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392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九二集)  2012/6/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9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八五五頁,倒數第四行:

  「明平等度生之德。彼土菩薩有大慈悲,願饒益一切有情,故於一切眾生,不計親疏恩怨,亦無彼我之分,更無違怨之想,視同一子,平等普度。故經云:亦無彼我違怨之想」。這句經文對於我們今天社會可以說是迫切需要。今天整個世界社會動亂,這個亂象讓每個人都感到厭煩,許許多多人都在想如何對治,能夠將社會秩序恢復像過去一樣的安定。不要說過去太久,過去三十年跟現在相比差距很大。過去三十年,實在講已經是很亂了,但是跟今天相比,過去還是太平盛世。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這個原因我們要知道,人學壞了。跟什麼學?跟電視學、跟網路學,電視、網路失控了、疏忽了,所以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十年十年比,這是走下坡、滑坡,滑得很嚴重,再下去十年、再下去十年怎麼辦?怕的是這個地球毀滅,非常有可能。

  許許多多志士仁人、國家領導人,我見到過的,都提出這麼個問題,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這個世界還會有救嗎?這些問題非常嚴肅、非常尖銳。我的看法,要想恢復和平,只有一條路可走,哪一條路?宗教教育。除這條路子,真的,我想不出第二條路。我在馬來西亞,跟前首相馬哈迪討論過這個問題,他同意我的看法。宗教可以團結,宗教要走向教育,希望宗教要覺悟,要為整個世界和諧著想,把經典細細的講給信眾們聽,心量拓開,代表神、代表上帝真正的愛世人。每個宗教教義都是好的,每個宗教都教人孝順父母、尊師重道,每個宗教都倡導要嚴守戒律,都重視倫理道德。其他的方法都來不及了,畢竟在現在世界上還有不少信奉宗教的人,信奉的熱忱不如前人,不說太久,就是三十年以前比不上。

  佛教要恢復教育,不恢復教育不行。經典是佛陀的教科書,理論我們要明瞭、要接受,它所說的全都是我們自己分內之事,教我們怎樣做人、怎樣過日子、怎樣工作、怎樣處事待人接物,在這個裡頭提升自己的境界,是部非常好的教科書。這個地方教給我們,換句話說,我們要向西方極樂世界學習。為什麼那個世界那麼美好,原因何在?第一個,每一個往生的人經過嚴格的篩選。他造五逆十惡不要緊,真正懺悔,真正改過自新,極樂世界還是會收容他的;不能改過的,極樂世界決定不接受。所以極樂世界都是好人。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教學沒有中斷過,所以在極樂世界這些人都受到最好的教育。老師是阿彌陀佛,還有十方諸佛如來,經常都到極樂世界去上課。無論我們想學什麼法門,哪一種學術,應有盡有。老師都是如來,這是最高的學位,一定能把你教好,同學全是大菩薩,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極樂世界的篩選要上善,中下善根也能去,但是很短的時間就變成上善,在那裡學習進步很快。那裡頭的人有大慈悲,這個大慈悲就是大愛。佛門常說慈悲,少說愛,慈悲就是愛,不一樣的地方,慈悲,愛裡頭有智慧,這叫慈悲。一般講愛,愛裡頭有感情,佛法裡面愛是智慧,不是感情。這是極樂世界的菩薩,只要生到極樂世界都稱之為菩薩,菩薩是學生。

  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只有兩種人。剋實而論,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學校,是一個道場,不是一個國家,它不像國家。國家一定有行政組織,有國王、有大臣,極樂世界沒有;一個國家一定有士農工商,這個社會有各行各業,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只有兩種人,一個佛、一個菩薩,佛是老師,菩薩是學生。所以它是道道地地的一個學校,培養什麼人?培養人成佛。這邊這個沒有,是在培養人成佛。佛是什麼,我們要把他搞清楚,佛是倫理、道德、智慧、德行、才藝、福慧圓滿的人,這個人叫做佛。你說這種學校,誰不樂意去學習?它裡面教學的課程、目標都是我們渴望,我們希求,我們想得到的。而這個學校很容易去,不難,入學的條件很簡單。第一個你要真正相信,相信有這個學校,極樂世界,相信有這個老師,阿彌陀佛。第二你真正想去,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你去做什麼?去就是作佛,我不是為別的。作佛,那個標準就是阿彌陀佛,我要學成跟阿彌陀佛一樣,無量智慧、無量福德、無量壽命,一切都無量。不是為自私,不為自己,一切都無量,才能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苦難眾生,是為這個。苦難眾生就是六道裡頭的眾生。所以他有大願,願饒益一切有情。有情就是有煩惱的,情就是煩惱,有煩惱當然造罪業。這些眾生在六道裡頭輪迴受苦,幫助他們離苦得樂,是為這個。

