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246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零點能量場就是自性  (第二四六集)  2012/3/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4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八十九頁,我們從倒數第五行看起。

  「上顯法身理體,真實之際」,這是指前面一科。「下明方便普度,真實之利」,這是指我們現在讀的這個經文。「理不礙事,寂而常照,悲心無盡,垂跡度生。故下云: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等等」。前面我們學過法身理體,真實之際,經文非常重要,這不僅是淨宗依據的理體,實實在在也是諸佛如來出現在這個世間度化一切眾生所根據的理體,就是真實之際。有理必定有事,理體裡面雖然一切現象都沒有,這裡頭沒有時空的現象,時間跟空間都不可得,在淨宗就是講的常寂光淨土,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常寂光我們沒見到,實在是我們因為迷失了自性,對於自己的性德產生了障礙,佛跟我們說的三種障礙,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三重煩惱,所以對我們的自性完全不知道了。

  在中國,很幸運的,一千四百年前出現一個惠能大師,為我們示現,他證得了真實之際,也就是證得了法身理體。像什麼樣子?他對五祖的報告,五句話,第一句告訴我們,自性是清淨的,從來沒有污染。那今天污染的是什麼?污染的是假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假相。我們起心動念是精神現象,不是真的,假的,這個東西被污染了,物質現象被污染了。今天這兩種污染都非常嚴重,幾乎每個人都知道,連小孩都曉得,染污到極處了。這兩種染污,換句話說,讓自然現象也被染污了。這些現象皆是唯識所變,識是阿賴耶,是妄心,不是真心。能大師告訴我們,真心清淨,沒污染。雖然我們迷失了,見不到它,但是它存在。第二句說,「本不生滅」。我們這個身有生有滅,我們的靈魂也有生滅。靈魂就是第七識,中國古人講三魂七魄,佛經上說的阿賴耶、末那跟意識。它不生不滅,但這個識是有生滅的,它不跟我們的身生滅。我們的身體生滅很頻繁,它沒有那麼頻繁,迷的時候,它出現了;覺悟的時候,它沒有了。什麼時候大徹大悟,靈魂就沒有了,靈魂轉變了,它會蛻變。蛻變成什麼?蛻變成靈性。靈性是覺悟的,覺而不迷;靈魂是迷而不覺,所以它離不開六道,離不開十法界,覺性超越了,超越十法界了,那是真正的自己。

  所以理就是真性,真實之際就是實相,就是真性,就是法性,它不礙事,寂而常照。這裡頭悲心無盡,垂跡度生,佛法講慈悲,一般宗教裡面講愛,為什麼示現在六道、示現在十法界?道理就這一句話,悲心無盡。悲心就是愛心,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慈悲這兩個字是以悲為主,悲心就是孟夫子所說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這是性德,性德裡面的第一德。從悲裡頭流出的慈,這是真的愛,這個愛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是廣大而沒有邊際的,中國古人所說,「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這個話說得非常的深。這是自己的真心,這是真正的自己。自己跟別人是融成一體。像我們這一個房間有很多的燈,每一個燈都放光,光光融在一起,這個光就是本體、就是自性、就是慈悲、就是愛。你說光照在這個地方,這是哪一盞燈照的?所有的燈光都在這裡。雖然都在這個地方,融成一片,但它還是有個體,為什麼?一盞燈熄了,這一盞燈的光就沒有了。這是比喻,比喻只能比喻個彷彿,沒有辦法比得那麼真實,那做不到,我們要很細心去觀察、去體會。這個光在淨宗叫常寂光。

  我們修行,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先把執著放下,清淨心現前;再把分別放下,平等心現前。真清淨、真平等,這是真功夫,有這個功夫念佛往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決定得生,而且不生凡聖同居土,生方便有餘土。平等心去往生,方便土上輩往生;清淨心往生,中下輩往生。這是什麼?這決定有把握。凡聖同居土沒把握,為什麼?心還有煩惱、還有習氣、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還有我喜歡的、我討厭的,這些我們不能不知道。有這些念頭在,往生沒把握,全看臨命終時的緣分,所謂的總在遇緣不同。我們不執著就有把握了,所以得放下。我們今天不求別的,只求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淨土,所以不能再執著,最好是連分別都放下,都不要了。

