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391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九一集)  2012/6/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9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五十五頁,第三行末後一句看起:

  這一段是說明入道,入道就是明心見性,方法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淨土法門也不例外,所以方法很多。歸納起來不外乎兩種,一個是理入,一個是行入,這前面我們都學過了。「行入則有四者」,單單講行。例如上上根人,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像六祖惠能,那是理入,一聞千悟。普通一般人要從行,行是修行,慢慢來,一步一步向上提升,這屬於行。行裡面四種,第一種是「報冤行」。報冤行也就是我們往年離開新加坡的時候,我寫了一幅對聯,贈送給我們所有同學,上聯就是這個意思。「處逆境,隨惡緣,無瞋恚」,這個很重要。我們怎麼處逆境?怎麼跟一些障礙我們的人相處?佛教導我們,用清淨平等覺。知道這些緣分都是過去造的一些業障,或者是現前所造的,叫報應。報應現前,雖然有苦難,要忍受,不能有怨恨心,受什麼樣的迫害,都沒有怨恨。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榜樣,沒成佛之前,修菩薩道,修忍辱波羅蜜,被歌利王割截身體。這是最不能忍受的事情,他能忍,完全接受。而且告訴歌利王,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釋迦牟尼佛成佛了,第一個得度的,憍陳如尊者,憍陳如的前世就是歌利王。佛說話算話,沒有妄語,不但不怨恨歌利王,反而感謝他。為什麼?他提出這個考題,忍辱仙人通過了,忍辱波羅蜜圓滿,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時間提前了。世尊本來排列的,賢劫千佛他是第五尊,彌勒是第四,因為忍辱波羅蜜圓滿,把他提在第四,彌勒排在第五。所以釋迦感恩,沒有怨恨,還感恩。今天我們遇到毀謗的、侮辱的、障礙的、陷害的,要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知道感恩。不是壞事,是來考驗我們功夫夠不夠,在這個境界還會不會起心動念?還會不會想報復?如果都沒有,提升了。沒有他的考試,怎麼知道你的成就?所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我們這一生才能有成就。

  第二個,「隨緣行」,是隨順境、善緣。順境、善緣往往更容易讓人墮落,不知不覺的墮落掉了,很可怕。為什麼?他歡喜,歡喜容易自滿,容易生起傲慢心,這就墮落了。一切順利,別人看到你都恭維你、讚歎你,來供養你,你在這裡面很容易起貪心,貪瞋痴慢非常容易勾引起來,你就墮落掉了。順境裡面,沒有貪戀、沒有愚痴,你也就順利通過了。

  第三,「無所求行」。我們知道萬法皆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千真萬確的事實。今天科學家為我們做報告,他們看到了真相,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都是假的。物質從哪裡來的?是意念波動現象所產生的幻覺,不是真的。佛告訴我們,真心不動,妄心動。阿賴耶是妄心,所以阿賴耶是波動現象裡面產生的,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它做主宰,隨著它的變化。佛在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想就是阿賴耶。阿賴耶起心動念,意識跟末那識執行,意識分別,末那執著,前五識就落實在事相上,前五識就造業。清淨心造淨業,淨業比染業好,淨業現淨土,四聖法界是淨土,染業現穢土,穢土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面又有善惡,善業感三善道,惡業感三惡道。不論是惡道、是善道,是淨土、是穢土,統統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菩薩在這個境界裡面,他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是智慧,叫觀照。心怎麼樣?如如不動。住在這個世間,是為幫助眾生覺悟,自己覺悟了之後幫助眾生。幫助眾生,沒有起心動念,這一點千萬要記住。幫助眾生,自己有起心動念,自己在造業。你一個善念,造的善業,一個不善的念頭,造的是不善業。既然天天都在造業,這是凡夫,這不是聖人。修行修什麼?就是修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叫真修行。能夠這樣修行的,一生當中沒有不成無上道的。

