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538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三八集)  2012/9/2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53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一0五七頁,從第五行看起,「丁六、徵釋所以」。請看經文:

  【何以故。】

  這一句話現在叫為什麼,是個問話。

  【彼無量億諸菩薩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門。尊重聽聞。不生違背。】

  為什麼?十方剎土無量億的菩薩,這些菩薩不是指普通菩薩,前面我們讀到的,都是不退轉菩薩,是大乘經上常說的菩薩摩訶薩。摩訶薩是大菩薩,法身菩薩,明心見性的菩薩。十方世界無量億,這麼多菩薩,都求這個『微妙法門』。這個微妙法門就是這一部經,就是淨宗念佛成佛的法門。為什麼?它成佛快,當中沒有障礙,一門就超越了,所以沒有不求這個法門的。『尊重聽聞,不生違背』,依教奉行。看念老的註解。

  「何以故?乃世尊自問之語」,自問自答,用問答的方式讓我們容易理解。「其下」,下面所說的話,「從正反兩面」,這一段講的是正面,來說明,「深顯其義」,把這個道理顯示出來。「正者,如《菩薩往生品》」,三輩往生裡頭所說的,「彼等無量無數十方世界諸菩薩眾,皆求此微妙法門,尊重聽聞,信受奉行,悉生極樂」。「菩薩往生品」裡頭,這幾句話說得很清楚,十方世界等覺菩薩都求往生淨土,這是何等的殊勝莊嚴!我們得多想想,為什麼?等覺菩薩已經是後補佛了,還要求生極樂世界嗎?其他菩薩求往生還能說得通,為什麼等覺菩薩要求往生,要學這個法門,怎麼個道理?我們這一路學過來,對這個問題應當能解答。

  諸佛如來出現於世,只有一個目標,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眾生太苦了,特別是六道眾生,你要真正幫助他離苦得樂,你就得知道,那苦從哪來的、樂從哪來的。苦從迷失自性來的,樂從覺悟自性來的。這是把根本原因找出來了。果上沒有辦法幫他脫離,他自己造作的罪業,佛菩薩很慈悲,我代你受苦,不行。為什麼?世間的刑罰,有人代替,好,有代替人的,放你一馬,可以饒恕你,六道輪迴這個事情沒人代替。為什麼?所有境界都是自己業力變現的,他怎麼代替你?佛菩薩沒有這個業力,現不出這個境界來;你沒有這個業力,你也現不出來。

  就像章太炎老先生,當年在世,曾經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時間一個月。在我們想,應當是代理,可能判官有事,請假了,不能上班,請他來代理。他是一個佛教徒,聽說地獄有炮烙的刑罰。炮烙是銅柱燒紅了,讓這受罪的人去抱這個柱子,一抱的時候,全身燒烤,就烤焦了。他跟東嶽大帝報告,他說這個刑罰太殘酷了,不仁道,能不能把它廢除?東嶽大帝吩咐兩個小鬼帶他到現場去參觀,說「你先去看看,回來再說」。到達刑場,小鬼站在那裡,告訴他,到達,你看到沒有?他看不見。這才恍然大悟,這個刑罰不是東嶽大帝建造的,也不是閻羅王建造的,與什麼人都不相干,是他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這就沒辦法,就明白了。就跟《地藏經》上所說的,地獄只有兩種人能看見,一個是受罪的人,他自己業力變現的;第二個是菩薩,菩薩救度他們,不是這兩種人,見不到。明白這個道理,任何一個眾生,生生世世,你所受的、你所造的,全叫自作自受,誰都不能代替。

  佛怎麼樣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知道,那要破迷開悟,迷破了,苦就離開了;開悟了,樂就來了,就得到了。用什麼方法?用教學,落實在教學。所以釋迦牟尼佛辦學,開始辦小學。教人覺悟不是那麼簡單的,他迷得太深了,迷得太久了,你跟他講真話,他不懂,諸法實相不能跟一般人講,只有恆順眾生,隨順你的常識來教你,佛所證得那種真相不跟你講。像科學家發現的這個道理,道理講一般人不懂,造成機器,教你怎麼操作、怎麼運動,這個你懂。造一個車,你懂得開車,你就能用它,這個車什麼原理造的不知道。他知道。知道,那是少數人,但是製造出這些機器一般人都會運用,都懂得用,目的就達到了。

