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501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0一集)  2012/9/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5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一千頁,我們從第七行看起,第七行第二句:

  《宋譯》,這段文前面都讀過,念老將經文上這一段,「禮佛現光」,他將五種原譯本說這一段文字,全都節錄在此地。讓我們明瞭這段話確實是佛說的,五種不同的本子統統都有,這非常可信,在這個地方幫助我們建立信心。《宋譯》這裡面說得比較詳細,「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還有「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這就是經教裡面常說的八部護法神。這些神也都在現場,佛講經的現場。世尊說到這個地方,極樂世界現前,阿彌陀佛現前,大家同時都見到。

  我們參考資料裡面,節錄《佛學大辭典》的術語,特別為我們解釋「比丘」這個字的意思。比丘是梵文,翻譯中國為乞士,翻成乞士,乞是乞食,他是沿門托缽。士,在中國古代是社會上最有地位、有道德的人、有學問的人,稱之為士。這個乞丐不是普通的乞丐,是一個有道德、有學問的乞丐。所以保持它的原文,這個對它叫尊重不翻,是可以翻譯的。實際上,比丘這個意思裡頭,還有破煩惱,兩個意思在裡面。「淨乞食、破煩惱、淨持戒、能怖魔」,這就變成四個意思。這個地方,字典裡頭有簡單的解釋,也解釋得很清楚,我們念一念。「苾芻之梵名,或以乞士、破煩惱之二義解之」,這個二義,「或以淨乞食、破煩惱、淨持戒、能怖魔之四義釋之」。

  下面就分成這四條來講,第一個「乞士者,以彼自無所營」,營就是經營,他自己無所經營,也就是說他沒有從事於生產的事業。那怎樣維持身命?底下講了,「乞人之信施」,別人的布施供養。這些人對於他有信心,知道這個托缽的人有道德、有學問,所以這個布施稱為信施。這個樣子,「乞人之信施而清淨活命」。佛在世的時候,制度很嚴,比丘接受信施只限於四種,第一個是飲食,第二個是衣服。飲食是天天需要的,每天只准出去托缽一次,如果次數多了,社會大眾就覺得這個出家人貪心、好吃,對佛法就產生懷疑、批評,這就不尊敬了。所以避免這些事情發生,比丘每天托缽只有一次,而且只限於七家,七家托不到,你就回來,就托了空缽回來。回來其他同伴托得有多的分給你,不能到第八家,到七就為止。有些人家富有的,這一家就給你足夠的飯菜;有些人家,普通人家大概給你幾調羹,確實要托三、四家你這個缽才托滿。缽的大小叫應量器,自己能吃多少就用多大的缽,不能太大,當然也不能太小,所以要適中,缽的大小是應自己的食量。用這個方法養身。

  「破煩惱者,以修聖道而破煩惱故」。煩惱的根就是個我,我是煩惱的根,沒有我,煩惱就沒有了。所以比丘修行,第一個要破身見,真正知道這個身不是我,五種見惑裡頭頭一條。那身是什麼?身是個物質現象,物質現象裡頭當然有精神現象,佛法稱之為五蘊,色受想行識,這個東西就叫做身。色受想行識,任何物質無不具足,這個事實真相,近代科學家才發現,這是從研究物理裡面發現的。有些專家學者一生專門研究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東西?這個宇宙的奧祕被現代科學家揭穿了,發現物質是假的,不是真的,物質是念頭所產生的幻相。因為它的頻率太快了,所以我們對它沒有辦法覺察。我們所接觸到的物質現象,就是五根所接觸到的五塵,色聲香味觸,這叫五塵,全都是念頭波動產生的現象。

