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三0集) 2012/9/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53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一千零四十二頁,我們從第六行看起:
「夫淨土乃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於此能信,是即無相智慧。如《金剛經》云: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又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前面我們學到此地。
佛法興盛,國泰民安,世界和諧,人民幸福,離苦得樂。今天佛法衰了,衰到極處,所以社會動亂,人心不安,顯示確確實實是古人所說的心浮氣躁。過去我們聽這個名詞沒有辦法了解,縱然了解,深度不夠,生在今天的社會,我們就深刻的了解。佛法怎樣興旺起來,這是今天佛門弟子最嚴肅的使命。讓我們回想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傳禪宗,那也是難信之法。中國佛法雖然興盛,教盛,禪不盛。達摩祖師來了,到第六代才興旺起來;到唐朝惠能大師的時候,這才興旺。我們現在傳統文化跟大乘佛法疏忽了將近兩百年,特別是最近的一百年每況愈下,從清朝亡國到民國成立,一直到今天。我們如果用十年做一個階段,那就是第二個十年比不上第一個十年,第三個十年比不上第二個十年。到今天一百年,這個十年比不上上一個十年。我說這個話,諸位都能夠相信。為什麼?是我們親身經歷。民國初年不知道,最近三十年的事情你知道。到今天甚至於不要十年了,一年,一年不如一年,往下墮落,這太可怕了!
中國古人所謂的「人存政舉,人亡政息」,佛法也不例外,盛衰存亡都在人事,都在人,有聖賢出世就能興旺。達摩是大聖,不是普通人,到中國來也是一籌莫展,等了多少年才等到一個慧可。我們今天的環境,比當年的環境差多了。那個時候梁武帝護法,雖然他沒有忘掉名聞利養,但是護法的事他做得很多,所以他修的大福報。達摩祖師說他並無功德,真的,他有福德,他大福德。這個福德,他生到天上享天福,沒出六道輪迴。那是什麼?這個地方講的,今天的科文講的,著相修福。如果是離相,那他就成佛了。離相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什麼心?生大福田的心,護持正法。可惜他著相,著相,功德沒有了,就變成福德,福德是人天福報,出不了三界。
所以今天我們佛門弟子,在家出家真正的使命、唯一的使命,自己一定要清楚,弘護是一體,無非是為了正法久住。弘法利生,那是隨緣,為什麼?今天諸佛如來來弘法,大家不相信,這就難了,弘法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做了一生,大家看到的。將來我之後的這一百年,比我現在的環境還要艱難,也就是說我這一生當中還有一些人相信,往後相信的人愈來愈少了。這個你心裡一定要有數、一定要清楚,了解將來是個什麼現象,你要想清楚,不要勉強。那我們的任務就是找,真正遇到幾個發菩提心的人,培養他來把這個法延續下去,就像達摩傳慧可、慧可傳僧璨,我們只要傳一個都行。要到什麼時候才能興旺?至少兩百年之後會興旺起來,只要這個燈不滅,只要有人承傳。承傳的人,一代比一代高明、殊勝,我們今天講,他的德行,他的修持,他的學問,他的功夫,一代比一代好。如果我傳的不如我,跟我一樣,不起作用,一定要比我高出,一代比一代高,就興旺起來了;一代不如一代,就會消滅掉了,我們要有這種眼光。
過去中國傳統的家,家裡面的老人希望兒孫一代超過一代,這家就興旺起來了。如果我是第一,再沒有人能超過我,每一代都不如我,佛法就滅掉了。你再好,你沒有辦法住世一百年;縱然住世一百年,你也興不起來。為什麼?那一點傲慢就把你全毀掉。孔老夫子說的這句話是真理,超越時空,永恆不變,他老人家說,假設有個人,其才如周公之美,「使驕且吝,其餘則不足觀也」。那是什麼?全是假的,真正有學問、有德行的人,一眼就把你看穿了,你一文不值。為什麼?你還有傲慢,你還有吝嗇,吝財、吝法。知道的東西不肯傳給別人,這吝法,死了你還是帶不去。所以對任何一個人,我們全盤托出。有同學聽我講經能感受到,我講的東西月月不相同、每個星期不相同,還不能做到每天不相同。這是什麼?這是悟處,我這些悟處都可以提供大家做參考。怎樣才天天有悟處、週週有悟處、月月有悟處?沒有別的,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真心讀誦,真心備課,真心去交流,就有悟處。帶著自私自利,帶著《金剛經》講的四相,我、人、眾生、壽者,就沒有悟處。為什麼?這個東西是煩惱,把你的悟門堵塞了。實際上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就是堵塞太嚴重了。什麼東西堵塞?頭一個堵塞的是「我」。
