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363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六三集)  2012/6/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6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八十九頁第三行,經文:

  【發菩提心。】

  註解,三,『發菩提心』。「因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乃本經之宗,三輩往生之正軌,故重見於本品也」。對於修學大乘,「發菩提心」是第一個要具備的條件。所以一切大乘經論裡面常常可以看到,也就是多次的提醒,不斷的提醒。為什麼?我們沒發出來,需要提醒。發出來之後也需要提醒,怕退失了,會忘掉。就是我們在六道輪迴的時間太長,迷得太深,起心動念全是妄心。妄心修小乘可以,修人天福報沒問題,修大乘就有問題,它就障礙大乘。菩提是覺,覺而不迷,妄心就是迷,菩提是覺,菩提是真心。《起信論》裡面說本性本覺,本來是覺,現在變成不覺,妄心就是不覺。又跟我們說,「本覺本有,不覺本無」,這就說明本有是不生不滅,本無是生滅,不覺是生滅法,生滅法不能夠成就明心見性,明心見性要用真心。所以菩提心就非常重要了。

  前面一品詳細講過,在此地再提醒我們,也提醒自己,菩提心的體就是真誠心;換句話說,真誠本有,不真不誠這本無,真誠是本有的。自受用就是清淨平等覺,日常生活當中,對自己來說要清淨平等覺。清淨,沒有染污,我們常常不知不覺就被染污。什麼是染污?執著是染污,執著身見、邊見、成見,執著有貪瞋痴慢。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是不是起分別執著?是不是有貪瞋痴慢?有喜歡的、有討厭的這就不行。這個什麼?這就染污,心不清淨了。清淨心裡頭沒有染污,用《金剛經》的話說,沒有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有這四相,這四相是染污;「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是不平等。我們這個經上清淨平等覺,清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覺就是佛,這裡頭是三寶,時時刻刻拿這個鏡子來照自己。眼見色、耳聞聲,在這個裡頭修清淨,離開六根六塵到哪裡修?沒地方修了。

  所以修行確實就在生活當中,在生活當中沒有執著的念頭,沒有分別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控制的念頭,這叫真正修行,這是自受用。有自受用才有他受用,他受用是慈悲,悲是拔眾生苦。看到眾生苦,迷惑、顛倒、造業、受報,生起憐憫心、同情心,這是悲心。我們幫助他、關懷他,幫助他、照顧他,幫助他覺悟,這是慈心。慈是與樂,悲是拔苦,人要常常有這個心,這就是大乘菩薩心。淨土是大乘教,是一生成佛的大法,所以古大德有很多肯定這個法門是一乘法,一乘法就是一生成佛;大乘是成菩薩,一乘是成佛。我們想一生往生,往生就是成佛,要在境界裡頭去練這個功夫,這叫真修。

  第四「嚴持禁戒」。

  【持諸禁戒。堅守不犯。】

  這個註解裡面說,這就是《觀經》所講的「具諸戒行」,或者是「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兩句話,三福裡頭說的,淨業三福裡面講的。「蓋無戒則同漏器,雖勤念佛亦難圓滿」,這兩句話非常重要,多少人疏忽了,所以念佛念了一生,最後不能往生。你要想他什麼原因?不外乎這兩句話。念佛念得很勤,最後不能往生,為什麼?功德漏掉了。功德漏掉,最容易漏掉就是發脾氣,自己一不高興,一發脾氣,火燒功德林,好不容易修習的功德,一個脾氣就完了。功德沒有了,福德有,發脾氣,福德在,功德不在,功德變成福德。

  所以,五毒要反過來,修什麼?修不貪、修不瞋恚、不愚痴。不愚痴,我都清楚、都明白,染淨、是非、善惡清清楚楚,智慧;如如不動是功夫,如如不動,清淨心才能現前。定慧等學,又清楚、又不動心,這是真修行、真功夫。所以要會用。在哪裡用?在生活上用,不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懷疑。傲慢、懷疑雖然好像沒有前面貪瞋痴那麼嚴重,但是孔子說得好,《論語》上有句話大家都很熟悉。孔子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假設有這麼一個人,他的才華像周公一樣,但是他有個毛病,「使驕且吝」,驕就是傲慢,吝就是吝嗇。夫子說,「其餘則不足觀也」,其他就不必說了,這個人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傲慢關係太大了,是菩提道上嚴重的障礙。

  經教裡面都教給我們,你看連《還源觀》,《還源觀》裡面教我們「柔和質直」,這是講態度。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教我們「隨喜功德」,教我們修隨喜,「恆順眾生」,我們希望我順從別人,不要求別人順從我。要求別人順從我,這個裡頭就有傲慢,要求我順從別人。中國老祖宗說了一句話說得最好,「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六祖大師教人「不見他人過」,要常常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到別人過失。看到自己的過失自己會改過,行善積德,提升自己;看到別人的過失,我們的清淨心就被人家染污了。那我看到了怎麼辦?不要放在心上,這個方法好,不放在心上,心永遠保持清淨。我們功夫還不純,保持人家善的可以,絕不保持人家不善的。功夫純了之後,善的也不保存,真清淨。是非、善惡、邪正心裡頭都不著,都沒有。

