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330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三0集)  2012/5/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3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二十六頁,倒數第二行最後一句看起:

  「《大智度論》云:行般若波羅蜜者,一念能數十方一切如恆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大地諸山微塵」。《智度論》這節論文境界無邊的深廣,行般若波羅蜜者,這位菩薩一定是法身大士。《華嚴經》上所說的,圓教初住以上一直到等覺,這四十一個階層法身大士,都是行般若波羅蜜者。像我們平常在《心經》裡面所念到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是此地講的行般若波羅蜜者。「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個地方就是照見一切五蘊皆空。為什麼?每一粒微塵,微塵很細小,我們肉眼看不見,大概普通的顯微鏡也看不見。一定是現在科學家所用的,最先進的儀器,最精密的顯微鏡,他們看見原子,看見基本粒子,看到夸克,最後看到微中子,微中子是微塵裡面最小的。十方一切恆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很小的微塵聚集形成的現象,《金剛經》上稱為「一合相」,一就是微塵,極微之微,合是集合起來成物質現象。物質現象最大的是三千大千世界,這最大的,最大的是以最小的東西聚合起來的,散開來就是極微之微,這微塵。

  這個現象佛在經上說出來了,《菩薩處胎經》,世尊問彌勒菩薩,說「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佛經上這麼樣寫的。要用現代的話來說,佛問彌勒菩薩,凡夫起一個念頭,這一個念頭裡頭有多少細念?有多少現相?有多少念頭?這樣解釋我們就清楚。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一彈指的時間很短,三十二億百千就是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裡頭,這一個念裡頭有三百二十兆個微細念頭,合成這一個粗念。細念我們沒辦法覺察到,三百二十兆的細念合成這一個念頭,我們也許有一點點概念,不清楚,很模糊,為什麼?時間太短,這一彈指。現在我們時間單位用秒來算,一秒鐘能彈多少次?至少彈五次;換句話說,五分之一秒。五分之一秒我們的觀察能力不清楚,模糊的概念。如果一秒鐘五次彈指,那一秒鐘裡頭就是一千六百兆,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波動的頻率,我們怎麼可能知道?過去的電影是用動畫這個原理造成的,它速度多快?一秒鐘二十四張。一秒鐘二十四張的幻燈片合成一個畫面,我們看出這個畫面是什麼,一秒鐘。所以一秒鐘的五分之一,也就是一彈指,我們知道有一樁事情,一閃過去了,內容不知道。

  現在佛告訴我們,我們眼前的現象,你能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這現象,實際上一秒鐘是一千六百兆次的波動現象。此地所說的一念,這個一念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也就是說一秒鐘裡面已經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法身菩薩有能力見到,我們一般人沒有這個能力,他是什麼能力?定功,很深的定功。阿羅漢的定功只能見到微塵,微塵在我們想像當中,就是現在人所說的原子,阿羅漢能看到原子,我們看不到。他看不到極微之微,阿羅漢看不到,辟支佛也看不到,三乘的菩薩也看不到。只有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這些大菩薩們他們看到了。可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徹底明瞭事實真相的是八地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八地是最高的階層,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最高的五個階層,五十二個等級最高的五個等級,對於宇宙萬物的真相徹底通達明瞭,這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德能,這些菩薩證得了。七地以前知道沒有見到,見到的是模糊的概念,不是很清楚的。

  那觀世音菩薩是等覺菩薩,他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就是這個微塵,此地講的極微之微,這一粒微塵裡頭,有色受想行識圓滿具足。色是物質現象,受想行識是精神現象;受是有感受,想是有分別,行是這種感受、分別念念相續,它不會中斷,識是含藏,把你見聞覺知,你的感受、你的想像,全部歸納在一個檔案裡面保存住,這叫識。所以識好比是資料庫,好比是檔案室。這個東西很討厭,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所以受想行識是妄心,不是真心。照見五蘊皆空,色法、心法都不可得,都是假的,這叫看破。看破真相之後,怎麼樣?要把它放下,放下就沒事。不放下就有事,有什麼事?有六道輪迴的事,有十法界的事。放下就沒有,六道沒有,十法界也沒有,所以說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六道十法界像一場夢一樣,沒有醒過來有,醒過來之後沒有了。

