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五0集) 2012/10/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55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一千零七十五頁,倒數第五行:
「故《法句經》以二十一喻,喻善知識」。我們在參考資料裡頭,把《法句經》上這二十一種比喻找出來了。現在我們從第三喻看起,「善知識者是汝腳足,荷負汝等離生死故」。前面第一個善知識是汝父母,第二句善知識是汝眼目,你能夠看得清楚菩提正道。第三句善知識是汝腳足,沒有腳足就不能走路,所以腳足,荷負汝等離生死故。第四個是「善知識者是汝梯凳,扶侍汝等至彼岸故」。樓梯、凳子,我們要爬高必須要藉它,沒有它我們就上不去,用這個比喻善知識。腳足是行動,沒有善知識我們就沒有辦法行動,也沒有辦法向上提升,所以善知識對我們實在是非常重要。「善知識者是汝飲食,能使汝等增長法身故」。好比飲食一樣,飲食維持了我們的身命,善知識維繫了我們的法身慧命。這些比喻都比喻得非常之好,為什麼?我們把善知識真的是疏忽,沒有重視他,沒有尊重他,沒有真正的深信他,所以多少人遇到當面錯過。不知道,沒有看到《法句經》上,世尊這樣的告誡、勸導我們。
第六句說「善知識者是汝寶依」,這個依應該是衣服,下面講,「覆蓋汝等功得身故」。我們修積一切功德,也得善知識的加持,善知識如果不加持,我們功德很難成就。「善知識者是汝橋梁,運載汝等度有海」。這個有海,有是講三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有什麼?有因、有業習種子。沒有善知識,我們脫離不了六道輪迴,三有就是六道輪迴,你離不開。海是比喻生死無邊,取這個意思,輪迴無盡,什麼時候才能夠出得來?這個與善知識關係太大了。從這二十一種比喻來看,善知識對我們恩德超過父母,父母給我們的是肉身,善知識幫助我們得到法身,法身比肉身難,善知識不容易遇到。第八「善知識者是汝財寶,救攝汝等離貧苦故」,這應該是個離,離貧苦故。這個地方的貧苦是沒有智慧、沒有道德,沒有能力辨別善惡,心行不善,我們向三惡道去了,這真正叫貧苦。善知識能夠救我們,能夠攝受我們離開惡道,貧苦是比喻惡道。「善知識者是汝日月,照曜汝等離黑闇故」。黑暗是無明,黑暗的果是地獄。善知識代表的是光明、是智慧,他能幫助我們獲得智慧光明,所以我們對善知識要重視。
第十「善知識者是汝身命,護惜汝等無有時故」。善知識跟父母一樣,不但照顧你的法身慧命,對你的身命也是無微不至,希望你有個健康的身心,你才真正能夠學到智慧。所以善知識的教誨,當然要百分之百的依從。可是真正找到一個百分之百依從的學生,不容易,這什麼原因?誠敬心不足。為什麼不足?疑結沒有斷乾淨,他有疑惑,不能沒有疑惑,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我們自己反省,我們對老師有沒有做到百分之一百?沒有。能夠有百分之三、四十就不錯了,實在說老師就非常器重你。什麼原因?現在人對老師的誠敬心,大概只有百分之三、四,怎麼教?沒法子教。真正好老師,不是不想教,不是不願教,而是學生不肯學。學生縱然想學也很有限,想學是一回事情,要具足學習的條件,這就有問題,我們今天學佛,我們對佛有幾成的信心?我曾經舉過惠能大師跟神秀的例子,我說神秀對禪宗、對老師有一百分的誠敬,而惠能大師,這個不認識字,一天經沒有學過,禪堂一支香也沒有坐過,他對於禪宗、他對於五祖有萬分誠敬,一絲毫的疑結都沒有,五祖有慧眼認出來了,衣缽傳給他。
