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566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六六集)  2012/10/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56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一千零八十九頁,倒數第六行,從倒數第六行看起:

  「求生淨剎是為一大藏教之總歸。華嚴圓攝諸教,而以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今經正是華嚴中本。於此經末,以求生淨剎,普勸有情,同歸極樂」。這一部經稱為淨宗大經,淨土宗現行的一共是五經一論,五經以《無量壽經》為大經,也就是根本的經典。這一部經在長行,這個經本裡頭,我們看到兩種體裁,有長行、有偈頌,長行是以種修福善、求生淨剎做為全經的總結。最後這兩句話,勸導我們要修善,要種福,要求生淨土,這才是真正得到無比殊勝的利益。一定要知道輪迴苦,六道輪迴真的是苦不堪言,諸佛如來都知道。諸佛如來共同的一個心願,幫助這些苦難眾生,特別是六道的,幫他們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的?從迷失自性來的。樂從哪來?樂從明心見性來的。明白心性跟迷失心性,這是苦樂的根源。心性是本有的。

  在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大家都知道,這個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當時他的開悟,那個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開悟同一個境界。印度人盼望佛出世來救大家,所以釋迦就以佛身出現。正是《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見性的人有這個能力。在中國,六祖示現的是比丘身,這就是應以比丘身得度,即現比丘身而為說法。現身不是自己的意思,是眾生的感應,眾生希望有個什麼樣的人出現,佛是自然就有應。佛的應身,佛的說法,佛的一生所作所為,都沒有起心動念。這是佛菩薩跟凡夫不一樣的,凡夫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佛菩薩沒有。釋迦牟尼佛從投胎到圓寂,我們中國人算虛歲,在世間活了八十年,八十年都沒有起心動念過。如果起心動念,他就不是佛菩薩,他是凡夫。這是佛菩薩跟我們不一樣。

  因為不起心、不動念,他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定就生智慧。所以智慧不是從思惟上得來的,思惟是常識,不是智慧,智慧是自性裡自然流露的,這是智慧。講經的人有一種經驗,但它不屬於圓滿的,偶然有那麼一句、二句,自己也沒有想到,到時候他就講出來了。記下來給他看,他自己都感到很驚訝,這個話我怎麼會說得出來?每一個講經的法師都有這個經驗。那就是什麼?在感應當中,智慧透了一點點。如果是常常這樣就好了。惠能大師是經常這樣的,你不問他,什麼都不知道;你問他,什麼都知道,他給你說得頭頭是道,全是自性般若流露。沒有一個字、一句話,是他想想我要怎樣給你講,絕沒有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這是六道輪迴的人,六道裡的人需要思考,他跟我們不一樣。

  學佛的目的何在?一般人都知道,離苦得樂,破迷開悟。沒錯。苦樂有大小,大樂、大苦;迷悟也有淺深,差別很複雜,很多。佛是給我們,教我們得究竟樂,離究竟苦。究竟苦是生死,六道輪迴生死太苦了。六道兩種生死都要受,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出了六道,在十法界裡頭,這分段生死沒有了,但是有變易生死。變易生死也是苦,比分段生死苦輕,輕很多,但是還是苦,必須變易生死也能夠擺脫,這就叫究竟樂。所以佛終極的目標是希望我們成佛,希望我們在這一生就成佛。成佛是回歸自性,成佛得大自在。真正成佛我們的身心像什麼個樣子?給諸位說,身心都沒有了。到哪裡去了?變成常寂光,常寂光就是自己。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整個宇宙都在常寂光裡面。這真正證得,整個宇宙跟我什麼關係?一體。十法界依正莊嚴全在其中,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也在其中,虛空法界在其中,山河大地在其中,芸芸萬法都在其中。

  你回歸自性,所以遍法界虛空界有絲毫的動靜,我們沒辦法知道的,你全知道,靈明到極處。所以,十法界哪個地方有緣眾生,什麼叫有緣?他想離苦得樂,這個人就有緣;他還沒有這個念頭,緣不成熟,佛來教他,他不接受,這就緣不成熟。歡喜聽經聞法,這緣就成熟了,所以他一定會來。沒有來去,在我們面前現身,他是光,他的體是光,光能現身,能現各種不同的身。不是他想現什麼身,不是的,他沒有思想;他要是有想,他跟我們一樣,他是凡夫。聖人,他沒有思想,就是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什麼都知道,什麼都能現,來幫助一切眾生,也是幫助他們回歸自性,回歸常寂光。常寂光裡面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沒有自然現象,所以叫寂,寂是什麼都沒有。光,我們前面讀過,「大光明藏」,那就是常寂光。什麼都沒有,什麼都能現,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第三句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沒有想到自性什麼都具足,具足就是它什麼都不欠缺。末後一句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遇緣就能現萬法。真正不可思議,這才叫做究竟圓滿。