真正學佛,頭一關就把我放下,這大家都知道的。我是什麼?身見,把這個身當作我,於是自私自利念頭生起來了。與生俱來的煩惱,這個諸位都知道,我愛、我痴、我慢,這就是三毒,我愛是貪煩惱,貪心;我痴是愚痴;我慢是傲慢、是瞋恚,所以貪、瞋、痴。傲慢是瞋恚的核心,懷疑是愚痴的核心,把它的心拈出來,這就變成五毒,貪瞋痴慢疑,不能有一點點。這五個東西沒有了,你就天天有悟處、月月有悟處。那是什麼境界?法喜充滿,歡喜,常生歡喜心。儒家所講的「孔顏之樂」,樂在哪裡?樂在這裡,他常常有悟處,他快樂無比。這種快樂,與名聞利養沒關係,與富貴貧賤也沒有關係,你得到的是真樂。這個樂你沒有辦法想像,為什麼?你從來沒有嘗到過。好比東西味道美,你沒吃過,你不嘗一口,怎麼說你也體會不到。
所以學佛,一定要學古往今來的一些大成就的人。他們用什麼心態去學?很簡單,這老生常談,老實、聽話、真幹。聽誰的話?聽佛的話,經典上所說的都是佛的話、都是祖師的話。祖師是有修有證的大成就者,而這裡面許許多多是佛菩薩再來的、聖賢再來的,不可輕慢,更不可隨意去批評。隨意批評,那是大傷害,造的業重,等於毀謗三寶。毀謗三寶的業,無間地獄,戒經上講得很清楚,破和合僧。我們老老實實,那就人他真肯聽話。所以我們現在上比不上上根利智,人家一聞千悟。為什麼?他沒有四相。沒有四相的是什麼人?聖人,我常常講小小聖。在小乘,他是須陀洹;在大乘,他是初信位的菩薩,這小小聖。小小聖,你看,沒有我,沒有對立了,這個了不得。身見破了,沒有我,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邊見破了,沒有對立,他不會跟人對立、不會跟事對立、不會跟一切物對立。沒有對立是什麼境界?是一體,他肯定、承認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一體沒有對立,舌頭跟牙齒是一體,牙齒把舌頭咬破了,舌頭不會報復、不會有對立,為什麼?一體。你才曉得小小聖之可貴、難得!
小小聖,他所得到的叫功德。他得到的什麼?修功有德,他得到的,他得到的是位不退。就是說他絕對不會退墮作凡夫,雖然沒有出六道輪迴,他決定不墮三惡道;而且天上人間七次往返,決定證阿羅漢,超越了,他不是凡人。小乘智慧不大,斷證的功夫很顯著。大乘初信位的菩薩,斷煩惱的功夫跟小乘須陀洹平等,完全相同,但是智慧比他高,為什麼?喜歡聽聞大乘,這智慧高。小乘他不聽大乘法,差就差在此地。所以阿羅漢,小乘最高的果位,見思煩惱斷盡了,跟大乘七信位的菩薩相等,但是七信位菩薩的智慧比阿羅漢高太多了,阿羅漢望塵莫及。這個說明一樁什麼事情?說明一樁,讀經、聽經、聞法比什麼都重要。
古人升座講經,是要智慧開了,智慧不開,不能升座。所謂「錯下一個字轉語,墮五百世野狐身」,百丈大師的公案,大家知道。所以我們年輕的時候,李炳南老居士開班教學,教講經,我見他老人家,他就勸我參加這個班,我不敢,怕犯過失。老師善巧方便,叫我去聽一堂。這個可以,我去參觀他們上課,我就聽一堂。他那個教室比我們攝影棚大一點點,大不了好多,學生只有二十幾個人,也是一張桌子兩個人坐,所以我就坐在最後一排看。我這一看,李老師教的這些講經弘法人才,真出乎我意料之外,裡面差不多一半小學畢業的,還有幾個初中畢業的,有一、二個高中畢業的,只有一個念過大學二年級,朱斐居士,現在他們都往生了。這是學歷最高的,大學二年級,最低的小學,小學佔一半多。年齡,最小的跟我差不多,比我稍微小一點,大概二十六、七歲,我那一年是三十歲;年齡最高的六十歲,六十歲,小學畢業。我這一堂課聽完之後下來,我跟老師說,我可以參加,我也願意來參加。膽子就壯了。
老師說,我們不是上台講經,講經我們怎麼敢?那上台講什麼?我們講註解。決定不能離註解,註解怎麼說,等於說古人註解是文言文,像黃念老這個集註,我們把它翻成白話文。錯呢?他錯了,他負責任,我們不負責任,我們只是翻譯。別亂翻,別隨便翻,他怎麼說,我們就怎麼說。這個方法,我們就放心了。老師說,我們要不講,沒人講了。這是事實。佛法要沒人講,沒人聽,沒有人修,也沒有人往生,這法就滅了。這我們在經上看到的,佛的法運,什麼叫正法?釋迦牟尼佛講經,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真正依教修行的、有修行證果的,這叫正法,信解行證四個字具足,正法;有信解行,沒有證,這叫像法;有信解,沒有行證,修也沒人修,這叫末法;講的人沒有了,叫滅法。
我們很幸運,我們今天生在釋迦牟尼佛末法期間當中,我們是遇到正法,末法當中的正法。我們天天在一起學習經教、分享經教,這是有講、有聽。但是聽經,要真正能聽得懂。聽不懂的是大多數,聽得懂的人不多。能聽懂、不能聽懂,關鍵在哪裡?關鍵在信。所以我們學習,最近差不多兩個星期都是在講信,信真難!你有一分信心,你聽懂一分;你有十分信心,你聽懂十分。信心跟恭敬心是同時發出來的,印光大師所說的誠敬,那就是真正的信心。祖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我講經的時候曾經舉過例子,我說神秀大師對五祖忍和尚有百分信心,他得百分利益;可是惠能大師對五祖,他有萬分信心,他得萬分利益,所以衣缽傳給他,沒傳給神秀。信心難!信心就是真正的菩提心。