  故於一切眾生,不計親疏恩怨。心量大,以平等心待人接物,恩怨平等,親疏一樣。一切眾生裡面,年齡跟自己父母差不多大的是長輩,像對父母一樣的孝順、尊重,年齡跟自己相差不多的是兄弟姐妹,年齡小的跟自己兒女一樣。亦無彼我之分,這一句更難得,無彼我之分就是看成一體;前面不計親疏恩怨是一家人,無彼我之分是一體。更無違怨之想,哪裡會有這種念頭?違是不順,怨是有怨恨,這個在凡情裡頭常常有,有些人天天有,看這個看不慣,看那個不如意,總是心裡頭不平,有怨恨、有批評、有教訓,總有這些。

  視同一子,平等普度,這個態度很難很難。基督教裡頭說上帝愛世人,把世人都看作是自己的獨生子一樣。上帝做到了,可是基督徒沒做到,基督徒有分別,是同樣信仰的好像還有這麼一點,不是基督徒、非基督徒,那個待遇就不一樣。上帝愛世人,基督徒愛上帝,不愛世人。我跟基督徒往來,我告訴他們,上帝愛我。他說為什麼?我說上帝愛世人,我也愛世人,我也愛上帝,他愛我,他不愛你們。他說為什麼?你們愛上帝不愛世人。佛菩薩大慈大悲,跟上帝是一個心,視同一子,平等普度,我們做到沒有?同樣是學佛的都沒有做到,有時候看成敵對。我們用這幾句經文來做標準,就把那些信佛的人統統篩選掉了,他們念佛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不能,那到極樂世界把極樂世界規矩全都破壞了,阿彌陀佛不會來接你。彌陀不來接你,你找不到極樂世界在哪裡,西方太大了,找不到。

  真正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這段經文,這兩行,你要好好的把它背熟,常常記在心裡。你要是違背了佛的這個心願,你去不了,一天念二十萬聲佛號都沒有用。什麼時候平等心現前、清淨心現前,你一天只念一聲佛號都行,佛都歡喜你,都會接你去。沒有這樣開闊的心量、慈悲的心量、平等普度的心量,極樂世界去不了。所以這個經裡最後這一句,『亦無彼我違怨之想』,他平等的。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平等利生」。這裡假設一個問題:

  【何以故。】

  『何以故』,用現在的話說是為什麼。下面解釋:

  【彼諸菩薩。於一切眾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捨離一切執著。成就無量功德。以無礙慧。解法如如。】

  這一定要學,不能不學。解釋裡頭有兩段,第一段「悲利解如」,這是根本智、真實智慧。我們看註解,『彼諸菩薩,於一切眾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以下數句經文」,就是剛才我們讀的這一小段,「重明自他二利與平等說法之德行」。前面提了,再重說,這什麼意思?重要,怕我們疏忽掉。重說再重說,不斷的重說,這個意思就是提醒我們,我們要認真學習,道理搞清楚、搞明白,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做到,做不到是假的,不是真的。自他二利怎麼個修法?要把他擺在第一,我為他服務,才能夠令他覺悟。我只說不行,別人看到我們說我們是假的,不是真的,能說不能行,那怎麼?那是騙人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出來給大家看,大家看了,佛教育是真的不是假的,別人對於佛教才會重視。如果做不到,人家說假的,佛教都是假的,會說,都不能行。不是對我們一個人批評,對整個佛教的批評,這個罪就重。因為我不善,我能說不能行,讓社會大眾連佛菩薩都批評,都產生懷疑,我這個過失就重,自己還不知道。古大德有句話說,「地獄門前僧道多」,他的地獄罪是怎麼造的?就是這樣造的。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我天天讀經,我天天念佛,我天天在弘揚佛法,為什麼還墮地獄?你沒做到,讓別人看到你的行為,對於整個佛教有不利的批評。這種批評是造口業,毀謗三寶,毀謗三寶是因你而起,這個因果責任自己要負擔。

