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570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七0集)  2012/10/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57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一0九四頁倒數第五行:

  昨天講到,「不可思議之微妙法,究竟諸法實相,唯佛能知」。諸法實相,說法隨各個宗派有所不同,甚至於佛教之外,古印度宗教學派裡頭也有說,各有各的說法。字面上的意思可以說都是相同,但是每個人看法不一樣。諸法,在天台家所說的,「三千實相」,我們今天從《教乘法數》裡頭節錄一些參考資料,最詳細的還是《三藏法數》,大家可以去檢查來做參考。我們這個資料是天台家所說的,天台家講三千實相。「法華云:諸法實相,即性相等十如是之法也。」就是《法華經》上講的十如是。這個意思是說,十法界當中,每一界都具足十法界。十法界說的是,最高的是佛,其次的是菩薩,再往下說是緣覺、阿羅漢、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這個十法界。十法界,每一界裡面都有十法界,這就一百,稱之為百界。每一界都具足十如是,十如是是「性如是,相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如是」。這是天台家的宇宙人生觀,說得很詳細。每一界有十如是,一百界就一千如是,叫「百界千如」,這意思從這來的。

  然後為我們說,「五陰一千」,正報是講的眾生一千,依報是講的國土也是一千,這就成「三千世間」,三千實相。「此三千法,不離現前一念妄心」,這就總結。這意思就是說明,佛在許多大乘經上都說,「一切法從心想生」,總結到這裡。天台大師在止觀裡面,修行方法,也把這個三千世界總結,說色由心生。色是五陰,五陰裡面的色法就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從哪裡來的?從心生的。這個心就是念頭,受想行識,這是心。阿賴耶識,八心王、五十一心所,心王從體上講的,心所是從起作用上講的。八個心王以第六意識緣境(就是攀緣境界)最廣、最大,對外能緣到虛空法界,對內能緣到阿賴耶識,就是阿賴耶的三細相,唯獨緣不到自性。為什麼?自性沒有相,自性不是物質現象,不是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所以八識緣不到。科學、哲學全用的是八識、心心所,因此,科學跟哲學也緣不到自性。自性才是真正的根本,哲學裡面所說的本體,能生萬法、能現萬法是它,但是它本身三種現象都沒有,它非物質、非精神也非自然。怎麼樣才能緣到它,才發現它,它真存在?大乘經上佛常說「唯證方知」,你要證得,你就知道了,你就見到了。怎麼個證法?放下就是。

  所以佛法講修學的功夫完全在放下,與學、無學沒關係。《六祖壇經》惠能大師說得好,無盡藏比丘尼拿著經本去向他請教,他告訴無盡藏比丘尼,他說我不認識字,經教我沒學過。她說你沒有學過,為什麼說得那麼好?比丘尼在讀經,他在旁邊聽,聽完之後,他告訴比丘尼,剛才念的一段經上講的是什麼意思。他講得真好,讓比丘尼五體投地,佩服。那個時候惠能才二十四歲,沒出家,他開悟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開悟就是見到自性了。見性成佛,與讀不讀經、認不認識字、修什麼法門毫不相關。與什麼相關?放下相關。修了幾十年,修了幾百年,生生世世都修行,沒有放下,那你就沒有成就,放下就成就了。

  放下什麼?放下煩惱,放下習氣。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放下執著,你就成阿羅漢;放下分別,你就成菩薩;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成佛。它要放下,不是說你讀的東西多少、學的東西多少,與這不相干。那些方法都是佛不得已幫助眾生放下的一種手段,不是目的。教你讀經,你就不會胡思亂想,讓你心得定,心定在這個經上,用這個方法。真能放下,這都不要。所以我們放不下,一點一點的放,什麼時候統統放盡,連放下也放下了,你就成佛了,就像惠能大師一樣,就見性了。見性之後,什麼都通、什麼都明白了,不用修、不用學,全都知道了。為什麼?因為相由心生,你明心見性,哪有不知道的!宇宙之間所有一切法都是從心生的,只要見性,一切都知道了。所以佛確實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經上佛常講「我知我見」,這一切法我知道、我見到了,見性就見到了。全在於放得下,放得下就得大自在!放不下就是迷惑,迷惑就顛倒。顛倒,你的思想見解全錯了,你的言語造作也錯了,那叫造業。業繫苦報,業帶來的是苦報。苦報本來沒有,是從業感得來的,沒有業就沒有報,有業就有報。業是造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都不是真的。