  如果到這個境界裡面,念佛人講功夫,最起碼的功夫叫功夫成片,也就是初步的一心不亂就得到了。這雖然不是很深的,有這個功夫,往生就可以自在。自在什麼?想什麼時候走什麼時候就走得了,佛都來接引你。你功夫純了,你煩惱、習氣沒斷,但是功夫純了,你說這多重要!人有這種功夫,在這個世間得自在了,想住就住,想走就走,什麼時候想走,佛什麼時候就來迎接,自己的心跟佛心是通的,相應的,「一念相應一念佛」。這個道理我們很清楚,佛身在一切處,我們這一念相應,佛就現身,現身就在面前,不來而來;佛拿著蓮花接我們去往生,不去而去。相上宛然,好像是有來去,理上絕對沒來去,我們今天理跟事都明白了。理事明白了,對於往生這樁事情一點懷疑都沒有,這就叫得大自在,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戒律,我們學淨土的同學,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淨業三福,這個總必須要記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眾戒,《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三皈五戒、沙彌十戒夠了,這些我們能夠不犯,真的是彌陀弟子。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念念不忘阿彌陀佛,也可以說念念不捨阿彌陀佛,心上真有這叫真念,口上不念沒有關係,心上真有。在什麼地方培植?就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刻刻要培養我們心裡頭真有阿彌陀佛。最好的方法,從前李老師教導我們的,看一切人是阿彌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彌陀佛,看一切萬物都是阿彌陀佛,這就是你念念都沒有離開阿彌陀佛。這個看法是真的是假的,是有意是無意的?沒有真假,沒有有意無意,一切法是一體。阿彌陀佛是自性,一切法都是自性現的,都沒有離開自性。

  好像我們看電視,電視裡頭的影像,頻道眾多,在外國有一百多個頻道。頻道的畫面那是假的,為什麼?它有生有滅。可是螢幕是真的,螢幕不生不滅。阿彌陀佛是什麼?阿彌陀佛就是螢幕。什麼現象在屏幕裡頭出現,有沒有離開屏幕?沒有,離開屏幕,影像不可得,看不到。所以螢幕不生不滅,就是自性,所有一切的這些畫面,那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六根接觸的六塵境界。真心在哪裡?真心在相裡頭,在萬相裡頭。萬相在哪裡?萬相在真心裡頭,性相是一,性相不二,我們就懂得這兩句話了。真妄在一起,是一不是二,雖然是一不是二,曉得哪部分是真,哪部分是妄。妄不放在心上,真也不放在心上,你就真正見到真;把真放在心上也錯了,真就變成妄。所以心裡頭總歸一句阿彌陀佛,決定得生淨土。

  這就是戒,戒在我們生活當中,受與不受沒關係,那是形式,要真修。以前章嘉大師告訴我,你修一條,這條戒你就得到了。我學不殺生,連小動物我都不會傷害牠,這條戒你就得到了。學不偷盜,決定不佔別人絲毫便宜,寧願吃虧、寧願忍讓,不佔人一點便宜,這偷盜戒做到了。邪行,連念頭都不生,要用這個功夫,有念頭都不行。煩惱、習氣很重怎麼辦?常常想到西方極樂世界,我這一生唯一的一個目標就是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我應當要具足,我不具足去不了。有這樣的目標、這樣的方向,戒律很容易持,一點都不難。習氣才現前,立刻就化掉了,一句阿彌陀佛就化解掉,這叫功夫得力。什麼功夫?念佛的功夫,念這句佛號真管用,真能把煩惱、業障化掉,這功夫。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饒益有情」,前面是自利,這是利他。經文:

  【饒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與之。令得安樂。】

  要常常有這個心,這就是度眾生的心,這是大慈悲心。大慈悲心不可思議,大慈悲心跟佛相應,佛具足大慈悲。「饒益有情是菩薩利他行。如《普賢行願品》曰: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這一句重要。我們今天,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原因在哪裡?原因在分別。你是眾生,你不是佛,我對你不需要尊重,我對你不需要供養。這個供養裡頭,有尊重、有愛護、有關懷、有幫助,這都屬於供養。我認為沒有供養你的必要,這是什麼?這就有分別,有自有他,不知道自他是一體。菩薩恆順眾生,菩薩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只有在什麼情形之下,菩薩不去幫助、供養這個眾生?眾生不接受,那菩薩就不去理他。不接受你要找他,他會反駁,他不但不生歡喜,他有怨恨,讓這個眾生造更重的罪業。所以他不喜歡,不去惹他,離他遠遠的。這就是經上所說的,也是一條戒律,「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不要叫眾生生煩惱。叫眾生生煩惱就結下怨,這個怨雖然很輕、很微薄,但是如果常常累積,就變成重大的怨恨。

