何國家民族找不到,只有中國有。

  現在外國人對中國有興趣了,為什麼?科學已經走到盡頭了,出了許多問題不能解決。幸虧最近三十年量子力學家發現的一些原理,跟中國的孔孟學說、大乘佛法一對照,相應,他們肯定中國東西是真的。湯恩比說的話,沒說錯,真管用。如果沒有近代這些科學家發現宇宙的奧祕,我們這些東西跟人家講,人家不相信,人家會說我們這是理想,那是古代不是現代,古代的理想在現代不管用了。量子力學家在今天最大的貢獻,告訴人們物質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假的,不是真的,這個概念非常重要。另外一個重要概念,就是心能控物,我們的意念能控制物質。今天這些科學家大量在蒐集,就是身體罹重病的人,用意念治好的,不是醫藥,沒有醫療。行,我自己本身就是個例子。

  李老師當年在世講經教學,我參加他的經學班,專門學講經,這個班上有二十幾個人。老師勸我學講經,我那個時候不敢,害怕,講經不是容易事情。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怎麼敢碰這個東西!我說我到台中來是聽經的,不是學講經的。老師就勸我,你到我們經學班去看看。我說看看可以,看看這個經學班同學怎麼修學的?老師上課,經學班一堂課大概三個小時,我坐在最後一排,二十幾個人,他的教室大概就我攝影棚這麼大,小教室。上這個課的時候,外面有守衛的,不准人靠近,經過這裡要遠遠的。為什麼?老師教學有打有罵,都是成年人,不好聽,難為情,所以不能讓人聽見,不能讓人看見,關著門在家教。我看了這堂課之後,我說老師,可以,我能夠學。看到什麼現象?裡面的同學一半以上小學畢業的,年歲都比我大。最大的一個六十歲,林看治居士,小學畢業,六十歲。我看到她都能學,那個時候我才三十歲,給我們一個很大的鼓舞,原來是這樣的。

  複講,學講經是從複小座,老師把這部經講一遍,讓學的人聽。學的人,兩個人,兩個人學一部經,從《阿含》、《方等》裡面選很短的。這部經大概講多久?一個月。老師的標準是講五天到十天,最短不能少過三天,就是講三次,一個星期講一次,三個星期,五次就是一個月,最長的不能超過十次,就是兩個月,這個學法。我那個時候的記憶力很好,老師講的大概都能記得住,一個星期之內,我要複講的時候,我有能力照他的原話不增不減,我能講到百分之九十到九十五,有這個本事。這個班最重要是記憶跟理解,這兩個能力我都有,所以我的進步很快。我是在旁聽,我全學會了,他們都學得不如我,所以這些同學們找我幫助他。因為他沒聽懂的、聽漏掉的,老師不重複,你去問他,老師罵你、打你,打你、罵你以後不給你講。老師說,我打了你、罵了你,給你講,你有僥倖的心理:不要緊,沒有關係,挨一頓罵吧、挨一頓打吧,老師還會講。打了、罵了不講,這就沒有辦法了,逼著你,逼著你全心全意去聽課,不准你有妄想。

  那同學不能夠把老師的話全記下來,所以,讓我們每一個聽的同學都要記筆記,記了之後,全部交給這兩個同學,學這部經的,他要講這部經。實際上,一個講國語,一個講台語,是一份講稿,兩個人學,去湊合一份講稿。上台好像是翻譯,實際上是一個本子,這麼成就的。老師通常要講四十五分鐘,學生上台去講的是一個半鐘點,一個國語,一個台語。我看到這樣,行,我可以。所以以後這些同學都來問我,我就變成助教了,我能記住,他們記不住,所以我學得很快。沒有輪到我學經教,老師是兩個人一組、兩個人一組,一組一組學,學的坐在他的對面,老師對面桌子,他們兩個坐,其他的坐在四圍旁聽。沒有輪到我,我就出家了。因為我最後進去,排列順序排在最後,沒有排到我,我就出家了。我在那裡十五個月,一年三個月。一年三個月,我學了十三部經,這十三部我都能講,而且還講得很有味道。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教佛學院一個學期只教一部經,我學了十三部經,佛學院三年教完了、畢業了,才用六部,還有七部沒有派上用場。