  「此三千法,不離現前一念妄心」,這句話很重要。天台家的修行,他的功夫,「即此為能觀,即此為所觀」,能所不二。此就是講的十如是,十法界,十如是,這裡頭有體、有相、有用。體,真空,真空不空;相叫妙有,妙有非有;用,用是中道,性相不二,空有一如。天台家講的,確實比各家講得簡單、扼要、容易,真講清楚了,這他可貴之處。他得到的受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是清淨心、平等心,寂靜屬於禪定,照是智慧。清淨平等心像水一樣,清淨沒有污染,平等沒有波動,所以,極其微細的波動它都能照見。微細到什麼程度?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他能夠看得清清楚楚,不需要用科學儀器。所以,佛知,佛見到了。定功要能見到這個境界,這很深的定功,經上常說八地以上才能見到。八地以前的菩薩都沒有見到,知道有這回事情,聽佛說的。我們今天也知道有這樁事情,聽佛菩薩、聽祖師說的,沒見到。可是今天科學家見到了,科學家不是用禪定見到的,不是用的內功,他是用外面的工具,最先進的科學儀器觀察到,真正看到了色由心生。就是物質現象是從念頭變現出來的,這個事實真相科學家看到了。這是阿賴耶的三細相,頭一個物質現象被他揭穿了。

  物質現象從哪裡來的,這個他看到了,但是現在還不清楚。他的報告當中說,物質現象也是從波動現象產生的,它突然發生的,沒有理由,立刻就消失了,這是科學家說的話。佛經上有,佛在《楞嚴經》上所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跟科學家發現的完全相同。再呢?科學家不知道了,佛知道。意念從哪裡來的?意念從阿賴耶業相變現出來的。阿賴耶的業相就是波動,這是自然現象,沒有原因的。這個波動現象像脈動一樣,我們一個人到這個世間來投胎,母親懷孕,在子宮裡面第一個現象就是心臟在跳,頭一個現象,這就是一個生命的開始。心臟跳動不會停止,到死亡那一天停止。大宇宙,時間太長了,一念不覺就是阿賴耶的業相,就是頻率開始。到什麼時候這個頻率不動了?到你成佛,你成了無上妙覺佛果,這波動現象沒有了。波動現象沒有了,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沒有了。

  國土有三種,實報土我們稱它作真的,叫一真法界;第二個叫方便土,四聖法界;第三個叫同居土,六道,六道輪迴,同居土,這三種國土就這三大類。《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並沒有說實報土除外,沒有說這個話,當然實報土也在其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證得究竟妙覺果位,實報土不見了,他見到是什麼境界?常寂光。常寂光是真的,是永恆的,永遠不變,不生不滅,這就是我們自己的本性,是我們自己的真心,阿賴耶是妄心,這是真心。我們從真心一念不覺,這就開始流浪,是一個最大的循環,到最後成佛,又回歸這個原點。確實是像一個圓一樣,這個圓太大太大了,回歸到原點,回歸到原點就成佛了。所以現在科學有個名詞,叫零點、零點能量點,跟大乘教這個說法非常接近。回歸原點就是大徹大悟,就是明心見性,真正證得,三千國土、三千實相不離現前一念妄心,這阿賴耶變現的。阿賴耶是能變,三千境界是所變。

