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439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三九集)  2012/7/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3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一十五頁,從第一行看起:

  「勸發深思」,這裡頭兩小段,第一段,「昧事真相」。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我們的判斷、行為就會犯過錯。所以無論大事小事,世出世間,對一切諸法事實真相一定要認識清楚,我們的思想言行自然就純正,不至於產生過失。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在現前的社會,如這個經裡所說的完全相同。請看經文:

  【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死生之趣。善惡之道。都不之信。謂無有是。】

  『先人不善』,「表祖上愚痴」,祖上愚痴是因為『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沒有人教導我們,我們當然不知道。在我們現前這個環境裡頭,我們真的遭遇到了。在這個世間,中國人把祖先丟掉了,外國人把宗教神明教誨丟掉了,崇尚於科學,認為科學是真的,科學是萬能的。祖先千萬年的教誨認為不合科學,那祖先就是愚痴的,科學是聰明的;祖先不值得相信,科學技術擺在面前,不能不相信,這是當前的狀況。不止一代,西方科技發生到今天差不多四百年。中國接受西方科學教育比較晚,日本比我們先進,日本大概科技剛剛開始的時候就接觸到,中國科技是從日本傳過來的,比日本要晚兩百年。

  我們接受科學技術教育,對祖宗的東西疏忽,應該是在前清慈禧太后的時候。慈禧太后執政,由於她這經上講的蒙昧無知,我們相信她有福報,文化水平不高,對聖賢教育不認識。清朝從開國到咸豐,就在她之前,宮廷裡面經常禮請儒釋道這三教的,用現在的話說專家學者,在宮廷裡面講學,皇上帶著嬪妃、文武大臣聽課,很認真。像康熙、雍正、乾隆,聽完之後他們還要研究討論,做分享,皇帝帶著大眾,認真,可不是假的。這些資料都在《四庫全書》裡頭,我買到這部書先翻目錄,看到有這些東西我很好奇,想想當年這些人在宮廷裡面講給皇帝聽,怎麼講法的?把這些資料翻開來看看,那是他們的講義,很值得做參考。慈禧廢除了,國家大事不去找這些專家學者商量,她信鬼神,她非常相信扶鸞,所以宮廷裡面就扶鸞。宮廷裡面幹這個事情傳出去,老百姓一窩蜂的也走這個路子,叫上行下效。具有那麼大影響力的人,要做一樁不好的事情,影響太大了。

  這個事情,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的。我也是一個緣分向章嘉大師提出這個問題,就是扶鸞。我小時候住福建,余老師這兩天在此地,沒有把這個事情跟他回味一下。家庭稍微富有一點,他們的堂屋一定供著乩壇。扶乩,這個乩是個畚箕,竹子編的,但是很講究,雕刻的是龍頭,是個龍的樣子。平常都掛在堂屋,掛在堂屋當中,上方,非常尊重。有事把它請下來,在沙盤裡頭寫字。那時候我們很小,十歲、十一歲、十二歲的時候,我們這些小孩都跑到旁邊看,看在沙盤上寫字,寫的字規規矩矩,我們都認識。大概一個小時可以寫幾十個字,他動作很慢,不能不相信。扶的人,它是兩個人扶的,一個人一邊,兩個人扶。什麼人?拉黃包車的、挑水的、賣柴的,樵夫,賣柴的。都不認識字,居然在沙盤上寫出來字,還寫得挺規矩的,不能不相信。這是我看到很多次,不是一次,民間這些老人,有事就請乩,有疑問的時候就請。

  在台灣也有,台灣這個乩壇也請我去參觀了一次。它是專門一個人的,職業的,乩童,別人拿不行,一定要他拿。而且在沙盤上動的速度太快,我們根本沒有看到一個認識的字,旁邊仔細看了一個小時,沒看到一個認識的,都是他口裡頭念念有詞,旁邊有人筆記。一個乩壇下來差不多是一個小時的樣子,寫幾千字。我對他非常懷疑。我把這個事情跟章嘉大師報告,我問他,這個東西能不能相信?他就把前清這個事情告訴我。他說確實是有,這是靈鬼冒充佛菩薩、冒充聖賢做這些事情。小事很靈,近,眼前的事情,譬如一個星期的事情很靈,久遠的事情、大事情就不準了。章嘉大師把前清宮廷裡頭,說滿清亡國就亡國在這上面。

