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488集
00:00
00:00
00:00
下載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八八集)  2012/8/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8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八十四頁第一行:

  我們學到四攝,「轉相教語故,必先以四攝,攝受眾生」,四攝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布施我們學過了,我們看第二個「愛語」。「謂菩薩隨順眾生根性」,這一句非常重要,觀機知道眾生根性。「善言慰喻,則一切眾生樂聞善言」,眾生喜歡聽善言,「因是生親愛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愛語攝」。愛語不是甜言蜜語,說這些好聽的話,不是的,真正愛護他,這個叫愛語,出自於真誠。他有善的地方,可以讚歎;有過失的地方,要把它糾正。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溝通的工具,孔子教學把這個列為一個重要的科目。夫子教學四科,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是言語,可見得言語多麼重要。佛對口業說四種,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這四個合起來都叫愛語。我們用口這四種語來解釋愛語,非常恰當。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時代,人與人之間誰說真心話?人對於自己都不愛護,這不自愛。不自愛如何能愛人?不愛人,哪能說愛語?由此可知,四攝法在菩薩是四德,四種德行接引眾生;這個攝受的攝,現在講接引就好懂。把佛法介紹給眾生,這個愛語是非常重要,能不能喜歡接受,全在愛語這一條。讓對方知道,你是真正關心他,真正的愛護他,真正幫助他、成就他,他會生感恩的心,願意聽你的教誨,願意接受。

  特別是佛法,現前環境跟過去不一樣,跟過去三十年就不一樣,三十年前的人比今天的人厚道;再三十年前那更不一樣,好教。現在的社會,人存的心是懷疑,對什麼人都懷疑。這個懷疑是從科學裡面學來的,科學第一個就教人懷疑,這在中國傳統裡決定沒有的。中國傳統都講信,仁義禮智信,信是一切德的基礎、一切德的根本,信要是沒有了,上面四個全都沒有了,所以信德是萬德的根基。現在這個字沒有了,用懷疑來取而代之,這事情就麻煩了,對什麼都懷疑。怎麼樣他才能相信?拿證據來,他才相信;沒有證據,人不相信。所以這個問題就非常嚴重。

  古人的聖教,現在人把它看作不適合時代,這個時代天天在進步,學古人東西落伍了,這已經過時了,現在還用得上嗎?孝悌忠信過時了,這是普遍都相信的,我們把這些東西撿回來非常困難。讓別人接受不是一樁容易事情,所以他不接受是正常現象,他要接受,那我們只能說,這個人善根深厚。這是說現代學習聖賢教誨、學習佛法,比過去困難很多,難能可貴,所以今天聽到佛法生歡喜心,這個人不容易,少有,不是佔多數,佔少數。今天無論什麼都要拿證據,於是我們學佛要把證據給人看,你學佛到底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利益,不但你能說出來,你已經做出來了,你已經真正得到了,這才是真的,享受到了。所以行比什麼都重要。

  第三就是利行。首先講自利,我學佛真正得到受用,身心安穩,以這個為例子就很容易接受。雖然不是完全能接受,他是半信半疑,但是好,總能接受少分,慢慢還是要用身教,做出來給他看。單單用言教沒有身教的話,別人讚歎也不是真的讚歎,給你鼓掌、給你讚歎,過後就忘掉了,沒有放在心上,一定要以行動。果然落實《弟子規》、落實《感應篇》,深信因果,不敢起惡念。不但不敢做傷害別人的事情,連那個惡的念頭都不敢起,這是深信因果的人他做到了。這一般普通的處事待人接物上的禮節,養成習慣,自然而然的,這讓人看起來,果然不一樣。學禮,《弟子規》是禮的基礎,學禮什麼意思?李老師以前告訴我們,懂禮的人走到任何地方,不至於叫人討厭你,這目的就達到了。這個話說得好,其他的不求,大庭廣眾之下人與人往來,別人對我不討厭,這我的目的就達到,做人根就站穩了。學謙卑,謙卑,孔子如是,釋迦亦如是,學得要尊重別人,特別在言談之中懂得尊重對方。

