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228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遇到好的善知識,還要有誠敬心  (第二二八集)  2012/3/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2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六十七頁,第一行:

  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這篇文章是很有名的,讀誦的人非常之多。大師是我們淨宗第十一代的祖師。這篇文章裡面說,「若無世間師長,則不知禮義。若無出世師長,則不解佛法」。我們讀到這兩句感觸很深。現在佛法衰了,可以說是衰到極處,中國過去兩千年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個樣子。這什麼原因?就在這兩句。現在的年輕人不懂得孝順父母,這是什麼緣故?沒有老師教他。在中國古時候,我這個年齡還沾了一點邊緣,小我三歲的就不知道了。古人教孝道,是從小父母在家裡頭孝敬他的父母,小孩看見了。這小孩多大?才出生。這一出生他就會看、會聽,雖然不會說話,他非常靈光,全都記在心上。所以古人講「教兒嬰孩」,不是小孩,嬰孩;「教婦初來」。這兩句話非常有道理。教兒女,兒女從出生那一天就要開始教,做父母的孝順自己的父母讓他看,他就學會了。

  所以《弟子規》絕對不是給小朋友念的,絕對不是給他背的、叫他講的,不是的,是做父母,家裡頭的大人,把《弟子規》統統落實,做給他看。他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這叫紮根教育。這個一千天,到三歲,中國古人說「三歲看八十」,三、四歲這個根紮好了,八十歲都不會變。這就是說明他一生都不會改變,根深蒂固。這種教育沒有了,這個教育我記事的時候在我這一代,以後就沒有了。我們住在農村,很幸運的,我們這個地區是明、清兩代桐城派的發源地。桐城這個學派在中國非常著名,文風鼎盛,所以農村的小朋友都念私塾,私塾很普遍。那個時候還是大家族,鄉下一個村莊就是一家人,這個村莊王莊,那個村莊李莊,一般至少都是五代同堂、六代同堂不分家的。

  現在我們把這種大家庭跟現在的小家庭一比較,大家庭好。大家庭小孩教養有家族來負責,年老的時候有家族養老,沒有後顧之憂。現在的小家庭,父母,或者是忙,或者是自己不能教養,沒人養了,這小孩怎麼辦?年歲大了,退休了,沒地方去,就進養老院。在從前是家族養老,老人跟小孩就在一起,所以有天倫之樂。這個天倫之樂現在是有名無實了,沒有人見過,沒有人看到過。一個大家庭,人口三、四百人,小孩有幾十個,那都是自己的家屬。所以老人,這麼多小孩圍繞在一塊,他真快樂,陪著小孩念書。老人到私塾,私塾都是祠堂,祠堂接待老人也就像茶館一樣,在那裡喝茶,看小朋友上課,下課的時候帶著小朋友一起玩。你說這種多快樂,這個人生是一大享受!現在沒有了,沒有大家庭,沒有這個享受了。

  老人院很可憐,外國的老人院我們看過很多,澳洲辦得最好,因為它地大人少,所以老人居住的環境像公園一樣。但是,精神條件沒有,老人跟老人都不打招呼、都不講話,一個個都痴痴呆呆的。我們去訪問的時候給他打個招呼,給他說幾句話,他高興得不得了!我們從這裡看到人之常情,這是現代家庭比不上古時候家庭。古時候家庭,是的,很多地方沒有自由,但是老年有快樂。古時候的家庭,你賺的錢,你不能私藏,你一定要歸公,因為家庭是社會生活,它不是個人的。主持家的多半是祖父或者是曾祖父,他們體力還很健康的時候他們主持家,這小輩都要聽話。主持家的人大公無私,對家裡每個人都愛護,都平等照顧周到。

