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476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七六集)  2012/8/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7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七十三頁倒數第六行,從第一句看起,倒數第六行:

  「《遺教經》云:若有智慧,則無貪著。故此經文明痴貪二惡,至於瞋毒,已見上段」,前面一段說的是瞋恚。《遺教經》,我們這裡也有一點參考資料,節錄從《佛光大辭典》。「全一卷」,這個經文不長,後秦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又稱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這是佛臨終的時候,最後的教誨,所以稱為《佛遺教經》,內容當然非常重要。世尊將入滅的時候,阿難尊者他只證得須陀洹,所以情執還是很重,感到很悲傷。這個時候同學就提醒他,這不是悲傷的時候,佛滅度之後重大的事情趕快問。第一個問題,佛在世,大家以佛為師,佛不在世,以誰為師?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佛就給大家解答,以戒為師。

  所以它「內容敘述釋尊在拘尸那羅」這個地方,「沙羅雙樹間」,說明佛入滅的時候在野外,不是在房子裡面,在樹林裡頭。「入涅槃前最後垂教」,最後的遺教。「佛入滅後,當以波羅提木叉」,波羅提木叉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戒律,這就是以戒為師。這句話非常重要,關係是不是正法。正法住世,正法常住,我們學習的是不是正法,這一句是標準。我們沒有認真的去學戒,所以佛法決定興不了,不可能復興;不但不能復興,相反的,佛教會滅掉。真正能持戒念佛,這個人是真菩薩;不能持戒念佛是假菩薩,不是真菩薩。縱然他能夠往生,他不能夠興教,這個世間佛法不能夠延續,終歸是要絕滅。所以戒是菩提的根本,受戒的時候戒壇裡都告訴你,「戒為無上菩提本」,能生一切眾善根。戒律,根本大戒就是五戒,在家、出家共同要遵守。出家比丘的四重戒就是殺盜淫妄;五戒,殺盜淫妄加一個酒。

  戒重要,章嘉大師幾十次的提醒我,因為我沒有在意。我那個時候初學佛,對於經教很重視,這個是理論;對於戒律,我認為那是行為,那是生活規律,佛所講的這個生活規律是古印度的,不是中國的風俗習慣,而且又是二千五百年前,跟現代人方式不一樣。我們年輕,一個很深錯誤的觀念,我們學佛學理論、學智慧、學道理,生活習慣我們是現代人,要隨順現代的風俗習慣,所以對於戒律不重視,也沒有興趣。大師以善巧方便,我們每個星期見面一次,我離開的時候他送我到門口,在我耳邊上輕輕說一句話,「戒律很重要」,所以這句話我聽得很熟。大師圓寂,在北投這個地方火化,專門給他造一個火化爐,點火是甘珠活佛,也是他的弟子。火化完了之後,我們圍繞著火化爐旁邊,搭了幾個帳篷,甘珠活佛他們一行人好像住了七天,我在那裡住了三天。

  三天我非常認真反省,我跟大師三年,他教我些什麼?第一個浮在腦海裡頭就是戒律很重要。我一反省就想到了,他為什麼要給我說這句話,而且說這麼多遍,我很冷靜的思惟反省,戒律為什麼重要。讓我想起儒家的禮,中國古時候家庭的規矩,就是家規。我們懂得,禮沒有了儒就沒有了,所以連帶想起,戒的精神跟禮完全相同,戒要沒有佛就沒有了。如果戒沒有了,留下來的佛法變質了,這個佛教是學術,是世間的學術,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哲學,完全不能脫離心意識。它不是真實智慧,不能夠開悟的,脫離了一切諸佛的常規。一切諸佛修行所遵循的就是戒定慧三學,沒有一個是例外的,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確實找不到一個例外的。所以你不持戒,你的心是散亂的;換句話說,你有很多妄想、有很多雜念,你的心情定不下來,那就是我們一般人所說的心浮氣躁。心浮氣躁的人,真正有學問的人、有德行的人不教你。不是他不慈悲,因為你不能接受,心浮氣躁不能接受聖學,儒釋道三教的聖學你都沒辦法接受。特別是佛法,佛法要純淨,不是純淨、純信,你沒有辦法入門。儒家,少許的誠信也能契入,入得淺,不深。總而言之,一絲毫誠敬都沒有,那你是決定得不到,你得到的是皮毛、知識。