  菩薩往往從極其微細地方他下手,所以他心清淨,心能真誠平等覺,平等覺是本性,是真心,回到清淨平等覺。凡夫的心粗,粗心大意,重大的可以不犯,能守得住,極其微細的常常會起現行。這種微細經長時間累積,就變成很深的習氣,習氣是這麼來的。所以,要學恆順眾生,眾生做錯事情也可以恆順,這個錯是不大,不是重大錯誤,就能隨順,就能夠忍受,修忍辱波羅蜜。重大的,那不能忍受,就要說出,要勸導他,柔和勸導,幫助他改正。菩薩對待眾生他用真誠愛心,所以眾生都能夠接受,都能夠聽從教誨,也就是聽從勸導,樂於改過自新。凡夫勸眾生帶著有傲慢的習氣,有責備的習氣,有訓導的習氣,他不服。他知不知道錯?知道錯,知道錯不服你,他反抗你。這就是菩薩所謂道行深,道行深什麼叫道行?菩薩有智慧,菩薩有善巧方便。菩薩有沒有發脾氣的時候?有。這個眾生犯了錯誤,應該用嚴厲的發脾氣他才會接受,行。

  連老師教學,我們都親眼看到這個方式。李老師教學,我們的教室差不多就這個攝影棚這麼大,學生不多,二十個人。我們就看到老師對有些學生有打有罵,態度很不好,那是什麼學生?對老師真正恭敬,老師真教,有打有罵。打他是什麼?記住,打記性,這個地方挨過打的,永遠不會忘記。對有幾個同學,老師從來沒有給他們有過嚴厲的顏色,都是和顏悅色,錯誤地方老師也不糾正。我初學我看不懂,我有疑問也不敢問。一、二個月老師看出來,知道我有疑問,不敢問,把我叫到房間裡面去,告訴我,是不是有疑問?我說是的,是有這個疑問。他說你不知道,那個可以打、可以罵的是真學的;那個不能打罵,是假學的,不是真學,你幾句話說重了,臉馬上就紅了,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我明白了,假的,不要跟他結冤仇,他不是真學,真學的那是有打有罵,我才明白。所以菩薩不是不發脾氣,發脾氣是真正愛他。被教訓的人知道老師是愛他,愛護他,有感恩的心,罵了他、打了他,感恩,真改過,真懺悔。至於那個他不明瞭這些事情,你用這個方法對他,他怨恨,他記仇在心,這個麻煩,以後變成生生世世冤冤相報,這就錯了。

  所以日常生活當中,沒有智慧怎麼行?用智慧觀察,哪些是真學的,哪些是假學的,哪些是禁得起考驗的,哪些是禁不起考驗的。禁不起考驗也要照顧他,時間要長,不是短時間能成就的,有的時候十年、二十年,慢慢的來,這真的是慈悲到極處。他什麼時候知道?覺悟的時候,二、三十年之後他才覺悟,他才曉得老師的愛護,父母的愛護。有人一生不知道父母愛護,怨恨父母,現在社會這種人太多了。所以今天這個社會,不但學佛難,學做個好人都難,什麼原因?他沒有誠心,沒有真心,全是妄心。跟這些妄心的人在一起,你就得原諒他,小毛病可以隨順,大毛病可以提醒他,一個總原則,不結冤仇。做人真不容易,真是大學問,只有佛跟菩薩做人才圓滿,面面玲瓏。

  每個人根性不相同,對每個人的方法也都不一樣,總的方向、目標就是幫助他覺悟,他不覺悟他就造罪業。有人,你用什麼樣的方法他都醒不過來,那就沒有法子。怎麼?等他受報,吃盡苦頭之後,你再跟他講,他慢慢相信你。所以菩薩度化眾生不是一世,生生世世!你要知道,才知道佛菩薩恩德之大,超過父母太多了。父母恩德是一世的,佛菩薩生生世世都在看著你,都在照顧你,為什麼?你跟他有緣。雖有緣,煩惱習氣太重,回不了頭來,那就慢慢等待,等待無量劫,總有一天回頭。

  這裡講到隨順眾生,就是隨順供養諸佛,這句話意思深,就是隨順供養這個人,這個人是諸佛。為什麼?他本性是佛,他本來是佛,現在迷惑成這個樣子,隨順他也隨順了一切諸佛。一切諸佛就是隨順這個人肯定會影響周邊,周邊的人根性利的,看到你這個隨順他開悟了;根性劣的,煩惱習氣重的,他不會開悟。各種不同根性的眾生都有,我們能看到是有形的,還有我們肉眼看不見的。