  今天學佛有困難,是真的不是假的,難在哪裡?沒有好老師。我看老師教我,老師就是這樣的,老師沒做到,所以那個老師問題就很嚴重。一生能夠遇到好老師幸運,古人所謂學生遇到好老師是緣分,可遇不可求。老師要找一個好學生更難,到哪裡去找!所以今天師道沒有了。三十年前師道就沒有了,現在到哪去找?我學佛是六十年前,還遇到幾個好老師,以後沒有了。老師要做榜樣給學生看,學生才會真相信,老師教學非常不容易。時代走向民國,孝道衰了,師道漸漸沒落。

  我這樣的年齡,抗戰期間,中日戰爭爆發我十一歲,這個戰爭打了八年,結束的時候我十九歲,我這樣子長成的,那個時候我們看到師道。抗戰期間我們是流亡學生,逃難的,國家收留,辦了一些國立中學,專門收這些流亡學生。上學不要繳學費,沒錢,流亡的難民,學校裡管吃管住。這是非常時期。那個時候學校的老師跟經上講的一樣,像父母一樣,對於學生的管教很嚴;老師盡老師的責任,也要盡父母的責任。所以我們在那個時候讀書,師生的感情超過父子。老師對我們照顧得無微不至,我們一生都感恩。苦難的日子,老師跟我們真是共甘苦、同患難,同學當中的感情真的像兄弟姐妹一樣,比現在兄弟姐妹還好,有什麼困難全心全力照顧、幫助。我在學校年齡還是小的,所以同學十之七八都不在了。想起那段時間我非常懷念,再見不到了。佛法在那個時候,可惜弘揚佛法的人太少,沒有聽過人講經,如果這種經典在那時候講,沒有一個不歡喜,原來我們生活全在菩薩道裡頭,每個人起心動念都是替別人想,沒想自己。所以同學相處和睦,超過兄弟姐妹,老師帶頭帶得好,身教!

  我們看下面文,自他二利與平等說法之德行。沒有恩怨,對待任何人一律平等,都說真話、都說好話。「因遊剎度生均不離說法」。到諸佛世界去參訪,這講遊剎,剎是剎土,去參觀、去訪問,都不離說法。「但說法不能離自覺」,這一定的道理,自覺之後才能覺他。自覺之後,這種參訪才真正得利益,因為你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去他方佛剎去參學,能取人之長,捨人之短,提升自己的境界,也能幫助佛教化眾生。故下云:『捨離一切執著,成就無量功德,以無礙慧,解法如如』。「重明自利之行圓滿。此四句以捨離執著為首者,因此實為入道之關鍵」。這現在沒人懂。現在人學佛為什麼不能契入?我執太堅固了;換句話說,我執的樣子就是自私自利。一切都把自己的利益擺在首先,別人的利益放在後頭,這已經就有很嚴重的過失。現在確實,有過之而無不及,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沒有別人得利益的這個念頭,百分之百我要得到,我一分也不讓人,今天人是這種念頭;好處我全要,一點點你都別想佔,這就是今天社會動亂的根本原因。-這種心態如果不能改過來,這個社會二十年之後、三十年之後問題嚴重,沒人能救。

  我們今天說這些道理,展開經卷說這些道理,佛教的,一般人聽到不相信,說我們講的全是騙人的。於他們的利益有重大的損害,他怎麼會接受?自自然然產生排斥,這排斥力量非常巨大。這就是佛不度無緣之人,不是佛不度,他不能接受,他只有自己,沒有別人。現在的教育,網路的教育、電視的教育,所教的內容都是名聞利養、貪瞋痴慢,都是從小就教人競爭、鬥爭、戰爭,一切據為己有,希望別人都死,這地球上資源我一個人獨享,這樣的念頭。這是幾十年,電視、網路教出來的。年輕這一代沒有看到過正面的,全是負面的,把負面的已習以為常,認為是正常的,佛經上講的是邪端,沒聽說過,怎麼會有這種說法?所以這些出家的法師自己也不敢說,說了什麼?沒人相信。必須改變態度,隨順眾生,人云亦云,人行亦行,隨著世俗走,同流合污。佛法有形式,實質沒有了。

