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457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五七集)  2012/8/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5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九百四十一頁第七行,從當中看起:

  「《會疏》曰:如八大地獄及長壽鬼云或長,如飛蛾蜉蝣等云或短」,長壽鬼長命,飛蛾蜉蝣這是短命。「其中壽命無量差別,皆是宿業所感」。壽命長短從哪裡來的?是過去生中造的業,業感的。所以,這些高明看相算命的,能看得出來一個人壽命長短。這個壽命是你的業力,過去生中所造作的,如果沒有大善大惡,這個壽命相當準確。在這個世間,大部分的人都不能避免。可是現在這個世間,倫理道德的教育沒有了,社會風氣不善,人都學壞了。學壞了對壽命有沒有影響?有影響。有什麼影響?它會減短。古人所謂「祿盡人亡」,你一生有多大的福報,有多少的享受,當你壽命還沒有到你就把它用完了,福沒有了、祿沒有了,雖有壽命,你也沒辦法活下去。這句話在中國古時代一般人都相信,現在人雖然不相信,我們細心去觀察,它就在面前,你就能看到。心地善良的、厚道的,這人長壽,命中雖然壽不長,它延長了。我們讀《了凡四訓》,了凡先生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幾乎是有求必應。但是他沒求長壽,孔先生給他算命,他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七十四歲過世的,延長了二十一年。所以延壽,壽命延長了。由此可知,雖然是定數,與自己這一生的行業有關係。這是佛法說的。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面,儒家也說,道家也說,道說得更多,說得更詳細,這個不能不相信。

  命運到底是怎麼回事情?它從哪裡來的?前面幾句話我們要記住。前面講命精,《魏譯》作「魂神精識」,古人稱它作命精,在中國一般稱它作靈魂,在佛法稱為第八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又從哪裡來的?為什麼它叫第八?它是從迷失了自性所現的幻相,這就是自性迷了的樣子。自性覺悟就是佛,自性迷了就叫阿賴耶。阿賴耶這是第八,第八叫本識,也就是講的命精。前面七個是它的作用。它的作用,有肉體的時候,在眼它叫見,在耳它叫聞,在鼻它叫嗅,在舌它叫嘗,在身它叫觸,這叫前五識,它有這個作用。當一個人死的時候,前面五種作用,眼耳鼻舌身,首先他失去了。人在將死的時候,雖有眼睛他不能見了,雖有耳朵他不能聽了,他前五識不起作用。第六識是念頭,也不起作用,第七識的執著,第八叫本識,前面七個是它的作用。第六、第七都叫意識,有人稱第六為意識,稱第七為意根,根是執著。

  阿賴耶,來的時候,投胎的時候它最先來,死的時候它最後去。經典上告訴我們,人在斷氣之後八個小時之內,前面七識都不起作用,阿賴耶起作用。所以這個時候最好不要去碰他,八小時之內不要去碰他。他睡的床鋪,床鋪都不要碰它,距離稍微遠一點,不影響他。碰他的時候他就很痛苦,痛苦他可能產生怨恨,怨恨心要生出來,他就會墮地獄。所以佛教人,斷氣八小時之內不能夠碰觸,道理在此地。最安全的是十二個小時,十四個小時這就更安全了。一般人八小時他就離開了,情執重的,八小時還不走,十二個小時、十四個小時他才離開。生,它先來,死,它最後去,所以說去後來先作主人。投胎,它去投胎。投胎離不開六道,善心善行生天道、生人道;惡的念頭、惡的行為,畜生道去了、餓鬼道去了、地獄道去了,這三惡道去了。時間長短不定,無論在哪一道,長短都不一定。受什麼?受前世業力所主宰。三善道,壽長這是福報;三惡道,壽長那就受苦受難多了,那是災禍,那不是福報。