  今天講傳統文化、講大乘佛法難,難在哪裡?找不到真誠恭敬的人。他對於傳統文化、對於佛法沒有辦法生起信心,總是半信半疑。戒律他做不到,縱然他會講,講得天花亂墜,他自己不能落實。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凡是不能落實,就是說他所學的東西沒有經過檢驗。把它落實在生活上,用生活來檢驗,佛說的是真是假;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你看它管用不管用。通過檢驗的這叫真理,這是科學精神。真正通過檢驗,佛說的三種布施,你去試試看,財布施看是不是真的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真幹,真幹真得到,證明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理很深,事就在面前,理不懂,照著這個規矩去做,也能得到效果;如果明理,那個效果就不可思議。那個效果不是凡夫能知道的,凡夫之人也看不出來,能看得出來的是你比別人自在,這個能看得出來,你的心情是定的,不是散亂的,你肯定表現在外面是慈悲、是歡喜,這能看出來。由此可知這個戒是根!

  通過學習大乘我們知道,世出世間法只有一個根,這個根就是孝道。中國古人知道,古人有兩句話說,「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善的根本是孝,惡的根本是淫,現在沒有人懂。孝沒有了,淫真的發揚光大,果報現前,不知道果報怎麼來的。果報是什麼?社會動亂,地球的災變。我們常常提到的,聯合國發布的,地球上的居民每一天墮胎超過十五萬人。這是什麼?淫造成的,淫造成殺。這個殺不是殺動物,不是殺別人,是殺自己的兒女,怎麼可能沒有災難!吃眾生肉,六十年前,我們在抗戰那個時候,一個月才能吃到一次肉,哪有天天吃的!天天吃也就是過年,不會超過七天,每一天桌上有肉,不會超過七天,哪像現在!現在殺生吃肉,聯合國也有報告,全世界每一年,它這個數字是說一年,被殺的、被吃掉的有三千三百七十億,單位不是萬是億,三千三百七十億,這還得了!這就是今天社會動亂,地球災變的由來,你說多可怕。

  《遺教經》,釋迦牟尼佛最後離開這個世界,勸我們是什麼?勸我們持戒,「當以波羅提木叉為本師」。你真正持戒,等於釋迦牟尼佛在身邊沒有兩樣。「制五根」,這個制是禁制,眼耳鼻舌身不犯過失,守住五戒就不犯過失。身口,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這是五戒,人人都要受持,能守這五條這是善人。佛經上一打開我們看到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標準就是這個,這五條做不到就不善。我們這個經上你看前面一品,這一品經裡面所說的五戒十善,把五戒跟十善融成一起。經文一共五大段,前面三段是講殺盜淫,第四段是講不妄語,不妄語裡頭包括了兩舌、綺語、惡口,最後一段就是《十善業道》意業裡面所講的貪瞋痴,不貪、不瞋、不痴。經文上有酒,從飲酒裡面引起的貪瞋痴,造作殺盜淫。把五戒跟十善融會成一體,這就是念佛法門裡頭的根本戒,出在《無量壽經》上的,念佛人必須要懂得、必須要遵守的,這才真正能往生。