  世間這一切法,不僅是釋迦牟尼佛這個報土,《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也是無量無邊,都在那裡教化眾生。每一個佛國土,絕大多數都有六道,都有六道,所以六道輪迴不只我們這一個地方,太多太多了!這些受苦的眾生,佛都想幫助他脫離苦海,都想幫助他圓滿成佛。這是個願望,用什麼方法來成就它?都沒想出來。沒想到這個方法被阿彌陀佛想到了。阿彌陀佛以無盡的慈悲,發的是真心,想幫助這些苦難眾生,讓這些眾生都能在一生成佛,向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請教,希望佛指點他方法。佛沒說,佛只是建議,你到一切諸佛國土去參觀、考察,哪些法能夠幫得上你忙的,你記住;幫不上的,不要。到十方剎土去調查、去研究,他用了五劫的時間,這個時間非常之長,一切諸佛剎土統統去參觀過、去考察過,取長捨短,總結成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就是五劫參學的報告,這就是建造極樂世界這個道場的依據,完全根據這個造的。

  這個道場建立成就之後,超越一切諸佛剎土。為什麼?它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頭真善美慧好的地方,一切剎土裡面還有欠缺的,極樂世界沒有。所以它也是集大成。五劫辛苦去採訪,無量劫修行的功德,是他的願力、無量功德之所成就,為這些苦難眾生建立一個最理想的修學環境、修學的道場,這就是極樂世界這麼來的。極樂世界修成到現在並不很長,經上常說十劫,這個十劫才開始,壽命是無量劫,它才十劫。我們現在往生到極樂世界,將來在極樂世界都是元老,我們第十劫就來了。這個一定要去。千言萬語,勸我們作佛。

  那佛是什麼?很多人問,不懂得佛是什麼。我們依照經典意思去給他解釋,佛是圓滿的智慧,這個人有圓滿的智慧、有圓滿的德能。德能從哪裡說?德能當中第一德,就是壽命長遠,他無量壽,他沒有生死,我們人人都有。《華嚴經》上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我們要承認,我們自己本來是佛。為什麼變成這樣?迷了。怎麼迷的?大乘經上都有詳細給你解釋,你怎麼迷的、怎麼會變成這樣。現在要回頭,如何恢復自己本性的德能,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沒有一樣欠缺。

  在極樂世界,什麼都不需要,什麼都不缺少,居住環境隨心所欲。想要什麼,它就能現什麼;不想要了,它就沒有了。因為它是性德變現,所以極樂世界所有一切建築是無量珍寶所成。石頭、泥沙極樂世界沒有,這個東西不是好東西,阿彌陀佛不要,所以沒有;這無量珍寶好東西,他統統要。黃金在極樂世界是鋪馬路用的、鋪地的,像我們現在柏油,鋪柏油路,黃金為地,鋪馬路的。衣服,想穿什麼衣服,衣服已經在身上了,不需要裁縫,你想什麼質料,你看,它就是那個質料,所以妙極了。它永遠不會髒、不會染污,所以也用不著洗衣服。那個地方人身心清淨,清涼自在。

  第一殊勝的就是阿彌陀佛講經說法永遠不中斷。我們坐在講堂聽阿彌陀佛講經,同時我們有分身的能力,有分身、有變化的能力,能分無量無邊身到十方世界去供養諸佛。每一尊佛面前都有自己在那個地方禮拜、供養,這是修福。聽經聞法是修慧。所以極樂世界人一天到晚幹些什麼?就這兩樁事情,修福、修慧。到這兩樣事情圓滿就成佛了。所以佛在經教裡頭常常念到的,「皈依佛,二足尊」,這個二足就是佛的圓滿成就。二是什麼?智慧圓滿、福德圓滿;足是滿足,滿足就是圓滿。智慧滿足了,福德滿足了,這就成佛了。所以佛怎麼可以不要?那些人不要佛的,他不要智慧,就愚痴;不要福報,他就貧賤。你們這一生有這一點福報,是你過去生中在佛門修的,不是在佛門你修不了這麼大的福報。但是你這一世投胎,迷惑了、糊塗了,你不再修了。不再修,你這一點福報享完就沒有了,那時就苦了。這佛哪能不要!

  可是現在這個世間,真正講佛教沒有了,看不到了。寺廟不是佛教,佛菩薩形像不是佛教,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佛教在哪裡?我曾經問過我的老師,他把佛教介紹給我,我跟他學哲學,我們最後一個單元的課程是佛經哲學。我從這個地方認識佛教,以前不知道,以前以為佛教是迷信、是宗教。老師告訴我,我懷疑,他說你年輕,你不懂。佛跟哲學有什麼關係?老師告訴我,釋迦牟尼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在這個單元課程裡面我們才明白了。那佛在哪裡?老師告訴我,不在寺廟,寺廟沒佛,在經典。老師給我說,在過去兩百年前,那個時候的和尚都是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他說他真修、他真懂,現在的這些和尚不學了,會念經,經什麼意思不知道。老師這個指示對我非常重要。如果他不說清楚,我到寺廟向出家人請教,結果不是像老師說的那樣,我就會懷疑。他把話講清楚了,他說現在人他不學。佛教是學校,寺院庵堂哪有不講經、不教學的道理!