  佛與大菩薩看到我們現在的情形,是在作夢,夢中之夢。為什麼?夢境是十法界,夢中之夢是六道輪迴,這是事實真相。佛菩薩慈悲,出現在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用意何在?目的何在?他們沒別的事情,他們就是一個目標、一個意思把我們喚醒,幫助我們從夢中省悟過來。這樁事情就叫做佛事,經上講的佛事是這個意思。把我們這些迷惑顛倒作夢的眾生喚醒,醒過來之後你就是佛、就是菩薩,世間人所說的成佛、成菩薩,這就是佛法在世間教化的目的,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的用意。實際上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對世間所有一切法一塵不染,也就是沒有一樣東西他會放在心上,佛菩薩跟凡夫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此地。凡夫什麼都放在心上,心變成垃圾桶;佛菩薩什麼都不放在心上,所以心是清淨平等覺。

  下面這是彭際清居士的話,「一念之力,不可思議」,你看一念能夠知道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所有微塵的數量,這一念之力。「如是念佛,即念是佛」,我們用這個一念心念阿彌陀佛,這一念就是佛,佛就是念,念就是佛。你看即念是佛,「即佛是心」,這是自己的真心,所以念阿彌陀佛是念自己的真心。「非內非外」,不能說內,不能說外,內是自心,外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自心,自心就是阿彌陀佛,所以非內非外。「無縛無脫」,縛是比喻煩惱、業障,煩惱跟業障也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因為「煩惱即菩提」,煩惱、菩提不二,所以沒有縛也沒有解脫,這就是自性的性德本來如是。

  「盡山河大地,十方虛空,無一芥子許」,芥子許是說小,芥菜子,芥菜子跟芝麻粒一樣的,很小的東西。盡山河大地,這是講我們整個地球,包圍地球的是十方虛空,無一個芥子許「不是無量壽佛現身說法處」。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裡?阿彌陀佛在盡虛空遍法界。阿彌陀佛的道場在哪裡?道場也是盡虛空遍法界。這個意思深,深廣沒有邊際,初學的人很難懂,這是佛法裡頭的祕藏,是真的太深了,一般人不能懂。我們今天學這個經典有一些概念,這個概念要感激近代的科學家,特別是近代三十年之內量子力學家,他們用科學技術的方法把阿賴耶找到,知道物質的真相。所有物質真相是什麼?真相是念頭,意念波動所產生的;換句話說,沒有思想波動就沒有物質現象。物質現象是念頭波動的副產品,所以一切物質的基礎是意念。這是最近三十年科學家發現的,這個事實真相發現,科學可以說是大幅度的向上提升,這就是最新的學說,「以心控物」。

  以心控物這個概念,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就常說,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上告訴我們。整個宇宙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講清楚、講明白了。又告訴我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你只要把念頭集中,集中到什麼程度?集中到一念,這裡講的一念,集中到一念,無論什麼事情你都能辦。你看看這講叫你數,數十方一切如恆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大地諸山微塵,一念就把它數得清清楚楚。這是例子舉出來,制心一處有這麼大的能量,一念的能量能改變山河大地。科學家告訴我們,一念的能量能改變星球在太空旋轉的軌道,有這麼大的力量。於是我們就知道,佛菩薩的智慧、神通、道力從哪裡來?都是從一念來的。於是我們這才真正明瞭,佛法的修行主要的樞紐,就是禪定。禪定是怎麼回事情?就是把意念集中,把念頭集中在一點,無論是哪一點,只要集中歸到一念,能量就現出來了。