  利行,我們自己身口意所行的決定是利益眾生,而不是自私自利,別人看到會尊敬你、會喜歡你,你是真正做好事。現在這個社會愈來愈自私,起心動念為別人想的人愈來愈少。所以四攝法是菩薩法,菩薩接引眾生的方法,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為眾生想,特別是為苦難眾生想。今天眾生普遍都在受苦受難,苦難到底是從哪裡來的?我們首先把這個搞清楚,不善念頭生的。那我們自己先把自己治好,自己起心動念絕對沒有不善,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換句話說,我們不製造社會的麻煩、不製造地球的災難,我們動一個不善的念頭,給地球帶來災難。念念要真誠、要善良,言語造作都要善,這是利行。

  最後一個是同事,同事是最困難。「菩薩以法眼明見眾生根性」,這一句跟前面幾句的講法不一樣,菩薩有法眼、有慧眼能見眾生的根性,這才有能力用同事攝。「隨其所樂,即分形示現,同其所作,使其各霑利益,因是生親愛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同事攝」。這個是要真正的定力、慧力,沒有真實的定慧,這個事不能做。我在講四攝法這一句,我多半是說我們要跟佛同事、跟菩薩同事。諸佛菩薩他跟一切眾生同事,我們要跟眾生同事,麻煩就大了。為什麼?沒有定力、沒有智慧就被他拖下水去了。這個眾生喜歡喝酒,能天天陪他喝酒嗎?那個眾生喜歡跳舞,這行嗎?今天交際應酬場面裡頭都是這些,這是多麼大的誘惑力量,能受得了嗎?所以沒有這個定功、沒有這個智慧,我不到這個場合去。你到我道場來,我們一同學道,一同研究經教,可以,你們那些場合我不能去。

  可是菩薩不一樣,菩薩攝受眾生,哪裡他都去,他真有本事,讓你對他心服口服。在小說裡面說到濟公,《濟公傳》那是小說,濟公確有其人,《高僧傳》裡頭有他的傳記,不像小說上寫的。但是他確確實實能夠跟人同事,攝受眾生,令造業的眾生回頭是岸,真有這個本事。抗戰期間,中國又出了一個跟濟公差不多的,金山活佛,鎮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師。這個法師有神通,他可以跟你同事,他影響你,你沒有辦法影響他,你起心動念他都知道。用同事攝受眾生,效果是最大的,這叫真實定功智慧,還有神通。沒有不能騙人,騙人,事情拆穿則一文不值,沒有人相信你了。所以這個四攝法,是合四種,布施、愛語、利行、同事要靈活運用。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用得非常恰當,能攝受人心。這就是接引大眾要懂得這些方法。

  我們看註解,底下括弧就是剛才我們所說的,四攝者,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故歡樂慈孝亦寓四攝義也」,這個歡樂慈孝裡頭都有四攝,每個字裡頭都有四攝,這是佛教給我們,跟大眾接觸要懂得這個方法。笑面迎人,迎人都是布施,布施歡喜。像布袋和尚,寺院庵堂,佛教的道場,山門當中一定是建布袋和尚像。那就是什麼?布施歡喜,跟人見面總是微笑,總是帶的歡喜相。古人提彌勒菩薩這個題詞,「生平等心,成喜悅相」。彌勒菩薩怨親平等,對待任何人都是歡歡喜喜,中國大乘佛法用他來表法,正是表佛在經上常說的,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就這個意思。所以把它放在天王殿,天王殿是山門。

  下面第四段,「改過所願輒得」。這裡頭分兩小科,第一個「如教悔改」。經文:

  【所作如犯。則自悔過。去惡就善。朝聞夕改。】

  這是真修行,每一天必須要做的功課。我們早晚這個早晚課是佛弟子不能少的,早課目的是提醒自己,我這一天不能把佛陀的教誨忘記,我要依教奉行,早課提醒;晚課是反省,做晚課的時候,想想我這一天,有哪些事情做對了,跟佛陀教誨相應,有哪些事情做錯了,做錯了要懺悔、要改過。真正懺悔改過是後不再造,這些都是過去章嘉大師教我的,他說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上的懺悔,懺完了明天再幹,這是假的不是真的,這是欺騙佛菩薩。泥塑木雕的佛菩薩,你都忍心去欺騙它,你說你能不欺騙人嗎?你會有成就嗎?所以我們想在這一生成就,這些教誨要非常重視。『朝聞夕改』這就是早晚課的精神在此地。

