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2012淨土大經科註 > 92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九十二集)  2012/12/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09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二十二頁第六行,從當中看起:

  「如《寶積經》中,學幻天子說偈讚佛曰:如幻師作幻,自於幻不迷;以知幻虛故,佛觀世亦然。」變魔術的魔術師,他變出來的把戲他知道,外面看的人不知道,誤以為是真的,他自己知道完全是假的,所以他不迷。佛,佛眼觀世間,跟這些幻師很相似。佛明心見性,知道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依正莊嚴全是自性變現的。自性怎麼變現的,佛是一清二楚,所以他完全不迷。在這個境界裡面真正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沒有一樣不明瞭。在這個境界裡面得大自在,同體大悲、無緣大慈自然流露,因為這是性德的核心。慈悲就是愛,是真愛,這個裡頭沒有夾雜著情執,所以稱為慈悲。世間人稱為愛,這個裡頭有情執,所以那個愛是假的,它會變。諸佛菩薩的慈悲永恆不變,看到眾生迷惑顛倒造業受報,業有染淨、有善惡,染業、惡業是在六道三途,苦不堪言,諸佛如來、法身大士自自然然跟他們起感應道交,應以什麼身得度他現什麼身。他能現身,能現無量無邊身,或是同時同處,或是同時異處,或是異時異處,他都能,沒有他不能的。他的活動空間是遍法界虛空界,沒有限制的,確確實實是中國古人所謂「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那是他活動的空間。

  正如《圓覺經》所說的:「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幻是什麼?整個宇宙所有的現象,包括諸佛的報土,也不是真的。六道輪迴是從執著變現出來的,放下執著,六道就不見了。十法界是起心動念變現出來的,放下起心動念,十法界沒有了。一真法界是無始無明習氣變現的,習氣斷盡,實報土就不見了。剩下來的常寂光淨土,也叫自性,也叫涅槃,也叫諸法實相,名詞很多,都說的一樁事情,這個境界是真的。為什麼?永恆不變,是真,是常。雖然什麼現象都沒有,能生一切現象,能現一切現象。雖現現象,現象是假的,就跟此地一樣,現象是如幻如夢,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你說它無,它夢中有境界;你說它有,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遍法界虛空界,所有這三種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全都是了不可得,它是無常的,剎那剎那在變。這個剎那,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菩薩講得很清楚,假的,不是真的。無論是物質現象、是精神現象,真正存在的時間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們概念當中沒有辦法掌握它,它的速度太快,我們念頭還沒動,它已經不見了。在你面前現相,起心嗎?還沒有起心,它就沒有了,這是事實真相。我們能夠看到的、能夠聽的、能夠接觸到的,就是這樣快速度的相似相續相,這一定要懂得。像我們看電影,銀幕上的畫面是相似相續相,因為它沒有兩個相完全相同。

  整個宇宙是這樣的,佛國土如是,眾生國土亦如是。不一樣的,佛國土裡的人,他覺悟,他了解真相;眾生國土,他迷惑,他不了解。不了解,他就看錯、想錯了,這就叫造業,業就會招來果報。果報裡面,正報有報身、有應身、有化身,依報裡面有淨土、有穢土,千差萬別。這是什麼?這是我們染淨善惡有淺深、大小、廣狹不同,所以果報無量無邊。《還源觀》上講的「出生無盡」,就是說這個現象。他一念接著一念,這個念不停,全是妄念;明心見性之後這就停止,念停止了。所以一切現象它就不是無常的,無常是波動狀況產生的,它不是的,它是從自性裡流出的,它沒有無常的現象,所以它現的是真是常,是不生不滅。雖是不生不滅,它也不是真的,為什麼?它只是無始無明習氣現的境界。習氣斷了,這境界就沒有了,這樣他才能回歸常寂光,回歸自性。從自性迷,你看轉一大圈,到最後又回歸自性。這個循環回歸之後,還會不會再迷?這是個大問題,楞嚴會上富樓那問了這個問題。世尊回答他,告訴他回歸自性之後再不會迷了。佛用了一個比喻,譬如黃金在金礦裡頭,知道這個礦石裡頭有黃金,把它冶煉出純金,把它這些渣滓統統淘汰掉,純金提煉出來之後,這個純金不會變成礦石。佛用這個比喻,這個比喻我們能體會,經過冶煉的純金不可能變成礦石。這是宇宙的真相、萬法的真相,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清楚明瞭之後,你就不會起心動念,不會分別執著。