  真學佛,那就是這段經文裡頭給我們提示的,從哪裡下手?捨離執著。頭一個,不要再執著身體是我。我們造作無量無邊罪業,死了以後墮到三途、墮到地獄,罪從哪裡造的?都是為這個身造的。身不是我,你說你冤不冤枉!為這個身體,迷在這個裡頭,產生嚴重的自私自利,造作一切傷天害理的事情、毀謗正法的事情,轉眼之間就到地獄去了。那個地獄很容易去,很不容易出來。前幾天,好像不到一個星期,我看到一個光碟,附體的。什麼人?前清皇太極在地獄,講得很清楚。他來透些信息,是地藏王菩薩准許他來的,給他的時間七天,七天再回到地獄,他罪還沒受完。這個光碟我看了一下,我也很受感動。他末後也說得很可憐,勸大家千萬不要再造罪業,他說完之後要回地獄去,地獄太苦了,他墮在金剛地獄,一片火海。為什麼墮地獄?他說那個王位本來不是他的,是他哥哥的,他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哥哥害死,他來奪取王位。做國王享幾年的福,墮在金剛地獄這麼長的時間。所以真正了解因果報應,不幹這個事情。皇太極在位不長,是前清第一個皇帝,那個時候還沒有入關,在東北,從一個小部落建立成一個國家。所以凡是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名聞利養,我們現在知道,都造的是地獄因,果報確實自作自受。

  經文這個四句,把捨離執著擺在第一,「因此實為入道之關鍵」,大小乘都不例外。身見破了,真正看清楚、搞明白了,身不是我。身是什麼?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我們肯為這件衣服犧牲自己生命去墮地獄嗎?不可能。這個衣服真的對我不利,衣服可以不要,丟掉。這身怎麼樣?身,你看我們為身,為身貪圖享受,造無量無邊罪業,將來墮地獄值不值得?不值得!財色名食睡五欲,還不都是為了身嗎?為了身享受,幹這些惡業。單單飲食這一段,吃眾生肉,一生當中跟多少眾生結下冤仇。《因果經》裡告訴我們,吃牠半斤,將來要還牠八兩,沒有不還的,到還債那一天後悔,遲了。我們沒有學過不知道,聽到這樁事情,老師好,舉出多少例證說明這是事實,這不是寓言、不是小說。

  我年輕的時候,那些老人都很慈悲,我們下午下班,吃過晚飯之後就看這些老人,老人講故事給我們聽,所講的事情都是他自己親身經歷,他一生所看到的因果報應,自己本身所遇到的,說給我們聽。我們聽了心裡慢慢明白,頭一個,不敢再吃肉了。我剛剛學佛,接觸佛法大概六個月,不敢再吃肉了,素食六十一年。想到自己在抗戰時候沒念書,失學,我打獵打了三年,殺了不少眾生。打獵的果報是短命報,《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讀《地藏經》寒毛直豎,再不敢了,真正求懺悔。反過來,有一點錢,在星期天都拿去放生,贖罪,立志做這樁事請。章嘉大師教給我的,看破、放下,比從前的執著輕,還有比一般人輕,比一般人淡薄。這個東西輕一分生一分智慧,輕兩分生兩分智慧;要看得很重,他生的是煩惱,不是智慧。所以這是入道的關鍵。

  我執破了,小乘證須陀洹果,這就入道;大乘身見破了,證圓教初信位的菩薩;雖然地位很低,我們通常叫他小小聖,他沒有出六道輪迴,但是他不再造罪業,他決定不墮三惡道,人間天上七次往返,他決定證阿羅漢果,就超越六道,這入道的好處。大乘菩薩一級一級向上提升,提升到第七信位,信位有十個階級,初信到十信,第七信的菩薩,斷煩惱的功夫跟阿羅漢一樣,見思煩惱斷了,超越六道輪迴。七信是等於阿羅漢,八信是辟支佛,九信是菩薩,十信就成佛了。十信成佛是佛裡頭最低的一個層次,天台大師稱他作相似即佛,他很像佛,不是真佛。佛法裡面講真假,標準是什麼?用真心的是真佛,用妄心的是假佛。但是他妄心,心用得很正,他不邪。為什麼?對於佛的經教他通達,他真的依教奉行,真的把佛經上所說的他都做到,他沒見性,為什麼沒見性?法執沒放下。我執沒有了,法執有;我沒有,法是真的。法執也沒有了,他就是真佛。真佛不住十法界,住什麼地方?住實報莊嚴土,一真法界。他到我們這個世間來,像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真正住在哪裡?住實報土。他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是他的應化身,他的本身在實報土,應身來了。就是他的變化身也來投胎,示現八相成道,在這個世間住八十年,這叫應身。應身跟化身是一樣,但是應身住的時間長,化身時間短,化身是來幫助你解決一個問題,解決完了之後他就沒有了。