真正覺悟了,用覺悟的心來聞法、來讀誦,怎麼沒有悟處?當然有悟處。可是我們心裡頭有疑,有疑,他什麼?他心妄念多、雜念多,他想的事情很多,這就把信心破壞了、把真誠心破壞了。什麼叫真誠心?這個地方舉《金剛經》所說的無相智慧,那是真誠心。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這是真誠心現出來了,這就是無相智慧。名詞說得好多,是一樁事情,就是涅槃的意思,就是寂滅的意思,就是圓寂的意思。你把這許多名詞合起來一起看,大概就可以了解。
我跟章嘉大師三年,最得力的就是老法師給我兩樁事情,一個是指示我契入如來境界要什麼,要看破、放下;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沒有第二個法子。因為我初學,什麼都不懂,他老人家方便說。以後我們學了大乘才曉得,看破是觀,放下是止,就是止觀。教下裡面全修止觀,他要跟我講止觀,我不懂,要跟我解釋,我也會聽糊塗了。你看,他多巧妙,「看得破,放得下」,這個我聽起來好懂。然後告訴我一個真妄的標準,這個很重要,他告訴我,佛法知難行易。這是哲學的名詞。知難,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知難;行易,一念回心,凡夫就成佛。惠能大師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沒開悟的時候,凡夫。五祖半夜三更召見,跟他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徹悟了,他就成佛了。凡夫成佛,一念之間。他為什麼會成佛?放下了。執著放下了,就是阿羅漢;分別放下了,就是菩薩;不起心、不動念,無明放下了,他就成佛。所以他成佛,那個什麼地位?最低的地位是圓教初住。他悟到什麼個境界,這我們不知道,我們相信他決定不止圓教初住。這行易,行不難。
念佛往生,瑩珂法師,宋朝的,是《淨土聖賢錄》的榜樣。破戒比丘,不守清規,造作罪業的,自己曉得必定墮無間地獄。想到無間地獄,他就害怕了。同學告訴他念佛往生就可以不墮地獄,他只要不墮地獄,他真幹,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具足真正誠敬。我們相信他具足是圓滿的誠敬心,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佛告訴他,他還有十年陽壽,跟他講,到你臨命終時,我來接引你。佛的話決定不是假話,可是瑩珂,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去。佛就告訴他,好,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三天之後,真往生了。為什麼等三天?我們很明顯的理解,讓瑩珂把這個事情向大家宣布,讓大家知道念佛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三天之後,他要求大家幫他助念,送他往生。這寺廟的人都來念佛送他往生,念不到一刻鐘;古時候的一刻跟現在的一刻不一樣,現在一刻是十五分鐘,古時候一刻大概三十分鐘;他就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了,來接我,我跟阿彌陀佛去了,就走了。你看,沒有生病。這個事情,被記載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都有他的名字,都有這個故事,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要把往生放在第一。做為一個知識分子,各人使命不一樣。瑩珂是造作罪業,怕墮地獄,求著趕快往生。知識分子來學佛,看到今天佛法這個樣子,我們就一心一意求往生,這世間不管了,佛會不會來接引你往生?我要是佛的話,我不會接引你往生。什麼原因?你自私自利,只顧自己,不顧別人。淨宗是大乘,不是小乘。沒有能力、沒有影響力,可以接他往生,就是說他跟這個世間沒有緣分。與這個世間還有緣分,你還能帶幾個人走,你還能影響這個佛法,讓世間人看到你的行誼,對佛法生起信心,你就不能不辛苦一點。你想學瑩珂那樣子,瑩珂,佛接他,你,佛不一定接引你。瑩珂那個也是表法,表法什麼?破戒,不守清規的,犯無間地獄罪的,他能夠念佛,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能成功,證明《阿彌陀經》「若一日到若七日」,真的,不是假的,他來表這個法的。我們今天表的不是瑩珂的法。
除了大乘淨宗之外,現在整個世界亂了。我在澳洲,格里菲斯大學的副校長,昆士蘭大學的副校長;他們的副校長就是校長,那個校長不管事的,副校長管學校的;這兩個先生把我推出來,給我一個使命,代表學校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我想了想,這緣,我們不是攀緣,隨緣,緣來了,這是一樁好事,這是大慈大悲,怎麼忍心看到世界這麼亂下去,所以我們就接受了。先後也有過十來次,參加會議之後,對於整個世界局勢有一點了解,看到心裡真難過。如何解救?我想來想去,只有宗教教學能救世。這是我們自己這一生實驗出來的。我這一生,出家就教學,講經教學五十四年。我沒有背景、沒有學歷,我不過是初中畢業,高中念了半年,天天逃難,十四歲就離開父母,就要自己照顧自己。喜歡讀書,書讀得再好,今天你沒有學歷,你在這社會上求個高一點的職務就非常困難。我是承蒙章嘉大師指導,那個時候勸我,我也感到意外。我問他,我適合做哪一個行業?他勸我出家,教我學釋迦牟尼佛。我把這個話記在心裡。我出家,老人已經圓寂了。以後真碰到了,都是他教給我的。一生教學,沒有想到有這麼大的影響。
