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475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七五集)  2012/8/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7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七十頁,從倒數第二行看起:

  註解,『或其今世』至『示眾見之』,這四句經文「明五痛也,乃現世之華報。被者,受也。病者,疾病,諸業病也」,我們前面學到這個地方。在業病,我們參考了一些資料,《佛光大辭典》的業障病,《大智度論》裡面說的兩種病,《摩訶止觀》裡頭說的六種病。《摩訶止觀》說得比較詳細,特別是「鬼神得便」,因為在現前這個環境裡面,無論在中國、外國我們常常看見。這個鬼神是報怨的,來討債的、來索命的,都有。一般用佛門以慈悲心真誠懺悔來化解,多半都能夠接受。這個例子很多,接受他就離開了,病就好了。

  第五種「魔來擾亂」,跟鬼神得便情形完全不一樣。魔不喜歡你成就,對你的修持他有嫉妒,他不希望你有成就,往往來障礙你。障礙你方式很多,讓你得病,心身都不能自在,功夫用不上力。你去檢查,檢查又很正常,找不出毛病,這些多半是魔障。魔也是自己找來的,這一點要注意,你不找他,他怎麼會來?當然你不會找魔,不會去找他。可是,貪瞋痴慢、嫉妒障礙這不正常的念頭,這個東西就是跟魔相應。所以你有這麼多邪念,邪知、邪見、邪念,都會把魔招來。招來之後,你的麻煩可就大了。嚴重的,這一生不能成就,還要繼續搞六道輪迴,這是傷害最重的。我們要遠離魔,那就是正知正見,這魔不能擾。特別是如果是真正念佛人,真信、真願,一向專念,這種人有阿彌陀佛加持你。彌陀加持,當然有護法神守護你,魔不得其便。也就是說,他想找你麻煩,他沒有機會,你有護法神保護你。

  念頭一動搖,魔就得其便,鬼也得其便。鬼是什麼?是你的冤親債主,過去你害了他,他要報仇。像悟達國師,十世高僧,他的冤親債主居然就跟他十輩子,看他生生世世都修得那麼好,有護法神守護,他一點辦法也沒有。當他被封為國師,皇上供養他一個沉香寶座,他那一點貢高我慢的念頭起來了,覺得天下出家人我是第一,沒有人能高過我,這個一得意一個念頭,護法神就走了。為什麼走了?你起了妄念,你心不清淨,有了染污。冤親債主得便,找到身上來,害了個人面瘡,幾乎把命送掉。畢竟是十世修行的功德,感應阿羅漢迦諾迦尊者來給他調解,把過去的事情講清楚、講明白,雙方都覺悟了。這個冤親債主也就算了,不再找麻煩了。悟達國師以他修行的功德超度他的冤親債主,十世,不容易。我們今天才有一點點小成就,就自滿,就把持不住,怎麼可能有成就?

  最後講到什麼?惡念引起的疾病,這就是意念。這念頭是什麼?這個念頭都是染污,嚴重的染污,身心都染污。先是心染污,心染污就會變成五臟六腑染污。這是末後一段。我們到這個世界上來,身心是很健康狀況來到這個世間,心地清淨,沒有染污,所以你看嬰兒身體健康。染污是長成之後,慢慢的有了自私自利的念頭,有了名聞利養的念頭,有了貪瞋痴慢的念頭,這麻煩來了。如果能把持得,雖然是有,還能守住分寸,不太過分,你還能過得去。如果太過分了,就會讓你五臟六腑得病,這種情形在現在,無論中國、外國比比皆是,得的是腫瘤、癌症。

  這個經上說得好,肝病、眼病,殺業太重。你今天去調查一下,哪些人肝怎麼樣、眼怎麼樣?你會發現很多很多。他殺業重,吃肉,天天吃肉,吃得太過分了,他會得這種病。心臟不好,口舌不好,這個病是飲酒的罪業,飲酒太過分,引起心臟不好。淫欲過分了,腎出了問題,耳朵有病,叫耳鼻喉,這個地方生病。妄語的罪業,脾臟出毛病,舌有病了。如果是盜,犯了盜罪,巧取豪奪,肺出毛病,鼻出了毛病。你看,裡面是五臟,外面是五官,眼耳鼻舌。毀五戒,學佛的人不能持五戒,不能修十善,那你五臟都有問題,五根有問題。五根是什麼?眼耳鼻舌身,裡面五臟都會有病。這是不善的業所感得的。如果業消了,這些病就好了,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道理不能不懂。這是講對身,身心的染污。