  所以先辦阿含,十二年,佛教的小學。教你什麼?教你做人的道理,也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說的,教倫理、教道德、教因果。小乘教落實在三皈、五戒、十善,跟中國老祖宗教學,對一般群眾教育,社會教育,落實在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像蓋房子一樣,這打地基。地基堅固了,可以造一百層的高樓大廈,沒有問題,基礎打得好。佛法的基礎就是三福、六和、三學、六度,你看也是四科。釋迦牟尼佛十二年教什麼?就教這四個科目,把人全教好了。然後再提升,方等,方等好比是中學,是大學的預備班,準備進大學的,八年,方等講了八年。方等教學的內容,前面通阿含,後面通般若。八年之後,就正式辦大學,大學是般若,完全講智慧。這就說明,整個佛法,你要問它,它中心課程是什麼?是般若,般若是真實智慧。唯有真實智慧才能夠證真實之際,才能讓一切眾生得到真實的利益。這是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的經過。

  最後辦研究所,八年,法華。那裡面的內容完全是諸佛如來自己親證的境界,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個境界是什麼,這八年的課程圓圓滿滿給你說出來。說出來,作用在哪裡?作用在你契入這個境界之後,跟佛所證的做個比較,如果所證的完全相同,正知正見,證明你成佛了;如果不相同,證明你錯誤,你有偏差,你所入的境界似是而非,得重新來過。最後研究所的課程是幫助你,是幫助你提升到最高層,也是給你做印證,證明你所證得的跟一切諸佛所證得的完全相同。這種手段高明,諸佛剎土,教學為先;極樂世界,教學為先。不教,那怎麼行!

  古代,這最明顯的,前清,那些帝王都是明君,康熙、雍正、乾隆,到嘉慶,都不迷惑,造成清朝一百五十年的太平盛世。靠什麼?教學。帝王帶頭,禮請儒釋道的專家學者到宮廷裡面上課,皇上帶著嬪妃、文武大臣在接受教育。而且非常認真,老師下課離開了,皇上還把這些人留下來,來研究討論,每個人聽了,你聽的感想心得,提出來跟大家分享。他幹這個!不是說聽了就完了,帶著大家一起搞分享。這就是太平盛世的來由。上行下效,人民看到皇上都這麼認真的學習,所以人民就跟著學了,讀書人就被尊重。

  讀書人沒有從事生產事業,所以物質生活條件都很差,讀書人都講究德行,不願意接受別人供養,無功不受祿,所以生活始終都是很清苦。但是他很歡喜,為什麼?他在社會上受一切大眾的尊敬,他也很樂意教導大家,教導不收學費的,這是聖賢事業,不是生意買賣。現在教育是生意買賣,學店,名符其實的補習班,不就是學店嗎?從前沒有,只要真正好學、肯學,老師毫無保留全部教給你。你對老師的供養是隨意,表示一點敬意。我們在台中拜老師,拜老師裡頭有供養老師,不能缺少的,禮不能缺少,一定要有。錢?老師規定,一塊錢,那紅包裡頭裝一塊錢。禮不能廢,錢,老師不要,只收一塊錢,這他規定的。

  太平盛世的由來一定搞清楚、搞明白,我們能如法炮製,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這個方法不是清朝這些帝王他們開頭的,不是。中國歷史上記載,三千八百年前,大禹、商湯、周朝的文武,他們統統做到了,收到非常好的效果。這說明中國文化的底蘊非常深厚。只要你肯學習,你肯真幹,你的成就就能達到跟他們完全相同,不相上下,全在人為。聖賢,人人所仰慕,而實際上,聖賢人告訴我們,人人都是聖賢。佛講得更清楚、更明白。其實佛就是聖人,菩薩就是賢人,聲聞、緣覺,小賢,菩薩是大賢。人人本來是佛,這釋迦牟尼佛講的,本來是佛,你想作佛,還有什麼困難?你當然可以做得到。

  淨土宗的理論,就是《觀經》上的兩句話,「是心是佛」,這就是你本來是佛;現在「是心作佛」,我學佛,我想作佛,你決定做得到,就這麼個道理。淨宗建立就這兩句話。修淨土,往生成佛,證明這兩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往生的人可多了,菩薩都無量億,聲聞、緣覺、人天那個數量就不必說了,太多太多了,無量億個無量億。這個法門微妙,是說它理太深了,它修行的方法太簡單、太容易了,這稱之微妙。或者我們把微妙分開來講,微是講理,妙是講方法,理難懂,幽微深奧,方法非常簡單,男女老少,各行各業,賢愚不肖,只要肯用這種方法,沒有一個不成就,妙!信、願、持名,你看方法這麼容易。