  控制五根,眼耳鼻舌身不犯過失,「離瞋恚、憍慢」,瞋恚、憍慢是惡念惡行裡頭最嚴重的,怎麼離?修忍辱波羅蜜,修仁慈博愛,「勉人不放逸」,放逸是懶惰、是散亂,勸大家精進。淨宗的道業就是念佛,信願持名,精進信願持名。禪宗對於《遺教經》非常重視,「與《四十二章經》、《溈山警策》」,這是祖師的語錄,溈山祖師的語錄,這三樣東西「合稱佛祖三經」,《遺教經》、《四十二章經》是佛說的,《溈山警策》是祖師說的,叫佛祖三經。我們不能不重視,不能不認真,佛法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是存是亡,我們要負絕對的責任,我們做不好,佛法會滅亡;我們做好了,佛法會傳下去。因為我們要做不到,底下一代不可能。我們這一代還沾了點邊緣,使命特別重!我們冷靜去思惟觀察就明白,破壞佛教的是佛門弟子,不是外人。古大德說,「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讚僧」,中國古諺語也說「家和萬事興」。家不和,這個家肯定會滅亡;佛門裡面不和,這個佛一定會斷絕。我們自己跟自己都不和,怎麼可能跟別人和?哪有這個道理!

  這個話不是閒話,不是無意義的話,這個話是真言,是諸佛菩薩對後人真實教誨,我們千萬不能疏忽。天天念佛想往生,到最後不能往生,不怪別人。為什麼不能往生?你雖然念佛,你沒有持戒。那我們要問,許多像阿公阿婆,他們沒有持戒,他們根本不懂戒律,為什麼他們能往生?他們雖然不懂戒律,他們的身、語、意都沒有違犯戒律。雖然他沒有學、他沒有受,他自然做到;我們學了沒做到,不學也沒做到,怎麼能跟他比?阿公阿婆值得尊敬,古來祖師大德說他們「暗合道妙」,他什麼都不懂,但是他跟道合,一點都不違背。他們的心裡面沒有貪瞋痴慢疑,他們對物質享受有一點點就夠了,就非常滿意,沒有一絲毫挑揀,我們能比得上嗎?穿衣服只要有得穿,能夠遮蔽身體就夠了,絕不講求什麼款式、衣料,他不講究這些,他根本不懂這些,所以跟道妙完全相合,自然的相合。這就是佛所說的上上根跟下下根往往可以劃平等的符號,好度!下下根人老實、聽話、真幹,一點都不含糊,他什麼都不明瞭;上上根人樣樣都明瞭,他也是老實、聽話、真幹。老實、聽話、真幹他們兩個人都做到了,所以他們兩個人的成就是平等的,上上根人生實報莊嚴土,下下根人也是生實報莊嚴土,這可愛之處。

  我們今天得認真反省,我們學的是什麼?不要管別人,各人有各人的業因果報。我如理如法,自己好好的修,別人看懂、看明白了也能照修,那你就是度了一個人。有度眾生的這個念頭,自己真幹就是度眾生的方法,就是度眾生的行持。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應化在十法界,利益一切眾生就用這個方法。佛門裡頭絕不勸人,絕不拉信徒,是真的自己做出好榜樣給他看,讓他感動,讓他自己來,這是真心,不是勉強。

  所以宗門把它稱為必讀的三經是有道理的。《四十二章經》是一個會集本,摩騰、竺法蘭最初到中國來,把經翻譯一些給中國人讀。翻哪部經?每部經上的摘要摘一點點,一共四十二章,節錄大小乘各種不同經典裡頭,針對中國社會所需要的。就像我們現在選擇《群書治要360》,這是從六十五種書裡頭節錄出來的,我們節錄得多,一共三百六十條。佛法傳到中國,第一次編出來的經典是四十二條,這四十二章。

  所以現在有人反對會集,我看了九華山一位法師回答這個問題講得好。會集的事情歷朝歷代都做,不是從王龍舒,王龍舒是宋朝人,他不是開端的人,開端做會集,那可以說佛教傳到中國來第一個會集是誰?摩騰、竺法蘭。世世代代都有這些高僧大德做會集的工作,他舉出很多的例子。而且這些會集本全都在《大藏》裡,都收入《大藏經》,收入《大藏經》就是被這些祖師大德承認,說明不是不可以會集。這個問答主要也是專對夏蓮居這個本子而說的,最後的結論是完全肯定,夏蓮老的會集本肯定會流傳末法九千年,度無量眾生。所以這篇問答功德無量無邊,不亞於夏蓮老的會集,不亞於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功德無量,救多少人!因為很多人聽到這些傳說,對會集本信心動搖;聽到他的這番分析、談話,這個疑慮化解了,信心堅定了,這個功德大。我們只得到一本,這大陸上印的,得到一本,聽說網路上有,在網路上能看到它完整的資料。這裡面有一部分我們可以把它印出來,翻成外國文在海外流通。分量不多,這個分量大概佔全書百分之五的樣子,我們可以印一個小冊子。

