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322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二二集)  2012/5/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2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一十六頁第七行,從第一句看起:

  「又《甄解》宗善導意,釋曰:《釋摩訶衍論》所謂正定聚,從佛果至十地三賢,皆名正定聚」。《甄解》裡面,宗是尊崇的意思,尊崇善導大師的教誨,解釋《釋摩訶衍論》裡面所講的正定聚。正定,他的方向目標決定是成佛,這叫正定。那邪定是決定成不了佛,他的方向目標錯了,叫邪定聚。當中還有不定的,那要看緣分,這就是遇到善緣,他就變成正定,遇到惡緣,他就變成邪定,所以是不定聚。這是善導大師為我們解釋的。《摩訶衍論》裡頭舉了個例子,從佛果到十地,這個十地是圓教,三賢也是圓教,這都是正定聚,為什麼?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宗門裡頭,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教下大開圓解,這是決定成佛的,所以皆名正定聚。

  「淨土正定聚亦然」,淨土宗,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你沒有離開阿彌陀佛,壽命無量,一生決定成佛,這是真正的正定聚。「或現十地三賢等。其體必至滅度」,這是說諸佛如來應化在十法界,或以地上菩薩這種身分,或者是三賢菩薩,這是示現,他到最後一定是示現入般涅槃。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以及學生當中,菩薩弟子、聲聞弟子做種種示現。「但是一涅槃界之示現差別耳」,這句話讓我們想起經論常說的,「一佛出世,千佛擁護」。就像做一個大型的表演,佛是表演當中的主角,那些菩薩們是配角,菩薩雖然是配角,菩薩都是諸佛如來示現的。但是一涅槃界,只是在舞台上表演的身分不一樣,有差別,在舞台的背後,他們的身分完全相同,叫千佛擁護。這是說眾多的諸佛如來都來協助你,給你做配角。釋迦出現在這個世間如是,在中國,那些祖師大德只是把那個差別相降了一等,主角以祖師的身分出現,配角以比丘的身分、以居士長者的身分來表演,都是一涅槃界,這個意思我們要懂。

  為什麼在印度用佛身,在中國這個地區用祖師大德的身分?這是環境不一樣,印度人在修持功夫上比中國人高。在智慧上,中國祖師大德裡面,有很多超人的智慧,能夠跟如來相等的,但是在修行上示現不像印度,印度人人都修禪定,在中國沒有,只有在定中才顯現出真實智慧。所以中國聖人的智慧是解悟,契入境界淺深我們不知道,無法去測度,但是表現出來的是世間聖賢的樣子。這在示現跡象上來說,印度比我們高,是印度人普遍都修禪定,中國人沒有,這是差別的現象。

  「約一法句」,如果就一法句來說,這個一法句是《往生論》上天親菩薩說的,「則十地三賢當相即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個話說得通,確實是如此。我們看虛雲老和尚,一發心,那個心是真心,真心是不變的,不會退轉的,朝五台山,將這個功德報父母之恩,這是盡孝道!這個心一發就感動諸佛如來。文殊菩薩早就成佛了,他是七佛之師,也就是說,他的學生當中七位都成佛了,所以他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是以等覺菩薩這個地位示現給我們看。虛老和尚一發心,他就感動,就一直在照顧他,遇到了災難現身,需要幫忙的時候現身說法,現的是乞丐的身分。在中國,人身分上講,乞丐是最低的,沒有比這個更低的。人間最高的帝王,最低的是乞丐,示現這種身分幫助虛老,照顧他,把他身體調養好,讓他繼續再去朝山。所以這個乞丐,當相即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不是普通人!

  「《甄解》之說,深顯經意」,佛在經中講這個意思,《甄解》體會得很深。「蓋謂淨土之主伴皆是大乘」,淨土的主是阿彌陀佛,伴是十方世界往生的這些菩薩,菩薩有三輩九品,這些人皆住於正定聚。他們確實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諸佛果地薩婆若海。薩婆若是梵語,翻成華語就是一切種智,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一切種智,這是正定聚。「至於示現十地三賢,其體必入涅槃,當相即是法身」,無論他怎麼示現,示現乞丐,當相也即是法身。「故於皆悉住於正定之聚句下,緊接決定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薩婆若海,因為這句話翻成中國意思,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一切種智,名字不一樣,意思相同。「往生之人,皆入正定之聚,決定成佛,極顯彌陀大願,不可思議」。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彌陀四十八大願幫助我們成就的,所以念佛,聲聲佛號當中要有感恩的心。