  念佛功夫好的,聽經聽得多,理明白,起心動念沒放下,但是理明白,也許臨命終時,你憑自己修行功夫,你是方便有餘土上輩往生。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佛光照你,把你功夫提升,就提升一倍,你就到實報土去了,這就是緣分。如果對經論裡的道理不熟,氣分不夠濃厚,還是煩惱習氣很重,往生就變成沒把握。真正修行的人,不難!淨宗實在不難!我們看到諦閑老法師講的鍋漏匠,《影塵回憶錄》裡頭所記載的晒蠟燭的法師,我們自己親身經歷的,四十年前台南將軍鄉這老婆婆往生,站著往生,都是念佛三年,時間不長。

  我住在舊金山的時候,甘太太告訴我,她的一個朋友,老朋友,也是一位老太太,兒子媳婦都在美國,把她接去了。接去什麼?看小孩,每天燒三餐飯。實際上就是燒兩餐,中午大家都上班、上學去了,一個人隨便吃一點。我們知道,在美國晚餐最重要。就是幫他帶小孩。住了幾年,她是個佛教徒,念佛,大概是默念,家裡人都不知道。往生的時候預知時至,不知道什麼時候走的。這是第二天早晨,她沒有起來燒飯,燒早飯,兒子媳婦覺得很奇怪,老太太怎麼回事情?身體不舒服嗎?門一打開,她盤腿坐在床上,叫她不答應,仔細一看,走了!留的有遺囑擺在床上,而且把兒子、媳婦、孫子孝服統統做好了,都擺在床上,她料理得乾乾淨淨,她走了。真功夫!不要人助念,走得這麼乾淨俐落。這種示現,不但給她家人看,給許許多多念佛的佛友們看了,對老太太特別尊敬。

  我們的煩惱習氣重,有一個辦法,拜佛、念佛、聽經,萬緣放下,這是大福報。為什麼要聽經?要明理,理要不清楚,品位不能提升。過去、今生造種種不善業,不怕,前面四十八願我們學過,五逆十惡,毀謗佛法,只要你臨終能夠承認錯了,真能懺悔,後不再造,阿彌陀佛一樣接引你,慈悲到極處。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什麼都沒有,你這一生就成功、就成就了,見到什麼人都好,看到什麼人都阿彌陀佛,不再計較、不再分別了,我要到極樂世界去了。我一分別、一計較,對我往生是一個嚴重障礙,這個業不能造。古大德教我們,「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隨緣念佛就是消業。我雖然念佛,我還計較,那你又造業了;不計較就是不造業,樣樣都好,好也好,不好也好。

  現在我們不能不剋期取證,念佛往生是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其他的都可以不聞不問。利益眾生的事情,有心去做是福報,世間的福報;無心去做是功德,可以的。試問問我們能無心嗎?無心就是大乘教裡講的三輪體空,是功德;三輪不空,是福德。多少念佛人不能往生就是三輪不空,美其名所謂兼修善業,善業修多了,極樂世界去不了,來生人天福報,搞這個去了。我們一定要看清楚、要看明白,要有真實智慧,要體悟到真實之際,我們自己修行,於自於他就是真實之利,做給別人看,大家看到這個樣子相信了。盡量擴充我們的慈悲心,世出世間的聖人都懂得、都明瞭,我們的老祖宗教給我們父子有親,那個親愛就是此地講的悲心無盡。

  諸佛跟法身菩薩,他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他就示現,垂跡就是示現,示現裡面有應身、有化身。接著底下一句說,『但以酬願度生』,這在這段經文上頭一句,『現在西方』,現是示現,阿彌陀佛是示現在西方;換句話說,成佛,他早就成佛了,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釋迦牟尼佛不是三千年前才成佛的,《梵網經》上佛自己說,他成佛以來無量劫了,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教化眾生,這一次是第八千次。阿彌陀佛亦如是,絕不是成佛才十劫,十劫是這一次他所示現的。這個道理跟事實都得搞清楚、搞明白。現在西方。