  所以對這種事情要小心謹慎,用智慧去判斷。他提供的也就跟我們一般人提供的一樣,可以做參考,如果要採取他的建議,那要特別慎重。這樁事情不但在中國有,外國也有,中國有這些靈鬼,外國也有,類似這種事情很多,這是不能相信的。所以,佛法不以神通做佛事,為什麼?神通,鬼神可以冒充,到時候神佛混淆不清,就亂了。佛菩薩有神通不用神通,用教學,這些靈鬼他用神通,他不會教學,佛用教學這個方法他做不到。所以這就是佛菩薩為什麼不用神通做佛事。我們愈學愈明白,愈學愈清楚,愈學對佛菩薩愈敬佩。聖賢的學問、佛菩薩的教誨,完全從心性當中流出,這是真的。現在量子力學家為我們做出證明,純正它能自然化解災難,中國人所謂「逢凶化吉,遇難成祥」,這是有道理的,這就是念力,純正念力,不思議的感應。

  所以,沒有人教,當然「不識道德」。我們今天回味一下道德,道是大自然的規律,遵守大自然的規律,這叫德。所以在中國,常說倫常大道,倫是五倫,五倫第一個父子,父子是道。五倫都是道,這不是哪個人發明的、創造的、制定的,沒有,自然的。「父子有親」,這個親愛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親愛是性德自然的流露。這是心性的一個原始點,所有一切性德都是從這裡衍生出來的、發揚光大的,叫萬德萬能,中心就是父子有親,中國人講孝慈。

  「夫婦有別」,這個別是義,合情、合理、合法。夫婦組成家庭、建立家庭,兩個人有不同的職責。一個家庭最重要的是經濟生活,過去男子負這個責任,謀生養家。婦女的責任是相夫教子,相夫是把家管理好,像一個國家的宰相一樣,家管好;更重要的責任是把下一代教好,這是她最大的責任。我們讀中國古書就知道,古人教子女,教女比教兒子更重要,所以在教女下的功夫最大,也最用心。為什麼?有賢女就有賢妻,有賢妻就有聖賢兒女,你看婦女負的責任多大。在外國沒有。中國古時候,婦女的地位很高,受人尊重。為什麼?你家庭有沒有後代靠她,你能不尊重她嗎?你能不愛護她嗎?她是你們家庭傳宗接代最重要的一個人。很有道理!

  所以在中國,妻子稱為太太,太太這兩個字是尊敬到極處。太太有典故的,從周家開國而來的。周在中國的歷史是非常輝煌,周朝八百年。這三個婦女,文王的母親、文王的祖母,跟文王自己的夫人,這三個人。他的祖母太姜,他的母親太任,他自己的妃子是太姒,這三個太,太太就從這來的。中國人對婦女的尊敬稱太太,那是什麼?聖人的母親。文王、武王、周公,那個時代的大聖人,孔子心目當中最佩服的、最敬仰的就這三個人。後人稱婦女為太太,希望每個婦女都能夠像太姜、太姒、太任,相夫教子,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多麼的偉大!但是現在沒有人知道,不知道太太叫什麼意思,不懂,把她稱作愛人,問題全變了。

  我們不知道,你看這個五倫,「君臣有義」,君仁,仁慈,臣忠,「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現在這個社會全沒有了。倫是道,沒有了。倫裡頭所含的這個意思也是道,父子有親,這個親愛是道;夫婦有別,這個別是道;君臣的義,這是道;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都是道。道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叫德。我真的把它做到了,做到是隨順於道。這個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是五常。五常,這五個字不是名詞,是動詞,仁義禮智信;做為名詞講,它是道,做為動詞講,它是德。真愛人,仁者愛人,那種真誠的愛心就跟父子有親那個親愛是一樣的,這種親愛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這就是仁。仁從哪裡來?仁從親來的,父子有親來的。

  義,義是我們思想、言行完全與道德相應,不違背道德,這就是義。古人把它很具體的說明,義是合情、合理、合法。於情理法,人情、理法(道理、法律)統統相應不違背,這是義,義是應該這樣做法。禮是禮節,人與人之間一定要有禮節,再親密都要守禮,不能隨便。禮是什麼?禮是規矩的表演。不能認為它麻煩,我們簡單、省事一點,不可以。真能夠遵守,一個人會做到很小心謹慎,不敢放逸,所謂是粗心大意,能夠對治粗心大意,小小禮節都不失。漢朝時候有個學禮的,也是儒家的名人,鄭玄,就是鄭康成,一生專攻三禮,《周禮》、《儀禮》、《禮記》。這三種書他都有註解,古時候學禮一定要看他的註解,以這個為標準。鄭康成平常做人規規矩矩,一板一眼,這大家都知道的。