  惠能大師做到了,即身成佛。在他會下,很難得,有四十三個人做到了。這四十三個人都跟他一樣,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一點我們要明瞭。達摩祖師傳承禪宗,從二祖慧可到六祖都是單傳,只傳一個人。惠能大師他傳四十三個人,空前絕後,六祖之前沒有,六祖之後也沒有。有傳二、三個的,四十三個人,有人根本就沒有傳人,傳一個的,二、三個的,沒有像能大師那麼樣的勝,殊勝!這是緣不一樣。宗門如是,教下亦如是,教下是漸修,一步一步向上提升,這種人佔絕大多數。所以釋迦牟尼佛的示現,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就是為這些人。祖師大德常說,黃念老的註解也是會集本,會集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的註疏,總共一百九十三種,蒐集的材料非常豐富。把材料裡頭的精華,都寫在這個註解裡頭,所以這個註解是集經論、各個祖師之大成。對於這樁事情講得很多、講得很清楚,提醒我們,修行不是讀經、磕頭,這些都是形式。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實質是什麼?實質是我們見色聞聲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真修、真行。千經萬論總不離這個原則,與這個原則不相應就不是佛法,與這個相應就是佛法。

  所以修行在哪裡修?日常生活,穿衣吃飯、待人接物。修什麼?經題上講得清清楚楚,清淨平等覺,修這個,這是因。果,果是經題的上半部,大乘、無量壽、莊嚴,那果,那就是極樂世界。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福德,莊嚴是一切圓滿成就,那果報。大乘無量壽莊嚴,就是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往生論》上講的二十九種清淨莊嚴,怎麼修成的?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那個覺是大徹大悟。單獨的講,清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覺是佛陀,全在經題上。這部經就是經題的詳細說明而已,註解是解釋經文的。

  所以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無所求。佛法要不要求?現在要求,覺悟之後就要把這個求的念頭放下。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求的念頭,你有這個求的念頭,你的自性被染污了。所以到最高的境界,禪宗所謂向上一著,求的念頭沒有了。求不求?還求,求是相,不求是性,性相圓融,理事不二,這就入進去了。空有二邊不著,空是真空,有是假有,二邊都不著。

  最後一條,「稱法行」。法就是佛法,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什麼?諸法實相,真如自性。「謂性淨之理,因之為法」。性淨之理,這個理就是真如自性,與真如自性相應,這叫法;與真如之理相違背,那叫非法。非法就不是佛法,不是佛法叫世間法,與自性相違背。具體而言,不能說得太玄,太玄了,我們連邊都摸不著。怎樣才稱性?怎樣才如理?離妄想分別執著就稱性、就如理。換句話說,還有妄想分別執著,就不稱性,就不如理。佛這種教誨,我們如果真的聽懂、聽明白了,就會用。在哪裡用?穿衣吃飯我還執不執著,我還分不分別,我還有沒有起心動念?所以道在哪裡?道就是佛,佛就是道,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問題是你認不認識,你覺不覺悟,你要覺悟沒有一樣不是。你確確實實能在生活當中,把妄想分別執著淡化,那就相應了。相應,不圓滿,你只是淡化,根沒斷。但是這一點淡化,那個福德就不得了,智慧、福德就現前。淡化一分,透一分福智;淡化十分,就透十分福德智慧。所以要捨,要放下!

  初學的人要在事上去放,理摸不到邊際,就從日常生活事相當中去淡化,不再講求,不再執著。功夫用得純熟,理就明白了,就入理了,入理是真的覺悟。在事上這樣的修法,相應的修法,路是走正確了,你是走覺悟的路子,你是走成佛的路子,沒錯,但是現在還沒到。上上利根的人,他初學就到家;中等根性的人,時間長短不一定,各人的緣不相同,各人用功也不相同。我們必須知道,非常想用功,非常想相應,非常想快一點成就,為什麼不能?不能的原因,你沒有真看破,你沒有真放下。真看破的人,徹底放下了。眼前所擁有的這些?不礙事。為什麼不礙事?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你一點都不關心,一點都不操心,這叫真放下。你還關心、還操心,你沒放下。有,沒有放下;沒有,也沒有放下。有也好,沒有也好,都不關心、不操心,這叫真放下,這才是真正成就。

  佛這個字的意思,徹底明瞭宇宙萬法的真相,這樣的人稱他為佛。佛陀這句話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是覺者,就是覺悟的人,真正覺悟了,圓滿的覺悟。我們要把這個字認清楚。佛法是覺悟的方法,學佛沒有別的,學覺悟,學做一個明白人。明白人再不造業,不造業才能夠成佛,才能夠往生。我們這一生非常幸運,有這種殊勝的緣分,得人身,遇佛法,而且遇到大乘,遇到大乘當中的淨土宗,這不可思議。淨土宗裡面能夠遇到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只有我們這一代人,我們前一代人沒有見到過。這個會集本的完成在抗戰時期,那個時候流通的分量非常稀少,中國這麼大,人口這麼多,大概只有一、二千冊。所以,許許多多出家在家的,都沒有見過、沒有聽說過。