  所以家學就是私塾。你看私塾裡請老師是家長,祖父輩或曾祖父輩,他們有經驗、有德行,到處去打聽哪個老師有學問、有道德、懂得教學的,去請。請老師的禮節非常隆重!那是什麼?給小孩看的。你看你家裡,你的父母、你的祖父母、你曾祖父母對老師都三跪九叩首,小孩還敢不聽話嗎?他自然就聽話,尊師重道。老師接受人家家長幾代對你這麼尊敬,要不認真教學,怎麼對得起人!所以那個時候師道不一樣。現在這個師道像生意買賣一樣,他無所謂,他沒有這種責任心,家長對老師也不尊重,老師對學生就馬馬虎虎,也不認真教了。我舉一個例子,我自己的例子。我二十六歲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沒有人介紹,我只聽說他是桐城人,桐城跟我是老鄉,我們隔得很近,寫信給他拉關係,自己推薦自己,目的就是希望他同意我能夠到台灣大學聽他上課,就這麼一個期望。他回信約我在他家裡見面。方老師告訴我,他說現在學校(六十一年前),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來聽課,你會大失所望。這什麼意思?我當時聽了很難過,老師拒絕了。沒有想到老師過了六、七分鐘,告訴我,他說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一堂課。一個星期兩個小時在他家裡面上課,我非常感謝,我們一分錢學費也沒繳。

  十多年之後我才忽然想起來,他在學校不是真教,學不到東西。為什麼不是真教?學生都不願意學,學生的目的是拿文憑來的,老師的目的是拿一點鐘點費,拿一點教學的生活費回家去養家,各有目的,所以兩方面皆大歡喜。學生不願意學就不教,上課聊聊天、講講故事,考試的時候把題目告訴大家,所以大家的分數都很好,這不皆大歡喜嗎?不認真教了。我才明白老師的意思。那現在學校普遍都是這樣的。中國古時候老師對學生教學是因材施教,學生能夠接受一百分的,你教他九十九分,老師對不起學生,為什麼?他還可以接受一分。如果這個學生只能接受三分,你就不要教他四分,那一分他接受不了,漫出來了。這不是老師不教,學生不肯學,問題在這裡。那現在的學校,普遍學生不肯學。

  中國學校我不知道,外國我知道。我在澳洲,在學校上了幾堂課,上了三堂課,以後我就不教了。為什麼?學生不願意學。聽課的時間只有十分鐘,十分鐘之後眼睛就看外面,心就不在了,那還學什麼。我就問其他的教授,我說你們怎麼教?他們告訴我,他們上課只講十五分鐘。十五分鐘以後?說笑話、講故事,大家哈哈笑。我才完全明白,原來上課是這麼情形上課的。所以以後我再就不到學校上課去,我明白了。到大學,他也不會再去考學校,都不是認真學習,都是要拿文憑、拿學位。所以老師也很聰明,滿他的願,不結冤仇,考試題目都告訴你,論文教你怎麼寫法,統統都可以通過,你順利的及格、順利的拿到學位,這皆大歡喜。

  這是沒有真正老師教,所以不懂得孝順父母。孝順父母這個事情一定要老師教,父母說不出來。父母對兒女說,我是你的爸爸媽媽,你要孝順我。小孩問,我為什麼要孝順你?所以這個事情一定要老師教。老師也不能對學生說,我是你的老師,你要尊重我。這個話也說不出口。這些話是父母教兒女尊師重道,老師教學生孝順父母,是這麼教出來的。所以古時候老師跟家長是密切配合,把一個小孩教上軌道。現在沒有了,外國沒有,中國也沒有,這個道怎麼傳下去?這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怎麼傳?我們擔心,怕在我們這一代之後就斷層、斷掉了。這是大事,這不是小事。

  佛法是師道、是教育,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沒有真正懂得孝順父母的人,他怎麼能學佛?所以中國傳統東西一斷,佛法也就滅掉了,佛法在世間有名無實。不懂經教,皈依三寶,什麼叫皈依他不懂,什麼叫三寶也不懂。前面我們用了兩個鐘點專門講三寶,經裡面講的五種三寶都給大家介紹了。這是擺在我們面前,比什麼都嚴重的問題。「若無出世師長」,這就是出家的師長,「則不解佛法」。教佛法的叫出世師長,他的身分是出家、在家沒有關係,只要他真正學佛、通達經教,我們就可以跟他學習。我學佛法兩個老師,章嘉大師,這是出家人,李炳南老居士是在家人,都是真正學佛,通達經教。找不到這樣的人,我們佛法到哪裡去學?