  他的老師是馬融,馬融是學者,也做了大官,相當於現在的部長,鄭康成在他幕下三年,跟他學習。古時候講帳,房子裡面有這些裝飾品,我們現在叫窗簾,類似這些,很大的,圍在一周,這種裝飾品,很莊嚴的。這個幕後,馬融喜歡音樂,家裡面養了有一個樂隊,用現在說樂隊,載歌載舞。上課他也讓女孩子在後面奏樂唱歌,一面聽歌是一面講課。學生不老實的,總是往幕後去看,只有鄭康成,這個人跟他三年,從來沒有一眼歪看、斜看到後面。所以馬融心裡有數,他的那些學問鄭康成全學去了。好!真有傳人。可是這個老師量小,有嫉妒心,他知道這個學生將來會超過他,怎麼辦?把這個學生除掉。可是鄭康成他很聰明,他完全看到了。

  長亭餞行,他回家了,畢業了回家。馬融帶了學生到長亭去送他,送行,每個人敬三杯酒。所以三百杯是真的不是假的,典故從這裡來的。他飲了三百杯酒,小小的禮節都不失,真叫海量。李老師當年講這個故事給我們聽,他說如果每個人酒量都像鄭康成一樣,五戒裡頭就沒有酒戒了。因為酒是預防的,怕你酒後亂性,鄭康成三百杯,小小禮節都不失,真了不起。老師是找了幾個打手在路上等著他,等著他喝醉了收拾他一頓,是這個意思。鄭康成料到了,走了一段路,他從小路走了。預定的這個路,他告訴大家他怎麼走法,他其實走小路溜了,有智慧!馬融也很了不起,《漢書》裡頭有他的傳記。

  從這個地方看,人的這種嫉妒、障礙很難避免,這麼大的一個學者還有這個念頭。你說一般人,遇到這樣的學生心裡都歡喜,這有傳人了,一生沒有白過,偏偏還有這個。這是什麼?名利放不下,怕別人高過自己。這是決定錯誤,今生不論怎樣有富貴,來生都是三途,心行不善。真正覺悟,確實希望別人都比我好。為什麼?我享福,這些能幹的人造福,我來享福。所以能者多勞,他要操勞,為天下人造福,我是天下人裡頭的一個,我享福,享他的福,感他的恩,這正確的。我們是自己不行,希望人人都超過自己,我是最無能、最無德的一個人,我的標準是最低的,希望別人都比我高,我就有福。我對於能人,敬愛、尊重、佩服,所以自己還修了點小福報。

  真正有寬宏大量的,希望後人超過自己,我這一生只見到一個,台灣以前的道安法師。這個人我們真是佩服他到五體投地,沒有嫉妒心,看到後學好的,真叫全心全力栽培,給你機會。可惜走得太早了,他走的那年七十歲,實在講他不應該走。七十歲,沒有人照顧,冬天,半夜上洗手間,洗手間是瓷磚鋪地上的,他滑倒了,滑倒就起不來。搞了好半天自己爬起來,這他告訴我的,爬起來走了幾步又摔倒了,摔倒就爬不起來了,一直到第二天八點多鐘被人發現。晚上在洗手間凍了一夜,他是這麼個病。凍了一夜,如果真正有常識的人,他一點問題沒有,小事一樁。人在凍傷的不能立刻熱敷,一熱敷就完了,要什麼?要用涼水給他按摩、給他摩擦,要用涼水,把他裡面那個寒氣散出來。如果用熱水給他一燙,再給大被子一蓋,好了,他的寒氣永遠不能出來。他就是當時信徒多、意見多,大家都說師父凍了,趕緊多搞幾床被子,這把老和尚的命送掉了。信徒太多,主意太多,真正懂得的人大家不相信。懂得的人少,北方人知道,南方人不知道。

