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270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七0集)  2012/4/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7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請看三十七道品第六段,「七覺分」又名「七覺支」,「覺即覺了」,就是覺悟明白,「分即支分。謂此七法,各有支派分齊」,這七法在我們用功,有時候遇到昏沉,有時候遇到掉舉,掉舉就是心很煩、很亂,妄念很多,這些方法都可以用來對治。用哪一種方法不一定,所以叫支分,不定,什麼方法適合就用什麼方法。第一個是擇法,就是選擇方法,它用途非常廣泛。我們前面所說的,都是在我們一生當中,我們知道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可是佛法的法門太多,在中國大乘宗派就有八個,八個裡面還有分派,宗下面還分派。這麼多法門裡頭,哪個法門適合我修,這就不能不選擇。佛陀在世不需要,釋迦牟尼佛能觀機,一看就知道我們適合哪個方法,他就傳這個法給我們,所以遇到佛陀沒有一個不得度的。佛總是能滿我們的心願,我們喜歡小乘,他就教我們小乘;喜歡人天,他就教我們做個富貴人,希望到哪一層天他都可以幫我們去;修學大乘的人,這大乘根性,大乘法門很多,決定契機。

  可是佛滅度之後,沒人替我們選擇了,自己沒有能力選擇,要靠佛的弟子。佛弟子必須真正有修持、真正有證果才有這個能力,至少阿羅漢以上有這個能力。如果沒有證得阿羅漢的,可以說沒有能力為我們選擇。我們自己必須用相當長的時間去涉獵經論,多看看,看看哪個方法適合我,適合我的根性,適合我的生活方式,適合我的環境,修起來就方便,這是擇法的根本義。實在沒有能力,佛很慈悲,告訴後世的弟子們,「正法時期戒律成就」,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第一個一千年正法,持戒就能證果,就能得定、就能證果。可是像法時期就不行了,人的根性比不上前人,持戒不能得定、不能證果,那得換個方法,修定,修禪定,所以「像法時期禪定成就」,第二個一千年。這以後就是末法,末法有一萬年,佛說,「末法時期淨土成就」,這是釋迦牟尼佛普遍為我們介紹。

  我們今天生在佛的末法時期,依照中國人的算法,釋迦牟尼滅度到今年三千零三十九年,老一輩的大德都用這個紀年。現在年輕人用外國的紀年,外國紀年今年是二千五百多年,中國的紀年是三千多年,相差六百年。這個我們也不必費功夫去考證,這個沒有什麼意義,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不要緊。要緊的無論是照中國算法、外國算法,統統是末法,這是沒有問題的。末法時期淨土成就,這是佛為我們選擇的。可是在末法時期,不知道選淨土的人很多,也許佛這個經文沒見過,沒聽說過,在《大集經》上講的,留下來的經典很多。現在的印刷術很方便,經書很容易得到,雖是佛門弟子,修其他法門的人依然是不少。

  修淨土,現在真正學淨土的人也不多,淨土是個特別法門,三十七道品在淨土是叫助道法,就是幫助我們修行的,淨土正修就是真信,真正發願求生,老實念佛。本經教給我們修行方法八個字,「三輩往生」這品裡面說的,無論是上輩,就是上根、中根、下根方法相同,無不皆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什麼叫發菩提心?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得很簡單,講得很扼要、很清楚,只要真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真正想往生,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他說得好!

  印光大師讀《彌陀經要解》,佩服到極處。蕅益大師這樣的說法,才讓我們許許多多的迷惑都解除了。因為我們看到很多鄉下的阿公阿婆,不認識字,一生沒有聽過經,有人勸他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他真相信,他就真想去。每天從早到晚,就這一串念珠一句佛號,他念得能不間斷,念個三年五載他真往生,而且絕大多數預知時至,往生的瑞相稀有。他沒聽過經,不認識字,他怎麼發菩提心?蕅益大師這一解釋,我們這個疑團破了,真信、真想往生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好,講得太好了,為什麼?生到極樂世界,你每天親近阿彌陀佛,你這一生決定成佛,這個太難得了。所以淨土法門稱之為易行道,我們從這個地方就明白,真的是易行道。易行道,我們修了這麼多年連消息都沒有,這什麼原因?我們修得不如法,也就是我們沒發菩提心,我們對淨宗半信半疑,不是真信,想去,但是這個世界又留戀,又捨不得走。不是佛講的話不靈,不是的,是我們錯會了意思,我們沒有真幹。我們跟阿公阿婆比差很遠,他們真幹,我們不是真幹。真幹,沒有一個不成就,我們這一生當中見過,不是假的,真幹真有成就。