  像虛雲老和尚朝五台山,那個時候他四十多歲,為報父母之恩,把朝山的功德迴向給父母,從定海普陀三步一拜,拜到山西五台,路上走了三年。三步一磕頭,一天只能走十里路差不多,三年。這麼長的時間,這樣辛苦的路程,當中生病,生過兩次病,都是在曠野,就是附近沒有村莊、沒有人家,病倒了,不能動。遇到一個叫化,這個叫化子看他很可憐,照顧他,山上找草藥,外面討飯分給他吃。照顧他十幾天,身體慢慢恢復,能夠繼續再拜,這就走了。過了大概一年,又一次路上病倒,又碰到這個叫化,兩次病倒都是這個叫化救他的。他問這個叫化,問他名字,他說他叫文吉。家住在哪裡?就住在五台山,他說你到五台山,五台山人都知道我。他拜到五台山,頭一個就打聽,沒人曉得。拜到廟裡面文殊菩薩像前,問這些出家的師父,你們曉不曉得有個叫化子叫文吉?他把故事講給大家聽,人家說那是文殊菩薩,才恍然大悟,那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你看,你有病的時候他出現,病好了就不見了,能夠幫助你十幾天,化身。釋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這是應身,不是他的本身,本身在實報土。

  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一定要知道這個事情,到極樂世界,我們的本身在阿彌陀佛身邊,沒有離開阿彌陀佛,可是我們有能力應化身,到他方世界去幫助有緣人,就跟文殊菩薩一樣,有這個本事。十方世界,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曾經住過,都有家親眷屬朋友,這些有緣人遇到困難,我們全知道。用什麼方法去幫助他?自己有應化身的能力,時間短暫,化身去;時間很長,他應身去。這是屬於神足通,神足通真管事、管用,只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能力就恢復;自己沒證得,阿彌陀佛加持你,讓你有這種能力。這是他方世界所沒有的,只有極樂世界獨有。往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文殊是阿惟越致菩薩。換句話說,生到極樂世界,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有這個能力。所以對於生生世世的親人才真正能照顧到,你沒有這個能力怎麼照顧?

  下面舉個例子,「世尊睹明星而徹悟本心」。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入定,夜晚看到一顆亮亮的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徹悟本心就是明心見性,他成佛了。「開口第一句便道」,這第一句話我們要記住,這是什麼?事實真相。「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是釋迦牟尼佛開悟第一句話。說明什麼?說明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確確實實跟諸佛如來同樣的智慧、同樣的德能(這種分身、應身這是屬於德能)、同樣的相好,跟佛沒有兩樣,你本來是佛。為什麼現在搞成這個樣子?你有妄想、你有執著,所以你變成凡夫。這句話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學的,他教什麼東西?就教這個。這句話就是一切諸佛所說之法的一個總的源頭、總的綱領。

  確確實實你是個佛,因為你有妄想,這當中有個分別,省略掉了,執著,就是三大類的煩惱,妄想、分別、執著,《華嚴經》上說的。一般大乘經裡面不是用這個名相,他講無明煩惱,無明煩惱就是此地講的妄想,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是分別,見思煩惱就是執著。見是什麼?見解,換句話說,你看錯了。思是思想,你想錯了。看錯了、想錯了,本來是佛,現在變成這個樣子,還傲慢,還自以為是,你怎麼能回頭?你怎麼會知道一切法的真相?