  《會疏》裡頭講八大地獄及長壽鬼,我們在《佛光大辭典》裡面節錄的八熱地獄,略為介紹了一下。從第一到第五我們學過了,今天接著來看第六。第六是「燒炙地獄」。燒炙現在我們叫燒烤,在外國就很多,他們吃肉食是以燒烤為主,主要的料理方法。「又作焦熱地獄、炎熱地獄」,有這麼兩個名字。「此地獄以鐵為城」,這個城是城牆,「烈火猛燄,內外燒炙,皮肉糜爛,痛苦萬端,故稱燒炙地獄」。不是燒死了就沒有了,這個人的靈,就是阿賴耶的神識,燒死了,地獄裡面的風吹過之後他又活了,活了再燒。真的是一天之中萬死萬生,分秒不停,要受這個苦難。所以叫燒炙地獄。

  第七「大燒炙地獄」。我想這個跟前面應該是相同的,只是受的刑罰輕重不一樣,同樣是燒,溫度不一樣,可能這個地方溫度比前面高。比前面高,我們就知道這個生死比前面就多,前面一天萬死萬生,這個一天不止一萬。因為溫度高,他死得快,風一吹馬上就活了。在前面,大概一次生死比這個地方要緩和很多,大燒炙可能三、四次是前面的一次,這就是痛苦太多了,叫大焦熱、大極熱地獄。「謂獄卒將罪人置於鐵城中」,放在鐵城裡面,「烈火燒城,內外俱赤,燒炙罪人,又有火坑,火焰熾盛;其坑兩岸,復有火山,捉彼罪人,貫鐵叉上」。這是看「地獄變相圖」看到這些獄卒,地獄裡這些鬼卒把這個人叉在鐵叉上,「著於火中,皮肉糜爛,痛苦萬端,故稱大燒炙地獄」。前面每一條裡頭最後都有業因,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這個後面雖然沒有寫,後面比前面果報更重,更重的就是五逆十惡。

  我們看第八,這最後一條,叫「無間地獄,又作阿鼻地獄」,阿鼻是印度話,梵文,梵文稱阿鼻,翻成中國叫無間,「無救地獄」。「謂有罪眾生,於此獄中受苦,無有間歇,故稱無間,乃極苦之地獄」。這個後頭有業因,「凡造五逆罪、誹謗大乘者墮此」。五逆十惡、毀謗大乘,應該前面三種地獄,從燒炙地獄、大燒炙地獄、無間地獄,都是造這個罪業,這個罪業有淺有深。五逆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現在這個世間已經沒有阿羅漢,等流的罪,跟阿羅漢相等的,就是老師。這是一個好老師,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你把他殺害了,罪等於殺阿羅漢。出佛身血。最後一條破和合僧,破壞僧團,是個真正修行的道場。這都是後面這三種地獄。你在造作的時候,我們常講心狠手辣,你就會墮無間地獄。還有一點點仁慈的心,殺他是奉命令的,自己不得已的,這個罪就輕,這就是前面燒炙地獄。於起心動念、於殺生的手段,手段非常殘酷,你罪就重,墮地獄就墮得苦。前面我們曾經聽說,唐太宗也是因為殺人太多墮無間地獄。我們相信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一般人捏造造不出來。

  《成實論》裡面說了五無間,「五種無間」。第一個是「趣果無間」,就是他沒有中陰。前面跟諸位報告說,人死之後,斷氣之後,阿賴耶識八小時才離開。無間地獄沒有,一斷氣立刻就到地獄去了,所以這個沒有間斷,就是沒有中陰的間斷,這個地方一離開,他就到地獄去了。所以「有極重罪者即向彼獄受其果報,無有間歇」,這趣果。第二個,「受苦無間,謂至彼獄受諸痛苦,無有間歇」,要等他罪受完了之後才能出來,這個時間太長了。第三個叫「時無間」,時無間是說到這個地獄受苦時節當中沒有間歇。他在這個地獄一萬年,這一萬年每天受苦,沒有一天不受苦的,受苦當中沒有中斷的,這時無間。