  所以我對於佛學院,我就覺得有改革教學課程方法的必要,三年佛學院畢業出來,什麼都不知道,一部經都不能講。那我要在台中住三年,要學好幾十部經,士氣很高。星雲法師辦那個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請我去做教務主任,我就把台中這一套說給他聽,我自己的經驗。所以我希望,那個時候他的學生有一百三十多個人,我就有意思把他分組,三個人一組,專學一部經。十年之後,我說佛光普照宇宙,一部經學十年,個個都成了專家,佛光山能夠出二、三十個一流的法師,不難。但他反對,他說這不像佛學院。是的,這是私塾,私塾管用。我們兩個就是這個意見不對頭,所以我就離開了。你看到學生學不到東西。一個學期最少能夠學講一、二部經,那就不一樣了,成績是這麼拿出來的,不是出什麼題目考試,那個沒用處,一定要上台講。

  我學講經是出家之前學的,就學十三部。出家之後,我跟寺廟有條件的,我每個月要到台中去住一個星期,親近老師,往返路費常住要給我,要給我買好車票,常住答應了。這樣子兩年,我也教佛學院教了兩年。得受戒,受完戒之後,我覺得我這個底子不夠深,學的都是小部經,比較大的,《金剛經》算是大部的,《普賢行願品》算是大部的,其他的都是小部經,《阿含經》裡面學了十幾部。所以我就想要學一部大經,回到台中去。寺廟裡跟常住告假,老和尚是白聖法師,很不高興,但是也無可奈何。我說我要學一部大部經,當時選的是《法華經》,我找了十幾部註解,帶到台中。老師正好在講《楞嚴》,剛剛開講。老師告訴我,《楞嚴》跟《法華》分量相等,都是大部,你學《楞嚴經》,跟著學,我不操心;要講《法華》,單獨給你一個人講,實在抽不出時間。所以到了台中之後,就改學《楞嚴經》,我盡量找《楞嚴經》的註解,好像半年多,我找到香港智開法師,智開法師真的幫我很大的忙,替我蒐集《楞嚴經》的古註,找到二十多種,我這個參考資料非常豐富。老師講經提到哪一種古註,我告訴他我有,又提到,我也有。他說你從哪來的?我說,你問我從哪來,我也不知道,我找到智開法師,他給我蒐集的。

  在台中三年學一部《楞嚴》,老師講一遍,我也講一遍,老師星期三講,我星期四複講。我的聽眾只有六個人,連我七個人,就等於一個小組一樣的,我們每個星期在一起,複講一遍,我講,他們六個聽。所以,老師講一遍,我在台中也講了一遍。聽經的人都是學講經的,有徐醒民、周家麟,他們都聽我講,都是我們小組裡頭的。我們在台中十年如一日,每個人輪流複講,我是複講一部《楞嚴》。所以,膽子就大了,學成之後,我就到台北講《楞嚴》,其他地方找我講我都敢講。我記得先後我講了七遍。有這個基礎再研究其他的大經大論不難。

  但是,我們的佛學沒扎根,老師對這一點疏忽。扎根是戒律,這方面老師叫我們自己學,用什麼材料?《五種遺規》。特別著重的是《童蒙養正》,讓我們自己看、自己學,他沒有時間給我們上課,所以《五種遺規》每個人發了一本。發給我的一本,我現在還留在此地。以後我們翻印,印了很多。翻印的本子好,是中華書局《四部備要》裡頭的,排版字也大。老師給我們這個字小,精裝一本。這個就是沒有人督促,我們自己也沒有認真去做,所以根沒紮得好。現在我們發現根比什麼都重要!沒有根不能成就,縱有成就,成就不大。根深蒂固,那個能夠達到祖師的境界。我們怎麼學法達不到,頂多能跟李老師在這一門課程上相接近,那就算不錯了。所以,台中的十年,我對這些方法懂得,但是沒有機緣認真學習。