  「故知捨離妄想執著,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這個話一點都不錯,你能夠當下立刻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就成佛了。誰做到了?釋迦牟尼佛做到了,他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這是一個緣,觸動他豁然大悟,徹底明白,這見性了。那是什麼?這三樣,三個煩惱放下了。在中國一千三百年前,唐朝時候惠能大師,在這個地方說他,我們感覺很親切,為什麼?他是廣東人。不認識字,沒念過書,沒有聽過經,也沒有參過禪,也沒有念過佛,於現在的佛法他邊都沒沾上。他在黃梅,老和尚分配他的工作是在碓房裡頭舂米破柴。因為他是樵夫出身,山上砍柴,挑到城裡來賣。這個行業抗戰時候還有,有賣柴的、賣水的,挑兩桶水到城裡來賣水。因為那個時候城裡面居家的沒有電燈,沒有自來水,每個家庭燒飯是有灶,燒柴火的,所以有這種苦力。這個生活很辛苦,砍柴挑水,完全是賣勞力。現在有電、有自來水,這種行業沒有了。

  惠能是樵夫,五祖傳法傳給他了。《壇經》上有記載,在當時每個人都認為五祖傳法,將來第六祖肯定是神秀大師,神秀跟五祖時間最長,等於是五祖的助教。五祖出名了,每天到他那裡去訪問的、參學的絡繹不絕,道場每天吃飯的人一千多人,挺熱鬧的大道場。惠能也去參學,五祖分配的工作是做苦工,沒人瞧得起他,可是法傳給他了。半夜三更五祖召見他,跟他講《金剛經》大意。他不認識字,不需要用經本。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了,我們今天翻開經本,大概是四分之一。《金剛經》只有五千多字,講了一千多字,他開悟了、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他向五祖報告,只有五句話,這五句話就是他的博士論文。五祖給他印證,一點都沒錯,衣缽就傳給他,他就是第六代祖。

  五句話第一句,「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我們的真心是清淨心,現在還是清淨,一點改變都沒有。「本不生滅」,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就是經上所說的大般涅槃,如來所證得的。第三句是「本自具足」,自性清淨心裡頭具足萬法,一樣都不缺。「本無動搖」,自性是不動的。一切法是動的,這樁事情,今天量子力學家他們看見了,提出的報告給我們看,我們讀到了。妄心是動的,真心不動,這自性本定。最後一句「能生萬法」,就是什麼?整個宇宙就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整個宇宙就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本自具足是沒有發出來,它沒有欠缺,發出來之後就是宇宙十法界依正莊嚴,包括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都在裡頭,沒有一個漏掉的。這五句話說出來之後,五祖底下《金剛經》不講了,行了,真的明心見性了,衣缽給他。親自送他走,趕快走,為什麼?嫉妒障礙。衣缽給他,別人不服,不服就得搶,找麻煩,要把衣缽奪回來,你有什麼資格接衣缽?五祖告訴他躲起來,他躲到獵人隊十五年,十五年之後,大家把這個事情慢慢淡忘掉了他才出來。

  這個障礙我們必須知道,應該心裡有所警覺,你要不懂,年輕出頭就被人家把你毀掉了。不但祖師如是,給我們示現,釋迦牟尼佛也不例外。佛陀在世,僧團裡面有六群比丘,這是佛的弟子,專門搗蛋的,帶頭的是提婆達多。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兄弟,他對釋迦牟尼佛不服,你能作佛,我為什麼不能作佛?所以總想把釋迦牟尼佛除掉,他作佛。他也有一幫人,相信他、跟著他。戒律就是從這出來的,專門幹一些壞事,釋迦牟尼佛制定戒律。所以那是菩薩示現,沒有這種示現,釋迦牟尼佛就不會制定戒律,這三藏就變成二藏,就不會有律藏,律藏是因為他們天天幹些違背性德的事情。外面有六師外道來障礙佛法,好在佛的在家弟子,當時有十六大國王,他們護持,讓釋迦牟尼佛弘法利生能夠順暢;沒有國王大臣護法,佛法的弘揚肯定會受障礙。

  佛、祖示現給我們看,我們遇到一些障礙要服氣,要知道這是正常現象,我們弘法利生要一帆風順沒有障礙,那反常,那說明我們的福報超過諸佛如來,他們都做不到。這是不能不懂,不能不知道。可是你一定要相信,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成佛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為什麼?他跟我是一樣的,我有智慧德相,他也有,只是我這個智慧德相顯出來了,他沒顯出來,不是沒有,他不比我差,所以對一切眾生能生平等心、能生恭敬心。這個恭敬心就是普賢菩薩禮敬諸佛,對任何一個眾生不敢輕慢,輕慢眾生就是輕慢諸佛如來。那個輕慢心就是罪業,就是你自己菩提道上的障礙。誰障礙自己?自己障礙自己,不是別人。