  下面說,「不知禮義,則同於異類」。人一定懂得禮、懂得義,現在的人他不懂禮也不懂義。《左傳》上有一句話,這是左丘明說的,左丘明跟孔子同時代,他說「人棄常則妖興」。常是什麼?五常,仁義禮智信,這是做人的條件,做一個人一定要懂得這五德。常是永遠不能夠變的,叫做常,做人一定要遵守的。仁是愛人,愛父母、愛兄弟、愛家族、愛鄰里鄉黨,《弟子規》到最後「凡是人,皆須愛」,這個現在沒有了。現在人只知道愛自己,不知道愛別人,連父母也不會愛。實在講他連愛自己都不會愛,他不是愛自己,他是糟蹋自己。你說現在人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五個字都沒有了,在這個世間做人就毫無意義。

  我們還算是幸運,生在這個時代,遇到好的老師,這個世間法、出世間法都能夠了解,都知道尊重,太難得了!我們下一代怎麼辦?這問題可嚴重了。誰能夠再給我們表演尊師重道?還有哪個老師,我們真想學,他義務的來指導,不收學費的,到哪裡去找?現在有的老師在學校裡不教,大概只教三分,然後怎麼樣?逼著你要去他補習班上課,他補習班收費的。補習班再把學校裡沒有教的東西教給你,然後你參加考試才能及格。現在老師是這麼個老師,什麼都要錢,沒有錢不行。我跟方老師學哲學,他跟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一分錢沒收,熱心指導。在他家裡學生只有我一個,一個老師,一個學生,我們這麼上課,這找不到了。所以老師不是不願意講學,這學生不聽,學生不想學,那就省事,就不教了。這是多少年之後我才忽然明白這個事情。

  「不解佛法,則何異俗人」。世俗人沒有學過佛法,他不懂。學了佛,對佛法不了解,跟沒有學佛有什麼兩樣?掛個名字是學佛,其實佛是什麼都不知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般社會問他,什麼是佛?佛是宗教、是迷信。這兩句話可把佛法冤枉了,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也不是迷信,不是宗教說它是宗教,不是迷信說它是迷信,這個做法未免太過分了一點。你自己不學無所謂,影響別人,別人一聽,佛法是迷信,佛法是宗教,也不學了,你讓許許多多有善根的人,把這個善根斷掉了。這要不要負因果責任?所以我們對於判斷一樁事情,哪有這樣馬虎、這樣隨便!判斷一樁事情,一定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才能下斷語。對於佛經好好去研究,然後你說它對,是正確的;你說它不對,也可以。為什麼?你真正搞通了,搞明白了。你對它一無所知,你就給它下斷語,這是不近情理的。沒有搞清楚,你不能說它是,也不能說它非,沒有資格說話,必須搞清楚,你才敢下斷語。這是現在人普遍所犯的錯誤。

  我們年輕,因為也受了社會的影響,認為佛教是迷信、是宗教。方老師跟我講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就向老師請教,我說老師,佛教是宗教、是迷信,它怎麼會有哲學?而且佛教是個多神教,多神教就是低級宗教,怎麼會有哲學?老師告訴我,你年輕,你不懂。他三句話,我就聽了,釋迦牟尼,他沒有講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這我們從來沒有聽人說過,最後一句話,「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說了,說了我要觀察,他是不是這樣做的,他要不是這樣做的,他的話就靠不住。仔細觀察他老人家,到他老人家書房裡頭看看,桌上真的擺著佛經。我跟他老人家二十多年,發現他每天讀佛經,沒有一天不讀經。跟我講經的時候,經文一大段一大段他都能背得出來,不能不服!人生最高的享受,他有沒有享受到?他享受到了,他能把佛經的經義融合在他生活當中,他的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全是佛法。我們這樣才完全相信,對老師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如果只是教我,自己沒有去做到,我們一定生懷疑,就是仰慕老師的威德,要信,那信心裡頭有疑,那不是完全的信。看到老師真做到了,這不是假的。晚年在學校裡頭全講佛學,把佛學當故事來講,這樣學生才聽。這樣的老師現在找不到了。