  以後講經,講經是別人最討厭的一樁事情,誰討厭你?同行,自古諺語所謂「同行相忌」。你講得不好,人笑話你,無所謂;講得好,嫉妒你,要想方法障礙你,這個麻煩大了。這樁事情老師給我講過,還不止一遍,他說你講經講得不好,沒問題;如果真講得好,你就走投無路。跟我交代這麼一句話,走投無路。我真的搞到走投無路,不懂事,人情世故不懂,老人他們懂得。我學會了,在台北,慧忍法師在這邊建了個小道場,請我講經。我在那裡講的時間多,外面傳出去了,聽眾有二十幾個人,以後到了七、八十人,問題就出現了,就不能講了。這個時候我第一次碰到了難關,如果繼續講經下去,台北市所有寺廟都不會給我住;如果我把這個放棄,學經懺佛事,每個道場都歡迎,可是我不是為趕經懺出家的。第二條路就是還俗,我走到這個十字路口。

  韓館長夫妻兩個是我的聽眾,東北人。知道我這個情況,心裡很不平,就問我,她家裡有空房子,可不可以住?帶我去看。我去看,它是一個獨棟的小洋房,有庭院,不太大,兩層樓,自己建的。家裡人口不多,樓上有一個空房間,有一個花廳可以做佛堂。她邀我,你沒有地方住,住到我家裡,我們找地方來講經。租道場,借朋友的辦公廳,借一個律師的辦公廳,晚上他們不上班,這樣到處流動。租房子,租房大概住二、三個月,常常搬家,這樣搞了不少年,像打游擊一樣的。

  我把這個事情,把韓館長夫妻兩個帶到台中跟李老師見面,我說這個辦法行不行?李老師說可以。老師的支持,所以,我在韓館長家裡住了十七年。十七年,我們自己信徒湊集一點錢才買一個小道場,就是景美圖書館。多大?五十坪。住,還是住在韓館長家裡,有一個地方講經,有一個固定道場了,不要東跑西跑了,很艱難。以後供養多了,就把這一層樓,它那一層樓有八百坪,很大,把旁邊的房子都買,所以我離開的時候大概有二百五十坪。人也多了,悟字輩都是那個時候出家的,好像有三、四十個出家人,就在那裡興這個道場。不簡單、不容易,很辛苦!韓館長夫妻兩個對護持正法做出了最大的貢獻,這是我們永遠懷念而不忘記的。她的後人,兒子、媳婦、孫子,我們的小佛堂都給他們立長生牌位。韓館長夫婦的護法,這是我永久的護法。

  我們在台灣有這麼多經驗,所以在國外就非常小心謹慎。國外地方多,有十幾個點,每一年去一次,每個地方住個十天半個月。十天半個月,當地一些法師歡迎,為什麼?一年只來一次,十天半個月沒有影響,對他們毫無影響。如果在那裡要住久了,麻煩就來了。我們在達拉斯建這個道場,我在那裡建是第一個,那個時候沒有佛教,像佛光山、慈濟以後來的。我在先,我不會在你們後,你們建道場,我不會到那裡去。可是我在一九九七年、九八年,我就離開美國,以後就很少再回去了。

  韓館長往生之後,我們到新加坡,李木源居士護持,禮請講《華嚴經》,所以《華嚴》是從這麼開始的。原先沒有想到這個經這麼長,要這麼長的時間,我們講了四千多個小時,講到五分之一,這部經要講圓滿需要兩萬個小時。哪一個大學裡頭的課程,有兩萬個小時的?兩萬小時就一萬個學分,這能看到大乘佛學,不容易。《華嚴》的啟請,原因也是韓鍈館長,她在往生前兩天,要求我講《華嚴經》,懇切的告訴我,她說你要不講,以後恐怕沒有人講了,這話是真話。講《華嚴》的緣是三個人,最早的是台南一位老法師,找過我幾次;第二個是黃念祖老居士,我到北京去看他,他勸我講《華嚴》,也是怕以後沒人講;最後一次是韓館長。我把這個事情告訴李木源,李木源很感動,他說,我代表他們三位來啟請,《華嚴》的緣是這麼來的。

