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433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三三集)  2012/7/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3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九百零二頁,從第一行看起:

  「正法名為道。得道而不失,謂為德」。這是給我們說明『勤行求道德』這句經文。什麼是道?什麼是德?在大乘,大乘佛法就是道。把大乘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工作,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我們全把這個道用上了,叫活學活用,這就是德。道德的德,跟得失的得意思相通,我們真正得到的受用。在中國傳統,五倫是道。道,完全是自然形成的,不是哪個人發明的,不是哪個人創造的,自自然然,就是自然的規律,這是道。遵循自然的規律,這叫做德。五倫,我們諸位想想,「父子有親」,這是天然的,不是哪個人教的,連動物都有。你看老虎,生了小老虎,老虎對牠的小老虎的照顧,那裡頭有愛、有親情。這是道德的根源,從哪來?就從這來的。所以老祖宗有智慧,很聰明,覺得這個好,怎樣能把這個自然的好東西永遠保持而不改變,父子這種親愛,一生都不會改變,這就要靠教育。中國人教育的理念就從這裡發生的,所以中國傳統教育以這個為第一個目標,如何保持父子親愛一生都不改變。第二個目標是把這種親愛發揚光大,從愛父母,延伸到愛兄弟、愛祖父母、愛你的家族,由家族再擴大,愛社會、愛民族、愛國家,最後推展到「凡是人,皆須愛」。所以中國幾千年的教育,它是愛的教育。

  非常可惜,最近這兩百年才疏忽了。疏忽,應該是慈禧太后帶頭。我們細心去思惟,慈禧可能文化水平不是很高,自己掌握政權之後,剛愎自用,不聽別人勸告,自己尊自己為老佛爺,這個頭帶得不好。清朝從開國到咸豐,就是慈禧的丈夫,世世代代都是三教的弟子,儒釋道三教沒有不尊重的,是孔門的弟子,是老莊的弟子,是佛菩薩的弟子。只有到慈禧,變了,她做老佛爺,把儒釋道三家擺在下面。中國民間總是看皇上,上行下效,上面不尊重,下面的人過去那種真誠恭敬心慢慢就降溫了。到滿清亡國一百年,雖然沒有滅掉,但是已經降到很低的溫,低溫了。民國初年,還有人講,沒有人做了。到最近這個六十年,中國人講一甲子,不但做的人沒有了,講的人也沒有了,變得現在中國人對於中國傳統的文化感到非常陌生。兩百年的時間不算很長,但是也不太短,造成今天這種狀況,社會的混亂,地球災變異常。

  現在問題不是局部問題,整個地球的問題,大家都在想,如何能夠恢復像從前一樣的安穩、和諧。努力的人很多,聯合國在四十年前,一九七0年代,開始召開世界和平會議,每年都有好多次,召集全世界學者專家來研究、探討如何改進。可是沒有效果,衝突發生的頻率年年上升,傷害的嚴重是年年增長,讓許許多多與會的專家學者,幾乎對這樁事情喪失信心了。我們有這麼個緣分,這個緣分也是意想不到的,代表澳洲大學、代表澳洲的國家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我前後大概開了有十幾次,才真正知道這個問題嚴重,不接觸不知道。甚至於許多國家領導人,見面的時候都提出這個問題,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可見這個問題已經非常嚴重。為什麼會造成今天的現象?就是我們把道德丟掉了,我們只要科技,不要道德。這種理念要是形成了,繼續下去,科學會埋葬了地球。科學家告訴我們,大概在五、六萬年之前,地球上有高度文明,亞特蘭提斯,也是專門在科技上發展。那個時候科技比我們現在還進步,他們的能源是從太空當中取得來的,沒有染污,飛機、車輛開起來沒有聲音。道德倫理敗壞,使這個國家沉沒到海底,就是今天的大西洋。探險家到海底去觀察,確實看到有這些遺跡,過去人建造的這些城市,遺跡能看到。今天地球又步亞特蘭提斯的後塵,差不多快接近了,這個接近就是大災難。

  可是今天的科學家非常了不起,發現了什麼?這個問題可以解決,地球災難可以拯救。用什麼方法拯救?用意念,美國的量子力學家布萊登告訴我們。前年在悉尼,世界上這些尖端的科學家在那裡舉行兩天會議。第一天報告量子力學最近研究的成果,我們看了很安慰。第二天專門討論二0一二馬雅災難預言的問題,布萊登做總結。他說這個災難並不可怕,只要地球上的居民能夠醒悟過來,大家都能夠棄惡向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不但災難可以化解,而且把地球帶上更好的走向。這個總結是正確的,大乘佛經裡頭也是這樣說法。大乘佛經是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說的,三千年後的科學家所說的跟釋迦講的一樣。

  這個原理,原理就是念頭,這也是最近三十年最新的發現。佛經上說「色由心造」,佛經上講色受想行識,這個色就是今天講的物質現象,你眼睛能看得見的、耳朵能聽的,這物質現象,眼耳鼻舌身能夠接觸的;念頭,我們的心能想像的,這是心理現象。四百年來的科學,把這個問題分成二分,一個是物理學,一個是心理學,分成二分。今天量子力學家說了,這個二分是錯誤的,給我們帶來這麼多的麻煩,甚至於帶來災難。實際怎麼回事?實際物理跟心理是一樁事情,不能分割,它是一體。而且物質是從念頭變現出來的,這是德國科學家普朗克,一生研究物質到底是什麼東西,這個事情被他揭穿了。他用的方法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就是分析,將物質分析,分析到最後看到物質真相。真相是什麼?分析到最後,物質現象不見了。佛在經上有這個說法。