  「境觀俱妙」,妙在哪裡?妙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照是自性本有的智慧,寂是自性本具的大定。這個寂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是寂。照,「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是照。「十如是」,這個名詞是智者大師說的。「不異名如」,為什麼?沒有兩樣,同一個體性,「無非曰是」,如是兩個字是一個意思。天台大師把這些事理分作十條,「相」,相是有一切現象,我們今天講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這都是相。「據外覽」,你所看到的,你能夠了別的,這叫相。性,性是內,這不是外,是內,「自分不改名性」,性是體,相是起作用的。這性是什麼?我們常說自性。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第三句說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什麼都具足。它顯現出來的就是它具足的,它要不具足,它怎麼能示現?我們就知道了,它具足的是十法界依正莊嚴,還包括一真法界,所有一切現象都是它具足的。今天科學分類分三大類,整個宇宙,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統統具足。

  我們曉得佛法說什麼?佛法全說的是我們自己,沒有一句話說的不是自己,說外面的找不到一句,全是自己。我們也可以說,佛法教學終極的目標是什麼,認識自己。誰認識自己?諸佛如來認識自己。菩薩雖認識,還不夠清楚,還不到究竟。那這一門功課我們要不要學?世出世間還有哪一門功課比這個功課更重要的?找不到了。自己從哪裡來,向何處去?佛法給我們的答案,從自性來,還回歸自性去。無量劫來你在六道流轉,甚至於你在十法界流轉,你沒有離開自性。你怎麼從自性生的?是一念不覺生的。你如何回歸到自性?你放下起心動念就回歸自性。這是真話,千經萬論、無量法門不離這個原則。

  諸佛如來應化無量身分,不止三十二應,在十法界裡面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他們的本事就是和光同塵而不染著,他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跟你們相處在一起,這是佛菩薩,這是聖賢應世。我們不是的,我們在這個十法界流轉是業力做主,業力在推動我們,跟佛菩薩完全不一樣。雖說佛菩薩是願力,願力是初發心的時候發的願,發了個慈悲心,「眾生無邊誓願度」。可是發了這個願,這個願不會消失掉的,當你成佛的時候,它自然起作用。確實沒起心沒動念,自然起作用,那就是眾生有感,你必定會應,起這個作用。所以佛教導我們要跟眾生廣結法緣,那最好,結善緣惡緣都可以,只要有緣,你就能度他,沒有緣,不能度他。沒有緣,他對你不相信,你教他,他不接受,這就是無緣。有緣,你教他,他歡喜,他能接受,他能依教奉行,你再慢慢引導他。

  絕大多數中下根性要循序漸進,慢慢提升。像惠能那樣,那是天才兒童,太少太少了,億萬人當中找不到一個,他不經歷階級,真叫一步登天。道理我們全懂,他就有能力將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同時放下,就這個道理。我們沒有辦法,我們不但這三種煩惱沒有辦法同時放下,就是一種,見思煩惱、執著都沒有辦法一起放下。每天放一點,看到什麼時候真覺悟了,放下就是真覺悟,沒有放下沒覺悟,放下就成佛。能把這個世界放下,決定往生,為什麼?來生去處你選定了,你選了極樂世界,這個世界當然放下。對這個世界還有留戀,你往生極樂世界是打了個問號,不確定,完全看你臨終最後的一念。如果我們能保持現前跟最後一念是同一個念頭,你決定得生,這世界真放下了。所以,能大師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是性德,沒有任何跡象,遇到緣,它就能生能現,就是能生萬法。

  第三是體,「主宰名體」。第四是力,「功能為力」。譬如我們這一生跑到人道來,這個身就是體,在這一短暫的過程當中,這幾十年我們依靠它,我們稱它為身體。它有力,它有功能,它能辦事,能成就善業,也能成就不善業。「作,構造為作」,作是作為。行善、作惡都是作。「因。習因為因」,阿賴耶裡面的習氣種子這是因,十法界的因。因,我們每個人圓滿具足,每個人阿賴耶識裡頭,有佛種子、有菩薩種子、有天人種子,也有三惡道的種子。雖有種子,種子要現行必須要有緣,所以下面有個緣。緣是什麼?「助因為緣」,幫助那個因,幫它結果,這叫緣。如果我們想作佛,阿賴耶有佛的種子,這是因,作佛的因。作佛的緣?很多,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緣,念佛法門也是緣。念佛這個緣特別殊勝,為什麼?阿彌陀佛是念佛成佛的,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到最後都是念佛成佛的。