念佛人對阿彌陀佛、對這個方法,如果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像鍋漏匠這樣的人決定往生。不但往生,我們冷靜觀察,他往生的品位肯定是上輩往生,也就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他是屬於這一類。上輩往生那就是十地菩薩,上上品那就是八地以上,為什麼?沒有懷疑。我們疑這一關難斷,用什麼方法來把這個疑結斷掉?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佛號決定不能中斷,會把疑結念破掉;第二個辦法,聽經。像劉素雲聽經的方法,一天聽十個小時,十個小時就聽一段經文,一個小時的,這一個小時聽十遍。很注意的集中精力在聽,這十遍遍遍領悟都不相同,真聽進去。為什麼?心愈聽愈專,愈聽愈沒有雜念,所以她遍遍境界向上提升。如果有妄想雜念在那裡就不行,聽十遍等於聽一遍。這個方法能除疑結。大乘經上佛說得好,菩薩最大的障礙就是懷疑,讓菩薩在菩提道上精進緩慢不能快速成就的原因就在此地。
由此可知,凡人學佛,成敗的關鍵在善知識。你是不是真遇到?遇到是不是真正相信?真正相信是不是能理解?理解之後有沒有辦法做到?這些條件統統具足,恭喜你,你真正遇到善知識。不然的話,善知識是遇到了,你沒有得利益,這是真的。甚至於老師開班教學,同學二、三十個人,真正成就只一、二個,其他的默默無聞。你要問什麼原因?同一個教室上課,老師沒有偏袒對哪個多說一點,沒有,完全是平等的。這就是印光大師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誠敬得百分利益」,就這麼個道理。心性之學從誠敬當中得來,老師是個引導,把你的誠敬心給引出來。你所得到的智慧、德能完全是自性裡頭本具的,也就是善知識把你的自性引出來,幫助你明心見性。實際上你所悟得的,全是自己自性本具。開發自性要純孝純敬,所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一把打開自性門戶的鑰匙,這不能不知道。
「善知識者是汝鎧仗」,鎧是盔甲,披在身上防禦的,仗是攻擊的武器,這個比喻什麼?「降伏諸魔得無畏故」。你有善知識就等於說你有鎧仗,你有將軍,你有很多士兵保護你,魔王外道不能夠侵犯你,不能障礙你。也就是說,善知識是我們的護身符,他能保護我們,這真的不是假的。李老師早年在台中辦過兩次精進佛七,精進佛七是二十四小時不睡覺的,七天。人數不能超過十個人,超過十個人主七和尚照顧不過來,十個人以內,十個人以外不行,全部精神貫注。遇到兩個同學著魔了,這個事情麻煩,人家參加佛七的人很正常進來,你倒搞得他人神經錯亂,對人怎麼交代?好在李老師他是個很有經驗的醫生,把這兩個人用十個月的時間,調理恢復正常,以後再不敢打精進佛七了。他老人家把這個事情告訴我,叫我記住,決定不能幹這些事情,如果遇到著魔的你怎麼辦?這是他自己一生的經驗告訴我。所以我這一生走上講台,我沒有進念佛堂,我知道念佛堂的事情不好搞,沒有講席這麼單純。所以真的要得善知識加持。
第十二「善知識者是汝絙繩」,絙繩是很粗的繩索,航海船上用的,「椃機,《藥師經疏》作挽拔」,意思完全相同,挽拔好懂,挽拔什麼?挽拔「汝等離地獄故」。這是你掉到一個深坑裡面,這個工具,很粗的繩子放下去之後,能把你拉起來,等於說他有能力把你從地獄救出來,這是比喻。真正墮地獄沒法子救你,你造了地獄業,你壽命還沒有完,可以救你。你真正能夠懺悔,能夠發願,認錯後不再造,如果能夠累積功德,斷惡修善,真能夠幫助你離開地獄。這些教誨就像絙繩一樣,絙繩是海船,人掉到海裡去了,用這個,放下繩索能把人救上來。
第十三「善知識者是汝妙藥,療治汝等煩惱病故」。確實我們有煩惱、有習氣、有罪障,這些東西障礙菩提,這些東西把我們帶到三途。那善知識他能幫助我們,他能教導我們,這就是妙藥,教我們怎樣對治煩惱,怎樣消除業障。善根深厚的人,對善知識的教誨沒有懷疑,一說他就接受,叫他幹他就真幹。說你錯了,他真的認錯;你要懺悔,真懺悔,好教!還有一等根性的,他不但煩惱障重,所知障也重,那怎麼教他?那就給他講理。經教裡常說的「諸法實相」,把事理分析給他聽,把因果說給他聽,他才會明白。像大乘經教上所說的,這是菩薩修行所依的「性空妙有」。心性空寂什麼都沒有,但是它不是無,空不當作無講,它能生萬法,什麼都沒有,能生萬法。妄心亦如是,我們現在用妄心,妄心其實也什麼都沒有,裡頭有習氣就是。你看睡覺的時候它能夠叫我們發夢,作夢,作夢是下意識,意識心裡頭本來沒有夢,它能現夢。雖然現夢境,夢境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從這些地方要體會到,性空寂不可得,外面的現象?現象是幻相,是假有不是真的,它也不可得。凡夫迷得太深,以為他得到,其實他沒有。