  「擇覺分」裡面,現在講《無量壽經》這本經書,《無量壽經》在中國有十二次的翻譯;換句話說,有十二種不同的版本。經過這麼多年代,宋之前印刷術沒發明,經本都是手抄的,所以分量很少,很容易失傳。我們十二種本子居然有七種失傳,現在保存下來只有五種,在《大藏經》裡面。這五種經文裡面,確實有很多不同,有的說得詳細,有的說得簡略。所以古人看到這個本子判斷,一般常識來判斷,世尊當年在世講《無量壽經》,決定是多次宣講,不是一次。我們知道佛一生講經,沒有重複講兩遍的,都是講一遍,沒重複講的。只有《無量壽經》重複多遍,這是什麼意思?肯定這個法門重要,要不然不必多次講。現在五個本子裡頭,我們不看別的,看願,因為什麼?這最重要的。五個本子裡頭,兩種是四十八願,有兩種是二十四願,有一種是三十六願。翻譯如果說一個版本,翻譯不同,不可能願文有這麼大差別。所以這個判斷至少世尊講過三遍,流傳到中國來是三種不同的版本,才會有這個現象,要不然不可能。《金剛經》有六種原譯本,你去看大同小異,原本是一個本子,多次翻譯。

  世尊對這個法門重視,一而再,再而三,勸導我們要真信,要發心求生淨土,要認真念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我們這一生決定成就。不能學多、不能學雜。現在這五種原譯本,五種本子都讀很困難,太多了,分量太多。讀一種意思不完整,因為還有很多重要的經文,這個本子上沒有,那個本子上有,於是就有會集的必要。第一次會集宋朝王龍舒居士,他會集他看到四種版本,唐朝的翻譯本他沒有看到。唐本裡面有許多重要的經文,他那個會集本裡頭就沒有,所以會集就不完全,只是四種本子,不是五種本子。會集得好,《大正藏》裡頭收了,《龍藏》裡頭也收了。收入《藏經》,就是古來這些祖師大德肯定這個經沒有錯誤,入藏流通,這被肯定的。因為它不完全,所以清朝咸豐年間魏默深居士第二次會集,這個會集是五種本子。這個本子我這裡有一本,這個本子就是魏默深會集的,當然比王龍舒的會得好,後後一定勝於前前,它要不能超過前面的,它就沒有價值流通,一定比前面好。

  這個本子夏老居士做了校訂,在我想一定是感校訂還是沒有辦法圓滿,重新再會集,是這個本子引起夏老決心重新會集。我們現在用的本子,這是《無量壽經》第九個本子,這個本子才真正算是完美。五種原譯本經文全在裡頭,重複的沒有,遺漏的沒有,全都在其中。所以稱之為《無量壽經》最完善的版本,讀這一本,就等於說五種原譯本全都讀到。我們這一生有緣遇到,我們上一輩沒有看到,上一輩那剛出來沒多久,本子很少,很多人沒看到。我們的緣、我們的福報就超過前人,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的善根,我們的努力、修持能不能超過前人?前人沒遇到這個本子也能成就,我們今天遇到這麼完美的本子而不能成就,那就愧對前人。這都是擇法,本子好。

  第二個註解好,黃念祖老居士的註子,這個註子不是他的註解,前面印的黃念祖老居士註,這個不妥當,應該是集註就對了。註是他自己寫的,這不是他自己寫的,這裡面的註子,他是從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裡面的精華,抄來的,以經註經,以祖師大德註疏來註解這個經文。所以這部註解他用了多少參考資料,全都抄在這裡頭,一百九十三種。這個難得,集經論、古大德註解之大成。他告訴我,花了六年的時間,以後還加修改,加上修改得七、八年完成這部註解,真正了不起。這個註解內容太豐富了,簡直就是一部小藏經,宗門教下、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全都收的有,讀這部註解你就全讀了,真難得。所以我們有緣,跟念老有緣,我們在美國通電話沒見面。他在美國訪問,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他回國之後,沒有多久我就到北京去看他。那個時候在國外弘揚大經會集本,只有我一個,在國內弘揚就是他一個,我們兩個碰到了歡喜,沒有人在搞這部經。

  這些年來學這個經的人愈來愈多,國家也承認,我看到中國宗教局印的淨土五經,《無量壽經》就是夏老的會集本,歡喜!等於說政府也選擇這部經,做為淨宗主要的一部經典,非常難得。所以我們擇法,選擇經典非常重要,這部經我們主修的,其餘不同的版本我們可以做參考,遇到經文有疑問可以查。總而言之一句話,先決的條件是斷疑生信,對淨宗決定的信心,堅定的志願,萬緣放下,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這就對了。