  「命無間,謂彼地獄壽命一中劫無有間歇」,這是無間地獄。無間地獄的壽命是一個中劫,你說這個多可怕!唐太宗附體,有人問他,你在地獄裡頭多少年,他說的有幾百年。這個幾百年是人間算的,跟中劫來講,他的時間不長,怎麼這麼快就出來了?我們看了這個經文會有疑惑。所以他在去年年初,去年三月二十五號,附體在忍師的妹妹身上,在澳洲,說出他是李世民。問他來有什麼事?他來感恩的。我們印《群書治要》,《群書治要》是他下令編纂的,這個功德他離開地獄了。我們對這個事情一無所知,不是為他印的,但是書確實是他下令編的。告訴我們,這部書能救全世界,所以他以這個功德地藏菩薩帶他出來,多不容易!第五個,「形無間,謂彼地獄受罪眾生,生而復死,死而還生,身形無有間歇」。這個我們聽到他的報告,說明無間地獄的狀況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應,佛經上沒有一句是假話,完全是真的,不是假的。

  這個是八大地獄。『或長』,這就是八大地獄的壽命長,及長壽鬼,鬼道裡面壽命長的,這不是好事情。壽命「或長或短」,如八大地獄及長壽鬼,這長,命長;如飛蛾蜉蝣,這個壽命很短。這是說其中壽命無量差別,下面這一句要記住,皆是宿業所感。「善趣以壽長為福,惡趣則以壽長為巨禍」。

  『相從共生,更相報償』,這兩句話「表冤冤相報,無有窮盡」。地獄業盡了,你這個果報報盡,你可以離開地獄了。可是過去殺的這些冤親債主,有人記恨在心,所謂深仇大恨,他不忘記,他要找你報復。所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無論用什麼手段,非法奪取的,你一定要還債、要還命。「《會疏》曰:殺生等人,生生同出」,過去被你殺的人,他會跟你在同一個時候出現在這個世間。這是什麼?業力的感應,不同出在一個世間,他就不能報仇,不能向你要債,一定是又來了。你會死在他手上,你的財產會被他奪取。你甘不甘心?你不甘心,因為你不知道前生的事情,你把他當作冤家對頭,來生的時候又要討債還債,又要討命償命。這樣的冤冤相報,世世代代沒完沒了,這多痛苦,雙方都痛苦。所以,他要遇到三寶、遇到佛法,把這些事情都搞清楚、搞明白了,縱然是被人殺了,不怨恨。我過去欠他的,這個帳了了,下一生再不糾纏,債務還清了,沒有怨恨,這才能化解。這個緣不容易遇到,遇不到你就轉不過來,這個冤冤相報何時了!

  所以《會疏》裡頭說,「殺生等人,生生同出,彼此互害,報其怨恨也」。「例如被殺者為索還命債,必追逐其冤對」,就是冤家對頭,「同時出現世間方能報償,是故冤家債主相從共生」,又遇到了。「今生人殺其羊,當來人死為羊,羊死為人」。那個羊死了變成人,投人胎,到人道來;人死了之後,墮到畜生道去,那個羊又碰到這個人,這個人把牠殺掉了。「又如貓死為鼠」,老鼠死了之後牠變成貓,「世世同生,討命償債,故云更相報償。蓋因討債之人,往往報復過甚」,超過了,「又結新冤,故無了期」。而且怎麼樣?一世比一世嚴重,一世比一世殘酷,真正是苦不堪言,這樁事情總要搞清楚、搞明白。