  佛經上稱最小的物質叫極微之微,也叫做極微色,不能再小了,這個東西不能分,再分就沒有了。科學家把這個東西找到了,科學的名詞叫微中子。這個東西多大?我們肉眼是決定看不見的,一百億個微中子,一百億聚集在一塊,它的體積等於一個電子,原子裡頭的電子。等於一個電子,這麼小,我們怎麼會知道?佛經上說微塵很小,肉眼看不見,阿羅漢的天眼能夠看到微塵,這個微塵應當是現在所講的原子。極微之微,阿羅漢看不見,到什麼人才能看見?八地以上,比阿羅漢高太多了。大乘教裡頭,把菩薩的等級分成五十二個階級,八地是最上面五個階級,五十二個頂尖、最上面,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能夠看到極微之微。憑什麼看見?他是憑定力。所以,佛法不用科學儀器,他是在定功裡面直接看到的,叫現量境界。他不是理想,不是,他真看到了,那麼深的定功。

  今天科學家用的是儀器、用的是數學,從數學上知道有此可能,再用精密儀器去觀察。用精密的儀器把這個極小的東西,肉眼看不見,要用顯微鏡來觀察,把它打破、擊破,看它裡面是什麼東西。所以最近這八十年很大的進步。原子是八十年前發現的,當時認為這是最小的物質。到以後不斷的去研究,它不是最小的,還是可以分,分開、分割,分割成粒子,基本粒子,有幾十種。基本粒子還可以分析,分作夸克,也有幾十種。愈分析愈小,最後看到微中子。微中子還是把它打破了,打破了沒有了,是什麼東西?是意念,就是我們念頭,念頭波動的現象,這裡面產生物質現象。所以物質怎麼來的,搞清楚了,從念頭來的。這個話佛在經上講得太多了,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一切法就是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都是從心想生的。

  所以今天科學家提出「以心控物」,心能夠控制物質現象,能夠改變物質,念頭可以改變物質。這是科學上很大的發現。現在他們稱為前衛科學,就是說這樁事情還沒有被所有科學家承認,只是一部分承認,還得找證據支持這個理論。最近這個一、二十年,他們蒐集的證據蒐集得很多。最明顯的證據就是治療,用意念治病,不需要用醫藥,完全用意念讓你的疾病恢復正常。有,真有。他們跟醫院聯繫,得重病的人,醫生宣布沒有法子治了,告訴他存活的期間只有一、二個月,等於說宣判死刑。病人在這種狀態之下,特別找有宗教信仰的,要找這些人,因為他有念頭。有宗教信仰的,已經宣布死刑了,所以他也不想病,他也不想身體,他就想神來救他,把他帶到天堂。每天在做祈禱,念頭改變了,不再想身體,不再想病,專想神,專想上帝,念佛的人專想阿彌陀佛。一、二個月之後,好像狀況有好轉,再去檢查,癌細胞沒有了,真沒有了。醫院說這是奇蹟,其實不是奇蹟,念頭把它治好的。

  所以科學家告訴我們,同樣一個道理,我們的念頭可以把地球災難化解掉,真能做得到。這樁事情往古到今天,你看歷代的祖師大德都說叫境隨心轉,外面環境是跟著心轉的。風水家也說,風水也是從人心轉的。這個地方風水寶地,如果這個人住在這個地方,心不好,行為不好,他住上三年,這風水就好風水變成壞風水,變了。這個地方風水不好,但是這裡居住的人好,人都是善心善行,住上三年,這個地方變成風水寶地。所以這些風水家他們認為這些出家人都了不起,所建寺廟的地方全是風水寶地。其實他說錯了,出家人幾個懂得風水?幾乎沒有。而是出家人心好、行為好,沒有惡念,所以他到那個地方天天念佛、拜佛、誦經,都是善心善行,他住在那個地方住上三年,這個地方風水就變成寶地了,是這麼個道理。這就是說物質現象是從念頭來轉的,念頭有這麼大的能量,這是最近三十年被這些量子力學家證明了。

  我們今天講,道德不能不重要!中國這塊土地在全世界,從全世界整個地球上來說,中國是地球上的風水寶地。為什麼?列祖列宗都是以仁義道德教化這一方的人民,以仁義道德來統治這個國家,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不但我們明白了,連外國人研究文化的、研究歷史地理的都承認。所以湯恩比博士說,這是近代了不起的一個學者,英國的歷史哲學家。他在一九七0年代曾經說過,他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大乘佛法也在中國。這個話是真的嗎?我問過很多人,沒有一個人否定,但是也沒有人承認。我訪問倫敦,參觀牛津大學、劍橋跟倫敦這三個學校的漢學院,跟他們的老師舉行座談,跟他們的學生在一起交流。我把這個話提出來問他們,我說問別人,別人是外行,你們是專門研究儒釋道的,我聽聽你們的意見。也是懷疑,不承認也不否認。我說你們的態度很曖昧,很聰明。