  日本前首相鳩山邀請我到日本講經,我在那裡講了半個月,有些日本出家人來聽經,告訴我,日本在四百年前,寺院也是天天講經。他們接受西方文化,逐漸把這個疏忽了,所以日本寺廟不講經四百年了。中國寺廟不講經兩百年了。所以今天佛教在世界上至少有六種不同的形式,我們要認清楚。真的佛教是一種,釋迦牟尼佛所傳的。釋迦牟尼佛是教學,三十歲開悟,開悟就教學,開始教學,七十九歲過世,整整講了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不講經。常隨弟子,就是跟著他不離開的,也就是說,他所教學主要的對象,要幫他們提升。來的時候,就小學一年級的程度,辦小學、辦中學、辦大學,幫助他們提升。一直到他們畢業,佛就走了。

  最初講的經典《阿含經》,那就是佛的小學。小學的經典好懂,全是做人的道理,我們今天所說的倫理、道德、因果,都講這些東西,很容易懂,學了馬上用上,小乘經。小學辦了多少年?十二年。為佛教育扎根,它不是世間東西,世間東西小學六年夠了,它要十二年。十二年之後辦中學,方等,方等是中學,方等八年。跟前面十二年加起來,二十年。二十年基礎之後才給你講真東西,這是佛要說的,真正想說的;沒有這個基礎,給你講,不懂。這二十年講般若,般若講的是什麼?宇宙人生的真相,那就是今天所說的高等哲學、高等科學,他講這個。確實今天哲學、科學所研究的跟佛經上同一個科目。佛講的比他們清楚,比他們周到,他們講的還有欠缺。二十二年,般若二十二年,這就好比大學。最後的八年講法華,等於是研究所。法華講什麼?把宇宙人生真相如何能夠跟自己現實的生活結合成一體,它不是抽象的,它是真正的利益、真實的受用。也就是說,讓我們過這個日子、過生活,是諸佛如來的生活,不是凡人的生活,得大自在,得真的安樂。這一生幹這個事情,把學生一直帶上來,帶到學生成佛,他走了。這是真正的佛學。

  我們看到近代物理學家他們研究的報告,研究宏觀宇宙的,觀察宇宙邊際,他們的報告說,能夠觀測到的宇宙的邊緣,只能看到百分之十,另外百分之九十不見了,不知道到哪裡去了。這個報告我們一看就懂。科學家能夠觀察到的是十法界,十法界是他的邊際,十法界以外他見不到。那些諸佛菩薩他們回到實報土,實報土是法性身、法性土,科學儀器偵測不到。科學儀器不能離開阿賴耶,十法界是阿賴耶,所以十法界是它的極限,宏觀極限,十法界是邊緣;實報土,再往上去,它看不到。微觀,就是量子力學,他們是從反方向,那一個是無限大,量子力學是無限小。無限小裡頭就是阿賴耶的三細相,講的什麼?宇宙的源起,宇宙從哪來?怎麼來的?這些萬物從哪來的?我們人從哪來的?研究這個東西。阿賴耶的三細相,真沒想到被量子力學給揭穿了。三種現象,物質現象完全被揭穿了,科學報告跟大乘經典講的完全相同。但是精神現象,就是念頭,念頭也被發現了,但是念頭究竟是怎麼回事情、究竟從哪裡來的,還不知道。另外一個就是能量,阿賴耶的業相,也知道,沒搞清楚。

  我們相信再有二、三十年,可能他們把這兩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到那個時候,科學家承認了,佛經是高等科學。無論是宏觀宇宙、微觀宇宙所看到的,佛經上全有,三千年前給你講清楚、講明白了,你們現在用科學方法證明。雖然證明是一樣的,但是科學家不得其用。那佛呢?佛得其用。為什麼?佛是用禪定功夫,親證的。你沒有定功,你完全是用機器、機械、儀器,幫助你觀察到的。觀察到,你知道了,但是用不上,不能把它變成生活。科學家如何能得其用?放下才行,跟佛一樣,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行了,你就成佛了。這些東西你統統都能用上了,用上就是六種神通出現了,那是作用。所以這個典籍裡有這麼多微妙的東西。這是什麼?這是人的本能。所以佛這個話說得好,佛所有的,一切眾生個個都有,佛沒有比我們多一分,我們也沒有比他少一分。問題就在我們迷了,他覺悟了。凡夫要成佛,理論上很簡單,就是叫你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成佛了。