  四念處告訴我們,身心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不要貪戀;四正勤,斷惡修善是做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四如意足,我用中國一句老話來說,大家很容易懂,「知足常樂」,如意就是樂,知足才常樂。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給我們做出榜樣,知足,真的知足,每天到外面去托缽,日中一食,吃飽了,那個地方都是熱帶,三衣就夠了,不必用多,晚上樹下一宿。中國人要搭個茅蓬,他茅蓬都不要,樹下一宿。記住一宿,不是二宿,第二天找另外一棵樹,不能找同樣的樹,不准你貪戀。這個樹大樹蔭好,我每天晚上都到這來坐,不行,只可以一晚,第二天換別地方。真的知足常樂做到家!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三餐飯能吃得飽,衣服能保暖,有個小小的地方可以遮蔽風雨,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叫如意足。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成就前面所說的五根五力,這才真正重要。

  五根頭一個信根,決定相信,精進、念、定、慧,這是我們從早到晚不能少的。根增長它就有力量,力量就能夠斷煩惱、能夠消業障,能夠幫助我們提升品位。這個地方七覺支,我們修行遇到一些困難,用這些方法來對治,等於說這是治病的七種方法。譬如我們念佛,坐著念,坐久了昏沉,精神提不起來,換個方法繞佛,我走動走動繞佛,或者是拜佛。為什麼?身體要運動。這都是選擇方法,選擇方法隨時可以選擇。如果心裡雜念多、妄念多,我就坐下來,我就不動坐下來,把心收回來好好念佛,用定、用念、用精進對治散亂心,這隨時可以選擇的。

  第二,「精進覺分,謂修諸道法,無有間雜」。這個要專,我們念佛只准有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行,阿彌陀佛也行,不能夾雜別的東西進去,精進,精是精純不雜,不夾雜。有人念佛還要念經、還要念咒,這是什麼?雜了。淨宗學會當年在美國成立,我編了個課誦本,我看現在的本子,不曉得誰加了很多東西進去,把一般課誦本一些東西都加進去了,沒有必要。我編的是前面讀經,早課讀《無量壽經》第六品,晚課讀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早晨這是發願,讀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晚課是反省、懺悔、改過,三十二到三十七內容是講五戒十善,說得很詳細,說得很清楚,讀了之後很感動人。一定要念佛的時間多,不要搞雜、不要搞亂,要求精進。加那些經、咒進去幹什麼?就是對淨宗懷疑,怕一句阿彌陀佛它靠不住,得多加一點。念一尊佛行嗎?多念幾尊不是更好嗎?他就搞錯了。他不曉得一門能幫助你得定,雜了、多了、亂了不能得定,一才能得定。

  佛經上講得很多,「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修行修什麼?實實在在講就是把念頭集中。我們平常念頭散亂的,胡思亂想,念佛就是用這一個方法,一句佛號的方法把你這個散亂心收掉,統統歸一。一切念頭都歸一句阿彌陀佛,久而久之心就定下來,妄念沒有了,雜念沒有了,這就是什麼?功夫得力。一門深入叫功夫,同時學好多門不叫功夫,沒有功夫。一門是功夫,功夫一得力是什麼?妄念沒有了、雜念沒有了,這就功夫。心定了,心清淨了,清淨心生智慧,雜亂心生煩惱,這個道理要懂;不懂,這精進兩個字你做不到。無有夾雜、無有妄想,只要功夫念到這點,這是人人都可以念得到的,你就決定往生,這是往生極樂世界最起碼的條件。為什麼?《無量壽經》講的「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用什麼方法?就是念佛,心裡面想佛,口裡頭念佛,什麼都不想。要念多久時間?我們看古人的《淨土聖賢錄》,看近代人編的念佛往生的這些傳記,一般大概是三年就成功了,三年還不行,五年決定成功,這都是我們的榜樣,他們真往生了。

  我們在新加坡,看到居士林以前的老林長陳光別,雖然是個佛教徒,沒有時間念佛,也沒有時間聽經,工作太忙。晚年生病那是他的增上緣,生病不能上班,躺在床上聽經,我們講經的錄像帶拿回去聽,一天聽八個小時。他真聽進去,聽完經之後就念佛,他真的發心。兩年,告訴李木源居士,他要往生,那個話我相信是真的。可是李木源居士告訴他:你不能走,你走了居士林的人事不穩定,只要你在就沒有問題,你不在大家會亂。所以他又再留了兩年。真有本事,想多住幾年行,不成問題。他又住兩年,他又多聽了兩年,又多念了兩年,告訴李居士真的要往生。他的家人告訴我,他三個月前預知時至,往生三個月前,他在一張紙條上,好像寫是八月初七,八月哪一天我記得不確實,八月初七寫了十幾個,家裡人也不敢問,就是那一天走的。你看三個月之前,他就清楚,他真往生。往生前一天找我給他做三皈依,頭腦清楚,跟著我念誓詞,第二天就走了。