  我這幾天收到一封一個同學的報告,他在修行當中,突然看見了自己身上每個器官裡面都有很多眾生,再仔細看,一般人也都有,看到的真正不可思議,多少?無量無邊。眾生跟你沒有關係不會上你身,這就是一般講的,無量劫來生生世世的冤親債主,太多太多了。你所殺的、所吃的,沒有一個饒掉你,全都在你身上。我們一般人不知道,偶爾他有這麼個因緣他看到了,這些來求超度的太多了,告訴我。我不知道那就算了,知道之後,我就把它整理起來,我們每天講經,請他們來聽經,講完之後送他們各歸本位,給他立牌位。我們自己累劫的冤親債主,還有一切眾生的,一切眾生每個人的冤親債主我們都要想到。災難從哪裡來的?病痛從哪裡來的?這些根源,真正的根源,這個沒有人知道。我們把念頭轉變,從今天起我決定要學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要學尊重承事,對一切眾生尊重,對自己來說謙虛。尊重承事一切眾生,就是尊重承事如來,普賢菩薩是這樣做,普賢菩薩也是這樣教人。

  「是故淨業行人」,修淨土的人,「應於眾生廣行饒益」。我們對一切眾生,要常常對他做有利益的事情。利益還要有饒益,饒益是什麼?最多的利益、最好的利益,是這個意思。是認真去做的,不是隨隨便便的,敷衍塞責這個不可以,認真去做。我們供養東西給別人,不是說我們不要的給別人,我們把最好的供養別人,把最差的留給自己,這個功德大!所以我們常常想到,施後面就有果報,這樣的心、這樣的行為布施,果報非常豐厚。我們把不要的東西布施給別人,我們得的果報就很微弱,得到的果報也等於說人家不要的給我們。什麼樣的因結什麼樣的果,我們以最好的供養別人,我們收到的果報是最好的,比我們供養的還要好。這些道理真懂得,我們就會真幹!佛在哪裡?每個人都是佛,每個眾生都是佛,蚊蟲螞蟻都是佛,樹木花草都是佛,諸佛菩薩就在我們的周邊。

  『所作善根,悉施與之』,我們累積的,所謂是行善積德迴向給一切眾生,他們沒有做,我做了,我把功德跟大家分享,這個功德就大了。隨著你的心量,你的心量大,你的福報就大,所以古人說「量大福大」,就這個意思。我修的福雖然是不大,一點點,我的心大,我把我這點福與一切眾生分享,這福就大了。這些與智慧有關係,沒有智慧你看不到、你想不到,就在你面前你都做不到,你不是修的福,你還是造的業。都在一念之間,一念智慧,修福,一念愚迷,就造罪業。有時候不是惡心,好心,好心也造罪孽,好心造罪孽叫過失。不善的心造罪業是罪過,那個重,善心所做錯的事情罪輕,叫過失。

  「指自作之一切功德與善根」,功是功夫,功夫是因,德是收穫,是果報,與善根,「悉皆施與一切眾生,令彼離苦得樂」。這是當前迫切需要的,一切眾生迷惑顛倒造作罪業,感召的災難。這個災難很多人都覺察到,好像都快要爆發了。怎樣幫助他?這段文字講得好,我們把自己修的功德、善根,這個善根,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貪、不瞋、不愚痴、不傲慢、不懷疑,這是善根,一切善都從這個根生的。自己的毛病、習氣知道一定要改,懺悔、改過也是善根。把這些善根供養一切眾生,這是迴向,迴向就是今天人講的分享,佛法的名詞叫供養。供養給一切眾生,真有效果,讓這個地區災難減輕。我們絕不求果報,我對你這麼好,我每天給你迴向,給你消災,希望你有什麼報答我,沒有這個念頭。只是希望大家能化解災難,大災難化成小災難,小災難化成無災難,每天用的是這個心。這個心純,純是真心,不夾雜妄念在裡頭,不求回報。只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就求這樁事情,其他的什麼都不求。也不必要求眾生要對我怎麼好,不需要,完全都不需要。只有個純,精純的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求生極樂世界。

  下面念老舉密教的行人,說密教的修行人,「願己之一切功德,悉施一切眾生。眾生一切罪苦,悉皆由我代受」。密宗跟淨土是同一個方向,八萬四千法門到最後總結,就是三門,覺正淨。淨土宗跟密宗都是從清淨門成就的,不是從覺,也不是從正,從清淨心。密宗的清淨心真清淨,為什麼?它不離相,所謂是「即相離相」,這個功夫高。淨土宗是離相得清淨,是遠離一切相,密宗是不離相得清淨,所以密宗的清淨比淨土要高。他在染缸裡頭他不染,淨土宗是離開染缸他不染,然後你就曉得,淨土宗容易學,密宗不容易學。密宗的那些行人,他不能成佛他就墮地獄,沒有當中的路子,所以那個要真幹,成就的人很少。黃念老學過密,他是密宗金剛上師,他告訴我,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年來,這六十年人,中國的密,修密成就的只有六個人。修淨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不計其數,太多太多了。所以他學過禪、學過密,到最後全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這些禪教密淨常識都應該知道,這是屬於智慧,選擇哪個法門去修學,那是自己的功夫。所以這個願值得我們尊敬,代一切眾生罪苦。

