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357集
00:00
00:00
00:00
下載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五七集)  2012/6/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5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從七百七十七頁,倒數第二行看起:

  《念佛三昧寶王論》,「念心純固,亦得往生。蓋以暗合道妙,巧入無生」。我們上一次學到這個地方,這一段非常重要,所以今天還從這裡看起。念心純固,佛給我們說「一切法從心想生」,現在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念力不可思議,這個說法完全相同。佛是三千年前講的,量子力學家最近三十年才發現的,念力。念心純固,尤其是一心、一念,它跟道妙暗合,自自然然相應。一心是真心,一念也是真心,真心起作用。真心能生一切萬法,惠能大師開悟時候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真心就是自性。巧是非常巧妙,你看萬緣放下,念頭專一了,跟無生就相應,它自然的。無生是什麼?無生是不生不滅,就是大乘經上講的大般涅槃。什麼人證得大般涅槃?成佛就證得了。巧入無生,這是用一念、一心這種巧妙的方法,他就入大般涅槃,就成佛了,似乎是沒費什麼功夫。可是這個境界還得了嗎?

  下面說,「是故五逆十惡,臨終念佛,乃至一念,亦得往生」,這個幾句話不得了!五逆十惡是造作極重的罪業,佛知道,眾生自己不知道。佛希望眾生能回頭,可是雖然佛不怪眾生,眾生依然回不了頭來。佛慈悲到極處,運用這個方法勸導大家修念佛法門,往生成佛。這是真正大乘經教常說的「真實心中作」,一心是真實心,一念就是理一心。所以,臨終念佛,乃至一念,也能往生,「正顯彌陀本願不可思議」。「法藏菩薩五劫思維」,這是考察、研究,結果就是四十八願,「即在於此」,這話說得好,阿彌陀佛普度眾生的願望從此實現了。佛佛道同,智慧、德能、神通完全相同,為什麼別的佛沒做到?不是沒有做到,沒想到,阿彌陀佛他想到這個事情。想到了,別的佛為什麼不做?不需要做,阿彌陀佛在做了,沒有再做的必要。

  因為成佛之後,回歸常寂光,這個時候真正是自他不二。常寂光是什麼?一片光明,我們自己身融入常寂光,變成光。這個光我們肉眼看不見,肉眼看不見的光太多太多了,我們現在科學上大家最容易明瞭的,X光我們看不見,紫外光我們看不見,被科學儀器偵測出來。所以,我們肉眼能看到的光就這麼一段,比這個光波長的看不見,比這個光波短的也看不見。比我們肉眼能看這個光波長的不知道有多少,比這個短的也不知道有多少,於是我們才曉得,我們眼的功能看的光太窄小了,就這麼一小段。耳聽也是如此,音波,比這個波長的聽不到,波短的也聽不到。我們接收音機,可以收到長波、短波,這就是證明,確確實實比我們耳能夠聽到的波,波度長的也不曉得有多少,比這個短的也不知道有多少,我們的能力確實很有限。但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眼的本能什麼樣的光波都能看見,沒障礙;耳亦如此,什麼樣的聲波我們都能聽得見。現在迷失自性,迷了之後,我們能力侷限在一點,不容易超越。常寂光的光,那個光波,我們看不見,阿羅漢也看不見,阿羅漢天眼看不見,菩薩也看不見。什麼時候能看見?經上告訴我們,八地以上。菩薩,你看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地裡面還到第八地才看到常寂光。看到常寂光就差不多快成佛了,才能看到。

  成佛就融在常寂光裡頭,身體融在裡頭,叫法性身,念頭也融在裡頭,稱之為法性。身心跟法性融在一體,這個時候就分不出這尊佛、那尊佛。就像光一樣,我們這個燈光,十幾盞燈光都打開,光跟光融在一起,分不出哪個光是哪一盞燈的,統統是遍滿的。從這個比喻上能體會一點,入常寂光,就是成佛之後,這個身體跟十方諸佛都融遍法界虛空界。每一尊佛還是每一尊佛,但是他融成一體。像我們這個燈光,我們關掉一盞燈,曉得這個燈光沒有了,覺察到了。但是融入佛境界之後,佛絕不會再墮落成菩薩、成眾生,不會的,所以光永遠合在一起,自他是一體。這個現象裡面,沒有物質現象、沒有意念的現象,就是我們今天心想的這些現象沒有。所以心的現象沒有,色的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也沒有,叫妙極了,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這是真正的自己。佛幫助我們、教導我們終極的目標就在常寂光,我們沒有回歸常寂光,佛陀的教學就不圓滿,一定要幫助我們回常寂光。