  學習成敗的關鍵就在底下這四個字,「尊重聽聞」。聽聞的人多,沒有尊重心,所以雖聽聞,不得其利。這個地方尊重兩個字就是《印光大師文鈔》常說的「誠敬」,尊重到極處,誠敬心就生起來了。你不尊重它,不尊它,不重視它,誠敬心怎麼會生起來?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們在學校讀書,這個老師我們非常尊重他,你跟他學,你得的利益一定很多;那個老師,不尊重他,甚至於瞧不起他,他有再好的學問教你,你一分都得不到。所以佛教人,一切法皆由真實心中作,真實心中作就是尊重。對法不尊重,對老師不尊重,對同學不尊重,這個學習有名無實,學習時間再久,他的成就很有限。而且肯定敵不過名聞利養,名利一誘惑,他就走了。他的東西是飄浮不定的,他沒有根。

  過去,父母教、老師教,現在父母不教,老師也不敢教,完全看你自己的造化。老師為什麼不敢教?他對老師沒有尊重的心,老師認真教,他會起反感,會結冤仇。這些是早年李老師教我的。我們同在一個經學班上課,二十幾個同學,老師對每個人態度都不一樣,引起我的懷疑,我不敢問。老師看出來了,大概有兩個月的時間,叫我到他房間裡,問我,是不是有這個疑惑?有。感覺到奇怪?是感覺到奇怪。老師才告訴我,那個真正肯學的,打都打不走的,那就得要打、要罵,為什麼?他真學,你得真教。那一般的學生,才說幾句話,臉上就紅了,就覺得難為情,不教了,不說了,說了結冤仇。我們才恍然大悟,老師對那個很尊重的,不說話的,那些人都很愛面子,都喜歡聽好聽的,讚歎他,他喜歡;批評他,他很不高興。所以我們就明白,老師把那些人當作旁聽生,也不拒絕你,你既然報名參加,也可以來,旁聽。我們這才明瞭。

  在我們這個時代,六十年前,方老師在學校教學也不是很認真了,為什麼?學生不學,認真有什麼意思!我們是真想學一點東西,失學,沒有機會讀書。真想學,你看看,讓我到他家裡,單獨教,學生就我一個,在他家客廳,小圓桌,一個星期兩個小時,給我講一部「哲學概論」,沒書,沒有文字,就是聊天這種方式。講到最後的單元,講佛經哲學。這一部東西我聽了,我才了解,搞明白了,沒想到佛經哲學居然是所有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細細觀察方老師,是不是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那這我們觀察他了,他有沒有落實?他的書房,我們偶爾進去看一下,桌上都擺著佛經,曉得他真幹,他不是假的。晚年在學校上課,全講佛,很有味道。在台灣大學,開的是大單元,「大乘佛學」、「魏晉佛學」、「隋唐佛學」,這一個單元大概都是一個學期到二個學期。從台灣大學退休,輔仁大學請去,在博士班開「華嚴哲學」,都是大單元。

  晚年大概二十多年,學校的課程統統講佛學,他自己教學相長,漸漸契入境界。非常可惜,剛剛契入境界,他走了,七十九歲走的。他要能多活十年,那在台灣對佛教會做出很大的貢獻。我跟他的時候,他沒契入,他還有分別,告訴我,佛經裡頭,十分之二,高等哲學,另外十分之七、八是迷信。我學習最初的三年受他的影響,這幸虧跟章嘉大師,要不跟章嘉大師,我走上學術的佛教了。以後慢慢才知道,他認為十分之八的那個佛教是迷信,沒想到那個東西要登堂入室。他原先門口看,宮牆之美,裡頭沒有看到。晚年看到了,晚年完全明白了。但是明白的時候,壽命到了,自己得利益,對佛教沒有做出大的貢獻,這很可惜的事情。

  所以這個尊重聽聞,這是關鍵,只有尊重聽聞,後頭才有信受奉行,那就真幹了。有尊重聽聞,沒有信受奉行,就變成學術的佛教,佛學。如果有信受奉行,這叫學佛,他能成佛。有尊重聽聞,他能得到豐富的佛學常識,現代人所謂他能成為一個名教授,能成為佛學家,能說得天花亂墜,著作等身,一代的名人,但是依舊搞生死輪迴。生死輪迴很可怕,為什麼?這一輪迴到第二生再來的時候,前世所學都忘光了,總得要三、四世,才有能力把前面東西跟這一生連續起來。像悟達國師,十世高僧,十次都得人身,都出家學習,這個難得,非常不容易!德行、修持、道業都達到一定程度,為帝王師,煩惱的習氣依舊斷不了,皇上供養一張沉香寶座,他傲慢的習氣就生起來了。感到什麼?出家人當中沒有比我再高的了。皇上送的這個禮物,沉香雕的太師椅,那沉香多寶貴,那都論兩算的,這張太師椅多名貴!起一點傲慢心,護法神走了,冤親債主上門了,幾乎把命送掉。一念之差,誰能保得住?