  所以非常可惜,這麼一個人,也是佛門裡頭沒有福報,老和尚走了。老和尚走了,中國佛教會大專佛學講座就解散了,沒人領導,維持了一年解散了,真是古人所講的「人存政舉,人亡政息」。殊不知道,幫助一個成功的人那個功德多大。在佛經上講得透徹,他的成功就是我們幫助他的人成功,他將來做的有多大的好事我們都有一分,一般人不曉得這個道理。學生愈有程度,老師功德愈大,父母功德愈大,護法的功德也愈大;如果學生沒有成就,那什麼功德都談不上。所以嫉妒障礙,果報都是無間地獄,它結罪是你障礙了這個人,這個人如果成就,他救多少眾生,你把他障礙了,讓多少眾生不能得度,要背這個因果。這不是對一個人的,這是對正法久住、對眾生得度,從這裡結罪,跟他本人沒有什麼。如果本人寬宏大量根本不計較,你對他就沒什麼罪。你的罪從哪裡結的?他的影響如果愈大,面愈大、時間愈長久,罪就愈重。這些事情也只有佛能講得清楚、講得明白,一般世間人不懂。

  今天五倫、五常沒有了,四維沒有了,管仲說的四維,「禮義廉恥」這四個字。我們念小學的時候,抗戰時期小學的校訓,那個時候是蔣委員長題的,就題這四個字,做為學校的校訓,共同校訓,全國的,我們都看到掛的匾額,「禮義廉恥」。沒人做!為什麼沒有人做?沒有人帶頭。誰帶頭?國家領導人帶頭。抗戰時期確實,蔣委員長沒有人不曉得;國民政府主席有很多人不知道的,蔣委員長沒有人不知道的,領導抗戰。他題的他要帶頭,他要真正把這四個字做到,那文武百官都做了,才能形成風氣。我們看古聖先王,他們的教誨為什麼大家奉行?他自己做到了。自己沒有做到,叫別人做到,誰肯相信?現在國家沒有國王,有總統,總統任期很短暫,只有幾年,產生不了效果。這個總統訂的這些規章制度,底下總統未必會聽,他一上台全換了。這叫亂世!諸位想想看,前後不能相承、不能繼承,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全是新的。不像古時候,一個政策,底下歷代都遵守,都不會違背。這些值得我們深思。有人說各有利弊,不好的東西我們要改進,好的東西要不要保留?好的東西完全沒有保留,都丟掉了;壞的東西你說改進,沒有往好的方面去改,愈改愈壞。所以我們讀歷史,冷靜細心觀察,才真的發現今人不及古人,古人雖然有弊病,少,今人雖然先進,弊病太多。所以,人民生活很苦。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災難?這就值得我們深深反省。

  學佛,我們淨宗學會成立,提出修行五個科目,其實這五個科目,無論大乘、小乘都應該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是淨業三福,落實在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具體得受用的就是六和、六波羅蜜,從這個基礎上,提升到普賢菩薩十願,這何等的圓滿。所以,五戒十善是佛法的根基,不從這個地方認真下手,佛法是假的;不從六和上去學習,僧團是假的。今天講拯救社會,挽救傳統文化,振興佛法,要不從這個基礎上著手認真去修學,那全是空話。說得再好聽,耳邊風,說完了就完了,決定做不到。與其說大場面去弘揚,不如自己在家裡老老實實落實十善、六和。真能落實這個,那是大德,這是真的菩薩行。

  在現前這個時代,無論什麼人,不管犯什麼樣的錯誤、過失,乃至於罪孽,都應該用孔老夫子忠恕之道待之。就是此地講的『殊無怪也』,不要去責怪他們,他們沒有過失,他們沒有受過教育,他不懂,不知者不罪。能把教育辦好,首先端正自己;自己沒有端正,教別人,沒有人聽你的。自己的心行不端,怎麼能教化別人?孔子、釋迦教學成功,成功的祕訣就在一句話,叫「先行其言」。釋迦和孔子都是這樣的,首先把我想說的全做到,大家相信了,祕訣在此地。你教學不能成功,你所說的你自己沒做到,這個教學肯定失敗,你責備別人,不服你。所以先行其言比什麼都重要。