現在我們學到,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再加上科學的報告,我們有這麼個概念,知道所有現象,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的現象,都是從波動產生的幻相,不是真的。這個頻率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也就是說,每一個妄相出現,它所佔有的時間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所以不可得。你怎麼能得到?我們能得到的身、能思惟的念頭,也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不是真的。真正知道不是真的,就徹底放下,徹底放下就證果,放下見思煩惱就證阿羅漢,放下分別他就是菩薩,放下起心動念就成佛了,法身菩薩。我們今天就是放不下,放不下的根就是前面所說的疑結,這個懷疑打了個結在那裡,這個結無法突破,很難突破。這個懷疑是自己,懷疑打了個結還是自己。我們不是上上根人,我把這個結看破、明白了,搞了六十年。如果沒有這麼長的壽命不行,能往生真的是僥倖,不能往生是理所當然;如果這個疑結破除,那是決定得生,那不是僥倖。所以我感謝老師,看破、放下,是我第一天見面他教我的,老師一絲毫隱瞞都沒有,把這個事實真相,修行的祕訣告訴我。
雖然當時我似懂非懂,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從哪裡下手?他告訴我,布施。然後詳細告訴我,布施的功德,你能施決定有報,施財得財,施法得聰明智慧,施無畏得健康長壽。得到怎麼樣?得到不能享受,得到了還要施。錢財容易明白,我得到財了,財要施掉,愈施愈多,愈多愈施,多做好事。聰明智慧亦如是,得到聰明智慧,要用這種聰明智慧去幫助別人,幫助別人開悟。無畏布施得到的健康長壽,健康長壽不是叫你去享福,是讓你為苦難眾生多做一點事情,你還有體力,你愈施身體愈健康。你不肯布施,養尊處優在家裡享福,福幾年享盡了,享盡壽命到了,要往生。總而言之,這一世不重要,聰明人有前後眼,要看到我將來,這個重要。我要到哪裡去?我要相信誰?誰能幫助我?要相信世尊沒妄語,世尊告訴我們,你念阿彌陀佛、你信阿彌陀佛決定沒過失。這樁事情,絕不是只有釋迦牟尼佛叫眾生這麼做,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一尊佛菩薩不叫人念佛求生淨土;除非這個人不相信,那就沒法子。這個人如果能信,佛總是想盡方法來誘導他、成就他,這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這才是真實智慧、真實利益。
下面說,「善知識者是汝利刀,割斷汝等諸愛網故」。這裡頭用的字用得好,愛,愛網,網就麻煩了,網一纏縛在裡頭出來太難了。善知識好比是一把利刀,鋒利之刀,他能把這個愛網割斷。這是煩惱當中的根本煩惱,也就是情執,最難斷的、最不容易放下的。可是你一定要知道,這個東西不放下麻煩大了,太大了,出不了六道輪迴,那就得幹六道輪迴。我們在六道裡頭,這一生當中,走到超越六道輪迴的邊緣上,就差一步,這一步不能跨過又回來了,回來又一輪迴,就輪迴到底了。什麼時候再能碰到這個邊緣,難了,不是很容易遇到的,很不容易才遇到一次。我們看到多少人遇到又退轉了,想想自己我遇到了,有沒有退轉?有退轉這一生沒把握,是在碰碰運氣,不退轉那就真有把握。一定要認清楚這個利害,不能放下對我是大害,在輪迴裡頭不知道還要受多少劫的苦難。真看穿了,我放下,我不願意再受這苦難,我這一生跟阿彌陀佛去,再回來是法身菩薩不是凡人。再回來幹什麼?再回來幫助有緣的苦難眾生。肯定要回來,而且常常回來,與我有緣的苦難眾生太多太多了!