  所以親近善知識,你說多重要!善知識的加持,他常常掛念你。我們約會是一個星期一次,一個星期有事,沒有去了,章嘉大師,他就會讓他的副官打電話來問我,是不是生病了?怎麼沒去?這樣的關懷就不好意思不去,不想去也得要去,知道老師掛念。這對我們做學問是一種莫大的鼓勵,不敢遠離老師。以後我們親近李老師,那是天天在一起,老師的講經教學我們一堂不缺,什麼事情都沒有聽經重要。我們今天自己體會到了,為什麼重要?天天講的不一樣,每一天都有悟處。悟處不是自己憑空想出來的,不是。面對著同學,它自然流露出來。這個機會只有一次,過了之後,再就沒有了,明天又是明天的流露,後天是後天的流露,不一樣。不一定哪一句話對你起了作用,幫助你開悟了。那常常不在,機會就錯過了,就失掉了。沒有開悟之前,開悟是大事,大事因緣,無過於是,怎麼能放棄?

  老師接待賓客,就是來訪問的人、來問道的人,我們都站在旁邊,侍候老師,實際在學習,聽老師給來賓的答問。這些裡面,真的,有我們意想不到的智慧現前。我會想,這人提的問題我怎麼個答覆?老師怎麼答覆?老師跟我答覆比較一下,老師長在什麼地方?優點在哪裡?我們就學到東西了。曾經還碰到一次,是個大學研究生提的問題。這個學生是在前幾天問我,我給他解釋,還舉了例子給他聽。過了二、三天,在課堂裡面,我也在旁聽,同樣問題問老師,妙極了,老師答覆跟我講的一樣,舉的比喻也一樣。這個學生現在是台灣大學教授,他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接受過方老師教的課程,方老師對他不太喜歡,傲慢。凡是有傲慢這個習氣,真的,孔子所說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則不足觀也」,老師對這個學生不會有太大的希望。人一定要學謙虛。

  所以有尊重聽聞,要真相信。這個難。相信之後要受,受是接受,接受就是變成自己的,奉行就是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真做到了,真做到就是真得受用,就是這個經上講的真實之利,利益是你做到了。最後悉生極樂,沒有一個不生到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就是證得大圓滿,真實究竟的果報。

  我們再看末後這一段,「菩薩難得欲聞以勸」,菩薩想得到很不容易。我們看經文:

  【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是故汝等。應求此法。】

  前面從正面說,這個地方從反面說。『多有菩薩』,不止一位,太多太多了。哪一個菩薩不想得到最微妙法?都想得到。每一個菩薩都想自己早一天成就,去教化眾生,心目當中所想的、所思的、所念的,是很簡單、很容易,度眾生又度得很圓滿,就想這些,想不到。如來真有此法,就是淨宗信願持名。可是遇到呢?遇到了很難接受,真叫難信之法,這法行嗎?真行嗎?是不是佛陀的方便法?對那些沒有受過教育的,很愚痴的眾生,教他用這個方法,種點善根。我們在之前都是這個想法,這老太婆教,沒瞧得起它,學經教怎麼學這個東西?所以對淨土誤會很深,一般都輕視,沒看重它。

  我就是一個很難度的人,煩惱習氣很重,李老師勸我很多次,我都不能接受。他教我學印光法師,以印光法師為老師,送了一套《印光大師文鈔》。在那個時代,在台灣,《文鈔》只有初集、續集,一共四冊,送我這一套。這一套書我讀過,讀了之後,對淨土了解一些,不再看輕了,不再毀謗了,也讚歎了,但是不願意學它。我的目標都在大經,《華嚴》、《法華》、《楞嚴》,在這些經典上下的功夫很多。淨土的經論有涉獵,有人請我講《彌陀經疏鈔》,請我講《彌陀經要解》,我都講過,但是沒有真正去念佛,講給別人聽的,自己不得受用。真正自己得淨土的受用,是在講《華嚴經》的時候。

  第一次講《華嚴經》,是民國六十年,公元哪一年我搞不清楚了,在台北開始講《華嚴》,也講了十幾年。但那個時候常常出國,大概每一年一大半的時間在國外。這個經只有在台灣講,在國外講沒有人聽,經太大了。我記得第一次前後總共講了十七年,那個時候沒有錄音帶,沒有這個設備,《八十華嚴》講了一半,《四十》也講了一半,斷斷續續的。一九九九年,在新加坡,這是第二次宣講,我們有設備了,所以有錄像。那個時候是錄像帶,現在也都做成光碟。也講了十年,講了四千多個小時,大概全經五分之一。所以照這個估計,全經講下來要二萬個小時,時間太長,一般大眾很難得利益。所以我把這個停下來。