  走了之後,那個時候正好新加坡有培訓班,短期的弘法人員培訓班,這些同學給老居士助念,四個人一班日夜不間斷,這他福報。有一天這四個人換班回來,老林長的冤親債主跟來了,進來,居士林的護法神沒有障礙,讓他們進來,進來之後附體就要求皈依、要求聽經。那天正好我在香港講經,因為那一段時期,我每個月到香港來講五天。那邊同學打電話告訴我,怎麼辦?我說趕緊給他們做皈依,皈依之後,請他們在居士林聽經。居士林念佛堂我們播放講經的錄像帶,他們歡喜,他說念佛堂光太大,他們不敢進去。最後他們提出來在齋堂,可以,行。齋堂給他們放了兩個電視機,他們要求聽《地藏經》,要求聽《十善業道經》,正好都講過,都有帶子,播放大概三個月,他們離開了。他們說老林長往生,他們歡喜,他們沒有障礙,他們知道極樂世界好,要求聽經,要求在念佛堂念佛,都往生了。這個什麼?這就是精進,生病是最好的增上緣。平常你心定不下來,你還有雜亂的事情,這一生病就好了。所以決定不能夾雜,平常用功也不要夾雜。

  我過去一生沒有道場,到處流浪,好在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好樣子,他老人家沒有道場一生流浪,哪個地方有請就到哪裡去。我是早年章嘉大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我真學。所以也很安慰,與各地的同修廣結善緣,講的東西多,人家要求講什麼總是滿他們的願。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講《楞嚴經》,講四個月,都是聽別人要求,我們也講了幾十部經論。前年二0一0年清明,我把《華嚴經》暫停,講《無量壽經》,是看到社會動亂,地球上災難太多,現在不能不專,《華嚴經》太大。這部經古大德告訴我們,就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所以大《華嚴》我們就停下來,講中本《華嚴》,一年講一部,我們也細講,講黃念老的註解,註子太好了,講了一遍一千二百個小時,講六百次。講完了接著講第二遍,第二遍我們用的本子,把我在新加坡過去編的科判放進去,《科註》這就完整了。但是《科註》,註,完全用黃念老的,分科,集註還有些不妥當地方,必須再加以修訂,然後就有定本流通。現在這個還不是定本,總得講個二、三遍,我們的定本才會出來,可是統統有利益,統統有好處。所以學東西不能夾雜,夾雜不產生力量,唯有真正有力量才能幫助社會化解災難,沒有力量是做不到的。力量都是從精進裡頭就是不夾雜,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能量就出現。

  「三、喜覺分,謂契悟真法,得歡喜也」。這個喜是這樣的,你修學的法門一定要能得歡喜心;如果不能生歡喜心,這個法門跟你不相應。我學那個東西,學這個東西,如果沒有歡喜心,你學不會,學不好;一定很愛、很喜歡,你才會全心全力去學它,那就能學成,世法、佛法一樣的道理。我們學這個經教,如果不是真正歡喜也不行,所以對淨宗要生法喜,對極樂世界生法喜,對阿彌陀佛生法喜,法喜從哪裡生出來?從經本。所以經典要熟,要透徹,你了解得愈深入,你就愈歡喜,經不可以不細講。古人根柢深厚,人老實,所以講經點到為止,不需要細說,他能體會。現在人不行,現在人心浮氣躁,一定要細講,他有問題的時候還要幫助他解答,信心才生得起來。有信心、有誠意真想學,有恭敬心你才能學得到。印光大師說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現在問題?我們看整個社會,我在外國看得多,學生對於課程、對老師沒有誠敬,能學到東西嗎?學不到。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是幾個人在搞的,極少數人他們有誠敬心學東西,學科學,科學有成就;學哲學,哲學有成就;學佛學,佛學有成就;學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有成就。

  誠敬,真誠恭敬,很難,沒有誠敬那學到什麼東西?學到是知識;換句話,淺,不夠深,智慧學不到。有誠敬,讀經、學教能開智慧,如果沒有誠敬心,學的是知識,學的是文字,學的是表面。也能講得天花亂墜,也可以著作等身,但是自己不得受用,念佛不得清淨心,不能往生,問題在這裡。他可以做個專家學者沒有問題,在大學教書可以做個名教授,世間法,這是今天學佛難就難在這個地方,誠敬心沒有。真誠恭敬,誠敬心不僅是對你所學的東西,人有誠敬心,對一切人都誠敬,對一切事都誠敬,對萬物都誠敬,一敬一切敬。絕不是我對佛菩薩誠敬,對別的人就不誠敬,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你有分別,你沒有學透,學透沒有分別了。一分誠敬對佛菩薩一分,對人、對事、對物都是一分,那真的不是假的。對你喜歡的人誠敬,對不喜歡的人討厭,那這個誠敬是假的,不是真的。十分誠敬十分收穫,百分誠敬就百分收穫,所以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個我們就看到他得受用,他真學到。