  最後我告訴他,湯恩比的話說得沒錯,而是我們解讀錯誤。我這一說,他們就精神振奮起來了,怎麼解讀錯誤了?我說講到孔孟,你們腦子裡是不是立刻想到四書五經、十三經?沒錯。講到大乘,你們是不是馬上就想到《華嚴》、《法華》、《般若》這大乘經論?是的。我說那些東西是孔孟大乘的花果,那個很美,對今天拯救這個危機能管用嗎?你們不敢說。我說,你們知道花果從哪來的?沒人想到。花果從枝條上生的。枝從哪來的?枝從幹生的。幹從哪來的?幹從本生的。本從哪來?本從根生的。我說,你要像這樣下去找,你就找到了。儒釋道的根是什麼?從來沒想到過。拿著儒釋道的經典去寫博士論文,儒釋道的根不知道。我告訴他,我們最近十幾年很認真在做,儒的根《弟子規》,沒有人想到;道的根《感應篇》,都是很小,《感應篇》不過一千五百個字,《弟子規》一千零八十個字;佛的根《十善業道經》,一萬多字,沒有人想到,根!枝葉花果都從這個根生的。

  今天我們能夠把這個根,儒釋道三個根,做為普及教育,讓全球所有的人都學,這個世界會不會改變?會,這是普世教育。儒跟佛的那個尖峰那是極少數人學的,那不是一般人都能學的,就像現在科學家、哲學家,這頂尖的,他們學的。我們一般人民只要能把做人這個道德搞清楚,做到了,天下就太平了。就太平,盛世就出現了,不需要用那麼高深東西。那個高深東西,那是國家各級領導人他們要學,人民不需要學。我跟他們交流的時間不到兩個小時,給他一個新的概念,給他一個新的思惟方向。學以致用,學的東西不能用那就錯了。

  中國千萬年來學術思想中心,實際上把它歸納起來只有十二個字,世世代代都遵守。這十二個字是道,落實在生活叫德。這十二個字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把古人講的四科都包括了。四科第一個是「五倫」,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是大道,倫常大道。大道落實這是「五常」,常是屬於德,仁義禮智信五個字,那得要靠教育。「四維」管仲提出來的,禮義廉恥,治國的大根大本。教人民的「八德」,孝悌忠信仁愛和平。千經萬論不離這個主軸。一部《四庫全書》內容是什麼?就這東西。要把它學透,要講透,要真正做到,這個世界才能回歸到穩定和諧,繁榮興旺。如果不從這方面求,科技不斷在發展,到最後是世界毀滅。毀滅是人為的,最可能的毀滅就是核武戰爭。今天一顆核武器能毀滅一個城市,全世界的核武有多少?這是個祕密,但是據估計至少有五萬枚核武。換句話說,就能毀滅五萬個城市,世界上城市全沒有了。核武戰爭沒有勝負,都是同歸於盡,這個戰爭非常殘酷。

  今天這段經文,教我們要勤求道德。道德講得最完備的,講得最有體系的,講得最清楚的,而且通過實驗的,這是在中國。兩百年之前,有講、有學、有真幹的。中國這個社會能維繫到今天,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中國人的家,現在家沒有了。中國人自古以來是大家庭,兄弟不分家的。所以中國人的這個家是一種社會生活行為,它是有組織的,它沒有私心。從小孩出生就教他大公無私,念念要為家著想,為家效忠,為家去努力,不是為自己。每個人所賺的錢一定要交給家裡,家有管家的,統籌管理。所以家是共產,它不是一國的共產,它是一家的共產。每個人賺的錢都要歸公,歸家。在過去,家主要的拿到這些錢去置產業,恆產。恆產就是土地,可以種植,山林可以種樹,這就是他們家的生產,家庭經濟就有固定收入。

  家負責教育,在古老的中國,教育是家負責任,養老是家負責任。家庭雖然規矩多,受很多約束,不太自由,但是你要了解之後你就曉得,中國家比現在小家庭好。第一個,教育沒有問題,是由家族負責教養。父母沒有能力教兒女沒有關係,家教。老人到退休的時候,落葉歸根,根就是老家,回到老家養老,那是晚年最快樂、最幸福。人生當中這個一段,最幸福、最快樂是養老,天倫之樂。一個大家庭,通常普通三百人左右,小孩總有五、六十個,老人帶著小孩,跟小朋友生活在一起。小朋友讀書,下課的時候跟老人在一起玩,老人給他講故事,講他一生的經歷,都給小孩灌輸知識。所以老人不感覺到孤單。這個養老是自己家的親人,不是像老人院,於我不相關,不照顧;這照顧得無微不至,它有血緣關係。這種生活,全世界人只有中國人享受,外國人不懂。所以中國古老的制度,你要是真正了解,你就非常喜歡,現在走遍全世界找不到。

  二戰之後,中日戰爭之後,中國的家沒有了,戰前有。我小的時候住在農村,我姑母,就是我爸爸的姐姐,嫁到宛族,他們是大家庭,弟兄十個沒有分家,住在一起。那個時候家已經衰了,還有一、二百人,還能看到大家庭的樣子。可是抗戰之後,我們再回到老家,沒有了,人散掉了,房子統統都沒有了,讓我們想起來非常懷念。小時候的家學在祠堂,祠堂只有春秋祭祀,其餘的時間都沒用處,所以私塾放在祠堂。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校,也是養老老人休閒的場所。他真有樂趣,老人在那裡喝茶、聊天,逗著小朋友玩。那不是外面的茶館,但是不亞於外頭茶館,講究茶藝。所以,退休之後他真樂!