  我們現在有沒有搞清楚、搞明白?沒有。為什麼?我們對這個相,假相,還是執著,還是起心動念,還是分別執著,這什麼原因?我們迷得太久了,時間太長了,習氣斷不了。怎麼辦?只有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自己真明白了,肯定佛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首先要肯定它,堅固的信心,不再疑惑。再加上,像每天做早晚課,至少兩次提醒;我們再讀經,再互相研究經論,這一天提醒的次數就更多,愈多愈好。什麼時候真看破?章嘉大師的標準,放下是真看破,沒有放下沒有真看破。我們的看破放下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有淺有深,沒有徹底放下。徹底放下的人不一樣,心地清淨平等,智慧現前,這是真放下的人。世出世間一切法,像惠能一樣無師自通,這就是放下的人。性德、本能出現了,這個是一切眾生每個人都有的,絕不是哪一個人獨有的。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平等的。你肯作佛,放下就是肯作佛。放下妄想執著,首先從執著放起,執著放下就是正覺,阿羅漢;放下塵沙煩惱,這就是菩薩,比阿羅漢高;放下起心動念,恭喜你,你成佛了,你離開十法界,你的實報土現前,別人看不到,你看到。身體還在,身體在叫有餘依涅槃,因為你還留個身體在。這個身體想留就留,不想留就不留,不想留,沒有留了,那就是無餘依涅槃。涅槃境界真正證得,這個假相,留在世間幫助眾生的,不留在世間也幫助眾生的。怎麼說?有很多人看到你般涅槃,他覺悟了,他沒有看到,他不會覺悟。所以也有很多人因為般涅槃而得度,各人機緣不相同。

  「故於幻相,無著無得」。整個宇宙裡頭,包括身體,沒有得失的這個念頭,這才契入境界。「文中盛讚大士之權實二德。皆能示現是權德,實無可得是實德。」於這個境界是什麼?什麼也沒有,無量智慧德能相好是你自性本有的,不是你成佛證得的,不是的,本有的。《楞嚴經》上有兩句話,說明這個事實真相,「圓滿菩提,歸無所得」。統統是自性本有的,只是過去有障礙不能現前,現在障礙沒有了,全放下了,智慧德能相好統統現前,叫本有家珍。你回到家裡,樣樣現成,這是學習達到究竟圓滿。下面的經文:

  【此諸菩薩。亦復如是。】

  像前面所讚歎的一樣。『此諸菩薩』,是現在大會裡頭這些出家菩薩、在家菩薩,他們跟前面所讚歎的完全相同,有權德皆能示現,有實德實無所得,他們知道實無所得,所以他心清淨,他得到沒有歡喜,他失掉不會難過。為什麼?得失是假的不是真的,是一個錯誤的概念。我們看《百法明門論》,這是相宗入門的一本書,二十四個不相應裡頭第一個就是得。你得到什麼?誰得到?沒有人,我都不存在,誰得到?所以得這個念頭與心法不相應,心法裡頭沒有;與心所法裡頭,這是心所法裡頭的不相應行法。它與心所不相應,它與色法也不相應,所以單獨給它立個不相應行法二十四。用我們現在人的話來說,這只是一個抽象概念,時間也在這裡頭,空間也在這裡面,都屬於不相應行法,沒有事實真相,是一個抽象概念造成的,找不到它的實體。這些大菩薩,此諸菩薩亦復如是。

  再看下面一段,這是第二段「超情離見」。這裡面有七段,第一段,「通達性相」。你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德能就現前,自然通達。

  【通諸法性。達眾生相。】

  『法性』是理,理體你完全明白。『眾生相』是事相,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的現相,一切法的作用,你全明白。「法性,又名實相、真如、法界、涅槃、實際」,那個「等」字,下面還有幾十個名稱,佛說這樁事情說了幾十個名詞。為什麼這樣說?這是說法的善巧方便,叫我們不要執著名相。名相就是名詞術語,不要執著,不要被這個騙了,這也是假設的,是為了教學方便假設的,可不是真的,你要執著有這個東西,錯了。所以不可以執著,要懂得它的意思,不能執著。