  《遺教經》上講得好!我們看念老的註解,「若有智慧,則無貪著」。那我們回過頭來想想,我們對於這個世間還有所貪著,就要想到我們沒有智慧。沒有智慧,我們的心還是三毒,三毒的心是我們身體不健康的根本原因。學傳統文化、學大乘佛法,學了這麼多年得學以致用,真正學了要能夠用在生活上,肯定身心健康。為什麼?大乘經教佛常常勸我們不要執著、不要分別、不要起心動念,這話常聽。要真正做到,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身心清淨,就是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在我們的身上,我們不知不覺就成羅漢、成菩薩、成佛了,自己還不知道,可是真的成了。清淨心現前就是阿羅漢,平等心現前就是菩薩,覺就是不起心不動念,就成佛了。

  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是因,「大乘無量壽莊嚴」是果報,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德能,莊嚴是相好。你看《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是大乘,如來的德是無量壽,如來的相是莊嚴,全在經題上。所以我們念佛要把清淨平等覺給念出來,這真功夫。清淨平等是事一心不亂,這一覺就是理一心不亂,念到功夫成片就有把握往生。功夫成片,心裡頭確實沒有妄想,沒雜念了,除一句佛號什麼也沒有,這叫功夫成片。念佛念到這個境界,想什麼時候往生就能什麼時候往生,因為你的念頭一動,阿彌陀佛就知道。我有壽命不要了,這世間太苦,不想了,我在這個世間也幫不了別人,也沒人聽我的,我現在到極樂世界去,行,佛立刻就來接引你。有這種功夫,但是他還有影響力,有人聽他的,有人跟他學,大概佛都叫你多住幾年。為什麼?多帶幾個人到極樂世界去,你帶得愈多愈好,這跟阿彌陀佛本願相應。這就明白了,我們住世有住世的理由,不住世有不住世的理由。

  我們再看底下,所逼,這個地方是迫,壓迫的迫,「所迫」,『痴欲所迫』,「《會疏》云:愛欲逼迫,常想欲境」,你受愛欲逼迫,你常常想著你的欲望,以為這是很快樂的事情。「是故損人利己」,這現在社會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但慕富貴榮華」,都在拼命追求,不擇手段的追求。「以求快意於當時」,眼前的快樂。「不願忍辱修善」,這個忍辱是什麼?對愛欲要忍,對欲望的境界要忍,對榮華富貴要忍,不要去追求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全是假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求這幹什麼?真正求的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時間,聽經、拜佛、念佛,這個好!這修淨業,這是「積累福報於來日」,你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提升品位,這是真的。要認識「威勢不常」,那就是你現前的福報不是長遠的。現在所受的福報是過去生中修的,這一生在享福、在享受;享福不知道修福,這個福報很快就享盡了,福報享盡了惡業就現前,災難就降臨。所以『威勢無幾,隨以磨滅』,很快就磨滅了。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下面第四段,「約因果而示傷」。

  【天道施張。自然糾舉。煢煢忪忪。當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傷。】

  這六句經文是就因果報應來警惕我們。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天道施張,自然糾舉』,這兩句話非常重要,為什麼?因為它在我們眼前。「施」也是張的意思;「張」是什麼?施張,展開了,天道展開了。天道是什麼?善有善果,惡有惡報。這眼前,天道展開了。「糾」是糾正、是糾察,察是明瞭。「舉其非也」,非是什麼?罪過。把你所造的罪過好像什麼?公布於世人,讓世間人統統都看見。這罪過是什麼?「自然之理」你違犯了,「法爾之道」你違背了,你是違天行事,你全錯了。