  那要不要這瞎修行,藉用這些功夫?沒有這必要。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五祖道場有講堂,他沒去過一次;有禪堂,他也一次沒去過。五祖分配他的工作是碓房裡面舂米破柴,現在講做義工。道場每天吃飯,大概有一千人,所以廚房裡面用的人很多。他是樵夫出身的,砍柴的,所以做他的本行,他就是舂米破柴,就是他的用功處所。這樁事情五祖忍和尚看得很清楚,他自己清楚,別人不知道。傳法的時候,五祖沒傳給別人,傳給他。說明佛法的修學,方法微妙無量無邊,有些要苦讀,有些不必要。原理完全是一個,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道,目的是什麼?目的都是叫你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是這個。如果你真聽懂了,什麼都一放下,立刻就成佛,一點都不麻煩。別人要修幾十年!五祖半夜召見他,跟他講《金剛經》大意,我們估計不超過兩個小時,惠能從凡夫就成佛了。

  理,我們完全懂得,就是放下。那我們的困難?困難就是放不下。我們放下,跟他沒有兩樣。所以經上說本來是佛。淨土宗的理論,就是《觀經》上說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佛是什麼?佛是我們的真心,我們的真心就是佛。現在我們迷了,迷了,真心不見了,真心變成妄心,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是什麼樣子?妄心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這是妄心。如果我們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我們就成佛了,跟阿彌陀佛一樣、跟釋迦佛一樣、跟十方一切諸佛一樣,沒有兩樣,自性裡面智慧現前,德能現前、相好現前了,樣樣都能現前。就差這麼一點點。

  如果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對我們現在有什麼好處?第一個永遠不生病,第二個長壽而年輕,不會衰老。這東西要不要學?秦始皇做了皇帝,想長生不老,做得到!那個時候佛法沒到中國來,這佛門有,這個不是假的,這第一個好處。第二個好處,我們居住在這個地區決定沒有災難。為什麼?現在量子力學家他知道,物質環境隨著人念頭在轉,你的念頭善,純淨純善,身心健康。如果你的念頭裡頭充滿了貪瞋痴慢疑,他就可以斷定你,你的五臟六腑有毛病。如果你不貪、不瞋、不愚痴、不傲慢、不懷疑,你身心健康,你五臟六腑一點毛病都沒有。居住的這個環境,也是這五樣東西招來的災難。貪,招來是水災;瞋恚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是發脾氣來的,瞋恚來的;愚痴是風災;傲慢是地震;懷疑是山崩地陷,地會陷下去,山,像現在土石流,會倒下來,那是什麼?懷疑。所以說,我們能把這個煩惱的根斷掉,貪瞋痴慢疑斷掉,真正做到不貪、不瞋、不痴、不慢、不疑,身心健康,外面環境不會出毛病。

  今天量子力學家發現了,也是大聲疾呼,但是人不相信。美國布萊登博士,前年在悉尼開會,一些科學家在那邊開會,兩天。我們淨宗學院有八個同學去參加,聽他們的報告。第一天是報告量子力學最新的發現,我們看到很歡喜,跟佛教愈來愈近了。第二天,他們專門討論二0一二馬雅災難預言。這都快到了,十二月二十一號,銀河對齊。他們討論的結果,兩派的看法,認為這個災難可能發生,一半的人,百分之五十;認為這個災難不可能發生,也是百分之五十。那會不會發生?再看看十二月二十一號是真是假的,這個謎底就可以揭曉。

  但是銀河對齊是個天文現象,大概二萬五千多年會有一次,我們碰上了。銀河中心是一個大黑洞,黑洞是個天體,它有很大的引力,就是吸引力。麻煩是因為這一天那個黑洞、太陽、地球排成一條直線,這個引力肯定會干擾太陽,會把太陽的風暴拉起來。這個拉起來對地球非常不利,拉起來什麼?對地球就愈來愈近,這個愈近的時候,就影響地球了。科學家認為,最輕的是地球上人所發射的太空的衛星全部會破壞,會被太陽風都消滅掉。那這就影響了通訊,飛機找不到方向,在海裡頭航海找不到方向,就怕影響南北極偏差,我們的方位判斷都不準確了。這是最可能的,是最輕的。

  嚴重的,最害怕的是怕它引發海嘯,就像漲潮一樣,這潮水特別大。那如果是它引發的這個海嘯,災難還不至於太嚴重,最怕的是它把海底超級火山引發爆發了,那這就麻煩大了。科學家告訴我們,地球上超級火山有十幾個,都在海底,在大洋的裡面,陸地上只有一個,就是美國的黃石公園。黃石公園是個活火山,科學家也做報導、也害怕,這個火山要爆發,科學家估計火山口長四十五英里,寬三十五英里,這世界上沒見過的,火山灰噴出來,二十公里。那我們今天國際航班,飛機飛行的高度都是十公里,正好在它的一半。這個火山一爆發,美國就亡國,美國三分之二的地方不能住人,就毀滅掉了。這個火山灰噴在這個空中,跟著地球環繞,這一圈,跟它同緯度的一圈,空中都被這個火山灰掩蓋了,看不到太陽。火山灰落下來,完全落乾淨需要一年三個月。這一年三個月,這個地區很麻煩,草木不生,是沒有陽光,沒有這個熱能,非常寒冷。會產生這個災難,這個災難都是人類空前大災難。