  我們看最後這一條,第六「憶彼依正」。經文:

  【憶念西方阿彌陀佛。及彼國土。】

  這段註解裡頭說,「憶佛念佛」,常常想佛,不要想別的,想別的都是搞六道輪迴,錯了。我們把所有一切的想念放下,只想『阿彌陀佛』,這就完全正確。世間人最難捨的親情,我們連親情都要放下,去想阿彌陀佛,我是真愛這個親情。為什麼?我往生之後,他決定得生,我會幫助他,現在一般講我會加持他。我要不能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親情再親,沒有辦法永遠在一起。一口氣不來,每個人業力不一樣,各人到各人地方去投胎,永遠不再認識了。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相,連親情都把它變成阿彌陀佛,決定得生。真的得生了,家人都被度了。

  我們住在香港,香港大概應該是四十年前,東蓮覺苑的老太太。何世禮是位將軍,何世禮夫妻兩個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老太太念佛。兒子媳婦很孝順,在家裡給老太太空一個房間做小佛堂,讓老太太在家裡念佛,他們是學基督教的。雖然信仰不同,不相妨礙,一家和睦相處。臨走的時候老太太現了一招,預知時至,坐著走的,而且還招待記者,親戚朋友大家都來送她,真走了,盤腿走了。兒子媳婦真看到了,念阿彌陀佛,度了一家。你看,臨終這個示現,一家人度了。東蓮覺苑這個房子就他們家的房子,捐獻出來做道場。老太太高明,一生不勸兒女學佛,最後表現這個,真看到了,全家學佛。影響很大,許許多多不相信佛的,看到、聽到了都相信了,現身說法。

  所以「憶佛念佛」,大勢至菩薩說「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是在心裡頭,心裡頭真有佛,叫憶佛、叫念佛,不一定在口頭上。但是口頭上念佛有好處,口頭上念佛是自他兩利,別人聽見,他就跟你有緣。我這裡念阿彌陀佛,他聽到了,我把阿彌陀佛的種子種在他八識心田當中。這個種子叫金剛種子,永遠不壞,將來遇到緣,就是這個種子遇到緣慢慢增長,他將來最後一定到西方極樂世界,成就早晚那總在遇緣不同。他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初的種子是你這一句阿彌陀佛給他種下去,所以跟你有緣。這是開口念佛有這些好處,還有鬼神能聽到。所以出聲念佛功德很大。

  「蓋念佛妙行,眾善中王。乃妙中之妙,徑中之徑。於正因中,發心念佛,實為首要」。往生正因,正因裡頭,「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最重要的。念佛這種修行的方法,眾善中王。我們要行善、要修善、要積德,修什麼樣的善是大善?積什麼樣的德是大德?給諸位說,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善是無與倫比的大善,這個善也是無量無邊的大德,很多人不知道。所修的那些善法都是小善,為什麼說它小善?修那些善不能見佛,不能往生,不能見佛,不能成佛;修這個善能往生、能見佛、能成佛。你從這裡一比,完全明白了,最大的善是憶佛念佛,沒有比這個更大了。為什麼不把時間修這個大善,積這個大德?這種德善確確實實是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無法形容,我們要認識它。一般人疏忽了是什麼?他對這個不認識,小善他認識,他知道,做一點好事。我們今天救這個地球,這種善,善功都不如念一句佛號,拯救地球這個善的果報在哪裡?頂多在天上。五欲沒有斷掉,欲界天,欲界斷掉了生色界天,出不了六道。念佛可以幫助我們出六道,你說哪個善大?這多少人不懂。

  阿彌陀佛功德所以無與倫比,一切諸佛稱讚他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憑什麼?就是憑他這個方法太妙、太巧了。為什麼?太容易了,就一句名號,阿彌陀佛四個字,能有這麼大的成就。一切眾生聽到了,看到這個名號,四個字,聽到這個聲音,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決定成佛。所以《法華經》上說,「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這話是真的。皆已成佛道不一定是現在,也許是來生,也許是後世,也許經過無量劫,但是他必定成佛道。一聲阿彌陀佛成佛道,不是普通佛,不是一般佛,極樂世界成佛的,都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這個功德到哪去找?我們有幸,不找,遇到了。這個遇到決定不是偶然,決定是過去生生世世與阿彌陀佛有緣,今生在此時此地又遇到了。我們曉得,這個法門就是憶佛念佛,妙中之妙,徑中之徑,這個徑是講徑路,快速。你學別的法門要經歷多少劫數才能成功,修這個法門一生就能成就。