所以我常常想,如果從事宗教神職人員都從事於教學的工作,講經教學,不管哪個宗教,如果這個世界上有十幾個、二十個,我們專門教學的,不搞這些祈禱、這些法會,這些活動都不搞,專門來教學,影響很大,對世界有幫助,不會搞得這麼亂。特別是我們在湯池做這個實驗證明了,證明人是很好教的,就是沒人教他。有十幾、二十個法師或者是神職人員,把宗教教育帶起來,災難可以化解,世界可以恢復和平。我們不求任何名聞利養,我們將這些事情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對的。
我們一生經歷這些苦難,許多同學你們都看到的。這種苦難很多人不願意吃。不願意吃,你就沒辦法繼續下去。在今天就一定要忍受這個苦難,那將來底下一代比我們的苦難還要多、還要深,這是肯定的。為什麼?大家不相信,沒有人支持你。我們完全靠佛菩薩、靠三寶加持,不是三寶,哪會有這些事情!章嘉大師當年告訴我,你只要發心,你只要真幹,沒有自己名聞利養在裡頭,不為自己,為苦難眾生,為正法久住,你一生,佛菩薩照顧你,你自己不要操一點心,無論是順境、逆境,全是佛菩薩安排的。我相信,我接受,我依教奉行。這一條路走出來了,有了一些影響。
底下一代要接著我這個路去走,要把這個影響擴大。這影響是什麼?令一切眾生對傳統文化有信心、對宗教有信心。無論是哪個宗教,平等對待,和睦相處。自己個人是一切修行人的榜樣,是社會大眾好公民的榜樣。經營一個道場,我這一生沒道場,這是什麼?沒有福報,有道場那是大福報;有道場,要把這個道場經營像個樣子,做為道場的榜樣。我們今年,在這個時代,最近這個十年,香港回歸之後,我們在這邊成立了一個「香港佛陀教育協會」,這就是我們的道場。我們沒有富麗堂皇的宮殿寺廟建築,沒有,只是一般商業辦公的樓,我們買了三層、租了一層,總共四層,這是我們的道場。如果災難不至於毀滅科學技術,那麼網路、衛星電視是好工具,一定要會用它。用這個方式講經教學,自己很輕鬆、很愉快,這個效果很廣大,在這一個小地方講經,全球都能收看得到,這影響力就大了。
最近我們這幾年的努力方向,都是勸導一切不同宗教回歸教育、回歸教學,培養弘法講經的人才,把宗教的精神、宗教的文化,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家庭,落實在社會,社會就能夠祥和,災難、衝突可以化解。這一樁事情重要,這是我們應該盡的義務、應該盡的使命。但是我們這個世間一樣都不取,我只求西方極樂世界,我只求親近阿彌陀佛,這就對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我們接著看下面,下面是念老引《金剛經破空論》的一段話,蕅益大師說的,《破空論》裡面講,「設」,這假設,「復計有少許我人等相」,他對於修行有功夫,我人等相淡薄了,但是還有少許,沒有斷乾淨。我常常說,如果把它分作一百分,我現在有九十九分相信,還有一分疑惑,百分之一的疑惑,百分之九十九的相信,這一分的疑惑可能會障礙我們往生,可能會障礙你開悟。不要以為這沒有什麼關係,我現在很有進步了,人人都讚歎。章嘉大師教我的標準,你沒有做到,就是你沒有看破。換句話說,經上你沒有做到,就是你沒有懂;或者懂了,懂了你沒有信,你對它還是有懷疑。剛才講了,百分之九十九的相信,有百分之一的疑惑,你「決不能信此經」。這經我念、我信,不是真信。為什麼?真信,四相破了。章嘉大師的標準,完全是在四相上,你是不是真做到?真做到,你信了,你理解了。如果你沒有做到,他就搖頭,你沒有相信,你沒有理解。這個標準好,這個標準讓我們時時刻刻有警覺心,我到底是搞真的、是搞假的?學了做不到,搞假的,不是搞真的。
譬如說《弟子規》,這什麼?根本的根本。我們從哪裡學?三世諸佛的淨業正因,三福是一切菩薩修行成佛最高指導原則,沒有一個是違背的。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怎麼落實?我在最近十年,十年多一點,是因為在世界各地接觸我們同參道友,出家、在家的,發現什麼?在家同學是《十善業道》做不到,出家的《沙彌律儀》做不到。這是什麼?這是佛法衰的因素。怎麼衰的?有信、有解,沒有行的;自己都還覺得自己不錯,講得不錯、說得不錯,沒做到。用章嘉大師的標準就看出來了,章嘉大師說,你沒做到,你根本就不信,你根本就不了解。我總是常常用老人給我的標準來反省。所以第一條,孝親尊師,我把它落實在《弟子規》;第二條,慈心不殺,落實在《太上感應篇》;第三是經文裡頭的一句話,最後修十善業。所以如果我們有《弟子規》、《感應篇》的基礎,《十善業道》很容易,一點都不難。有前面這三條、這個基礎,《沙彌律儀》不難,沒有做不到的。