  從這些地方我們首先體認到,這對現前修學有幫助,就說一般人說,生命,生命是永恆的,生命是不生不滅的。學大乘,對於這樁事情要不能夠肯定,那你沒有入門。對於這個事情肯定了,就曉得一切眾生決定沒有生死,生死的現象是假相,沒有生死是真相。我們看有一本書,我過去好像是在高雄看過一遍,《西藏生死書》,那個裡頭講什麼?講靈魂。一個喇嘛死了,靈魂在外頭飄流,還沒有去投胎,在中陰。那是用中陰來超度他,用這個方法。就時時刻刻勸導他要覺悟,不要迷惑,不要到畜生道投胎,不要到餓鬼道投胎,提醒他,引導他走向佛道,或者走向人天兩道。那個境界並不很高,多半投胎的時候是在人天兩道。也有跑到畜生道去的,他的善根還很勝的時候,還能把他叫回來,投到那個胎了還能把他叫回來。叫回來了,譬如投到小豬的胎,那個小豬生下來就死了,牠的靈魂被叫回去。有這些事情,那迷!靈魂要覺悟了,就不叫靈魂,叫靈性,那是真正的自己。什麼時候靈性不再迷惑?阿羅漢以上,決定不迷惑了,但是他還有障礙,他有分別,他有起心動念。所以不知道有常寂光,不知道常寂光是自己的本體,禪宗所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是常寂光。

  五逆十惡這是造極重的罪業,讀到這個經的時候我們恍然大悟。自己過去生中、現在生中,沒有學佛之前,造作許許多多的罪孽不怕,只要真正懺悔、真正改過,我們今天遇到這個法門決定得生、決定成就。五逆十惡臨終決定是地獄相現前,「眾火俱至」,地獄的現象是一片火海。「而能以稱名故,頓離妄惑」,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把阿彌陀佛忘掉。但是很容易忘掉,為什麼?驚嚇,一驚一嚇,佛號就不見了,那就很麻煩,就墮地獄去了。平常我們要練這個功夫,什麼樣的災難現前不驚不怖,心是定的,這個人決定往生。受不了驚嚇的很多很多,這一驚嚇就跑到三途去了,這是最可怕的一樁事情。所以佛號不能不抓緊,一切時、一切處決定不能把佛號忘記,一天十念都可以,養成習慣。

  我在一九九九年,那時候我還住在美國,那些年,每年我到新加坡講經一個月,到澳洲講經一個月,在台灣有二、三個月,在美國、加拿大大概要住半年。在新加坡提倡的十念法,就是十句,我常跟同學們講的,早晚兩次;吃飯的時候,三餐飯三次,我不念供養咒,就念阿彌陀佛,念十聲佛號吃飯;工作的時候,上午上班下班,下午上班下班,一共九次。每天一次都不缺,這一次頂多兩分鐘,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聲佛號,很容易,養成習慣它起很大的作用。這個作用就是臨終時能夠幫助你提起佛號,很容易提起。遇到一切事故的時候,他不會想別的,他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就有把握了。甚至在夢中作惡夢,作惡夢的時候也能夠念阿彌陀佛,惡夢立刻就沒有了。這就是在緊急關頭的時候你決定用得上,一心想著佛,一切時一切處都是用這個一心。

  所以我們要練,練什麼?看一切人是阿彌陀佛,看花草樹木也是阿彌陀佛,看山河大地也是阿彌陀佛,就是不起雜念。無論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他起的統統是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這就好,這個樣子才能跟理一心相應。理是什麼?真心,決定用真心,真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我們不起心動念難,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都斷不掉。所以我們只要學一個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執著、不分別,這兩種叫粗惑。不起心、不動念叫細惑,那是微細的迷惑,難。微細的迷惑能斷,往生極樂世界是實報土;粗惑能夠斷,往生極樂世界是方便有餘土;沒斷的是凡聖同居土。沒斷的,一定要練,要練習,就是時時刻刻我們都能把佛號提起來,不再打妄想,不再想別的事情。想別的東西全是造輪迴業,善事三善道,惡事三惡道,總出不了六道輪迴,這是不能不謹慎的。

  「以契理故,眾罪消滅,即生極樂」,只要生到極樂世界,哪怕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圓證三不退。這個功德利益不可思議,三不退就是阿惟越致菩薩。「若非方便中之究竟方便,圓頓中之最極圓頓,何能臻此」。怎麼能達到這個境界!一切方便門當中這是究竟方便,再沒有一個法門能超過持名念佛。《十六觀經》前面十五種觀法是方便,末後這一種持名念佛是究竟方便。「今淨土法門,能令惡逆凡夫,暗契一心,是故彌陀,號為願王,誠不虛也」。這話說得好,只有淨土法門能幫助十惡五逆凡夫。難在哪?難在你暗契一心,這一心是理一心,這一步登天。所以我們在平常當中,什麼都不要想了,連自己日常生活最好都不想,一切隨緣,就隨它去吧,什麼都好,我們才能到理一心,用真心,不用妄心。我們現在不會用真心,不知道什麼是真心,只要把妄心放下,真心就現前。真心生智慧,妄心生煩惱,生貪瞋痴慢、生自私自利,什麼是真,什麼是妄,自己要搞清楚、搞明白。是故彌陀號為願王,一切大願、弘願當中,阿彌陀佛是第一。