  所以佛法裡頭八萬四千法門是怎麼回事情?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都是修禪定,也就是說,都是把念頭集中在一處,目標完全相同。連世間法,二千五百年前孟子說過,這是世間的,他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這跟佛說的是一樣,孟子那個時代佛法沒傳到中國來,這就所謂是「英雄所見大略相同」。學問之道在求其放心,放心什麼?我們心散亂的,把散亂心變成一心,這就是學問。從這個地方我們也得到信息,我們求學問如果是散亂心,再好的老師也沒辦法教你,你不能接受。孔子、孟子來教你,釋迦如來來教你,都沒用處,你得不到。縱然聽了幾年,聽了幾十年,你得到是什麼?你得到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一定要一心,三心二意你得到的是知識,不是智慧。現在這個世界我們就搞清楚,哪一個老師是一心一意?一心一意這個人,用世間話來說聖人,用佛法來說他是佛,他是法身菩薩,這老師能教的人。到哪裡去找一個一心一意的學生?找不到!找不到,縱然佛菩薩來,沒有能傳法的人,找傳法的法器找不到。學生的心散亂的,不但是散亂,散亂裡頭還有不善,什麼叫不善?他有自私自利,他有是非人我,執著身是我,我跟人對立。所以在這個環境裡頭,怎麼學都是學佛教的常識、知識,佛真的沒有學到,佛是什麼真的不知道。天天讀佛經不知道什麼叫佛,天天在講教不知道什麼叫法,這是現前這個時代的真相。

  制心一處的確有困難,我們的習氣太深,這習氣的時間太久。很久聞不到正法,見不到正法,接觸不到正法,現在把邪當作正;遇到正法,還會誤會把正法當作邪法,太可憐、太可悲了。在這種環境當中,八萬四千法門都不起作用,為什麼?就是你沒有辦法專注,用現在的話說,或者說你沒有辦法專心,你的心是散亂的,妄念非常之多,你不可能把心收起來,所以你不會成就。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了解這個事實真相,開一個特別法門,這個特別法門還是用專注的方法,還是用一心的方法,這個原理原則決定不能離開。他用的方法巧妙,是什麼?就用名號「阿彌陀佛」,讓你把心專注在佛號上,這有個地方落腳。

  一切大乘都講空,空琢磨不到,什麼叫空?怎麼才能夠跟空相應?太難太難了。阿彌陀佛說我這一句佛號,這個佛號非有非空,亦有亦空,你就把心住在這個佛號上,不要離開,不要動搖,慢慢的三昧就現前,你就得定,這個法子妙極了。如果心不住在佛號上,就住在五欲六塵,住在妄想上。五欲六塵、妄想都是造業,造業後面必定有果報,果報現前,你的心愈來愈散亂,因中有果,果中有因,生生世世沒有法子脫離。所以淨宗這個法門,《無量壽經起信論》這段文字說絕了,告訴我們,念佛就是念自己的真心,不在內、不在外。又告訴我們,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時一切處,皆是無量壽佛現身說法處。佛在哪裡?就在當下,不是過去,不是未來,就是當下這一念。這一念,只要歸到一念,那就是佛,就是阿彌陀佛,二念就不是,一念就是。

  「頓入如來大光明藏」,頓是立刻,一念你就證得,這一念就成佛。所以這個法門十方諸佛沒有一個不讚歎,這法門太巧妙,確實能幫助一切眾生一生圓滿成就。經不能不學習,不可以一天不學習,為什麼?一天不學習,迷了。天天學習,時時刻刻學習,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被外面假相迷了,不要為外面境界相影響你。我們一定要記住,釋迦牟尼佛在世,每天講經不中斷,沒有一天放假,沒有一天中斷。我們發心續佛慧命,具體表現在哪裡?表現就是學習經教,講經教學,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就對了。釋迦牟尼佛沒有建道場,釋迦牟尼佛沒有做法會,除了講經教學之外他什麼都沒做。我們在經典上去找,沒有看到釋迦牟尼佛帶領大眾坐一天禪,沒有,沒有這個事情;或者帶領大眾打個佛七念幾天佛,也沒有。這些事情,都是歷代祖師大德做出來的,佛在世的時候沒有,全是講經教學。