  今天佛法要對社會大眾去弘揚,我覺得經典,依照經典重編一些教科書,把佛所說的東西分門別類,立幾個大的科目。譬如說個人修養的,儒家講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講個人修養。怎樣減輕煩惱、增長智慧;怎樣防止疾病、健康長壽,佛在經文裡講的統統會集在一起。這樣大家一看很有興趣,這佛法幫助我健康長壽。做生意一定想賺錢,佛經裡面教給你賺錢的理論、賺錢的方法,好!那真能賺到,不是假的。

  你看胡小林現在,他完全用佛法,他生意做得真好,業績年年上升。以前管公司管得好辛苦,現在公司不要管了,每天去讀經。整個公司大家統統都學習,人人良心都發現,個個都是好人,所以不必去防人、去防備。把員工看成兄弟姐妹,利和同均。他公司員工的待遇比照外國公司,比中國公司待遇高,他比照外國的,員工歡喜!員工的福利好,對員工照顧無微不至。有一個員工,只在他公司做了十天,就離開了,離開之後生病,沒有醫藥費,醫藥費公司全部負擔,把他的病治好。這個員工對老闆、對公司非常感恩,感化了,說過去在公司偷懶,對不起公司,沒有想到公司這樣對人。是一個被開掉的員工,還照顧他。員工裡面的人對公司就有信心了,我家裡出了困難,我的家親眷屬有困難,公司都會照顧。胡小林真幹,讓員工看公司是自己的家,看事業是我家的事業,人人都盡心盡力,不需要管理,業績一年一年比一年上升。看到他這幾年,非常感動人。

  傳統文化、大乘佛法確實帶給你,就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要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學這個幹什麼!人活在世間,最幸福的是快樂人生。沒有憂慮,沒有牽掛,現在人講,沒有壓力,每天笑呵呵的,這個人生快樂!跟有地位、有財富不相干,幸福快樂是第一。我們看到很多富貴人,富而不樂,貴而不樂。我們要健康長壽,要幸福快樂,孔孟學說裡頭有,大乘佛法裡頭有,你得真去學,你才能得到。

  下面說,「師長恩重,故應奉事」。父母恩重,要孝順。師長恩重,這個奉事也就是孝順的意思。師長之恩不能忘。在中國古禮,師長的兒女就跟自己親兄弟一樣,一生都要照顧。所以從前老師為什麼那麼認真教學生?他認真教學生,學生將來有出息、有發達,他的家,一家有人照顧,他沒有後顧之憂。自己家的孩子不爭氣沒有關係,學生好就行,自己的家屬兒孫有人照顧,這是道義。「又密宗以恭敬上師為根本戒」。密宗裡頭有這條戒,稱自己的上師為本師;顯宗稱和尚,就是親教師。「又謂一切供養功德中,供養上師最為勝」,這是密宗的。你修一切供養功德,供養上師是第一,因為你的法身慧命是上師給你的,你能不感恩嗎?「可見奉事師長,實為修行要務」。這裡頭還有很深的意思在裡頭,我們能學到多少,跟老師學到多少,與你對老師的恭敬心成正比例。你對老師十分恭敬,你就學到十分;你對老師只有兩分恭敬,你只能學到兩分;你對老師沒有恭敬心,你什麼都學不到,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古今中外,完全相同。所以印光大師教導人學習,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你就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心,你什麼利益都得不到。一點都不錯,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遇到好的善知識,沒有誠敬心還是枉然。

  諸位想想,方東美先生一生教學,學生有多少!有多少個學生有成就的?同樣一個老師教學,同樣一個課程,為什麼學生成就不一樣?給諸位說,恭敬心不一樣。我曾經講《壇經》提到六祖惠能大師跟神秀大師,神秀在五祖身邊很多年,他的地位已經提升到五祖的助教了。多少人到黃梅去參學,五祖都交給神秀去教。所以五祖想傳位,傳衣缽,一般人都認為是神秀,都不懷疑。這憑空冒出一個惠能,衣缽傳給他,沒有一個人不感到意外,這怎麼回事情?我一個簡單的解釋,神秀對五祖百分恭敬,所以他在同學當中比別人高。惠能對五祖是萬分恭敬,百分跟萬分不能比,所以衣缽傳給他。怎麼曉得惠能對祖師萬分恭敬?惠能做到了毋不敬,沒有一個人他不恭敬的,自己謙卑,恭敬別人,無論哪個人,在他心目當中都是佛菩薩。這一點確實神秀沒做到。明白這個道理,這個疑惑就解除了,純在恭敬心,萬分恭敬得萬分利益,所以衣缽傳給他。