  「四、除覺分」,除是斷除,「斷除諸見煩惱」。這個見就是見惑,五種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叫諸見。煩惱,貪瞋痴慢疑這些,這個東西要斷除,它常常有,一發覺,趕快就把它放下,什麼時候發覺什麼時候就除掉,就把它放下,除就是放下。修.藍博士他來看我的時候,提到他給人治病的方法,他很會用除覺分。他說對自己最重要的,把自己的記憶清除掉,記憶不是好東西。這是真的,在佛法裡頭所記憶的,每回味一次就又造一次業,無論是善事、是惡事,只要你回想一遍你就又造一遍。所以這個東西清除掉是正確的,心裡頭沒有這些記憶。心裡面只有清淨,一片清淨,什麼都沒有,這他用的方法,替人治病,真管用。這個治病的理論,跟佛經上講的完全一樣,他就是非常懂得用除覺分、用捨覺分,這兩個他用得好。要斷除、要捨離,就是我們一般講放下,兩個字都是說放下,徹底放下。中國人講心,良心,把自己的良心去裝那些亂七八糟的骯髒東西,這個人是愚痴的人,沒有智慧。有智慧,怎麼可能把自己的良心,當作別人的垃圾桶,專門去收垃圾!不但惡的東西不接受,不把它放在心上,善的也不要放在心上。為什麼?惡的是三惡道,善的是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輪迴。

  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你才曉得,佛教誨用意之深。佛教我們心裡只有什麼?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只有極樂世界,除這之外都沒有。斷惡,不要把斷惡放在心上;修善,也不要把修善放在心上。斷惡修善要做,放在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我什麼都不放,這才能成就,這樣念佛你叫會念。該放下的不放下,到最後臨終的時候都成了障礙,在臨命終時業障現前去不了,太多太多了。尤其是有地位、有財富、有權勢很不容易放下,退休了聊天聊什麼?都聊他過去那些得意的事情,或者哪些冤枉的事情,都想這些。每想一遍、說一遍就又造一遍業,天天在造業,不知道念佛,你說多可惜。我們這一生幸運遇到了正法,遇到了善知識,善知識對我們的勸告,我們還不能夠做到,還半信半疑,也跟世俗人一樣念過去、想未來,全叫打妄想。妄想可怕,為什麼?妄想是在造因,後頭有果報。如果沒有果報,那都無所謂,後頭有果報,你說這個事情多麻煩,一定要清除乾淨,這就對了。

  捨,「捨離所見念著之境」,念是你心裡掛念,著是執著,就是著相。善的境界你喜歡它,不善的境界你討厭它,都是錯誤,為什麼?都障礙你的清淨心,把你的心染污,染污就是這麼來的。怎樣叫不沾污?你曉得一切法都是假的、都是空的,你就能放下,你不會執著,十法界依正莊嚴沒有一樣是真的。彌勒菩薩說的這個話好,常常想著,我們用我們現代的算法,一秒鐘,所有一切法,我們的念頭,我們身體這個細胞振動的頻率,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是生滅法。一秒鐘裡頭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念頭是這個頻率,物質現象也是這個頻率,所以佛給我們講無常。世間無常,這個世間是講十法界,不是單單講人間,十法界都是這個頻率,所以沒有一樣是真的。真的是什麼?真的是常住不會變更的,這是真的。那什麼是真的?極樂世界是真的,極樂世界沒有變化。

  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不是到那裡是小孩,慢慢長成大人,不是的,化生。極樂世界沒有胎生,胎卵濕都沒有,全是化生,化是變化。那個蓮苞,蓮花,那個東西產生變化,那個蓮花我做過比喻,好像蝴蝶,蝴蝶沒有成蝴蝶是個蛹,像蠶繭一樣,一個蛹,蓮花就那個東西。進去之後,你看等牠變化完成再出來,長了翅膀會飛,完全不一樣。我們在蓮花裡面,就會產生蛻變,蓮花一開的時候,身相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觀經》上講阿彌陀佛的身相,身有八萬四千相,每個相又具足八萬四千好,每個好又變八萬四千光,每個光裡頭都有化佛。這是說阿彌陀佛無量無邊的化身,做什麼用處?到十方世界去接引眾生。十方世界無量無邊,每天去往生的人也是無量無邊。阿彌陀佛每個人都要去接他,這他自己發的願,化身去迎接。迎接接來的都在蓮花裡頭,在蓮花裡頭就產生變化。