  底下解釋,「性者,體也。一切法之自體,名為法性」,法就是一切法,性就是體,就是它的自體。「如《起信論義記》曰」,《起信論》的解釋,「法性者,明此真體普遍義。通與一切法為性」。這個體是普遍的,一切法都是依這個體而生而現的,沒有這個體,一切法不能夠出生。我常常用電視做比喻,法性是電視哪一部分?就是電視的螢光幕、屏幕,這個是法性;眾生相就是它顯示出來的畫面。畫面很多,如果沒有這個屏幕就顯不出來,一定要靠屏幕。畫面再多,每一個細畫面都不能離開屏幕,所以屏幕是所有畫面共同的載體,這個載體叫法性,裡面所有的現象就叫做法相。所以看電視要會看,會開悟。會看,這是大乘,這是不可思議,佛菩薩的境界。所以你在這裡看,哪是動的、哪是不動的,不動的是體,動的是相。屏幕永遠不動,但是裡面的畫面剎那剎那在動,它這個動,波動的頻率比電影快。電影,老式的電影,那個動畫的是一秒鐘二十四張,動作慢,所以我們仔細看,它還有振動的,好像地震一樣,有點小小的振動。電視你看不到,就是電視的頻率比那個高,高很多倍,所以電視看起來比電影要逼真。但是現在的電影不用幻燈片、不用動畫,它比動畫快,現在用晶片。晶片的速度高,我們看這個現象看不出它的動,那個波動振動的看不到,但是道理是一個。

  真正的,就是我們現前所有一切境界,每一種現象,無論是心理現象,就是起心動念,物質現象、自然現象,全都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個頻率之下產生的。念頭不動了,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一切法,可以說遍法界虛空界,十法界依正莊嚴,這叫一切法,全是從念頭生的。這個念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我們常常念這一句,常常提醒我們,用它來做觀照,整個宇宙就是這個現象。現象怎麼來的?業力變現出來。一真法界是自性變現出來,那個不一樣,那裡頭沒有苦,沒有苦所以叫它做樂,這一點要知道,苦樂二邊都沒有了,這叫真樂。極樂世界不是像我們一般人想像的,很快樂,歡天喜地,不是這個樣子的,那還是煩惱。所以中國人講七情五欲,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全是假的,統統是造業。最後那個欲就是財色名食睡,五欲,六道眾生就生活在這個裡頭,在這個裡頭生貪瞋痴慢疑,全都搞錯了,不知道這個東西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得到,有什麼好喜歡的?失去,也不必難過,一場空,不是真的。所以一定要恢復,什麼是最好的?清淨心是最好的,清淨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就是最好的,無比殊勝。為什麼?真心,真心顯露,妄念沒有了,妄心就是妄念。

  這個地方教我們認識萬事萬物的體相作用,就是認識它的真相。一切法的自體叫法性,我們個人的自體叫自性,自性跟法性是一個性。「如《起信論義記》曰:法性者,明此真體普遍義。通與一切法為性」。這句很重要,明白這個事實真相,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我什麼關係?一體。我常常稱這個叫大乘倫理,講到極處了。倫理是講關係,我們跟佛的關係是一體,跟菩薩的關係是一體,跟一切眾生的關係是一體,跟妖魔鬼怪的關係也是一體,跟蚊蟲螞蟻的關係也是一體,跟山河大地是一體,跟花草樹木是一體,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什麼是我?全體是我。這是真的,佛與法身菩薩肯定的,他們不會在這個地方分別你我他,他不會分別,真是一體。一體裡面衝突沒有了,一體是和諧的,一體是親愛的,一體裡頭沒有佔有、沒有對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統統沒有,它一體。知道一體,煩惱就沒有了。異體起於迷失真相,所有的麻煩都是從自私自利起來的。佛說明這些真相,目的何在?教你放下錯誤的想法看法,沒有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個妄想,你有這個妄想,你在那裡製造六道輪迴、製造三惡道,自己製造自己去感受。佛菩薩看到的是一場空,你的因是假的,果也是假的。這樁事情只有佛法講得清楚、講得明白。

  「又《唯識述記》曰」,《唯識述記》,窺基大師的作品,這裡面說,「性者,體也。一切法體,故名法性。」又《大乘義章》第一卷:「法之體性,故云法性」。「故知法性乃萬法之體,在染在淨,在有情數,在無情數,其性無有改變,故名法性。」我們在電視屏幕上就看到非常清楚,能為一切現象做體,屏幕!這個裡頭表演的有善人有惡人、有好事有壞事,這就是造六道輪迴因果的現象,都離不開這個體。體與這些業因果報絲毫不相干,它沒有染著。它雖然能現染淨,它本身沒有染淨;它能現善惡,它本身沒有善惡;它能現苦樂,它本身沒有苦樂。這是什麼?這是自體,自體就是真心。真心沒有,我全是妄心。佛教給我們遠離虛妄,回歸自性。回歸自性,這妄境有沒有?還有,沒關係了,為什麼?你搞清楚它是妄的。像變把戲的人,把戲照變,知道它是假的,不會把它當真,就什麼事都沒有,你就可以用這個東西教化眾生,變成什麼?變成教化眾生的工具。你在這裡頭表演,就跟玩魔術一樣,決定不會迷在其中,所以這種善巧方便有用處的。