  佛在經上有說,在《菩薩處胎經》,釋迦牟尼佛跟彌勒菩薩的對話。佛問彌勒菩薩,說心有所念,凡夫心裡起個念頭,這很平常的事情,哪個不起?天天起,一天不知道起多少念頭,沒有人覺察到。佛突然提了這個問題。他說這一念裡頭,有多少念、有多少相、有多少識?經上的原文是這麼說的,「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這裡頭問了三樁事情,多少個念頭?多少個相分?相就是物質現象;多少個識?識就是精神現象,就是受想行識。凡夫一念裡頭有幾多?彌勒菩薩報告說,這一彈指,一彈指這個時間很短,「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色,就是物質現象;「形皆有識」,只要是物質現象,裡面一定有受想行識。我們這才明瞭,天天念的《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五蘊是什麼?這五蘊就是講這一念所產生的念、相、識。念,我們說它做自然現象,識是精神現象,相分那就是色相,物質現象。所以佛這個問題問出來,問的是自然現象、精神現象、物質現象,都在一念當中產生的。

  這一念時間多長?要用三十二億百千這個數字來說,是三百二十兆。現在我們用的單位,最小的單位是用秒,一秒鐘我們能彈幾次?我相信有體力比我好的,身體比我強壯的,一秒鐘應該可以彈五次。三百二十兆乘五就是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秒鐘它的波動現象有一千六百兆次,我們怎麼會知道?我們小時候看電影,我幾十年沒看電影,不看電視、不看報紙,這些媒體統統不接觸大概有五十年了。五十年前的電影,從黑白到彩色有聲的,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剛剛搬到城市裡居住,還不太久,城市裡頭有個電影院,那個電影是黑白的,沒有聲音的。電影從那個時候開始的,以後黑白的有聲音了,就是有聲,聽到它講什麼了。最後進步到彩色,進步到彩色的,好像我看就不久了,二、三年以後我就斷掉了。那個時候的電影統統是用的幻燈片,幻燈片在放映機裡面去播放,一秒鐘二十四張,也就是一秒鐘它的鏡頭打開、關閉二十四次。我們就被銀幕上的畫面欺騙了,好像是真的一樣,不知道全是假的。現在佛菩薩告訴我們,我們現實的這個境界,無論是物質、無論是念頭,包括自然現象,它的頻率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我們怎麼會知道它是假的?

  可是這樁事情被現在科學家發現了,今天科學家的科學儀器有能力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的時間,一千兆分之一秒,科學家能夠把它捕捉到。所以科學家肯定這個世界上沒有物質現象,物質全是假的。這個說法跟《金剛經》上佛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一個意思。科學家將《金剛經》這兩句話證明了,千真萬確。這些能幫助我們看破身相,不要執著身是自己,身不是自己。學佛,頭一個條件就是把身放下,身要不放下,就不能稱比丘。為什麼?他破煩惱,這煩惱的根。還執著自己這個身,這是凡夫,跟比丘的定義不相應。所以蕅益大師說得好,這位祖師他出生在明朝末年,圓寂的時候在清朝,這是我們淨宗一位了不起的大德。他告訴我們,他研究戒律,他說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真正的比丘了。這個話含義很深,那也就是說,中國從南宋以後就進入末法時期了。末法時期沒有證果的,還有修行的,但是修行的功夫不到位,達不到這個境界。我執表現在生活上,就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觀念淡薄一點,沒有真正除掉。

  南宋以後到今天,經過元、明、清三代,一千多年了,現在到哪裡去找比丘去?真找不到了。找不到怎麼辦?弘一大師教導我們,這是近代也是修淨土一位高僧,他研究戒律,很像蕅益大師的行誼。他告訴我們,我們出家,受了戒,千萬不要自以為得戒,那是假的。假的為什麼要去受?避免嫌疑,你要沒有這個形式,人家瞧不起你,說你是假和尚。你去受了戒,受了戒拿到戒牒,世間人承認,自己心裡有數,佛菩薩不承認。世間人承認那個戒牒是為憑據,佛菩薩承認是你真的斷了五種見惑,這才是比丘,小乘是須陀洹,大乘是初信位的菩薩。這些理跟事我們都要知道。蕅益大師為後人做表率,他受了三壇大戒之後,他就把比丘戒退了。受戒很麻煩,儀規很多,退戒很簡單,在佛菩薩面前燒三支香,佛菩薩給我證明,我這比丘戒退了,就行了,說這句話就可以。所以一生,他自稱菩薩戒沙彌,這就能夠體會到,他菩薩戒可以做到,沙彌戒可以做到。