  再看下面這段,「又道綽大師於《安樂集》亦論十念往生」,他說「汝謂一形惡業為重,以下品人十念之善以為輕者,今當以義校量」。這是假設個問答,有人認為一形惡業為重,我們這個身體,在世間造的惡業很重。不但這一生,還有過去世,累積的惡業,它怎麼不重?講到這個經上下品人十念往生,哪有這麼容易?把一形,這一生造的惡業看得很重,把這個人念佛十念、一念往生看輕了,哪有那麼簡單,十念、一念就能往生?道綽大師在《安樂集》裡頭提出這個問題,現在以義理來做一個比較。「輕重之義」,這重要,什麼是輕?什麼是重?「正明在心,在緣,在決定」,輕重要從這裡看,要從你用什麼心,你是什麼緣,你怎樣決定。「不在時節久近多少也」,不在乎時間長短,你造的罪業時間造得很長,你修行的時間很短,於這個沒有關係。所以五逆十惡,臨終十念他能往生,正說明這個道理。

  「云何在心?」這是講什麼叫在心?「謂彼人造罪時,自依止虛妄顛倒心生」,就是依妄心而生。任何人造作什麼樣的罪業,都是顛倒妄心,真心不造業,他迷了,迷了才造業。造惡業是迷了,造善業也是迷了,這個一定要懂得,善惡實在是平等。為什麼勸人斷惡修善?那是避免別人造作惡業墮三惡道,是為這個說的,三善道總比三惡道好,就是這個意思。但是三善道、三惡道都在六道裡頭,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它統統不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佛教導我們,一定要不造輪迴業,不造輪迴業是善惡都不造。怎樣叫做善惡都不造?斷惡不要去想惡,修善別去想善,就是說,用清淨心去斷惡修善。斷惡修善事要做,但是不能有斷惡修善的念頭,這就在心,不著相。修善著了修善的相,那就有三善道,斷惡著了斷惡的相,也是三善道。統統要像大乘菩薩,三輪體空,事上要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心上要清淨平等覺,這就是大乘菩薩,這叫修學大乘。心地乾淨,沒有染污,心地平等,沒有高下,這個重要。這是造罪,舉造罪的人,他依的是妄心。

  「此十念者,依善知識方便安慰」,這是有智慧的人,不是迷惑的人,他來教你、勸導你。「聞實相法生」,實相就是依實相而生,實相是真相,真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實的,這個不是假的,為什麼?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從真實心中流出來,真實心是法性,不是阿賴耶識。從真實心流出來的,叫法性土、叫法性身,所以極樂世界的人是法性身,極樂世界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法性不生不滅。所以,極樂世界的人無量壽,花草樹木無量壽,永恆不變。我們這個十法界裡頭不是,不是法性,十法界是依什麼?依阿賴耶起的,阿賴耶是妄心,阿賴耶是波動現象。所以《金剛經》上,我們這個世界叫「一合相」,一是什麼?一是物質最小的單位。佛經上微塵,就是極微之微,現在科學家的名詞叫微中子。微中子確確實實就是佛所說的極微之微,為什麼?它不能再分,它再一分就沒有了。科學家把微中子分,再一分果然沒有了,物質不在了,是什麼東西?念頭波動的現象。

  這個發現好,這個發現把我們的疑惑斷掉了。什麼疑惑?佛在經上常說,大小乘經裡頭都有,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是一切萬法,我們講一切萬法,頭一個就想到物質現象,物質現象是心想生的。這樁事實佛說的,不會說假話,我們就相信吧!相信裡頭有疑惑,這個疑惑不斷,這句話真正的受用我們得不到。必須這句話完全沒有疑惑,我就能得到受用,這個受用就是一心、就是一念。一心一念能恢復我們身體健康,你要是真相信,我們原來不相信,就是搞不清楚,總是有疑問在裡頭。這個疑要破掉之後,為什麼?身體是物質現象,我們的意念指揮這個物質現象,我們念頭一正,帶著病毒的細胞統統恢復正常。現在科學家非常努力在做這樁事情,為什麼?沒有證據,很多科學家還不承認。現在這個東西發現,科學裡面叫做什麼?前衛科學,好像打仗,派幾個探子在前面偵察的,主力還沒有碰到,叫前衛。發現了,但是還有很多人不承認,就是證據不夠充分。科學家找什麼做證據?就找得病的人,特別是得重病,醫生宣布不能再治,存活期間只有二、三個月,一、二個月,這樣宣布。病人放棄治療,想到絕望了,絕望的時候,至心出現了,多半都是信仰宗教的,每天祈禱。宗教裡頭說有個上帝、有主、有天堂,把身體也忘掉,念頭不生了,天天向上帝祈禱,帶我上天堂。祈禱一、二個月,好像身體沒有怎麼樣,再去檢查病沒有了。在醫院說這是奇蹟。

  劉素雲得那個病最嚴重,醫生告訴她,妳存活的期間不是一個月、半個月,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她告訴我,她對生死看得很淡,完全不在乎,沒有被嚇倒。她說我每天聽經十個小時,除聽經之外都念阿彌陀佛,我什麼都沒有求。大概兩個月,沒事情,再去檢查,沒有了。不但病毒細胞沒有了,她紅斑狼瘡它有疤痕,她身上、臉上怎麼一個疤都沒有?問她,妳擦了什麼藥?用什麼方?她說沒有,什麼都沒有。妳怎麼好的?阿彌陀佛給我治好的。她相信!實際上就是講的念力,境隨心轉。她的心裡頭沒有病,心裡頭健康,所以她帶著病毒的這些細胞、器官很容易恢復正常,道理在此地。現在科學家就蒐這證據,蒐的好像有幾千個證據,還繼續不斷在蒐。這個如果成立了,科學家統統都承認,大家都相信,信心堅定了,對於我們身體免疫的能量一定大幅度上升,為什麼?心地正常不容易感染。我們要端正心念,這是美國布萊登博士講的,頭一個不能有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所有生死疾病的根本。我沒有了,誰生病?我沒有了,誰死亡?沒有。我沒有了,那些冤親債主找不到你,為什麼他會找到你?因為你有我,他就找到你。我沒有的話找不到,他附不了身。就是因為有個我在,這個我就是個麻煩事情。