  佛有智慧,佛慈悲,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決定不跟人結怨、不跟畜生結怨、不跟鬼神結怨。現在人難了,鬼神不相信,畜生也不相信,跟人結怨他不在乎。想盡方法傷害別人,滿足自己,損人利己,都是這樣的心,都是這麼個念頭,這怎麼得了?這個世界還會有安定和平嗎?我們前面舉聯合國的報告,現在這個世間,每天殺生吃牠肉,地上走的、水裡頭游的、空中飛的,全世界一年要殺多少?三千三百七十億。這是歷史上聞所未聞的,從來沒有過的,哪一個時代能殺這麼多?聯合國衛生組織又告訴我們,每天這個地球上孕婦墮胎的超過十五萬人。這不是殺別人,殺自己兒女,每天要超過十五萬,一年超過五千萬。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兒女跟父母四種緣,沒有四種緣不到你家來。第一個是報恩的,過去生中你對他有好處、有恩德,這一生到你家投胎,報恩。報恩就是中國人所說的孝子賢孫,好事情。你把他殺掉了,你墮胎把他殺掉了,你看,報恩變成仇人,來世再到你家來的時候是你的仇人,他是來報仇的了。我曾經看到個信息,好像是在香港發生的,一個婦女,年歲還不是很大,墮胎四十多次,這怎麼得了?這一生造的這個罪業,生生世世都酬償不了。從這一段經文裡面來看,她與哪一種罪相應?無間地獄,太可怕了!

  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明白、搞清楚了,不但不敢怨恨一個人,對一切眾生都要用善心對待。特別是怨恨我的人、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障礙我的人、陷害我的人,統統要原諒他,不要記仇。記仇,冤冤相報,來世雙方都痛苦。我們縱然受了傷害,縱然傷害致死也不怨恨,你走的時候心平氣和,沒有怨恨、沒有留戀,你到哪裡去?你生天,天道去了。這些不善的人成就自己的功德,好事情,不是壞事情。我們一切能忍受,學孔老夫子,一生以忠恕待人。忠就是真誠,用心不偏不邪,用真心待人;恕,原諒他的過失,無論他做多麼重大的罪業要原諒他。為什麼?他沒有受過教育,從小到老沒人教他,不要責怪他。佛在這個經上也勸勉我們,我們念過,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你不要見怪他,他很可憐。他造的業,這種不善的業叫性罪,我們饒恕他、原諒他,他還是有罪,他還是有果報,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所以我們明瞭,有同情心、有憐憫心,這就對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不能傷害任何人,不傷害一切畜生。

  飲食最好選擇素食,素食的人心地清淨,頭腦清楚,身心健康。我們年輕時候不知道,二十六歲學佛,我明白了,我學佛半年就發心吃長素,到今年六十一年,身體健康。幾個月前,台灣原始點的張大夫他來給我按摩,我全身只有四個痛點,他感到很驚訝。現在我感覺這四個痛點沒有了。這次我在馬來西亞,賈大夫替我按,全身他都按了,沒有一個痛點。所以素食好,如果再能夠加上運動就更好。運動,最好的運動是拜佛。因為養生之道,養心要靜,養身要動,身是機器,不動就不靈活,所以身要動。你看,拜佛的時候心清淨,心裡面專念阿彌陀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身,依照標準的動作,每個部位都運動到,最好的運動。有人專修這個法門,每天拜三千拜,有拜三年開悟了。

  倓虛法師的《影塵回憶錄》裡頭,有一位晒蠟燭的法師,那個法師是個老實人,沒有什麼文化。在寺廟裡面做香燈師,同參道友常常跟他開玩笑逗他。六月熱天,夏天,寺廟人都拿出經書來晒經書,晒衣服。有法師跟他開玩笑,他說香燈師,他管香燈,你那些蠟燭要拿去晒晒,要不然上霉了。他老實,聽話,把這些蠟燭拿去晒,晒到下午全都晒化了。晚上上殿,沒蠟燭點,他就拿著蠟燭芯去點。維那師一看就搖頭,跟方丈和尚說,今天香燈師犯了個大錯誤,把所有蠟燭就都晒化了。老和尚聽了沒有責備他,知道他是個法器,發心成就他。告訴他,別當香燈了,叫他到阿育王寺去拜釋迦牟尼佛的舍利,給他規定每天三千拜。他拜了三年,開悟了。能作偈子、能作詩,你看從來都不會,能講經,以後變成講經的法師,真成就了。這是什麼?「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佛常說的。所以一個人老實、聽話、真幹,幾乎沒有一個不成就。不能成就的都是聰明人,所以古人說聰明反被聰明誤,自以為是,不如老實人。