  我們在《華嚴》上看到文殊、普賢,菩薩眾裡面上首,他修什麼成就的?在《華嚴經》上看到了,他們修到最後,全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成就的。我們就知道,八萬四千法門修到最後,決定到極樂世界。怎麼知道?《華嚴經》上有明白的記載,八萬四千法門修到明心見性全歸華藏世界,華藏世界是毘盧遮那佛的實報莊嚴土,到那邊去了。去了之後,肯定是在文殊、普賢會下,等於說文殊、普賢是學生眾的班長,帶領所有的學生。最後把你帶到哪裡去?帶到極樂世界去見阿彌陀佛,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修淨土的人可佔大便宜,不必通過華藏世界,直捷就去了。到華藏世界不容易,到了之後,最後還是要見阿彌陀佛,為什麼要走這麼大的彎路?這都是緣,有緣的人不走彎路,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沒有緣,不相信這個法門,不願意學這個法門,學其他的法門。其他法門在中國過去有十個宗派,淨土宗除外就九個宗派,宗裡頭還分派,無量法門最後都是生華藏世界。這些法門絕大多數像讀書一樣慢慢向上爬升,出了六道,十法界裡頭有聲聞界,從聲聞界再提升到緣覺界,緣覺再提升到菩薩,菩薩再提升到佛,佛再提升到實報土初住菩薩,再提升到二住、三住、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多長時間?三個阿僧祇劫,才能回歸到妙覺,回歸到常寂光,回歸到原始點。你最初從那裡出發的,現在就回去了。這裡面我們看得很清楚,迂迴的道路,有大圈圈、有小圈圈,太多太多了。有些人在這些圈圈裡頭轉不出來,這個圈跑到那個圈,那個圈跑到這個圈,跑了無量劫都出不來。這個意思是什麼?換法門。這個法門學的沒成功換一個,修幾天修不成功再換一個,一生都在換法門。恐怕搞了一生,來生連人道都得不到,這才叫冤枉!這是事實真相。

  彎路不怕,我走就走一門,能走得通,能得到結果。古人提出,「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是決定有大道理在,不是隨便說的。你一生學一樣東西,決定有成就,成就大小完全在你的勤跟惰。你要是勤奮,你成就大;你是懈怠懶惰,你成就小。決定要一門才行,搞太多了不行。在佛法裡頭說,每個人智慧是平等的,機會也是平等的,問題就是你自己能不能掌握、能不能認識,這個關係太大了!可是真正認識、真正明瞭,這種人不多。真有這樣的人,他一門深入,他就有大成就,佛門裡面所謂的是大成就者,屬於這一類人。廣學多聞,一生成就很普通,沒有什麼特殊的,有小成就,不能有大成就。凡是大成就的人,目標堅定,道路不變,勇猛精進。一部經論要依教奉行,這叫真精進。

  前面講得很多,念老為我們引證的也非常豐富、非常精彩。最關鍵的地方,佛教我們捨的,我們捨了沒有?佛教我們要學的,我們學了沒有?這是關鍵。淨宗一點都不麻煩,簡單、明瞭、直捷、穩當,可是基本的東西,基本的指導原則是淨業三福。這個地方一定要知道,淨業三福不但是淨宗,所有的法門,它都是最高指導原則。經上佛說得很清楚,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一切菩薩修行,不依照這三個原則,他不能成就,這個多重要!