  註解裡頭說,「所作如犯至洒心易行,皆勸奉持經戒」。經是說理論、是說概念。戒有兩種,一個是止持、一個是作持。比丘戒是止持,告訴你哪些事情不能做,不能做包括不能去想。因為業通身口意,不能說,不能做,也不能去想,想是意業,殺盜淫妄這是要禁止的,這屬於止持。作持的是菩薩戒,菩薩戒是利益眾生的,告訴你哪些事情應當要做,那是利益眾生的,利益眾生的事情要做,損害眾生的事情不能做。菩薩戒當中,利益眾生損害自己的也要做。所以奉持經戒。

  『去惡就善』,標準,標準的標準、根本的標準就是十善業道。十善不能小看它,你要小看它,你對它完全不了解。十善業,在小乘展開叫三千威儀,它展開的時候,就是依十善講了三千條;大乘更多,大乘菩薩八萬四千細行,根就是十善;成佛,就是十善的圓滿。你看,十善最初教給你到最後成佛是十善圓滿,它的意思多深多廣!所以這些東西愈學愈歡喜,境界沒有止境。我們常看到畫的佛像,畫的佛像圓光頂上常常有三個字,梵文寫的,也有用藏文寫的,這三種文字都很普遍,也有用中文寫的,它的發音是「唵、阿、吽」。這三個字是什麼?身口意,不就是十善!身不殺、不盜、不淫;口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意不貪、不瞋、不痴。寫在佛的光環上面,那就是代表十善達到真正圓滿是如來。《華嚴經》上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十善在行持上講就是一切,一切善法都從十善裡開出來的,大乘菩薩把它開成八萬四千細行。所以「去惡就善」,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改往修來」,過去所造的這個過失統統把它改正過來。真正的懺悔,儒家所說的不貳過,過失只有一次,沒有重犯的,這是真正改過。

  下面說,「捨昔非之惡行」,過去做錯的、想錯的、說錯的統統把它捨棄。「修今是之善業」,今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能跟十善相應。十善的意思深廣無際,所以不能小看它,它是一切善惡的根本,反過來是十惡。「朝聞夕改者,謂從善如流,知過速改」。自己過失,自己不容易發現,別人毀謗,我們聽到了,真的要做感恩想,好好的去想,想一想他所說的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那個說的人是恩人,他提醒我,我沒有做這壞事,他說的是冤枉我,也是提醒我。為什麼?他看錯了,有時候他看偏了,這個不能怪他。凡夫看佛菩薩都有過失,看聖人都有過失,這是什麼?對佛菩薩、聖人認識不夠透徹,他做事有密義在裡頭,有他的真正意思在,我們不知道,我們只看個表面,這個只有他自己知道、菩薩知道、佛知道。這四句經文是教我們斷惡修善、改邪歸正。

  下面還有一段經文,「洒心易行」。

  【奉持經戒。如貧得寶。】

  這兩句話非常難得,我們讀到、看到,有沒有受到感動?註解裡頭說得好,我們看註解。「本品名如貧得寶」,這是比喻,故知『奉持經戒,如貧得寶』。什麼是寶?世間的金銀財寶能解決我們物質的貧乏,物質生活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可是佛的經戒我們真正是看懂、真正是看明白了,依教奉行,我們能夠脫離輪迴,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大千世界七寶都不能相比,大千世界七寶不能幫你了生死、脫輪迴。哪個重要?了生死、出輪迴重要,往生極樂世界是更重要,因為往生極樂世界,你得到的是究竟圓滿。你在極樂世界成佛,成什麼樣的佛?跟阿彌陀佛一樣。那我們知道,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成佛不是成別的佛,是成阿彌陀佛。我們修的是阿彌陀佛、念的是阿彌陀佛,成就的是阿彌陀佛,在一切諸佛當中,這是第一不是第二,你說這多可貴!尤其奉持本經,那這個戒就是三十二品到三十六品所說的,包括這一品三十七品,我們就選擇這六品經做為晚課,天天讀它,天天用這六品經文來反省自己,經上所說的我有沒有做到?「故知奉持經戒,如貧得寶,乃本品之核心」,所以,蓮老把這個用作品題,「如貧得寶」,本品的核心。「世尊慈心至極之垂示」,慈悲到極處。