  「本品會集魏唐宋三譯」,這三種原譯本。「文曰:若已生,若當生」,若當生見唐宋二譯,有若當生,「皆悉住於正定之聚」。所以這個會集的文都是原譯本的原文,「彌顯彌陀大願之深廣。是則不但已生極樂者,住正定聚,必證菩提」。乃至現在往生的,「當來」是將來往生的,這一切眾生,「將生極樂之人」,他們將要往生極樂世界。「但能發菩提心」,這個發心很重要,經與註解裡頭,這句話提了幾十次。這部經一遍看下來之後,其他的印象不深,這兩句話印象最深,為什麼?遍數最多,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是什麼?簡單的說,真信、真願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心發了之後,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萬緣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

  「能與彌陀本誓相應者,雖居穢土,仍是具縛凡夫」,這個縛是煩惱,我們現前這個身心沒有離開煩惱,沒有離開業障,這叫具縛凡夫。「但亦已住於正定之聚,決證菩提」,雖然煩惱沒斷,業障沒消,可是現在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只有西方極樂世界,念茲在茲,這就是已經住正定之聚。能存這樣的心行,在任何境界裡面,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不會改變,這個人就是已住正定之聚,他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淨土,生到極樂世界決定一生成佛。「是誠超情離見,不可思議,絕待圓融,究竟方便」,這是讚歎這個法門,這個法門超情離見。

  情見,是十法界的眾生,我們通常講情執,情執跟此地的情見是一個意思。超越你的情執,超越你的情見。情見是帶著感情,帶著情的見解,世間人把這個字看得很好;佛法,這個字是往生的障礙,是修行證果的障礙。這個字從哪來的?從智慧來的。情跟見都是智慧,智慧迷了,智慧變成情見;如果情見覺悟了,情見就是智慧,所以它有來源的。情見、情執跟般若智慧是一個體,同一個體,迷悟不同,在佛菩薩叫智慧,在凡夫叫情見。超情離見就是轉識成智,這個不可思議。絕待圓融,絕待是絕對的,它不是相對的,它是絕對的,絕對是圓融的。而且究竟方便,方便到極處。方是方法,便是便宜。所以方便沒有一定的,它是隨時、隨人、隨事千變萬化,只要運用得很恰當,運用得非常好,就叫究竟方便。阿彌陀佛教給我們這個方法,信、願、持名,這正是究竟方便,用這個方法就能往生、就能成佛,比八萬四千法門,比無量法門都方便!因為那些法門要斷煩惱、要消業障;這個法門不要斷煩惱、不要消業障,只要你真信真願,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就成功了。成功比他們還高,比他們還快,所以叫究竟方便。

  「又《唐譯》曰」,「大寶積經如來會」這一會的經文就是《唐譯》的。「若當生者」,若是假設,假設這一個人他當生極樂世界,「皆悉究竟無上菩提,到涅槃處」。只要生到極樂世界,不管是什麼人都是一樣的,從菩薩往生,等覺菩薩往生,一直到地獄往生,離開地獄他也能往生。唐太宗離開地獄了,確實能往生,就是放不下那個皇后,情執太深了。這一段時間他總算搞明白,放下了,放下他真的就往生了。只有往生極樂世界,確確實實與你有緣的眾生,有緣,有善緣、有惡緣,統統都能生活在極樂世界,在那裡大團圓。到那個地方去,怨親平等,不再有執著、不再有分別,這是真實的究竟。「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邪定聚不知道,不定聚的人也不知道。不知道什麼?不知道往生的真因,極樂世界的真因。他要知道真因,他就不會改變。知道真因的人,一定是死心塌地,真信真願,一句彌陀念到底。這個意思是說,下面這是念老的話,「蓋謂當生極樂者,皆悉建立往生之正因。依此正因,必得往生之果。必然一生補佛」。這個一生補佛,就是證得後補佛的地位,像現在的彌勒菩薩,「故曰決定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