  修行是你自己的事情,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你自自然然會修正你自己錯誤的念頭、錯誤的行為,那是自己事情,佛不干涉你,所以學佛輕鬆自在沒有壓力。雖然是個團體生活,佛在世這團體也不小,有一千多人,這一千多人是佛的常隨弟子,不離開的,一輩子跟他學習。臨時學習的,來個二、三天的,十來天的,二、三個月的,一定很多,數字不會少過常隨眾。那我們的估計,跟著佛陀學習的人數總在三千人以上,這麼大的團體。他們過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遊牧的生活,居無定所,跟大自然融成一體。哪個地方好就到哪裡去,天天去玩、旅遊,遊山玩水。這個生活的確是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一生不離開大自然,樹下一宿,日中一食,這個榜樣太好了。佛陀滅度了,弟子當中維持這種方式也有二、三百年,二、三百年之後,這才有人建道場定居下來。縱然定居一個風水寶地,山水絕佳的,也沒有過旅遊的生活自在。佛一生過旅遊的生活,真正得大自在,旅遊什麼?沒有一絲毫留戀,真正一切放下了。建立一個道場住在這個地方,這地方放不下,被它拴住了。

  佛教傳到中國早年很如法,兩者兼顧到,有道場,又過旅遊的生活。道場叫什麼?叫十方常住,這是個佛教的修行道場,只要是出家人,只要出家身分都可以到這邊來住。除非這裡人住滿,容納不下,還有空位子的話都能來住。出家人過旅遊生活,在這個道場住幾天,那個道場住幾天,雲遊,兩方面都顧到,這方法是真好,處處參學,讓你廣學多聞。佛的法門多,像大學一樣,各種院系齊全,叫八萬四千法門。初學的時候我要選擇哪個法門,沒有智慧、沒有能力選擇怎麼辦?多看、多學學,每個道場都去看看,最後哪一個最喜歡,就到那個地方去。那個地方,如果是沒有地方住,不要緊,在寺廟旁邊搭個茅蓬,住茅蓬。你看一個大寺院,往往周圍幾十個茅蓬,幾十個茅蓬是什麼?他們專學這個法門,他不到別地方去,他會在那裡成就。中國對佛法教學的制度,可以說在中國真正健全落實了。

  佛陀在世不需要寺院,不需要茅蓬,換句話說,人心地清淨,沒有雜念,沒有妄想,身心清淨。所以身心健康,不怕風吹雨打、太陽晒,不怕,有這麼好的體力。他像一棵大樹一樣,能夠適合於大自然,所以他不需要。我們現在人的體力很差,雜念很多,妄念很多,惡念很多,所以身心很脆弱,禁不起自然考驗。我們要在外面樹下去坐一晚上,第二天人家把你抬去,送到加護病房去了,就說明跟佛陀不能比。所以以前的這些佛門弟子,頓入如來大光明藏大有人在,這就是成佛,就是證果。這是十方佛讚,究竟圓滿,令得妙果。這一品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我們再接著看下面一品,「戊二」,科題這是因。這一科裡頭,從二十四品到二十五品分為兩大段,第一段「三輩往生」,第二段是「往生正因」。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我們看第一段經文,「總標三輩」。

  【佛告阿難。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三輩。】

  這是總說。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前面一品我們剛剛學過的,是「十方佛讚」,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不讚歎極樂世界,沒有不讚歎阿彌陀佛。這個用意何在?幫助我們對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生起信心,要生起堅定不移的信心,我們才能得到真實利益。註解說「前品十方佛讚,乃諸佛稱歎願之成就」。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需要諸佛稱讚,為什麼?沒有諸佛的稱揚讚歎,眾生不知道這個道場,不知道道場的殊勝,不知道阿彌陀佛幫助眾生的方法非常巧妙。巧妙在哪裡?在不要斷煩惱,不要消業障,你就能成就。所以許多菩薩不相信,不消業障、不斷煩惱那是凡夫,怎麼能成得了佛?我們現在搞清楚、搞明白了,其實阿彌陀佛這個方法,煩惱不斷自然斷掉,業障不消自然消除,妙,妙在這裡。為什麼?一句佛號念到底,這句佛號裡頭沒有煩惱,也沒有業障,只要你一心專念,念一句佛號就是斷一分煩惱,消一分業障,它同時的,它不分開的。所以這句名號自自然然把業障化解掉,把煩惱也消除掉,妙不可言。無需要刻意的去斷煩惱、去消業障,不需要,你就是專心念佛,聲聲佛號都是在消業障,都是在斷煩惱,妙就妙在這裡。