  我們接著看底下一段,這第三段是「合」,前面講的比喻。科題,小字上小註,「餘殃異熟」。請看經文:

  【殃惡未盡。】

  『殃』是災難,『惡』是惡業,果報沒盡。

  【終不得離。輾轉其中。累劫難出。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這幾句經文的意思很好懂。念老在註解裡頭說,『殃惡未盡,終不得離』,「殃者禍也,罪也,罰也」。他造的罪業,應該受的懲罰,對他來講是個禍害,沒有終了。「所作之殃惡未能償盡」,這句話重要,償盡才有出期,沒有償盡就無有出期。他在哪些道受生?在惡道。「則必輾轉惡趣」,他的輪迴不是六道,是三道,畜生、餓鬼、地獄,在這個三道裡頭受罪,「無有出期,痛不可言」。唐太宗附體說過,他那片光碟可以度很多人,勸人流通。我覺得那個光碟有啟發性,這是歷史上一個好皇帝,皇帝造了罪業還是要墮地獄。他說得很好,不能說皇帝做了罪業就不墮地獄,他說哪有這個道理!因果面前,人人平等。什麼原因墮地獄的?戰爭,殺人太多。他十六歲就帶兵,就是個將軍,那一生殺多少人!好在他的戰爭十幾年。所以這句話給我們很高的警惕,「殃惡未盡,終不得離」。『輾轉其中』,這個「其中」是指三惡道,你的果報在三惡道,『累劫難出』。

  我們再看這一段末後一句,「餘報無盡」,你愈看愈可怕。

  【天地之間。自然有是。雖不即時暴應。善惡會當歸之。】

  你看這幾句話,多可怕!這是講因果報應,我們看念老的註解。『自然有是』者,義寂法師說,「作惡雖不樂欲苦果」,這句話是說,作惡雖然你不喜歡苦果,你以為沒有報應,「苦果自應」。真是古人所說的,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什麼時候到?你現在所享受的是福報,福報是過去生中修的。你在享福的時候造地獄的罪業,等到你的福報享盡,罪報就現前。你的福報大,你享受的時間長一點;你的福報小,你享受的時間短一點。造惡之人,有人確實幾年、十幾年就敗了,果報就現前。有人到一生都享福,還得了個善終,這怎麼回事?他的福報大,過去生中的福報能夠維持他到善終。可是死了之後,禍害就來了。

  《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人在臨命終的時候,大概二、三天前,這個人會告訴身邊的人,他看到哪些人在門口。那些人是什麼人?都是已經過世了的人,一般看到都是親人、好朋友,已經過世了,在門口等他,來接引他去。《地藏經》上說了,那不是他的親人,是他的冤親債主,變現出他親人的面孔好帶他去,帶去之後那就跟他算帳了。他見到他親人他歡喜,喜歡跟他走,這是很可怕的事情,絕對不是真的。如果這個家親或者是朋友病重的時候有這個現象,這個時候要特別提醒他,無論什麼人你都不能跟他去,不要理他,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個重要。你看到阿彌陀佛來了,可以跟他去;不是阿彌陀佛,什麼人都不可以跟他去。不是你認識的菩薩、佛都不可以跟他去,你只認定一個人,阿彌陀佛,就決定不錯。

  「修善雖不希望樂果」,有,修善並不希望有好的果報,「樂果自應」。你臨終的時候生天或者又到人間來,又到人間來,肯定比這一生殊勝,大富大貴。下面說,「義同影響」,括弧有個簡單解釋,「指如影隨身,如響應聲」。如響應聲就是回音,在山谷裡面,我們長嘯一聲,就有回音過來。影子,是站在陽光之下,身有個影子。身影不離,聲響不離,你想不要,它照樣示現出來。「然此經多言自然者」,在《無量壽經》裡面,經文常常看到自然,「為顯因果決定法爾」,因果報應是自然的。實在講,並不是有人在主宰,說有人在主宰,那是一般神教,那不是佛法,佛法跟一般神教的講法不一樣在此地。這是你自己業力所感召的,業力所變現的。你沒有造這個罪業,地獄在面前你見不到;你造作這無間地獄的罪業,你就看到地獄在面前,所以是業力所現的。