  我到台灣,律航老法師,這位法師是將軍,國民黨的一個中將,到台灣之後,他出家了。出家之前跟夏蓮居老居士學佛,也是夏蓮老的弟子。所以將這個經,好像帶了五、六本,帶到台灣,送了三本給李老師。李老師看到非常歡喜,尤其看到經本前面一篇長序,是他老師寫的。所以在台灣講過一遍,自己用毛筆寫了眉註,就在經書的四周空間上寫的註解,以後再沒講了,也沒流通。那個時候我們年輕,剛學佛,不了解佛門狀況,可能有一些法師提出意見,不贊成這個本子。我跟老師見面的時候,老師七十歲,他把這個本子,眉註的本子給我,我看了無量歡喜。他的註解我看得懂,我依照他的眉註我也能夠講得出來。

  那一年韓館長五十歲生日,我就提議,講《無量壽經》來祝壽。她很歡喜,印了三千本。我到台中把這個事情向老師報告,老師說不行,你不能講。我說為什麼?他說你的資歷太淺,萬一這些老和尚提出意見來,你擋不住。我們聽老師的話,把這樁事情停下來,改講《楞嚴經》。這部經,一直到李老師往生,在台中知道的人已經不多,時間過了十幾年,都淡忘了。這個本子在我手上,台中同學們沒見過。老師往生,我把老師註解這個本子印了一萬冊,分送給海內外,大家才看到。看到的人,沒有一個不生歡喜心,緣成熟了。當時我在美國、在加拿大,那邊同修請我講這部經,我記得第一次講在溫哥華,第二次講在舊金山,先後講過十遍。回到台灣,講這部經,沒有人反對了。這是緣,緣成熟了,障礙就沒有了;緣不成熟,障礙重重。

  這部經先後講過十多遍,最近這兩次,我來發心講註解,完全用黃念老的。這個註解不容易,他身體不好,有病,而且很重,帶著病,不眠不休,六年時間把這部註解寫成,太難得了。做這個註解是奉老師之命,夏蓮老囑咐他為這個經本寫個註解。他抱病完成,報老師之恩,報佛恩,沒有人知道他的辛苦。我到北京去看他,親眼看見的。他在世的時候,每年我到北京都會去二、三次。我知道他的辛苦,知道他的慈悲,我來負責流通,所以就發心講註解。我講註解,這個註解就有人看,就有人去研究了。晚年專學這一部經。過去自己沒道場,居無定所,一生過著流浪生活。到去年,香港同修供養一個小道場,很小,可以不要流浪了。流浪要聽別人的,人家請我講什麼,我就講什麼。自己有個小地方住,就不求人,自己能做主,自己做主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八十五歲之後,專講這部《無量壽經》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我就專講這個。一年講一部,一部標準的時間是一千二百個小時,一天講四個小時,要講滿三百天。我帶頭,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我這一生沒有別的,把大乘佛法介紹給大家,晚年特別把《無量壽經》會集本這個集註介紹給大家,這是我學佛的使命,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一無所求。

  國內、國外不少同學到這個地方來跟我見面,求我常住世間,這是我做不到的,我還沒有這個能力。我的壽命早就沒有了,這有些同學知道。壽命早就交給阿彌陀佛,佛讓我多住一天,我就多住一天;佛讓我立刻走,我就很歡喜跟他走。所以這個事情我不做主,阿彌陀佛做主,我得自在,住與不住都一樣。住在這個世間,就是講經,就是把同學們喚醒。雖然大家都皈依了、都受戒了,甚至於有出家了,還沒有醒過來。一切經裡頭,這部經跟註最契現代人的根機。現代人真正認識了、明白了,依照這個經的道理方法修行,沒有一個不往生,沒有一個不成佛。一定要知道,往生成佛才是真正圓滿、真正究竟。你要不往生,不跟阿彌陀佛,你就錯了,大錯了,真錯了!所以經不能不讀,這個註解不能不認真下功夫去研究。徹底搞明白、搞清楚,信心堅定,願心堅固,絕不動搖,決定往生,我們這一生沒有白來。什麼都是假的,誰要就給他,我們所要的,就是要念佛,就是要學《無量壽經》,就是要把自己所學的跟一切有緣同學們分享,我們責任就盡到了。其他的,不是我們分內事情,一概放下。