  這些不善的念頭,還要對外面山河大地的染污。貪婪感應的是水災,海水上升,江河氾濫,海嘯,這都屬於水災。瞋恚感應的火災,我們常常看到報導裡頭,大面積的山火,燒上幾個月都沒有辦法消滅,多少森林統統燒光。火山爆發,溫度上升,都是屬於瞋恚所感的。愚痴所感的風災,傲慢所感的地震,懷疑所感的山崩地陷。地球上的災難是居住地球上人心之所感,不是別的。人心端正,棄惡揚善,改邪歸正,對自己身心健康,對居住的環境沒有災難。這些事情,佛經,這幾千年前佛講的,現代的科學家、量子學家統統發現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今天有兩位從深圳來的同修,問我二0一二馬雅災難的預言就要來了,我們怎麼應對?是不是找個地方去避一避?找不找是你的事情,這樁事情我說得很多,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心要善、行為要善,你就什麼事都沒有。前年日本的大地震,海嘯,我們看到新聞報導,有人把這個所有新聞報導把它集在一個光碟上。那是真的,那不是美國的電影,他們是飛機在空中照的,拍照的,完全是真實的。雖然那麼大的海嘯沖上岸來,多少人沒有了,可是還有留到的;房屋毀掉很多,還有沒有傷到的,不是完全沒有的。這就是什麼?所謂該走的走了,不該走的就不走,各人造的業不一樣,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沿海一帶,有信息告訴我,有大海嘯,衝擊的力量很大。但是中國沿海一帶有很多丘陵地帶,香港在海邊,但也有很高的山,雖然是有問題,不至於完全會毀滅,這個一定要知道。

  所以,不管這個事情是真是假,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分秒必爭。爭什麼?我們爭取時間念阿彌陀佛,就沒事,不要去胡思亂想。真正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我真正想往生到極樂世界,我還走什麼?不用走。他問我在哪裡?我說我就住在香港,我哪裡也不去。災難來了,如果我應該在這個災難當中要遭這個難,我走到哪裡都逃不掉。我沒有這個災難,災難就在我身邊我也沒事。所以不要被災難嚇死了,嚇死了很冤枉,要沉得住氣。很多的信息告訴我們,這我們都看過、聽到過,應對這個災難,第一個要吃素食,不吃眾生肉,這個我們做到了,我們學佛六十多年,也吃了六十多年素。第二個要有愛心,這個我們也能,也做到了。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愛心,愛自己,愛一切眾生,絕對沒有傷害一切眾生的念頭,這個我們有,這條件有了。第三個要鎮靜,災難來了不驚不怖,沒有恐怖、沒有驚慌,你就知道該怎麼應付。一慌亂,那個真的就危險了,驚慌失措這是最可怕的,這真的是被嚇死。

  所以我也是常常告訴同學們,美國那個災難的電影多看幾遍。為什麼?看清楚了,將來就是這樣子,我已經很熟悉了,我已經看得很熟悉。像日本這個大地震,這個把它多看幾遍,看成習慣,這個境界現前,不驚不怖,沒有恐怖、沒有驚慌,心地清淨平和,問題自然解決了。所以,不要害怕、不要擔心。如果要準備救助,我就勸你,你多準備一些,那個時候需要救的人很多,有能力多準備一點。不要只顧自己,只顧自己你必定死,為什麼?別人搶劫你。你有得吃,他沒得吃,為了吃,爭食物,他就把你殺掉。所以一定要考慮幫助別人。

  我們澳洲,我不會回去,澳洲同學那邊要準備,打電話告訴我,準備一些乾糧、飲水、醫藥。我問他,你準備多少份,多少人份的?他說一百人份。我們的學院,常住大概只有五、六十個人,準備一百人份。我說災難不來沒事,災難來了,你們首先被人消滅,你有,人家搶你。他說那怎麼辦?我說你得要考慮要救人。他說,那我們準備一千份夠不夠?不夠。他說那要多少?至少要一萬份。圖文巴居民十萬人,我們有能力照顧十分之一,這是功德。十分之一的人你照顧,人家要想害你,那些人會幫助你,會救你。你救這麼多人,人家會救你,就沒事。要常常想到大眾,想到別人,愈多愈好。他們現在很聽話,準備一萬人份的乾糧、飲水,還有帳篷,到那個時候怕房子都會毀掉。我叫他買蒙古包,一個蒙古包住十個人,買一千個蒙古包,到那時候真能救人,這樣就對了。光顧自己,自私自利,那是死無葬身之地,沒辦法了,那就大錯特錯了,常常為別人著想。