  「貧者得珍寶,則諸苦頓息,從此歡樂無憂」。物質生活解決了,用這個來做比喻。那你得到這部經戒,你的歡喜超過世間貧人得大寶,超過了。貧人得寶是救這一生,來生沒有辦法,他財寶帶不去;你遇到這個經教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得的是無量壽,這什麼人能夠比得上!展開經卷,看看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才知道居住的環境是寶地,六道十法界裡面的苦全部沒有了。六道苦多,四聖法界沒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他的憂苦,我們這個世間什麼三苦、八苦,四聖法界沒有,他那個地方的苦就是沒有見性。一見性,他就離開十法界,就往生實報莊嚴土去了。那我們這個經上教給我們的方法簡單容易,成就比那個法門高,高太多了。往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是實報莊嚴土的菩薩。雖然是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可是凡聖同居土的人,智慧、神通、道力跟法身菩薩平等,這是十方諸佛世界裡頭所沒有的,這就是說,我們為什麼要選擇淨土道理在此地。

  我們對於其他修學的,修學其他法門的這些大德,我們禮敬稱讚,為什麼?他們有能力斷煩惱、消業障,不靠佛力,自力法門,他自己行,這是我們對他的禮敬、讚歎,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能力,只有修學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是帶業往生,煩惱不必斷,業障也不必消,帶著煩惱業障就能往生,這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下下根都可以做到的。換句話說,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要有很好的根性,是我們望塵莫及的。

  我也是聽到有些人責備我,說我偏心,只弘揚淨土,其他的法門不弘揚。這是他們太大意了,對我認識不夠。我不是中上根性,我是下根,不是上根人,那些法門我也曾經涉及過,不行,這些經有的讀過、講過,我做不到,所以我回歸淨土。我自己很清楚,這個法門,我的根性能做得到。選擇法門是自己這一生成敗的關鍵,我要選錯了法門,來生依舊搞輪迴,你說多可惜!選擇這個法門,來生不再搞輪迴了。這個法門能不能往生,關鍵就是放下,章嘉大師告訴我的,看破、放下。看破,對於事實真相明白、了解了,宗門教下我沒有能力成就,老實念佛還行,萬緣放下,老實念佛可以。我們從小貧苦出生的,從小就學會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所以放下比較容易。一心稱念阿彌陀佛,仗著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接引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這能做得到。其他的法門,真正是沒有把握。國內、海外大根性的人多,我們景仰,我們不敢學習。所以,李老師我跟他十年,他對我了解很清楚,囑咐我這一生學印光法師。印光大師是他的老師,他把這個老師介紹給我,老師不在了,老師的書在,《文鈔》在。李老師送給我一部《文鈔》,是《印光大師文鈔》正篇、續篇,一共四冊,正續兩篇。現在他的東西齊全了,有全集,這六十年前沒有全集,只有正續兩篇,流通很廣。老師送給我,要我熟讀,學印光法師,印光法師沒有別的長處,就是老實、聽話、真幹。

  我們接著看,「此乃以寶喻經戒之妙用」,經戒就如同寶一樣。「再者,貧者既得珍寶,則命根所繫。自當全力護持,不可更失」。他會看得很緊,好好守住,不要讓財寶丟掉。「此勸行人」,修行人,「得受經戒,應善自奉持,如護頭目。如有缺犯,應速懺悔,誓不更作」。這就是如貧得寶的意思,佛用這個勸修學淨土的同學,你得到這部經,得到這部經裡頭的教誨,經中教誨主要的是細說五戒十善,把意業的三善融合在五戒的酒戒之中,所以五戒就是十善,十善就是五戒,能夠守護就行了。得到這部經戒,善自奉持,奉是依教奉行,善是好好的去學習,持是不能夠失去。修淨土,必須心行跟經上所說的要相應。要如護頭目,人遇到危險,手會抱著頭,別的地方受傷不怕,頭目不能受傷。如有缺犯,缺戒、犯戒,應速懺悔,誓不更作,這真正持戒、真正修行。