  「蓋欲十方眾生,聞名發心,憶念受持,而隨願得生」。阿彌陀佛不是好名,現在人叫知名度,他希望一切諸佛如來都宣揚他的名號,都讚歎他的道場,絕不是為知名度,絕不是為自己。如果是為自己,搞自己的知名度,搞自己的名聞利養,那是造輪迴業,輪迴都出不了怎麼能生極樂世界?所以我們懂得他的用意,他要諸佛讚歎沒有別的,是讓十方世界所有這些斷不了煩惱的眾生,知道有這個法門,能生起信心、生起願心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成就無上道。這個方法看起來是世間法,沒有想到這個世間法通出世間法,在大乘佛法裡頭唯有這一法,再找不到第二種法跟它一樣的,微妙到極處。十方眾生包括我們在內聞名發心,聽到這句阿彌陀佛名號,聽到的人很多,發心的人很少。這什麼原因?只聽到一句名號,不曉得名號的意義,不知道名號的功德,所以名是聽到,對名號認識不清楚,甚至於還產生誤會。

  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香港的法師告訴我,他說法師,你的運氣不錯。我說怎麼?你來的時間正好。我說為什麼?他說三年前香港人聽到阿彌陀佛,吐口水,口水怎麼樣?吐到你臉上。他認為聽到這句名號這人是倒楣,這個人運氣就沒有了,產生這麼嚴重的誤會。我來講經的時候,這個地方雖然他不高興,但是不會吐口水。嚴重的誤會,認為念阿彌陀佛是咒人叫人死,只有死人才念阿彌陀佛,活人哪個人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是送終的,你看產生這麼大的誤會。這個事情不能怪社會大眾,老祖宗教給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自己要好好反省,為什麼產生這現象?佛法沒有人宣揚,沒有人講解,沒有人做出好榜樣給大家看,所以讓社會大眾對佛法產生這麼嚴重的誤會,不能怪人,怪佛門弟子自己本身不好。世出世間法一切衰敗,都不可以說別人,自己要認真反省,然後才恍然大悟過錯都在自己,自己要負百分之百的責任。

  我學佛出家,老師叫我學釋迦牟尼佛,我對於經教非常有興趣,很喜歡,發了這個心,寺廟不收留我。為什麼?寺廟不要講經的,要念經的,念經的、做經懺佛事的、做法會的,非常歡迎。認為什麼?認為講經是貼本的生意。經懺佛事都有價碼的,這一堂佛事多少錢,做完之後大家分錢;講經沒有人供養,所以叫貼本生意沒人做。老和尚告訴我,你走這個路不行,走不通,為什麼?你將來沒飯吃,誰供養你?真的是困難重重。可是我相信韋馱菩薩,韋馱護法,我講經教學,如果沒飯吃,韋馱菩薩要撤職查辦的,他護的什麼法?所以我相信他,沒吃沒穿、沒有地方住,我還是要講經教學,我根本不在乎這些。所以這條路堅持走了這麼多年,這麼多年沒道場,確實很孤單。香港回歸,我特地到這邊來看看,在回歸之前,好像我每年都到香港來講一個月,可是以後,移民到美國去之後這邊就很少來了,回歸特地來看看。遇到一些老聽眾,大家很歡喜,問我,法師,你已經七年沒來了。有這麼長嗎?算算真的有七年沒來,我告訴他,沒有人請我,我就沒有法子來。

  大家聽到這個話,馬上過去一些老同修就邀了七、八個人,大家來啟請,我說好,啟請我就來。那個時候我住在新加坡,每個月來一次講五天,地方大家租的,尖沙咀街坊福利會,那個道場大概可以坐八百人的樣子,每個月五天講了好幾年。以後聽眾愈來愈多,大家發心,就是現在尖沙咀漢口道這個樓層買下來,先後一共買了三層。七樓租下來的,現在有四層樓做為道場。給我辦了香港永久居留,我才住在這個地方,不容易,堅持講經教學不中斷。在香港這個地方,我們用衛星電視,衛星的電視台在台灣,網路現場直播。現在的寬頻網路好,效果不亞於衛星電視,而且成本很低,全世界都能夠收看,只要有電腦都能收看到。這個路走通了,把以前老和尚的顧慮澄清、否定,講經教學餓不死,講經教學也不是走投無路。我走的路比他們廣,我走到聯合國去了,他們還沒有辦法進入聯合國。我們很清楚,佛菩薩加持,龍天善神護法加持。生活清苦一點,這也是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三衣一缽堅持到一輩子,一直到圓寂。他在樹林裡頭圓寂的,不是在房子裡頭,一生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