第十五「善知識者是汝時雨」,時雨就及時雨,需要的時候它就來了,這叫時雨。「潤清汝等菩提身故」,他能夠滋潤,他能夠洗乾淨,潤清你的菩提身。《藥師經》裡面,不是說菩提身,說菩提牙,意思相同。菩提要成長它需要養分,它需要雨露來養它。雨露不能多,又不能少;少了,它枯乾、枯死了,多了的時候也不行,也會把它淹沒了,所以需要的時候就有,不需要的時候沒有,叫時雨。這是比喻善知識,時時刻刻在必要的時候,他能加持我們、能幫助我們,我們遇到困難、遇到障礙,他能夠教導我們、幫助我們化解。
「善知識者是汝善標,教示汝等趣正道故」。標是標準,最好的標準。所以學佛要找個標本,找個榜樣,你學得就快,以誰做標準?以老師。老師往往以為自己無論在修學、在福德、在智慧,還有所不足,老師會教我們依什麼人做標準。我在李老師會下,他就給我講了很多遍,所以印象很深刻,要我依印光大師做標準,印光大師是我們修學的榜樣。印光大師不在世,《文鈔》在,天天讀《文鈔》就是天天親近印光大師。弘一大師讚歎他老人家,他說中國最近兩百年,沒有一個人的修行成就,能夠超過印光大師的,兩百年。所以印祖一生的行誼,多看看、多讀讀認真來學習,一生絲毫名聞利養的念頭都沒有,真正是個老實人,規規矩矩、老老實實。沒有出名的時候天天讀經念佛,他在普陀山管藏經樓,所以有機會讀經,對經論很熟悉。而且藏經樓裡待了三十年,不是短時間,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七十歲被人發現,有一些學術界的教授,在當時是有名的教授,他們到普陀山去遊覽,無意當中遇到。遇到聽老和尚談話,七十歲的老和尚談話,向他請教一些問題,對答如流,充滿智慧,叫人心服口服。
這些人提問題向他請教,就是書信往來,印祖回答的信,句句都是正法。他們在報紙上發表,在雜誌上發表,很多人看到了,都到普陀山去看他,向他請教,這就出名了。以後老人離開普陀山,到蘇州靈巖山寺去閉關,關房不大,我去看過,好像還沒有我們這個攝影棚大,隔了兩間,一個小佛堂,一個臥室,我去拜訪過。一生的行誼,確確實實是現代出家人最好的榜樣、最好的模範。現代印刷術發達,書籍成本很低,《文鈔全集》印得也很好,流通量很廣。但是要真學,要真的去讀,真去學決定得利益。我初學佛的時候,幾位大德都是印光大師的皈依弟子,李老師是的、朱鏡宙是的、趙默林居士是的,我認識幾個老居士統統都是,這些人對我都有相當深刻的影響。而李老師常常勸學生,要找一個榜樣,現代人裡頭沒有,去找古人,做古人的私淑弟子。你有個榜樣,向他學,依他為師,這樣進步快,這都是非常好的方法。教示汝等趣正道故,他們走的是正道沒有偏邪。
第十八「善知識者是汝薪火」,我們講燒柴火,「成熟汝等涅槃食故」。這薪火做什麼用?煮飯用的,煮飯、燒水都得用柴火。現在不用了,現在用電、用瓦斯,從前用柴火、用木炭,這能夠煮飯、能夠燒水。善知識是你們的薪火,他能夠成熟大家的涅槃食故,能幫助你證得般涅槃。「善知識者是汝弓箭」,弓箭是武器,「射殺汝等煩惱賊故」。阿羅漢叫殺賊,賊是什麼?賊是煩惱,斷煩惱叫做殺賊,這是比喻。弓箭是什麼?弓箭是武器,這個武器是智慧,智慧能斷煩惱,沒有智慧不能斷。定功能伏煩惱,沒斷,只是把煩惱控制住,叫它不起作用,這是禪定,開慧那真的就能煩惱斷掉。現在人能夠把煩惱控制住就不容易,往生最低的條件,是能把煩惱控制住,佛號提起,這人決定往生。所以煩惱不要斷,帶業往生,把煩惱帶到極樂世界,業障帶到極樂世界,到那個地方再斷。你見到阿彌陀佛,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肯定開智慧,智慧開煩惱就斷了;有煩惱不能開智慧,因為它障礙。智慧開肯定煩惱斷了、肯定業障消了,所以到極樂世界斷煩惱、消業障快!這個不能不知道。