  三條第一條,根,根之根,「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些年來我們提倡的紮三個根,就這一句。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末後是修十善業,儒釋道的三個根。尤其是《弟子規》跟《感應篇》是根本的根本,有這個基礎,十善業很容易成就;沒有這個基礎,十善業就非常困難,做不到!我們要想扎根,不能不學《弟子規》。如果不學《弟子規》,就得學小乘,《弟子規》裡頭的精神、內容跟小乘的《法句經》完全相同。《法句經》的分量多,《弟子規》的分量少,一千零八十個字,把日常瑣碎的事情歸納為一百一十三條,簡單,容易學。《法句經》四百多首偈頌,兩個一比較就難很多。《感應篇》方便,只有一千五百多個字,裡面說善惡,說了一百九十多條,也比《法句經》少,但是《法句經》所說的,幾乎統統都包括了。中國老祖宗的東西,它精彩之處就是簡要詳明,簡單扼要,又詳細、又明白,這不是智慧功德純熟,做不到!好文章,完全從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真實教誨、真實智慧、真實德行。第一條做到了,你就有條件做佛的學生,釋迦牟尼佛的學生是有標準的。儒釋道的三個根統統做到了,你跟釋迦牟尼佛學,佛歡喜,佛要求的條件,你統統具足,你可以入佛門。

  第二條是入佛門,「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要知道這一條。佛的法運分為正法、像法、末法。正法時期,戒律成就,這個意味著什麼?正法時期,皈依三寶,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他就能證果。正法時期,他能夠成阿羅漢,不可思議!在像法時期,人的根性不如從前,持戒不能證果了,要加上修定。像法一千年,禪定成就。往後末法,末法修定也不能成就,開不了悟。末法的初期,這一萬年當中第一個一千年,有得禪定的,開悟的很少了。現在末法到第二個一千年,跟前面一千年的人比差太遠了,所以修定不能成就。世尊告訴我們,末法淨土成就,這個話在《大集經》裡頭講的。我們生在末法,自己根性想一想,跟前人比是真比不上。

  我們望前面的人,好像我們是超過古人,古人生活方面沒有現在人這麼方便。夏蓮居老居士訪問日本,那個時候還沒有飛機,還得坐船,坐上二、三個星期才能到日本;現在我們到日本,二、三個小時就到了。我們居住的高樓,享受現代化的設備,古人比不上。但是如果我們要說道德文章,那這個一展開來,我們跟古人差遠了,我們比不上他。現在人想錯了,認為那個道德文章沒用處,現代化的科學有用處,帶給我們這麼好的享受。誰再願意去住茅蓬,晚上點油燈,我看沒有一個人願意。所以,現在人把老祖宗的東西全丟掉了,不要了。從開始信心動搖,到現在兩百年間,差不多快丟光了,果報現前。社會動亂,地球災變異常,果!這些反常的現象,原因是什麼?真正的原因就是不孝父母,不知道尊師重道。這個師不是現在的老師,是古時候那些真正有道德、有修養、有學問的老師,不尊重他,不學了,所以學術一落千丈,也快到了滅亡的邊緣。

  我們中國人很不幸,受外國人影響,我們的衰受他影響,迷信科學,我們的興也受他影響。現在外國人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災難沒法子解決,他們苦不堪言,要尋求解決方法,如何安定社會,如何化解災難,這兩個大問題。現在這些西方人到哪裡去找?到中國來找,到印度去找,要找中國跟印度古老的智慧、方法,來幫助現在人解決問題。這個信息,我看最早就是湯恩比提倡的,早在七十年代,四十年前,湯恩比說的,「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那個時候西方人聽到這個話沒放在心上,為什麼?問題沒有完全暴露。現在問題統統暴露出來了,想想湯恩比的話也許有道理,試試看向中國、向印度去尋寶。這樣讓中國人警覺到了,我們有寶,外國人來找了。