  唯以妄想分別執著不能證得,你就曉得,凡夫成佛,關鍵在哪裡?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成佛了。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放下了,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裡頭放下了,惠能大師所證得的跟釋迦牟尼佛證得的完全相同,同一個境界。「故知捨離妄想執著,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這句話一定要知道、要記住。佛法修行不是修很多法門,不是讀很多經典,不是的,完全在放下。修法門讀經典為什麼?為我們煩惱習氣太重,我們沒有能力一下放下。那怎麼辦?只有一點點一點點的慢慢放下。每天能放一點,這就是進步,這是真正修行。如果每天經典讀得很多,講經講得很好,煩惱習氣沒有放下,那你就是菩提道上毫無進步。講一生經,沒有做什麼大壞事,來生還可以得人身,果報是福與慧,你有智慧、你有福報,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如果你用你的智慧福報去幹壞事,再一世你就到三途地獄去了,這都是事實真相。你要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這樁事情的可怕,你就不能不重視淨土。我這一生決定生極樂世界,這些障難才完全能消除;不是在極樂世界,這些障難你是決定不能避免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給你做護身符,是你的保障,他的四十八願我們一定要把它讀清楚,要徹底明瞭,我們的信心才真正能夠建立,願行,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學法門沒問題,到極樂世界,一天的修學超過在我們這個世界,我覺得一個劫都不止。為什麼?在極樂世界你能夠分身化身,就像文殊菩薩幫助虛雲老和尚一樣,那是化身。極樂世界化身管用,他能辦事。極樂世界的人,本身在阿彌陀佛的講堂聽佛講經說法,沒動,可是應化身,無量無邊的應化身到哪裡去了?到十方諸佛剎土去供養佛。供佛是修福,去聽經聞法是修慧。多長的時間?不過是一頓飯的時間,你就回來了。你這一頓飯時間,你參訪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一尊佛對你說一句話,你就聽了無量無邊的佛法,所以超過在娑婆世界你一生所學的。真正想學佛法的人,這個機會你能錯過嗎?你在這個世間吃盡辛苦,得到的是很少,一生辛苦,很少;到極樂世界一頓飯的時間,超過你太多太多!

  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你相不相信?真正相信,我們對於什麼樣的修行人最尊敬,擺在第一位?經教裡頭所說的、祖師所說的,愚夫愚婦。鄉下這些阿公阿婆,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什麼都不知道,教他這一句阿彌陀佛,他就死心塌地去念,他不懷疑。你看他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手上一串念珠,對任何人都笑咪咪的。他什麼也不懂,什麼雜念都沒有,就是這一句佛號,我對於這種人五體投地。為什麼?他們這種修行方法暗合道妙,他雖然不知道。上上根人用功的方法跟他完全一樣,上上根人一切通達明瞭,他是一切不通達、不明瞭,但是真信、真願、真念佛,完全相同。他們往生到極樂世界什麼品位?給諸位說上輩上生。上輩上生,祖師大德通常都說,什麼地位?蓮池大師講的,初地到八地。這些人往生到極樂世界,最高的地位是到八地,一般人不能比,但是一般人都瞧不起他。

  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李老師給我講過好多次,他就想學這些阿公阿婆學不像,一生都沒有學成功。可不可以學?真可以學。你真的明瞭了一切放下,不要再想了,經書一個字都不要看。那就像什麼?像鍋漏匠一樣,真自在。諦閑法師那個方法妙絕了,就一句佛號念到底,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晝夜,沒有時間,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幹。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往生還站了三天,等諦閑法師替他辦後事。這個世間只有這一個人,沒有第二個人。站著往生的有,很多,往生站了三天沒聽說過。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鍋漏匠就是愚夫,什麼都不懂,你教他什麼都教不會,所以諦閑法師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行,他會了。這一句就管用,其他都不必要,能成無上道。諦老和尚對他的讚歎是真話,不是假話,「天下弘宗研教的大善知識不如你」,弘宗是禪宗大德,研教是教下這些講經的法師大德,沒有人能比得上你,「名山寶剎的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這是諦閑法師替鍋漏匠辦後事,對他的讚歎,是這一個時代,幾百年當中第一人,沒有看到有這樣殊勝成就的人。