  這中國人跟外國的思想不相同,外國人是小孩的天堂,小孩盡量讓他快樂,想要的東西盡量給他;中年的戰場,競爭;晚年的墳墓,老了,退休了,進到老人院就等於進入墳墓。老人院,在過去美國富強,給老人的待遇都非常好,物質上照顧,精神沒有。我們到老人院參觀,看到老人痴痴呆呆,面上沒有表情,沒有人跟他說話。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他房間裡有個電鈴,他一按,招呼人來,他需要什麼幫助。沒有親人!看到我們中國人、日本人還有三代同堂的,他們非常羨慕。他不是不知道,社會制度不一樣。

  中國這種親情、這種親愛永遠保持,一生不變不衰,這要靠教育。講到教育,中國人講得最清楚,中國人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理念,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經驗、成就,在外國找不到。我們今天怎樣把這個東西再找回來?所以得道而不失,這十二個字,老師教我們,我們得到了。我們一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離開這個標準,那就叫有德。把孝悌忠信做到,把禮義廉恥做到,把仁愛和平做到。

  下面這一句,這是講到淨宗了,「勤行求道德,亦即一念單提也」。『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這是講到大乘淨土宗,淨土宗教人念佛,終極的目標是叫你求生淨土,就是到極樂世界去。到極樂世界,這個世界的名字叫極樂,你就想到這個世界沒有苦,真的是極樂。頭一個極樂的是長壽,真的是長壽,不是假的,無量壽!到極樂世界,現在我們明瞭,我們的身體轉變了,不是這個血肉身軀。血肉身軀是六道裡頭的,是十法界裡面的,極樂世界不是的。極樂世界的人得阿彌陀佛的加持,這才真正知道阿彌陀佛的恩德,不是自己能夠的,全是阿彌陀佛加持的。他把我們的身體換了,換成法性身,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不是這些泥沙,清淨光明,一塵不染。這部經,釋迦牟尼佛專門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講得很清楚、很明白。

  下面這念老的話,「世間無有真長生法」,這我們一定要知道,世間講真正長生是不可能。佛經上講得很清楚,有情眾生,我們叫它做動物,動物都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總而言之都叫無常,它不能長久,它不會永遠不變,都在那裡產生變化。為什麼產生變化?因為人的心在變化,環境是跟心轉的。今天科學家告訴我們,整個宇宙是個波動現象發生的,所以提出弦定律,說得也非常有道理,弦是比喻。物質現象、精神現象都是從波動現象產生的,波動現象從哪裡來的?這是個謎,到現在沒發現。佛經上有,它從哪裡出來的?從本性、從真心。但是,真心是不動的,它能生萬法。

  惠能大師明心見性,就是見到真心,跟我們說出它的樣子,他只說了二十個字。說得不錯,五祖,他的老師給他印證,衣缽就傳給他了。第一個現象是清淨,決定沒有污染,真心沒有污染。第二個,真心沒有生滅,不生不滅。第三個,真心本自具足,它雖然什麼都沒有,但是它什麼都不缺。真心本無動搖,就是它不是波動現象,它沒有動,波動現象是妄心,不是真心。最後一個,能生萬法,整個宇宙是它變現的。它怎麼變現的?有波動現象它就變現了,它就現一切相;如果沒有波動,這一切相都不見了。所以,佛經上講隱現,不波動的時候,它隱藏,隱住了,不是沒有;波動現象一產生,它現出來了。佛經上講隱現,隱現不二,隱現是一不是二。所以,不現的時候不能說它無,現的時候不能說它有。

  大乘佛法沒有別的,就是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讓我們真正認識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然後我們在生活當中就可以享受事實真相,隨著我們念頭改變事實真相,這個得大自在!這是一門大學問,很不容易遇到。遇到,講不清楚,講不明白,我們的興趣就生不起來。我在年輕時候,對佛法一無所知,曾經看到和尚念經,看過,和尚托缽化緣看過,沒有聽說講經的。經念了,什麼意思不懂,不懂那不叫白念了?我還遇到有幾個宗教亦如是,都會念經,什麼意思,不懂。佛法不是這樣的,佛法是教學,佛法教人打破砂鍋問到底,它准許你發問的,鼓勵你發問。

  我遇到一些人問我,佛是什麼?佛是古印度語,翻成中國字,中國沒這個字。但是中國有弗,古時候有這個弗,弗是這個音有,有這個弗字,弗是個否定詞。印度這個是個人,所以就加個人字邊。這個字是翻譯佛經時候造的,中國原來沒有這個字。原來有這個弗,否定詞,取這個音。但是它的音是佛陀耶,我們中國人喜歡簡單,尾音去掉了,單留這一個音,佛。什麼意思?意思含的很多,含多義,在中國找不到這個字意思能跟它相同的,這就用音譯,再加以解釋。它有智慧的意思、覺悟的意思、福報的意思。對現在人介紹,現在人最喜歡聽的,有智慧、有福報。佛是什麼意思?智慧圓滿,福報圓滿,佛有這個意思。我們在念三皈依的時候,受三皈依,念誓詞,「皈依佛,二足尊」,這個二就是智慧跟福報,就這兩種。足是滿足,就是智慧滿足了,福報也滿足了,這就是佛的意思。換句話說,你要求智慧,你要求福報,你就去找佛,他會教你,是真的,不是假的。