  那為什麼改成《無量壽經》?看到社會的動亂,地球上災難這麼多,這個經能救急。《華嚴》太大了,沒有這個經的效果大,所以我們發心講這部經。又因為這部經反對的人太多,我要不多次宣講,很多人恐怕會退心,所以我就發心講十遍,十遍就要十年,這是第三年。十遍,還有這個壽命,這個壽命是佛菩薩的,不是我的。所以你要問我,請我長住世間,我沒有這個權利,也沒有這個能力,你要去問阿彌陀佛。我的壽命四十五歲,確實發心講經、發心弘護正法,是這個願心。這個願心做到了,所以這個身體是佛菩薩加持的。這是個表法,很明顯的表法,連壽命都能夠延長,那個身體的小毛病算什麼!雞毛蒜皮小事。問題是你是不是真發心,真發心就真有感應。

  我沒有求長壽,四十五歲那一年,我確實是求往生。七月我生病,我就知道時間到了,所以我也不看醫生、也不吃藥。別人問我,我說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我壽命到了,要醫生沒有用。所以我每天念佛,念了一個月病就好了,這就轉了。我兩個同學,三個人同命運,同年、同命運,都是過不了四十五歲這一關。法融法師頭一個走的,三月走的;第二個是明演法師,五月走的;我七月得病,只有我延長了,確實壽命到了是真的,延長了。延長的原因就是發心講經,教學弘法。我要是走經懺佛事這條道路,是決定過不了四十五歲這關的,決定過不了。這是跟大家做一個很好的證明,壽命都可以延長。

  歷代延長壽命的人很多,了凡先生也沒有求壽命,壽命延長二十一年,我延長四十多年。身體必須健康,每天講經四個小時,如果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體力,就不會住世了,我就會走了。活到一百歲也是每天四個小時講經,這也是表法,也是做榜樣給大家看,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正好好學佛,學這部經,《無量壽經》,你能夠得無量壽,往生極樂世界真正的無量壽。所以身體有毛病不怕,「以心控物」,這是科學家提出來的。在佛法裡面,境隨心轉,我們的心要好,要真好,不是搞假的,絕沒有自己的私心,沒有自己的貪瞋痴慢。

  我們選擇這部經一直講下去,表個什麼法?這個經真實,依照這個經修行、念佛決定得生淨土。劉素青居士的往生就是為表這個法,我聽人家講,她的壽命至少還有十年,她不要了,做出個樣子給大家看,讓大家生起信心。所以,我說她跟夏蓮公、黃念祖老居士都是為這樁事情而來的,這個事情圓滿成就了,他們走了,他們會再來。我們明白,經細細去參,一定要多讀。每天我們的心定不下來,聽經可以定下來,要怎麼聽?劉素雲那個方法,一天聽一段,一段聽十遍,是為了定心。不用她那個方法也行,我們第一遍講的《大經解演義》,已經做出一個隨身聽,一千二百個小時,一天聽十個小時。一天聽十個小時,一百天就聽一千個小時,一年可以從頭到尾聽三遍,天天不斷,心就會定下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每一天十個小時聽經,一直這樣聽下去,這要定力,這個就是念佛三昧,萬緣放下。

  所以有為、無為一定要搞清楚,然後有為、無為二邊都不沾,為什麼?都不可得。有為法不可得,無為法也不可得,我們心就定了,就定在阿彌陀佛身上,定在這一句名號上,我們這一生大事就做圓滿了。世間事,我們只弘這個法門,只弘這部經、這部註解,沒有別的事情。我們也參與夏蓮老、黃念祖這個小組,我們就為這個事情來的,一個會集、一個集註,我們把它發揚光大,弘遍全球,流傳後世,我們來幹這個事情,其他的不是我們的事情。我們幹這個事情不需要寺院,所以大家放心,不需要徒眾,我們只一個小小錄影室就夠了。所以我們的生活簡單,我們不需要信徒供養,三、五個護持的人,足夠了。我們做的事情,對任何人有利益,決定沒有壞處,大家要是真看清楚、看明白了,你就會放心了。