  蓮花一開的時候,跟阿彌陀佛的身相一樣,永遠不會改變,雖然無量壽,他不老,他不生病,他不需要飲食。就像色界天人一樣,他有色身他沒有欲,財色名食睡這五欲沒有,極樂世界沒有。雖然是凡夫去往生的,造作惡業下下品去往生的,生到極樂世界,煩惱、習氣、五欲也都沒有了。那就是什麼?環境改變了你,磁場改變了你,那個地方阿彌陀佛的磁場非常強烈,進入他的磁場之後,完全被感化了,煩惱不要消自然沒有,業障亦如是。所以你可以帶業,帶著煩惱、帶著業障,到達極樂世界自然沒有了。彌陀願力、修行功德加持你,真加得上,真管用,所謂是到那邊去真的脫胎換骨,完全不一樣了。這世尊在這部經裡面,講得非常透徹,講得非常圓滿。所以該除的要清除,該捨的統統放下,這對我們現前來講,比什麼都重要。我們念佛不能往生,障礙就是你除不了,你捨不得,不能往生,做再多的好事也不行。

  第六個,「定覺分,謂覺了所發之禪定」。你得到禪定,你這個禪定在哪一個等級自己清清楚楚,覺就清楚。世間的四禪八定你知道你在哪個等級,出世間的,聲聞的禪定、緣覺的禪定、菩薩的禪定,到究竟如來自性本定,統統清楚。最後一個,「念覺分,謂思惟所修之道法」。這個念是念自己所修的法門,法門的原理、根本不出色心二法,法門的理念、法門的方法、法門的效果、法門的成就樣樣都知道,這真的叫覺悟,一點都不迷惑。

  末後「八正道」,也叫八聖道分,「不邪曰正,能通曰道」,這通到哪裡?通到成佛。八正道是八個原則,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八個是我們的標準,不邪、不偏、不染,這都稱之為正。第一個是「正見,謂能見真理」,宇宙人生真正的道理,就是真相,在淨宗來講,我們的真理是什麼?真理就是深信、切願、持名念佛求生淨土,真理。我們所依靠的真經,就是這部《無量壽經》會集本,就是這部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都是妙絕稀有,真正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能遇到。遇到我知道、我能認識,我要不全心全力來弘揚、來介紹,不認識的人很多。我介紹,一般人能相信,至少我學佛六十年,講經有五十四年,來推薦這個本子,人家有點信心。沒有前面這個歷史,人家不相信。我真幹、真學,萬緣放下,每天讀誦,每天跟同學們在一起分享,一天八個小時。這在八正道是我的正業,我就幹這樁事情,其他的不是我的正業,我可以不要去做。正見,你見到真理,這個法門是真理,這個經典是真理。

  「二、正思惟,謂心無邪念也」。念念在道上,我們是念念在阿彌陀佛,念念在極樂世界,心裡想的是佛陀的教誨、佛陀的本願。阿彌陀佛未成佛的時候法藏比丘,法藏的本願,法藏的修行,法藏的成就,法藏利益眾生的大業,想這些,想久了就變成自己的。想這個好,把自己的德行、道業天天向上提升;想世間的是染污、是墮落,這兩個對比自己要知道。我們見到一切法,世間一切法出不了六道輪迴,聲聞、緣覺一切法出不了十法界,大乘教裡面一切法,出不了阿彌陀佛的範圍,正思惟。

  「三、正語,謂言無虛妄也」。這虛妄是廣義的,不是說妄語是虛妄的,這裡面含的意思很深。要講到究竟標準,那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是真的,除了這一句阿彌陀佛都是虛妄。經典上這些話也不是真實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麼?經典它要是真實的,我們學了經典就往生,為什麼還要念阿彌陀佛?經典學得再通,不念阿彌陀佛不能往生。這就是說明,阿彌陀佛是真的,經典跟阿彌陀佛比是虛妄的。經典跟其他的比它是真的,跟阿彌陀佛比就不行,就是虛妄的,看跟誰比。世間的言語,善比惡是真,善是真,惡是虛妄的;善跟阿羅漢去比,阿羅漢是真,它是虛妄;阿羅漢跟菩薩比,菩薩是真,阿羅漢是虛妄,我們一層一層的比。經典亦如是,經典,這個經典可以跟《華嚴》比,可以跟《法華》比。但是真正要想成就還是一句阿彌陀佛,你不能不知道,你才曉得阿彌陀佛可貴。你念阿彌陀佛,人家罵你迷信,你要真正明瞭、真正覺悟,你就曉得,不是我迷信,是他迷信。不會被外面一切境界所動搖,這真正沒有虛妄。

  下面,「四、正業」,業是事業,我們現前三業的造作,起心動念是意業,言語是口業,身體動作是身業,身口意三業。「白淨善業」,古印度稱善惡,他們的習慣不講善惡,講黑白,黑就是惡業,白就是善業。我們中國不習慣講黑白,講善惡,這個要知道,他們的白就是我們的善。白淨,淨是清淨不染污,白淨是不染污,善業,不染污才叫善業。這個善業不是善惡的善,為什麼?善惡的善都染污,善惡二邊都放下了,白淨就現前。我們這個經題上,修行的總綱領、總的原則,「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清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覺是佛;清淨是正覺,平等是正等正覺,覺是無上正等正覺,你看這經題。無論修什麼法門這是標準,我有沒有得清淨心這個很重要,得清淨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為什麼?他不叫帶業。帶業往生的是凡聖同居土,清淨心現前不帶業了。如何得清淨心?染淨都不染。我們離開新加坡到澳洲寫了兩句話,「處順境,遇善緣,不生貪痴」,這個很重要,你心保持清淨沒有貪戀。「處逆境,遇惡緣,不生瞋恚」,這就清淨心,善惡二邊都不沾,不被外頭境界動搖,不受外面境界影響,這才行。