我們在這個世間沒有辦法斷煩惱,也沒有辦法消業障,能把它控制住就不錯了,用什麼方法?用這一句佛號。所以這一句佛號是持戒,也是修定,定慧等學就在一句佛號當中。一心念佛,這是淨宗的戒律一樣,你能夠遵守,你決定不違背,念久了心定下來,煩惱控制住。煩惱沒斷,它不起作用,不起作用就不障礙你往生。所以念佛念到什麼樣才能往生?念到把煩惱控制住你就能往生。有煩惱、有業障不要害怕,沒事,什麼都不怕,你的後台是阿彌陀佛在支持你。你要相信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世出世法沒有辦法再找一個比他高的,他到頂尖了。這個人我們不求他,我們求誰?對於你了生死出三界,斷煩惱證菩提,阿彌陀佛的方便,是方便當中的方便,第一當中的第一。所以不能有疑惑,有疑惑我們就錯了,有疑惑去不了。這個法門無論男女老幼、賢愚不肖,乃至於五逆十惡、毀謗大乘,只要你能夠信,完全都能得度,阿彌陀佛統統攝受。你不信,他就沒辦法,四十八願裡頭說得清楚、說得明白!
下面一條,「善知識者是汝勇將」,這個將軍的將,這個字是正確的,是汝勇將,「能破汝等生死軍故」。生死軍就是魔障,善知識能幫助你。我們今天找的善知識,不是別人,是阿彌陀佛,這要知道。我們跟定這位善知識決定往生淨土,決定一生成佛,其他的統統放下。末後第二十一,「善知識者是汝如來」,是你的自性佛,「破汝煩惱至涅槃故」。阿彌陀佛在哪裡?這部經就是阿彌陀佛。印光大師在哪裡?在《印光大師文鈔》。阿彌陀佛在哪裡?這一部《無量壽經》會集本就是的。然後你就曉得,真正受持這部經,每天讀誦,依教奉行,經典所在之處就是佛所在之處,佛所在之處無比的殊勝吉祥,我們得有信心,沒有信心不行。沒有信心就是懷疑,就是疑結,有疑把我們的功德全都破壞掉,這真可惜!我們認為還有別的方法,比阿彌陀佛更強的、更有效的,這錯了。一切諸佛如來告訴我們,再找不到了,第一當中那真的就是阿彌陀佛。我們對他具足無比的信心、堅定的信心、永遠不壞的信心,我們自己才真正有把握往生,什麼樣的魔障都找不到,為什麼?佛給你做後台。
這二十一種利益無量無邊、無有窮盡,善知識者是阿彌陀佛。總結說,「善男子,善知識者有如是無量功德,是故我今教汝親近」。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善知識有無量無邊功德,佛稱這個善知識,不是阿彌陀佛是誰?這當然是的。是故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要親近。我們這個體會肯定沒錯誤,因為這個經自始至終是佛說的,佛把西方極樂世界介紹給我們,把阿彌陀佛介紹給我們,希望我們真正相信,一點懷疑也沒有,希望這一生當中,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
我們現在把這句文念下去,「《法句經》以二十一喻,喻善知識,謂父母、眼目、腳足、梯凳、飲食、寶衣、橋梁、財寶、日月、身命等。後結云」,後面總結,「善知識者,有如是無量功德,是故教汝等親近。大眾聞已,舉聲號哭」,這受感動。「自念曠劫為善知識守護」,曠劫是無量劫來,佛守護我們、照顧我們,這個佛是誰?就是阿彌陀佛,不是別人。「今日值於如來」,今天遇到了,「乃至未曾報恩,無心親近。說是語已,重復舉身號泣」,這是真正感動流淚。
「是故《圓覺經普覺品》普勸曰: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事善友,事善知識」。這是佛教人初學的時候不能夠捨離老師,親近老師的時間愈長愈好,自己的根基穩固。「且恭敬善知識者,首在如教奉行」,什麼叫奉事善知識?奉事善知識要依教修行。「此亦甚難」,這真不容易,為什麼?還是自己多生多劫不善的習氣,煩惱、習氣在擾亂你。『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聞法要都能夠行還能不成就嗎?我們前面舉的例子都是真人真事,是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往生的瑞相無比稀有。鍋漏匠往生,諦閑法師對他的讚歎:天下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識不如你,名山寶剎這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這個讚歎的話句句是真話。他怎麼會有這麼大成就?沒有別的,就這四個字他做到了,「聞法能行」。