  比丘戒要隨分隨力去修、去做,得不到,因為比丘戒,佛的規定至少要五個比丘為你羯磨傳法,你才能得到。現在一個比丘都找不到,所以你不可能得比丘戒。那菩薩戒、沙彌戒,沒有出家人傳授,我在佛面前發願自己受都可以得到,這就方便了。發願自己受戒,誰做證明?地藏菩薩《占察善惡業報經》裡面有輪相,用輪相來做證明。蕅益大師說,末法得戒,除這個方法之外,沒有第二個方法。所以比丘叫清淨比丘,他的心真清淨,清淨心沒有煩惱。這是破煩惱,修聖道而破煩惱,煩惱就是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七情五欲、貪瞋痴慢,他這個統統放下,心裡面沒有這些概念了。生活很簡單,天天出去托缽,確實做到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他什麼念頭都沒有,接受佛陀的教誨,依教修行。

  「淨持戒者,以受持盡形淨戒故也」。盡形,形就是身體,叫盡形壽。我這個身體有一天,這個戒律我就要受持一天,我就得依教奉行;身體沒有了,這個戒也就到此為止。所以叫一生受持,這盡形壽受持。受持這裡頭特別重要的就是淨,戒幫助你得清淨心。五戒是根本戒,無論在家、出家一定要受持。第一個不殺生,決定不傷害一切眾生,不但不殺他,傷害都算犯了戒,輕,殺他是重。所以大乘經裡面佛說,「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不能叫眾生生煩惱,叫眾生生煩惱就錯了,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

  第四「能怖魔」,這個魔是天魔,就是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王,這個天王的名字叫波旬。為什麼稱他作魔?他不喜歡人離開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他所管的,他統轄的,他希望他的人多,人民多他就喜歡。你要修道,超越六道輪迴,他障礙你;你只要不出輪迴,他不會障礙你。所以,你修四禪八定,他不障礙你,你要是修般涅槃法,他就障礙你。般涅槃是印度話,前面我們學過,叫圓寂,圓是圓滿,寂是寂滅,寂滅是對煩惱講的、對現相講的;圓滿是德能上說的,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這個六道裡頭沒有,十法界裡頭也沒有,要超越十法界你才能得到。小乘人修的是偏真涅槃,天魔就障礙他,想種種方法去破壞他。破壞的樣子,我們可以從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裡面看到。八相成道,小乘經論裡頭有降魔這一說,大乘裡頭沒有,大乘心量大,沒有魔,魔也是佛。所以,大乘講魔跟小乘不一樣,大乘,與性德不相應的叫魔,與性德相應的叫佛。

  這個說法的範圍非常深廣,一個大乘人,與三皈相違背的,那就是魔。三皈第一個,「皈依佛,覺而不迷」,這是佛弟子;如果我們迷而不覺,這個迷就是魔,把我們的覺障礙住了。「皈依法,正而不邪」,我們還有邪念、還有邪行,那就是魔;邪就是魔,不邪就是佛。「皈依僧」這個意思是清淨無染,僧是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如果被外面塵境染污了,這是凡夫,不是佛弟子,真正不染這是佛弟子。你看,三皈依我們做不到。學佛從哪裡學起?從三皈依學起。三皈依開始,三皈依也是終結;從覺正淨開始,最後覺正淨圓滿,圓滿叫成佛。用什麼方法來修覺正淨?落實在十善、在六和敬、在三學、在六度、在普賢十願,這些全是屬於戒、定,戒學跟定學。戒定達到一定的程度,這個人就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人叫成佛了,大乘教裡面叫法身菩薩。所以比丘跟比丘尼這個稱號,裡面的意思我們一定要明瞭,我們得認真學習。