  但是,念佛比什麼都重要,從現在算起算到十二月二十一號,才五個多月,時間愈來愈近了。我教大家,我們要分秒必爭,爭什麼?就是念佛。不要再想其他東西了,一句佛號念到底,消災免難,我們相信,一點都不懷疑。這個經上講得多清楚、多明白,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決定不能小看,不能輕看,一定要相信,不能懷疑。真正災難臨頭,阿彌陀佛來接我們往生,好事情,天天求往生,總算求到了。災難之後你還留在這個世間,那你有任務。什麼任務?災難的善後,需要真正有慈悲心、有愛心的人去照顧,這個擔子都在你身上。所以我說,你們年輕人,可能會留你們,我這八十六歲的人沒有必要了,照顧自己都很困難,怎麼能照顧別人?所以我該走了,我不想留,如果佛要留我,還得留兩個年輕人照顧我。所以這些,愈接近信息愈多,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不再去理會這些東西,一心念佛比什麼都重要。斷惡修善,一心念佛,這樣才能夠自度度他,除這個法子之外,再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了。

  有人問我,我們行善積德不念佛行不行?行,不是不行。行善積德留下來,也是要救苦救難。如果災難你留不下來?你不念佛的人生天,因為你是好人,你是善人,你生三善道,你不會到三惡道,這是好事情。這是什麼?每個人福德因緣不一樣,念佛往生淨土要大福德因緣。也許自己想想,我沒那麼大的福報,我相信有這種念頭的人很多,我生天就算不錯了,我哪有資格去作佛!這種人不能往生,這經上有,因為你疑惑,信心不真,信心不堅固。這個信心是兩個,一個是對佛有信心,一個是對自己有信心。你對佛、對自己信心都不足,災難來了,恐怕我罪很深,佛不能救我。你看,對自己沒有信心、對佛沒有信心,你去修善積德,來生三善道,也不錯。

  一個人真正認識淨土、認識極樂世界,真正一心一意想求生,大乘經上佛常說,這種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樣深厚的善根。如果沒有這樣深厚的善根,他遇到了,半信半疑,這個根沒成熟。尤其是遇到這個會集本不容易,這個會集本、黃念老的集註,是世尊末法時期九千年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門,我說過很多次。對這個法門生信心,那是大福報、大智慧,這個人不是平常人,善根福德因緣這三種具足,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我們自己能不能往生,回過頭來要問問自己,信心堅不堅定?是不是想在五個月當中我們就把這個資糧準備妥當?這資糧就是我們往生的條件,預備具足。這個條件是什麼?真信、真願往生、真念彌陀。聽經也是念彌陀,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比什麼都重要。每天都要把它當作是我生命最後的一天,那我還想什麼?什麼都帶不走,包括身體都帶不走,我就什麼都不想了,什麼都放下了,一切時、一切處,起心動念就是阿彌陀佛。這個時候一心投靠阿彌陀佛,佛法叫歸命,皈依、歸命阿彌陀佛,沒有第二念。

  我們這一念頭一生,《妄盡還源觀》上講得很清楚,這一念阿彌陀佛就收到了,就起感應道交。我們的念頭是真是假,佛知道;我們這一念裡頭乾淨不乾淨,佛知道。不乾淨是什麼?還摻雜別的念頭在裡頭,這就是不乾淨。沒有別的念頭在裡頭,就是一念阿彌陀佛,念念阿彌陀佛,我這一生極樂世界去定了,哪裡我都不要去。到極樂世界完成自己的學業,決定得到圓滿成就,真正做彌陀弟子,這不能不知道。這是諸業病,知道這些病從哪來的,也知道怎樣應對。

  「殃者,殃禍」,底下講,「水火之災」,今天所謂的自然災害,這屬於災,這些災全是不善業所感的,這我們一定要知道。「刑罰之禍」,禍是什麼?人禍。今天人禍是戰爭,戰爭確實有可能爆發。為什麼戰爭?將來是為糧食戰爭、為飲水戰爭。糧食歉收,地球上這麼多災難,許多糧食大面積沒收成,這怎麼辦?人吃什麼?再就是飲水,現在水裡頭都有毒,乾淨的水源愈來愈少,將來人為了活命,要爭取水源。戰爭不是為別的,是為糧食、是為乾淨的水來發動戰爭。那我們知道,將來戰爭不打則已,打都是核武戰爭、生化戰爭。這種戰爭實在講也是最愚痴的,為什麼?雙方都死,能爭得到嗎?爭不到。