  「又法性即是真如,亦即實相。」念老這個集註,不同的經論、祖師大德不同的註疏,都把它抄在一起,我們看到這篇就看到好多種。這個說法是真的不是假的,經論如是說,祖師大德所引用亦如是說。《嘉祥法華經疏》第五卷:「法性即是實相,三乘得道,莫不由之。」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他們證得的道果就是見法性。法性見多少,他的地位不一樣。阿羅漢見少分,好像晚上的月亮,初三、初四,這個是阿羅漢;到初八、初九是菩薩;滿月是佛。月亮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所見有圓有缺,圓缺代表功夫的淺深。這個功夫是什麼?是禪定。禪定從哪裡來的?禪定從放下來的。放不下就得不到禪定,你心裡有牽掛、有憂慮,你就定不下來。所以放下是修行的總綱,無論什麼行法,全部都是教你放下的,放下就開悟、就證果。「又《止觀一》曰」,《止觀》第一卷,「法性名為實相,尚非二乘境界,何況凡夫。」實相的意思有淺有深,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空無所有。

  「華嚴宗謂真如有不變與隨緣二義」,真如就是法性,法性永遠不變,但是法性可以隨緣。「以隨緣義,變造一切諸法,故稱真如為法性」,真如是隨緣。「又以不變故,雖隨緣變造染淨、有情與無情種種萬法,而真如不改不變。例如水變為波,而不變失水之性」。樣子不一樣,水是平的,波浪是有動,有高低,但是沒有失水的性。水的性是濕性,浪也是濕的,水平下來也是濕的。「法性真如,純善無染」。這講自己真性,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跟佛菩薩一樣,純善不染。「唯以緣有染淨」,外面的緣,有染緣有淨緣、有善緣有惡緣,受了它的影響,「而所變之法有染淨之別」。這一再也提醒我們,我們沒有本事,我們對於緣就要慎重選擇,要小心謹慎,染上了惡緣,麻煩就大了。善緣最好也不要染,為什麼?善緣,六道的三善道;惡緣,六道裡頭的三惡道,出不了六道輪迴。染上了小乘,頂多是阿羅漢;染上了大乘,也不過是三賢菩薩,路是沒走錯,這條路很長,這條路很難走。

  我們一生,這平心而論,只有淨土這一門我們能成就,我們有把握成就。但是你有很多放不下的,那就是麻煩,這個東西會障礙你往生的緣分,非常非常不值得。染上這些不良的習氣,縱然是善法,讓你感到很短暫的一時享受,後患無窮。你得到這些名聞利養,你在這個世間能活幾年?你就活上一百年,跟整個宇宙來說太短暫了。何況你享受不到一百年,死了以後三途去了。你要把這個事情看清楚,這個帳算清楚,你自然把這些妄念就斷掉了。違背德行的,人決定不能做。德目要記清楚,嫌太多,中國傳統你只記十二個字,起心動念要跟這十二個字相應,一個都不能丟,「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個把祖宗留下來的四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統統概括了,就這十二個字。這十二個字是自性的德目,什麼是自性?這就是自性。都能夠遵守,不違背自性,在世間你是聖人、是賢人;違背這十二個字,聖賢君子你沒有分,那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小人,這真的不是假的。

  出世法裡頭的德目,淨業三福。特別注意第一福,第一條是儒釋道的三個根。「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落實在《弟子規》,《弟子規》做到了,這兩條根紮上了;第三句「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末後一句,「修十善業」。所以這一條落實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要真做到。這個做到了,再落實三皈、五戒、沙彌律儀,行了,佛的根紮穩了,有這個條件才能學佛,才能成佛。淨宗是個易行門,不要看得太容易,不要存僥倖的心,我幹一點壞事沒有關係,極樂世界可以帶業往生。萬一你帶不去,去不了怎麼辦?所以學淨土要努力修善,不要僥倖。修善不貪圖善果,不貪圖現前的果報,來生人天福報,不貪圖這個,把所有一切功德迴向求生淨土,我就為這個,其他的什麼也不為,這就對了。