  國外的活動,我是非常肯定,這個世界要恢復安定和平,確確實實只有團結宗教。宗教要回歸教育、要互相學習,才能把整個世界帶向安定和平。我們的信心來自一九九九年新加坡宗教團結,之後,印尼宗教團結,澳洲我居住這個地方宗教團結,馬來西亞的宗教團結,有例子可援,對社會安定有很大的幫助。澳洲圖文巴市十幾個宗教居然聯手,把這個小城打造成全世界第一個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市。準備今年邀請聯合國在這個小城辦一次活動,讓全世界參加聯合國的一百九十五個國家代表,親眼來看看這個小城。我們過去做了一個示範鎮,現在有個示範城市,今年就可以公諸世界了。

  我們還有個遠程的理想,示範國家,完全用宗教教學、宗教團結,讓這個國家走向安定和平。這裡面的居民就像一家人一樣,不同宗教是兄弟姐妹、是一家人,互相尊敬、互相愛護、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能做得到。馬來西亞,我跟納吉首相談過,他很讚歎,他也有意思去做。我勉勵他、祝福他,做一個國家領導人,不要做大官,要做大事。這個示範國是大事,讓全世界的國家都向你學習,你是所有國家當中的榜樣。能發這個願,這個願是關係全世界眾生的幸福,要發這個大願,第一個身心健康,第二個壽命肯定延長,肯定的。

  我在斯里蘭卡訪問,我把這樁事情告訴總統,總統歡喜立刻就承認了,我們斯里蘭卡來做。斯里蘭卡做,我相信,因為它已經有很好的基礎,這個國家人口兩千多萬,百分之七十八是佛教徒,而且它不是口頭上的佛教,他們把佛教落實到生活上,他做到了。無論走到什麼地方,你看它的人民,謙虛、有禮貌、誠信,把佛法這些美德,五戒十善做到了,太難得!讓我們去看的時候,感到驚訝,非常受教育,非常令人感動。我給他建議,國家可以辦一個宗教大學,培養各個宗教的人才,做為團結宗教的一個核心,互相學習經典;辦一個佛教大學,培養佛教裡面弘法人才。宗教大學的目的是聯合全世界的宗教,把世界帶向和平,永遠化解衝突,永遠消弭戰爭,這個有意義。這兩樁事情我要參加,再辛苦我也不會推辭,這是大事,這不是小事。

  我們走的道路、方向目標大家都清楚了,就儘管放心,好好的聽《無量壽經》,認真學習。真信、真願,老實念佛,我們全是彌陀弟子,將來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會聚會在一起。現前沒有這個必要,各人努力搞各人的。往生極樂世界條件就這麼簡單,只要真信、真願意往生,一句佛號念到底,萬緣放下,沒有一個不往生。

  後面講義的參考資料,我們再念下去。《大乘義章》第二卷說,「釋有二」,這解釋有兩種。第一個,「對法外四相以釋,色心等法為彼法外四相所為,虛空等三不同彼故,名曰無為」。法外四相,法是佛法,佛法以外的,這就是宇宙之間有這四種現象。這四種現象就是色心等法為彼法外四相所為。這個四相是生、住、異、滅,在動物身上叫生老病死,在植物叫生住異滅,在礦物叫成住壞空,這都是講的四相,這個四相所為,虛空等三種不同彼故,虛空等後面會講到。虛空沒有生老病死、沒有生住異滅,也沒有成住壞空。換句話說,有為法那個條件它不相應,那只好把它算作無為法,所以這叫無為。

  「二對法體四相以釋,色心等法一切皆有初生次住終異後滅前後集起,評之曰為,虛空等三無彼為故,名曰無為」。色是物質,心是心理,就是受想行識。受想行識確確實實有出生、有住,你看有生、住、異、滅,前後集起,那這個還是有為。現代科學家發現物質現象,確實有這四個層次。最小的物質微中子,微中子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意念波動現象變現出來的,波動就有初生、次住、終異、後滅,雖然它的存在只是一剎那,太短了,再短它也有這四個現象。如果用現在我們一般推算的方法,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每一個生滅裡頭都有初生、次住、終異、後滅,都有這四個現象,那個時間就更短了。在這極短的時間裡頭,我們把這四個現象看到好像是同時發生,其實它確實有階段的,評之為有為。虛空,虛空找不到這四種現象,後面有講三種無為跟六種無為,說得就比較詳細。