  我們真能發狠心,可以做得到。做不到是什麼?我們煩惱習氣太重,心發不出來,還是有貪瞋痴慢疑,還是貪多,什麼都想學,廣學多聞。殊不知,人家用這個功夫,三年,念佛成就了。這樣功夫用下去,我們常說十年一定開悟,三、四年的時間會得三昧,心定了,六、七年就可能開悟,不是大徹大悟也肯定是大悟,大悟次數多了就徹悟。惠能大師所度的這四十三個人,我們了解,四十三個人,有二、三年大徹大悟的,有六、七年大徹大悟的,有十幾年大徹大悟的,有二十年多年將近三十年大徹大悟的。時間早晚不相同是各人功力,但是徹悟之後境界完全相同。這些榜樣我們都看到了,你真看穿、看透了,我們對於這些方法有信心。這些方法有堅實的理論做基礎,它不是假的,只要你真幹,你就能成就,一門深入。經典不能一門深入,那就學鍋漏匠,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一門深入,成佛不難。災難雖然很多,地球不會毀滅;換句話說,我們未來的時間還很長。真正下定決心三年,哪有不成就的道理!這是無比殊勝的法門。

  所以我到今年,去年八十五歲就下了決心,所有一切經教不看了,我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這一部黃念老的集解,集解提供給我們豐富的資料,讓我們學習《無量壽經》會集本夠了,不要再搞別的東西,世法佛法全放下了。我自己這一生不能往生那就大錯特錯,如入寶山,空手而回,是徹底錯了。我們也在此地做個樣子給大家看看,真搞清楚、搞明白之後,就是六個字,真信、真願、真念。「故經續云成就無量功德」,這真的,一點都不假,無量功德就是往生淨土,親近彌陀。

  「無礙慧者,指圓融通達之佛慧」,佛智慧。《魏譯》本裡面作「無礙智」。「《大集經》云:無礙智慧無有邊,善解眾生三世事」。這個智慧得到,遍法界虛空界,六道裡頭眾生,過去現在未來之事他全知道,不必去問別人。無礙智慧從哪裡來的?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無礙慧是自性裡頭本有的,就是佛所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不是佛的專利,人人都有,你只要把障礙除掉,智慧就現前,能力就現前,相好也現前。「又《法華經》化城喻品」有這麼幾句經文,「如來無礙智,知彼佛滅度,及聲聞菩薩,如見今滅度」。這是說這個智慧的德用,知道彼佛滅度,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什麼時候滅度,他知道。怎麼會知道?佛的出現是眾生機緣成熟,佛一定出現。大家都想學佛,大家心裡頭羨慕佛,佛就來了,一切法從心想生。大家不願意學佛,大家討厭佛,佛就滅度了。佛實在講沒有生滅,是眾生緣所感應的,緣成熟了佛就現前,緣沒有了佛就不見了、就消失了,所以,佛實際上沒有生滅。及聲聞菩薩,如見今滅度。聲聞是阿羅漢,菩薩從三賢到十聖,他們示現在世間全是為教化眾生,統統是緣現則顯,緣消就失掉了,他們決定沒有自己,我們要發心學習。眾生不需要,走了;大家都不需要,還有一個需要,也要留下來幫助這一個,佛氏門中不捨一人。

  「解法如如」,這一句的意思很深。《淨影疏》是隋朝慧遠大師《無量壽經》的註解,叫《義疏》。「解法如如,是其理解。空同曰如。解知一切萬法皆如,名解如如」。解是了解、明白,明白一切法皆是如如。如是什麼意思?如是空的意思,如是同的意思,一切法皆空,一切法完全相同,沒有兩樣。《金剛經》上所說,一切物質現象叫一合相。一是什麼?基本的物質,佛經上叫極微之微,現在科學家稱它作微中子。這是物質最小的,物質的基礎,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都是它組合成的,離開它,一切物質全沒有。所有物質現象叫一合相,組合的一合相,《金剛經》上這句話說得好。一就是同,一樣的。空,空是說它的性質。為什麼說它是空?它是個幻相,它不是真的存在。它的生滅速度,就是它波動頻率的速度,一秒鐘一千六百兆,這波動現象,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我們誤以為它是有。這種現象就像現在看電視,電視裡頭頻道一樣。相有體空,本性是空的,所有現象也是空不可得。所以,對這些相有正確的看法,你的煩惱不起來了,貪瞋痴慢不會起來,為什麼?假的,不是真的。而且什麼?不可得。《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不可得你要去得它,這是很大的錯誤,你得不到,費盡辛苦造無量業,一無所獲,冤枉!六道眾生個個如是。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