  所以求學,基本的條件就是尊師重道,對老師有懷疑、不尊重,學不到東西。到最後怎麼樣?這老師不行。還責任推卸到老師那裡去,不知道自己,自己不具足修學的條件,把責任推給老師,這個有罪過。你推給老師,老師冤枉,老師不是不認真教你,是你的容量太小,你裝不下。容量大小,確實跟恭敬心是成正比例的,多一分恭敬心,你的心量就多大一分,你才能容得下!念老在此地給我們做這樣的總結,可見奉事師長,實為修行要務。修行最重要的一樁事情,就是奉事師長。

  「又《會疏》云:此中」,這個此中就是奉事師長,「含攝孝養父母之句」。為什麼?淨業三福裡頭說過,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好像蓋房子,孝養父母是第一層,奉事師長是第二層,第二層必定有第一層,第一層未必有第二層。有第二層,哪能沒有第一層!然後我們就曉得,不孝父母的人,他怎麼能學佛?為什麼不能學佛?他不知道尊師重道,老師再好教不了,教給他都漏掉了,裝不進去。這才是現前最嚴重的問題。

  現代人從小沒有看見過孝道、沒有聽說過孝道,這個師道怎麼能建立起來?縱然對老師還不錯,最後遇到緣,背棄了老師,古人講「背師叛道」,這種人很多,常見。能不能怪他?不能。為什麼?他沒有孝道的根,背師叛道是正常的現象,看到有利可圖!現在社會誘惑的力量多大,他抗拒不住,有利可圖就變節了,今天社會常見。你看員工,這經營商業的公司,別的公司待遇比它好一點,他就到那邊去了,叫挖角,就挖走了。看到這個很能幹,你在那裡頭我多給你兩千塊錢,他就去了。這沒有道義。真正有道義的,你給我十倍的待遇,我也不肯去。現在沒有了,不要十倍,不是一倍,加一點點就走了。在外國這是很平常的現象,那邊待遇高何必在你這做。所以今天道跟義沒有了,禮智信也沒有了,沒有人講這個東西,只講利害。在這個環境之下,要提倡倫理道德,要修學佛法,你說多困難!沒有人學,你看不到榜樣;沒有人講,你不能夠了解。

  這下面說,「師者,出世大本」,沒有老師指教,怎麼能成就。老師指教是真學的人,他跟你講真話。為什麼?你真能夠奉行。依教奉行,他跟你講真的;你根本就做不到,他不跟你講,應付應付而已。像我跟章嘉大師,這些話從來沒有人告訴我的,教我學釋迦牟尼佛,第一本教我讀的書是《釋迦方志》、《釋迦譜》,沒有人這樣教過我的。告訴我,你想學佛,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你對他不認識、不了解,你學佛,你會走很多岔路,你會浪費很多時間。這從來沒有第二個人跟我講過這個話的。

  看到釋迦牟尼佛的生平我們曉得,過去我們的想法、看法全錯了。我們說佛教是宗教,說佛教是迷信,我們有罪!它不是宗教,它不是迷信,它是教育。我最初看到的時候,他跟孔子沒有兩樣。孔子一生還有抱負,想求個一官半職,為國家社會做出一點貢獻,他想學周公,不像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他本身是王子,太子的身分,他要不出家他是國王。人家把王位捨棄掉,不幹了,專門從事於教育。這就說明一樁什麼?現身說法,教育是人生第一樁大事,比國王還要重要,真正做出了犧牲奉獻。《還源觀》上的四德,最後一條「代眾生苦」。不做國王,從事教學,教學最重要。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來的;樂從哪來的?樂從覺悟來的。教學的目標是幫助人破迷開悟,破迷開悟你就離苦得樂。你做商人,不但你能夠做今天全世界第一等的商人、最高的商人,你還做的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商人。佛法無論在哪個行業都能幫助你達到頂尖,那你不學就沒有法子了。