  我們再看下面,「又唐善導大師深入經藏」,「明」是明瞭、明白,正定聚的利益,通達此土、彼土。此土,我們現在住的地方,彼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括弧有個解釋,「謂彌陀入正定聚大願之益,通顯於彼土極樂與此土娑婆」,就是通此彼二土。「《甄解》曰:此土正定聚,是密益,彼土正定聚,是顯益」。密是什麼意思?不明顯,它真有大利益,但是你不能夠覺察它,你不知道;或者是你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譬如,這個東西在現前有,不是沒有,我們接受老師教誨,真懂得老師的意思,真懂得老師的愛護,我們雖然不知道有什麼好處,真幹!你看鍋漏匠,這距離我們不遠,抗戰時期,諦閑法師這個徒弟,老和尚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就趕緊接著念,將來一定有好處。他是個老實人,也不問什麼好處不好處,你叫我這麼幹我就這麼幹。真聽話,不改變,這密益,三年之後知道了。所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是密益,這一般人不知道。中國古人說「七年小成,九年大成」,這都是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真有利益,真有好處。

  現在學校修學的理念跟方法,它是顯益,成績單表現在外面。古人是密益,自己知道,自己怎麼知道?自己法喜充滿,曉得,到大徹大悟就完全明白了。徹悟之前一定得定,就是三昧,我們學《無量壽經》叫念佛三昧,學《華嚴經》叫華嚴三昧,學《法華經》叫法華三昧,先得三昧。三昧是得定,定久了,豁然大悟,智慧現前,定到一定的程度就開悟了。這一悟,不但你這部經全通了,一點障礙都沒有,一切經全通了。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個法門通,所有一切法門也都通了,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你明心見性,哪有不通的道理!

  西方人沒有這個思想,他不懂得密益,他什麼都要親自看見,看不見的他都不承認,跟東方學習的理念方法完全不一樣。東方人求智慧,西方人求知識,智慧解決問題圓圓滿滿,沒有後遺症;知識不行,知識解決問題是侷限的,而且有後遺症。所以,二十一世紀的社會遇到困難了,這個困難是知識造成的,這大家看得很清楚。怎麼挽救?知識救不了,要靠智慧。真的還很幸運,這一批年輕的量子力學家找到一條出路,這個出路就是心理,心理是智慧,但是他們的智慧不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它是智慧。比物理大幅度的向上提升了一步,知道心理跟物理是一不是二,是不能分的,知道心理可以影響物理,意念可以控制物質,發現這麼一樁事。

  所以只要把念頭導歸到正直,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你就能身心健康,你就能改變居住環境。中國人講風水,自己用意念把風水改變好,不好的能改好,用意念就把它改好了。這個念頭主要是不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懷疑,這是最淺顯的;往深處,那就是發大菩提心,捨己為眾生。這種意念的能量不可思議,太大了!可以改變整個地球,可以改變太空的星系。佛經上所說的,掌心可以承載大千世界,這個話現在我們相信了。為什麼?整個大千世界可以在一粒微塵裡頭,可以在一毛端裡頭,那掌心承載大千世界還有什麼問題!世界沒有縮小,掌心也沒有擴大,因為在自性裡面,沒有大小、沒有先後、沒有時間、沒有空間,這是法性身、法性土,普賢菩薩有能力入這個境界。我們就知道,這個境界重重無盡,不可思議。因為微塵世界裡頭還有微塵,那個微塵裡頭又有世界,世界裡頭又有微塵,沒底!古人講的兩句話,「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這個話只有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諸佛如來才說得出來,凡夫說不出來,科學家也說不出來,哲學家也說不出來,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與大菩薩,這個大菩薩經上常說八地以上,他們看到了,這叫事實真相。我們這個世界上人迷失自性太久了,迷得太深了,所以極樂世界這種殊勝莊嚴我們把它看作密益;在極樂世界,它是明顯的,這些事情沒有一個人不知道,沒有一個不明瞭,所以它是顯益。

  「又曰:若為現生密益者,今家不共義也」,今家是稱讚善導大師的,不稱他的名,稱他為今家。這個家是大家,我們一般稱為大師、大聖、大賢,這個家有專家學者的意思,這大家。「可見《甄解》極讚善導大師所說」,這就是肯定善導大師的說法,肯定善導大師的見解。信願持名,在我們現前是密益,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變成顯益了,現在有多少好處不知道,一往生全知道了。因為信願持名太簡單了,人人都能做到,而且修學的時候不會產生任何障礙。無論在什麼環境裡頭,你一切都放下了,一心念佛,念在心裡,別人看不出來;自己受益,別人也看不出來,你自己心裡很清楚。生到極樂世界一生成佛,你的顯益看清楚了,這個世界上人還是不清楚。甚至於你的顯益、密益,人家還都沒有看清楚,這多!真正看清楚,他就跟你學了,為什麼不跟你學?這種利益他沒有看到。