  所以阿彌陀佛知道地球上這些眾生,在末法時期真正能夠得利益的,只有念佛往生這一個法門。除這一個法門之外,再沒有一個法門能夠在一生當中成就,這個事實,我們要細心觀察,然後就相信了。夏蓮居的會集本,黃念老的集註絕非偶然,這兩個人,我們沒有神通不知道他的過去,但是能夠想像得到,肯定是佛菩薩再來。為什麼?不是佛菩薩再來,不可能會集這麼好的本子,不可能有這樣詳盡的集註,這些都超過過去的祖師大德。我們知道祖師大德裡頭,確實有不少是佛菩薩再來的,所以我們也能肯定夏老、黃老不是凡人。我們有緣看到這個本子,看到這個註解,就有責任、有使命把這個本子向全世界宣揚,讓大家都知道,讓大家都認識。聞名發心,憶念受持,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我們這一生沒有白來。

  這一品,「今品則論往生者因行之類次」,類是種類,次是次序,就是九品。「蓋以凡夫聞名後,信願有深淺,發心有大小,持誦有多少,修習有勤惰種種之不同」。這個話說得好,確實是如念老所說的,我們相信淨土,確實信心有深淺不同。深信,一生當中很快他就往生,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傳》裡面看到,許許多多人遇到這個法門,大概三年就往生,往生的時候瑞相稀有,真的往生不是假的;淺的半信半疑,我自己就是淺的,沒有那麼深厚的善根。年輕時候學哲學,指導我的老師是方東美先生,這是近代的一個哲學家,老師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從西方康德哲學開始,講到中國,講到印度,最後結尾是佛經哲學。我從這個地方認識了佛法。入門是把佛法看作高等哲學,把釋迦牟尼佛看作世界上偉大的哲學家,從這入門的,所以對於淨宗沒興趣。那個時候有很重的誤會,大概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善巧方便,對於下下根人,不能接受高等哲學的,用這個方法安慰、安慰大家,我們是這種想法,這在佛門裡面屬於低級的教學,不重視它,也不接觸它,不少年,十幾年。

  到以後我跟李老師學經教,跟他十年,老師要我看《印光大師文鈔》,近代一位高僧大德。那個時候的《文鈔》只有四冊,正編兩冊,續編兩冊,現在有《全集》出版,最重要的是這四冊。我看完之後對於淨土不敢輕慢,因為《文鈔》確實是非常有分量。印光大師這個人有真學問,儒釋道他都懂,佛門裡面通宗通教、顯密圓融,這是一位大德,一心歸淨土,這是個很難得的好榜樣。不敢再輕視淨土,可是還是沒有意思想學它,對於《華嚴》、《法華》、《楞嚴》、《般若》、法相,這些大經大論興趣非常濃厚,放不下。跟李老師學法相,學《楞嚴經》,學《華嚴經》,我一面學一面講。所以一九七七年到香港來,香港邀我講《楞嚴經》,《楞嚴》我在台灣講了七遍,到這是第八遍,駕輕就熟,很輕鬆,愈講愈好,愈講愈明白,跟香港同修結了法緣。

  真正相信淨土,發心學淨土是講《華嚴經》,這經很長,我是《八十》、《四十》一起講,每個星期《八十華嚴》講兩次,《四十華嚴》講一次。大概都講了一半,差不多十幾年的時間,好像是十七年,講了十七年講一半。突然有一天想起來,我們最景仰的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最佩服的、最景仰的,這兩位菩薩是毘盧遮那佛的助手,毘盧遮那佛兩邊兩位就是文殊、普賢。華嚴會上看到他們,我就想他們是修什麼法門成就的?在《華嚴經》後頭去查,很細心的去查,找到了。《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兩個人都是發願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這些經文讓我們看到寒毛直豎,非常驚訝,文殊七佛之師,他怎麼是念佛求生淨土?再仔細去檢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是文殊菩薩得意門生,肯定是傳文殊菩薩之法的。仔細一看,五十三參第一參,參訪吉祥雲比丘,吉祥雲比丘是修般舟三昧的,專念阿彌陀佛。那我們就知道,第一個叫先入為主,他就是修這個法門。再看最後第五十三,第五十三位善知識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完全明白,善財童子一生專念阿彌陀佛。