  核彈、氫彈爆炸我們沒有看見過,但是六十年前,投在日本廣島、長崎這個我們看到了。那是原子彈的雛形,最初製造出來的兩枚,做實驗的,在日本爆發。我到長崎去參觀,在紀念館裡面仔細看了一看,知道,佛經上所講的小三災。這個小三災,講經講了幾十年,沒講清楚。因為佛經上只是說,小三災,七天七夜戰爭;戰爭完了之後,有七個月七天瘟疫;瘟疫過後,有七年七個月飢餓。這叫三災,戰爭、瘟疫、飢餓。結果到長崎看到了,我們去的時候好像是第九年,地上已經長草了。當地人告訴我們,整整七、八年,草木不生,被炸的地方草都不生,真是到八、九年地上才長草。草木不生就是飢餓。那瘟疫我們就曉得,核輻射,核彈爆炸之後的核輻射,這個時間是七個月;七個月之後,核輻射就沒有了,七個月之內核輻射。

  所以佛說的話說得很含蓄,小三災就是核武戰爭,這個非常可怕。現在核彈的威力比廣島、長崎超過一百倍都不止,那個時候這個炸彈下去,一個炸彈大概死七、八萬人;現在這種武器,一個炸彈下來大概會炸死一百萬人。在我們這佛經上,造這麼重的殺業,怎麼可能有好的果報?哪有這種道理!心不善,行為不善,所以災難重重。

  「作惡之人,於現在世,或生重病,或招災禍,求生不得,求死不得」。發動戰爭的人、執行戰爭的人,都是作惡之人。一次叫他出去殺這麼多人,人要稍稍有一點良知,決定不肯幹這個事情。現在,現在用飛彈,按鈕,不必用飛機了。這種先進的科技,在這個地球上,想哪,打哪個點,打得很準,按鈕戰爭。那麼按鈕的那個人就是作惡之人,這些人要叫他念念這些經,聽聽這些話,他就不敢了。餓死事小,殺人罪重,尤其殺那麼多人。所以唐太宗那個光碟真是值得一看,他那時候殺人很有限,雖然打仗打了十幾年,他是用弓箭射殺,一支箭射一個人,一次出去打仗,能殺幾個人?十幾年的戰爭,我相信他不可能殺人超過一萬人,那不可能。現在的武器厲害。這是講他現在,一個是得重病,一個是招災禍,現世報!「憂苦萬端,不能出離,故云死生不得」。「下云示眾見之」,這示眾,造惡業受果報,你看,給大家看看。「顯此惡果,普令大眾,皆得見之」,讓大家都看到。「令知因果不虛,而生戒懼」,你看到了,你才曉得因果報應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自己自然有個警覺。

  再看後面一段,「後世果報」,前面是這一世的,你造作惡,你會受果報。請看經文:

  【或於壽終。入三惡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

  『或於壽終,入三惡道』,這就是來世必定在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凡是在戰場上死亡的,照唐太宗那個報告,都在地獄。而且現在還不斷都在打仗,那個戰爭是沒完沒了的,因為他沒有覺悟,他沒有回頭。地獄果報,業化解了離開地獄,離開地獄,那是餓鬼道跟畜生道,這就是還有餘報。畜生報多半是還債,你過去殺他,現在要被別人殺。所以,這是講死後的果報,「明五燒也」,五燒是指地獄。

  『愁痛』,「憂悲苦痛」。『酷毒』,「極慘之苦痛」。究竟苦痛到什麼程度,我們無法想像,佛在經上有個比喻,阿羅漢聽到地獄,心有餘悸。因為阿羅漢有天眼、有他心通、有宿命通,知道過去世他墮地獄。這出來很久了,聽到地獄、想到地獄那種情形,還非常恐怖,還流血汗。我們從這個形相當中細心去體會,那真痛苦。我們在唐太宗那個碟片,有人問他,無間地獄到底怎麼個苦法?他說你別提了,不要提地獄。你看那個神情、動作,那個痛苦的樣子,能看得出來。從地獄出來的眾生,附身,你看到他在地獄那種樣子,那種驚慌失措、痛苦的樣子,能夠體會到一些。「燋,炙也」,這些都是在地獄裡頭的被火燃燒的。地獄是一片火海,這個火海很大,全部都在燃燒。無間地獄,受罪的人感觸到他的身體多大?跟地獄一樣大。地獄裡面是化生,地獄裡頭有多少這些刑罰,他一時同受,不是分別一個一個受的,不是,所有刑罰一起受,這無間地獄。