  「洒心易行者」,洒跟通常三點水這個「洗」字,是同樣的意思,音也相同,音義都相同。「洒心即洗除心垢」,也就是我們講放下,放下妄想、放下雜念,一門深入。如果想別的法門,都是心垢,其他的統放下,不想了,這是智慧、這是真精進。為什麼?我一心就想到極樂世界,其他法門好,我喜歡,我到極樂世界再修,極樂世界有的是時間,有好的修學環境、有好的指導老師,這在現前環境裡頭,我們統統找不到。

  極樂世界的教誨,阿彌陀佛親自主持,這是一尊佛中之王,我們不能小看。親自接受他的教誨,一直到成佛。極樂世界的教學沒有中斷的,因為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睡眠,那個地方的人是金剛不壞身,不需要飲食。所以我們這個世間再精進,睡眠就中斷了,飲食也中斷了,不要睡眠、不要飲食,省多少事情!身是法性身,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法性永恆不變,不像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是阿賴耶變現出來的,阿賴耶是波動現象,波動現象就是生滅相,生滅相就是假的不是真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金剛經》上佛給我們說真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教給我們於一切法都無貪戀,你可以受用,你不能佔有,你不能執著,這就完全對了。甚至於說,你不能起心動念,真正做到不起心動念,這就大徹大悟,就明心見性。還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這真正菩薩境界。

  到了極樂世界,對於一切萬法都不會起心動念,決定沒有佔有的念頭、控制的念頭,決定沒有了,為什麼?他沒有必要。我們這個地方為什麼要佔有、為什麼要控制?就是一切法不容易得來。西方極樂世界一切法隨心所欲,你想它,它就現前,你不需要用的時候,它就沒有了,你說這個多自在!它用不著收藏,它是隨心所欲,變化而現,跟我們這個世間欲界第六天一樣。欲界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這裡面人的受用,動個念頭,第五天化樂天就送供養來。不要了,不要就沒有了。所以我們到極樂世界,物質上所有一切受用就像第六天,誰供養的?本師阿彌陀佛供養的,這不可思議。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真正對彌陀感恩,阿彌陀佛對我們照顧無微不至,一直到我們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那就是自己證得法身,不是阿彌陀佛加持。沒有證得之前,阿彌陀佛加持的,所以皆作阿惟越致菩薩,加持的。到自己證得的時候,就不是佛加持了。這都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沒有的,唯獨極樂世界有。

  「易行者,易指變易」,改變,「謂止惡向善。去邪從正,迴小向大,捨偽存真等等」。這叫易行,改變了,我們今天說,斷惡修善,改邪歸正。迴小向大這一句重要,小什麼?小乘,小心量,要把它轉回來。中國古人常說,量大福大,量不能不大,不大沒有福報,也沒智慧;心量大,福報大、智慧大。為什麼?是你的自性,自性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叫真大。所以總得要快一些、早一些迴小向大,念念起心動念都想著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這是訓練讓我們心量放大,決定不要去想自己。

  起心動念想自己,很難往生,為什麼?自私自利的人,佛不會接引他到極樂世界。你要問為什麼?自私自利的人有嫉妒心、有競爭的心,他會把極樂世界的秩序破壞了,這是不好的影響。就好比帶著有嚴重的病毒,你要移民到那裡去,人家把關很嚴,不讓你進去,就這個道理。到極樂世界一定身心健康,萬緣放下,身心就健康;萬緣放下,心量自然是大的,不是小心量,為什麼?他回歸法性了。捨偽存真,十法界是假的,一真法界是真的,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到那個地方所證得的是報身。《觀無量壽經》上說阿彌陀佛的報身無比的莊嚴高大,那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性德之所成就,他不是修來的。

  「如是則自然感降,所願輒得。謂自得感應,佛力冥加,凡所願求,皆得圓滿」。這是你在極樂世界,你想要什麼它都現前,不要的時候就不見了。所以用不著書架,書架沒用,不用的時候,乾乾淨淨,一塵不染;要用的時候,全在面前。我們真正想通、想明白了,這是我們想要的地方,哪有世間這麼麻煩!這個世界很容易去,為什麼不去?還不想去、還半信半疑,就是對於極樂世界聽說了,是不錯,還有疑惑。只要你沒有真幹,你就有疑情在裡頭。疑怎麼斷?讀經,讓世尊一遍一遍給你介紹,古人所謂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真的,《無量壽經》讀一千遍,你就會見到阿彌陀佛,你就會見到極樂世界,你相信了。沒有疑惑,境界就現前;有疑,境界被疑障住了。你對這個世間還有貪戀,捨不得放下,這都是你不見佛、不見極樂世界的原因。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這一段是非常精彩的一段,「佛化殊勝善利」,善是美好,利是利益。