  所以入佛門頭一個破身見,身見破了才證須陀洹,才真正入佛門,身見沒破沒有入佛門。身見破了,你看第二個破邊見,邊見就是對立,對立沒有了。對立沒有了是什麼境界?自他不二,萬物跟我是一體,從這個裡面慈悲心生出來了。為什麼?慈悲是自性第一德,就是愛心。中國五倫裡頭講的父子有親,那種親愛生出來。你會愛一切人,這個愛裡頭是智慧的,不是感情的。智慧就是你愛他、你關懷他、你幫助他,你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將來要他報恩的念頭,沒有。真的就同母親照顧她的嬰兒一樣,無微不至,那是至心,那是真心。所以我們從年輕母親照顧嬰兒,你看三、四個月那個時候特別看得清楚。這是真正的慈悲心,從自性裡流出來,能夠把它保持這就是菩薩。

  所以五種見惑放下了,這才成為真正佛弟子,大乘初信菩薩,小乘須陀洹。不要認為他地位低,這種人念佛往生不是凡聖同居土,他是方便有餘土;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往生是實報莊嚴土。所以佛門講的什麼叫功夫,功夫不在念佛多少,不在這個,是在你用的什麼心,你看在心。在緣,我們看到母親照顧嬰兒,那在緣。她那種愛心,真誠的愛中,真正的心她在那個時候現出來;不是在她那個時候,她又是用妄心,她不是用真心。真心不附帶任何條件,沒有任何理由,決定就是專一。所以這是聞實相法生,依實相而生。

  「一實一虛,豈得相比」,這不能比。念佛是用真心,造罪業是用妄心。造什麼樣大罪業,妄心造的,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是真心念的,用心不一樣,緣不一樣。下面說,「何者?」底下舉個比喻說,「譬如千歲闇室」,一千年,這個房間黑暗一千年了,這時間久。「光若暫至,即便明朗」,點一盞燈這房間就亮了,就照亮了,黑暗就沒有了。不能說這個黑暗一千年,我點一盞燈照不亮,一盞燈立刻就照亮了,這就是真跟妄的比較。千年闇室是妄心,這一盞燈是真心,真心一點,妄就沒有了,妄總是假的不是真的,妄想不是真的。「豈可得言,闇在室千歲而不去也」,燈照的時候它還不亮,沒這個道理,它一照就亮了。

  「是故」,這是《遺日摩尼寶經》有這麼一段話,「佛告迦葉菩薩,眾生雖復數千巨億萬劫,在愛欲中,為罪所覆。若聞佛經,一反念善,罪即消盡」。「是名在心」,你看在心。說這個眾生,你看看數千巨億萬劫,單位是劫,億萬劫就不得了,數千巨億萬劫在愛欲中。這個愛欲中就是在輪迴裡頭,在六道輪迴裡頭,六道輪迴是為罪所覆,他造罪業。若聞佛經,如果他有緣聽到佛經,一聽他覺悟了,覺悟他就回頭。所以一反念善,反過來,一旦反過來,一時反過來,罪即消滅。數千億萬劫罪孽,一反念善罪就消滅了,一個用真心,一個用妄心,用心不同!

  第二個,「云何在緣?」什麼在緣分?「謂彼人造罪時,自依止妄想,依煩惱果報眾生生」,這造作罪業,或是一個人作惡,或是幾個人一起作惡。「譬如有人,被毒箭所中,徹筋破骨」,就好比造罪的人,這個緣,中毒了。「若聞滅除藥鼓聲,即箭出毒除。豈可得言彼箭深毒厲,聞鼓音聲,不能拔箭去毒。是名在緣」。這個滅除藥鼓我們沒見過,佛經上有,應該是古時候有一種傳說,可能有這個事情,這個東西現在失傳了,沒見過,沒聽說過。但是佛經上用這個做比喻,有人中了毒箭,箭很深,毒也很厲,射在這個人身上。如果這個人要聽到這個鼓的聲音,聽到鼓的聲音,這個箭自然就出來,毒自然就會消掉,就消毒、就消掉了,有這麼個作用。豈可得言,這個箭射得很深,毒很厲害,聞鼓音聲,箭不會出來,毒也不會消除。這是講在緣。