  善導大師所說的,「當生之人」,就是將來他一定會往生,雖然「身在娑婆」,在這個地球上,「已獲入正定聚之密益」。這句話重要!你怎麼獲得了,真正獲得了?對這個法門真信、真願往生,而且願意現前就往生,對這個世界沒有一絲毫的留戀,這個很重要!佛現在來接引你了,問你,你還有什麼沒放下的?還有什麼人你還沒見面的,要不要去見個面?還有沒有事情沒做完的?還有沒有什麼事情需要交代的?如果有,佛就走了,不接你了,走了,就不見了;如果沒有,一切都沒有,蓮花就現前,你就跟佛去了。這是個機緣!必須要掌握住,如果哪一天遇到了可不能放棄,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

  「又《小本》」,《阿彌陀經》,「亦有與此相呼應之經文」,哪一段?「經曰: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這三種人,「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句話裡頭,「是表現在當來一切發願求生西方淨土之人,皆不退轉於無上菩提。可見不退轉之勝益」,殊勝的利益,「亦復通於彼此二土,與今經文同一玄旨。阿彌陀佛大願大力,不可思議」。這是我們要記住、要明白。我相信同學們都很可能遇到這個境界,境界現前清清楚楚,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留在這個世間只有一個理由,幫助阿彌陀佛接引大眾。這個地方眾生跟自己還有緣分,阿彌陀佛要我們留就留幾年,要我們走就趕快走,留不為自己,為正法久住,為接引眾生。

  接引眾生的方法兩個,一個是言教,一個是身行。身行是做出榜樣,真正放下的榜樣給大家看;言教是把西方極樂世界介紹給大家,講清楚、講明白,只要是喜歡聽的人,不厭其煩的給他講解。不是這樁事情,就沒有留在娑婆世界的理由,用不著留在此地。這是自己的慈悲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跟佛的心願完全相同,縱然壽命到了,可以延長。我們看到,交光法師註《楞嚴經》,他壽命到了,阿彌陀佛來接引他。他跟阿彌陀佛說,《大佛頂首楞嚴經》傳到中國也經過幾百年了。唐朝時候傳來的,交光是明朝時候人,你看經歷唐、宋、元到明,幾百年,有許許多多的註解。交光大師說,這些註解沒有知道佛的真實義,大家有個誤會。這個誤會是有來源的,這部經沒傳到中國來之前,印度高僧在中國弘法,跟智者大師見了面,聽智者大師講《摩訶止觀》,很佩服、很讚歎。說智者大師說的這個方法,跟《大佛頂首楞嚴經》佛講的非常相似,所以中國人知道有這部經。這部經,很多到印度去留學的人沒看見,印度人吝法,把這部經看作國寶,不傳給外人。外國學生到他那裡去留學,這個經看不到的,吝法。因為吝法,現在印度佛法沒有了。般剌蜜帝真難得,偷渡,想把經送來,兩次偷渡都被發現了。最後用個方法,不知道他用什麼東西寫,把經寫成很小的字捲在一卷,把胳膊剖開,藏在裡面再縫起來,養好之後到中國來,出關檢查沒有發現。這麼帶過來的,真難得!傳到中國來,傳來之後趕快回去,回去是什麼?認罪。我把這個經偷渡送到中國去了,應該受什麼處分,甘心情願來接受。這個不得了!

  可是《楞嚴經》上所說的,就是主要修行的方法,奢摩他、三摩、禪那,跟天台的三止三觀是很相似。但是天台沒有離開八識,而《楞嚴經》上不用識,叫捨識用根,這一點確確實實古來大德沒有注意到,都用三止三觀來解釋奢摩他、三摩、禪那。那捨識用根就高了,不用心意識,那是高級的止觀,天台止觀沒有離開心意識,這個不用心意識,不用心意識,所以他那個確實是禪宗的境界,離心意識。交光大師想重新作一部註解,不用天台的這個止觀,阿彌陀佛就答應了,准他的假:讓你寫這部註解,註解寫好之後再來接引你。都是為正法久住,都是為接引大眾,不為自己。《楞嚴經》的註子,從這部他的註解叫《正脈疏》,以這個為新註,從前那個叫古註。古註確實是以《長水疏》,多半是以那個做根本的依據。長水是宋朝時候人,完全用天台的,這個新註不用天台的止觀。