  說實在的,我們生活在現前這個時代,學佛的人很少,真學佛的人,為什麼?真學佛的人一定要依經典做依據。印光大師說得很好,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有經典做根據的;沒有經典,那你是盲修瞎練,不是真學佛。現在這個社會,通宗沒有了,通教也沒有了,從佛教經典裡面得一些佛學常識這種人很多,把佛經當作世間學術去研究,出家人大有其人。路走錯了,為什麼?把戒丟掉了。佛法修學它有次第的,「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丟掉了,你的心怎麼會定下來?也就是說,經題上講的清淨心、平等心你從什麼地方得來?古大德從持戒得來的。後面那個覺,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它是從定來的,清淨心、平等心就是定。我們今天的心不能清淨,雜念太多、妄想太多,有雜念有妄想這不行。今天的環境,環境在製造雜念、妄想,我們又沒有辦法離開這個環境,這就是今天修行的難處。還有很少很少的人,真的住到深山裡面去,與外面整個隔絕,在這個裡頭修苦行。有,有這種人,很少數,一萬人當中難得找到一個。這些人,真修的人,他不要名聞利養,所以他修成功也沒人知道,他也不希望人知道他。其中專門念佛的,他就求往生,最後他真的往生了。這樣的人,他在這個世間,可以說他是住在如來正法時期,末法裡面的正法。由此可知,世尊所說的法運是活的不是死的。

  末法裡頭有正法,我們也就回過頭來去看,正法裡頭有末法。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講了不少大乘經典,那是正法。你看,佛講經,有很多人聽經,聽了之後依教修行,依教修行都證得果位,證阿羅漢的、證辟支佛的、證菩薩果位的大有人在,正法。經上還告訴我們,這個大城裡面,跟釋迦牟尼佛見過面的,知道有這個人,曾經見過面的,這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一知道而不清楚釋迦牟尼佛這個人,我們能相信嗎?你要不相信,你在香港住這麼多年,住公寓大樓,跟你隔壁那一家姓什麼你知道嗎?他叫什麼名字,曉不曉得?好多都不知道,左右鄰居都不知道,住了幾十年,不曉得他姓什麼、名字叫什麼,見面都不打招呼的,彼此都孤立。這就正法裡頭的末法。經上還給我們說,還有三分之一連釋迦牟尼佛名字都不知道,根本不知道城裡頭有講經說法這個事情,他不曉得。完全不曉得不就像在滅法裡頭一樣嗎?曉得而不清楚的,那不就是末法嗎?由此可知,法運在人不在法。

  這樁大事是早年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佛法在世間,在哪裡?在經典裡面。方老師告訴我,不在寺廟,我問他為什麼?寺廟裡面的大眾他現在不學了,寺廟裡藏的有經典,他不學,他只會念經,經裡頭什麼意思他不知道。學佛的人,心裡面只是祈福,求消災、求其福報,目的不是在求戒定慧,求戒定慧學佛的人太少了。我們知道,依戒定慧修學的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為什麼?他終究會證到般涅槃,也就是說必入涅槃,他永遠離開十法界,魔王恐怖。如果是為求福、為求生天、為求人天福報、為求長壽、為求多子多孫、升官發財,為這個,這是變成宗教了。這就是現在所說的宗教的佛教,不是釋迦牟尼佛的佛教。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生四十九年講經教學,沒有教人求人天福報的。都教人修行證果,最低限度得證須陀洹果,這是真實的成就。為什麼?只要你證得初果,你在六道就有期限了。期限多長?佛說的,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你就證得阿羅漢,你就超越六道輪迴。所以他有期限的。而且怎麼樣?決定不墮三惡道,為什麼?他嚴持戒律,不造三惡道的業,所以他不墮三惡道。