  「酬」是酬報,也是報答的意思。報答誰?酬自己的願,曾經發過這個願,發了這個願不能說空話,不可以妄語,一定要兌現,這個兌現就是此地講的酬願。註解裡面說,「即俗語之還願,謂實踐其本願」。後面這一句說得好,實現他的本願,過去發過這個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所以今天收到眾生求度的信息,他當然示現來了。眾生求度,是不是真的要跪下來磕頭求他?不是。我們起心動念他知道,念頭他知道,我們身體狀況他知道。為什麼知道?現在大家都知道,也不懷疑了,身體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的生滅,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也就是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波動現象,波動的頻率。每一次的波動都周遍法界,所以你的物質現象,這清楚,很清楚,周遍法界,他知道,到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他立刻就來了。他來,那就真的是酬願度生,發過眾生無邊誓願度,發過這個願。那我們跟他又有緣分,什麼緣分?常常念著他就是緣分,念一聲,一生當中念一聲阿彌陀佛,跟他都有緣分。看到佛像有緣分,看到阿彌陀佛的名字有緣分。佛不度無緣之人,無緣,他不接受;有緣,他能接受。接受,一絲毫都不懷疑,這叫緣成熟了,緣成熟一定先度;緣不成熟,幫助他、提升他;沒有緣的,幫助他,跟他結緣。這酬願度生。

  下面給我們解釋「願」,「願即指因地中之四十八願」。阿彌陀佛的願大了,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跟阿彌陀佛有緣的人就太多太多,不計其數。佛的法緣好,所以成佛之後廣度眾生,度眾生的緣超過一切諸佛如來。「今既成佛,則本願中無量光壽等等三種莊嚴,無一不實現也」。這三種莊嚴,國土莊嚴、佛莊嚴、菩薩莊嚴,包括盡了,統統實現。四十八願裡頭也講這三種,教主是能度之佛,菩薩是所度的眾生,國土依報莊嚴,統實現了。「四十八願一一之願,皆為法身」,法身是理體,法身是常寂光,法身是此地所說的真實之際。「今則法報化三身成就」,法身是體,報化是作用。報化,報身是度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度實報莊嚴土,報身;度同居土、方便土,應身。這個地方講化,化裡頭有應,應身,應化身,應化在十法界、在六道。根熟的眾生多,需要幾年的時間來度,這就用應身;如果只有一個、二個,化身。「又一一之願,皆為眾生」,四十八願願願不是為自己,都是為成就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目標是一切皆成佛。

  今天上午美國夏威夷修藍博士來訪問,這是一個用夏威夷土著古老的醫療的方法,治好很多很多人。這個道理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他能夠用它來治病。我們跟他用的這個道理,我們不是治病,也可以說也是治病,我們治比他那個病更嚴重的病,我們要斷煩惱、要消業障、要成佛道,比它大得多,是一個道理。他來,也算跟佛結了緣,跟淨宗結了緣。這個法門,他那個是意念集中、專注,把病人跟自己用觀想的方法合成一體。我跟病人是一體,那病人現在是哪些地方有病,那就是我自己有病,我用心理、用觀想把這個帶著病毒的細胞恢復了正常。我恢復正常了,得病的人他也恢復正常了,為什麼?一體。他說這是他們治病最重要的一個祕訣,如果不能真正合成一體,你就辦不到。真合成一體,這是什麼?這是愛!我們中國古時候有,叫母子連心。母親心裡頭有兒子,兒子心裡頭有母親,兩個人的互動,有心靈的感應。這中國古書上都有記載,不是神話,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跟夏威夷這個方法完全相同,同一個道理。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跟諸佛如來是一體,諸佛如來有沒有這個本事治我們的病?當然有。那為什麼不照顧,我們現在病很苦,為什麼不來照顧我們?我們造的業太重了。受一些苦難是什麼?是消業障,這不能不知道。佛菩薩還是慈悲,在旁邊看到,真到危急,他確實就來幫你一把。你還能承受就讓你受,為什麼?對你自己有好處,你的業障消除一分,你的境界就提升一分,道理在此地。總得要覺悟,總得要明白。中國古人常說「吃虧是福」,今天我們可以說,受一點苦難是福,好事,不是壞事。