  第三個,「云何在決定者?彼人造罪時,自依止有後心、有間心生」。有後心就是有相續的,念念有造罪業,它有相續;有間斷的,這心是有間斷的。「今此十念者,依止無後心」,他一心正念,「無間心起,是為決定」。他這個心裡頭,我們現在講沒有懷疑、沒有夾雜、沒有間斷,這念佛的心。造罪業的心,他有後,就是他還是有疑。雖然造了,世間一般人講人有良心,造作極重的罪業,他良心不安。造作極重罪業,心裡還能夠像是正常一樣,那是勉強的,晚上作惡夢。你能夠壓得住,控制得住,晚上作夢控制不住,他作惡夢,心裡總是不安。在這個狀況之下,如果福報盡了,有福報的時候他有護法神守護,福報享盡,護法神離開了,冤親債主就找上身來,就附體了。

  這個怨結得要是重,生生世世追著你,我們在《慈悲三昧水懺》裡面看過,悟達國師的冤親債主追他十世,一世一世跟著他。但是他十世都是出家,而且修行都很好,所以這個冤親債主沒有辦法。但是始終不放棄,這第十世了還跟在他身邊,機會等到了。十世修行修成一個國師,皇上拜他做老師,這福報也不容易,十世修行,做了國師。皇上送一個沉香寶座給他,他感覺得很榮耀,出家人當中沒有人能跟他相比。這個念頭一生,護法神離開了,那什麼?傲慢心生起來了。這個冤親債主找上身來,害了個人面瘡,幾乎送了命。真的是十世修行這個功德,感應阿羅漢現身來幫助他化解,把這兩個人過去生中,十世之前的因緣說出來,兩個人曉得了。勸導這個冤親債主放過他,不要冤冤相報,冤冤相報雙方都痛苦。跟著他十世也不是簡單的事情,這個報復的心這麼強烈。阿羅漢勸導接受了,他離開,這個災難才化解。所以造作惡業的時候不會安心,這是決定的意思。

  「又《智度論》云:一切眾生臨終之時,刀風解形,死苦來逼,生大怖畏」。這是個麻煩事情,這幾句話是事實真相。人一生,什麼時候最苦?給諸位說,生跟死最苦。生的苦你過去了,你忘掉了,不記得了。所以嬰兒一離開母胎,你看他大哭,那什麼?痛苦,不苦他怎麼會哭?這也像風刀解體一樣。死的時候情形也是這樣的,所以非常恐怖,就是靈魂離開身體很難。斷氣之後,佛告訴我們,八個小時,一般八個小時神識沒離開身體,所以不要碰他,碰他有感覺,他有疼痛的感覺。最安全的,是十二個小時之後,一般應該離開了。

  「是故遇善知識,發大勇猛,心心相續,十念即是增上善根,便得往生」。臨終遇善知識是緣分,沒有這個緣分怎麼辦?我今天給鳩山夫人講三個故事,一個鍋漏匠的,大家都很清楚。第二個我講的是四十年前我在佛光山教書,佛光山隔壁一個小鎮裡頭一位老太太,念佛三年站著往生,沒有人助念。她走得很瀟灑,她連她的兒子、媳婦都不告訴他,怕干擾,你看她有把握,不需要。第三個,我住在舊金山,甘老太太告訴我的,她的一個很好的朋友,也是一位老太太,在舊金山往生,坐著走的,沒有人知道。你看她往生,寫了遺囑,她坐在床上,盤腿坐的,遺囑放在床上,把她的兒子、媳婦、孫子的孝服統統做好了,都擺在旁邊。這估計至少三個月前知道,她一個人都不告訴,免得打閒岔。不是難事,我們要有這個本事才行。臨終找人助念,這個來摸一下,那個來,那麻煩大了,靠不住。我們聽到、看到的這幾個人,這是真往生,絕對不是假的。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學經學到這個地方,連這點信心沒有,那就白學了,一定相信自己。臨走的時候臭皮囊丟掉,不要了,到極樂世界去了,我們真能做得到,現在一點懷疑都沒有。我們看到量子力學的報告,佛講的話句句真實,比量子力學家講得還透徹、還要清楚。

  下面又舉個比喻,「又如有人對敵破陣」,這講在戰場上,打仗的時候,聚精會神,「一形之力一時盡用。其十念之善,亦如是也」。這是最後,在打仗那個時候,兩軍對陣,那是全心全力都在爭取戰勝,怎麼樣把敵人消滅;敵人不能消滅,自己就被他消滅了,這生死關頭。臨命終時,十念之善亦如是也,也像這個樣子。這個時候就想到,如果不往生,肯定就搞輪迴,肯定搞輪迴決定是三惡道,這個一定要清楚、要明白。換句話說,在我們面前是兩條路,一個是極樂世界,一個就是地獄,就這兩條路。還能不用功嗎?還能有妄念嗎?