  所以要發心護持正法,幫助正法久住,幫助眾生認識淨土、學習淨土,我們真正明白了,只有這個法門一切眾生都能得度,其他的法門靠不住,為什麼?其他的法門是以戒律為基礎。現在人都不持戒了,你怎麼會成就?這個法門帶業往生,五逆十惡,毀謗正法,善導大師說,只要你能夠認錯、能夠懺悔,後不再造,念佛統統都能往生,阿彌陀佛還是會接引你的。這個不得了!四十八願度眾生的對象,上面是等覺菩薩,下面是無間地獄,統度。所以這個法門才是真正名符其實的究竟方便,遇到這個法門沒有不成就的。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徵釋因果」。

  【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這經文說出來了,我們看註解,這念老說,「彼邪定聚及不定聚之人」,第一種知見不正,這裡頭多半都是所知障障住了,『不定聚』的人是煩惱障,見異思遷,中國人所謂是見利忘義。現在人很糟糕,見利把孝順父母都忘掉了,都不要了。我們在美國看到的,真有其人、真有其事,在美國把媽媽賣掉。媽媽不認識字,老實人,到美國去跟他們住在一起。他把媽媽賣給個老先生,美國人,錢拿到就搬家。他媽媽不認識路,介紹給這個老人看,聊天,然後自己就走了。走了好久沒有回來,這個老人才告訴她,妳的兒子把妳賣給我了。她沒有辦法只好跟他去了。真有這種人!這世界變成這個樣子,沒有一絲毫的恩義,只有名聞利養,這還得了!

  災難從哪來的?就從這來的。古人講高名厚利,人很不容易敵得過。給你很高的位子,給你很多的財富,你動不動心?今天這個世界,小名小利就動心了,不要高名厚利。這什麼原因?沒有接受過倫理道德、聖賢教育。有受過的,表現得還不錯,可是名利一當前,變節了,把古聖先賢這些東西統統都忘掉了。這什麼緣故?我們知道,他不是扎根學的,他是到二、三十歲才學,他沒有受過扎根教育。雖然知道這個好,很清楚,可是利益擺在面前,必須要把這個東西放掉,他取利。從這些地方讓我們真正體會到,古人扎根從胎教。嬰兒生下來到三歲這一千天,這扎根教育,古人說這個根紮得好,一生都不會改變。所以古諺語有一句話說「三歲看八十」,那看扎根教育,根紮得深,他一生不會變。

  現在扎根沒有了,學習傳統教育遇到好的環境,也就是十幾歲、二十多歲開始學習,沒根。十幾歲、二十歲,真正能學得好契入境界,那我們知道,過去生中根深,他才能守得住。如果過去生中根不深厚,這一生學習了幾年、十幾二十年,遇到名利,還是放不下,還是會動搖、會變節。我們追究其原因,是傳統文化丟失時間太久了,很多人都講,丟失至少兩百年,從慈禧太后掌握政權開始。這兩百年要傳七、八代,這七、八代是一代不如一代,到底下這一代可能就滅絕了,這個現象很可怕。如何挽救?這是中華兒女人人都有這個責任,我相信有很多人想挽救,找不到挽救的方法。方法第一個,自己認真修學,然後遇到真正有這個志願的人,志同道合的人,要全心全力協助他、成就他,成就的人愈多,這才能傳得下去。要讓整個社會恢復像從前這樣的太平盛世、幸福美滿,我們估計總得兩百年以後。這個事情不能著急,欲速則不達。什麼時候才能看到盛世?胎教恢復了,做母親的人都能夠在懷孕的時候就端正身心,小孩生下來就特別的保護他,所有一切負面的東西不能讓他看到、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一定保持這一千天,三年,小孩見聞覺知全是正面的,我們的社會會回歸到和諧,回歸到太平盛世。中國過去幾千年是這樣教出來的,現在還要用老方法來教。

  我們再看下面的註解,底下這一段,「專論極樂依正莊嚴之經文至第廿二品,告一段落」。專門講極樂世界,依報是環境,生活環境、學習環境,正報是講老師跟學生。這些經文到二十二品,就是到此地這是告一個段落。向下,從二十三品以下,「即為十方佛讚,三輩往生…等」。十方佛讚是堅定我們的信心,三輩往生,往生正因,是教給我們求生極樂世界的方法。