  今天舉世都把聖賢教育疏忽了,不是一個小地區,全世界,而且時間很長,中國兩百年,外國至少也是兩百年。丟掉兩百年,再恢復也應該需要兩百年。雖然現在有先進的科學技術,有古人所想像不到的媒體傳播,但是古人有信心,現在人沒有信心,現在人懷疑這個煩惱特重。沒有信心,連自己都不相信,他能信誰?所以今天教育大眾,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做實驗,這個應該要記住。再小的點都沒有關係,真正把它做出來,這個效果比什麼都大。為什麼?人家看到這真的,這不是假的,他相信了。辦一個活動,講個三天五天、一個星期,乃至於一個月,都不能生效。一定要做出實驗出來,長年做下去,讓大家看到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他才會受感動,才會認真去思考,思惟、觀察來效法,才能夠拯救這個世界。開什麼會都沒用處,那個會是什麼?宣傳。必須要有實驗,宣傳就有效果;如果沒有實驗,這個宣傳就勞民傷財,人家聽了,回去之後忘掉了。因為今天大家腦子裡都充滿科學,科學就是實驗,用實驗來證明,大家才能夠建立信心。古今環境不相同,人的想法、看法在基本上不一樣,所以不能不重視實驗。如果真的你就辦個小私塾,學生就十幾二十個人,這個學生能跟你學上個十年、二十年,他變成某一門的專家,世界一流,大家不能不佩服你。真成功了,你的教育才會有人向你學習;這個成就拿不出來,誰相信你?所以做實驗重要。

  對於別人的過失不要批評,正常的,想想,他有過失,我也有過失。這個世界上找一個沒有過失的人太難了,一億人當中難得找一個,世界人口七十億,能不能找到七十個?所以,要學佛菩薩寬宏大量,學孔子能包容這些沒有學過倫理道德的人。

  後面這個四句,『死生之趣』,趣是趣向,死了以後到哪裡去。這句話是明明白白告訴我們,人有沒有死?沒有死,生死是身體。如果真的是死了一切都沒有了,這生死之趣也沒有了,『善惡之道』也沒有了。「善惡之道」總之就是六道,有三善道、有三惡道。『都不之信,謂無有是』。現在不相信的人很多,所以他敢作惡,無惡不作。為什麼?他誤會了人只有這一生,這一生當中盡情享受,沒有來生後世、沒有因果報應,所以他什麼都敢做。等到死了之後,報應現前,後悔莫及。善惡報應之事就在眼前,你只要細心去觀察,在在處處你都可以發現,你都能見到。報紙上、雜誌上、網路上都能蒐集得到,佛法所說的現世的果報,你不能不信,真看到了、聽到了要多想想。

  二0一二馬雅預言全世界人都知道,古老的傳說,不是現在的東西。是真是假必須到這一天才知道,沒有到這一天誰也不敢斷定。學佛的同學應該如何對應這樁事?我們把它看作是一種警策、警惕,策勉我們努力精進。念佛我們總希望念到功夫成片,萬緣放下,今天什麼都是假的,只有功夫念純熟,這個事情是真的。我們希望真的在這個短短時間當中,什麼叫功夫成片?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放下。這是個好機會,千載難逢,我們得感激。如果到這一天是真的,那我們就往生了,我們相信阿彌陀佛決定來接引。要有真誠的信心、堅決的信心,佛決定來迎接我,我們就走了。沒有,這天沒有這個事情,我們的功夫成就了,哪一天我們壽命到的時候,阿彌陀佛就來接引。那證明我們壽命還沒到,佛還不來;壽命到的一天,佛決定來接引,我們把往生極樂世界的資糧、條件抓到了,好事情!如果沒有到這樣的功夫,萬一真的一來,手忙腳亂,三途去了。你好心,一生好心好事,三善道去了,不善的心行,三惡道去了,去處不一樣。所以你要問,現在我們什麼事情最重要?念佛最重要,沒有比念佛更重要了。

  念老這個註解,我們把它念一遍。「先人不善,不識道德,表祖上愚痴」。「《淨影疏》曰:素不為善」,就是一向以來他不肯為善,「明其無行」,這個人沒有修行,「不識道德,彰其無解」,他不理解。「無解無行,愚痴之極也。世代相承,子受父教,都是邪說,不談善惡果報。故云無有語者」。現在這個社會確實是這樣的,我們看一般做父母的教小孩,父母真不懂,年輕。教小孩都教他競爭,教他決定不要讓別人,小朋友欺負你,你也打回去,都是這麼教,全教錯了!「先人痴頑,後輩無知,事乃必然。故云殊無怪也」,這現前社會。