  當中學那麼多法門,他去參觀,就像阿彌陀佛參訪十方諸佛剎土一樣,取人之長,捨人之短,成就自己的智慧、學問。讓我們想到,這是實學、真學,不是自己在家閉門造車,現在人所講的考察、調查、研究,這是真實智慧。你看他每參訪一位善知識,最後「戀德禮辭」,這個意思很深,戀德是感恩,我在這裡聽到、看到的,對我境界提升,我要感謝。禮辭是什麼?禮是禮拜,辭是不學這個法門,他還是老實念佛,對自己專門學的法門一絲毫沒有影響。我這才回過頭來認真修淨土,所以我認真修淨土的時候在四十多歲。二十六歲學佛,差不多二十年才回歸到淨土來,才真正認識這個法門是所有法門裡頭最殊勝的法門,花了那麼長的時間。所以真正接引我入淨土的,是《華嚴》,是《法華》,是《楞嚴》,是《般若》,沒有這些基礎,我不相信。確實願有深淺,發心有大小。

  可是我這一信大概比別人信得深,為什麼?我搞清楚、搞明白了。一般人信沒有我搞得這麼深,搞得這麼清楚,這一信就不會退轉,所以發心就大,持誦也多了。《無量壽經》講了十遍,淨土五經統統都講過,《彌陀經》先後大概也講過十遍,講過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這就是細講。《往生論》,五經一論,《觀無量壽佛經》,我們講過善導大師的《四帖疏》;《大勢至圓通章》,我們講過灌頂法師的《疏鈔》。觀音菩薩三經都詳細講過。所謂淨土五經一論,這是專修專弘。晚年統統放下了,專講這一部《大乘無量壽經》,就講的會集本,就講這個集註。我發心一年講一部,這一部的標準是一千二百個小時。一般學校說學分,大概在學校沒有這麼多學分的,六百堂課,一堂兩個小時,一天講四個小時要講三百天,講滿三百天。愈講愈歡喜,愈講信願向上提升,愈講愈有信心!

  我們再看底下,「眾生之宿根有無量差別」,前面是講聞名之後,信願不一樣,眾生的根性也不相同。「福德因緣亦復各有殊異,人人自別,各各不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故知十方眾生往生者無量,其品類亦無有量。世尊乃於無量不同之中,粗標大類,於本經中分為上中下三輩,是為至略也」。這個分法上輩、中輩、下輩,上輩有三品,中輩三品,下輩三品,這就是九品,跟《觀經》上講的九品相同,這都是大分。再細分的話,九品每一品裡頭又有九品,八十一品,八十一品裡頭每一品又有八十一品。然後你就曉得,八萬四千法門從哪來的,就這樣分出來的,愈分愈細。可是為了教學方便起見,只說總綱領,細目就統統省略掉了。

  「三輩各有三,則為九」,《觀經》當中的九品。「九品各含九」,就八十一品。「如是輾轉推演,實是無量。今於無量輩中,總括為三輩。其往生後品位雖懸殊,若論其能往生之主因,莫不由於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十二個字是總綱領,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第一個因素,凡是念佛往生的人必須具有,沒有這個條件就不能往生。「蓋此正本經之綱宗,往生極樂之關鍵」,這個兩品,第二十四「三輩往生」,第二十五「往生正因」,這兩品專門講專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所以這兩品經也非常重要。