  「《無量壽經起信論》」,彭際清居士的作品,「會結前之經義,消歸自心」,這句話很重要。學習聖賢的教誨,最重要的就是消歸自心。消是消化,吃東西要消化,消化最後到哪裡去?到自心去了,這真心,真心的能量才放光芒,才能照見法界虛空界。「論曰」,《無量壽經起信論》,「如上種種莊嚴」,依報、正報。所以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完全明瞭,極樂世界是一個學校、是一個道場,它不是普通社會。佛給我們做這麼詳細的介紹,沒有說這個世界有政府,沒有說這個世界有國王。前面有說阿彌陀佛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那不是極樂世界,那個世界有國王,國王就是他,他聽佛講經說法,他感動了,他把王位讓給別人,自己出家了,出家就是法藏比丘。極樂世界沒有國王,極樂世界沒有士農工商,我們這個世間所謂三百六十行,在極樂世界都沒有看見。極樂世界我們所看到的只看到阿彌陀佛的講堂,而且講堂到處都有,你只要進講堂你就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無量的分身,這個身有報身、有應身,因為大家都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的加持,你在每個道場所見到的,幾乎都是阿彌陀佛的報身,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而且自己的身相跟阿彌陀佛是一樣的,每一個人跟阿彌陀佛在一起都覺得很親切,都在面前。這個境界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這個世界是集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美好所成就的。

  四十八願不是阿彌陀佛憑空想像寫出來的,不是,是阿彌陀佛參觀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做的總結,哪些我要、哪些我不要,是總結的報告,就依照這個總結建立極樂世界。這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你明瞭四十八願,就知道極樂世界的大致情形。所以,它是非常合乎科學所說的邏輯,不是憑空想像,是到處考察,人家好的地方要,不好的地方就不要。譬如三惡道,羅剎、修羅這個不要,都不要。極樂世界的同居土只有人天,而且人天裡面還具有有德行的、有福報的,沒有德行的人天都不要。所有各個世界六道裡面的眾生是非常不整齊的,但是到極樂世界,因為都是信願持名去的,這個因相同。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以願力、以他無量劫修持的功德來加持你,讓你也能得到阿惟越致菩薩的待遇,這是加持的,這個不是自己的。所以彌陀的恩德不可思議,到極樂世界享他的福,他的福報太大了。

  阿彌陀佛對一切大眾最大的布施是法布施,就是講經教學不中斷。你不願意在講堂,你想到樹下、想到寶池的邊岸,無論你到什麼地方,風聲、樹聲、流水聲全都在說法,你的聽法沒有中斷,無論到哪裡都不中斷。比我們隨身聽還方便,隨身聽,你還帶個機器,不要帶,到處都是。你說這個恩德,幫助你在這一生當中快速的成長、快速的開悟,這個在遍法界虛空界找不到第二個地方。要有第二個地方,佛一定會介紹給我們,沒有,就此一家。我們今天遇到了,決定不能放棄,決定要抓住,這個抓住了,就是遍法界虛空界你統統抓住。我要想幫助父母、親戚朋友,你到極樂世界就有能力幫助他們成就,你會了解他的根性,為什麼?他們世世代代的事情統知道,你有契機契理的方法幫助他們。這《起信論》上講的種種莊嚴,這第一句,依報正報。第二句,「種種佛事」,佛事就是課程,我們今天講學校上課課程。課程為什麼說佛事?佛是覺悟,幫助你覺悟的事情。諸佛菩薩身行言教,不僅只是口說,他做出來給你看。這兩樣講得很具體,莊嚴跟教學。

  下面,這不思議的境界,「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如水中月,如畫所現像,如幻所化人」,這就是你到極樂世界,你看到的、你聽到的、你接觸到的跟我們這個世間完全不一樣。極樂世界一切人事物,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不來不去。好像水中的月亮,不來不去,月亮沒到水中來,水中也不會讓月亮來;如畫所現像,像畫畫,隨心所欲;如幻所化的人,人物,「皆以佛神力故。隨眾生心而出現故」。這把真相說出來了,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從哪來的?是阿彌陀佛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楞嚴經》上講的。眾生心不同,眾生在極樂世界所看的現相也不同,所感受的也不同。從不同慢慢到同,什麼時候同?妄想、分別、雜念、業障統統消盡了就同了。但是到極樂世界,所看的畫面彷彿很相同,這是阿彌陀佛的威神力故。