  我們要拓開心量,要能包容,不要計較。不要計較我們是不是吃虧?沒吃虧。我們忍人之所不能忍,讓人所不能讓,沒吃虧,證明了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命裡有的丟不掉,命裡沒有的求不來。巧取豪奪,用非法手段得來的財富,他還能享受,證明他命裡有。命裡有,用不正當手段得來的,他已經打折扣了,他自己不知道。命裡有十個億的財富,因為巧取豪奪,只得到五個億,他自己很滿足了,覺得得到不少,其實已經打對折了,他不知道,這損失多大。如果是運用古聖先賢的智慧、佛菩薩的慈悲,你能用你的財富幫助許許多多困苦之人,你的財富會增長十倍都不止,上天給你,你能救人。從這個地方我們就了解,因果教育是多麼重要。聖賢教育幫助我們奠定基礎,提升境界,因果教育能幫助我們堅固基礎,而把自己智慧福報發揚光大。愛人就是愛自己,救人就是救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反過來,障礙別人是障礙自己,嫉妒別人是毀滅自己。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你這一生才能有成就。

  接著下面說,「死生之趣,善惡之道者,《淨影疏》曰:生死之趣,不能自見,不識果也」,這講因果,你不知道你來生的果報,「善惡之道,不能自見,不識因也」。真正認識果報,我們就懂得應該怎麼修因,因要善,因要善好。「於因於果,自心不識,他無語者,故永不解」。因果道理講得最透徹、講得最清楚在佛經裡頭。我們在過去曾經編了一部書,把佛經裡頭的因果、佛所說的因果統統抄出來,一共有二十多種經論,說得比道家還詳細。道家裡頭的因果,果報講得很多,但是這個果報到底是什麼因造成的,這個說得比較少,佛經上都把它顯示出來了。由此可知,聖賢教育、佛菩薩教育不能不學,不學你全不知道,學了慢慢就曉得了。

  這下面一段,「勸他當省」,省是反省。經文有三段,第一段「生死顧戀」,這一段講親情,最難捨的,難分難捨。

  【更相瞻視。且自見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顧戀。】

  這真實的事。念老的註解告訴我們,他說「殊不知生死之事,必自見之」,你這一生當中必定能夠見到的,這些親人總有離開的一天。下面舉幾個例子,「父子、兄弟、夫婦,死別之時,互相哭泣,無得免者」,哪個不是這樣的?「世人愚痴貪愛,不知世間萬物,都是幻夢空花,誤為實有」。只有佛給我們說出事實真相,世間萬物真的幻夢空花。我們看到近代量子力學家的報告,才真正明瞭事實真相。如彌勒菩薩所說,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這就是幻夢空花,實相。任何一個人,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狀況之下皆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我們在《心經》上看到,觀自在菩薩,用他的深般若波羅蜜多看出來了,照見五蘊皆空。佛在大乘經上常常告訴我們,能見到這個事實真相是八地以上。我們很難懂,我們也沒有見到八地菩薩,但是我們很感恩科學家,他們在儀器觀察裡頭發現這個事實真相。這麼快速的動盪,誤為實有,一般人誤會,以為這個東西真有。而不知道現實環境當中,是這些真相糾纏在一起出現的幻相,不是真相,這個現象不能永保。「生時愈親愛,死時倍苦傷」,句句都是事實真相。「生死之際,存者,傷親人之永別」,悲傷,「亡者,悲自身之長逝。互戀難捨,如刃刺心。故云一死一生,迭相顧戀」。

  下面這一段,「結縛惑道」,結縛是煩惱的纏縛。請看經文:

  【憂愛結縛。無有解時。思想恩好。不離情欲。不能深思熟計。專精行道。年壽旋盡。無可奈何。惑道者眾。悟道者少。】

  『道』是事實真相。請看註解,「昔日恩愛,今成憂苦。而此二者,束縛身心,如繩作結,不令出離,故云憂愛結縛,無有解時」。這裡面舉出兩個例子,這兩個例子是生死輪迴的根本,恩愛,就這兩個字。恩愛帶給人的是憂苦,愛得愈深,苦就愈重。這兩者束縛身心,就好像兩條繩索綁住你的身體,動彈不得,如繩作結,你沒有辦法出離。所以講『憂愛結縛,無有解時』,解不開。「又結縛即煩惱」,大乘教裡頭常給我們說的,無明煩惱,無明是迷惑;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多,有多少煩惱?像塵沙那樣的;見思煩惱是我們思想、見解錯誤了,與事實真相完全相違背。煩惱無量無邊,不出這三大類,這三大類就叫做結縛。