  海底如果這個火山爆發,科學家估計說可以引發一千米的海嘯。這一千米的海嘯,隨著波浪沖向岸邊,大陸的岸邊,它會慢慢降低,降一半,五百米;再降一半,兩百米,兩百米都不得了!上一次日本海嘯,十米。印尼蘇門答臘的海嘯,死了將近三十萬人,也是十米。所以一百米的海嘯就不得了,怕這個事情發生。科學家的看法,兩派意見不同,都要到時候這個謎底才能揭曉。所以這些東西可以給我們做參考,我們知道有這麼一回事情。

  量子力學家提出來,物質環境永遠是跟著念頭走的,就是如果我們能夠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可以讓這些災難不發生。這是美國布萊登博士說的。不但不發生,還會把地球帶上更好的走向。這就是我們的思惟能改變外面環境,這思想能改變環境。最好的思想是什麼?這經上告訴我們,無數次的教導我們,念佛。念阿彌陀佛,我們的心就跟阿彌陀佛相同;念阿彌陀佛,我們的福慧就跟阿彌陀佛相同,這還得了!所以一切念頭是以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最善。我們身上哪裡不舒服的話,放下貪瞋痴慢疑,一心念阿彌陀佛,不要去想身體,自然沒事了。這個治療的方法妙絕了!醫生認為這是奇蹟,科學家知道什麼原因,因為物質是由念頭產生的,所以念頭可以控制物質。

  物質這樁事情搞得最清楚,我看的報告是德國的科學家普朗克,愛因斯坦的老師,他一生專門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我們中國人所謂的「上天不負苦心人」,真的在他一生當中把這個謎底揭穿了,物質是假的不是真的,是人意念當中產生的幻覺。他們把物質分析,分析到最後物質不見了。這樁事情佛在經典上說過,也用分析法,分析到最小的物質,佛經上的名詞叫極微色,色就是物質,極微,也叫做極微之微。這個佛說不能再分了,再分就沒有了。極微之微被科學家找到了、發現了,他們的名詞叫微中子,真的是極微之微。微中子體積多大?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它的體積等於一個電子,原子裡頭的電子,等於一個電子,也就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這微中子。這個東西再分沒有了,沒有了,看到是什麼?看到是念頭波動的現象。這才曉得,原來物質現象是念頭波動現象所產生的,科學家發現。那個跟佛經上講的一樣,佛經上告訴我們,「色由心生」,色就是物質現象,從哪裡來?心生出來的。所以大乘佛法的總結,全體是心,整個宇宙就是念頭,是念頭變的。

  所以念頭,能夠把念頭集中,這個念頭的力量是無法估計的。一個人的念頭集中,可以改變星球在太空運行的軌道,有這麼大的能量。我們現在問題就是念頭散漫,像光一樣,這一盞燈光四面八方照,四面八方統統照,散的。如果把這個光集中起來變成一條線,激光,激光能夠穿透鋼板,有那麼大的能量。可是散開,它就沒有了,一張紙它都透不過去,集中起來的時候能穿透鋼板。我們這個念頭集中還得了!所以佛怎麼知道的?佛就是用念力,集中,佛能集中,集中就是禪定,禪定就是集中。佛說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你心不要分散,不要胡思亂想,集中在一點,那個能量就大!念佛的人,佛教導我們怎麼集中?就集中在一句佛號上,它就產生不思議的力量。佛在經上說的這個,現在科學家做證明。智慧是自己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外面來的是知識,不是智慧,向外所求的這些知識有侷限性,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後頭都帶著後遺症。不像智慧,智慧能解決問題,沒有後遺症。中國人、印度人自古以來求智慧,不重視知識。現在人重視知識,沒有智慧,所以他的心是散亂的,他有妄想,他有雜念,妄想、雜念非常之多。

  這下面說,華嚴圓攝諸教,《華嚴》的經義通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所以《華嚴》稱為根本法輪,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概論,佛法概論。展開來說,這個諸教可以說是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無量法門,都離不開《華嚴》。但是《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個意思就深了,《華嚴》最後尚且歸淨土,歸到這部經上,那這部經比《華嚴》還高。今經正是華嚴中本,這是前清彭際清居士說的,這是佛門的大德,宗教顯密圓融。於此經末,我們現在學的這個經,學到最後了,長行就學到此地,下面是偈頌,這是長行最後,這個經的末後,以求生淨剎,普勸有情,同歸極樂。