  災難,有人跟我說,我聽了覺得有道理,說這個災難是一九九九年要爆發的、二000年要爆發的,一直推遲,推到現在。這是什麼?這是諸佛菩薩的慈悲,是一切神明的慈悲,推遲,希望你要覺悟、你要回頭、你要改過、你要懺悔。現在麻煩了,推遲怎麼?推遲,你什麼都不相信,因果報應不相信,佛菩薩、神明都不相信,變本加厲,惡業愈造愈嚴重,那沒辦法,那佛菩薩不管了,不管報應就現前。這也挺有道理。人不可以不回頭,不回頭走的是地獄道,太苦了。所以四十八願我們讀過,確實願願皆為眾生,「是故必然酬願度生」。

  再看下面一節,「現在西方」。「現」,就是現前,「今也」,今天。又做示現講,今天示現在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說示現?「佛身遍一切處,身土不二,故佛土亦遍一切處」。經教裡常說,「生佛不二」,眾生跟佛是一不是二;「生佛一如」,也遍一切處。只是我們自己迷而不覺,佛菩薩是覺而不迷,體是一個,相不一樣,受用不一樣。「云西方者」,這說個方便話,「方便示現也」。這是淨宗指方立相,因為眾生執著,你要不指個方向,要不樹立一個形相,他不相信,他沒有依靠。那就告訴他西方,你把心就想著西方,這是一種善巧方便的方法,教你去觀想極樂世界、去觀想阿彌陀佛。那是不是有這個事情?只要你一觀想就有,心想事成。西方從哪裡來的?佛在經上說得很明白,「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想,它就有這回事情;你不想,不想就沒這回事情。為什麼?你心是散亂的,心要一專注,事實就現前了。所以我們可以告訴人,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理,一切法從心想生,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這個心太大了,心周遍法界。

  「如《法華經壽量品》云:若有眾生,來至我所。我以佛眼,觀其信等」,這個等,信後頭有願,願後頭有行,觀其信願行。「諸根利鈍」,信根、願根、行根,是利還是鈍,人精進就利,人馬虎那就鈍。我們今天要把這樁事情認真,要當真、要專注,我們從鈍根就變成利根。學佛多少年,沒有認過真,沒真幹過,所以根不利,不利,跟佛沒有感應。不是沒有感應,感應你沒有辦法發覺。我們真的勇猛精進,這感應就很明顯,你就發現了。「隨所應度」,所不是佛,是眾生,「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話《楞嚴經》上說的,就這個意思。為什麼?因為佛沒有起心動念,當然沒有分別執著,佛現相是我們的心所感的,佛說法也是我們的心行所感。「處處自說」,處處自現,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名字不同,年紀大小。亦復現言,當入涅槃」。這幾句話裡頭,包括的範圍太大太大了!就是大經裡頭平常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你想佛給你說什麼法,他就給你說什麼法。佛沒有一定的身相,佛沒有相,佛也沒有定法可說。從這個地方我們自然就能體會到,像中村康隆所說的,每一個宗教裡頭的聖神都是真實之際裡頭所現的現相。如果我們說佛,全是佛示現的,示現在各種不同宗教裡頭;如果你說觀音菩薩,行,那就是觀音菩薩示現。原本是一體,說一家已經是遠了,一體,世界上宗教是一體。一體,別人聽不懂,說一家,這比喻,他覺得好懂,我們是一家人。一家人往上提升就是一體,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示現的名字不同,形相也不同,年紀大小也不同,說法也不同。最後還是當入涅槃,這句話重要。重要在哪裡?每個人最後證得都是究竟圓滿,涅槃是清淨寂滅。當入涅槃,怎麼入法?我們有理由相信,最後都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證得大般涅槃。不麻煩!修別的法門不容易,修這個法門太簡單了,這個法門是自性第一德。