  「《大乘義章》曰:煩惱闇惑」,闇惑就是幽暗、迷惑,「結縛行人」,行人是修行人,它來障礙你,它來擾亂你。我們今天講念佛,念佛是修行,念佛的時候妄念很多、雜念很多,就是這個結縛,我們很容易感受。「故名為結」,像繩子打結一樣。「又能縛心,亦名為結」,它能夠擾亂你的身心,讓你的心定不下來、靜不下來。可是我們知道,智慧、功夫一定要從靜定裡頭才能得到,這是真正學大乘的人必須注意到的。如果我們心定不下來、靜不下來,那就肯定我的煩惱、習氣很重,我修學的功夫不得力。我們讀經讀不下去,讀經不解其義,聽經聽不懂、聽不下去,原因都在此地。所以古人教學,先培什麼?先培養你的恭敬心、孝順心、定靜的心,他先培養這些,然後才好教。沒有恭敬、沒有孝順、沒有寧靜的心,心浮氣躁,再好的老師也無能為力。這就說明,不是老師不教,是你沒有接受的條件,你沒有能力接受。能力就是誠敬、就是孝順、就是寧靜的心。

  於是我們就懂得古人的教學,古人了解這些,從小培養嬰兒就養這三樣東西,誠敬、孝順、寧靜,喜歡靜,不喜歡動。對小孩的教育、對嬰孩的教育。家學就是私塾,啟蒙,教他背書,背書的用意在哪裡?用意就是培養這三種心,不讓他有胡思亂想。小孩要不好好培養他,他也是胡思亂想,他看到的、他聽到的他有反應。如何減少對外的干擾?最好的方法教他背書,背聖賢書。背聖賢書第一個目的不是在記誦,要記得,不是這個意思,那是副作用,最重要的意思是讓小孩沒有胡思亂想,訓練他寧靜。《大學》上所講,「知止而後有定」,你看,老師教學知止。知止是什麼?一門深入,不能搞多、不能搞雜,止於這一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知止是心定了,心定了,他心就靜下來,靜下來他才能思考,他才能夠有慮,就是說他才能懂,這個慮可以當作懂,慢慢他懂了。定下來之後、靜下來之後他才懂,心要不能定、不能靜,他不懂,他所懂的是他自己的意思。就像佛法說,如來真實義他不懂,他聽的經、學的教是自己意思,自己意思是第六意識、是第七識,不是正知正見。

  從這些地方我們就了解,為什麼中國古人有智慧,中國古人有眼光,能看到五十年之後,能看到一百年之後。釋迦牟尼佛講這段經文,三千年前看到三千年以後這個社會,什麼原因?定、靜當中看到的。所以慮就是明瞭。中國人翻譯外國的禪定,把禪翻作靜慮,靜就是定,慮就是智慧。慮而後有得,得就是證得,我們講開悟了,開悟才證得佛的果位。得,得實在講無所得,得到是什麼?得到是自性,自性是本有的。所以,大乘裡頭又常說「歸無所得」,最後成佛了,成佛無所得,你所得的全是你自己本有的,自己本有之外你什麼也沒得。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德相現前,不是新有所得,全是本有的。

  我們往下面看,結,「亦能結集一切生死故」,一切生死是六道輪迴,結集就是煩惱,一切煩惱。「故知縛於情愛,即是結縛於生死,無有解時也。」這個話就是無量劫來生死流轉,道理就在此地。「思想恩好,世人所珍,究其根源,實由情欲,而不知欲為苦本」,不曉得。這個事實真相只有佛說破了,佛說清楚了。「純情即墮」,這句話是《楞嚴經》上的。墮在哪裡?墮在無間地獄。佛在這個經上講的,一個是想,一個是情,想是往上升,情是往下墜落。純是想他就生天,純是情就到地獄去了;情多於想決定在三途,想多於情在三善道。「若不能於此深思熟計」,這句話重要,要深深去思惟、去觀察。「一心修道,以求解脫」,這八個字非常重要,能夠了解這八個字、重視這八個字,慢慢覺悟了。解脫是脫離六道輪迴,是把六道的情結解開,知道六道事實狀況,它是假的,不是真的。一心求智慧,用智慧照破夢幻的真相,這樣才能解脫。