  我們今天學佛,要確定自己學佛的方位、學佛的路線,這比什麼都重要。我們學佛目的何在?我們今天所學的是大乘淨土宗,淨土宗的成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我們果然真的往生,在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來學習,這叫彌陀弟子。我們要常常想著,像不像彌陀弟子?這很重要。每天早晚課都好好想想,像不像?不像趕緊改。彌陀弟子的標準就是五經一論,現在講的五經一論,五經一論有六種,只要在這裡頭選一種就行了。佛教導我們,「持戒念佛」,你只記住這四個字。戒律就是十善、三皈、五戒、六和、六度、十願,簡單,就這一點點,好記。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不能夠違背,我們求生淨土就決定得生。

  淨宗必須遵守的戒律,不問別人,別人怎麼做不要管他,我自己做好就對了。如果常常看別人,常常批評別人,心裡有別人,我們就全錯了。我告訴你,你這一生決定不能往生,你還是要搞六道輪迴,在輪迴裡面還搞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真修淨土的人,心裡面所記住的就是戒定慧,戒特別重要。我初學佛的時候,因為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的毛病很多,對於佛法是有條件的接受,我相信這部分我接受,不相信那部分我排斥,我不接受。所以,對於理論這方面喜歡,戒律那方面排斥,還自己挺有理由的。為什麼要排斥它?那是三千年前印度人的日常生活規範,跟我們中國不一樣,時代也不相同,怎麼能教我們去做印度人,還要做三千年前古印度人?這講不通。你看,我們振振有辭,把戒律推到一邊去。

  老師對我怎麼樣?老師對我很愛護,但是不說我,他知道,他要說我的時候,我就不學了,不到他家來,別地方去了。老師慈悲,一句話不說,也不說我對,也不說我不對,都笑笑,談話就換個話題。這是老師高明處,老師真實智慧,給我們真實的利益。我跟諸位同學說過,我們的課上完了,跟老師告辭,老師會送到門口,送到門口一定輕輕的給我說一句話「戒律很重要」,就這五個字。我聽了幾十遍,有沒有動心?沒有動心,若無其事。到什麼時候動心?老師圓寂了。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他圓寂了,他的火化是在北投,一個小廟的附近,專門給他造了一個火化爐,這是藏密一位大成就者。甘珠活佛是他的學生,帶了十幾個人在那裡搭了二、三個帳篷,在火化爐旁邊住了一個星期,七天。我跟這些人都很熟,我請了三天假,也在他們帳篷住了三天。

  我非常認真反省,跟老師三年,老師教了我什麼?我這一想,念頭最深的就是「戒律很重要」。為什麼他說這句話?而且說了幾十遍,我們一個星期見一次面,一年至少有四十個星期。以前老師講這句話,好像耳邊風一樣,從來沒有在意,現在這一回頭,想到老師教我些什麼?這句話立刻現前。我就得研究,為什麼他要這麼強調戒律?我想了兩個多星期,這有了一個答案。應該是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我完全用世間法來看佛法,世間法,三代的禮就不一樣,禮就是戒律。現在國家憲法是戒律,過若干年就修一次憲,為什麼?不適用了。可是佛法不是世間法,佛法教人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證大般涅槃。所以佛法那個法是永恆的,是不變的,你要是變了,變了你就達不到目標。所以它的方法不受時間限制、不受空間限制,你要真正學你一定要遵守。

  你看我想了兩個星期,算把這個事情搞明白了,搞明白之後我就開始看戒律了,從前戒律的書不看。對戒律了解一些,老師教給我,他說「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也就是形式上的受戒這沒有關係,不重要,重要是真正做到。所以老師告訴我,你能做一條,這一條戒你受持了,你就受了。你沒做到,雖然戒壇你受了戒,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這個指導原則非常重要。我雖然出家了,受戒了,我知道戒壇不會得戒的,這很清楚、很明白。為什麼去受戒?為了看戒經方便,不會惹別人毀謗。