  我們先看「三無為」,小乘《俱舍論》上說的。「無為者,謂真空寂滅之理,本無造作,故名無為」。它是體,沒有造作,所以稱為無為。第一個「虛空無為」,虛空就是無礙的意思。「謂真空之理,不為惑染之所障礙,故名虛空無為」。虛空沒有被染污、沒有迷惑,這些障礙它都沒有,也看不出生住異滅,也沒有看到它成住壞空,但是它是屬於二十四個不相應行法裡頭的。空間、時間都是屬於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是假的,它不是心法,也不是心所法、也不是色法。不是心心所,就是它不是精神,不屬於精神、不屬於心理;它不是色法,它沒有色,不屬於色法就是不屬於物質。心跟物都不能包容它,它別立一法,叫不相應。在佛法裡面,《百法》裡頭也把它列作無為,叫虛空無為。

  第二,「擇滅無為,擇即揀擇,滅即寂滅」,這是講修行人,「聲聞之人,用智揀擇,遠離見、思繫縛」,他真正能把見惑,五種見惑、五種思惑斷掉了,真的徹底放下。放下之後,他就證得寂靜真空之理,這叫做擇滅無為。是他修行境界裡面的事情,他入這個境界,這個境界也沒有生住異滅,沒有這個現象,所以稱它為擇滅無為。第三個講「非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謂聲聞」,就是阿羅漢,證果之後,見思煩惱不會再起來了,「不復續起」,不會再起來,「自然契悟寂滅真空之理」。擇滅是阿羅漢在修行階段當中證得的,非擇滅是證得以後,這個境界他不會失掉,所以不需要再藉揀擇,叫非擇滅無為。

  擇滅是因,非擇滅是果,小乘人證得的。我們再用簡單的話說得清楚一點,小乘人知道一切相是虛妄的。他在意念當中把它放棄了,不再去想它、不再去分別它、不再去執著它,無為的境界現前。這個無為境界是小乘的涅槃,與這個相似的境界就是四空天。四空天也把身、心、念頭都滅掉了,完全滅掉都不想了,這叫無想定。無想定修成了,這一片空白,什麼都沒有,那也是無為境界,但是他不生智慧,他只有定沒有慧。小乘跟他不一樣,小乘有定有慧,無想天、四空天人有定沒有慧,差別在此地。沒有慧,他就出不了六道,壽命到了,就是定功失掉的時候,他會往下墮落,所以那還是個凡夫,到非想非非想天依舊是凡夫,他不是聖人。聖人所修的定,是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叫定慧等持。平等,這個就能往上提升;不平等,提升不上去。慧多定少、定多慧少都不能往上提升,都是在那一個境界裡頭,一平等他就上去了。所以,定中他要會調心,一定要調成平等。

  六種無為,這都是《百法明門論》裡講的。「大乘立六無為」,就是有這個說法。「但非謂有六種之別體」,體是一個,「乃斷我法二執處所顯之一種真理」,只要你把我執、法執統統放下。小乘人只放下了我執,所以是前三種無為。大乘把法執也放下了,所顯的一種真理,「有、無、常、無常,皆不可名」,這些名相他都把它滅掉了、都沒有了。「但是法之實性」,這就是萬法的實性、萬法的本體,哲學的名字叫本體,「故名法性」。法是一切萬法,一切萬法的真性,真實性,這就是明心見性。「此一法性從所顯之緣」,從它顯的緣,「分種種之名」。底下就是六個名,這六個名前面五個,我過去教《百法明門論》的時候,我稱它作相似無為,不是真的無為。真的無為只有一個,末後一個真如無為,這是真的,真如無為才是真的。這個就是,此地也說得好,是法性起用,從起用上所顯示的有這五種。