  真正講得清楚的人不多,我要不是碰到方老師,絕對不會走到宗教,更不可能走到佛教裡頭來。這是個緣分,緣分也非常的稀有。想學哲學,二十歲左右的時候,對哲學有非常濃厚的愛好。方老師是當代的哲學家,我找到他,跟他沒有任何關係,只聽說他是桐城人,桐城人是老鄉。桐城距離我們住的地方隔壁,大概三十公里,很近。知道他是方苞的後代,方苞是桐城派的始祖,只知道這些,其他的都不知道。他在台灣大學教書,我們寫一封信,那個時候寫一篇文章,送給他看。目的是希望得他的許可,到學校去旁聽他的課程,這麼個緣分。一個星期,他回一封信給我,約我到家裡見面。我去見他,見他,他就問我,問我的學歷。我說我初中畢業,高中念了半年,跟著軍隊到台灣來了,沒有辦法再念書。他有疑惑,他說你寫的信、寫的文章,我們台大的學生寫不出來。我說這個,我雖然抗戰期間失學四年,四年沒有念書,但是我喜歡讀書,沒有離開書本。沒有在學校念,可是我自己喜歡讀書。

  老師告訴我,他說現在的學校,六十一年前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去旁聽你會大失所望。這個話我當時聽不懂,為什麼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聽不懂,但是我總是放在心上。十幾年之後我才明白。因為我跟李老師學大乘經教,李老師像開私塾一樣開了一個班,我們有二十多個同學,是因材施教。雖然在一起上課,他是個別教的,教一個學生,學生跟他坐在對面,別的等於旁聽,是這種教學法。你的程度高,就教高一點的,你的程度低,就教低一點,所以課程不一樣。我知道從前教學的方法,老師說了,學生他有三分的能力,你只教三分,多一分他不能吸收,你白教了;學生有十分的能力,你教他九分,對不起他,他還可以裝一分。古時候老師是這種心態。那學生不想學,老師就不教了,就不會認真。當時的學校,老師要去上課是為了生活,拿工資、拿鐘點費,養家活口;學生上學的目的,不在學東西,是要文憑。我們這才了解,大概老師就大開方便之門,皆大歡喜,考試把題目都告訴你,都有好分數,學生滿足了。上課,那就不曉得講些什麼了,聊天講故事,真正東西不講了,講個大概,一點知識就可以了,反正你不是真學。我才了解事實狀況。

  一直到我在澳洲,在大學裡面,也是以教授的名義偶爾去跟學生上上課。別的老師就告訴我,法師,你到那個地方只要講十五分。我說為什麼?他們精神能貫注的不會超過十五分鐘,十五分鐘之後就胡思亂想,心不在焉了。我說那怎麼辦?講講故事,開開玩笑。我才曉得學校是這樣的,這是我親身經歷的。所以我以後在學校,我是喜歡給教授們舉行座談,這個很有受用。跟學生不行。學生,我也學會了,給學生講講故事,講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所經歷的事情,他們很喜歡聽。對哲學,真的,講一點皮毛常識他就很滿足了。這是我們真正擔憂的事情,這下去怎麼樣?一代不如一代,那怎麼辦?我到倫敦兩次訪問,倫敦的漢學院是歐洲漢學中心,在過去知名度很高。我到那裡去看,水平下降了,不是我們想像當中、心目當中的漢學。

  學校對我很尊重,劍橋的漢學家麥大維教授,他到湯池去住了四天,認真去考察。回國的時候從香港經過,我在香港講經,跟我談了六個小時。他代表學校,非常認真的邀請我到劍橋去辦個書院,大乘佛學。我很感激他,我說我不能去。他說為什麼?我說你們學校的制度、學校那些框架約束我,我到那裡去,不能按照中國傳統東西來教學。他很驚訝,他說你用什麼方法?我說我沒有方法,我們老祖宗有方法。他是個漢學家,老祖宗有方法,他很驚訝,老祖宗什麼方法?他問我。我說《三字經》念過沒有?會背,四書都會背,普通話講得很好,不需要翻譯。我說中國老祖宗教學的理念、綱領,就是《三字經》上前面八句話,是最高指導原則。你看,他都沒發現,搞了一輩子漢學。所以他們的漢學是知識,不是智慧,變質了。

  我說辦教育最高的理念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你要想辦教育教學,首先要肯定、要承認,人人都是善人,人性本善。教育的目的,目的是如何幫助他回歸本善,這是教育目的。就像大乘佛學,大乘佛學,你看,你上這個課的時候,佛首先第一句話告訴你,「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跟《三字經》上的話一樣的,這是聖人!孔孟跟釋迦牟尼佛沒見過面,他們觀點完全一致,告訴你,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本來是佛,佛是圓滿的智慧、圓滿的道德、圓滿的慈悲、圓滿的福德,樣樣圓滿,沒有欠缺,人人都是,你要肯定這一點。第二句講「性相近,習相遠」。從本性本善,大家一樣;從佛性,本來是佛,人也是一樣。所以這平等法,沒有高下。可是習性,就是習慣,這個東西麻煩了。中國人古人講,「近朱則赤,近墨則黑」,你跟好人在一起就學好人,你跟壞人在一起你就學壞了。這個習性,習就是習慣,因為習性所以才產生教育這個理念,要教。教就是要教他在任何環境裡頭保持著本性,不要迷在習性裡頭。教育從這麼生的。「苟不教,性乃遷」,你要不教的話,人他就從習性走過去,他就不會回頭了。這是說非教不可。