  寶出現了,什麼東西?《群書治要》,這個東西真能拯救社會,真能化解災難。外國人學了,外國人一窩蜂學了,這中國人也跟著學了。所以我們的衰,跟著他腳步走使我們衰了;現在我們再復興,還是跟著人家的腳步走,他要不走的話,我們有寶不認識。我們的眼力不如外國人,他看出來了,他識貨。中國人遭受的苦難,早年,也是六十年前,胡秋原先生告訴我,中國人在這個世紀遭受這麼大的苦難,原因是什麼?根本原因是喪失民族自信心所造成的。話說得真好!那個時候我們二十幾歲,胡先生是大學教授,是立法委員,我跟他有緣見過幾次面,這是個有智慧、有德行、有學問的學者。現在這些人都不在了,這些人的智慧、學術、修養、能力,我們都遠遠比不上。

  有因有緣,果報就現前了,「習果為果」。習性有善有惡,如果這個人斷惡修善,他得的果報,人天福慧;如果他的習性作惡,自私自利、貪瞋痴慢,他果在三途。習氣的種子,習氣遇緣,果報就現前。果後面有報,「報果為報」。果是引業,引導你到哪一道,得人身是果,得天身也是果。報,報是滿業,我前生修福,這一生享福;我前生造惡,這一生要受罪,這就是報。

  最後一句講,「本末究竟(初相為本,後報為末,所歸趣為究竟)。此之本末皆同,實相一理,平等無二」,故名本末究竟。天台家的看法,天台大師把這三個字,「作三轉讀文」。這三轉譬如,「是相如,如是相,相如是」。是相如,這個如是空觀;如是相,這個相是假的,假觀;相如是,相是前面的相,假,如是前面的空觀,空假是一不是二,這叫中觀,圓融了,這是如。那換個字,第一個是用相,第二個用性,用性,是性如,如是性,性如是,天台教我們這樣念法。體,是體如,如是體,體如是,你這樣念法把味道就念出來了,句句都是這樣的三轉。大乘天台家教給我們如何觀察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三轉的讀法讀上幾百遍,味道自然就讀出來了,就知道他在說些什麼。

  好,我們現在回到經本,一0九五頁第一行第二句。『如來功德佛自知』,這句經文,「如《法華經壽量品》云: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佛說的話。佛說,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都是這個說法,為什麼?他們看到了,看到釋迦牟尼佛離開王宮,到伽耶城不遠的地方,坐在菩提樹下成道了,成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成佛了。

  下面佛繼續說,「然善男子」,就是告訴我們這些大眾,「我實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法華會上佛講真話,釋迦牟尼佛不是在現在成佛的,早就成佛了,他在這個地方示現八相成道是表演的,舞台作戲的,不是真的,久遠劫就成佛了。這句話裡頭含義深廣沒有邊際,我們如果成佛了,真正成佛之後你對大眾也是這個說法,我實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為什麼?《華嚴經》上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怎麼能說現在才成佛,你本來是佛。你現前只要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你就是佛。釋迦佛說得沒錯,什麼時候放下,回歸佛位,你那個佛位是久遠劫之前就是,不是新的位置,老的。帶給我們堅定的信心。

  證得這個境界,時間、空間沒有了,時間沒有了才叫無量壽,時間是假的不是真的;空間也不是真的,全是假的。你們想想《百法明門》,時間、空間擺在哪裡?時間、空間不是心法、不是心所法,這就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色法,它不是物質現象,它擺在二十四個不相應裡頭。不相應,二十四法。不相應,有,它不跟心相應,它不跟心所相應,它不跟色相應,但是它有,它跟這些都有關係,哪個也不屬。現代的名詞叫抽象概念,沒有事實,空間跟時間是抽象概念。