  自然之理不是哪個人造的,不是哪個人建立的,不是哪個人發明的,這什麼東西?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四科,是自然之理,中國老祖宗叫它做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自然之理,法爾之道;在大乘裡面就是三福、三學,五戒十善、六和六度、普賢十願,這是自然之理,法爾之道。這叫天道,這叫大道,不可以違背,你要是不違背,你行在大道上。這個道是什麼?成佛之道,世間法裡頭成聖成賢之道。真的是天道,你來生的果報是在天上,你行的是天道。不能偏、不能邪,一偏一邪就錯了,錯了就走上非道。非道是什麼?是三途,地獄、餓鬼、畜生,走到那裡去了,變成妖魔鬼怪,這大錯特錯。

  「《淨影疏》云:天下道理,自然施立,是故名為天道施張,造惡必彰」,你造的惡業一定瞞不住,大家都曉得,「名自糾舉」,自自然然你會暴露。不是人糾舉的,今天講檢舉,不是人檢舉的,是你自然會暴露。「《會疏》云:今所言天道者,但是因果報應之報」,這個話說得非常明顯。因果報應之報是什麼?天災人禍,天災當中走的。我們現在在媒體上幾乎天天都能看見,這個地球上有地震、有海嘯、有颶風、有暴雨、有閃電,這都很異常,這都屬於天災。人禍通常是指戰爭,不以武力為手段的戰爭也是人禍。今天用生化這種方法來害人,經上所說的損人利己,這是人製造的災禍叫人禍。這是報應。

  「又云:事已發者依法斷割之」,造作的罪業爆發了,中國古人講「惡貫滿盈」,災難現前了。也就是說,過去生中所修的這點福享完了,這一生所造的罪業現前了,福盡了罪報現前。有些受苦受難,人還在,這叫花報;有些苦難當中死亡,死亡之後他墮落在三惡道,這果報,五痛、五燒。「事未發者審察之」。你造作罪業造得很多,果報還沒現前,也就是說你還有餘福,你的福還沒享完,還可以享受幾年,你不知道回頭、不知道改過,不能棄惡向善,不能改邪歸正,三年、五年之後福報享完,你的罪業就現前。

  『煢煢』,「憂思也,無所依也」;『忪忪』者,「心悸不安,驚惶失措」。行惡的人,這種心態天天有。人一天到晚想著害別人,幹損人利己的事情,他就心悸不安、驚惶失措,怕人害他。雖然口裡頭不相信鬼神,說得很硬,實際上他怕鬼也怕神,一個人不敢住一個房間,這我們看到很多。『當入其中』。《會疏》又解釋,「煢煢者,單獨貌,獨生獨死」,沒有人陪伴他。他在世的時候有權有勢、大富大貴,伺候他的人太多了;到一口氣斷掉之後,沒有一個能跟他走的,孤孤單單一個人走了,在這個時候他感觸當中是苦不堪言。忪忪者,心動、驚惶,怕報應到臨。神魂離開身體之後境界就現前,這個境界是「輪迴無間也」。

  「其中者,五道之中」,行善的天道去了。這一點學佛的同學必須要知道,在今天看到行善積德,眼前的好處,幫助你身心健康,你對他有很強烈的信心,不念佛了,就跟他學,行不行?行。你的果報在哪裡?果報在天上,沒有超越六道輪迴,天福享盡還要輪轉,這一點必須知道。如果有堅定的信心,不能動搖的願望,我就一心求生淨土,這個果報不可思議,你的果報不在天上,在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你會動搖?我們肯定,你對於西方極樂世界不認識,你只看到眼前善因善果,你看到了,極樂世界的好處你沒看到,你認為那個太遠。這個很近,我立刻就得到,所謂立竿就見影,我相信它;極樂世界太遠、太渺茫了,對它信心不足。實在講也好,因為你這一生總念了幾天佛、聽了幾天經,阿賴耶識裡頭有阿彌陀佛的種子,來生後世遇到緣你再修。這一生你不能往生,但是你決定得生,不知道到哪一劫、哪一天,那不知道。所以我們承認你是極樂世界的一員,你現在不能去。如果這一生要去,那你就得一切放下,萬緣放下,一心專念。經上講得非常好,往生的條件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你做到你決定得生,決定不受外面境界動搖。