  【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

  念老說這段文,「表佛慈德無量」。我讀這段文,我說這是佛化太平盛世,中國古人講的大同之治。《禮記》裡頭有「禮運大同篇」,我們這個書上也有,這一章比「禮運大同篇」講得還好。所以我說了,我上一次在馬來西亞跟這些校長、老師好像有三、四百個人,我給他們講教學為先,講了十個教學為先。最後,諸佛剎土教學為先,極樂世界教學為先,這極樂世界教學為先。極樂世界為什麼會那麼好?阿彌陀佛天天講經教學沒中斷,就這麼成就的。如果把教學去掉了,極樂世界也會天下大亂,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教學,世出世法大根大本,一定要認識清楚。

  『佛所行處』,念老也講得很好,「指佛所行履之處,復兼指後世佛法流行之處」。我講得更簡單,更直截了當,是佛陀教育盛行之處,這叫「佛所行處」,佛陀的教育普遍推行的處所。大的是國家,這一國;小的是一個縣、是一個鄉、是一個城市,這是「邑」。「丘」有兩個意思,《會疏》裡面講山丘。第二個說法,《周禮》講:「四邑為丘。是則丘亦聚居之處。聚者聚落、村落」。望西師說得很好:「小鄉曰聚」。『國邑丘聚』,這就是講佛所行之處,應該是佛的教化流行之處所,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一個鄉鎮、一個村莊,有人在那裡教學。「無不蒙受佛之教化,故云靡不蒙化」。所以佛法,佛法是教育,你看,佛之教化,教是教學,化是教學的成果。中國古人說,讀書志在變化氣質,那學佛?學佛目的是轉凡成聖,這就是化,化凡成聖。這也有初級、中級、高級。初級的化惡為善,能夠幫助現在的社會恢復安定和平,佛陀的教化能化惡為善;再提升,能化迷為悟,這小乘;再提升,化凡為聖,這大乘。所以佛教學的效用有這三等。化惡為善對人、天講的;化迷為悟對二乘講的,聲聞、緣覺、權教菩薩;化凡為聖,那就成佛,對大乘根性人說的。所以,佛教是教育。如果大家遇到這個緣分,讓你講講佛法,把佛法介紹給大家,這一段經文非常好,說明佛教是教育。

  那佛教是不是宗教?那這個宗教,要用中國宗教定義來說,佛教是宗教。中國的宗是什麼意思?我們去查查字典,宗有很多意思,但是裡頭有三個重點,三個最重要的意思:第一個,主要的,第二個是重要的,第三個是尊崇的,這三個意思好。教也有三個意思,教育、教學、教化。宗教連起來,它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這個佛教完全是宗教,不是外國一般講的宗教,用中國這兩個字,佛教是名符其實的宗教,那告訴你,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這多重要!極樂世界是全世界推行的,所以那個世界那麼美好,阿彌陀佛親自主持,天天在講經、在教學。我們這裡講經教學用現在科學技術,衛星電視、網路電視,做為遠程教育。極樂世界不需要這些工具,極樂世界很大,無論你在哪個地方,你就看到佛在你面前教你,這個不可思議。不需要這些工具,佛就在面前,轉過彎,掉過頭,還是看到佛在面前,佛沒有離開。

  極樂世界是宇宙之間科學第一,最高的,沒有哪個地方科學能跟極樂世界相比。那我們知道,阿彌陀佛是大科學家、是大哲學家,這樣一個好老師天天在授課,直捷來教我們,這能不去嗎?而且到極樂世界,第一個好處就是你得無量壽,永遠沒有生死,永遠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再不幹這些傻事情了。這些全是真實不虛,如果你要懷疑,你善根種下去了,這一生不能往生,為什麼?有疑,障礙你往生。來生後世你又會碰到,生生世世都會遇到,為什麼?你與淨土有緣。到哪一生哪一世不懷疑了,你就往生了。於是我們知道,我們大家過去生生世世都聽到這個法門,都學習這個法門,為什麼沒去?還是有疑惑,所以沒去成。這一生又碰到了,這一生能不能去?看這一生你是不是把疑情全斷了。全斷了,你決定往生;還是有疑惑,那好,下一次再來。這個權在自己手上,不在別人。阿彌陀佛的感應,就像海潮音一樣,決定不失信,我們這邊真正沒有疑惑,具足這個條件,我們一念,佛就來了,你就看到他,就能往生。