  「此理眾相皆空,無染無著,無此無彼」,這幾句話就是自性。自性、真如是個什麼樣子?理跟相都是空寂的。自性的理體不是物質,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現象,所以用個空來做代表。從體現相,這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這個相是幻相,不是真的。六道十法界都是夢幻泡影,你要把它認清楚,在這個裡面可以隨緣,不要攀緣。在這個裡面要樣樣放下,為什麼?沒有一樣是真的,放不下就造業。造什麼業?造輪迴業。輪迴從哪裡來的?是因為你造輪迴業就現輪迴,你造地獄業就現地獄,你造天堂業就現天堂,十法界依正莊嚴自作自受,與別人毫不相關。

  有人來欺騙我,有,常常有,這一點我跟道安法師學的。道安法師在世,很多人騙他,而來騙的人都得手,老和尚都給他,我們以為老和尚不知道。有一天我去看老和尚,老和尚告訴我,剛才那個居士,我也認識他,見過幾次面,你有沒有看到?看到,在門口,我進來,他出去。老和尚說,他今天又來騙我。我說給他沒有?給他了。老和尚非常可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你給他不是幫助他造業了嗎?老和尚說,不要緊,他雖然去造業,業貫滿盈的時候他會回頭。他如果真知道,每次去騙老和尚,老和尚都知道,他會受感動,他能回頭。現在還不是回頭的時候,別說。老和尚攝受眾生真有智慧,一定到他感動的時候,他來求教了,這才會告訴他。這就是佛法裡頭,「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我們在道安老和尚身上學到這一招。這句話佛說的,怎麼做法,怎麼落實?道安法師做給我們看了。

  真正修行人少!道安法師,我們這一生遇到的人最佩服的一個,沒有嫉妒心。他在台北辦大專佛學講座,那個時候有學生將近八百多人,請我去做總主講。我講經的時候,學生幾乎都來坐,講堂坐得滿滿的;他講經的時候,寥寥無幾,只有三、五十個人,差距太大了。我上午講,他下午講,我跟老和尚商量,我們對調一下,上午你講,我下午講,他說好。對調之後,這些學生上午不來,下午來,搞得我們沒法子。可是老和尚一點都不在心,真難得!你說一般人這種情形他受不了。他那時候六十出頭,我們才四十歲,老和尚大我二十歲的樣子。我只看到這麼一個人,心胸廣大,對於後學全心全力的提拔、照顧,再沒有看到第二個這樣的法師。真的是愛護人才,給我們機會,來領導這麼一個團隊,這個團隊以後起很大的作用。

  這些大專學生畢業之後到海外留學,很多在海外有成就了,在海外自己創業、成家了,我們都認識。我在全世界有這麼好的法緣,就是這批學生,要沒有這些學生,誰知道你?誰會請你?所以在全世界到處都是。那個時候我認識的學生,我們這個大專講座,加上李老師的慈光大專講座,辦了十多年,學生差不多將近一萬多人,法緣從這兒來的。他們邀請我去弘法,我也知道他們生活不容易,盡可能的節省開銷。我只要求他們給我買飛機票、買車票,我不要錢,你們都替我準備好,到那個地方,管吃住,不要供養。盡量減輕他們的負擔,所以大家歡喜。

  我第一次到美國,一九八二年。到美國之後,學生們知道了,不到一個月,有二十多個城市,三百多個同學,他們就聯起來了。每個地方講一個星期,三、四個月,一年去兩次,在美國、在加拿大,我們在那邊成立三十多個淨宗學會。還有南美找我,沒有時間去,我介紹給別的出家人,到那邊去建道場。以後在東南亞、在歐洲,全都是這些同學做骨幹。我們非常單純,就是一樁事情,把大乘佛法講清楚、講明白,介紹給大家。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你修什麼法門,怎麼個修法,是你自己的事情。這一生過著釋迦牟尼佛游牧的生活。