  第一個,「虛空無為,此法性離本來諸障礙之位所顯者名之」。法性離本來諸障礙,這個諸障礙把它歸納為三大類,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他這個都離開了。這個都離開了,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才入這個境界,這個叫虛空,他統統放下了。第二,「擇滅無為,依此法性智慧力斷煩惱之位所顯者名」。這個是智慧照了,對一切法的真相完全明朗了,就是《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他真的放下了。這個叫擇滅。六祖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聽講《金剛經》,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放下了。無所住就是把三種煩惱統統放下,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無住。而生其心,生的是什麼心?普度眾生的心,這就是菩薩。不像小乘,小乘入了涅槃之後,菩提心生不起來,因為他知道一切法皆空寂,所以他就沒事了。大乘教裡頭佛說,二乘人掉到無為坑裡去了,無為是個坑,掉下去了,他真無為了。而不知道,無為而無所不為,無所不為而無為,那叫真無為。為什麼?沒有障礙了。明明知道一切法空,他還發菩提心,還要教化眾生,現身說法度這些眾生,他在哪裡?他住無為,他幹有為。那個無為不礙有為,有為也不礙無為,這才叫妙,這妙法!妙法是大乘。小乘那個不妙,那個無為是真的無為,什麼都不幹了,所以叫偏真無為,不懂得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擇滅。

  「非擇滅無為」,這理我們就能想通,「不由此法性之擇力而為本來清淨或緣缺之位所顯者名之」。緣缺的時候,眾生沒有感,佛在常寂光裡沒有應,這就是非擇滅;擇滅是眾生有感,佛有應。法身菩薩有這個能力,也能應,雖能應確實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所謂「極高明而道中庸」,真正不可思議的境界。第四,「不動無為,此法性生於第四禪天離苦樂粗動之位所顯者名之」。這也就是菩薩修行,這個修行在四禪天。四禪天苦樂粗動這些相都沒有了,都不執著了,稱為不動無為。大乘修行一定要通過的,八萬四千法門沒有橫超的,都是豎出的,所以他必須通過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第四禪是色界最高的這一層。

  第五「想受滅無為」,想,第六識;受,第七識。「此法性入於聖者非想地所攝之滅盡定。滅六識心想,及苦樂二受之位所顯者名」。這比前面高一層,前面是第四禪,這是到四空天,所以他是豎出。在四空天裡面,見到的是想受滅無為,想受滅,沒有轉識成智,他什麼都不想了。袁了凡先生在雲谷禪師的禪堂,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雲谷禪師非常驚訝,這不是普通功夫,想受滅無為。等他出定的時候,老和尚向他請教,你功夫不錯,凡夫人做不到,你從哪裡學來的?你怎麼修的?了凡先生說了實話,我是命給人算定了,二十年一點都不差,所以我深深相信,人的命是注定的。既然注定了,想它也沒用、思它也沒用,所以就不思不想。雲谷禪師聽到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這一問,了凡先生想,為什麼你這個說法?雲谷禪師就給他說明了道理,這是什麼?暫時把受想行識放下,是你一念心把它控制住,它暫時不起作用,不是定。要是定的話,真的控制,控制時間很長,不是幾年、幾月,控制一定是一劫、二劫,這麼長的時間控制它不起作用。但是沒斷,沒有斷就出不了六道,它根在,一定要斷掉,他才能超越,這個叫滅盡定。滅第六意識的心想,苦、樂這兩種受都沒有感覺了,是無苦無樂所現的,這叫滅盡定。

  第六,「真如無為,由此法性有真實如常之相而名」。所以六個無為,真正就是一個真如無為。前面是真如無為起作用這些現象,這些現象有為法不能包容。有為法是屬於四種心法,心法不能包它,心所也不能包它,色法也不能包它,不相應也不能包它,所以特別把它列入五個無為法,加上真如,六個無為法。有為法九十四個,九十四種有為,六個無為,合稱百法。法相宗入門首先要學百法,百法幫助你認識無我、無法,叫八識二無我。人無我、法無我,這是說《百法明門論》修行的宗旨。你統統認識之後,法執、我執就容易斷了。我、法二執斷了,你才能入門,要不然入不了門。《百法明門論》是相宗初入門必學的一門課程,它整個就是兩句話,歸納到最後,「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就這兩句話。五法,前面這四個心法、心所、色法、不相應,無為法,這五法。這五法先是兩種無我,人無我、法無我,我們才能夠入大乘之門。