我們今天問題在哪裡?問題在根壞掉了,沒有根了。一般人所謂的是人心壞了,這個人心包括我們在裡頭。第一條,這就是人心,你能孝順父母,你能夠尊重師長,你能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人心好,這是成聖成賢的根,學佛是成佛成菩薩的根。這個根出了問題,就沒有辦法了,一生的努力,成為現在人講的佛學家、佛門的學者,你也能說得天花亂墜,你也能著作等身,在社會上可以拿到博士學位,拿到名教授、佛學家頭銜,可是與你了生死出三界沒有關係,還是繼續搞六道輪迴,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甚至我們一生的成就比不上鍋漏匠。鍋漏匠,你想想看,他念佛往生,他度了多少眾生?我們也是被他度的。他做出這個典型、做出榜樣,讓我們自嘆不如。鼓勵我們勇猛精進,真正做到,他就做到六個字,老實、聽話、真幹,就做到這六個字。他的成就,那是他師父對他讚歎的,讚歎到極處,諦閑大師的話不是假話,句句是真言。所以我們一定要幹真的,不幹假的,才能自度,才能度他,才能將正法久住這樁事情做出真實的貢獻。
我們心量要大,看到別人好處,不嫉妒,歡喜、恭敬、禮拜。如果要一嫉妒,佛教就毀掉了。為什麼?人都不如我,我是世界第一,這不就完了!希望什麼?人人都比我強,人人都比我高,他們造福,我享福,我沾他的光,我怎麼不感恩?這個心要有。沒有這個心,樣樣是我第一,別人不如我,這個心,我想就是阿鼻地獄的心。你成就再大,你的心是想把世界毀掉,世界上不可能有一個人超過你,這個心不善。善心,希望人人都超過我,我是最起碼這個標準。我這一生有一點成就,就是這個觀念很強烈,希望人人都超過我,人人都比我好,我一生都在學習。
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佛菩薩這一生照顧你,我就靠這個,沒有任何力量支持我。韓館長照顧我三十年,她的先生是一個小藥廠裡面的夥計,不是老闆。沒有很雄厚經濟力量的人照顧,沒有;也沒有高官厚爵的照顧,沒有;出家,也沒有哪一個法師真正照顧,所以日子過得很可憐,生活非常艱苦。我們得到什麼?得到是法喜充滿。這要不是章嘉大師指導的,教我走這條路,我這一生可能也早就不在世了,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所以這一點成就,感謝老師。
我這三個老師,少一個都不行。方老師那個地方,相信,信從他那來的;根基,章嘉大師奠定的;成就,是李老師的,十年聽經。老師教我,他很謙虛、很客氣,說我只能教你五年,五年之後,我給你介紹一個老師。介紹誰?印光大師,印光大師不在世間了,《文鈔》在,你讀《文鈔》,就是印光大師的學生,依教奉行。讀東西,章嘉大師講的,你懂多少就做多少,你真有受用。你不懂的、你不信的,你當然做不到。只要你鍥而不捨,你進步就很快。不懂、不信,不要去勉強,勉強是假的。怎麼樣?再深入,所謂「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念上個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懂了,相信了,你會真幹。薰習的時間短,不行。有人聽經,聽個一遍、二遍,第三遍不想聽,這我聽過了、我學過了,這樣的心態,成就是很有限的。為什麼?你一聽、一看,傲慢的姿態就出來了。經的意思其深無底,其廣無邊,誰能完全知道?有,明心見性就全知道了,沒有明心見性,不行。但是多聽、多讀,能夠幫助我們明心見性,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特別是對於知識分子。李老師教我走這個路子。
所以你看,這個地方標準也是非常嚴格,少許我人等相,決不能信此經。真正相信《金剛經》,幾個人?真正相信,放下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破了。四相破了,小乘須陀洹到阿羅漢,這些人都是破了四相。破四見,那更了不起,《金剛經》後半部是破四見,是大乘,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那就是念頭都沒有。破四見是放下起心動念,破四相是放下執著。放下執著容易,放下起心動念太難。那個放下起心動念,惠能大師的境界,那他要念佛往生淨土,直接往生實報莊嚴土。
他說,「設於此經信解受持」,對《金剛經》真的信,真明白了、真正接受了,依教修行,「決能了達我人等相,當體即是無相」。無相就是涅槃,無相就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無相就是圓寂,他就成佛了。「可證能信之妙德,舉體即是無相智慧」。所以你能信,能信信心從哪裡來的?從無相智慧來的,無相智慧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從哪裡發生?從自性本定上生的。惠能大師開悟,第四句話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就是自性本定。