  所以,知道事實真相,我們就不再有染著。染是煩惱,染什麼?貪瞋痴慢,這個是染污,染污的心,染污的行為是財色名食睡、七情五欲這些東西。所以我們學佛入不了境界,理不能入,行也不能入。這樣搞一輩子,把佛法變成了學術,把智慧變成了知識,這個因果怎麼講法?我們有因果,不是沒有因果,你把如來的法變味道了,不是那個味道了。佛法的真味道,這個經上講了標準,三句話,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這是純正之法!我們把它變味道了,我們就有罪過,把它變成世間的學術。超越世間是能了生死出三界,變成世間,不能了生死,出不了六道輪迴。把它變成世間法,這個錯了,很多人自以為是。如果把它變成宗教,甚至於變成商業化,那就更錯了。佛法在現前社會很多花樣,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瞭。

  我們的目標、方向要認清楚,決定不能動搖。今天如果不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別無二路,不可能有成就。八萬四千法門不是不好,你煩惱習氣斷不了,你業障沒法子消除,這些東西障礙你。何況還有外緣,意想不到的外緣,所以成就真的很難!自己一定要曉得,曉得的方法沒有別的,天天學這部經教,一門深入。這部經參透了,就見性了,參透了,一切經自然通了。通了以後怎麼辦?通了以後還是學這一門,還是弘揚這一門。為什麼?這一門契機,這一門現在人能得真實利益。因為他可以不斷煩惱,他可以不消業障,他能往生極樂世界,叫帶業往生。實際上,帶到極樂世界,業障煩惱自然就沒有了,這個東西太妙了。煩惱不斷,自然斷了;業障不消,自然消了。這個有道理,這個道理很深,都在這部經裡頭。這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彌陀名號不可思議功德,你沒有真搞清楚,你不相信。雖然說有信,信裡頭有懷疑,百分之九十九信,還有一分懷疑,那都是障礙。

  我們今天這個地方,也算是個道場,只要有道,所在之處都可以稱為道場。我們要學,真正知道萬法皆空,學什麼?學不染,學不執著,真修。「無此無彼」,無有彼此,是什麼?是平等法界,平等是佛法界,沒有彼此。我們要認真努力,非常認真努力,取得跟阿彌陀佛相應,也就是取得往生真正的條件。什麼時候能往生?隨時能往生,你才真得大自在,想走就走。佛菩薩慈悲,要我留就留,走跟留是一不是二,都得自在。

  「故經云:法無有我,離我垢故」。這是真的,佛法裡頭無我。無我,還有什麼好操心的?小乘須陀洹身見破了,知道什麼?這身不是我,不再執著身是我。我有沒有?有,不是身體,世俗人說靈魂,佛家說靈魂也不是我,為什麼?靈魂迷惑顛倒。我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那是我。所以用這個標準來說,靈性是我,靈魂不是我。靈魂是迷而不覺,靈性是覺而不迷,這個要分清楚。也就是靈魂糊塗,實在它不靈,叫迷魂名符其實,它迷惑顛倒。它要真正靈了,它願意住六道嗎?真正靈,它不願意住六道,外面的境界海闊天空。迷了就出不了六道,所以靈魂出不了六道輪迴。阿羅漢覺悟了,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他超越六道輪迴,他住四聖法界,住釋迦牟尼佛的淨土,不住穢土。離我垢故,我就是染污,染污的根源。「智者信解此理」,有智慧的人對這個道理相信,他理解。「應當稱法而行」,他的生活跟法性相應,法性無我,他不執著有我。

  「法體無慳」,慳貪,「於身命財」都沒有貪著,可以捨身,可以捨命,可以捨財,他行菩薩道。菩薩道是什麼?「檀捨施」,就是布施,就是放下,他輕而易舉把這個東西全放下了。「心無慳惜」,沒有貪心,沒有吝嗇。「達解三空」,這個地方叫三空,底下有註解,三輪體空,「施者、受者及所施之物,三相皆空」。他布施,沒有想到我布施什麼東西、布施多少、布施給哪些人,沒有這個念頭。布施出去了,心裡頭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如果布施著相,記得清清楚楚,它變成福報,來生大富大貴,得這個果報;不放在心上,變成功德,功德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果報不一樣!所以,他明達理解三輪體空。

  「自利利他,莊嚴菩提之道」。我們還沒有到菩薩境界,我們把所作所為迴向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天親菩薩講二十九種莊嚴。二十九種莊嚴,我們把功德迴向莊嚴極樂世界、莊嚴阿彌陀佛、莊嚴一切往生的菩薩,這個好!「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無所行」。六度做不做?做,非常認真做。怎麼無所行?不著相,布施不著布施的相,持戒不著持戒的相,忍辱不著忍辱的相;也就是修六度萬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六度萬行都做得圓圓滿滿,在哪裡?就在日常生活。你每天要穿衣,每天要吃飯,穿衣吃飯裡面能不能修六波羅蜜?能。菩薩能修我為什麼不能修?