  遇到惡緣你就起怨恨,錯了,遇到善緣你起貪戀錯了,你墮落了。生怨恨,地獄業,地獄的果報,生貪戀,餓鬼的果報,你往下墮落了。所以日常生活當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那裡考驗,自己要覺悟你是往上去,還是往下墮落。禁不起考驗的就墮落了,墮落的人多,成就的人很少。怎樣保持一個平常心?平就是平等,要保持平等心。三十七道品裡面講斷惡修善,什麼是善?感恩是善;什麼是惡?怨恨是惡。我們遇到這個人,他曾經對我一天照顧,有恩,這一天不能忘記,要有報恩的心。他對我有一千天的惡,毀謗、羞辱、障礙、傷害,一筆勾銷,痕跡都不落,你的心才清淨,心裡頭只有善沒有惡。善怎麼樣?遇緣起善行,不遇緣連善的念頭都沒有。什麼念頭?只有佛念,心裡念頭只有阿彌陀佛,善惡統統沒有。為什麼?因為我要到極樂世界去,我想親近阿彌陀佛,這樣修行,你決定去得,你能不去嗎?非去不可。善惡都會夾雜,善惡都會干擾,搞得不好它變成障礙,這一生去不了,不能不覺悟。所以說到嚴格的正業,念阿彌陀佛就是正業,我真信,我真願意往生,我真念佛,我念佛就是求生淨土,就為這個,正業。其他的不是修淨宗的正業,今天我全為淨宗講。

  第五,「正命,謂依法乞食活命也」。我們今天(這講出家人)出家人沒有經營事業,營利的事業沒有,那我們的生活是乞食,這個一定要知道。我們接受別人的供養憑什麼?在事上講憑你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別人是供養三寶,你是三寶裡頭的一分子。世尊當年在世,應該住世一百年,但是八十歲就走了,還有二十年,這二十年的福報給後世的弟子。換句話說,佛滅度之後這一萬二千年,弟子不缺衣食,釋迦牟尼佛的福報,我們享的是釋迦牟尼佛福報。那出家弟子正業是什麼?正業是如教修行,弘法利生,這出家人的事業。世尊當年在世四十九年講經教學,這是佛門的事業。我們仔細觀察釋迦牟尼佛是什麼身分?搞教育的,一生搞教育。現在把它搞成宗教,這是我們後世弟子對不起本師,它不是宗教。宗教裡面第一個條件,要有一個造物主、要有個真神。佛教裡頭沒有,佛教說這個萬物,宇宙萬物從哪來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不覺生三細」,阿賴耶出現了,「境界為緣長六粗」,他說宇宙是這麼來的。這是什麼?這是科學、這是哲學。

  這幾百年來科學家、哲學家就討論這問題,算是有成就,最近三十年,就一九八0年之後,量子力學家真的把這個根源、眉目找到了。他們是從物質搞起,物質到底是什麼?把物質搞清楚、搞明白,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我們這部經上說的,這個連十乘理觀上第一觀開頭就講到,宇宙一切萬法不出色、心二法,把它歸納起來不是屬於色,就是屬於心,只有這兩法。色從哪裡來的?色由心生,心生的色法,歸納到最後,全體是心,色從心造,全體是心。這句話現在量子力學家承認,整個宇宙一切萬事萬物跟自己是一體,這樣密切的關係。所以佛菩薩對於五逆十惡、毀謗佛法的人都愛護,為什麼?一體。他為什麼會做這些不如法的事情?他迷了,他沒有覺悟,他覺悟他不會做。糊塗了,一時糊塗,他會覺悟的,他不會迷到底,為什麼?覺是真的,迷是假的。《起信論》上說,「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所以地獄眾生他也有一天會成佛。不覺本來沒有,本覺本有,不覺本無,他一定會回頭,他是好人。所以佛眼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