他一生就聞一句法,很簡單,「南無阿彌陀佛」,他別的都不知道,就知道這一句佛號。老和尚教他你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他就真幹,三年,你看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往生之後還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老和尚讚歎他,你沒有辜負出家一場,真成就,給修行人、給念佛人做個最好的榜樣。諦閑法師是他的善知識,他對善知識,前面講的這二十一種功德成就,他句句都具足。但是他並不知道,他也沒有學過,也沒有人跟他講過,對比一下他句句做到。我們跟他比自嘆不如,真的不是假的,道理我們懂得比他多,功夫跟他比相差太遠。讀到這個經文,我們要發憤、要勇猛精進,要趕上。能不能趕得上?能。只要一口氣沒斷,最後這一口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萬緣放下,具足信心,一句佛號就能往生。因此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勇猛精進,足夠時間。
「今幸求得,倘於彼善知識所示,不能信受奉行,則良醫束手。如是則遇同未遇」。這句話我們要記住,常常警惕自己,我們今天遇到了,很幸運的遇到,求得了,如果對善知識所示的,這個示一個是榜樣、一個是教誨,不能夠信受奉行,那善知識一點辦法也沒有,等於沒有遇到。所以世出世間法從教學來講那個根,根之根就是孝敬,孝順父母、尊師重道這是根。師就是這裡所說的善知識,對老師不知道尊重;換句話,對道就沒看重,這肯定的。如果對道看得很重,對老師哪有不尊敬的道理!把如來一生成佛的大道,世出世間第一稀有的大道,為什麼?他成佛得快。八萬四千法門能成,慢,中間還有退轉;這個法門快,一生決定成就,全在信心。
我們自己起心動念自己不知道,佛菩薩知道,沒有障礙的人全知道。一定要知道有障礙的人少,沒有障礙的人多。我們讀過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那是學《華嚴》的一篇論文,總結《華嚴經》說什麼,全在這篇論文當中。宇宙的來源是從一體起二用,宇宙的來源,這二用是什麼?這第一個是依報,第二個是正報。依報是環境,正報是自己,不是別人,正報是說我自己。我自己以外都是我的依報,人事的依報,物質的依報,大自然環境的依報,統統屬於依報,全是從一念不覺發生的。一念不覺沒有原因,你不必去找原因,愈找愈複雜,愈找愈斷不了。不找,若無其事,不管它自然就沒有了,你就圓滿證得。依正起來之後,依正的能量不可思議周遍法界,正報是我們念頭,起心動念周遍法界。依報是我們的環境,包括我們身體,身體是物質,也周遍法界。所有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都是波動形成的,這個波才動就周遍法界。
我們從這個地方才真正理解,我們起個念頭諸佛菩薩知道,聲聞、緣覺知道,這都沒有障礙的。天地鬼神知道,因為他距離我們近,我們這個波動他都能收到。只有自己不知道,迷惑顛倒,煩惱、業障深重的凡夫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快?因為沒有空間、沒有時間,空間、時間是假的不是真的。沒有空間是沒有距離,遍法界虛空界沒距離;沒有時間是沒有前後。所以跟你講真話即在當下,講真的,你不懂,這是真話,就在當下,這個當下,說當下,當下成過去了。這個當下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叫當下,念念都是當下,當下不可得。這個事實真相參破很容易放下,這個真相沒有參破就很不容易放下。一切法不可得,千真萬確的事實,知道不可得全放下了,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覺心現前,恭喜,你成佛了。這成佛不難!放下之後怎麼辦?