  下面是《安樂集》的話,「又有人視臨終十念為輕易,乃擬臨終方事修念」。聽說臨命終時十念、一念就能往生,現在不要念佛,等到臨命終時再念!這就是什麼?投機取巧的心。「《安樂集》破之曰」,來破解這個錯誤觀念,「十念相續,似若不難」,好像是不難。「然諸凡夫,心如野馬」,我們這個心到處亂跑,「識劇猿猴」,識就是意識,也就指的念頭,比猿猴,猿猴是一個動的,好動,牠靜不下來,我們那妄念就像猿猴一樣。「馳騁六塵」,眼往色上跑,耳往聲上跑,舌向味上跑,鼻向香上跑,緣六塵境界。就像猿猴一樣,它定不下來,始終是向外攀緣,「何曾停息」,沒有停的時候。「各須宜發信心,預自剋念。使積習成性,善根堅固也」。這就勸告我們,我們自己要曉得事實真相,要早一點趕快發心,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這個經講得透徹,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是我們自己心性變現出來的。阿彌陀佛從哪來的?也不離自性。

  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我們這個世界,現在得的這個身,自性變現出來,居住這個世界也是自性變現出來,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這就說明,千真萬確,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世界是心想生,極樂世界也是心想生。這個世界是雜念心想生的,極樂世界是一念心想生的,我們現在如何把雜念放下,我們一念念佛。都是自己心想生的,所以首先要知道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跟我是什麼關係。關係非常密切,是一體,哪有不能往生的道理!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的懷疑就斷掉了,一心一意專修淨土。只要你真的做到一心專念,你身體就好了,什麼毛病都沒有了,什麼調養也都不需要,粗茶淡飯,身心健康,自在快樂。每天要運動就拜佛,比什麼運動都好,何況拜佛沒有離開念佛,沒有離開一心。平時把這個功夫養成習慣,叫善根堅固,這個人哪有不往生道理!至於用意念調養身體、療癒疾病的人很多,我們看到這些例子要相信。我們用我們自己的念力,我們這個念力還加上阿彌陀佛佛力加持,比一般人念力就更強大。一般人念力只有二、三十分,我們可以達到八、九十分,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

  下面舉個例子,「佛告大王,人積善行,死無惡念」,這個人心善,一生沒有傷害人的心,不但沒有傷害,沒有控制人的念頭,沒有支配人的念頭,你的心就得大自在,這些東西都是妄念,應該放下。「如樹先傾,倒必隨曲」,譬如一棵樹倒下來,一定隨著它彎的那個地方,彎,隨著那個地方倒下去,它不會反過來倒的。這就是人在臨終的時候,習氣控制你,你哪個習氣強,哪個念頭強,強者先牽,牽著你走。所以,我們養成一個習氣,念佛的念頭最強,除這一念無第二念。我們在學習當中常說,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要不要做?要做。但是要做,不要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斷惡不把斷惡放在心上,修善不將修善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這就對了!心上沒有阿彌陀佛,我們往生沒有把握,心上有阿彌陀佛,你往生有把握。

  底下這句話是警告的話,「若刀風一至」,這風刀就是死亡,斷氣,「百苦湊身」,這個時候身是非常非常痛苦。「若習先不在懷,念何可辦?」這個習就是訓練,我們所學習的東西不在心上,懷就是心上,這時候你怎麼辦?那個念佛你辦不到。這就說明,念佛必須要念成習慣,養成習慣,臨走的時候才自在。這裡勸我們,「各宜同志三五」,你看不必多,三個人、五個人,志同道合在一起修行。「預結言要」,預先準備著,我們念佛求往生,「臨命終時,迭相開曉」,大家在一起互相照顧,三、五個人互相照顧。「為稱彌陀名號,願生安樂國。聲聲相次,使成十念」。在臨命終時,這比什麼都重要。這個時候要照顧將要走的人,念念提醒他這一句佛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聲聲相次,使成十念,幫助他十念成就,這個十念是臨命終的時候十念。

  「譬如臘印印泥,印壞文成,此命斷時,即是生安樂國時,一入正定聚,更何所憂」。臘印印泥,這個印是用蠟,蠟把它雕成一個印,然後放在古時候瓦當,房子上蓋這個瓦,瓦上有圖案,那個圖案是用蠟雕的。這個瓦,造瓦的時候把蠟印放在瓦上,火燒的時候蠟融化了,瓦上就有印子,雕的花紋、雕的字統統都現出來。所以叫印壞文成。圖案都是這種設計出來的,用這種方法做的。蠟這個印壞,身體壞了,身體死了,文成,靈魂到極樂世界去,比喻這個意思。所以說即是生安樂國時。一生到安樂國就入正定聚,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薩,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跟六祖惠能在五祖方丈室裡面明心見性,是同等的境界。阿惟越致跟這個是同等的,所以這是非常高的成就。更何所憂,這真正是圓滿的成就。

  「各宜量此大利,何不預剋念也」。每個人要衡量衡量,這個利益是真實利益,這個利益是大利益,念佛往生的利益,你為什麼不現在就預備?要克服妄念,剋念是克服妄念。用一句佛號這一念代替一切妄念,這個方法妙!我們妄念多,我們念念都是佛號,用佛號取代妄念。不念佛的時候妄念就來了,念佛的時候妄念就走了,一心念佛,這個方法好。妄念實在太多,初學的時候,我教初學的人教得很多,我教他用念佛機,跟念佛機念,怎麼跟?念佛機用耳機,耳機開的音量開大一點,讓這個音量整個頭部都是阿彌陀佛,外面聲音進不來,你聽不到外頭聲音。你把聲音調到你覺得聲音很好,真正融在佛號當中,這方法好,驅除妄念。妄念少了,你的佛號聲音調小,到沒有妄念的時候,很小的聲音就很好,細細的,很好;妄念多的時候,聲音調大,把妄念趕走。我們得用方法,不用方法不行,不用方法,念頭很難克服得住,它對我們的關係太大了。我們能不能往生就在這一次,沒有第二次,所以一定要非常重視這樁大事,我這一生沒有比這個事情更大。什麼東西都是假的,決定不要放在心上,誰拿去,好,都好,都歡喜,根本就不操這個心,就這一句佛號把穩住。人總歸是要走的,早遲無所謂,決定往西方,這個念頭要堅決。