  穿衣,我怎麼施?我今天有衣服穿,想到現前社會還有很多人沒有衣服穿的,雖然你沒有布施的行為,你有布施的心。遇到這些苦難眾生,我真用衣服供養他們,我用飲食供養他們。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要常有布施的心。布施的事是緣,遇到緣,有能力,要盡心盡力幫助別人。我們在十年前,整整十年,是意想不到的遇了個緣。那時候我住在澳洲,澳洲格里菲斯大學、昆士蘭大學校長找我,跟學校一些老師舉行一個座談會。討論的問題?九一一的事情,恐怖的攻擊。這個事情是大事情,如何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平,這是討論的主題。我給這些教授們分析,衝突從哪裡來的,他們都沒想到。衝突從自私自利來的,深的道理很難講得清楚,淺顯的事例很容易懂。譬如今天利益在面前,我們念頭起來,是自利還是利他?每個人都說自利,那衝突不就起來了嗎?我也要這個利,你也要,他也要,這怎麼辦?都說我們的利益,我們國家的利益,那別的國家不就衝突了嗎?

  所以我就問我對面,對面坐了個老教授,我看資格很老,跟院長坐在一起,美國人。我就向他請教,我說美國的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研究所是不是統統教競爭?他說是的。我接著說,競爭再提升是什麼?他看著我,沒有回答。我接著說,競爭提升就是鬥爭,鬥爭再提升就是戰爭,現在的戰爭是核武、生化,同歸於盡。我說這個概念是死路,怎麼可以這樣教法?我說古老的中國跟印度,從小教小孩沒有教競爭,都教讓,小朋友教他忍讓,獎勵他能忍、能讓;到大一點,他就曉得謙讓;將來踏進社會,他懂得禮讓。一路讓到底,這個世界哪裡會有鬥爭、會有衝突?不可能。這種想法、看法,他們從來沒聽說過。

  所以第二個星期再邀我的時候,學校就請我做他們學校教授,送學位給我。我說這些對我們出家人沒有用處,沒有這個必要,大家想在一起聊聊天,這個很好,座談會很好,我會來參加。可是學校校長意思不在此地,他說我這些想法確實能幫助聯合國消滅衝突。你看他們用的字,消滅衝突,我們中國人不用這個字,這個字太狠了,我們中國人講化解衝突。用那種字眼,衝突就化解不了,你想消滅他,他也想消滅你,如何化解?東西方文化不一樣,對於疾病,你看看西方人講消毒,那個毒要把它消滅,中國人講解毒,把它解開,理念不相同。所以希望我代表學校、代表澳洲,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這樣的一個原因。他說聯合國不會邀請和尚,他邀請的對象是專家學者,是一些教授,我沒有這些條件。所以馬上就給我,學校給我學位、給我教授的聘書,我代表學校、代表澳洲。這是一個很好的緣分,也是出家人的本分,幫助社會安定和平。所以我就接受了,有這個機會去看看,國際會議還沒看過。

  二00三年第一次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活動,地點是在泰國曼谷,曼谷大學,跟泰國結了緣。泰國這個緣,就以後有二00六年巴黎的活動,巴黎那個大型活動,我們做主辦單位,是泰國大使推薦的。沒有這個緣,他找不到我們,緣是一個環節接著一個環節。我們要懂得把佛陀的教誨用在生活,這真實利益,這真實智慧。如果學了用不上,那白學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佛怎麼教我們的,我們要善於體會、善於應用。「故名稱法行」,你的思想行為與佛法相稱,全用上了。這個六度,布施用上了,我們參加聯合國的活動,是去布施佛法,去布施中國傳統的文化。在那個場合裡面去宣傳,向大家做報告,確實能解決現前社會問題。這是機會,沒有,不求;有,我們可以參加。