  「轉瞬無常到來,壽命終了,至此則徒喚奈何」,你來不及了。這些事情,對於中年人就要開始覺悟了。古人稱中年,五十歲以上,就認真要覺悟了,為什麼?怕來不及。五、六十歲走的人有多少?你要知道這個比例,你就會肯定佛經說的沒錯。「人命在呼吸間」,這是佛在大小乘教裡頭都提出這樣的警告,這都是事實真相,一口氣不來,這一世就結束了。「故云年壽旋盡」,旋盡是很快,「謂轉瞬即盡」。「世人醒悟者少,迷惑正道」,迷惑的人多,醒悟的人少,對正道都迷惑,不能相信、不能接受。

  底下這一段,「惡逆罪極」。

  【各懷殺毒。惡氣冥冥。】

  眾生造業無過於殺業,殺生。念老註解裡告訴我們,右面這段經文說明「從痴起瞋之過」。「三惡業中,瞋業為地獄因」。瞋恚很容易起,尤其是現在,現在什麼?大人不教你了,教你的全教錯了。教什麼?教你貪瞋痴,認為人應該有貪瞋痴,沒有貪瞋痴那算人嗎?價值觀顛倒了,人性沒有了,迷成這個樣子。『各懷殺毒』,你看這還得了!『惡氣冥冥』,我們今天看到我們的空中是不是惡氣冥冥?從飛機上往下看,底下烏煙瘴氣,你看得清清楚楚。這些氣是什麼?有人說這是冤死的、屈死的冤氣,真是這裡所說的「惡氣冥冥」。

  善惡決定有報,想到決定有報,我們立刻就聯想到災難,能避免嗎?我們認真修行,大慈大悲,求佛菩薩加被,慈悲加持,讓這個災難化解。假如我們自己是佛菩薩,我們怎麼處理?饒恕他們,讓災難不要發生。可是這些人不相信因果,也不相信佛菩薩,說佛菩薩、說因果都是胡造謠言,他們作惡變本加厲,造得更嚴重。愈造愈重,佛菩薩怎麼辦?到最後連佛菩薩也被他毀掉了,他墮落的地獄真的是無有出期。如果是這樣的赦免他,是不是給他加重作惡的機會,讓他將來受更痛苦的果報,是不是這樣的?這樣一來有失慈悲心,你的大慈大悲在哪裡?所以佛菩薩講慈悲,慈悲是講理智的,不是感情用事的。我們今天還是情執,是感情不是智慧,那我們想錯了、看錯了。小孩做錯事情,父母不懲罰他,愛他,將來會幹更大的壞事;如果做錯事情,小孩狠狠的教訓他一頓,以後他不敢做壞事。你說這個處罰是慈悲還是狠毒?這個道理要懂。不能溺愛,溺愛的罪非常重,他將來要墮到阿鼻地獄永不翻身,他會怪你。你當時為什麼不懲罰我,不把我帶回頭?你讓我做這麼重的罪業。他能饒過你嗎?學生小時候不懂事,他長大會開悟,他會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世事千變萬化,佛法沒有定法,佛法是活活潑潑的,因人、因事、因時、因地千變萬化。佛沒有定法可說,佛只守住一個原則,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是佛法終極的目標。佛法的教學落實在斷惡修善,惡是苦的根本,覺悟是樂的根本,令一切眾生知苦樂法,這就用教育做手段。佛真正慈悲,天天在教,誰聽得懂?剛才講了,真誠心的人、恭敬心的人、誠敬心的人聽得懂,沒有這個條件聽不懂。聽不懂怎麼辦?多教,一遍一遍,不斷讓他薰習,從聽不懂慢慢就聽懂了,這慈悲到了極處。懲罰,懲罰不是上天懲罰,不是佛菩薩懲罰,要知道,這什麼懲罰?是自己造的業來懲罰自己,自作自受,這個一定要知道。於佛菩薩不相干,佛菩薩絕對不會懲罰你。所以到最後,誰懲罰?因果懲罰自己,這個沒辦法,你自己造的因,你自己要感受果報。善因善果,惡因惡報,絲毫不爽。佛菩薩幫助我們如是而已。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