  我們看下面蕅益大師的話,「《彌陀要解》亦云:若無平時七日功夫,安有臨終十念一念」,這個話說得好,蕅益大師講的。如果沒有平常,這個七日是打佛七,七天的功夫,你怎麼可能有臨終十念一念。精進念佛,這個方法的確是很好,我過去也曾經說過,每個月念一天,也是找幾個志同道合的,二十四小時佛號不間斷,一天不睡,不睡眠。飲食這要有人照顧,不必三餐,餓了就吃,像吃一點點心一樣,熱的,擺在旁邊,餓了就吃一點點。佛號聲音不中斷,一天一夜,每個月這樣念一次,那個功夫非常好。如果像現在災難頻繁的時候,這個一晝夜念,一個月可以念三次,十天可以念一次,這跟練兵打仗一樣,不能不發狠心。

  「縱下下品逆惡之人,並是夙因成熟。故感臨終遇善友,聞便信願。此事萬中無一,豈可僥倖」。到臨命終時再希望別人來助念、來超度,這是僥倖,不容易,太難了。縱然有這個事情,這是因為過去生中有這個緣分,像我們過去在美國遇到的周廣大。這個人是宿世緣深,你看得癌症,臨終的時候,臨終前三天他家人才找到我們。我們派了三個人去看他,一看確實沒有辦法,病太重了,所以就勸他,不要求病好,求往生淨土。他一聽就相信,就告訴他的家人,他太太、他兒女,告訴他們,不要再替我找醫生找藥,你們大家一切放下,念佛幫助我求生淨土。在美國,我們臨時找幾個念佛的同修,也不過十來個人,念了三天三夜,他真往生了。往生非常安詳,火化的時候還有舍利。你看,一生不學佛,臨終三天,還真往生了,不是假的,這確實萬中無一。

  「由上可見,一心之境甚為幽深」,這個境界很深。「是故本經,宗於專念」,所以本經的宗旨,這個宗旨就是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無量壽經》上教導我們念佛的原理、原則。「蕅益大師曰:現前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超情離見,何勞說妙說玄」。這是真話,但是很少人能懂。現前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超情離見這四個字是上上乘佛法,是一佛乘,不是大乘,比大乘高。它本來就是,不管你懂不懂,你不懂肯念,行,他能成就!所以不需談玄說妙,玄妙是大乘經論。只要守得穩,信得及,「只貴信得及,守得穩」,你真相信,你真願意往生,這一句佛號你真能夠守得住,念念都是這一句阿彌陀佛,「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五萬、三萬,以決定不缺為準」,這蕅益大師教人,有空閒的人,一天十萬聲,或五萬聲,或三萬聲。

  我早年,那時候大概四十多歲,住在台北,每個月到鳳山去講五天經。煮雲老法師邀請我,每個月去鳳山去住五天。鳳山那邊有個老居士,是個將軍,退休了,大概那個時候八十歲,身體很不錯,聽我講經。告訴我,他是老佛教徒,學過禪、學過密,也修淨土,念佛。告訴我,現在老了,禪跟密都用不上力,現在老實念佛。我說你怎麼個念法?他每天三萬聲,住在鄉下,在鄉下田裡面走路,走三萬步,他一步一聲阿彌陀佛。那也是很好的運動,他身體很好,每天走三萬步,念三萬聲佛,他這個念法,很難得。這個人應該早就往生了,差不多四十多年,四、五十年的樣子。要以決定不缺為準,這個要計數,要從這裡下手,這是最笨拙的一個方法,但是它是最有效的方法。「畢此一生,誓無變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誑語」。一個人這樣修,沒有一個不往生的,真叫萬修萬人去。如果照這樣去修行,信得及,守得穩,一天十萬、或是五萬、或是三萬,決定不缺,一生不變,他決定往生。他要不往生,那佛就打妄語了,這蕅益大師說的。

  又說「要到一心不亂境界,亦無他術」,你要想念到一心不亂,也沒有別的辦法。「最初下手,須用數珠,記得分明,刻定課程,決定無缺」。就像前面所說的,晝夜十萬聲,或五萬、或三萬,你定課,一定用念珠。一串念珠一百零八顆,一般人念佛的時候,差不多念三聲佛號撥一個珠子,他一串珠子就是三百聲佛號,用數珠來念佛。每個人根性不相同,所以方法很多,不要聽到這個想學這個,聽到那個想學那個,把你心搞亂掉了。你平常用什麼方法,這個方法得力,就一直用下去,重要的,前面講決定在心、在緣、在決定。我們用的心是真心,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真放下,要用這個真心;緣,我們的緣非常殊勝,緣有了;那決定,我們要決定我們自己修行的方法。不必人家說什麼我們就跟他說,不需要,總是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李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那是很好的方法,就是把心裡頭的雜念放下,把阿彌陀佛請到心中來。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好事、壞事清清楚楚,那是智慧,不放在心上是功夫,更不放在口上,對於什麼都不批評,就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這個原則好!