  香港人應該都還記得,何老太太往生,何東爵士的夫人,何世禮將軍的母親,她開往生大會,這人念佛的功夫不錯。全家是基督徒,他們都是留學英國的,全家基督徒,就是老太太一個人念佛。往生前,她邀集佛友打佛七,佛七打完了,她告訴這佛友,大家多住一天,明天送我往生。每個人都呆了,說人好好的,一點病也沒有,笑嘻嘻的,說話好像是真的,不是假話。大家說好,就待一天。到第二天,計畫當中請大家助念,幫她助念,送她往生,讓她的家人,兒子、媳婦,全家人都念佛送她往生。把床鋪抬到大廳上,她坐著往生的,盤腿坐著,跟大家一起念佛,念不到一刻鐘,真走了,一點病都沒有。她兒子、媳婦看到了,全家學佛,全家都念佛了。這個高明,做出來給你看,看你信不信,你基督教沒有這個本事,學佛的人真有這個本事。所以,報紙雜誌上都報導,對香港佛教界是個很大的震撼,這念佛往生不是假的,大家看到的,她招待新聞記者,給她報導。

  西方極樂世界是全世界接受阿彌陀佛教化,所以這個世界那麼好。如果我們這個地球上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城市、一個村鎮,乃至於一個小村,真正接受佛的教化,不一樣!這樁事情要做出來,不做出來,現在人普遍懷疑,不相信。所以我這幾年有機會到海外去訪問,我到處勸人。去年跟今年,實際是今年,訪問教宗,兩次訪問教宗,我都給他建議。特別是這一次,最近這一次,我勸他,用梵蒂岡這個小鎮做實驗。梵蒂岡實在太小了,人也太少了。羅馬城不大,這是個古城,完全是以觀光旅遊收入為它的經濟來源,好!今天中國國家政策,以文化帶動旅遊,以旅遊帶動經濟,我相信全世界都歡喜。就把羅馬城變成全世界天主教的示範點,把天主教的教義、精神完全融合在生活當中,到羅馬的時候就看到天主教的天堂。天上的天堂在地球上做個模型,來看看,這個方法好。基督教也做一個,每個宗教都做一個。

  所以我到泰國去訪問,沒有別的目的,希望跟泰皇見面,我把這個信息告訴他。我預先寫了一封信給泰皇,因為什麼?怕到時候又插別的因緣,不能見面。果然我到那邊去的時候,泰皇生病住院去了。再過幾天,泰國有個親王要來訪問我,這個親王是皇后的弟弟,我就希望把這個事情促成。泰國是世界上唯一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家,可以選一個小城市,把佛教的精神、佛教的文化落實在這個小城,這個小城就是佛國。這段經文做出來,佛教的大同世界。人家全世界人問,什麼是佛教?你到這個佛教聖城去看看。我都叫宗教聖城,佛教聖城、天主教聖城、基督教聖城,每一個宗教做一個聖城,把宗教的精神、宗教的教學完全融在日常生活當中。天主教把聖母的愛做出來,基督教把耶穌的愛做出來,神愛世人,伊斯蘭教把真主的慈悲做出來,宗教能夠復興,能夠帶動全世界回歸到安定和平。不做出來,怎麼說都是半信半疑,總有疑問在裡頭。真正做出來了,大家就沒話說了。

  中國傳統文化好,只有英國湯恩比博士知道,我們中國人自己都不相信,都有嚴重的疑惑。我們在湯池小鎮做了個實驗,做成功了,大家相信了。雖然時間很短,三年,中心被撤銷了,可是影響很可觀。我們希望國家做一個,做一個中國傳統文化的示範點,讓全世界來看中國傳統文化,在這個小城、這個小點你就能看出來。這個符合國家的政策,傳統文化帶動旅遊,旅遊帶動經濟,可以做實驗。