  戒經裡面,我覺得今天出家人能夠把《沙彌律儀》做到,像蕅益大師這個水平,就不錯了,真正是佛弟子。比丘戒不容易,沙彌戒念佛求生淨土決定得生。比丘戒,真正做到比丘戒,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是生方便有餘土;持沙彌戒的,是生凡聖同居土。持菩薩戒的,菩薩戒真正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念佛求生淨土,生實報莊嚴土。這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了。這些真修真幹的人,又求生西方的人,魔往往來障礙你。他所用的手法你不知道,可能你還很歡喜接受,為什麼?他誘惑你。用什麼?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非常厲害,你只要一沾染,你就回不了頭來。因為這些煩惱習氣,六道眾生哪個沒有?尤其現代的人,習氣本來很深重,而外面的誘惑力量又非常強大,能夠保住自身,一生能保住,真的一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這不是假的。真肯放下!章嘉大師教我看破、放下,對我影響非常大,你為什麼放不下?你沒看破。什麼叫沒看破?對於事實真相你沒有完全了解,了解事實真相叫看破。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假的,不知道這個世界有業障,不曉得,不知道造業有果報,這個造業,起心動念都造業。最近量子力學家的許多報告,給佛的經教做了證明,證明佛經上所說的完全是正確。

  我們這個小道場,每天大家在一起分享經論,這個其他道場很少。我們所學習的,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黃念祖老居士提供的研究參考資料,一百九十三種,非常豐富。他自己深入學習,把重要的東西、好東西節錄出來,編成一本集註。這個因緣,在我之前的一代,許許多多佛門的大德沒有見到、沒有聽到。我們這一代的人有福,能看到這麼好的本子,這樣豐富的參考資料,所以對淨宗才產生信心。沒有這個本子,沒有這麼多參考資料,我老實給大家講,我對於淨土是半信半疑。你要問為什麼?沒搞清楚,那總是有懷疑,疑根拔不掉。看了這個本子,看了這麼多資料,再看到科學的證明,這個疑才斷掉,才真正相信。真正相信了,我跟大家在一起分享,語氣不一樣,你聽聽我十年、二十年之前講的,跟現在的語氣不一樣。那個時候語氣裡頭有懷疑,現在語氣裡頭沒有懷疑了。

  經的後面講到有「天龍、藥叉、摩睺羅伽」,這個地方參考資料,補充的參考資料也有註解。從《三藏法數》裡面節錄下來的,「八部」,就是八部護法神,出自《翻譯名義集》這本書裡頭的。「夫佛之垂化也,道濟百靈」,道是佛所說的,佛道,講的一些道理。濟是利益,利益百靈,百靈就是一切,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這些跟我們不是同一個空間維次,不同空間維次。「法之傳世也,慈育萬有」。佛說法不僅僅對人說的,雖然示現在人間,但是這些神靈,他們有能力突破局部空間維次。也就是說他有能力參加釋迦牟尼佛講經的道場,他到這兒來了,他沒有身體,他有靈性。所以佛法傳世,對象確實是對十法界的眾生,不只是人法界。我們只能看到人法界,其他的我們看不到。畜生,我們看到外面的畜生,有畜生在道場來聽經,你沒看到。那些畜生是什麼?那些畜生都是修行人,都有神通,牠能夠變化,來到道場來聽經、來學習。所以慈育萬有,慈是慈悲,育是教育,萬有是一切眾生。

  這個裡面高等的,「三乘賢聖」,三乘是小乘、中乘、大乘,小乘是聲聞乘,中乘是緣覺乘,大乘是菩薩,這三乘賢聖給我們大家做好榜樣。「既肅爾以歸依」,肅爾是肅然起敬,他們帶頭皈依三寶,以三寶為老師。跟著這些,「八部鬼神」,這些鬼神也有神通,他們看到聲聞、緣覺、菩薩皈依,所以也都發心來護法。來護法,當然他就來學習,這肯定的道理,護法哪有不學習的!護持道場,與我們一起共修。這就是下面給我們說的八部,八部是八大類,每一類裡頭再細分,那就說不盡了。天,天大分有二十八層天,分作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層天,無色界四層天,叫二十八層。欲界裡面這個六層天,每一層裡頭再細分,那就不知道有多少,太多太多了。佛常以歸納的方法,把事實真相介紹給我們。