  外境動搖這樁事情前面我們學過,「業病」。《摩訶止觀》裡頭說得好,它說眾生的病,病因有六種,我們要把這六種搞清楚。第一種四大不順。四大是講物質的身體,沒照顧好。四大要調和,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符合它的標準,過多過少都會得病。第二個是飲食,飲食一定有節制,不能夠貪食,看到好吃的東西多吃,不好吃的東西不吃,這個習慣不好。最重要要了解飲食它的營養,對我們的身體、五臟六腑,補充我們的能量、血氣,以這個為標準。不能用舌頭做標準,因為嘗味就是舌頭,我們吃東西不能光為它,不顧別的。舌頭知道好吃,味道味美,它就多吃、拚命吃,它不知道這個東西要傷害腸胃、傷害心肝脾肺,沒想到這點。這些常識要懂。第三種是修行,修行出了毛病,不懂得調身,不懂得調心。這要請教修行功夫得力的人,他會說給你聽。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所謂要如法,身心健康;不如法身心疲乏,精神提不起來,這修行有了過失。這三種常見的。

  後面還有三種。「鬼神得便」,我們講冤親債主,來找麻煩、來報復的。有報仇的,你過去殺了他,他要向你索命,殺人要償命;你過去對他的財物有佔有,這屬於偷盜的行為,他問你討債,手段很多。他到你身上來了你不知道,你是因為這樣得病。會招惹這些鬼神,實在說還是自己要負責任,自己總是喜歡跟鬼神打交道。鬼神有五通,就是有小神通,你的個人吉凶他知道,有的時候講得很準,你的家庭、你居住這個小區。如果能力大的,他神通的力量就更強,你會聽他的,他講得很準,一點都不錯。你完全相信他的,最後他要來傷害你,你就死路一條,你必墮三途。所以孔子對鬼神的態度敬而遠之。敬是什麼?尊重他,他也是一類眾生;遠是什麼?遠是不能聽他的,他的知見不正,不知道他的意圖在哪裡。我們要聽聖賢的話,要聽佛菩薩的話,聖賢的話在經典裡面,佛菩薩的話在佛經裡面,這是決定可以相信的。

  佛法傳到今天三千年了,三千年承傳的過程當中,當然有很多不是佛法的滲透在裡頭,讓佛法變質了。這個情形真有,不是假的,古來祖師大德也承認。於是親近善知識就比什麼都重要,學儒、學佛、學道都不能離開老師。真正善知識,他對你要負責任,他一定會照顧你。現在是真正末法時代。我們在前面學過,經典裡面曾經講過,有持戒的、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證果的,這叫正法時期,這個標準好;有持戒的、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沒有證果的,這叫像法時代,沒證果的;沒有持戒的人,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沒有依教修行的人,這叫末法;沒有持戒的、沒有講經的,也沒有真正修行的,這叫滅法。這個說法不是講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不是的,是另外一種講法。

  這個說法好,我們在末法當中也能夠遇到正法,我們遇到真正的好老師,持戒修行、講經教學,壽命到了真的念佛往生,往生就是證果。生天道不是證果,生色界天、生無色界天都不是證果,超越六道輪迴叫證果。最低證果的是阿羅漢,阿羅漢脫離六道輪迴,生到十法界的聲聞法界,他不會再墮到六道來了,這才叫證果。有證果的就是正法。現在我們可以說,我們生活在末法時代,末法時代我們真的能依教奉行,能持戒、修定,就用這一句名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就生在正法時代,末法裡頭的正法。所以,我們到底是生在正法、像法、末法可以自己決定,不受一萬二千年的限制,這個道理要懂。堅定的信心,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我們自己真正發願求生淨土,臨命終時佛一定來接引,這就是正法時代。