  二0一0年清明,《華嚴》暫停,開講這一部《無量壽經》。一年講一遍,一千二百個小時。為什麼?這個經現前就得受用,就得利益。而且古人講得很好,《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分量比《華嚴經》少,少很多,內容完全相同,《華嚴經》裡頭的精華全在這個經中,講這部經等於講《華嚴經》。認識這部經,對大乘你就完全明白了。所以我改講這部經,而且發心,有生之年專講這一部,不搞別的了。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帶頭。我要不帶頭,勸人人家不相信。我晚年什麼都放下了,六十年的學習,精挑細選,最後選了這部經,希望大家對這部經真正深信不疑,真正能夠尊重聽聞,能夠依教奉行,將來決定往生,你就圓滿成就了。這個成就在《華嚴》、《法華》之上,不在它之下!

  所以經上說的這些話,這些話不是假設的,是真的,確確實實有許許多多菩薩想聽這樣的經,聽不到,沒有緣分。我們今天遇到了,得珍惜這個緣分。你看多少菩薩,想看,看不到;想聽,聽不到,我們這個經本展在面前,天天讀誦,天天聽聞,這是多大的福報,這是多殊勝的因緣!只要能把握住,這一生永遠脫離生死輪迴。年歲大了,退休了,正好念佛,沒有事情做了,應當進念佛堂,帶頭做個好榜樣給大家看。念上個三年五載,在念佛堂站著往生,預知時至,這一個表演度多少眾生,這叫自行化他!香港何東夫人就是最好的榜樣。我們這個地方有她的資料,看看這個老太太,真有智慧、真有善巧,把全家都度了。往生的這一天,招待新聞記者,讓大家來看,讓大家報導,報紙雜誌都發表了,那個時候沒有電視台,沒有電視、沒有網路,轟動一時。這個事情就出在香港。

  「下一品中」,就是「受菩提記」,這下一品,有這麼一段經文,「復云:有一億菩薩以不聞此經,而退轉於無上菩提」。這些菩薩修行得不錯,沒有聽到這個經,不幸退轉無上菩提。這是事實真相,為什麼?阿賴耶裡頭煩惱、業障的習氣太深,在六道裡頭有時候禁不起考驗,名聞利養現前,美食美色現前,把你阿賴耶裡面深層貪瞋痴慢的煩惱引起來了。這一引起來就完了,這就退轉、就墮落了。所以他修行,只要他還沒有明心見性,他就有退轉的可能。只有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了,他不退轉了。沒有到這個程度都靠不住,他自己也保不了,這多難!那遇到這部經?遇到這部經他就往生了,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決定不退轉。這個經的功德多大!這樣的事情古今中外都有。

  諦閑老和尚有一個參禪的弟子,倓虛法師在「佛七開示」裡頭有講到,那是他同學。這個是諦閑老和尚剃度的弟子,倓虛是老和尚的學生,他們都算是師兄弟。這個參禪的徒弟,也是所謂半路出家,沒有出家之前,他結過婚,非常好學,還生了一個女兒,最後他聽聞佛法,發心出家了。太太不答應,真的出家了,太太跳河自殺,用這種方式來反抗。可是他還是出家,女兒交給親戚去撫養。他學禪,諦老法師順從他,把他送到金山寺,鎮江金山寺,那個時候是中國禪宗第一道場。參禪不錯,很用功,在那山上住了十幾年,從一個清眾被老和尚提拔,提拔到首座。這地位就很高了。首座僅次於和尚,和尚是校長,首座等於是教務長,地位很高!

  地位一高,皈依的多了,讚歎多了,供養多了,他就變形了,就不像從前那樣,傲慢心起來了,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這就護法神離開了,冤親債主找到身上來了。無緣無故他跳江自殺,被人救起來,過了幾天又去跳江。金山寺的方丈和尚說,這不行,這要傳出去多難為情,金山寺首座和尚去跳江。它就在長江裡頭一個小島,金山寺,靠近鎮江。就趕快通知諦閑老和尚,你這個徒弟老跳江不行,這影響我們寺廟的道風。老和尚到金山寺把他接回來,也從水路,從長江,從東海,到浙江寧波這邊,走水路回去,坐船回去的。一路沒事,平安無事。到了觀宗寺,寧波這個地方。可是觀宗寺外面有河,那個河也會淹死人,河沒有江那麼大,河裡頭有帆船,也是運輸的交通要道。這就回去了,回去相安無事。因為他做過首座和尚,在寺廟裡算有身分、有地位,他有個單獨的寮房,可以清修的。