  「又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能令眾生發歡喜心」。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從哪來的?種種方便說微妙法。不說是阿彌陀佛無量智慧之所成就、無量神通之所成就,不說這個。說什麼?阿彌陀佛去參學、去訪問、去考察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取長捨短,這個大家覺得有道理。所以極樂世界變成超勝,比一切諸佛剎土都殊勝。為什麼?你這個剎土裡頭長處,你看它都有,你這個剎土裡的缺點那裡沒有。這是種種方便說微妙法,能令眾生發歡喜心。我看到方東美先生,他對佛教這麼信,他告訴我,他說的是真話,合乎邏輯,他不是憑空想像,他是真智慧。讀《華嚴經》告訴我,五十三參,成就後得智。怎麼成就的?你得要通過考察、觀摩、學習,佛家叫參學,這是真智慧。不是你憑空坐在家裡慢慢去想,不是,那個靠不住。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萬里路是參學,這個智慧是真的。所以佛家教人的方法,真實不虛。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我們讀這個本子,夏蓮居老居士覺得過去這些大德會集這些本子沒有盡善盡美,有缺陷、有問題,重新來會集,避免過去這幾種會集本裡面的問題,成為一個圓滿而沒有缺陷的本子。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集註,這個名相,這一句裡頭的義理,找出經典裡面類似的來解釋,找出祖師大德註疏裡面的解釋,沒有自己的意思,集大成。誰帶頭?阿彌陀佛帶頭,阿彌陀佛集諸佛剎土之大成,建立極樂世界。你看他底下的人全學會了,集大成,好!讓人家什麼?心服口服,沒話說。我們懂這個意思,我們從這個地方就學了很多東西。

  「今云現在西方」,這個現是示現,在就是現在,就是今天、現在,這個在是現今的意思,那個現是示現的意思。「即隨所應度…方便說微妙法也。因此正是指方立相,即事而真」。這是淨宗無比殊勝方便處,它確確實實指一個方向給你,西方。形相是什麼?極樂世界是有相的,阿彌陀佛也是有相的,十方去往生也是有相的,所以國土有相,佛有相,菩薩有相,立相。即事而真,為什麼?它的事相依法性,不依一合相。《金剛經》上講,十方諸佛剎土裡面的十法界都是一合相,一是什麼?一就是微塵,微塵聚集起來變成的現象。這是屬於阿賴耶裡頭的,總離不開阿賴耶的三細相。業相,現在科學稱為能量;轉相,現在科學家叫它做信息;境界相,科學家叫它做物質。宇宙再大,不外乎這三種現象,業相是自然現象,信息是心理現象,意,念頭,再物質現象,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所以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

  在法界裡面,法界就是自性,沒有大小、沒有先後,沒有先後就是沒有時間,沒有遠近就沒有空間,小裡頭容大,大裡頭容小,統統混合成一體,這就是含容無盡。大乘教上有兩句話,「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要去體會。體會到怎麼?要學,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做到,我們的心量拓開了,對一切眾生沒有怨恨,怨恨惱怒煩一掃而盡,沒有怨,沒有恨,沒有煩惱,也不會發脾氣。這是講什麼?情緒,情緒恢復了正常,端正心念,沒有貪瞋痴慢疑,沒有怨恨惱怒煩,沒有殺盜淫妄。這是業報身裡面清淨身。實報土裡面清淨身是法性身、法性土,自性清淨。我們這個不是自性,我們這是修得清淨。但是這個清淨跟法性的清淨會相應,它有感應。感應的淺深那是我們的功夫,我們放下得愈多,要真放下,假的不行,要真放下,你放下愈多,你契入就更深。

  「善導大師剖示其義,謂娑婆眾生,妄心瀑動。指方立相,尚未能專注,況無方無相耶?」善導大師說得好,把指方立相、即事而真給我們更進一步的解釋。說娑婆眾生,妄心不是浮動,是瀑動,像海嘯一樣,大風大浪。這個字用在現在,那真妙極了!善導是唐朝時候人,在那個時候用這個字,恐怕很多人覺得大師用這個字用得太過分了一點,妄心是動,不能說瀑動吧!這一千四百年之後,我們看到這句,跟現前環境完全相同,也許大師看到了。所以指方立相都不能專注。想專注,專注不起來,妄念太多了。念佛,一串念珠,算念一句撥個珠,才一百零八,這一百零八都不能專注;能專注十念就很不錯了,十句佛號裡頭沒有妄念,不錯了,你說多難!如果說是無方無相,這是大乘裡面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哪能成就?說理是沒錯,正確的,可是我們做不到。