  怎麼教法?「教之道,貴以專」。現在教的,怎樣教人?課程交叉的。課程交叉,你去學校上課,第一堂語文,語文還沒有吸收完,第二堂數學,就換了。一天換幾個,腦袋應付不了,所以學成漿糊一樣,都懂一點知識,他不精,而且學得很辛苦。中國教學法跟他們不一樣,一門。同樣是小學課程,念四個主科,但是集中教。語文是所有學術的根基,一定要紮好,語文可以用兩年到三年,專教語文。數學一年,其他東西都是一年就行了。一年教一樣東西,他這一年腦子想一個問題。我敢相信,絕對比現在學校小學生聰明,身體又好。又聰明,身體又好,這就是中國的方法。你看,外國人沒有辦法跟中國比。

  我把這個講給他聽,他明白了。我說你回去跟學校商量,如果請我去教,我怎麼個教法你不要管,你不要管我的,我用我的辦法教。教成之後,畢業的時候你來考試,考試及格你來發文憑。我怎麼樣招生,你也別管。他說你招什麼樣學生?我說我這是研究班,我這個研究班學生不一定招大學畢業的,初中沒有畢業也可以。我說我只要兩個條件,他說哪兩個條件?第一個德行,他有道德,第二個他肯學文言文,我就這兩個標準。道德的標準就是《弟子規》、《感應篇》,這兩樣東西學好,做到了,這是個好人,這人有道德。

  課程決定是一樣,我說譬如《論語》,四書都會背。這一部《論語》,我說我教的方法,我們是教學,不是講學,不是我講給學生聽,我教學生怎麼個學法,讓學生講給我聽。我過去也在研究班教佛經,我是這個教學法。那時我教《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我選註解給學生做參考,讓學生做充分準備,上課的時候,他講給我聽。學生在講台,我坐在最後一排,所以要我聽得見,你的音量才及格;我聽不清楚,那就不算及格。我坐最後一排,他講給我聽。五十分鐘的課程,他講四十分鐘,最後十分鐘我做講評,我是這個教學法。所以教的人很輕鬆,沒事,學的人很辛苦。但是學生好,就是真得受用。上我這一堂課,他最少要用八個小時,足足八個小時去準備功課。學生真能學得出來,全心貫注,他不貫注他講不出來,他下不了台。

  這些方法是老方法,在《禮記.學記》裡頭,這不是我們創造發明,老祖宗的辦法,老祖宗辦法真好!我們跟李老師學經教的時候也是用這個方法,聽老師上課,一堂課我們準備至少要二十個小時,準備聽課。沒有這樣充分的準備,你怎麼能完全理解?老師指定參考資料,至少是三種,有的時候是五種,先不斷的看,然後再聽。聽的時候琢磨,老師為什麼這麼講法?如果是我講的話,我是怎麼個講法?這裡頭就有進步,能開智慧。所以學,最忌諱就是雜,同時學兩樣決定學不成功,你的力量不能集中。要一心專注,祕訣在此地,能得三昧,能開智慧。這種教學方法,在過去,只有中國跟印度,別的地方不知道。科學可以同時學多門,這是聖賢教育,不行,智慧的教學,不行,不能用科學方法。你說科學,科學尚懷疑,從懷疑裡面發現問題。聖賢學術不能懷疑,決定相信。有一分懷疑,那裡頭就有一分的染污,你得不到。這是聖學的難處,真的想學,到哪裡去找一個對聖賢教誨一絲毫懷疑都沒有的人,才能教。

  我那個時候跟方東美先生,我就想到這一點,我沒有懷疑。所以老師跟我約定,每個星期天到他家裡上兩個鐘點課,我一分錢學費沒繳,熱心教導。憑什麼?憑真想學,一心專注,沒有受過污染,所以他很愛惜。不讓我到學校,這是保護,因為讓我到學校,一定認識很多同學、認識很多老師,會聽到很多別的東西,拉雜東西,不純了。所以這種教學法還是古時候的師承,我們在這個時代還沾到這一點邊,真難得!我們今天再傳別人,機緣就不容易了,到哪裡去找?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那進步很快,我們才有智慧、才有能力辨別是非,才有能力應付這種千變萬化的局面。佛法提倡的這條道路,就是修學的方法,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智慧。規矩就是戒,一定要遵守規矩,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定久了,自然開智慧。

  所以我們在國外,在聯合國跟這些會友們做報告,我都是說中國古人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理念、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經驗、有教育的成績,在典籍裡頭都有記載,這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這個他們承認。中國教育的核心就是親愛,所以中國傳統教育是親愛的教育。孔,孔子講仁,仁愛。仁是二人,想到自己一定要想到別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孟子講義,義就是仁的落實。這種親愛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那就是合情、合理、合法,這就不會有錯誤。今天整個世界出了問題,總而言之,全是教育出了問題。我跟許多國家領導人談這個問題,不是別的出了問題,教育出了問題,教育的理念錯了、方法錯了,導致於現前的災難。只要把教育辦好,什麼問題都解決了。東方把聖賢教育找回來,西方把宗教教育找回來。