  第一個,天道。「天者,天然自然,樂勝身勝」,樂是快樂,樂多苦少,身體健康長壽,比我們人間殊勝太多了。樂,八苦、三苦他是大幅度的減輕,在欲界,色界沒有了,三苦八苦幾乎都沒有。佛在經上常常形容我們人間,叫八苦交煎,飲苦食毒,這是我們現在親身體驗的,是真的不是假的。壽命短促,一百歲是長命,可是一百歲在我們感覺是一彈指。我們自己回想一下,剛剛出生的時候,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現在八十六年了,八十六年真的一彈指,就像昨天事情,時間過得太快了。天人比我們強,四王天,四王天的一天是人間五十年,他們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壽命五百歲。這個要記住,他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五十年,兩天就是人間一百年。所以人喜歡生天,天上壽命長、福報大。忉利天加一倍,忉利天的一天,我們人間一百年,忉利天的壽命一千歲。中國號稱自己的歷史,五千年的文化,在忉利天看起來五十天而已。一天是我們一百年,五十天,不是五個月,五十天,五千年的歷史,在忉利天只五十天。在夜摩天,在夜摩天只有二十五天,夜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兩百年。這是講時間,時間不是真的,是從我們感官裡頭產生的,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他快樂,身體好,不需要飲食。

  「清淨光明」,身上都放光,「尊勝無比,故名為天」,尊稱他為天人。「列位雖多」,再分類,那是分不完的,太多了,「必以大梵帝釋為首」,總是以這兩個人做代表,大梵天是大千世界的天主,帝釋天是三十三天的天主。是一個單位世界,帝釋天好比我們本國,大梵天好比我們這個世界,有許多國家。但是它是這個大星系裡面的,我們常講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大千世界。大千世界通常又講作三千大千世界,為什麼說三千?它從單位世界算起,這一個單位,一個單位是一個大星系,銀河系,銀河系是我們的本星系,我們居住的環境在這個裡頭。像這樣的銀河系,一千個銀河系組成這個大星系,這叫一個小千世界。再以小千為單位,集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一個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世界為單位,集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裡頭有三個千,大千、中千、小千,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實際上是一個大千世界,這一個大千世界的天主是誰?叫大梵天王。這個單位世界,就是銀河系,我們居住這個單位世界,天主是帝釋天,中國人叫他做玉皇大帝。所以佛經上講到天,總是以帝釋天跟大梵天他們兩個做代表,所有的天都不出這個範圍。

  大梵就是色界天。帝釋,梵語叫釋提桓因,翻成中國字叫「能天主」,是三十三天的天主,三十三天就是我們的銀河系。由此可知,佛法裡頭,把銀河系裡頭也分為三十三個地區,像一個國家分成三十三個省分。這是天道,這些天人肯定與佛有緣,我們在六道裡頭,四王、帝釋跟我們最近,生天大概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生到這個地方。為什麼?他貪圖享受,天上真樂,壽命長遠。真正修行的人,他們不貪戀享受,對於這些都能放下,所以他們生的層次高了。修禪定的,定功修成了,看他定功的等次,得初禪的人生初禪天,得二禪的人生二禪天,不一樣。

  靈性更高的人,像中國的老子,老子有句話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他說我有大的憂患,是什麼?身體,沒有身體多好,有身體多麻煩。這個念頭是哪個等級的?無色界天的。無色界天的人沒有身體,用我們現在話說,是靈魂的世界,他們這些靈魂高,不要身體。色界天有身體,沒有這些七情五欲,心地清淨。但是無色界天更高,連身體都不要了,那叫真樂。他的活動範圍就在這個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他出不去。誰能超越大千世界?阿羅漢,最低限度要證得阿羅漢果。證得阿羅漢,他超越了,超越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外面是一切諸佛的剎土;換句話說,他有能力去參學,有能力到諸佛剎土裡面去學習。這是天人,八部裡面把他們放在第一,也是對他們特別尊重。