  「又《上都儀》云:歸命三寶」,歸命也就是皈依,「要指方立相,住心取境」,這才能見到效果,對娑婆世界六道凡夫管用,一定要指方立相。我們把心住在西方,住在極樂世界,住在阿彌陀佛名號當中,西方是境界,極樂世界是境界,阿彌陀佛是境界,我們取這個境界,心裡頭只有這個,除這個之外統統放下,這叫住心取境,我們才能夠得到清淨心,才能夠得到平等心。心地清淨平等,智慧自然現前,愛心一定能夠浮出來。這個愛心裡面沒有佔有,對一切人事物的愛,愛而不佔有。不但不佔有,不控制,沒有控制的念頭,也沒有分配的念頭,真愛心,你才能做到三輪體空。

  愛的表現是尊重,自卑而尊人,這是愛,自己謙卑,尊重別人,對於別人能發生敬愛。表現在關懷,我們講照顧,盡心盡力協助,所謂互助合作。互助裡頭還有別的人要幫助我,沒有這種希求想,沒有這個念頭,我幫助他,決定沒有讓他回報的這個念頭,這才純淨。夾雜著好有好報,那是什麼?那對世俗人說的,世俗人要求報,沒有報他不幹。佛菩薩不要,為什麼不要?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邊都不著,這個理要懂。那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是一體。連這個一體的念頭都沒有,你才真的回歸到一體了;還有一體的念頭,你沒有回歸,你的距離還很遙遠,清淨心裡頭什麼東西都沒有,乾乾淨淨。今天科學講回到零點能量場,零點能量場就是自性。自性,零點能量場,無量的智慧、無量的慈悲、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都從那一點出來。

  所以皈依三寶,要指方立相,住心取境。「以凡夫繫心,尚不可得」。這個繫心,就心裡頭專念一樣東西,心只繫念一樁事情。淨宗教給我們繫念阿彌陀佛,我們能不能相信?敢不敢相信?我很想相信,我很願意這麼做,做不到。雜念太多,妄想太多,把你完全破壞掉了,這就是凡夫繫心,尚不可得。「況離相」,離相是般若,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他離不了,所以現在找那種根性的人找不到了。佛在世,學大乘就不多,何況佛滅度之後,人的根性一代不如一代,佛法的承傳亦復如是。讀這些經文,讓我們對佛菩薩的慈悲、佛菩薩的智慧、佛菩薩的善巧方便,佛菩薩對我們末法眾生的照顧,恩德無量,我們感恩的心才能生起來。如何報恩?依教奉行就是真報恩者,這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報恩成就者。

  底下這句經文,『去閻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有世界名曰極樂』,這就是指方立相。上一句是《宋譯》的經文。《魏譯》本裡面是十萬億剎,《唐譯》本子裡面的文叫十萬億佛剎。《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這就是玄奘大師翻的《阿彌陀經》。鳩摩羅什跟玄奘是同一個譯本,羅什大師是意譯,玄奘法師是直譯,完全照著梵文經文來翻譯,直譯。這個本子翻的是同《宋譯》。「《阿彌陀經》同魏唐兩譯。諸譯不同,其故有二」。同一個經本,翻的人不一樣,翻的句子也小有差別。這個緣故,這說出兩種。「一者,如《法華》所說,隨眾生根器,所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是故兩土距離亦可不同」。這是方便說,對初學這樣說容易懂,接引他入門。說真話,底下講,「實者」,給你講真話,極樂世界、娑婆世界,「皆遍一切處,互融互攝,本無距離之可言」,這是講真話。更進一步給你講真話,我們自己現前這個身形,跟諸佛如來一樣,遍一切處,一切時空都了不可得。佛身遍塵剎,眾生哪個身不遍塵剎?不遍塵剎怎麼能成為一體?成為一體才遍塵剎。我們為什麼見不到?為什麼體會不到?那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障住你。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見到,你就體會到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二者」,第二種說法,「億、俱胝、那由他」,這印度這一些數目字,「所表大小不一」。譬如講億,就有四種說法,第一個十萬叫億,百萬也叫億,千萬也叫億,萬萬也叫億,四種,到底是哪一種?俱胝,這個意思翻成中國就是億,所以也可以有這四種說法,從十萬、百萬、千萬到萬萬。「但前三者,則為常用者」。古時候萬萬叫億不常用。現代已經在大家日常生活當中,都稱萬萬為億,而不是稱百萬、十萬叫億,都稱萬萬叫億,所以時代不一樣,每個時代人觀念不相同。「那由他,可為十萬」,也可說千萬,也有解釋為萬萬。「其義不一,是故難校」。印度那個時候跟中國周朝時候相同,都是些小國、部落,沒有統一,所以每個地方用的這些名稱不一樣,大小不相同,所以翻譯就有一定的難度。那由他也可以稱十萬,或者千萬,也有解釋為萬萬,所以其義不一,其義不一樣。