  現在交通便捷,資訊發達,唐太宗的《群書治要》是最好的教科書,這是他一生的心血。從一萬多種典籍裡面去尋找,逐步逐步淘汰,到最後精選經、史、子六十五種。從這六十五種裡頭,再選擇裡面有關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這些文字、這些教學,把它抄在一起,成為這本書,《群書治要》。大唐盛世就靠這個做指導原則。這一套書就是中國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個教訓的捷徑,這個東西能救國家、能救全世界。現在黨校正式開課了,好事情。一些外國領導人,我把這個東西講給他聽,歡喜,找我趕緊翻成英文,他們要看。這麼大的書要翻成可不是一樁容易事情。急著要看,那怎麼辦?我就想出一個「360」,三百六十句,一天你學一句,一年三百六十天。我一年編一本,編個小冊子,「360」,編十年就圓滿了。每一年一本,翻成英文,供養外國的這些國家領導人,沒有不歡喜的。這是唐太宗對我們國家民族偉大的貢獻。這是什麼?這道德,精勤求道德。把這個東西找出來,我覺得我們國家民族有前途,這世界還有救。

  這部書,過去我知道有這本書,沒有見過。我所以知道,是早年讀過一部小冊子,《諸子治要》,世界書局出版的,裡面說明了,從《群書治要》裡頭的一部分。所以我知道有這部書,找不到。這部書唐朝亡國的時候就失傳了。那個時候大唐盛世,日本的留學生、韓國的留學生、越南的留學生,外國留學生非常多,還有少數歐洲的,連穆罕默德都派學生到中國來留學。回教穆罕默德那時候在世,所以回教對中國文化很喜歡,他們聖人教他的。日本人帶回去了,中國沒有了。唐朝時候沒有印刷術,都是手寫的本子,當然分量不多,所以《唐書.藝文志》裡頭沒有記載,宋元明清歷史上都沒有,都沒有這部書。到乾隆讓位給他的兒子嘉慶,他做太上皇,嘉慶登基,日本對中國皇帝進貢,就是送的禮物,裡頭有這套書,這才知道。但是乾隆、康熙的盛世絕不亞於唐朝,所以他們就不重視這個。嘉慶享了餘福,清朝總共大概有一百五十年盛世,太平盛世,不容易,這是他們的這些帝王重視傳統文化。

  清朝,滿清入關,少數民族統治這麼大的國家,入關的時候,軍隊只有二十萬人。為什麼能統治這個國家統治這麼多年,還造成空前的盛況,超過貞觀,什麼原因?完全用中國傳統文化。他們真學,邀請儒釋道三家的今天所說的專家學者,到宮廷裡面講學。講學的這些講義都蒐集在《四庫》裡頭,所以在《四庫》裡頭看到當年在宮廷裡講義,你看看他講些什麼,怎麼個講法。皇帝聽完之後,跟一些大臣互相研究討論,真幹、真學。這個風氣一直到咸豐,慈禧太后廢除掉了,不再邀請,所以慈禧亡國了。慈禧迷信,喜歡扶鸞、扶乩,這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清朝亡國,亡國在扶鸞上。重大的事情,她不跟大臣們商量,她就跟鬼神商量,鬼神要她怎麼做她就怎麼做,亡國了。

  所以精勤求道德,這句話重要。今天有這麼好的書被發現了,我那時候是偶爾在講經的時候提到這部書,有聽眾他們去找來了,寄給我。我一看,民國初年商務印書館印的版子。我問商務印書館,沒有人知道。當時我們就印了一萬冊,送到全世界國家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去收藏,不會失傳了,這個東西完完整整保存下來。現在要做的工作,注音、註解,翻成白話文。同時,我鼓勵大家學文言文,學文言文不難。我在美國,有些美國人學中國漢學,能看得懂中國古文,用中國古人的註疏做資料,我很感動。我問他,你們學了多少年?三年。美國有個留學生在台灣,她的博士論文是用《華嚴經》,不簡單!她有能力讀《華嚴經》,有能力看清涼大師的註疏,是美國紐約的大學跟台灣大學交換學生。正好我在台灣講《華嚴經》,學校就送到我這裡來,在我圖書館住了四個月,聽我講經。我問她,妳學文言文多久?也是三年,不難!我在倫敦特別注意這個事情,問這些學校的學生,你們學中國文言文,都是三年。我就有了信心,中國人要學,頂多兩年。他們一點中國傳統的底蘊都沒有,三年能學會,可見得它不是難事情。再想想我們童年的時候在鄉下讀私塾,全讀的是文言文。可惜時間太短了,我念了大概一年半,沒有繼續再去念。所以我曉得這門事情不難,只要好好教,小孩很聰明,記憶力非常強,要認真好好教他。