  我們在地球上時間是從晝夜變化來的,晝夜是地球自轉,對著太陽,白天;背著太陽,晚上。一個晝夜叫一天,分為二十四小時。中國古人分為十二個時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這樣分的,十二個時辰。所以現在外國人用,我們稱為小時,它比我們的時間小,我們比它大一倍。不是真的,假的,有時差。如果我們住到月亮上去,到月亮去住,月亮住跟地球上時間完全不相同,月球也有自轉,它轉得慢,它的自轉跟公轉時間幾乎相同。也就是說,月亮有半個月對著太陽,一邊對著太陽,一邊背著太陽。月球上一天(一個晝夜)是我們這個地球上的一個月。這時差不一樣,每一個星球都不相同。這時間怎麼算法?所以是假的,侷限在一個小點上有時間空間,擴大就沒有了,它不是真相。久遠劫、無量劫也是一剎那,《華嚴經》上講的「念劫圓融」,念是一念,劫是無量劫,長時間,一念是短時間,它可以劃等號的。所以見性之後,時空沒有了,宇宙這源起在哪裡?就在眼前。我們這裡講幾百年、幾千年、幾億年、百億年、千億年、萬億年,他說就在當下,這個也是真的,不是假的。

  下面佛用比喻說,「譬如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這個數字可大了,天文數字。阿僧祇是古印度十大數裡面的一個單位,我們稱為阿僧祇劫。多少個阿僧祇?那由他的阿僧祇。多少那由他?五百千萬億。這是個很大的數字,能計算得出來。「假使有人抹為微塵」,這個後頭講的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十億個銀河系,把十億個銀河系統統磨成微塵。這微塵我們眼睛看不見的,就算是大微塵,阿羅漢能看見,我們肉眼看不見。阿羅漢能看到這微塵,應該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原子,阿羅漢能看見,把它磨成這麼小。

  「過於東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這是一個國土,這個國土就是佛的教化區。佛的教區,你下一點,這麼多的微塵你把它放起來就一點。「如是東行」,盡量往東面走,「盡是微塵」,這微塵統統放完了,擺盡了。佛問,「諸善男子:於意云何」,你怎麼個想法?「是諸世界,可得思惟校計,知其數不」。你能不能知道這個世界的數目,距離多大?往東方去,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下一點;再過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再下一點,這樣把所有的微塵統統下盡了。佛問,這麼多的世界,你能夠思惟、能夠校計,知道它有多少,有多少個佛國土?「彌勒菩薩等,俱白佛言」,不是彌勒菩薩一人,在會的大眾統統都說。「世尊,是諸世界,無量無邊,非算數所知,亦非心力所及」,這辦不到,數不盡。佛說出這個比喻,「一切聲聞辟支佛」,這不是凡人、不是天人,聲聞是阿羅漢,辟支佛,以他們的無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數」,他們做不到。「我等住阿惟越致」,這個地位,阿惟越致是圓教初住以上,別教是初地以上,都是明心見性的大菩薩,這不是普通菩薩。「於是事中,亦所不達」。「世尊:如是諸世界,無量無邊」。這佛做了個總結,你們沒有一個人知道,連彌勒菩薩(後補佛)、等覺菩薩也沒法子知道。

  「爾時,佛告大菩薩眾,諸善男子:今當分明宣語汝等」,佛在此地向阿惟越致這些菩薩們宣說。「是諸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盡以為塵」,這個不得了,這數字可不得了,把這些統統都變成微塵。「一塵一劫」,一個塵是一個劫,「我成佛以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佛這個比喻我們想不出來,我們這阿賴耶識裡頭沒這個概念。佛能想得出來,用這個比喻讓我們去體會,佛的壽命真的無量無邊、無盡無數。這經文表示佛的壽量,「補處大士亦所不達」。彌勒是補處菩薩,後補佛,也就是他距離成佛只是一個位次,他不知道。所以這樁事情,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沒成佛不知道。彌勒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的習氣沒斷,所以他知道,但是不清楚,不能透徹,等覺以下的菩薩就更不必說了。