自性本定就能生智慧,所以他末後一句說「能生萬法」,這一句妙!我們一般人聽到這句話,萬法都從相上想,殊不知,他不是講相。講相,不大家都知道?那不是佛的境界,凡夫境界。能生萬法,萬法就是無相智慧,這見性了,在相裡頭見性,這個體會才圓滿。真正見到萬法一如,無有一法不是自性,無有一法不是無相智慧。加個無相,是因為自性裡頭沒有物質現象、沒有心理現象(就是念頭的現象)、沒有自然現象,所以叫它做無相。自性裡頭沒有相,自性能現一切相,所以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一樣也不缺少,它能生萬法。但是性相決定是一,不是二。性在哪裡?性在相中。相在哪裡?相在性中。性相是一,不是二。性相不二,萬法才一如。這個才契入少許。
淨宗這個地方所說的,跟《金剛經》的境界、義趣完全相同。「蓋此淨宗乃最極圓頓,超情離見,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不用《金剛經》這一段話來說明,這句話我們很難懂。《金剛經》上所說的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淨宗圓滿具足。「若人於此法能生實信,信事信理,信因信果,信自信他」,這個此法就是淨土,信願持名,往生不退的法門。實信,你真信了,真信就是六樁事情具足了,相信事、相信理、相信因、相信果、相信自、相信他,這前面我們都曾經學過,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上所講的。「如是六信具足」,六信真正具足,一絲毫懷疑都沒有,「當知其人」,你應當曉得這個人,「亦必超情離見,與無相智慧相契」。那這個人,這人入佛境界了。不入佛境界,這個六信決定不能夠圓滿;六信圓滿,決定是契入無相智慧。「是故經中《獨留此經品》曰: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這個也不是虛言、虛說的,這話是真的。所以這個經、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我們相信,樂是歡喜,受是接受,持是依教奉行,真難!為什麼?這四個字做到了,信樂受持,你決定得生淨土。不但決定生淨土,你的品位一定很高,你成佛一定很快,果德不可思議。無過於此難,這難中之難。
前面說,「取相分別,雖種大福田,求出輪迴,終不能得」。這講取相之過,就是著相。念老在此地又提醒我們一次。我們現在生在這個時期,這麼多、這麼重的災難,我們一心求解脫,解脫的祕訣就是不著相。要真正知道,記住《金剛經》上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記住這一句話。然後一切境界相,隨緣不攀緣,能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做什麼都好,你行善好,你造惡也好,各人因果各人承當。總是見面認識都有緣,有緣看他能信,可以勸他;不信,隨順他,不要讓他謗佛、謗法、謗僧,這就是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各有因果。我們也真正知道,他將來會到極樂世界,為什麼?他曾經見過阿彌陀佛的像,曾經聽過這一句阿彌陀佛,這緣就很深。讀過經、聽過經,阿賴耶識有阿彌陀佛的種子,這一生不能往生,來生後世遇到緣,他可能往生。那我應該怎麼看法?把他看作極樂世界的人,歡歡喜喜。我們今天去,我們比他早去,他比我們晚去,早晚都一樣的,所以我們應該尊重他們,他們毀謗我們,不要放在心上。
有機會聽經,聽經很重要,而且反覆的聽,就相信古人這個「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我們聽一百遍、聽一千遍、聽二千遍,不一樣,會開悟,你愈聽愈歡喜。真正得法喜,你睡覺忘記掉了、吃飯忘記掉了,法喜充滿,這法喜就是你精神、體力的來源,你的養分從法喜來的。不要取相,不要分別,取相是執著,這是離一切執著、離一切分別,最高的是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難,那真不容易,我們先從這裡下手,不著相,什麼都好,不分別。那取相分別的人雖然種大福田,念佛是大福田,沒有比這個更大的,取相分別念佛也不容易往生;縱然往生,他生在邊地,這是說明取相分別的過失。
「今云」,現在在這個經上我們讀到,「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德本就是念佛,念佛是萬德的根本,「當生佛剎,永得解脫」。這個經你一連下來的時候,我們看到多少個無相智慧,一再重複提醒我們要用無相智慧,老實念佛,將來決定生極樂世界,永遠解脫。「是乃離相求生之功也」。針對前面取相之過,「或入三輩,或墮疑城,關鍵所在,已昭然若揭矣」。這業因果報清清楚楚展示在我們面前,沒有疑惑的入三輩,有疑惑的墮疑城,都在自己一念心。「身心清淨,遠離分別者」。我們都希望身心清淨,為什麼身心不清淨?取相是染著、是染污,分別是波動,像一池清水,這個池子裡頭有嚴重染污,又有風吹著浪,它照的功夫失掉了。一定要幫助它恢復澄淨,讓這個染污沉澱下去,風平浪靜,沒有波浪,它像一面鏡子一樣,對外面照得清清楚楚,無所不知,那叫無相智慧。