  「今於十萬億取億數之最大者,則為十萬萬萬」,這最大的數字。「百千俱胝那由他,取俱胝與那由他之最小者,則為千萬萬萬。較十萬億大一百倍,故不必局限於數量。諸經互參,則可知所示現之極樂世界,距此土至少在十萬億個三千大千世界之外(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之國土)」。十萬億個大千世界之外,這就從這些數字上來講。「凡夫聞之,常感極樂甚遠,懼不能去,此實由於迷自心量故」。這樣大的數字,大乘經教裡頭佛說過,我們的印象很深,叫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那我們的心多大?十萬億佛國土在我們心量裡頭很小,不大,方寸之間耳。實在是凡夫心量太小了,看到這數字這麼大、這麼遠。如果我們真正把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念懂了,你的問題全解決了。《還源觀》告訴我們,念頭才動,周遍法界。所以十萬億個佛國土,念頭才動就到了。極樂世界不遙遠,總在一體之內,沒有超越這一體。

  「據《楞嚴》,則十方虛空生我心中,如片雲點太清裡。何遠之有」。這一句話《楞嚴經》上的,佛說十方虛空無量無邊,無盡的廣大,要跟我的心一比,十方虛空太小了,就像一片雲彩一樣在太空裡,把我們的心比作太空,把這一片雲彩比作十方虛空。說得更實在一點,底下這一行有,「故《觀經》曰:阿彌陀佛,去此不遠。實因本在眾生各各自心之內也」,這大家應該熟悉。經論,祖師大德都常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哪有遠近!我心裡頭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在此地;我心裡面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在當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都是心現識變的。「又《彌陀疏鈔》曰:分明在目前,亦何嘗遠。蓮池大師之說,透徹心源」。這九個字說得好,分明在目前,念頭一轉就是。轉不過來,迷了,愈迷愈遠,覺悟了就在眼前。

  『有世界名曰極樂』,這是立相,有一個世界名叫極樂。「世指時間,過去、現在與未來,所謂三世也。界者疆界,指空間,即四維上下,所謂十方」,四方,四維上下,這十方。「合時與空,故稱世界」,所以世界就是今天所講時空。「極樂梵語須摩提,譯有多名」,翻譯的時候,因為它意思多,你看翻極樂,有翻安樂的,有翻安養的,有翻清泰的。「《彌陀要解》謂極樂乃永離眾苦,第一安隱之謂」。往生到極樂世界,一切眾苦永遠離開了,所以稱它作極樂,稱它作安穩,平安、穩定,說明那個地方沒有動亂。「《彌陀疏鈔》曰:顯至極之樂,非人天一切諸樂之比。故名極樂」。《疏鈔》是蓮池大師的,顯示極樂世界的環境樂到極處,人間天上之樂不能跟它相比,所以故名極樂。

  「諸佛國土,隨機所感」,還是離不開眾生心,「有四種土」。「一曰常寂光土。經云:毘盧遮那遍一切處」,毘盧遮那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遍一切處。「其佛住處,名常寂光。是極果人所居」,極果,果報到極處,就是妙覺如來,比等覺還高。常寂光裡頭沒有現象,你說身也行,說土也行,身跟土是一不是二。常寂光裡頭沒有現象,今天科學所說的三種現象,自然現象、精神現象、物質現象,常寂光全沒有,所以有一點像現代科學家(量子力學家)所說的零點能量場。這個零點,數學裡頭零是什麼都沒有,零點能量場,有一點這個味道。但是它跟數學的那個零不一樣,它這個零點能量場裡頭什麼都有,但是沒有現象,不是現象,所以你沒有辦法探測它,也就是科學跟哲學都達不到。