  「今所勸者,正是彌陀之本願」,阿彌陀佛沒有別的,就是希望我們趕快發心到極樂世界去。「釋尊及十方三世如來之本心」,一切諸佛的本心,一切諸佛的本願,沒有別的,就是勸我們到極樂世界;我們到極樂世界,佛就稱心如意。「世尊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實欲眾生同入彌陀一乘願海,而得真實究竟之大利」。名,沒有比這個更大的;利,也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世間人追求的是小名小利,辛苦得不得了。真正念佛人,他所追求的是大名大利,大名,名聞十方世界,名聞虛空法界。「信願行中,願為機樞。出生死海,唯賴願王」,在修行的核心,樞紐就是願。我們必須要願生淨土,願意追隨彌陀、親近彌陀,做彌陀弟子。這比什麼都重要,你有這個願,你就決定得生。

  「方便多門,禪密教觀,八萬四千,門門皆可,但歸元無二。諸方便中,究竟方便唯在往生」。說到明心見性,方法太多了,大乘教裡面講八萬四千,每一個門道都可以明心見性,都可以成佛。所以《金剛經》上佛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禪密教觀,「教觀」,我們有參考資料,「教相與觀心」。這個教觀,教是教相,觀是觀心。「教相者釋迦一代之教法」,這他教學的方法,「由自己之宗義而分別判斷」。像釋迦一代時教傳到中國來,中國的祖師把它分為八個宗派,這是從教相上分的。華嚴宗、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各人有各人的分別、判斷,但是統統都能成就。「觀心者,觀念自宗所立之真理」。每一個宗雖然講的不一樣,但是它都是通的。好像我們一個器皿,八面玲瓏,你在每一個方位上看,它不一樣,但是它是一體,進門去完全相同。在門外,它的門很多,門窗很多,都是真理,問題是你怎麼入進去,進去就是證得。

  「如天台宗以五時八教為教相,以一心三觀為觀心」,這舉天台的一個例子,「乃至如真言宗以顯密二教十住心為教相門,以阿字不生為觀心。此二門雖通諸宗,而天台一家之發揮,冠於諸宗」。它講得清楚、它講得明白,所以講到教觀,大家都喜歡用天台的講法。後面這天台說法,「止觀大意曰」,《教觀綱宗》,都是天台的,「略述教觀門戶大概,今家教門」,這個今家是指智者大師,天台宗的祖師。「以龍樹為始祖」,天台宗的始祖;「慧文」,二祖,「但列內觀視聽而已。洎乎南岳天台」,這個地方天台就是指智者大師,「復用法華三昧,發陀羅尼,開拓義門,觀法周遍」。這裡註解講了,「義門即教門」,也就是教學的方法,採用《法華經》,賢首的《華嚴》,智者的《法華》。過去譯經,依照這個經的義理、方法來修行,都能明心見性,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教觀綱宗曰:佛祖之要教觀而已」。這個也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佛教。佛是釋迦牟尼佛,祖是歷代祖師,佛跟祖師代代相傳的是什麼?教觀而已。教學的方法,解門,觀心是行門,解行相應。這個觀,用哲學的名詞,人生觀、宇宙觀,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要依教理,要依教學方法,這叫真學佛。那不懂得教,也不懂得觀,這不是學佛,沒學佛。所以今天在這個世間,確確實實我們看到人家稱為佛教,有六種不同的形式。有教有觀的,這是真正釋迦如來的佛學,就是它有教學的理論、有教學的方法,用這些方法來幫助你,把你許許多多錯誤的看法、想法糾正過來,讓你看到宇宙人生真相。真相大白之後,你就不迷了。破迷開悟,你就得樂了。

  這個樂如世間,與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不相干,貧富貴賤不相干。不是說這個樂,你有很高的地位、很多的財富,不是這個。孔夫子沒有財富,也沒有地位,可以說他是平民,他的樂一般人不懂,他真樂!學生當中顏回,顏回之樂是出名的,快樂,每天快樂無比,什麼都沒有,貧窮到吃飯的時候飯碗都沒有,用竹子編個簍子裝飯;喝水,杯子沒有,葫蘆瓢,窮到這種程度。「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夫子稱讚他,「回也不改其樂」。他樂的什麼?樂的是道,他對宇宙人生真相,他明白、他知道是怎麼回事情,所以快樂無比!釋迦佛有,他父親是國王,他不出家他是太子,他繼承王位,可是十九歲放棄了、不要了。放棄富貴,他當然有樂,他會比皇宮裡的那個快樂更快樂,他不會去找苦吃。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知道,佛教人離苦得樂,不會教你離樂去吃苦,哪有這種道理!這個樂是真樂,你必須要真正契入,不契入,你不知道。