這三種周遍第一種是講速度,「周遍法界」。第二種「出生無盡」,無論是物質現象、自然現象、意念(精神現象),念頭才一動整個宇宙都產生變化。確實就像萬花筒一樣,這一轉動,我這一個萬花筒,這一轉動,你從這裡面看變化無盡,從早到晚轉一天,沒有看到兩個相同的。跟江本博士水實驗一樣,絕對不可能有兩個相同的,出生無盡。第三個重要,「含容空有」,含是包含,空是虛空,這說什麼?心量。我們的心量多大?包含虛空,容是容納,容納萬有,遍法界虛空界統統容納,量大福大。誰的量大?佛,佛的量大,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包太虛是含空,量周法界是容有,福大,愈是包容福愈大。不能包容,心量小,心量小裡頭全是業障;心量一大業障都沒有了,散掉,這業障就不見,煩惱也不見。心量很小的,無論是什麼人事物都斤斤計較,苦不堪言,計較是真的?假的,全是假的。能計較不可得,所計較的也不可得,計較它幹什麼?這叫看破,看破之後自然放下。看破還沒放下,章嘉大師說的根本就沒有看破,真看破哪有不放下的道理!
我們再往下看,「故於善知識教」,善知識的教誨,「應聞而能信」,你得相信。我們今天讀這個經,這經誰教我們的?釋迦牟尼佛教的,釋迦是我們的善知識。釋迦牟尼佛介紹我們認識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們的善知識,我們對善知識要能信。「信而能行,是為甚難」,難能可貴,很難你能做到,這就非常可貴。以上說明「遇佛,聞經,遇善知識,聞法能行,均極難得,甚為希有。但此上三者之難,莫過於下之若聞斯經,信樂受持,是乃難能中之難能」。這真的一點不假,我們遇到真有不少人為了保家平安,請三寶鎮宅,妖魔鬼怪不敢來。家裡面供佛像,請一部《大藏經》,放在那個地方鎮宅,有沒有效?有效。但是告訴你,效果不大。效果的大小是在你的心,你的心真信、真行,這個效果大,佛像跟經書產生不思議的能量;如果對它懷疑,這效果一落千丈。這就是佛經上常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你要真正常常想著,那個能量就大;你沒有常常想著,一天想其他的事情,與三寶不相干的,這能量就沒有了。
我們讀到這一句,你看以上三種之難,莫過於下面『若聞斯經,信樂受持』,是乃難能中之難能,這『難中之難』,那這部經能量還得了,我需不需要《大藏經》?不需要。就這一部經就不得了,什麼樣的妖魔鬼怪統統降服了。印光大師給我們表演的,關房裡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像,不高,大概只有這麼高的,不高,一尺的樣子,就一尊像。桌子上擺了一本《阿彌陀經》,就一部經,其他的什麼都沒有。你看房子空空洞洞的,一對蠟燭台、一個香爐、一個供水的杯子、一個木魚、一個磬,還一把引磬,其他的沒有了。老和尚關房裡頭的佛堂,牆壁上貼了個大字,老人自己寫的「死」字,他那個關房能量多大,不可思議!從哪裡來的?信心來的。說來說去我們都是信心不足。所以這個經,經跟註解很長篇幅,我們講了十幾遍(十幾集)全都講信心。「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善法,都從信心建立的,信心沒有,全都沒有了。我們所憂的,憂什麼?就是信心怎麼建立?信心真建立你就成功一半,後半句一點都不難。「故云難中之難,其希有難得,更無過於此者」,故云『無過此難』。難中之難,無過,沒有超過比這更難的。
「何以故」,就為什麼?「如《淨影疏》曰:餘義餘法,處處宣說」。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其他的義理、其他的方法佛常說,四十九年說的一切經處處宣說。但是「開顯淨土,教人往生,獨此一經,為是最難」。專講淨土,教人求往生,一生當中決定成就,只有這一部經。淨土三經是同一部的,《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同一部經。世尊當年在世也是多次宣講,這是很特殊的,佛為什麼說?諸佛菩薩應化到世間,無不是應機說法。淨土根機成熟,佛一定要說,為什麼?他能往生,他一聽就相信就接受,就依教奉行,他到極樂世界作佛去了。有這樣人,佛要說;沒有這樣人,佛不說。現在我們學這個經,我們自己想去,跟同學們分享,讓同學們種善根,真正相信的那就成熟了,他決定得生。根沒有熟的?沒有熟的幫他增長、幫他提升,阿賴耶識裡頭種子再加多一些,等到他來生後世遇到的時候,他的善根深厚就成熟。現前成熟的,也是過去生中善根深厚,不是偶然的,這些道理我們一定要懂。