  我們今天在這個世間,從早到晚六根所接觸的境界,給諸位說也是法爾如是,全是業力變現的,沒有這個業不會現這個境界。幾個人知道?幾乎沒有人,不是真正學佛的人他決定不知道。真實修行人不一樣,他慢慢覺悟了,體會到了。我們在這個境界裡,這境界裡一定要提升自己的靈性,這境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借假修真。身體是假的,環境也是假的,從這個假的境界裡頭怎麼提升?斷煩惱,消業障,提升自己的靈性,這叫真幹。如果不是提升自己,那你就造業,造業就往下墜落。怎麼才叫提升?不著相就提升了。你看大乘經裡頭,佛不是給我們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嗎?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都是佛,本來都是佛,現在為什麼變成這樣?佛告訴我們,就是因為有三種煩惱,造作善、不善業,我們受這些東西拘束了,動彈不得,不知道這是假的。真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正回頭了,我們斷煩惱還沒這個能力,把煩惱淡化可以做得到。哪些煩惱?貪、瞋、痴、慢、疑、惡見,這叫見思煩惱。我們在生活當中淡化,在工作裡頭學淡化,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學淡化。學著對人對事對物不貪、不瞋,心平氣和,不痴、不傲慢、不懷疑,正知正見。這就是好事,這是向上提升,不會向下墜落。把這個道理落實在十善、落實在六和、落實在六波羅蜜,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你這一生必定得生,你一得往生是決定成佛。

  我今天教大家就是這三條,很簡單,很容易記。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痴,這是十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跟這個相應,決定不要違背。六和,和為貴,與一切眾生往來我們學著和睦相處。他不跟我和,我跟他和,他看到我就不舒服、就會生氣,我就避開一點,看他來了我趕快離開。學「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叫真修行。六波羅蜜養成習慣,喜歡布施,喜歡守規矩,守規矩就是持戒,喜歡忍讓、不爭,於人不爭,於世無求,好!信願持名,時間不空過,這叫精進。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什麼都沒有,那就叫禪定。念念不忘這句佛號,那就是般若波羅蜜。每一天只要把這個做好,叫真精進,一心求生淨土。這個世界亂了,人心壞了,我們老老實實求生淨土。在這個世間什麼虧都可以吃,不要再計較,抓緊時間一向專念,臨終的時候極樂世界自然現前,因果決定法爾。

  「又《會疏》曰:因果必應」,這應就是報應,有因必定有果,有果決定有因,這句話要記清楚。今天我們在這個世間,有很多人看到我們就不舒服,這是果,果必定有因。因很可能是過去生中我們曾經在過一起,我看他就不舒服。今天又遇到了,他的福報比我大,他看我不舒服。我們怎麼應對?要謙虛、要恭敬,不放在心上,心平氣和。遇到了,謙虛恭敬,知道禮讓,過去這種怨結自然就化解了。所謂是冤家宜解不宜結,不跟人結怨,時時刻刻想到一生化解怨結,這個好。

  『暴應』,「暴乃猛急突然之義」,來得很猛、很急、很突然。我們要把它當作一種習慣,遇到怎麼樣?不驚不怖,用平等心、清淨心來對待。功夫還不純,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就是一句佛號,比什麼都好。他毀謗我,他罵我,我默念阿彌陀佛,恭恭敬敬接受教誨,這樣好!所以要學著罵不還口,打不還手,這事情立刻就化解了。絕不能報復,報復就像這經上所說的,沒完沒了。「應指報應。善人行善,惡人作惡,應受之果報,或不當時立即顯示,但因果不虛,於其後世,必受其報,故云善惡會當歸之」。這個「會」是決定的意思,現在雖然沒有,後來會有。人一定要相信有後世,不是這一生死了就完了,什麼都沒有了,那又何必修行!我們細心去觀察,你看看是有了還是沒了。