下面這再告訴我們,「蓋無相智慧,即萬法一如」,我們現在沒有辦法入這個境界。萬法是一體,這是真的,菩薩都證得。一體就沒有你我他,一體才顯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是沒有條件的,那種愛心、慈悲沒有分別,行善積德的,我愛他,造惡的、謗法的,我也愛他,這個愛心決定沒有等差,平等的愛。自己用智慧去幫助他,讓他覺悟,他覺悟回頭了,他就走菩薩道、走成佛之道;迷的時候,他走六道三途。迷悟不一樣,我們幫助他,還得要靠他的悟性,他的業障薄一點,容易覺悟;他的業障很濃厚,不容易覺悟。不容易覺悟也不能捨棄,生生世世都照顧他,等他覺悟了,他才知道感恩,不覺悟不知道。現在的人不覺悟是理所當然,為什麼?整個社會沒有覺悟的緣,性德看不到,中國古人講的五常沒有了。五常是仁義禮智信。現在的社會,整個世界你細心觀察,不仁。不仁,沒有愛心,都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是損人利己。一般人嚮往是什麼?名利財富,物質享受,他的目標都在此地。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甚至於父母兄弟都不顧,這自私到極處。為什麼?沒有人教。「性相近,習相遠」,不教的話,這個相遠就愈來愈遠了。「教之道,貴以專」,這個教學的理念沒有了,現在都雜了、亂了,學的東西很多,重視常識,不重視定慧。殊不知,定慧管用,能解決問題,常識不行。
所以無相智慧是什麼?是萬法一如,「染淨平等」,萬法一體,「故身心清淨。一切皆如,故離分別」。這個日子多好、多幸福、多美滿!覺悟的人應該追求這個生活,萬法一如,染淨平等,身心清淨,一切皆如,這四句。這個境界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要你放下分別執著,現前就是。「再者念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勢至菩薩說的。「都攝六根」,所以你身心清淨,「淨念相繼,自然遠離分別」。念佛人首先把六根管住,攝是攝受,把它管好。眼不能往色上跑,耳不能向聲上跑,鼻不要向香上跑,舌不要向味上跑,身不向觸上跑,意不向法上跑,收回來,收心。佛法講收心,孟子也講收心,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我們這眼,你看,把心放在色上,耳把心放在聲上,都放出去了。孟子說,什麼是學問?學問就是把心收回來,收回來這就是學問。學問是什麼?學問就是智慧。收回來就是智慧,放出去,學得再多,知識,不是智慧。
我們今天真正明白了,知識不能解決問題。聯合國的和平會議就是知識,開了四十年,世界衝突頻率年年上升,災害年年加重,這是什麼?知識,不是智慧。智慧能真正解決問題,而且智慧還很簡單。我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到哪裡都建議,到每個國家都建議他們領導人培養五、六十個好老師,在聯合國也建議他們。五、六十個好老師,夠了,我們自己建立一個衛星電視台,讓這些老師二十四小時用衛星電視,把宗教教育,傳統的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二十四小時不斷向世界播放。我相信一年,這世界就太平了,問題就解決了。
聯合國的會議成本太高,一年開多少次,真叫勞民傷財,收不到效果。我們這個小攝影棚收到效果,我們用衛星電視、用網路,全世界收聽的人很多。我們沒有大道場,如果有個大道場,每一個星期到我們這個地方來參學的,我相信不亞於教宗。教宗每一個星期開放一次,接見世界各地來的,差不多有二萬人到三萬人,在那個大廣場上。我們也親身去體會,參加過兩次。所以聯合國用這個方法就節省錢財太多了,不必去開會,開會沒用處。一個國家要想社會安定、要想國家富強,沒有別的,教學。只要把人教好,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人是非常好教的,這是我們通過實驗得到的結論。不必多,五、六十個老師足夠了,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如果有宗教教育就更好、就更圓滿,把人全都教好了,這些人才真正團結起來,同甘苦共患難,無怨無悔,這個就是太平盛世。