  無間地獄,頭一個就是殺業。佛經上告訴我們,五逆十惡,五逆,殺父親、殺母親、殺阿羅漢。阿羅漢是聖人,他福報大,你也找不到他。但是殺老師等於殺阿羅漢,殺在這個地方有道德、有學問、有慈悲心的這些人,等於殺阿羅漢。為什麼?阿羅漢住在這一方,他教化一方,一方人都得他的好處。你把他殺了,讓這一方人都沒有福報,這個罪過要承當。有一個好老師在這個地方,是這個地方人有福報,都能接受到好的教訓。這老師被你殺了,跟老師不結罪,那是聖人,原諒你,不會責怪你,結罪是跟眾生結罪。結罪大小,看這個阿羅漢在這個地方教化影響面多大,多少人跟他學,時間有多長,從這裡結罪。如果跟他學的人很多,你的罪就很重,時間愈長罪業愈重。確確實實一切法從心想生,無一不是自性變現出來的,離開心想,無有一法可得。

  「然者,燃燒。《會疏》曰:燋然,獄火劇貌」,劇是太大了,這火燒得太猛、太盛了,讓受罪的人都燒焦了,通身都是火。這一燒就死了,但是地獄裡頭有風,風一吹就活過來,活過來又燒死了。就是在這個裡面生死、生死,所以說「一日一夜,萬死萬生」,苦不堪言。地獄裡頭真的死了那就有福了,他就不再受罪了。風一吹又活了,又得再受,永遠不間斷,一分一秒都不停,這個罪重。『自相燋然』,「自者,自業所感也,故云自相燋然」。這個火不是外面的火,這火是什麼火?瞋恚之火。瞋恚心斷掉,沒有了,地獄火就滅了。所以,從哪個地方去消災?從內心。確確實實,貪息掉,於一切法不起貪心,水災就沒有了;沒有瞋恚心,火災沒有了;沒有愚痴,風災就沒有了;沒有傲慢,地震就沒有了;沒有懷疑,大地就堅固,不會有山崩地陷這些災難。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約果報以重誨」,這就果報上來說,再做一次的教誨。經文:

  【共其怨家。更相殺傷。從小微起。成大困劇。】

  註解裡頭說,「《淨影疏》謂右四句,乃從燒起惡」。燒是地獄,在地獄裡頭,不知道悔改、不知道懺悔,充滿了憤怒、不平、怨恨,那就愈燒愈厲害。你看『更相殺傷』,這些經文「據望西意」,望西大師說,「是則燒生殺生惡也」,我們能想像得到。「惡人在獄火中,痛極生瞋」,生瞋恨,變成「互相傷殺」。在地獄裡還繼續不斷在造業,「重複造惡,結怨成仇,故云怨家」。互相,這應該是報償,這個字是債,應該是個償字就好講,「甲殺乙,乙復殺甲,故云更相殺傷」。

  「從微至著」,原本是個小小的不高興,就動手了,很小的衝突演變成很大的殺傷。這是什麼?惡道裡頭常見,地獄、餓鬼我們看不見,畜生道我們看見了。畜生裡面也有善良的,遇到比牠凶猛的這些獸類,弱小的,牠能迴避,不敢靠近牠,這就不至於引起殺傷。如果力量差不多的,就會有互相衝突、互相打鬥這個事情發生。餓鬼道、地獄道這樣事情很多很多。「愈演愈烈,無有窮期,故云從小微起,成大困劇」。劇有甚的意思,有烈的意思,有多的意思,有增的意思。「行惡不止,苦增不已,乃成大困,創重禍深,故云成大困劇,又《魏譯》作久後大劇」,這個也很有道理。

  「《淨影疏》曰:身受勞苦,苦增不息,名久大劇」。大的冤仇,它在阿賴耶識裡頭形成非常堅固有力的種子;換句話說,他常常會想起來,他念念不忘,報復的心念念不絕,總有遇到的一天。這冤家相遇,就一定互相殘殺。他把他的仇人殺了,報了仇,那個人是不是心平氣和就讓他殺,不再有怨恨,這帳就消了?覺悟的人能做到,沒有覺悟的人不行,他不承認。你殺他,他又記恨在心,來生又要找你報復,這就是所謂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不是好事情。為什麼?愈報愈慘烈,愈報愈痛苦,雙方都痛苦,不是一次就報完了。