  後面這段我們念一下,「此中前五無為,就一法性所顯之位之差別」,它在哪個地位?怎麼個說法?「而假立為五種之名者也」,所以它不是真的。「前五者為詮法性之相之假名」,這個法性在不同的境界裡頭有不同的樣子,所以立個假名。「後一者為詮法性之體之假名也」,真如還是假的,還是假名,為什麼?真正沒有名,有名都是假。我們不得已把它稱作一個真如,不要以為真的有個真如,那我們又著了相。我們學佛到最後有個妙覺,好了,你執著個妙覺,那個妙覺永遠是個障礙。有這個執著,你根本就到不了實報土,你最高的位次,只能夠到達十法界裡頭的佛法界,你有執著,就是對真如這個法相的執著。所以,一個階段、一個階段不一樣。三界之內的,一切法的執著斷掉了,就是見思煩惱,證小乘涅槃;三界之外的,那一切分別也斷掉了,到不起心、不動念了,這時才入大乘。前面五者是說明法性之相的假名,後面一個是說明法性體的假名,哲學裡頭講的本體。

  「由是而論,前五無為名體皆為假立;真如無為,體為定在」,但真如之名是假的,真如之體是真的,不生不滅。惠能大師見性,五句話是說真如之體,「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這是真體,這是真如的體,他用這五句二十個字把它形容出來。五祖一聽,他真見性了,他不是假的,所以衣缽傳給他,立他為第六代祖。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所以,我們要明白這是真理,不念書、不認識字可以明心見性、可以通達一切法,一點都不假。

  我們今天遇到難關了,沒有老師怎麼辦?我們就用這個辦法,用這個辦法來培養老師。培養什麼樣老師?大徹大悟的老師。釋迦牟尼佛沒有老師,六祖也沒有老師,孔子也無常師,你看這些大聖大賢,他怎麼成就的?放下萬緣,用真心不用妄心,就成就了,就這麼個道理。真心跟真性是通的,相信真性萬德萬能,具足一切萬法,萬法由它而生,你怎麼會不知道!當然知道。這是我們深深相信不疑,這條路可以走得通。問題,不能有一點點私心,有一點點私心就全都破壞了,純真無妄。

  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表什麼法的,自己清清楚楚。現在佛法壞了,我們要把正法表演出來,從哪裡表演?從《弟子規》。不是背的、不是念的,《弟子規》裡頭所說的我都做到了,都在日常生活當中。《感應篇》、《十善業》、《沙彌律儀》,我真做到了,表這個法,這是基本法。這個東西表演出來之後,我們就能夠依照這部經,既然這部經是末法九千年眾生得度的唯一一部經,我們就不要再選別的了,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像修禪一樣,所有經論不看了,把整個的精力就放在這部經上,到完全開悟、通達明瞭再去學,再去廣學多聞。到開悟,一切經看個幾句全都通達,所以這部《大藏經》,龍樹菩薩三個月就圓滿了。我們如果開悟,三個月一樣圓滿,絕不是只有他一個,人人都做得到,這個要有真正堅定的信心。你要不相信,相信科學方法,那就要另當別論了。

  我們對於祖宗的方法、佛的方法堅定不移,我們能做出來了,樣子就有別人可以看到,這真的,這不是假的。真幹!時間足夠。時間不夠,上天延長你的壽命,一定叫你開悟。我們走開悟的道路,就用一句佛號,告訴後人,這一句佛號可以得定、可以開慧,決定往生,可以得到這一生,生活圓滿自在,幸福美滿。幸福美滿不是有高地位、不是有很多財富,不是的,與那個毫不相關。我們今天走這條路,難得、真難得!這是彌陀大道。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