  到底要多久?《彌陀經》上說,若一日、若七日,最快的一天就成就,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一天成就,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入定,一天成就,我們沒見到。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裡頭,那是一天成就,經典上記載的,決定不是假的。一日,快的,為什麼他那麼快?沒有別的,用真心,就快了。所以,「三輩往生」、「往生正因」裡頭教我們發菩提心,你要真的發菩提心,一天就成就,為什麼?真心。阿彌陀佛用真心,我也用真心,一念就成就;佛用真心,我們用妄心,不相應。妄心用久了也會變成真心,什麼時候真心一念相應,立刻就成就。只要你肯憶佛念佛,現在就是不管你是真心、是妄心,憶佛念佛非常重要,妄心憶佛念佛到最後也變成真心,因為佛是真心。所以,徑中之徑,在正因當中,發心念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實實在在是首要,第一要緊的功課。

  以上說因,前面這一大段,六個小段是講因,修因,下面是講果,「因果相隨,如身與影」。真正這樣的修因,果報下面就說出來。底下這一大段,「妙果」,「生相同佛」。

  【是人命終。如佛色相種種莊嚴。生寶剎中。】

  果報不可思議。『是人命終,如佛色相』。往生到極樂世界,往生的人,自己看到自己走向蓮花,那個蓮花是他自己念佛功德之所成就。我們在這個世間念佛,極樂世界七寶池裡頭就有一朵蓮花生出來,花苞。我們念佛的功夫深,念佛的功夫很勤,這個花就天天長大,光色就非常好。我們命終的時候,這個花就開了,那是什麼?來接引我們,佛就拿著這個花,這花上有自己的名字。極樂世界有生滅現象就是蓮池裡的花,其他的沒有,因為其他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成就的。這個花是彌陀的本願,但是是念佛人他的功夫,念佛人如果不想往生,這個花就枯掉,就沒有了。所以自己看到自己登上蓮台、蓮花,蓮花就合起來,就到極樂世界了。

  這個蓮花合起來,合在裡面的人就產生了蛻變,變化。就像蠶,蠶在繭裡面,在繭裡面牠就變成蛾,牠一出來,長翅膀了,牠就會飛,牠在裡面變。因為我們這個就是精神現象,他也是屬於阿賴耶的,在蓮花裡頭把阿賴耶全部脫掉,擺脫掉了。這就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換了個什麼身?法性身,跟佛一樣的身。而且相貌變了,相貌變得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經上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是隨順我們這個世間人說的,實際上不是的。實際上一定要去看《觀無量壽經》,《觀經》裡面,佛沒有說隨順我們說的。阿彌陀佛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相好發八萬四千光明,每一個光明都普攝,攝受一切眾生,《觀經》上說的。我們在蓮花裡頭脫胎,產生了大的變化,這個變化就變成跟阿彌陀佛一樣的身、一樣的相。

  蓮花一開,就見到佛了,「花開見佛悟無生」,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即使是在凡聖同居土,那是什麼?自己見思煩惱的習氣沒斷,就叫凡聖同居土。實際上跟實報土的法身菩薩沒有兩樣,這個要知道,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外面完全平等,裡面個人的煩惱習氣他還沒斷,帶業往生,有人帶得多的,習氣厚的,這就叫凡聖同居土。實際上,凡聖同居土找不到,古人所謂「一生一切生」,生到同居土,同時生到方便土、實報土、常寂光土,一生一切生,這是事實真相。自己的習氣,帶的這些業,到極樂世界很快就消除掉。為什麼?緣沒有了,裡頭有因,外頭沒有緣,所以很容易斷掉。

  這麼好的一個地方,我們不去,要留戀在這個地方,你說有什麼意思?得要把它想破、要想通,想破、想通了,不是我們做不到。一定要知道,凡是我們做不到的,佛決定不講,佛所講的東西我們做不到,那不叫白講了。凡是佛所講的,在我們這個世界講的,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眾生肯定可以做得到的,這是佛的慈悲,這是佛的智慧。我們是做不到的話,不會講。淨土法門真的是人人可以做得到,無論男女老少、賢愚不肖,上上根人、下下根人,統統都可以做得到,老實念的,沒有人做不到。

  這個註解裡面說,「其人如佛,真金色身,三十二相;並具種種如佛之功德莊嚴」。這個裡頭只有三十二相這一句,是恆順、隨順我們世間眾生說的。實際上是無量相好,《觀經》上講八萬四千相,每個相八萬四千好。古大德也有把它籠統說了一句,「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是真的。難得的是同時具足種種如佛,這個佛是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一樣的功德莊嚴。功德莊嚴究竟好到什麼程度?天親菩薩在《往生論》裡面給我們說了二十九種莊嚴,這就是解釋此地種種如佛的功德莊嚴。西方極樂世界依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學習的環境、活動的環境,講了十七種;正報莊嚴,有佛,阿彌陀佛八種莊嚴,十方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大眾,到極樂世界都是菩薩,四種莊嚴,總共二十九種。這生相同佛!