  所以,佛菩薩教給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一定要把這樁事情想透,不再跟人家做冤家。這一生受別人傷害,再嚴重的傷害也不要放在心上。應該做什麼?還債想,他這樣子對待我,我過去曾經這樣對他,一報還一報,帳就了了。不放在心上,這就沒事了,到此為止了。如果還放在心上,不服氣,那好,來生還有,這樣就搞得沒完沒了,這就錯了。阿彌陀佛接你往生,我說那個人他得罪我,我還沒去報仇,那就不能往生了。真正想往生,一切親怨都要放下,親愛之人有恩於我,也要放下,冤家對頭,有很深的仇恨,也要放下,統統放下才能往生。所以帶業,只能帶舊業,不能帶新業。舊業,我們常常想,它就變成新業。不能想,統統把它忘乾淨,清淨心生清淨土,這才決定得生。佛的這些經文都在這裡勸導我們。

  《淨影疏》後面說,身受勞苦,苦增不息,名為大劇。在這個地方身勞,勞,得不到安息,苦不能離開,苦上要加苦,勞上還要加勞,都是有增不已,所以叫大劇。三惡道的日子不好過,我們今天作人,人間日子不好過,三惡道比我們更苦。如果我們不覺悟,這些痛苦的果報是沒有法子避免的。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約相因以重誨」。

  【皆由貪著財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無復曲直。痴欲所迫。厚己爭利。富貴榮華。當時快意。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威勢無幾。隨以磨滅。】

  這段經文,「重明三毒惡因,反復誡誨」,告誡、教誨。『皆由貪著財色』,世間的大禍,這兩個是根。除這兩個之外,還有個名,也很麻煩,所以說名利。財色名利,人之大欲,人的欲望。多求無厭足,這叫貪。貪心非常堅固,這叫著。這四個字往往是連在一起的,分不開的,名、利、財、色,古今中外幾個人能免?特別是在現前的社會,倫理道德沒人教了。全世界現在什麼人在教?電視在教、網路在教、媒體在教。看看它的內容,確實它就教你這四個字,名利財色,唯恐你不貪,真正是多求無厭足,貪心牢固,真是這個樣子。他不會回頭,他覺得到這個世界上來就為這個事情,一定要得到,愈多愈好。做到國家領導人還不夠,還想做全世界的領導人;做了全世界領導人還不夠,還想做星際的領導人,現在人這個心,永遠沒有知足。「《寶積經》云:邪念生貪著,貪著生煩惱。財色者,財指錢財貨物。色者色情,指男女之間之情欲。《嘉祥疏》曰:或貪財,或貪皮肉。又云:皆由貪著」,皆由貪著底下,說「三毒之過」,三毒是貪瞋痴。「貪著榮華」,榮華富貴,「貪現在樂」,樂裡頭造惡,以造惡為樂,現在人幹的是這個。

  『不肯施惠』,大乘教裡頭,佛教菩薩修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他都不肯。財布施得財富,他不肯財布施,財要自己擁有,不知道這個東西是假的。現在的財是什麼?紙,紙錢。放在哪裡?放在銀行,中國銀行靠不住,放外國銀行。銀行有倒閉的一天,銀行一倒閉,你那些錢全都泡湯了,都沒有了,哪裡是自己的?這就叫迷惑顛倒。法,吝法,自己知道的不肯給別人,自己要獨佔,什麼都要講究自己的權利。在從前念書人還不錯,念聖賢書,心裡想幹這個事情不敢做,為什麼?怕別人笑話他。現在連念書人都學會貪,你看寫幾本書,後頭「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這貪心!你這書能賣幾個錢?古時候的書,從來後頭沒有印這幾個字的,那笑話!好書,後頭一定歡迎翻印,還功德無量。鼓勵別人,好東西,希望大家都能得到,怎麼可以限制?所以,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真的,不是假的。你命裡頭有財富、有聰明智慧、有健康長壽,從哪裡來的?過去生中修的。你現在果報得到了,你把你過去修因忘掉了,你不肯接著修,現在只貪圖享受,享受完了,沒有了,來世怎麼辦?來世三途去了,福慧都沒有了。所以這個事情不能不知道,不知道就不得了,不知道,準幹糊塗事、準造糊塗業,來生肯定墮三惡道。