  印光大師是我們的老師。我早年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老師一再告訴我,我只能教你五年,五年之後我給你介紹一個老師。我問他是哪一位?印光大師。印光大師不在了,印光大師是他的老師,印光大師的《文鈔》在,每天讀《文鈔》,每天接受老人的訓誨,依教奉行,做印光法師的私淑弟子,決定能成就。老師的話是真的,他給我講這個話的時候,那個時候他七十多歲,我跟他那一年,他七十一歲,我跟他十年。老師的話真實慈悲,希望我們成就,自己感覺到不行,找一個高人介紹給你,你跟他學。這個例子我們知道的很多,歷史上很多有大成就的人,都是用這個方法,不是跟現在人學,跟古人學。所以李老師教我依印光大師為老師,我教別人依阿彌陀佛為老師。阿彌陀佛在哪裡?這一部《無量壽經》就是,果然能夠天天讀《無量壽經》,依教奉行,你是直接跟阿彌陀佛學。但是經的意思太深,深廣都沒有邊際,印光大師他老人家的開示很踏實,好好的讀他的書,你有能力應付當前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裡頭你不會迷失方向。他是現代人,他對於現前狀況了解得非常清楚,是一個真正的好善知識。我們跟印祖一脈相傳,不能做不善的事,做不善的事,對不起祖師。做不善的事,有不善的念頭,果報全在三途,那就大錯特錯了!

  今天誘惑最厲害的,財的誘惑,色的誘惑,名的誘惑,利的誘惑。如何能在高名厚利美色之下能不動心,能想到求生淨土重要?這些東西都是要我到三惡道去的,境界能提起這個觀念,你就不會迷失了。那些是教你到三惡道去的,佛菩薩、祖師是教你到極樂世界去的,擺在你面前,你自己選擇,誰都不能干涉你。今天講民主、自由、開放,誰要干涉你,干涉人權,這個罪名可大了。所以從前老師可以教你,現在再好的老師不敢教你。我們都是同學,我們展開經卷,祖師大德的註疏,大家一起學,提供給我們做參考,到哪裡去是你自己的事情。這個地方染淨差別非常之大。

  「又《會疏》曰:菩薩有二種智,能為一切修行本」,這說明兩種智慧是修行的根本。第一個,「如理智,能照諸法本性,不一不異,不生不滅,是名通諸法性。」這個智慧是什麼?知道本體,知道事實真相,知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如理智。第二個,「如量智」,如量智是知道現象,「能照眾生殊相」,殊是多的意思,「迷悟凡聖各異」,都不一樣,這個叫「達眾生相」。得有兩種智慧,我們不會迷失,第一個,曉得一切法空,這個深;第二個,知一切法雖然有,有是假有,不是真有。你能有這個智慧,你就不會被這些現象誘惑,你在一切境界當中可以做得了主宰。這兩種智慧失掉,肯定隨波逐流,你就被淘汰掉了。「故通諸法性是根本智,達眾生相是差別智」,也就是後得智。一個是知理,一個是知事,根本智知理,差別智知事。根本智是認識性,差別智是認識現象,得要具有這兩種智慧。

  下面,「供佛度生」,這是行人的修行事業。

  【供養諸佛。】

  「供養有二」,第一個是「財供養,供養香花飲食等財物」。第二個,「法供養,如說修行利益眾生」。普賢菩薩不說布施,他說供養,為什麼?普賢菩薩認識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不敢說布施,全是供養。這是什麼?把自性的性德,恭敬心是性德,不是學來的,自性裡頭自然有。見性的人性德完全就露出來,所以他對一切眾生是供養,一切眾生是未來佛,不敢輕慢。供養的是香花飲食等財物,這財供養,也就是對方所需要的。這個供養有福,幫助他修道,叫財供養。第二,法供養。法供養,如說修行,利益眾生。佛教導我們的,菩薩教我們的,祖師大德教我們的,善友教我們的,我們都要能夠如說修行。如說修行就是利益眾生,為什麼?你真正修行,別人看到了、聽到了、接觸到了,都會受感動,這就是利益眾生,真實的利益。這個裡頭又分為三種。第一種,「利供養」,財物,這是屬於利供養。第二種,「敬供養,讚歎恭敬」,就是普賢菩薩「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就這三條。孝順心、恭敬心,孝敬是從這個地方培養出來的,孝敬是性德,只有面對諸佛,我們這個孝敬心能生得起來。面對諸佛,孝敬心還生不出來,那就業障太重了。