  「三輩往生」,這是我們凡夫得生淨土的類別。「其願行功德,是我輩企求往生者之軌範」,所以這兩品經就非常重要,我們要非常用心認真來學習。「若真志求往生,則當依之,猶如明鑒,時時對照,思欲類及」。這幾句話黃念老講得很好,勉勵我們,如果我們真正發心,這個志就是志願,佛家講發願,世俗人講立志。如果真的立志求往生,我這一生當中,我的目標、我的方向,我想完成的大事就這一樁,方向西方極樂世界,目標親近阿彌陀佛,希望在這一生當中圓滿成佛,生到極樂世界就決定可以做到。我們一定要依這個方法,經典上講的方法,這個兩品經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每天對照一下我像不像,像不像是阿彌陀佛的弟子?我能不能往生?給自己警惕,幫助自己提升。「當知淨宗稱為易行道者」,這個法門古人稱為易行道。「是與餘八萬三千九百九十九法門相較而言也」,佛法常講八萬四千法門,易行道怎麼說?是跟八萬四千法門相比較,此地把這個法門,算在八萬四千法門裡面的一種。有很多人說,這是八萬四千法門之外一個特別法門,不算在它裡面。跟八萬四千法門比較,它容易,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都要斷煩惱,都要消業障。

  譬如小乘初果,大乘圓教初信位的菩薩,要斷三界九地八十八品見惑,你才能證得,這個麻煩。不要說八十八品,一品我們都做不到。八十八品見惑,世尊教學通常把它歸納為五大類,便於初學。這五大類的第一個「身見」,六道眾生都執著身是我,佛說身不是我。怎麼辦?你能不能把身是我的想法、看法放下,接受佛所說的,身不是我。身不是我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就像衣服,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不是我;這個房屋是我所有的,房屋不是我。所以把身當作我,是個錯誤看法,真的是錯誤,你在六道裡頭輪迴,這一生得這個身是我,來生到畜生道變個小狗、小貓,你也認為那個身是我。身有生死、有生滅,我沒有生滅,所以身不是我。身不是我,要為這個身去造業豈不是大錯特錯嗎?你要殺生、要吃肉,滿足誰的欲望?滿足舌頭的欲望,其他的器官不相干,只有舌頭享受這味道,美味。一個人一生為舌頭造多少罪業?身不是我,舌頭也不是我,我為什麼讓它造這麼多罪業來連累我?所以身的一切享受都可以放下。身帶給我們當然有利、也有害,不明白是害大於利,明白了是利大於害,就是修行人,我要用這身體專門做好事,修淨業、修善業,絕不造惡業。所以身見身要放下。

  第二個「邊見」,邊見就是今天我們講的相對、對立,有我就跟人對立,都從這生的。對立能放下,慈悲心就現前,為什麼?看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不對立了。確實是一體,一體是真的,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法跟自己是一體。學佛首先要想到,佛跟我是一體,大乘教裡頭佛說過,「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自性就是真心,是真心變現出來的。我這個身體也是真心變現出來的,是平等的,是一不是二。極樂世界是我心變現出來,這個世界也是我心變現出來的,離了心之外沒有一法可立。

  我們在前面學過,智者大師天台宗的「十乘觀法」,第一條教我們觀不思議境界,不思議境界是觀總相,就觀察整個宇宙一切萬法。一切萬法多,無量無邊、無數無盡,但是把它歸納起來不外乎二法,一個色,一個心。色就是所有的物質現象,心,所有的精神現象,講五蘊,五蘊,色是物質,受想行識就是心,有感受、有分別、有相續不斷、有記憶,這些屬於心法。科學也是這樣分的,物理、心理,也是這個分,但是科學分到這裡就沒有了。佛後頭還有,佛底下有一句話說,色由心生。這句話到現代科學才發現,這是最近三十年的事情。科學家發現物質是由念頭變現出來的,肯定了佛這一句話,色由心生,就是物質是從念頭裡變現出來的。可是佛後頭還有一句總結,全體,「全體是心」,這是佛法。所以佛法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能控制一切法。這個學說如果要被肯定,這個世界科學就起了翻天覆地大革命的行動。物質是念頭變現出來,念頭可以控制物質、可以改變物質,念頭改變物質,這跟佛法講的完全一樣。第一個,改變自己身體,就是治療疾病不要用醫藥,用念頭。第二個,可以改變我們居住的地方,中國人講風水,可以改變風水。化解地球上所有的災難,用念頭,能不能做到?連科學家都肯定能做到,只要你把意念集中,就是佛說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