  「當知一切眾生所有神力,本與如來無二無別」,這句話我們要記住。極樂世界你所看到種種神變不是彌陀獨有,一切諸佛都有,一切菩薩也都有,乃至於六道眾生全都有。所以《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所有的我們全有,那現在失掉了。「特無大願大行,發起勝因。不覺不知,沈淪永劫」,這真相說出來了。我們怎麼回事?我們沒有大願。諸佛菩薩都有大願大行,我們今天願只有自己,念念為自己,念念為我這個小家,或者念念為我這個團體,太渺小了,這是什麼?這是執著。執著就變現出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從執著變出來的,執著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阿羅漢不執著了,所以阿羅漢的六道輪迴就不見了。六道輪迴是假的,不是真的,就像一場夢一樣,醒過來了,夢不見了。你為什麼醒不過來?你有執著。十法界四聖法界還是一個夢,六道是夢中之夢,六道沒有了,四聖法界現前。四聖法界裡頭的眾生沒有執著,他有分別、他有妄想,分別沒有了,他是菩薩;妄想如果沒有了,他就醒過來了,醒過來十法界不見了,還是假的。這次醒過來是什麼境界現前?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醒過來一看,全都是醒過來的人,這醒過來人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住在那個地方。

  現在我們搞清楚了,知道世尊在《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報莊嚴土也不例外,沒有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實報土例外,沒說。實報土也是虛妄,為什麼?實報土是無始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習氣只障礙你證入常寂光,其他沒有障礙,可以說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真正得大自在,就是不能回歸常寂光。在那個地方居住,弘法利生,應以佛身得度者,你就能現佛身,現八相成道。《華嚴經》上,初住菩薩就有這個能力,他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最低的,但是最低的,他無明斷了,他只是習氣,應以佛身得度,他就能現佛身。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這個世界示現八相成道,初住菩薩就有這個能力,就可以做這個示現。像《普門品》所說的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真的得大自在。等到無始無明習氣完全沒有,他的大自在就圓滿了,這個時候實報土不見了,現出來什麼?現出來常寂光。常寂光是什麼樣子?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意念跟所有諸佛如來融成一片,就像光一樣。沒有身體,沒有現相,物質現象沒有了,精神現象沒有了,自然現象也沒有了,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看不到他,他們知道我。這個時候,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眾生都生活在常寂光裡頭,只是你見不到。常寂光是本體,離開這個本體一切法沒有,他是體,但是體因為不是現相,沒有現相,你對他就看不到。他能現現相,就是能生現相,什麼時候生現相?眾生有感,他就現相。

  我們以虛雲老和尚朝山這個例子,大家就想想,文殊菩薩無時無處不在他身邊,就是沒有現相。他一生病,生病是感,需要人照顧,他就現相了。現相也有緣分,這時候現什麼相?現乞丐的相最好了,為什麼?一點懷疑都沒有。如果現一個富貴人的相,老和尚哪敢,要離他遠遠的,不能親近;現乞丐的相,這個放心,什麼懷疑都沒有。而且他去找草藥給他治病,草藥在哪裡?隨便在哪裡,他有辦法變現出草藥出來。我在山上採的,附近採的。給他治病。到外面去討飯,回來的時候再一起吃,那個飯不一定到人家討的,變現出來的。虛老和尚不知道,完全不曉得,以為真是個叫化子,這叫化子好心幫助他,不知道是文殊菩薩,不知道早成佛了。文殊菩薩在常寂光裡頭,實報土是他的現身,是實報土裡頭菩薩有感,他現身在實報土,實際上他在常寂光,無處不在。所以一切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沒有過去現在未來,也沒有他方此界,就在當下。我們從這裡體會到自性、性德,體會到常寂光。

  因為沒有大願、沒有大行,你看這個大願是我們的本願,大行是我們的本行,是我們自己本來有的,我們無知把它丟掉了,現在曉得了,馬上恢復正常。我們的願跟阿彌陀佛一樣大,願大行就大,我們跟阿彌陀佛一樣的行。阿彌陀佛發起勝因,這個勝因是什麼?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手段是什麼?手段就是身行言教,我把我自己所知道的我統統做到,給大家做示範。在家裡面,給一家人做示範;在社會,給整個社會做示範。無論在哪裡,都想到我給人家做榜樣、做好樣子的,就對了,這就叫再來人,這就叫佛菩薩現身說法。所以我們要發起這個勝因。如果沒有,還不知不覺,那繼續搞輪迴,沉淪永劫,什麼時候覺悟,什麼時候就出來了。不知不覺沉淪永劫,這是講我們現前狀況。