  現在的人問題確實是多,問題從哪裡來的?這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教學疏忽了,不能怪任何人,疏忽了兩百年。中國人常講三十年是一世,二百年有七、八代了,所以不能怪任何人,只能怪自己福薄,沒有生在盛世,生在亂世。亂世,很幸運遇到祖宗的法、遇到三寶的法,這非常幸運。可是我們孝敬不足,所以得的利益不多、不踏實,這是真的。聖學、佛學,修學第一個條件就是孝敬。修行當中,年年月月功夫提升,就是孝敬提升。如果孝敬的心沒有提升,自己就要有高度警覺,我沒有進步。為什麼?功夫提升,你的性德往外頭流,愈流愈多。你說我知道東西多,我學的東西很多,但是孝敬沒有進步,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所以我非常感謝章嘉大師,不是他老人家教給我的,我不知道。

  怎麼樣測驗自己?就是測驗你有沒有做到。你看你學佛,你學中國傳統文化、祖宗之法,頭一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兩個沒做到,別的都有進步,這你的進步是假的,你的進步沒有根、沒有本。為什麼我們強調要學三個根,三個根沒學。現在懂得了,補習,惡補,要把它補出來,我們往生就有可靠,就靠得住。憑什麼往生?憑孝敬彌陀,孝敬諸佛如來,要憑這個。我天天念他,沒有孝敬的心,那就像小朋友唱歌一樣,有口無心,喊破喉嚨也枉然。念念都把孝敬念出來,這個經上佛說「當孝於佛」,應當要孝敬佛,應當要孝順父母,跟我們講真話。然後用孝敬之心對一切眾生,為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那你就提升到修普賢法。修普賢法的人往生,生到極樂世界,他是生實報莊嚴土,他是上輩上生,不在人下,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這兩種智慧都重要,知道一切法空,也知道一切事有,空有不二,兩面都能照顧到。對空、對有,對空是不執著,心地乾淨,一塵不染;對事,禮節樣樣都做到,沒有欠缺,這做做得圓滿。兩種智慧都具足,這就能教化眾生。所以敬供養。

  第三個,「行供養」,行是修行,「受持修行妙法」,受是接受,行是真幹。我們這個法門真妙,真信、真願、真念阿彌陀佛,決定不能搞假的,要搞真的。我說過很多次,真到什麼程度?真到眼睛看一切眾生全是阿彌陀佛。不是我把他當作阿彌陀佛,我們有這個心,是個妄念,把功夫全破壞了;真正是阿彌陀佛,一點都不假。只要這個人曾經聽過一句阿彌陀佛,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他見到阿彌陀佛的像,一生只見一次,行,他阿賴耶識裡頭有阿彌陀佛的種子,來生後世遇緣成熟,他將來必定生極樂世界,必定成佛,成佛跟阿彌陀佛一樣。我跟他一樣,他跟我一樣,我也是這個目標,也是這個信心,我要不誠不敬,往生沒把握。對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你決定得生淨土,你決定成佛,成佛,你一定像阿彌陀佛。如果是欺騙眾生,那可不得了,你欺騙諸佛如來。不要以為這是小事,不是小事,這是大事。眾生本來是佛,欺騙眾生就是欺騙諸佛,藐視眾生就是藐視諸佛。受持修行妙法,一切法沒有這一句阿彌陀佛妙,妙極了!

  「《甄解》曰:能遊無量佛土,興供養雲,故云供養諸佛。」極樂世界菩薩他有這個能力,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有這個能力。一到極樂世界就有這個本事,能現無量無邊身,應化身,到一切諸佛剎土供佛聞法。供佛是修福,聞法是求智慧,福慧雙修。還有個附帶的,這個佛剎裡頭與自己有緣的眾生,你就順便去度他們,就下面這一句:

  【開導群生。】

  你勸他什麼?肯定勸他念佛求生淨土。我到極樂世界了,這法門無比殊勝,你們都來。你去接引眾生,接引一個到極樂世界,你就是成就一尊佛。成就一尊佛的功德可大了,大慈菩薩說得好,成就一個人往生,比自己往生的功德還大;成就兩個,超過自己了;成就十個八個,那是大福德;能夠成就幾十個,你是真正的菩薩。一定要用正法,不能搞鬼神,不能用邪門、旁門左道,那是假的,那是騙人的。正法就是經教、祖師的教誨,大家在一起學習,依教奉行,每天真幹,這是正法住世。