  所以佛祖之要教觀而已,這就是真正佛法。「觀非教不正」,教是什麼?釋迦牟尼佛的經教,你要不依經教的標準,你走歪了、走邪了。「教非觀不傳」,教怎麼傳下來?教要真正修行,要真正覺悟,這觀是覺悟,才能傳得下去。如果他沒有真修,光是依照文字來講解,這個不行,講錯了。現在有一種,學校裡有開佛經課程,我年輕的時候還教了五年。台灣那個時候,中國文化學院,現在已經提升到大學了,文化大學。我那五年是教佛經哲學,我跟方老師學的那一套在學校就用上了。有沒有真修真學?沒有。膽子大,年輕,誤人子弟。必須真修悟入,這才能傳。

  像惠能大師,你看五祖忍和尚跟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契入了。說出他的心得報告,那就是他的畢業論文,二十個字,「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五祖一聽,行了,不必說了,衣缽給他,叫他趕快走,就畢業了。這五句話,觀,他真的入境界。神秀跟他十幾、二十年,沒有入境界,講文字不是講道理。觀是講道理,這道理跟文字相應。所以觀非教不正,教非觀不傳。「有教無觀則罔」,罔是什麼?迷惑。有教無觀,天天學經教,沒有入境界,迷惑。「有觀無教」,有觀無教是盲修瞎練,「則殆」,殆是危險,不知道你偏差錯到哪裡去了。所以教觀是一體,不能分離的。

  現在有變成學術的佛教,把它當作一門學問來研究,世間法,這是有教無觀則罔。這是有講、有聽的,沒有修的、沒有證的,把佛經當作一門知識來研究。這是很多學校開這個課程,老師不是修行、不是證果的人。另外一種就是宗教的佛教,現在我們一般所看的,把釋迦牟尼佛當作神來看待,把菩薩、阿羅漢都當作神明,多神教。全錯了,真冤枉!不能不承認,大家都這麼說。還有最近新興的,有企業的佛教、有觀光旅遊的佛教、還有邪教的佛教,這麼多,你學的是哪一種?用這個標準好,有教有觀,這是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佛教。這就是有講經、有聽經,有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去修行,有證果,往生就是證果,這才是佛所傳的正教。淨宗學人心淨佛土淨,心地清淨,萬緣放下,信願念佛,沒有妄想、沒有執著,這個是佛教,得搞清楚、搞明白。現在真正佛教很少,真的沒看到。

  我這一生三個老師,少一個都不行,我都不會成就。方老師接引我入門,讓我知道佛教是什麼。當初最初的認識,佛教是哲學,釋迦牟尼佛是教育家,我們是用這個眼光看他。一生教學,他的身分,要用現在的話來說,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的義務工作者,一生教學不收學費,盡義務。多元文化,他的學生不分國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信什麼教都可以來學。他沒有叫你去改信宗教,沒有,為什麼?它本身不是宗教,它是教育。像一個大學,不管你信什麼宗教,你分數考取了,統統收。這在經典裡面我們看到,有不少是外面宗教的信徒,宗教的傳教師,佛都教,不必改變宗教。信宗教與學佛兩回事情。學佛是跟佛學智慧,這要搞清楚、搞明白。現在教跟觀沒有了,建一個寺廟還收門票,釋迦牟尼佛要曉得做何感想?擺上他的像放在那裡收門票,在世一生教學沒有收過一分錢學費。所以我們學佛要把佛究竟是什麼,得搞清楚、搞明白,不能搞顛倒了。

  這個下面,「玄義十」,第十卷下,玄義是《法華玄義》,這裡面講的,「今釋此三教,各作二解:一約教門解。二約觀門解。教門為信行人,又成聞義」,這是教門。教門他聽明白了、他聽懂了,成就聞慧。「觀門為法行人」,又叫成慧門,成慧的意思,觀門是真幹,依照這個理論去修行,成就智慧。你看看,教門如果沒有修行,他成就的是知識,成聞慧門,知識。「聞慧具足」,那就是聞是有教,慧是有行。「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好像人有眼睛,太陽明照,你看得清清楚楚,有聞有慧,有教有修。

  底下括弧裡頭說,「自依聖法而行,謂之法行」,這解釋上面的,依照佛所教的方法去修行。那我們這個經裡面所說的三種淨業,也叫做三福,這必須要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頭一條。如果沒有做,光聽講,懂得,這是有教無行,得不到真正利益。有教有行,我真把它做到了,得真正利益。這個利益是世間孝子、是世間的好人,中國人講聖賢君子,聖是做到頂點,賢是次一等,最低限度是君子,好人。「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那是真正佛弟子。三皈是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落實在哪裡?落實在戒律,戒律能夠幫助你做到。圓滿落實在教觀,教觀幫助你圓滿達到。戒律幫助你紮好根基,得真幹,不真幹不行。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行菩薩道,自行化他。自己得到利益,不要忘了眾生,要全心全力去教化眾生。這是什麼?這報佛恩,佛的願望,一切眾生都成就。我成就了,我要幫助佛教化眾生,接引眾生,眾生真正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就是圓滿功德。所以,「信行者為鈍根而成聞慧,法行者為利根而成思慧」。聞慧是解,思慧是悟,一個聽經他聽懂,他能解、能行,悟是開悟了。所以「教門為信行人,觀門為法行人」,依照佛的佛法去修行。這是教觀名詞的含義。