  持戒,守規矩,守法。佛法,佛的戒律要守,世間風俗習慣也要遵守。不遵守什麼?不遵守跟人格格不入,不好相處。古人對這個非常講究,入境一定要問俗。我到達這個生疏的地方,問他們的習俗,特別是哪些忌諱的地方,我們一定要知道,不要犯別人的忌諱,與大家和睦相處,這就對了。佛法是最隨和的,所以它沒有障礙。你看到中國,馬上就接受中國的風俗習慣。印度出家人,三衣一缽,樹下一宿,到中國來這行不通。中國人講禮,出家人是帝王師,皇上的老師,叫他晚上睡在樹下,叫他去托缽,這中國人做不到。你看,一到中國來,住的是宮殿,穿的是四季的服裝,飲食起居跟中國完全相同,他才接受,歡喜!

  佛法傳到現在全變質了,一些儀規,祖師制定的,現在也都變質了,味道不一樣了。我們要想把傳統文化再找回來,把大乘佛法找回來,首先第一個步驟,是要人認識傳統文化、認識大乘佛法。那就得把教義講清楚、講明白,活活潑潑的表演出來,讓大家生歡喜心。告訴他學佛對你一點障礙都沒有,對你只有好處,沒有障礙,這才願意接受。你想發財,佛法幫助你發大財;你想升官,佛法幫助你高官,誰不願意?但是這裡頭有道理,如理如法,你得的名利是正法;違背了道理,你所得來的,眼前得到,後患無窮,不是真正的福報。所以日常生活當中,這六個都要做到,從早到晚,處事待人接物全要用上,要忍耐、要精進、要禪定。定是什麼?心要是定的,心不會被境界所轉,有理智,不用感情,六度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集註裡頭,行入這四條裡頭,他特別引第三,「無所求行,世人長迷」,長時間迷惑顛倒,「處處貪求」,這個錯了。處處貪求的果報就是六道輪迴,永遠不能出六道,苦不堪言。貪求到的,來生還得還債。六道裡頭,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它太苦了,這不能不知道。「智者悟真」,真正有智慧的人他覺悟了,他知道事實真相。事實真相知道之後,「安心無為」,他的心是定的,他能夠安於現前的狀況,絕對不會為非作歹。他知道萬有皆空,所以沒有希求,中國古人所謂「人到無求品自高」。人生在世,生活需求很簡單,能穿得暖,吃得飽,有個小房子遮蔽風雨,足矣!我們一生沒有福報,沒有住處,過的是流浪生活。流浪生活過慣了,什麼都好,隨遇而安,一絲毫執著都沒有。「是真無求,順道而行,故謂之無所求行」。隨順、隨緣,一切都不需要去計較,什麼都好。「由上可見,無希求想」,就是無所求行,「亦無不希求想」,不希求也沒有。希求不希求都沒有,那就是隨緣,什麼都好,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我們在今天一定要想到,當年釋迦牟尼佛在世,怎麼創立佛教傳給後世,要學他。為什麼?佛法在今天實質上沒有了,沒有了就再創,再創得用創教的理念、創教的方法。所有一切儀規,後人去建立,釋迦牟尼佛的時候沒有,都是以後祖師建立的。世尊當年在世一生,開悟之後,四十九年講經教學,除這個之外,他一法不立。戒律怎麼制定的?看到這些人作惡,造業、造孽,這才制定的。這個事情不能做,殺生不能做,偷盜不能做,淫欲不能做,看到人家犯,犯這些過失,這定下來的。我們今天學習釋迦牟尼佛的理念、釋迦牟尼佛的方法、釋迦牟尼佛的經驗,就能把佛法找回來。

  傳統文化亦復如是,現在全都丟失了,丟失了再找回來,不難,不是找不回來的,只要真的有心,肯定能做得到。孔子那個時候跟現在相彷彿,現在實在講,有過之而無不及。周朝末後的五百年,亂世,前面三百年好,周王做得好,帶領得好。後面的人從小長大都享福,沒吃過苦頭,不知道,貪圖享受,世風就日下了。孔子生在春秋時代,亂了;孟子更亂,戰國時代。這兩位夫子在亂世,到處勸人,行道,但是沒有人相信,沒有人肯接受。孔子的影響力太大了,你看每到一處,國君對他敬而遠之。他的智慧、學問佩服他,因為他影響大,他學生太多,所謂三千人,七十二個傑出人才。人家不敢用他什麼?怕他篡位,怕他搞政變,不敢用他。孔子老實,決定不搞革命,為什麼?不帶這個頭,這個頭不能帶,守法。有學問,有德行,沒有人肯用,回家去教學,把這些智慧、學問傳給底下一代,做這個工作。所以,周遊列國十幾年,最後回老家教學。