  第二類,龍,「龍者,神靈之物」,牠善變,龍跟蛇都代表變化。天裡面最低的是四王天,我們稱他們作四大天王,四天王,西方叫廣目天王,這個四天王都是示現的將軍相。西方天王手上拿的就是龍,也有地方把他手上拿的變成蛇,蛇跟龍一個意思,蛇叫小龍,表多變,神龍多變。天王表法的意思,就是說你要掌握這個多變的社會、多變的世界,如何能在變化多端裡面,你能修成清淨心,不受外面境界干擾,你就生智慧了。所以他右手拿的是龍,左手拿的是個珠,那個珠就是代表定,這多變,這個珠不變,以不變應萬變,西方天王表這個意思。四大天王護法神,護法神你一定要曉得,不變是真的,會變是假的,真理永恆不變,你一定要相信。今天這個世界,每個人都知道,變化太大、太明顯了。在中國古人,認為變化是什麼?是一百年、一百年的,一百年一個樣子,變得慢。以後變得快了,就叫一世,一世是三十年,一世一個樣子。現在變到什麼程度?我們感覺到了一年一年不一樣,這往下怎麼辦?這個問題嚴重。所以大家都在找,有什麼方法能讓社會安定下來?今天講穩定、安穩、和諧,這是目前全世界每個人都在盼望的。怎麼辦?憂慮的人很多!

  什麼東西不變?要把不變東西找出來,這個世界才有救。真的,是老天不負有心人,我們這兩年找到了,找到非常具體的天王手上拿的這個珠。這個珠是什麼?給諸位說,就是《群書治要》。我們大家想想,對不對?《群書治要》裡面所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效果,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唐太宗下令編輯出來的,它是唐朝盛世之所依據。書編成,太宗手不釋卷,文武大臣都要依這本書,我們今天講建立共識。唐太宗用這本書建立共識,來治理國家,來和諧萬國,他做成功了。這個書在中國失傳一千年,我們前年年底才發現、才找到,我們知道這就是西方天王手上拿的珠。我們把它注音、註解,用白話文寫出來,再翻成外國文字,幫助全世界志士仁人。

  世界能不能恢復安定和平?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能夠依教奉行,和平指日可待,不難!如果有一個國家帶頭,這個國家它就救全世界。我的想法很簡單,很容易做到,這個國家組織一個老師的班子。這本書從六十五種古籍裡面選出來,我們能有六十個老師,每個老師專攻一樣東西,他專講一樣東西。講演次序沒關係,誰把這個功課準備圓滿了,他就可以來講。用現代的傳媒,衛星電視、網路衛星,在最好的時段,讓全國人民都來上課,遠程教學。我相信不要一年,社會就安定了,世界就和平。不是做不到,可以做個實驗,真正能做到,六十個老師不難。

  我上一次到馬來西亞就為這樁事情,我的目標就是向著馬來西亞的華校,一千多個華校,六十一個中學。我希望這裡面的老師、校長他們能發心,能有一百到兩百個人發心,專門來研究這個六十五種古籍。可以從《群書治要》下手,然後再把原書找到,每個人專學一部。十年之後,這批人就是全世界的救星,他能救國家、救社會、救全世界。這些人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漢學家,一經通一切經通,智慧現前。我到馬來西亞跟這些老師見面,那天來參加我們活動的有三百多位老師跟教授,我給他們講了十種教學為先。古人說得好,為政,政之本是什麼?是教育。教之本是什麼?是孝。所以只要把倫理、道德、因果、宗教教育把它發掘出來,這個世界問題就能解決,就得到拯救。我們從八部,龍這個神靈之物看出,他表法裡頭這個廣目天王手上拿的這個珠,左手拿珠,右手拿的是龍,這個珠就是《群書治要》。

  「《孔雀經》及《大雲》等經,各列諸龍并龍王,名字不一,皆言其能護持佛法也」。它不但能護持佛法,它能護持全世界。這個寶產生在中國,中國人有義務把它發揚光大,把這個世界帶向安定和諧、幸福美滿的人生,比大唐盛世還要興盛,我們深深相信這可以做得到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