  這下面說,諸方便中,究竟方便唯在往生,這一句非常重要!八萬四千法門,究竟方便是最方便的、最容易行的一條道路,成佛之道,就是往生極樂世界。「修行他法」,修別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欲於今生超脫三界,則為難行道」,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個事情麻煩!「唯此求生淨剎稱為易行。淨宗正修,首推持名」,淨土宗的修行,就是教我們信願持名,持名就是念佛。一定要真信,這個法門的理太深,不懂理,信可以,只要你相信你就會有成就,明白理成就很快,不明白理成就也快。所以理明不明白沒有關係,理明白了,我信心堅定;那個不明理的人,他信心也堅定。所以他成就是平等的,一樣的成就,這個是不可思議的法門。

  「但習餘門,而能發願求生,亦為彌陀攝受,而橫出三界」。不是修淨土的,修其他法門的,我也想往生行不行?行。無論學哪個法門,你到最後,說我想到極樂世界,我把我所修習的這個功德迴向極樂世界,求生極樂世界,行。淨土法門非常廣大,阿彌陀佛統統攝受。就在臨終最後那一念,這一念有人勸他,求生極樂世界好,他念頭一轉,不管修哪個法門都能成功。再告訴諸位,不管信什麼宗教也能成功,這妙不可言!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它是平等的。無論信仰什麼教,只要認真修行都是好人,宗教裡頭沒有教你做壞人的。可是傳教確實像我們剛才看到的,信解的人多,契入的人少,所以雖然講經講教,講不圓滿,這裡面不免產生很多誤會。這個誤會造成了障礙,也造成宗教與宗教之間的衝突。實在講宗教跟宗教沒有衝突。佛教跟這個世間、跟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衝突,為什麼?佛法肯定宇宙之間一切法都是從自性流出來的,同一個生命共同體,怎麼會有衝突!所以無論修什麼教,最後你覺得極樂世界不錯,阿彌陀佛那裡很好玩,我去一去,行不行?行,沒有不行的。你到極樂世界參觀一下,再到你那個天堂看看,你喜歡哪個地方你自己可以挑選,法門真廣大!真正不可思議!

  我們這一生遇到了千萬別錯過,所以一定要真正用功夫,多用一點時間來學習這部經典。這個經典真正搞懂了,至少你是個信行人,你不迷惑,你認識佛教,你認識淨土,你不懷疑它,你不會毀謗它。自己成就,我相信你也會帶著你的家親眷屬,你喜歡的人,你都希望他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天天在一起,不到極樂世界,以後見不到面了。六道裡頭各人走各人的,再也遇不到了,遇到也不認識,可是極樂世界認識。到極樂世界還有個好處,家親眷屬淪落在六道裡頭,無論在哪一道你都能看到他,你也有能力幫助他,這個功德利益到哪裡去找?找不到第二家了。

  極樂世界是大同世界,極樂世界是和諧社會,極樂世界是學校,沒有聽到那個地方有天王、有上帝、有天主,沒有,佛經你去查,從來沒說過,那裡頭沒有士農工商。它那個社會非常單純,查遍一切經只有兩種人,一個是阿彌陀佛,一個是菩薩。我們去都是菩薩身分,阿彌陀佛是老師,菩薩是學生,它是學校,到那邊是學習、是上課。但是到那個地方,確實自性智慧流出來了,不思議的智慧、不思議的神通,能力恢復了。六種神通,佛說是我們的本能,每個人都有,只是迷了,覺悟之後統統都恢復了。有天眼通,那個天眼不是普通天眼,能夠看整個宇宙。看整個宇宙,就像看眼前手掌上東西一樣,清清楚楚。宏觀能看整個宇宙,微觀,就是今天講的量子力學,極其細微的東西都看得清楚。看到宇宙的源起、看到生命的源起,看到在六道輪迴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你全能看到。這些眾生跟我們什麼關係,恩怨情仇全部看明白了。到那個時候看明白就曉得,過去糊塗幹這些事,現在覺悟了,這些人統統把他度到極樂世界去,都是有緣人。

  這是極樂世界人的生活,極樂世界那邊人每一天的活動,很熱鬧。這樣熱鬧,沒起心、沒動念、沒分別、沒執著,就妙!這個就是《還源觀》上講的「隨緣妙用」。妙是什麼?你自己永遠在定慧當中。定,自性本定;慧,是自性本具的真實智慧,統統現前。「是故此經以求生淨剎總收前文」,這一部經到此地這一句做總結,勸我們斷惡修善、求生淨土做為總結。下面是偈頌,長行文到這個地方就結束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