  『開導群生』。如《維摩經》上說的,「雖知諸佛國及眾生空」,這理上講,你有根本智,通諸法性。極樂世界也不例外,它是法性變現的。法性沒有現象,法性了不可得。法相是法性變現的,可以受用,不可以佔有,不可以控制。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不但要懂,現在要學。我們有這個身體,身體要好好的愛護它,不要糟蹋它。但是要知道,身體是假的,身體不是我,我得借假修真,沒有假的不能表法,借假修真,好好利用它。但是也不要過分,過分愛惜身體,錯了,你在這個假相裡頭起了貪心。住世長短,完全把它拋開,別去想這個。住世完全是跟眾生的緣分、跟三寶的緣分,有緣自然長住,沒有緣自然離開,對這個事情沒有絲毫留戀。念念不要忘掉極樂世界,不要忘了阿彌陀佛,這個重要。到達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一切圓滿,究竟圓滿。所以,雖然知道佛國土眾生空,「常修淨土,教化眾生」,這是我們本分的事業,應該做的。其餘的,有緣就做,沒有緣不攀緣。這叫開導眾生,到極樂世界這些事情多,無量無邊,所以要分無量無邊身,眾生有感,這就有應。

  底下這一段,「無住生心」。

  【化現其身。猶如電光。】

  完全是性德起用。《唯識論》第十卷說,「神力難思,故能化現」。你的化身能夠示現,這在六種神通裡頭叫神足通。這個神足的能力太大,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十方無量無邊無數的諸佛剎土,你能夠化現無量無邊身,每一個佛國土都到,沒有一個地方缺席的,上求下化你全都做了。我們眼前這個世界多災多難,有沒有諸佛菩薩化身?有,很多,我們肉眼凡夫看不到。這些人不暴露身分,暴露身分是假的不是真的。沒有這些佛菩薩在這裡幫助,我們沒法子避免災難。他們幫助我們,災難減輕了,災難推遲了,幫助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修行證果。這要知道,要勇猛精進,不要以為沒有災難,沒事了,可以放逸了,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更勇猛、更精進學習經教,目的斷疑生信。如果真正相信,沒有懷疑,經教可以不必了,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成就不可思議。這個例證太多,我們還能不信嗎?決定不能懷疑。

  「諸大士為度眾生,化作種種身形。行動之速,似閃電光」,這是講快速,閃電光都沒有辦法比喻。「菩薩能於一念之頃,普至十方國土,上供下度。平等普照,亦無優劣親疏、物我彼此之分」,心地乾淨,一塵不染,沒有分彼此,沒有分你我他。能於一念之頃,這個一念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叫一念,這一念頃他就能普至十方國土。現在我們讀這個經文,概念很清楚,知道是真的不是假的。因為在極樂世界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空間沒有距離,沒有時間沒有先後,所以一念遍至。

  賢首國師《還源觀》上告訴我們三種周遍,無論是正報是依報,都具足這三種周遍。第一個,「周遍法界」,這就是一念周遍法界。這一念就是一次的波動,這個波動的速度,沒有東西能趕上。今天我們這個世間人知道速度最快的是光、是電磁波,電磁波的速度跟光差不多,一秒鐘三十萬公里,要達到宇宙的邊緣,要幾百萬的光年還沒達到。可是我們自性,念頭才動就周遍法界。所有現象全是自性波動的現象,所以一切現象波動的速度跟性德完全相同,我們起個念頭,遍法界虛空界全都達到了;換句話說,諸佛菩薩都收到了。我們身體狀況,身體的細胞,細胞的頻率也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都是在這個頻率,它也是才動就周遍法界。諸佛菩薩了解我們身體狀況,我們有心,真誠心求佛菩薩加持,管用。你不相信就不管用。你要完全相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我們有什麼毛病,他就會給你調整。他要調整的時候,我們自己完全沒有知覺、沒有感覺,病痛沒有了。

  佛菩薩幫助哪個人?你自己有業障,一定要受這個罪,果報;自己有業障,現在我把我的身放棄,全心全力為正法服務,為諸佛菩薩服務,為苦難眾生服務,你的身體佛菩薩照顧你。你有業障,他也會把你治好,為什麼?他需要你服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諸佛菩薩也不例外。這屬於性德,叫法爾如是,不必去問什麼理由,感應。他能普至十方國土,你看上供佛聞法,下度眾生,平等普照。供佛度生跟幫助苦難眾生的心是平等心、是真心,絲毫沒有妄念。亦無優劣親疏,這些都是妄念,物我彼此也是妄念,極樂世界菩薩統統沒有;換句話說,他們的清淨平等覺恢復了。