  有一天早晨吃早飯,他跟老和尚都在一起吃飯的,沒有看到他來,老和尚就說,去叫叫他,怎麼這個時候還沒起來?一看時候,他門關的,想辦法把他門搞開。搞開之後,裡頭沒有人,後頭有個窗戶,窗戶開的。告訴老和尚,老和尚說,「不好!可能從窗戶上逃出去,是不是又去跳水自殺了?趕快沿途去找」。沿著這個河去找,走了一里多路,發現了,他已經死了,屍首發現了。老和尚納悶,真的自殺了。好吧,這屍首找到了,回來的時候給他念念經,超度超度,替他辦後事。正在這個時候,他的女兒來了,女兒也長大了,也結婚了,哭哭啼啼來了,來找老和尚。老和尚說,妳來得正好,妳爸爸出了事情。她跟老和尚說,昨天晚上做個夢,爸爸媽媽告訴她,爸爸今天上任。上什麼任?他說他做土地公了,媽媽土地婆。老和尚一想,我們前面那個地方就做了一個新的土地公廟,他說可能就是那個地方。好,超度佛事到土地公廟裡去做。做佛事的時候,老和尚說,如果真的是你,你也顯一點靈給我們看看。說了,果然,在他們做佛事桌子前面有個小旋風,有小旋風,轉了很久。老和尚說,那就應驗了,沒錯了。

  到底是怎麼回事去跳水?他出家的時候,他太太跳水了,太太始終跟著他。這把這個事情說出來。因為他這麼多年來,持戒、修行很好,有護法神守住,太太沒有辦法上身。等到他坐了這個位置之後,傲慢心起來了,護法神離開,太太附身。所以跳水不是他的意思,他太太拖著他跳水,跳江了。這才搞清楚了。老和尚常常把這個公案跟大家說明,讓大家去反省。這是個修禪的人,修了一輩子,得的結果是鬼神道的小神,土地公。那個念佛的鍋漏匠?這個了不起,真的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往生之後還站了三天。這講參禪跟念佛,這個參禪十幾年,最後做土地公去了;那個念佛的人是三年,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問題在哪裡?退轉,傲慢心一生起來,退轉。

  十幾年的工夫,不容易,在一個道場做到首座和尚,叫綱領執事。寺廟裡頭,首座是管教務,維那是管訓導,監院是管總務,這是方丈下面三個助手。到這樣的地位,他要再升級就做方丈了。在這種地位上,受人恭敬,所以皈依徒弟多,供養多,很容易生起妄念,就墮落了。這是很可怕的事情,我們自己不能不知道。要真正保證不退無上菩提,只有念佛求生淨土,而且愈早去愈好。為什麼?你只到那裡,得到保障了,你不會遭這些魔難。稱讚你是魔難,供養你是魔難,障礙你成就,把你阿賴耶裡深處的煩惱習氣統統把它引發起來,魔難就現前。真正要度眾生,成佛之後再來,那就禁得起考驗,不在乎了。沒有通過西方極樂世界,這些問題時時刻刻在你的周邊,你只要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沒有不遭難的。

  這從反面勸我們堅定信心。「末後總結全品,慈悲咐囑,諭云:是故汝等,應求此法」。這是這一品經最後的兩句話,真正明白、真正覺悟了,求此法要真成就,要真正發心,念念求生淨土。縱然弘法利生,一時一刻不忘往生淨土,你才能不受魔的干擾。沒有這種堅定信心,在這個時候退心的不曉得有多少人。我們自己?我們有理由相信,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出家、在家學佛不曉得有多少次,為什麼今天還搞成這樣子?就是退轉了,跟諦閑老和尚參禪的這首座和尚一樣,沒有能脫離六道輪迴。做土地公是墮鬼道,鬼道裡頭小有福德,叫福德鬼,土地公有人供養,搞得這麼個下場。我們相信我們過去生中,像這種事情發生過多次,決定不止一次。這一生要覺悟,這一生要小心謹慎,要看清楚,決定把往生擺在第一。什麼時候往生?今天就往生,明天就往生,要常作如是觀。為什麼?對這個世界沒有留戀了,什麼都不想了。世間人有世間人的福報,該享福的他享福,該受罪的他受罪,皆是自作自受。這個道理大家要搞清楚、搞明白了,不會怨天尤人,他會回頭是岸,他能改過自新。

  這個法門我們普遍的宣揚。現在科學技術進步,這從前所沒有的。從前,印送經書,送一百本就不得了,送一千本,大富長者才有這個能力,現在我們印一萬本,輕而易舉,在從前人不敢想像的。尤其現在光碟比書還好。為什麼?書有很多人不願意看,光碟他願意聽。所以做成有聲書是最好的。讀,你看看,大家在一起可以讀,電視打開,有文字、有聲音,不要有畫面,畫面,他分心,有文字、有聲音,大家在一起學習,比什麼都好。一個光碟成本很低,容納很豐富,這比書還好,真是廣度眾生。這一品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我們再看下面一品:

  【受菩提記第四十四】

  念老在品題有一個簡單的介紹,請看註解。「北京淨蓮寺長老慈舟老法師」,這個老法師也往生了,不在了,「《無量壽經科判》」,這個科判在。我這個地方這個本子,這個本裡面的科判就是慈舟法師做的,這個科判,這是會集本第一次有科判。這個本子是夏蓮居老居士剛剛會集起來的,還沒有修訂,初本,那個時候一共分三十七品。可能夏蓮公老居士依照三十七道品這個想法把全經分成三十七品。以後他又修訂,修訂過十次,我們現在看到這定本,經過修訂十次,改成四十八品,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這個更圓滿,我們今天用四十八品的。最初這個本子,慈舟法師,是三十七品。我們做這個科判,參考老法師的,比老法師分得更詳細。所以我們的科註,老法師對我們的幫助很多。

  「謂本品內容為法師不退得記為勸」。所以我們的品題,就是「丙五」這個品題,「受持不退無疑以勸」,我們用這個題。慈老是「法師不退得記為勸」,得是得佛授記。「其意為能演說本經者,信行不退,即得受記,以此普勸法師以及大眾也」。慈老,慈舟老法師,這個科判的意思是為能夠講解這部經典,無論是出家在家,在家是居士,出家是法師,講解這部經,學習這部經,信行不退。你真能信,真正發願,一向專念,就是行,發菩提心就是信,真正能相信、真正能發願求生淨土,老實念佛,不退轉,即得授記。得什麼?世尊在這部經上為大家授記。所以他的科判有不退得記,我們學習到經文就看到了。以此普勸法師以及大眾。

  得佛授記不是容易事情,佛給你做證明,你決定得生淨土。每一個有緣眾生,有緣眾生就是你看到這個經本,你遇到這個經本,這就是有緣眾生。遇到,你能讀,你能解其義,自己學習,也把自己學習的心得跟大家分享。遇到能聽的人、喜歡聽的人就給他說,不接受的人不給他講,無緣之人,能接受的一定要跟他講。這是中國古人所說的「教學相長」,你在跟人分享的時候會提升自己。有時候確確實實有意想不到的悟處,不跟人講的時候不知道,沒有這個靈感,跟人講的時候,或者人家發問,忽然靈感現前,這就是幫助自己提升。歡喜給別人講,以尊重的心跟別人講,以慈悲心跟別人講,以真誠心跟別人講,這個重要!

  「慈老之判,契合經旨」,慈舟老法師這個判教跟世尊說經的宗旨完全相應。「本品文,初明說法得利。中段明不聞退轉,並勸為他演說」。最後,「末段受菩提記」,佛為所有依教奉行的人,為人演說的人,普遍的授記。雖然這是世尊當年在世的話,大乘教裡頭,確確實實沒有時間、空間這個觀念,因為時間空間是假的。沒有時間、空間的觀念,世尊在那個時候說的就是為現代說的,為那些眾生講的就是為現在眾生講的,超越空間,古今不二,此界他方是一。你真的明瞭,現前就得利益。這品前面的提要非常之好。

  我們看下面經文。先看科題,「受持不退無疑以勸」,這是佛勸我們。分三段,第一段「聞法得利」。這裡頭又分四個小段。第一「宿善得佛加威」,你能夠聞到、能夠接觸到不是偶然。請看經文:

  【若於來世。乃至正法滅時。當有眾生。植諸善本。以曾供養無量諸佛。由彼如來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廣大法門。】

  世尊這幾句話說得很清楚、說得很明白,要記住。『正法滅時』,念老為我們解釋,「一代佛化」。釋迦牟尼佛現身在這個世界,中國歷史上記載,三千年前,佛出現在印度,示現八相成道,統統都是教學。《菩薩處胎經》裡面說得很明白,釋迦牟尼佛入胎,在他母親胎胞裡頭,沒出來,沒出世,這十個月。十個月他在胎胞裡做什麼?他在胎胞裡轉大法輪,講經說法,無量菩薩圍繞在聽經。他母親子宮是大道場,《菩薩處胎經》說的,大菩薩都到那裡去聽經,無比殊勝。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一粒微塵裡面都能轉大法輪,何況胎胞?胎胞太大了!一微塵,現在我們曉得微中子,微中子裡頭有世界。微中子多大?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體積等於一個電子。你看,多少個電子、原子核、中子組成一個原子,多少個原子組成一個細胞,細胞組成我們身體的器官。

  一個微中子裡面就有圓滿的世界,就是法界虛空界,統統在裡頭,跟外面境界不增不減,沒有大小。《華嚴經》上說,普賢菩薩常常到微塵世界裡面去參學,供佛、聽經、聞法。我們這個身體有多少個微中子?真是無量無數。所以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釋迦佛坐胎的時候,在講經說法沒有停過,連入胞胎還在講經,還沒有停過。這說明什麼?教學重要,教學為先。我們從這個地方啟發我們,我們知道,諸佛剎土教學為先,極樂世界教學為先,教學太重要了!