  我們現在想想,人道的條件,五戒十善,得人身,今天幾個人做到五戒十善?年輕人結婚了,就不願意跟父母住在一起,就這個念頭他就得不到人身。為什麼?不要父母了。父母有養育之恩,把你養成人,你不要了,所以你生的小孩將來不要你,一報還一報。從前不是的,從前你看五代同堂,不但父母在一起,祖父母也在一起,曾祖父母也在一起,一家人,人口多,生活得很快樂。你的小孩生出來,天天看到你怎樣孝順父母、孝順祖父母,他學會了,他就會孝順父母。現在小孩一出生,就是父母,祖父母沒有了,很難得見一面。所以他將來長大的時候,一結婚,趕緊找個窩,不跟你們住了。這不叫因果報應嗎?這樣的心態,死了以後還能得人身嗎?人的善行,善行的根就是孝道,根壞掉了,做什麼善都要打折扣,為什麼?你沒有根。太重要了!淨業三福一開頭前面兩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根本,父母是根,師長是本。本是從根生的,根沒有了,本當然就沒有了,一定道理。所以,現在人不知道孝順父母、不知道尊師重道,不知道。整個世界都變成商業行為,這是大商場,都是買賣。老師也變成商業行為,販賣知識,變成商人了,跟過去完全不一樣。

  「不肯以財物施人」,不肯以法施人。我曾經見過,有個大夫很高明,有些祕方,祕方就是他不給人的,不傳給別人的。死了以後,兩手空空,什麼也帶不去。藥方能救人命,你要是能夠心胸開闊,把這些好的方子到處傳給人去救人,你自己壽命就延長了,為什麼?無畏布施。方子祕而不傳,折壽,很可惜。「《會疏》云:貪欲雖多,以財色為大,故偏舉」。貪欲實在講太多了,許許多多貪欲對象裡頭,財色大概總是排名在頭兩個。現在真的可以排在第一,名利還排在第二,財色排在第一。「不能施惠,慳吝之相」。要曉得,不喜歡布施的人、吝嗇之人,這是福盡就墮落,他的福報很快就享完了,享完就墮落。

  『各欲自快,無復曲直』,念老簡單的解釋,「只求自利快心,不問是非曲直」。實實在在講,我們總結一句話,總而言之就是沒有智慧、沒有福報,智慧生福報,沒有智慧。讀書,要去讀名校,名校能不能真讀到東西?學不到,我去參觀過。學生讀書,特殊的少,普通的多,大概讀到高中是真的,真用功讀書,考進大學,不讀書了。為什麼?他就開始玩了,享福了,等著拿畢業證書,是來混文憑的。老師?老師很清楚,老師是來混飯吃的,他是這個行業,他要靠這個鐘點費、工資生活,不能不來上班。上班講不講課?不講課,講課學生不愛聽,聊天、講故事、講笑話,歡歡喜喜一堂課下去了。考試的時候,老師把題目預先告訴學生,每個人分數都考得很好。畢業的時候,文憑拿回去了,他的目的拿文憑,拿到了。老師的目的是要飯碗,尤其現在學校,學生跟你不好的時候,建議下個學期不要聘他,你的飯碗就沒有了。老師能教嗎?這個社會怎麼樣?知識一落千丈,一代不如一代,這社會還有前途嗎?搞科學的,也就是那極少數的,尖端幾個人,那些人有成就;其他的人都在享福,前世修的福報,他享這個,享完了就沒了。

  這個事情我以前不知道,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他老人家告訴我。我原本只是想到學校旁聽他的課程,他告訴我,他說現在的學校,六十一年前,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他說你要到學校去聽課,你會大失所望。這話我聽不懂,我只是以為老師拒絕了,不讓我去旁聽,所以感到很沮喪、很難過。第一次見面。我是寫一封信給他,寄一篇文章給他看,見面談了幾句話,就把事實真相告訴我。老師看到我那個樣子,我們沉默了大概有五、六分鐘,他開口,他說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鐘點課。我們一分錢學費都沒有,真教、真講,真學就真講。到以後明白了,學生不真學,老師就不真講,真講沒用處,白講了。所以說說笑話、講講故事,大家歡歡喜喜的,混日子。