  佛對這樁事情告訴我們,唯證方知,只有你證得,你就知道了。用什麼方法證?用禪定,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證得了。禪定裡面所證得的是現量境界,真實不虛,比科學家用儀器、用數學去探索出來的還要真實。佛法無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統統要修禪定。念佛法門也是修禪定,佛在《大集經》上講得很好,講持名念佛即是甚深深妙禪。禪是什麼?制心一處就是禪。我們把心放在阿彌陀佛一處,這就是禪修,行住坐臥全在定中。如果有個雜念跑進去了,就把你的禪定功夫破壞了。念佛人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那是禪定,甚深禪定,不但有定、有慧,而且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完全相應。

  「二曰,實報莊嚴土。行真實法,感殊勝報」,這叫實報。「七寶莊嚴,具淨妙五塵故。亦云無障礙土」。淨妙五塵,五塵是色、聲、香、味、觸,不算法,這叫五塵。塵是什麼?塵是染污。它不染污,淨妙。實際上它不是阿賴耶的境界相,它是法性土裡面所示現的,有這種作用,沒有染污,這個不可思議的境界。「亦云無障礙土。以色心不二,毛剎相容故。是法身大士所居」。法身大士,明心見性的人,在我們這個世間修行,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證得法身。這些人他們所住的地方叫實報莊嚴土。他們證得法身,轉八識成四智,所以八識裡面的業相、轉相、境界相他們統統都沒有。他沒有形相,經裡面常說法性身、法性土,說這個意思。這個淨妙就是法性身跟法性土。

  亦云無障礙土。《華嚴經》上講的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個境界在實報土裡頭。我們今天有障礙,你看隔一道牆,你就走不過去,你就有障礙;隔一張紙,你就看不到對面,你有障礙。無礙是沒有障礙,牆在此地,你走進來走出去一點障礙沒有,你看外面透明的,他真的是無障礙。障礙從哪裡生的?障礙從妄想生,有妄就有障礙;妄想放下了,障礙就沒有了。所以障礙是假的,不是真的。

  以色心不二。色是物質,心就是念頭。現在我們懂了,科學家給我們做證明,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念頭的波動現象。所以物質跟念頭是一不是二,念頭是心,物質是色,它是一不是二。毛剎相容,這事事無礙。毛是汗毛尖端,正報裡頭最小的,汗毛的尖端,剎是佛剎,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在哪裡?在我這汗毛端上。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佛國土,佛剎沒有縮小,我這個毛孔汗毛沒有放大,沒有大小,毛剎相容。真有這個事情,《華嚴經》上說過,普賢菩薩有這種能力,去雲遊毛剎裡面的諸佛如來剎土,他能夠入那個毛端裡面的佛剎,到那裡面去供養、聞法,佛在那裡講經說法。那讓我們想到,毛剎裡面那個剎土裡頭眾生也有汗毛,他那個汗毛裡頭還有佛剎,重重無盡。這個話就是中國老祖宗所說的,「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就是無內。剎裡頭還有眾生,眾生還有毛孔,毛孔裡頭又有佛剎,你就想,想不盡。這是什麼?這是性德。性德不可思議,你無法想像,你沒有辦法把它說清楚,所以一定要唯證方知。

  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樁事情你就親自證得了,你不必要去想,你親證了,你跟普賢菩薩一樣,可以入微塵剎土。微塵剎土裡面跟外面剎土無二無別。那我們就曉得,不要多,我們這一個手指裡頭多少汗毛!每一個毛端都有佛三千大千世界,這裡頭有多少大千世界?華藏在哪裡?在一個手指裡頭,不思議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竟。你要想完全通達明瞭,佛告訴你,成佛去就明瞭了。等覺菩薩對這個事情還像隔一層薄霧,看到了,不很清楚。佛在經上跟我們所說的全是真實,佛法是科學。為什麼?他叫你親證,不是說了就完了,你要證得,才是你自己的;你沒有證得,是釋迦牟尼佛的,不是你自己的。能不能證得?釋迦佛說,非常肯定的說,你決定能夠證得。你不能證得是你煩惱不肯放下,放下就證得了,這才是真正的自己。回歸自性,這真正可貴,不再搞虛妄的了,三種真實成就,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