  古時候,中國的小學是以倫理道德為主,從小要把這個習慣養成,這扎根教育。中國古諺語有句話說「三歲看八十」,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是扎根教育。學什麼?學《弟子規》。《弟子規》不是講給他聽的,不是教他念的,是父母做樣子給他看。父母,你看,怎樣孝順父母,怎樣友愛兄弟,這個嬰兒看清楚了,他會看、他會聽,統統記在心上,三年堅固,八十歲不會改變,這叫扎根。現在是三歲開始教,已經學壞了,麻煩就大了,要從一出生就開始。更早的,懷孕的時候開始,胎教。縱然胎教做不到,一生下來,不能讓小孩看見、不能讓他聽到的、不能讓他接觸到的,統統要隔絕。讓他看到、聽到、接觸到全是正面的,全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叫他看這個。父母在他面前都不能隨便說話,要知道他在學習、他在模仿,所以扎根教育是父母。以後交給老師,老師也是學生的榜樣,老師一舉一動都要合乎禮法。為什麼?讓小孩繼續長成,不會變壞。老師教學不容易,要做榜樣給學生看。

  這麼好的教育的方法,沒人知道了。古時候都寫在家譜上,所以大家庭,它有家道、有家學、有家規、有家業、有家風。能治家就有能力治國,所以齊家、治國。領導人要找好的幫手,到哪裡去找?到每一家去訪問,你們的好子弟。都教好了,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古時候三百六十行,從政也是一行,最喜歡的從政。為什麼?從政有地位,地位很清高;有收入,國家的俸祿養家不成問題;清閒,沒事情幹,這是最難得。為什麼?沒有案子辦,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沒有作奸犯科的。皇上叫太平天子,縣官叫太平縣官,這是大家最喜歡的。你看看《四庫》的集部,一半以上都是做官人寫的文章、詩詞,他沒事情幹,每天遊山玩水。不像現在,現在辦不完的案子,現在做官真累!

  做官能有那麼樣的悠閒,都是每一家,教育是家負責的,家都把子弟教好了。國家只每年辦幾次考試,選拔人才。選拔出來的時候,國家有學校,那個學校就像現在的黨校一樣,接受國家的培訓,訓練成為公務人員。這個理念好,因為家負責教育才能真正把子弟教好。因為什麼?家長是他的父輩、祖父輩、曾祖父輩,都希望我家的後代出人才,他有這麼一分心在裡頭。學校它沒這個心,校長、老師他沒這種念頭。所以古時候家長對老師的尊敬,三跪九叩首,這樣尊敬。老師不把學生教好怎麼對得起人家?所以請老師,全家人會議,請哪個老師,真正有道德、有學問,會教小孩。以前學生跟老師的關係,師生如父子,老師全心全力教學生,不管自己兒女。如果老師把自己兒女教好了,考試的時候,自己兒女考中了,學生沒考中,這個老師就沒有臉做人,有什麼臉能見人!學生都考中了,兒女不中沒關係,這個老師負責任,沒有不讚歎的。你的兒女有同學照顧,為什麼?老師的兒女跟自己的親兄弟沒有兩樣,一生要照顧,所以老師肯教。學生教出來,他的後代有保障,他不要操心。現在學校沒這個關係了。

  方東美先生夫妻都過世了,三個小孩在美國,現在大概都退休了。老大到香港來看我,我勸他,我勸他回國,你回國跟我住在一起,我送一套房子給你,你夫妻兩個我照顧你,我們在一起學習。另外還有兩個弟弟在紐約,我沒有見過面,他們要願意回來,好,落葉歸根。晚年,我們還有一點能力,貢獻給國家民族。他們一生在外國教書,語文好,把中國這些好東西翻成外國語,你不要幹別的事情,就專門幹這一樣。我們這個道場需要這些人才,或者是佛學院裡頭,我們要教外國語文,都可以來擔任。所以,倫理就是講關係。道德我們搞清楚了,道德就是大自然的規律,我們能夠遵照,那就是德,落實在生活上就是德。

  說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講得多了,極樂世界怎麼來的?不是阿彌陀佛憑空想像的。阿彌陀佛有悲願,看到世間人太苦,如何幫助世間人離苦得樂,向他的老師請教。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老師教他,你去參訪、考察,一切諸佛剎土你多看、多聽,人家的好的地方攝取,不好的地方就改正,將來你建築這個地方、這個國土就比別人強,比別人殊勝。他真幹,用了很長的時間,所有諸佛剎土他都去過,最後結成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他考察的總結、總報告,也就是說,這四十八種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殊勝之處,他將來他的這個世界統統都有,沒有缺陷,他做到了。這就是告訴我們,我們如果建立一個城市,城市怎樣才建成世界一流的?每一個城市去考察,你去看,好的東西記下來,不好的東西也記下來;我們將來要做,好的東西要汲取,不好的東西改善,或者是不要。這是真學問,不是憑空想像。考察,肯定還有幫手,有團隊,不是一個人,天天在一起看,天天在學習,是這麼成就的。這都是告訴我們,真正的成就要多看、要多聽,中國人所說的,讀萬卷書還得行萬里路,不看不知道。

  《華嚴經》善財童子,末後的五十三參,那就是什麼?那就是實驗。我學的東西一定落實,完全落實在生活。五十三參是講我們整個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統統都要看,統統都要學習,樣樣都通,樣樣都明瞭,你的事才能做得圓滿。書念了,光在家裡念沒用處。一定要去看,要考察、要實驗,這是真學問。方老師對佛法的,他說佛法是真學問,為什麼?它是禁得起考驗的,它是從考驗當中出來的。它不是自己想像的,確實有理論、有事實做根據,這個合乎邏輯,合乎辯證法。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