  「若能一念迴光,方知家業具在」,一念迴光,回頭了,馬上就覺悟了。家業是什麼?如來的智慧、如來的德能、如來的相好、如來的神通、如來的道力,全在!一樣也沒有丟掉,就等著我們回頭。學經教是什麼?就是回頭。這一回頭,「如入寶山,取之無盡」。寶山是什麼?寶山是自性。眾寶是性德,智慧無盡、德能無盡、相好無盡、方便無盡,無論是善緣惡緣、順境逆境,無一不是神通遊戲,無一樁不是教化眾生的道具,像舞台表演之道具,都是幫助別人覺悟的,都是幫助別人回頭的,所以取之無盡,用之不竭。現前雖然沒有在極樂世界那麼大自在,實際上也得自在了。回頭,是念頭上回頭,不再執著、不再打妄想、不再分別了。不再妄想,智慧現前;不再分別,平等現前;不再執著,解脫現前,法身般若解脫全得到。所以妄想分別執著是假的,不是真的,自性裡頭沒有這個東西,常寂光裡頭沒有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是六道輪迴裡頭的。六道輪迴是假的,不是真的,迷了才產生這個現象,覺悟了沒有,覺後空空無大千。

  「如遊香國,觸處蒙薰」。佛告訴我們,這世界上有眾香國,香積如來。那我們就知道,那個地方的眾生,六根哪個根最利?鼻根最利,他聞香會開悟。我們這個地球上耳根最利,跟觀音菩薩有緣,觀音菩薩是修耳根圓通成佛的。香積如來那邊舌根當家,他嘗味開悟。不相同!六根哪個根最利不一樣,哪一種根最利,他會到那個世界去,為什麼?他跟它相應。我們這個世界耳根,耳根利的人都到這兒來了,這是諸佛如來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要須親到方休」,這末後兩句話是祖師大德給我們最親切、最重要的開示,「慎勿半途而廢」。你必須親到,你要親證,今天這個親到,我們必須親自到極樂世界,你就全知道了。到了極樂世界,雖然還沒有成佛,等於成佛了,為什麼?智慧如佛。這尊佛不是普通的佛,是阿彌陀佛,智慧如同阿彌陀佛,道力也如同阿彌陀佛,神通也如同阿彌陀佛,這是他方諸佛世界所沒有的,所以等於成佛了。

  這個緣一定要珍惜,這一生如果錯過了,將來當然還能遇到,但是不知道是到哪一生、哪一劫。這個是早年李老師常說的,這一生機會錯過了,又要經歷長劫輪迴,時間是用劫,不是年算的。人身不容易得,無量劫才碰到一次,得有緣碰到一次。人身為什麼不容易得?你要是在佛法薰修,你自己心裡有數,你的五戒十善能不能打七十分?五戒十善能打七十分,保證你來生得人身。如果五戒十善不足五十分,你的問題嚴重。這是善的。那造惡?如果你還有殺盜淫妄,還有貪瞋痴慢,三途去了。三途太可怕了,墮到那個裡面想出來,不容易,太難了!把這些東西細心去想一想,知道佛講的話是正確的,我們應該寶貴這一生的生命,一定要求,不但要出輪迴,要出十法界。出輪迴、出十法界,現在我們知道只有這個法門,只有這一部經,只有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除這個法子之外,沒有第二個法子。所以學到這個地方,我們就要特別珍重,這一生可不是簡單的。

  尤其災難頻繁,我們要有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就是要求出離,再親愛的人也得暫時放下,為什麼?不放下,障礙你往生。再搞六道,那就是悽慘無比,決定不能幹這個傻事。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再親愛的人都能夠得度,你都有能力幫助他們,你有能力照顧他們。就像文殊菩薩,照顧虛雲老和尚三年,從普陀山三步一拜拜到五台,走了三年,菩薩無時無刻不照顧他,就有這個能力。我們今天是佛菩薩照顧,我們看不見、聽不到。有的時候很苦,佛菩薩:你該受一點苦,造的業,讓你消消業障,你能承擔得了。其實都在幫助,佛家常講的「重報輕受」,我們造的罪業太多、太重,現在受一點苦難,重報輕受,自己要歡喜,這是真的。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