  回去那年六十八歲,孔子七十三歲過世,實際教學五年。五年教學的功德,他在歷史上被稱為至聖先師。孔子在世連作夢都沒想到,如果要曉得有這樁事情,我想他三十而立那年就開始教學。釋迦牟尼佛三十歲開悟的,孔子三十而立,十五有志於學,三十而立,那會學釋迦牟尼佛。如果說一生教學,那他的影響可太大太大了。釋迦牟尼佛教了四十九年,孔子教五年。所以我們看歷史上這些人物,真正有智慧、有道德、有學問,幾乎全是從事於教育工作。這個工作清高,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所以他什麼都不求,簡單生活能維持,得天下英才而樂育之,這是多麼快樂的事情,多麼幸福的事情。

  所以,「一法不立,是真無求也」。真無求,你就真清淨、真平等、真覺悟了。還有求的心,還有希望的心,錯了,這心不清淨。「又無希求」,就是無為,無為就是無作,夫子一生沒有創作、沒有發明。「無不希求,是不住無為。不著有為,不住無為」,這叫中道。這就是什麼?隨緣,有緣可以做,沒有緣不做,這多自在。我們要沒有澳洲兩個大學的緣,我們就不會去參與聯合國的和平會議,不求這些事情。有這個緣的時候,也可以隨緣,為什麼?整個世界亂了,幫助世界恢復安定和平,這是慈悲,這是利益眾生;換句話說,菩薩應該要做的。做,沒有居功的念頭。

  湯池小鎮的實驗,聯合國逼出來的。我們做很多次的主題報告,大家聽了很歡喜,散會之後我們在一起聊天吃飯,就有一些會友來給我說,說我的報告很好,這是理想,是做不到的。我聽了這句話,是當頭一棒,這個問題嚴重,對古聖先賢沒有信心。怎樣幫助這些人建立信心?只有一個辦法,做實驗,這科學,科學拿證據來。所以才有這個念頭,搞實驗,大概找了二、三年,緣都不成熟。二00五年回老家,七十年沒回去,回去看看,還有些族兄弟、堂兄弟。家族同輩分的還有三十多個人,聚集在一起,我把這些年的事情向大家做個簡單的報告,知道我在幹什麼事情。他們曉得我想做實驗,大家很高興,回來做,我們支持你,在家鄉做。剛好湯池小鎮那個房子要賣,政府的,他們遷移,有三十畝地。政府領導也非常合作,希望我做這個事情,就這麼做成了,意想不到。我們預定二、三年才能做出成績,沒有想到三個多月成績卓著。我們在這個實驗裡面,得到兩句話的結論,第一個,人性本善,證明了;第二個,證明人民是很好教的,就是沒人教,一教他就懂了,就明白了。

  所以我們那個時候就想,怎麼樣到聯合國做報告,這才能產生很大的效果。我們找聯合國難!可是五月,兩個月之後,聯合國來找我,這機會到了。找我,我都不敢相信,聯合國找的是會員國,不可能找到我們淨宗學院。我們派三個人去打聽,在巴黎打電話告訴我,真有其事。他們找的是泰國,泰國大使推薦,邀請我參加主辦單位。你看,都是緣!這種成功,我跟湯池老師們說,決定不可以居功、不可以傲慢,這個成就不是我們做出來的,祖宗之德,三寶加持。我說我們要居功那就有罪了,一切成就歸功於祖德、歸功於三寶。所以,要懂得鑑別緣成不成熟,緣成熟,可以做,做成功了,影響很大。今天國內,對中國傳統文化醒悟過來了。對海外影響很大,我們在馬來西亞能辦個漢學院,得到兩位首相的支持,這都是從湯池成就,讓人家產生信心,對海外的影響。所以佛法活學活用,不是死呆板的。以上都是明極樂世界的菩薩平等遊剎的妙德。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