  再看下面一段,「聞法不退」。

  【速得聞法。永不退轉。】

  聞法不稀奇,稀奇在哪裡?『永不退轉』這一句,這個太難了。我們這個地方會退,一生勤苦修學,記憶力很好,但是年老了,記憶就衰退,這是真的。老年人,怎麼這記不住了!這是在娑婆世界普遍的現象。人到衰老,能夠保持像現在人所說的,沒有老人痴呆症就不錯了。記憶衰退這還是小事,就怕變成痴呆,那個麻煩就大了。痴呆是什麼?業障。極樂世界決定沒有這種現象,你看看聞法永遠不退,也就是說,你永遠都能記得清楚。

  註解不多,『生寶剎中,速得聞法』。到那個地方你就聽到阿彌陀佛講經說法,花開見佛,見報身佛。花沒有開?沒有開在蓮花裡面,有化身佛教你。那個蓮花很大,在蓮花裡頭就像我們在這個世界,在地球上一樣,你沒有感覺到那是蓮花,它太大了。這個裡頭有佛,觀音、勢至菩薩,還有很多菩薩、聲聞,我們同學伴侶,統統在花裡面見到,確確實實一切法從心想生。「此人命終,色相如佛,並速得聞法」,極樂世界六塵說法,這叫妙果。

  下面這段,「精修十善自利得生」,這也是往生正因的一種,這裡頭分兩段,第一個「勝因」。勝因裡頭有三個,第一個「當修十善」,這是說明十善的重要,決定不能夠疏忽,淨業三福裡頭很慎重的給我們提出。但是十善有基礎,基礎是孝親尊師,培養慈悲心,慈悲心是菩提心。有慈悲,一定有清淨心、有平等心,為什麼?有利他當然就有自利,就有真誠心。所以要重視十善。我們看經文:

  【復次阿難。若有眾生。欲生彼國。】

  想往生極樂世界。

  【雖不能大精進禪定。】

  這些我們不容易做到。

  【盡持經戒。】

  這個也不容易做到,下面說,這做不到怎麼樣?

  【要當作善。】

  哪些是善?

  【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綺語。六不惡口。七不兩舌。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痴。】

  這就是十善業道,佛慈悲,特別為這十善說了一部經,叫《十善業道經》。我們看註解,右面「第二類正因,其中共有三句」,這個三句這是第一句,「修行十善」,第二「晝夜念佛」,第三「志心歸依,頂禮供養」。這第二類往生的正因。我們知道,第一類通常講上輩往生,第二類是中輩,第三類是下輩。下輩都是造作惡業的,十惡五逆,造這些重罪的,毀謗佛法。前面是不容易,但是這個我們容易做到,這個不難。真正覺悟,下定決心,十善我們都記得,身三、口四、意三。佛在這部經裡面,在第八品,教導我們善護三業,三業裡頭把口業擺在第一,這個不多見。三業的順序,佛常講的身口意,這裡講的,你看前面三個,身,下面四個是口業,最後三個意業,這樣排列的順序很多。但是第八品裡頭,我們這經上排的順序,第一個是口業,「善護口業,不譏他過」,然後再「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是這麼說法的。這個說法讓我們體會到,口業是最容易犯的,把這個放在第一。這用意很深,讓我們起心動念,言語要特別謹慎,真正修淨土,斷惡修善,從口業上下功夫。

  這一段,「修行十善。據《法界次第》」,這本書上所說的,「十善即是止惡」。戒律有止持、有作持,比丘戒一般是止持,菩薩戒是作持。止持是基本的功夫,我們一般所謂的扎根教育。世出世間善法都從三善根生的,三善根就是不貪、不瞋、不痴,所以十善的根就是這三樣。真正不貪不瞋不痴,前面身口的善自然就成就。口最容易犯,所以把它擺在前面。前面一句這是總說,「止前之惡,則不惱於他。行今之善,以利樂一切」,你看這十善。止,我們沒有學佛之前,所造的是十惡,現在學佛,我們開始要持戒。十善業道是戒律的根本,是戒律的基礎,先修十善,然後才能發心持戒。因為斷惡就不會讓別人生煩惱,令他生煩惱不是好事情。菩薩不爾,大經上佛常說,「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對!我們要學菩薩,特別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那是我們的典型,是我們的榜樣。阿彌陀佛圓滿的清淨平等覺,圓滿的大慈大悲,真是修行人的好樣子。我們要以阿彌陀佛為標準,阿彌陀佛為我們的榜樣。行今之善,現在我們真修十善,十善是利樂一切,讓一切眾生都歡喜,一切眾生跟我們在一起都感覺得安樂,這就好了。