  我們讀了這段經文,這是《法華經》上的,多數人會懷疑。也有人很佩服釋迦牟尼佛,很會說大話,我們說不出來,他能說出來,這真是無礙辯才。幾個人能相信,幾個人不懷疑?所以佛這些話通常不講,講了沒用,引起別人懷疑。引起別人懷疑,就是引起別人煩惱,佛不會做這個事情。法華會上再說,已經聽佛講經說法四十二年了。佛講經說法四十二年之後,從四十三年開始才講《法華經》,前頭有四十二年的基礎,不是一般人。這些人雖然沒有法子計算,但是對佛的話相信、不懷疑,佛說的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補處大士亦所不達,達不到。「是故佛之功德,唯佛自知」,唯有佛自己知道,以及其他諸佛都知道。沒成佛不知道!成佛才知道。要成究竟圓滿佛,十法界裡的佛不行,天台四教,藏教的佛不行,通教佛也不行,別教佛也不行,圓教佛才知道。賢首講五教,小始終頓圓,也是圓教佛,小始終頓都不行。

  「故下復云」,下面這句經文說,「唯有世尊能開示。開示者,開佛知見,示佛知見」。佛是教學,這是我們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希望佛教能夠回歸到教學,對社會大眾才真有好處。不但佛教,所有宗教都應當回歸到教學,就會把人教好。人要是教好,社會就安定、就和諧了。中國古人說了兩句話,子不教,人心壞了;家不齊,社會亂了。現在沒有家了,家不齊三個字用不上了,我把它換了三個字,人不學,社會就亂了。子不教,人心壞了,人不學,社會就亂了。學什麼?學倫理。學倫理是知道人與人的關係,人與這一切動物的關係、一切植物的關係,跟山河大地的關係,這都是佛家講的倫理。更超越的,與不同空間維次生物的關係,這都講到地球之外去了。關係要知道,關係很重要,為什麼?因為這一切都是我們念頭變現出來的,我們不能不知道。不知道,把關係搞錯了,災難就來了;關係處好了,幸福就來了,什麼災難也沒有。

  今天整個社會遇到這麼大的困難,困難從哪來的?說實實在在話,就是教育出了問題,全球性的,不是局部的。整個世界教育搞亂了,沒了,沒有教人做人的教育,應該怎麼做人,應該怎麼處事,沒有。真的,只有科學技術的教育,教你操作,怎樣去操作機器。高一等的,怎樣去製造機器,中下的是怎樣去操作運用這個機器,其他的不講了。機器可以發展,人性沒有了。人性沒有怎麼?他向負面方面發展,自私自利,只有自己沒有別人,父子也不認了。中國可能好一點,在外國,父子上餐廳吃飯,各人付各人的錢,沒有兒子付父親的,父親也不給兒子付,各人付各人的,這自私自利到極處。所以孩子不養父母,父母生了小孩不教他,為什麼?他不養他,所以他也不教他了。惡性循環,這樣循環下去,外國宗教所說的世界末日,這個地球走向毀滅。毀滅最可能的還不是自然,最可能就是核子戰爭、生化戰爭,一次戰爭就能把地球毀滅得乾乾淨淨。

  這個地球上人不能夠生存,不能居住,為什麼?全是毒,土壤有毒,水有毒,空氣有毒。所以科學發展到極處,沒有人文,科學就會把世界毀滅。這是科學家提出的警告,他們知道這個趨向,看到這個結果,告訴大家,他也沒辦法解決,也救不了這個世界。所以湯恩比提出來,中國傳統文化能救世界,能解決這一場大災難。可是怎樣?沒人相信。不過現在看趨勢,相信的人愈來愈多了,這是個好現象。問題時間非常迫急,看看來得及來不及。如果大家覺悟得快,也許還有救;慢了,來不及。今天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把《群書治要》翻成世界各種不同的文字,在全世界流通。每個人讀了這個書,有所感悟,能回過頭來,這世界就有救,別的來不及了。

  大乘佛法,就這部《無量壽經》能救世界,能救災難,問題你肯不肯相信。現在還有很多人反對,認為會集是錯誤的,這就難了。現實擺在面前,我們要細心去觀察,要找到最有效的東西,我們沒有那麼長的時間來學習,要能夠立刻見效。我們要鼓勵不同的宗教,從他們經典裡面節錄出來倫理、道德、因果,真能拯救現實社會的這些篇章,節錄出來編成一本,救急用!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