  我常常勉勵同學,你真想到極樂世界,要怎麼看待這個世界?看待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阿彌陀佛,我對阿彌陀佛的恭敬,對每個人都是一樣恭敬,這樣你才能見佛。為什麼?佛是這個看法,我跟他同樣看法,佛是存的這個心,我跟他同樣的心,跟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哪有不志同道合的!這是真學佛。無論他幹什麼壞事,我們心目當中,他真的是阿彌陀佛,他自己不知道,這話是真的,不是說我們比作,不是的。阿彌陀佛我們知道是自性、是法性,這個名號是自性的名號,翻成中文就是無量覺,是法性的德號。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就是說一切眾生皆有無量覺,只是他現在迷了,他不知道他有無量覺。我們過去也是迷,現在搞清楚,搞清楚就不再迷了。對於所有迷惑人,我們心目當中對他恭敬,禮敬諸佛。他做的善事我們讚揚,他做的不善不放在心上,更不能放在口上。這是什麼?這學佛,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這個樣子。

  所以正命,古人說的一句話說得好,「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既出家了,享受釋迦牟尼佛白毫光中這一分供養,就是釋迦牟尼佛二十年的福報,我們享受他的,要受用得真,我們得真幹。我們往生極樂世界,這供養應該的,你可以接受;不能往生就不行,不能往生來生來世披毛戴角還,你接受多少供養,你得要還多少,負債。往生極樂世界這債一筆勾消,這佛供養的。這正命,所以依法乞食,我們今天還是依法乞食。不依法乞食的有,我們看到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果報,不用放在心上,也不用批評,批評有過失。

  第六,「正精進,謂修諸道行無間雜也」,這正精進。我們修這個法門不懷疑、不夾雜,這個間雜就是夾雜,不夾雜、不間斷,這叫正精進,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七、正念,謂專心憶念善法」。在淨宗專心憶念彌陀,專心憶念極樂世界,如何去憶念彌陀?如何憶念極樂世界?都在這個經本裡頭。所以我們每天想經本上這些教訓,經本上所講的這些理事真相,這都是屬於正念。這些正念有好處,幫助你斷除疑惑,斷疑生信,斷疑開智慧,讓你的信心、願心天天增長,讓你在修行功夫上法喜充滿。真正契入境界,雖然生在這個環境,依然是清淨無染,無異於極樂世界,你有能力不受外頭六塵境界干擾。像宗門大德開悟時候所說的,「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清淨。所有境界善的、不善的都不放在心上,心地確實是清淨心、平等心,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什麼都不放在心上。這句話重要,什麼都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錯了。

  這個人於我有怨,那個人於我有恩,都不是真的。六道輪迴是假的,十法界也不是真的,講到最後,連實報莊嚴土都不是真的。真的只有一個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是什麼?自性。所以修行成佛最後回歸自性,我們從自性,迷了自性出來,轉了一個大圈,轉到最後回歸自性。這個大圈?這個大圈是一場大夢,回歸自性是夢醒了,夢裡頭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這個道理要搞通,你才真正能得法喜,真正慈悲心生出來,平等對待一切眾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前幾年我們常常說的,跟不同宗教往來,「慈悲遍法界,善意滿人間」,你說這個生活多快樂,這不就是極樂世界!極樂跟娑婆沒有差別,就在你的念頭,你的念頭真的要轉過來,娑婆無異極樂,念頭轉不過來,極樂世界去不了,沒分。

  後面「正定,謂一心住於真空之理」,這是真正的正定。為什麼?《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就是有生有滅,無為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真的,有生有滅是假的,為什麼?自性本定。不定就是自性迷了,自性要覺,它是不動的,它沒有念頭,一念不生。一念不生是真心,一念不生是真誠,一念不生是真的誠敬,有二念就迷了。有一個念頭起來,就一個有念,一個無念,變成二就迷了,一念是覺,二念是迷。我們今天沒有能力回歸到一念,我們把所有一切集中在一句佛號,我都歸一句佛號。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在那邊聽經修行,到最後連這句佛號也不見,那就完全覺悟,你回歸常寂光。還有這一念,回不了常寂光,在實報莊嚴土法身菩薩,這一念沒有了就回常寂光。其實在實報土那個念沒有了,念的習氣在,習氣沒斷,習氣斷了,實報莊嚴土不見,只剩下常寂光。

  常寂光是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萬有的根源,宇宙從哪來?從這來的。在佛法講宇宙是誰造的?是你自己造的,與別人不相干,真的。什麼造的?念頭造的。現在科學家發現,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念力的能量要能夠集中,集中在善的這點,對自己身體可以治病,什麼病都能治好,不需要用醫藥,念頭。對我們居住的環境,什麼樣的災難都可以化解,念力。佛在《楞嚴》上告訴我們,水災是貪婪感應的,海水上升、海嘯,貪;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瞋恚感應;風災,愚痴感應的;地震,傲慢感應的;山崩地陷,懷疑感應的。貪瞋痴慢疑斷掉,這五種災難沒有了,五種災難對應在自己身上就是五臟六腑,各有對應點。所以佛教給我們妙絕了,不但可以救自己,也可以幫助眾生。好,今天我們把八正道就說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