  《法界次第》裡面,這個十善業略說,說得非常扼要,我們好記。第一個,「不殺生,止前殺生之惡行」。過去不知道,有意無意做殺生的這種行為,有意仇恨深,無意的,仇恨還是不能避免。我們在安世高傳記裡頭,這一位大德在中國翻譯佛經的歷史上赫赫有名,早期的翻譯裡頭是最好的一個人,安世高。他是外國人,漢朝時候叫安息,唐朝時候叫波斯,現在叫伊朗,都是說的這個地區。安不是他的姓,安是他的國家,就是安息,就現在伊朗。他父親是國王,父親過世之後他繼承王位,大概做了不到一年,把王位讓給他的叔叔,他出家了。跟中國特別有緣分,被中國人請到中國來,在中國翻譯經典、講解佛法。最早期的,他用的方法是意譯,不是直譯,所以非常適合中國人的口味。跟後面鳩摩羅什大師一樣,羅什大師所翻的東西也是非常受中國人喜愛的。

  我們看到他的傳記,他在中國還過兩次命債,都是被人誤殺。原因他知道,過去生中他誤殺了兩個人,雖然修行證果,已經有他心通,還要受這個果報。他自己知道被什麼人誤殺的,他告訴同伴,不要去追究,這是業因果報。誤殺的,也被別人誤殺,別人殺他不是有意的,他過去殺人不是有意的。這種示現就是告訴我們,因果報應絲毫都不能避免。我們一個人在這個世間,所遭遇的一切統統是因果,明白的人歡喜,受了果報之後很歡喜,帳了了、結掉了,歡喜。不知道的生怨恨,生怨恨的麻煩在,怨恨輕,來生還有果報,報得輕;怨恨很重,來生還有很重的果報,麻煩大了。欠債要還錢,殺生要償命,我說殺生不是說殺人,蚊蟲螞蟻也是一條命,也是一個人造作不善業墮畜生道,變成這種身,這罪都很重。這種小動物叫萬死萬生,牠死了,死了之後牠還變這個,壽命很短,這些什麼?全是殺生的果報。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再不會去吃眾生肉,再不敢殺生了。

  唐太宗的光碟很多同修看過,好皇帝,為什麼墮地獄?他自己說出來,殺人太多。為什麼?為了奪取政權。你看他裡面所說的話,最後就講到這些,他說奪取政權不一定要用武力,可以不要殺人。傳統文化可以得政權,大乘佛法也可以得政權,我為什麼要殺人?他懺悔。大乘佛法裡,確實就是這部《無量壽經》裡頭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這些理論、智慧、方法都有,都可以用。得政權最重要的一個手段就是得人心,得民心,人心擁護你,你就成功,人心反對你,你就失敗了。真的,不需要用武力,可以不殺生。

  我們看到在中國有例子,古聖先王堯舜禹湯都沒有用武力,用什麼?用教化,用倫理道德。做出來,讓人民看到這個人是好人,我們都跟他學,都聽他話。商王以七十里這麼一個小國家做出了典範,讓天下人都服,七十里而王天下。周文王政治辦得好,也是個小國家,不過是一百里。古時候一百里,大概是現在五十公里,這麼個小鎮,為天下共主。八百多個諸侯國,他也是諸侯國之一,為什麼人家聽命他、服從他,遇到困難都向他請教,他為天下共主?以倫理道德,用教育為手段,不是用武力。現在的政治,西方用選舉的制度,好不好?不是完全好,因為選舉裡頭帶著有欺騙的手段在裡頭。這裡面雖然沒有殺業,有盜業在裡頭,都造了不善業。真正善業是倫理道德、是聖賢教誨。斷惡,你看止,止就是斷,以前殺生,包括吃肉都是惡行,這個停止了。「當行放生之善」,這是積極的,前面是消極的。消極的十善是止,積極的十善,是要反過來行放生之善。不敢殺害眾生,要救護一切眾生,永遠不再吃眾生肉,積極的放生,救護眾生。

  第二,「不偷盜,止前盜他財物之惡行」,盜多半指財物。戒律裡面講得很細,雖然不偷盜這些財物,這個行為沒有了,如果還有這個念頭,或者用其他的手段,這個手段表面上講光明堂皇,實際上是什麼?實際上是佔便宜,佔別人便宜的念頭是盜心。對這些人、對一些小動物,你討厭他,那是殺的心,那個心沒斷。你還討厭他,你還恨他,恨不得把他殺掉,又不敢殺。你行是沒有,心有,在大乘戒裡面講,你破戒了。小乘戒跟大乘戒不一樣,小乘戒論事不論心,你心裡頭怨恨想殺他,你並沒有殺他,不犯戒。大乘不可以,大乘只要念頭動了,就算是殺生,你就破戒了。大乘論心不論事,所以大乘戒不好守,小乘戒容易守,只要事上不犯,就沒事。大乘起心動念,菩薩,比聲聞緣覺高,所以菩薩不起心不動念。反過來,「當行布施之善」,你看,不但不偷盜,而且還行布施。這十善與沙彌十戒大同小異,沙彌十戒裡頭講得非常細,非常微細。真正要想學的人,沙彌十戒應該要學,才真正讓自己成為一個善心善行的人。人有善心善行,那個福報真大,智慧增長,所謂福慧雙修,都在自己肯幹。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