沒有善根的人要替他種善根,替他種善根就是要他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把這句佛號貼在門口,人家一進來的時候感覺得奇怪,跟他講這什麼意思。最明顯的方法,阿彌陀佛代表智慧圓滿,福報圓滿,這大家都求了。那不要阿彌陀佛就是沒有福報,不要福報,也不要智慧,不要智慧就愚痴,不要福報就貧賤,你願意幹嗎?那你要不願意,我要福報,那你就念阿彌陀佛。再回過頭問,你看看我有沒有福報?我有沒有智慧?我的智慧、福報從哪來?阿彌陀佛來的。我天天念他,你不念,我念,你不要,我要,講清楚、講明白了,這簡單容易,他馬上就信受,回家就得考慮,一點都不迷信。我是老師這樣教導我的,我依教奉行有了成果,我才講給別人聽,真的不是假的。這個事情不能騙人,世界上聰明人很多,我能騙那麼多人嗎?這種淺顯的道理,人家很容易懂。不要說得很深,說得很深把人家說迷惑了,愈說他愈懷疑,這就達不到效果。很簡單、很容易,把這個名相、名詞說清楚、說明白。
這部經確確實實是十方三世一切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第一經,這功德多大。一切諸佛讚歎,這大家知道的,十方佛讚歎,《彌陀經》六方佛讚歎,讚歎哪有不護持的道理!諸佛護持、菩薩護持,龍天善神誰不護持!我們知道了,我們護持。我們不護持,印這麼多幹什麼?這就是護持的表現。你說你家不平安,供養一部經平安了,再送一個小機器給你,一千二百個小時都在裡頭,你去聽,你就得平安,你什麼麻煩都能解決。什麼冤親債主聽了統統得度,歡歡喜喜的走了。所以播講經的小機器晚上要開,聲音開小一點不吵自己睡覺,一定要有聲音,聲音小沒有關係,鬼神能聽得見。我們晚上休息,他們晚上在用功;白天我們用功,他們休息。互相不干擾,自利利他,無量無邊的功德。這是獨此一經。
「又《會疏》曰:若聞斯經者,知識聞薰也。信樂受持者,往生正因。謂信樂本願,受持名號,此法超異諸教故;得益超出諸善故;眾機通入報土故;一生成辦故。必依多劫宿善,超過諸難之事。故云難中等」。《會疏》這段說得好,我們聞這部經,是知識聞薰。老師不講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這回事情聽老師講《無量壽經》,老師在台中講了幾遍,我聽到一遍,圓滿從頭聽到尾,但是我聽的是康僧鎧的本子。這個本子是早期講的,講的時候我還不認識老師,早年講的。老師的筆記完整的,他把這個本子給我,我一看就懂,聽過康僧鎧的本子,再看這一部眉註,無量歡喜。信樂受持,相信沒有懷疑,歡喜接受就真幹,真正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真念佛。念佛為什麼?念佛就是求生極樂世界,沒有第二個原因,這是往生正因。謂信樂本願,信裡頭特別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一絲毫不懷疑,知道阿彌陀佛願願是幫助六道苦難眾生,一生當中圓滿成佛,哪一個法門都做不到,只有這一門真正不可思議。受持名號,你看就這麼簡單。
這個法門超異諸教,超越八萬四千法門,超過無量法門,得的利益超出諸善。這個意思說修一切諸善都不如念佛,念佛是善中之善,念阿彌陀佛,這不能不知道。眾機通入,不管什麼根機,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個個都能入實報莊嚴土。為什麼?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實報土,只要往生全是實報土,「種種根機悉生報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生成辦,而且一生當中只要幾年工夫就完成,我們從《淨土聖賢錄》看到的,《往生傳》上看到的,一半以上都不超過三年。你看它多容易、多簡單,修這個法門修三年成佛了,到哪裡去找這法門!它真的是難信,這個疑結確實很不容易斷。夏蓮老會經,黃念老註解,什麼意思?無非是破除一切眾生的疑結。大家都能相信,不懷疑,他何必幹這個事情?幹這個事情就是讓我們後代人斷疑生信。他講得清楚、講得明白,確實哪個註解也沒有這個註解講得這麼透徹,真正叫你把疑根拔除掉,我們就很容易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