  現在世間混亂,鬼神特多,有些你知道,他就在你身上。你自己還沒有感觸到,有的時候感覺到不舒服,以為是傷風感冒。實際上不是的,是鬼神在你身體,他有動作,他影響你、他報復你,給你一點小的難受,嚴重的是叫你日夜不能安寧。人的疾病,我們初學佛的時候老師常說,疾病的原因不外乎三大類。第一類是生理的病,飲食失調,所謂是病從口入,吃東西不適當,衣著不小心,受涼了,這是第一類的原因。第二類的原因就是冤親債主。現在說,一般人懂得的人愈來愈多了,他在你身體裡頭,找到你了。少的,幾個,多的,我還遇到、聽到有一百多個,他身體負擔很重,很痛苦。十幾個、二十幾個現在都是很平常的。這些眾生意見並不和,你要怎樣把他清除掉?一定要誠心誠意求懺悔,求佛菩薩先度他們,自己把修行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的功德迴向給他們,勸他們念佛求生淨土。有相信的,真得生;有不相信的,接受你的迴向,他離開你了,他生天道或者又到人道來。這些情形都有,說明因果確實不虛,有前生、有後世,就是起心動念都有報應,大乘佛法對這個講得很詳細。第一段殺業我們就學到此地。

  下面第二段,這是「盜」。這一共分為五大段,殺盜淫妄酒。這裡頭分六個小段,第一段,「盜因(不順法度)」。請看經文:

  【其二者。世間人民。不順法度。奢淫驕縱。任心自恣。】

  這是盜的因。請看念老的註解,「二明盜惡」,這是五惡裡頭第二。「於有主物」,不管是什麼物,是大是小,它有主,「若多若少,不與而取,皆為盜惡」,你就犯了盜戒。這個東西有主的,不管多少,主人沒同意,你就拿去了,這都屬於盜。所以盜叫不與取,主人沒同意,你隨便就取了,或者隨便把它移動,都叫盜。「盜惡之行,源於三毒」,三毒是貪瞋痴。殺、盜、淫、妄、酒都離不開三毒,三毒是它的根。「貪欲慳吝,易生盜心。諸惡相資,以成盜過」,這個過就是過失,就是罪,他就有罪了。貪欲、吝嗇,這種人容易起盜心。貪,多求,欲望多,所謂欲海難填,他不知足;吝嗇,有的不肯布施,很容易起盜心,盜心是佔便宜。所以日常生活當中要小心,有佔小便宜的心,這是盜心,高名厚利他怎麼會不動心?學佛的人,甚至於出家了,修行功夫很不錯了,對於名利沒有放下,對名利還有貪愛,那就是盜心。因為學佛,大概不至於要人的命,但是他還依然是奪取,爭名逐利。有沒有果報?當然有果報,這一大段經文就講這個事情。因為它有連帶關係,貪瞋痴慢疑有連帶,殺盜淫妄酒也有連帶,就是諸惡相資,就造成嚴重的罪業。

  我們再往下面看,「以下從不順法度至不顧前後」這段經文,「表貪欲之過」,說貪欲的過失。『不順法度』。「法者法軌、法則。度者軌度、規度,即常規也」。這是什麼?不守規矩,不順法則,不守規矩,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他所做出來的,『奢淫驕縱』。「奢者奢侈」,現在在這個社會非常普遍。為什麼?沒人教他,奢侈變成時尚,所以社會亂了。「淫者,《等不等觀雜錄》曰:經中淫多從女旁,專指男女事也。淫行無節」,沒有節制,「故曰奢淫」。我們這個經文上,淫不是從女,從水,三點水,這個意思比女旁的要深、要廣。凡事過度了都叫淫,也就是講太過分,不僅是男女,它指的範圍非常之廣。這是什麼?超過法度了。