  蕅益大師這是教人,從初下手念到純熟,「久久純熟,不念自念。然後記數亦得,不記數亦得」。都可以,記不記數就無所謂了,為什麼?已經到功夫純熟,這個純熟就是成片。功夫成片的人就能自在往生,他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想早一點走,還有壽命不要了,求阿彌陀佛來迎接他,佛真來,這是真不容易。如果你還有事情要辦,我再多住幾年也行,叫生死自在,想去就去,想留就留。留決定不是為自己,是為正法、是為眾生,還有這個法緣,還有些事情必須要我去做,別人代替不了;別人能代替的,我就不留了,就可以走了。「若初心便要說好看話,要不著相,要學圓融自在,總是信不深,行不力」。很多人念佛不能往生,依舊搞六道輪迴,都犯這個毛病,你看這些毛病古大德統統都說出來了。人決定要老實,老實人才會成就,這些都不老實;不老實,說老實話對於教理沒有通達,涉入不深。信心,雖然有信心,信心裡面有懷疑,或者信心裡頭有妄想,不純,信不純。

  行不得力,行不得力自己應該知道,為什麼?妄念太多,就是不得力。功夫得力自己很清楚,妄念少了,功夫就得力,妄念少,智慧就開了。也就是不迷惑、不糊塗,處事待人接物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總而言之,萬緣放下是真正的關鍵,為什麼妄念那麼多?沒放下。該放下的要放下,不該放下的還是要放下,決定不能障礙念佛,只有念佛的功夫相續不間斷,才真正有力量。日常生活當中決定不跟人結惡緣,這個要記住,他做再不好的事情,要能夠原諒他。想到阿彌陀佛都原諒,我們為什麼不能原諒?經上講得很清楚,「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別怪他,他很可憐,沒有受到聖賢教育,對於世出世間事情他不知道。每個做壞事情的人都以為他自己是對的,他要以為是錯誤的他就不會做了。所以這個可以原諒,就是別放在心上,不要耽誤我們自己事情,我們自己就是往生淨土,這是大事。

  「又道綽大師云:若始學者」,初學佛的人,「未能破相。但能依相專至,無不往生,不須疑也」。我們沒破相,沒破相就依相,淨宗法門指方立相,指方指定西方,我們就照西方,不要去懷疑,有一個方向。有一個相,相是什麼?極樂世界是相,阿彌陀佛是相,我們心裡頭真有阿彌陀佛、真有極樂世界就行。生到極樂世界,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到極樂世界再學。「是故本經但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也」,這句話念老在這個註解裡面常常提,希望我們不要忘記。要發心,發菩提心就照蕅益大師所說的,真信、真願就是無上菩提心,用這個心念阿彌陀佛,決定得生。

  「至於末世,持名者雖廣,而往生者不多」,這是事實真相。我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教,台中蓮社是老師創辦的,我到台中的時候,那年正好是台中舉行蓮社成立十週年紀念。老師常說,台中蓮社的蓮友多,人數很多,蓮社的蓮友都有名冊,大概將近二十萬人,在台灣是個相當大的團體。老師常說,他不說別人,說自己的蓮友,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他說一萬人當中大概只有三個、五個,不是每個蓮友都往生。這個地方舉《安樂集》「亦有問答如下:若人稱念彌陀名號,能除十方眾生無明黑闇得往生者。然有眾生稱名憶念,而無明猶在,不滿所願者何意?」這就說兩種念佛人,前面這種稱念彌陀名號,能除十方眾生無明黑暗,這是什麼?一心專念,這得往生。第二種,有眾生憶佛念佛,無明還在,無明沒破;換句話說,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具足,他不能往生。這什麼原因?

  下面解答,「答曰: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故」,他不是真修,不是真修我們現在常講雜修。念佛法門,在遍法界虛空界,第一個帶頭提倡的是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用這個法門成佛的,他早都成佛了。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菩薩身來協助阿彌陀佛,他表智慧。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八個字就是我們這部經上的「一向專念」。都攝六根就是萬緣放下,攝是攝受,六根不往外面六境去跑了。不是說眼不看、耳不聽,不是這個意思;眼也看、耳也聽,不放在心上,這叫都攝六根。看得很清楚,為什麼?那是觀,眼觀色,耳觀聲,鼻觀嗅,六根觀照外面六種境界,不放在心上是止,叫止觀,那個觀是智慧,止是定。我們念佛的時候一心不亂是止,決定不放在心上,什麼事情都不要放心上,這是祕訣,往生的祕訣,不能不知道。為什麼不放在心上?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你放在心上幹什麼?生活當中,有很好,沒有也很好,都不能放在心上。只許可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你就對了,就全對了!所以這裡答,答得很好,名義不相應。「所以者何?謂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復有三種不相應」。今天時間到了,這個三種不相應,我們下一堂課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