  現在社會動亂,災變很多,鬼神在這個世間擾亂,我們一不小心鬼神就得便。這個我們要用孔夫子的態度來對待他,敬而遠之;在佛法裡面,我們用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來對待他們,禮敬諸佛。鬼神也有佛性,鬼神本來也是佛,只是他迷得比我們重,他造的罪業比我們深,不幸墮在鬼道。我們對他尊敬,我們對他沒有稱讚,我們可以給他傳授三皈,我們念佛可以請他跟我們一起共修,勸他聽經念佛,求生淨土,鬼神得度的也不少。把他的善根引發出來,幫助他一生成就,這是好事,應該要做。我們講經,講堂;念佛,念佛堂裡,我們肉眼看不見,我們有理由相信,跟我們一起學習經教,跟我們一起念佛求生淨土,鬼神眾很多。真有成就,往生淨土的有,少數,往生天道、人道的很多。他們聽經聞法,轉生到人道就是人間的善人,為什麼?有聖學的底子。

  再說到魔來相擾,魔跟鬼神不一樣,鬼神是我們跟他有緣,有恩、有怨,有這種緣,魔不是的,魔來擾亂,最主要的是嫉妒障礙,但也是我們自己心行不善把他引來的。如果你真正是一個修行人,心地清淨,執著分別非常淡薄,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放下七情五欲,魔不得其便,他沒辦法干擾你。總是自己還有邪念,還沒有真正把名利斷乾淨,這個東西會引導他進入我們的身體、進入我們的道場來障礙,讓我們身心感到痛苦。這些也應當要敬而遠之。我們念佛堂、講堂給他立牌位,歡迎他來聽經,歡迎他來念佛,我們用真誠心幫助他往生,這都是好事情。我們不要求知道這些災變,不求這些,求這些他們就得便,我們根本不聞不問。真正相信一切法從心想生,要真相信,那我們的心裡,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純淨純善,對自己百病不生,對我們居住這個環境,我們相信不會有很大的災難,大災難會變成小災難,小災難就變成沒災難。要相信自己,要相信祖宗之德,要相信三寶威神加持。對鬼神、對魔神我們都恭敬、禮拜、供養,供養當中最重要的法供養,請他們來聽經,請他們來念佛。

  最後就是業障病,這業障病很麻煩,與外面沒有關係,與鬼神也沒有關係,完全是自己宿世今生造種種不善業所感染的病毒。這樁事情只有懺悔,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才能夠救自己,靠什麼人都不行,一定要知道這自作自受。前面我們學過,《止觀》裡頭講先世罪業,過去生中做的,不是這一生;或者「今世破戒」,造作一些罪惡,「動先世業」,這個不善跟從前宿世的罪業連起來了,把它引發出來,這個業力就造成病因。「還約五根,知有所犯」,就在五根門頭。這病怎麼得的?離不開眼耳鼻舌身。像現在講的傳染病,有的病從眼入,有的病從耳入,有些病從鼻入,聞到這個氣味,見色聞聲。這些氣味動了你什麼東西?動了你的貪瞋痴慢,接觸外頭境界引發貪瞋痴慢,好了,你這個病就形成了。

  這段文裡頭好,講得很清楚。殺業重的,殺業重的人瞋恨心重,中國人所謂怒火傷肝,他就得肝病;肝跟眼有關係,他得眼病,眼病就是視力衰弱,他看不見,看東西模糊,這都是瞋恨、殺生的業報。第二種飲酒過量,喜歡喝酒,常常喝得大醉,這心臟肯定不好,引發心臟的病、口病。淫欲的罪業會引發你腎臟的病、耳病,這都屬於這一類的。妄語的罪業應對是脾臟,五根裡面是舌根。如果是盜業會引發肺病,應對在外面是鼻病。眼耳鼻舌身,五戒全破了,就是殺盜淫妄酒都幹了,這對於我們五臟都不好,五根也會有病。五根是外面的,五臟是裡面的。如何治這個病?我們把念頭行為改正過來,這個病就好了。改正過來是我們嚴格的守住五戒十善,這些病都沒有了。端正心念,對人、對事、對物不貪、不痴、不瞋、不傲慢、不懷疑。要發慈悲心,要學著愛人,別人跟自己沒有兩樣,愛別人是真正愛自己,幫助別人是真正幫助自己。喜歡幫助別人的人,自己有事情會有很多人來幫助你。這都是講因果報應。