下面,念老提出個問題,「或疑淨宗以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為願,如是欣厭,豈非分別」。這個想法真有,而且不少,古時候有,現在更多。《妙宗鈔》裡頭有答案。《妙宗鈔》,《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四明大師作的,確實有人問,《妙宗鈔》有答覆,「取捨若極」,取到極處,捨到極處,「與不取不捨,亦非異轍」,平等。「蓋捨之若極」,那是什麼?「萬緣放下,六根寂靜」。這是捨到極處,這什麼境界?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捨到極處就成佛了,妙覺如來。你看,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沒斷,還沒捨盡。這一品無明習氣捨盡,實報土不見,常寂光現前。再下面說,「取之若極,則六字洪名,一念單提。如是念佛,何異於不取不捨」,一個人真正念佛,念佛的人只取六字名號,其他的我都不要了,我統統放下了,我只取這句名號。一念單提,就這一句。這樣念佛跟那個不取不捨又有什麼兩樣?「故云:亦非異轍」,是一回事情,不是兩回事情。你沒有到極,是兩回事情;達到極處,一回事情,統統都消歸自性。消歸自性,這真正圓滿了。
「又《彌陀要解》」,也有這個說法,《彌陀要解》蕅益大師解答的,「設不從事取捨,但尚不取不捨,即執理廢事」,理上沒錯,事上有問題。「既廢於事」,這理就不圓了,因為理事不二,理事一如。理跟事不能分開的,你偏重在理不行,偏重在事也不行,都不圓滿。所以,「若達全事即理,則取亦即理,捨亦即理。一取一捨,無非法界」,蕅益大師這個講得好!不知道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一體裡頭哪有取捨?取捨是什麼?取捨還是分別執著。如果分別執著離開了,取捨的念頭就沒有了。但是在事上,該取的他取,該捨的他捨;雖然有取捨,他沒有起心動念,他沒有分別執著,這就完全對了,問題還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放下,沒有捨得乾淨,真正捨乾淨了,你得大自在。大自在就是隨緣,該取就取,該捨就捨,他一點障礙都沒有。若達全事即理,這就是講取也是理、捨也是理。一取一捨,無非法界,法界是一體。「如是妙諦,實非情見所能及」。凡夫就是情見,情見就是分別執著,所以有分別執著的人他很難理解。有分別執著就是用第六識、第七識,認為是自己的心,這就叫情見。第六識分別、第七識執著,十法界統統以這個為自心,統統是以這個阿賴耶相分這個身體是自己的身,殊不知這個身心全是假的。
現在我們看了一些科學報告,科學家給我們證實,物質是假的,不是真的。物質現象從哪裡來的?從意念波動產生的幻相,它不是真的。佛在經上講「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兩句話我們也是懷疑,但是是佛經上說的,不敢否定,有疑情。看到近代量子力學家的報告,我們這個疑問沒有了。近代量子力學家把物質的問題解決了,物質分析到最後沒有了。佛經上講的,物質最小的,佛經的名詞叫極微之微,也叫極微色。佛說這個小物質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這個小物質被科學家發現了,科學名詞稱它作微中子。微中子多大?科學家用電子做比例,電子,微中子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不是一百萬分,一百億分之一,這麼小。現代科學技術也能把它打破,這一打破,物質沒有了。我們就曉得,這個東西就是佛經上講的極微色,極微之微。打破之後,物質沒有了,看到什麼?看到是念頭波動的現象。德國普朗克博士,他的論文裡頭就說,根據他的研究,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假的,物質的基礎是意念。於是就宣布,這幾百年科學最大的錯誤,就是科學把宇宙一切法分成兩個,一個物理,一個心理,這是錯誤的。由於這個錯誤的概念,讓我們現在造成許許多多困難。他提出以心控物,就是心理可以控制物質,因為物質是念頭生的、是念頭變現出來的,所以念頭可以控制物質。這個理論非常高明,這個理論也非常了不起。科學家要全都接受了,今天地球上災難,地球是物質現象,可不可能化解?可以,念頭可以化解。
災難怎麼形成的?是不善念頭形成的。我們用佛法,佛經常講的貪瞋痴慢疑。水災,貪婪感應的。不貪?不貪,水災就沒有了,水災能化解。火山爆發,是瞋恚所感的。那不瞋恚,不發脾氣,學著柔和、不發脾氣了,地球上火山不會爆發,地球溫度不會上升,一定保持正常,讓我們生活都舒適。全是貪瞋痴慢疑搞出來的。瞋恚是火災,愚痴是風災,傲慢是地震,懷疑,山崩地陷。現在這些災難常常聽說、常常看到有報導,大面積的土地忽然陷下去了,這是什麼?這是懷疑。這就是念頭能改變地球的環境,不貪,水災就沒有了;不瞋,火災就沒有了;不痴,風災就沒有了;不傲慢,地震就沒有了;不懷疑,山崩地陷這個災難沒有了。科學家提出來的。
千百年前馬雅族的預言,說今年會有災難。這一樁事情,全世界人都知道。科學家教給我們化解的方法,地球上的居民只要能夠棄惡向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這個災難就會化解,不但化解,還會把地球帶上更好的走向。念頭的能量不可思議!對身體,如果貪瞋痴慢疑都斷了,你的身心一定健康,你什麼毛病都不會有。我們得相信,我們要認真努力。所以佛法確確實實能夠幫助我們解決這些災難問題,幫助我們帶來幸福美滿,它不是假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