  「《會疏》曰:電光有四義」,這就是表法的。第一個,「速疾」,速度很快,再快也比不上《還源觀》上講的周遍法界。第二個,「破闇」,破暗就是破迷,你覺悟,你不迷了。第三,「不住」,這個光一剎那閃過就沒有了,也就是波動的現象,前念滅了,後念就生了,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這叫不住。住,那就是定,定就不動,動就沒有定。修定的原理我們就明白了。修定的方法很多,無量無邊,大乘所講的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不同修定的方法。修定的道理只有一個,把一切念頭放下,就這麼一個道理。所以放下就不動了,動就沒有放下。定的功夫有淺深不同,先放下大風大浪,還有小風小浪,也不錯了。波動愈小,你的心愈清楚;波動愈大,你的念頭雜亂,迷惑。中國人的教學,為什麼只教你學一種?不許你搞亂、搞雜了,亂心、雜心學不到東西,一定是定心、清淨心,你才能學到東西。特別是聖賢的學問,要恭敬,要慎重,決定不能馬虎,十分恭敬,你才能有所得。第四,「無分別」,分別尚且沒有,當然沒有執著,不分別、不執著。只要有分別執著,你就不能得定,修什麼都不行。

  「菩薩一念一時,普至十方世界,上供養諸佛,下利益眾生,無有出入前後相」,確確實實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真正得大自在,「如電速疾」,就是他的速度非常之快。「菩薩能照諸佛會」,一切諸佛講經說法的大會,菩薩都看見、都聽見,都有能力參與,想去就去,一絲毫障礙都沒有,而且可以同時分身,一切諸佛剎土都能夠現身。所以在此地一個善知識都不容易找到,到極樂世界遍法界虛空界諸佛如來做你的善知識,你在一念當中全得到了。試問,我們學什麼?最聰明的人,上上根的人,沒有一個不是立刻取淨土。記住,佛常常在經上叮嚀囑咐的一句話,「要從真實心中作」。搞假的、兒戲的、開玩笑的,這個不成功,欺騙別人可以,欺騙自己可以,欺騙不了諸佛如來。能照諸佛會,「能破眾生闇,如電破闇」。閃電一亮的時候,能夠照見大地,這是比喻菩薩的智慧像電光一樣,快速的照見萬物。

  「無所從來,去無定跡」,菩薩的應化沒有痕跡,不知道從哪裡來,走了之後,也不曉得到哪裡去了。這種能力,小乘三果聖人就可以做到,三果有神足通,他能變化,當然變化的能力比不上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他能到一切諸佛剎土。三果跟阿羅漢,他能到達的,最大的是大千世界,就是娑婆世界,沒有辦法到第二個佛國土。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的教區,在釋迦牟尼佛教區之內沒問題,他行,超越就不行了,他這個通的能力不夠。四果阿羅漢,就是說他出不了十法界。為什麼出不了十法界?起心動念沒放下。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這個波動現象,沒有能把它止住,它還在動,這種情形就出不了十法界。這個波動現象斷掉,就超越十法界,妄心沒有了。這是妄心,波動是妄心,用真心。用真心就是法身菩薩,用真心的人住實報莊嚴土,也叫一真法界,那個能量可大了。

  轉識成智,我們雖然做不到,要幹,轉一點總比不轉好。怎麼個幹法,這就叫修行。怎麼修?在一切境界當中練習不執著。一個人不執著了,就能夠恆順眾生,這是轉末那識成平等性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第六是分別。也就是說,在眼前工作、生活、待人接物,不分別、不執著。可是你要知道,不分別不執著,這人不就是個糊塗人嗎?這是沒智慧,這哪能成佛?這裡頭妙就妙在此地,他什麼都清楚,什麼都明白,不分別不執著。這就高了,他不糊塗,眼看得清清楚楚,不分別不執著,耳聽得清清楚楚,也不分別不執著,一句佛號念到底。為什麼不分別不執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對眾生沒有大利大害,別理它。如果有大利大害,那要說,這是什麼?憐憫眾生,不是為自己。換句話說,絕對沒有為自己自私自利、名聞利養,絕對不為這個動心,這是真修行人!為什麼?沒有自己。於眾生有大利大害,這個說,這是度眾生,這是幫助眾生消災免難,這個要知道,這是菩薩慈悲。這個裡頭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必須得搞清楚、搞明白。學佛不是學個迷惑顛倒,什麼都不知道,不是的,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比世間一般人高明太多,他不是真糊塗,他是真智慧。

  「如電光照物,無彼此先後分別。」底下括弧裡頭說,「上云菩薩一念,普至十方。故其神速超過光速無量億倍。」這個括弧是黃念老居士他在這裡給我們做了一個解釋,解釋得很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