  譬如禮節,這最平常的事情,國家規定的最敬禮是三鞠躬。你對人是四鞠躬,過分了。過分就是淫,顯得什麼?巴結,我們叫巴結人。如果你兩鞠躬,那還不到,稱為驕慢,你驕傲、傲慢。所以禮講求節度,不能過之,也不能不及,恰到好處,這叫法度。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都有一定的法度,必須要遵守。在古時候,每一個家家教都非常嚴格,為什麼?為家庭培育出優秀的後代,這個家才會興旺,才能夠久傳。今天在中國,家道裡頭,一直傳到今天還沒有衰敗,大概就兩家,第一個是孔家,孔子,第二個是范家,范仲淹。這兩家的後代,世世代代遵守老祖宗的教誨,很難得。不遵守老祖宗的法度,這個家一定傳不下去,傳幾代之後就沒有了。

  中國姓氏這麼多,百家姓裡頭四百多個,我們相信這四百多個姓氏都是炎黃子孫。現在人民共和國,我們建萬姓宗祠,有多少個姓氏?二萬四千多個姓氏。我看到了最長的好像九個字,姓氏,邊疆少數民族。中國的家,讀書人都知道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是什麼?把家治理得整整齊齊,有法度,人人都守規矩。所以,有齊家的智慧、能力,這個人就能治國,國只是家放大。中國從前家是大家庭,它是社會行為,它不是個人,五代同堂。我們看家譜,看這一行五代,第六代這要分出去,五代同堂。家庭人口少的也有兩百多人,普通的家庭都有三百人左右;旺族,人丁興旺,大家,有六七百人、八九百人的,有,旺族。要沒有規矩,這家不就亂了?所以中國從前家教非常嚴格,兒童從小就教他沒有自私的念頭,決定不許可。心量要大,你生下來在這個家庭,一生,我為這個家庭興旺而來的,所以他有使命感、他有責任感。所以家庭教育嚴格。

  中國古代確確實實,教育,就是今天來講養老、育幼,這兩樁大事都是家庭承當,國家沒管這個,家承當了。從前國家的教育,有專管教育的官員,他沒辦學校,他只是鼓勵家庭教育,表揚家庭教育,他做這個工作。每年國家開科,就是舉辦考試,選拔人才,被選中的,國家有學校。國家學校很少,縣、府、省跟中央都有學校,中央學校叫太學,國子監。那些人被選拔出來的,將來都是官吏,也就是現在說的公務人員,享受國家給的俸祿。在從前,考取秀才國家就給俸祿給你,你不必要工作。給你雖然不多,養家沒有問題。由國家來培養,等於說學校就像現在的黨校一樣,為國家培養各級幹部的。真正這些人他們的基礎都是從家庭裡頭奠定的,很好的基礎,所以家庭,沒有一個家庭不重視教育。

  現在這些年我們提倡的《弟子規》,那是古時候家庭的基本教育,不是念給小孩聽的,不是教給小孩念的。是大人,這個家上上下下統統都做到,沒有一個人不遵守,小孩從小就看見,他就學會了。所以古德有諺語說「三歲看八十」,三歲他天天看,看他的父母,看這些大人,個個都是這樣遵守,他就學會了。六、七歲上學,老師接著教他,老師也是給他做榜樣。老師所教的,一定要做出來,不做出來沒人相信,做出來就相信了。所以,學生學得很踏實。古人的教育講求身行言教,你要教小朋友的,你先做到;你沒有做到,你不能教他,他不相信。從小根就紮得很好,書讀得很好。

  今天我們所提倡的,鼓勵大家學習的,唐太宗編纂的《群書治要》,《國學治要》,這些東西。在過去,這很平常,一般人都懂得,多半都能遵守,不會違犯。所以社會安定,國家富強,世界和平,跟現在完全不一樣。現在的社會,如果不能恢復古時候以禮治國,這個世界災難不容易化解。佛也能治國,佛經裡面說這些事情也說得很多,很值得我們做參考。所以佛教是教育,是很圓滿的教育、智慧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倫理的教育,乃至於今天科學跟哲學都在大乘經中。我們認真學習,對我們的利益太大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