  教育也要做一個實驗。我們在馬來西亞推動漢學,主要的這些人是馬來西亞的華僑的學校。馬來西亞華校,小學有一千多個、中學有六十一個。我希望這些學校的老師、校長,他們終身從事教育工作,對於教育是內行的。漢學院裡頭沒有老師,為什麼?今天找不到漢學家,在全世界找不到漢學的老師,必須要靠自修。典籍都在,工具都有,只是要下功夫。如果能有兩百個老師,他們發心做為漢學院的研究員,每個人專攻一部經,我相信每個人專攻一部,三年的時間就有很好的成就,就能把自己提升到跟大學教授這樣的一個水平,就能教學。繼續不斷,能夠下十年的工夫,他就是世界上頂尖的漢學家。

  不要搞多,一門。那兩百個人就有兩百部典籍,太可觀了!《群書治要》只有六十五種,六十五部書裡頭選出來的,我們精挑細選再補充一些到兩百個。這些人十年之後,國家能夠好好的利用他們,辦一個空中漢學院,就是建一個衛星電視台,這兩百個老師不斷在這裡講課,傳播到全世界,救全世界的人,中國的漢學教化全球眾生。我對這些老師、校長寄予很大的期望,上一次跟他們見面,他們有三百多人,他們也很受感動,希望大家來努力。這些研究員可以在學校工作,兼課,也可以住在漢學院,漢學院裡面有宿舍,用研究員這個方式。三年之後,成果就卓越了,到那個時候如果辦大學,可以,有老師。儒釋道統統都學,儒跟道的典籍都收在《四庫全書》裡頭。佛的典籍是單獨列出來,就是《乾隆大藏經》。乾隆皇帝是個虔誠佛教徒,對佛教特別尊重,將佛教的經典另外編一套,沒有編進《四庫全書》,道教的經典在《四庫》裡頭。中國傳統文化,不外乎儒釋道三家。

  所以我們要承認,佛教是教化,我們也要承認,全世界每一個宗教都是教化。不相信,你去想想,每一個宗教最初創教的創始人都是講經教學的,摩西講了二、三十年,耶穌講了三年,被人害死,穆罕默德講了二十七年,釋迦牟尼佛講得長久,講了四十九年。那些經典都是這些聖人講解的,記錄下來留傳後世。所以最初統統都是講經教學,而且都是義務的,都是沒有收學費的,我們要認識清楚。所以我們想著所有宗教回歸教育、回歸教學,我們手聯手來幫助這個世界教化眾生。一切都是教學為先,故云『靡不蒙化』,都是蒙佛陀的教化。「既受佛化,則必感降吉祥」,佛以正道教化眾生,感應當然是吉祥的。「故得天下和順」,這個和,就是今天講的和諧;順是順於大自然的規律、大自然的法則,中國人稱它為道。依照這個道去行,這稱之為德,自然就與道德相應,這『天下和順』。「乃至各得其所」,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各得其所,這就是大同之治。

  「天下和順者,世界和平,萬邦和睦」。這一定是感應的。這兩句,世界和平,萬邦和睦,是現在人心目當中所嚮往的,能做得到嗎?有不少人問我,我常常說的,能把四樁事情做好,就做到了。哪四樁?第一個,國家跟國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第二個,政黨與政黨要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第三個是族群與族群,第四個是宗教與宗教。這四樁都能夠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世界和平,萬邦和睦就做到了。有人聽到不敢相信,認為怎麼?這是做不到的。極樂世界做到了、諸佛世界做到了、每個宗教天堂做到了,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我們把教育丟掉了,用教育這個手段就可以做到。

  從哪裡做?一定從宗教做起,從宗教教育,中國人講的宗教。宗教是眾生,一切眾生,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它可以幫助這個世界走向和諧、走向萬邦和睦,不是做不到,這不是假的。特別是我們宗教,信仰宗教的人士多多從這個題目上去思惟,竭盡我們自己的一點力量,我們團結起來替這個世界創造永久和平,這個功德就大!今天世界的混亂、地球的災變,宗教要不聯合起來,慈悲何在!義不容辭我們要把教育做起來,就是教學為先,每個宗教都要回歸到教育。我一生做了個榜樣,每一天教學,跟大家在一起分享。每一個宗教都有很多宗教師天天在講經教學,天下太平,沒事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