  也有佛法常講的重罪輕報,確有這個事情,有重罪,身體感覺到不舒服,那就是果報,是自己的業報。只要我們能夠忍耐,端心正念,我們拜佛、念佛就能好。或者有地獄罪業,修行人在日常生活當中遭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那也是報應,輕報。所以,學佛的人對於這些事理要清楚、要明瞭,我們感恩的心會生起來,對一切眾生感恩,對天地萬物感恩。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不為所動,這叫功夫。善緣不起貪戀,惡緣不起瞋恚,永遠保持心在清淨平等上,清淨平等就是定,不為外頭境界動搖。

  底下說「輪迴無間,其中者」,就是「五道之中」。造作罪業的人,在六道裡頭不斷的輪迴。「又《淨影疏》云:罪者歸之,無人伴匹」,就是沒有人跟你作伴,沒有人陪你,你是一個人。「故云煢忪當入其中」,孤獨。底下經文說,『古今有是,痛哉可傷』,「古今有是」就肯定因果報應是真的。所謂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個時候是什麼?緣,你造的有不善的因,遇到不善的緣,惡報就現前,關鍵在緣。所以佛法重視緣,任何一物之生是因、緣、果。

  佛不說因,佛說緣,為什麼?因我們不能控制,阿賴耶識裡頭的種子,善惡統統有,有成佛的種子,有成菩薩的種子,也有無間地獄的種子,也有餓鬼、畜生的種子,統統都具足,那我來生得哪個果報看緣,這個種子遇到緣它就起現行。我們到人間來,遇到的什麼緣?五戒十善。過去生中五戒十善這個念頭很強,念念沒有把五戒十善忘記,這個緣現前,阿賴耶識裡人天種子成熟他就來了。如果念佛的種子強,不就到極樂世界去了!如果貪心很重,貪財、貪色,我們講情執很深的人,他就到地獄去了。很多同學看過唐太宗的光碟,他為什麼會墮地獄?情執太深了,一千四百多年,他念念還念皇后,他沒有念阿彌陀佛。他們夫妻感情是真深,真難得,可受苦受大了!從地獄裡出來還忘記不了,你看他麻煩多大。這是給我們很大的警惕,你看那個光碟,這不是好事情,因這個念頭引發過去殺生這個果報,無間地獄現前,錯了!

  自性清淨心中一法不立,我們現在沒有這種能力,八萬四千法門,我們想想都無法修成功,那只有念佛,一心一意念佛求生淨土,把萬緣放下,學什麼東西到極樂世界再學,不浪費時間、不糟蹋精力。把我們的時間精力集中,就在這一句佛號,經典就一部《無量壽經》,別的都不要了。不是不好,是我沒有法子斷煩惱,沒有法子消業障,我只能靠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幫助我斷煩惱、幫助我消業障。我把斷煩惱、消業障這個念頭也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消業障、就是斷煩惱。這個法子,八萬四千法門裡頭找不到第二種。我們不遇到這部經,這一生,一生得度,超越六道十法界不可能,遇到這個法門就可能,所以這個機會不能錯過。一定要忍辱精進,善緣要忍,不生貪戀;惡緣要忍,不生瞋恚,讓心永遠住在清淨平等覺上,這個高,不容易。再換句話說,永遠住在阿彌陀佛上,行!阿彌陀佛就是清淨平等覺。一向專念沒有一個不成佛,這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機會不要錯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