  以後,我那個時候離開佛光山,在佛光山教書,離開佛光山我到文化學院,在文化學院教了五年,我完全明白了。發現什麼?我的課程是選修的,不是必修的,選修課程,就是佛經哲學。學生一年比一年少,到第四年的時候,好像只有五、六個學生。奇怪,到底怎麼回事情?以後才知道,我教得比較認真,分數給得很緊,考試的時候我只給他及格,七十分以上都很少,學生不高興。我才搞清楚。所以以後就算了,就不教了。到外國,外國的大學聘請我做教授,偶爾跟學生去上個兩堂課,我完全明白了。我去上課,一些資深的老教授都跟我說,他說法師,你上課只需要講十五分鐘。我說為什麼?十五分鐘之後,學生心不在焉。我說你們教的?對,都是這樣的。我才了解,真相大白,那不是真學東西。

  所以,我們真的想學一點東西,方老師特別在家庭裡,一個學生也教。我跟章嘉大師三年,也是每個星期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他有事情的時候就一個小時,沒有事情的時候兩個小時,每個星期一次。由此可知,今天親近善知識太難太難了。我們今天學習、分享非常歡喜,學生在哪裡?在網路上、在衛星上,沒有見面,我知道有真用心學習的,如同見面一樣。一年,有空閒的時候,到香港來見一、二次面,平常在網路、在衛星,我們用遠程教學。所以如果像學校一樣,現場的學生,我想頂多也不過教二、三十個人。真正想學的沒有,搞名聞利養的很多。教名聞利養的,高學費,人還往裡頭鑽;給你真正講了生死、出三界的,給錢給他,他都不來。這是社會現實現象,我們要真正了解。

  所以這些年來,我們常常想著,中國傳統文化、漢學能不能復興,用什麼方法去復興?難,真難!這一門學問,它先決的條件就是信心,沒有信心你就學不到東西。有了信心,第二個條件,誠敬,印光大師說的。佛法跟儒道是相通的,學習具備條件完全相同,要真信,不能懷疑,要用真誠恭敬心,你才能學得到。一分真誠恭敬,你學到一分;兩分真誠恭敬,你學到兩分;沒有真誠恭敬,頂多學一點常識、皮毛,你不能體會、你不能理解,這是事實真相。

  這裡頭講得好,只求自利快心,不問是非曲直。下面接著說,『痴欲所迫』,「貪欲之心,實根於痴,故曰痴欲」。確實這是根,貪瞋痴,貪、瞋從哪裡來?痴來的,痴是沒有智慧。有智慧的人肯放下,很容易放下;沒有智慧的人他執著,非常執著,不容易放下。「《遺教經》云」,說得好,「若有智慧,則無貪著」,這個話說得真好;換句話說,沒有智慧的人就有堅固的貪著。《遺教經》上這些話,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一段,它的內容說明釋迦牟尼佛「在拘尸那羅沙羅雙樹間入般涅槃前最後垂教之事蹟」。換句話說,就是佛要離開我們了,入滅的時候,在沙羅雙樹間入般涅槃前最後的教訓,也是我們一般講遺囑。《遺教經》就是釋迦牟尼佛的遺囑,最後說的,說完之後佛就走了。

  這個經的內容,最主要的,這裡頭說,「謂佛入滅後,當以波羅提木叉為本師,以制五根,離瞋恚、憍慢等,勉人不放逸,而精進道業」。最後遺囑,老師走了,學生著急,老師在,我們依靠老師,老師不在了,我們靠誰?釋迦牟尼佛說,依戒律。波羅提木叉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戒條、戒本,依照戒律,依戒為師。那要不持戒,那就離開老師了。戒律最基本的,三皈、五戒、十善,在家出家統統要學的,這叫根本戒。出家,有沙彌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必須要學,要把它看作佛一樣,離開它就離開釋迦牟尼佛了,這比什麼都重要。

  用戒律,五戒制五根,眼耳鼻舌身這個五根。五戒十善都是講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十善的後面,意三善裡頭,不貪、不瞋、不痴。在我們這個經本裡頭,前面第三十五品經文上所說的,就是五戒十善,這是修行人的根本。遠離瞋恚、遠離驕慢,叫人不放逸,不放逸就是不能隨便,不能馬虎,要精進道業。「禪門尤重此經,與《四十二章經》、《溈山警策》合稱佛祖三經」。《四十二章經》是最初翻譯的,是個會集本,不是從一部經上來的,它是大小乘都有,節錄,翻成一本,便利於初學。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