  佛的一代時教,這一代時教開始是從鹿野苑,這大家承認的。釋迦牟尼佛在胎胞裡面講經沒有人承認。菩提樹下定中講《華嚴經》,你看也有很多人不承認,小乘就不承認。大家要看得見的,看得見的,釋迦牟尼佛出定之後,到鹿野苑去度五比丘,跟他們講四聖諦,從這裡開始,這大家相信。這十二年講阿含,八年講方等,二十二年講般若,八年講法華涅槃,這大家都相信。現在大家相信的我們多說一些,大家有懷疑的少說一些,可以不說。

  所以,一代佛化,就是佛陀教育,教化眾生,經歷正法、像法、末法三個時期。這經上都講得很清楚。什麼是正法?有講經的,釋迦牟尼佛講經;有聽經的,出家、在家那麼多弟子。經上常說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出家的,在家的相信比出家人更多。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講經的道場,我們有理由相信超過三千人。孔子有三千弟子,世尊講學的道場肯定超過三千人。就是有聽的,有依教奉行的,有真幹的,有證果的,這就叫正法,信、解、行、證這四個條件統統具足,這正法時期。正法一千年。一千年之後,人的根性衰了,比不上從前,所以有講的、有聽的、有修行的,沒有證果的,四個條件裡缺少一個,沒證果的,這叫像法。再過一千年,根性更差了,有講經的、有聽經的,不但沒有證果的,修行人也很少了,是聽,聽懂了,不幹,這叫末法。到講經的人沒有了,聽經的人沒有了,這叫滅法。今天我們處在這個時代,講經的人沒有了,聽經的人沒有了,學佛的人喜歡做佛事,不喜歡聽經。所以現在人不學講經了,為什麼?沒人聽。

  香港這個地方始終搞不起來,原因就是沒人聽。三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楞嚴經》,每天講,連續四個月。前面兩個月在暢懷法師的佛教圖書館,後兩個月在香港藍塘道壽冶老和尚的光明講堂。暢懷法師,第一天,還沒開講,我第一天剛到,晚上吃晚飯告訴我,香港這個地方佛教徒對聽經沒什麼興趣,國內、海外有名的大法師,讚歎為高僧大德,到香港來講經,第一天,大家來捧場,人很多;最後一天圓滿,大家來送行,人很多,當中寥寥無幾。他告訴我,他說法師,你不出名,沒人知道你,你心裡要有個底子,可能一個聽眾都沒有。我笑著跟他說,沒關係,那個桌椅板凳擺好就行了,我對桌椅板凳講,我不對人講。他說那行,那這樣可以。我們第二天就開講,果然人很多,都來捧場了。接著講下去,天天滿場。一個星期之後,暢懷法師告訴我,他說法師,你的法緣太殊勝了,想不到你每天都滿場。四個月,天天滿場。

  他說還有一些人專門找法師麻煩的,出些難題,把法師整得面紅耳赤,有這麼一批人專找麻煩的。而且那一批人都是知識分子,在香港也是知名,他們有組織,學佛社,研究經教的,也叫我小心提防。我也沒有在意,我問暢懷法師,那些人有沒有來聽?有,都看都來聽,沒有找麻煩。過了一個多月,他們還請我吃一餐飯,就是這批人,在功德林素菜餐廳請我吃飯。

  所以,真的,聽經的人不多,沒什麼大興趣。因為我們天天滿座,那個講堂太小了,一百人就擠得滿滿的,實際上五十個人就坐滿了,一百人就很擁擠了。都坐那個小圓凳子,椅子佔位子太大,全是小圓凳子。聽眾確實不能跟台灣比,台灣還有二、三百人,有的時候到四百多人。台中李老師的講堂,他一個星期講一次,聽眾四百人以上,座位是四百個,座位坐滿了,還有很多人站著,連門外都有,窗戶、門口都有人,有四百多人。所以我們現在改變方法,用網路、用衛星電視。這個產生了很大的效果。用網路,我們大概用了應該有十七年了;用衛星電視,十年了。產生這麼大的影響,確實靠這些工具,沒有這些工具決定做不到。所以這些工具要會善用。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