  佛法是什麼?佛法是最高的智慧,人有最高的智慧,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是登峰造極。只有真正徹底覺悟的人,他才會這樣幹法。所以諸佛如來沒有一個不是教學的,沒有一個不是天天跟大家上課的。世尊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這一本書就專門介紹極樂世界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天天講經,從來沒有中斷過。經上給我們說得很清楚,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講經的是什麼身?是報身、是應身。在實報莊嚴土是報身;在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是應身。他還有一樁大事,接引往生,每一天往生極樂世界的人不計其數,他都要去接引,接引是化身。化身是什麼?變化的,化身去接引;應身、報身上課沒停下來。他神通廣大,不礙事。如果他不接引,往生的人不曉得極樂世界在哪裡,找不到,一定要跟著佛去,他一定會來接你。

  應身佛跟報身佛色相完全相同,化身不一定。化身什麼?「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我們供的阿彌陀佛,供了十幾二十年,印象很深刻,我們往生的時候,佛就現這個相來接引。為什麼?很親切,我拜了十幾二十年,果然阿彌陀佛來了,跟這個相一樣的。可是到了極樂世界,那看到就不一樣了,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讓我們感到非常驚訝。接引的相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的,那是《觀經》上所說的,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我們不求別的,求到極樂世界。希望有緣的人,什麼叫有緣?真信,真想去,真念佛,這個人決定得生,這叫有緣。不但有緣,緣成熟了。所謂成熟,這一生必定得生,生到極樂世界必定成佛,無比的稀有!

  底下說,「父母,世間福田」。人不能不孝順父母。古時候國家用人都是經過培訓的,培訓裡面第一個條件就是孝親。從漢武帝開始立下這個制度,選拔公務人員,就是政府各級服務的人員,這些人都是家培養出來的。所以古時候的學校就是家學,教育子弟是家庭負責任,國家這些學校是培養公務人員,像現在這黨校一樣。那學生從哪裡選拔?從每一個人家讀書的子弟當中選拔。選拔最重要是兩個條件,這根本條件,一個是孝親,你能夠孝親,你就會盡忠;第二個,廉潔,廉潔就不貪污。這兩個基本條件,漢朝建立一直到滿清,沒有改變。

  諸位也許聽說過,古人講的「舉孝廉」,舉是選舉。誰來擔任選舉?地方官員,就是縣市長。他在治理這個區域、這個縣市,要常常去採訪。採訪是什麼?穿著便衣,古時候沒有照片,官是什麼樣子沒見過,他穿上普通服裝你不認識他,他大街小巷去穿梭,去打聽這個地方有沒有孝子。有孝子他會去訪問,跟這個孝子做朋友,然後看他是不是廉潔,給他一些財物看他肯不肯要。符合這兩個條件的,然後看他讀書,書讀得不錯,這樣子報到上面,選拔他做秀才。所以國家來考選,參加考試。這是選秀才基本條件,孝廉。選出來之後國家就有工資給他,他不要做任何工作,國家來養他。在那個時候是用米,食物,大概差不多有八、九十石米,你養家足夠了。你吃不完拿去賣錢,養家足夠了。所以他不需要工作,專心讀書,參加考試。縣考,秀才;省考,舉人;中央考試就是進士。大概考到舉人就有當縣長的資格。考到進士,那個地位就很高了,差不多像現在講的市長,中國現在的市比縣大,就是市長的資格。所以國家公務人員是從私塾裡面選出來的,讓他參加考試,國家考選。這個人是從這麼樣培養的。國家辦的學校,有縣學,省有辦學,中央辦的叫國子監,統統是培養政治上的管理人才。這個制度好!差不多用了兩千年,沒有改變。現在變了,現在沒有了。老的制度真有它的長處。所以父母,世間福田。

  「菩薩必須恭敬奉侍」。對父母做到這四個字,恭、敬、奉、侍,盡孝道!「此說亦有所據」,這個說法有根據的。《觀經》淨業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佛說的。這兩句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也就是儒釋道的根,是大乘佛法的根。佛法,小乘三千威儀,大乘八萬四千細行,佛四十九年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從這兩句出生的,這兩句沒有,佛法就滅了。那我們想想,佛法在今天多危險!佛法的教學要特別重視孝親尊師。沒有人講,我在講經的時候常常提起,不怕重複,希望對大家能加深印象,能反省、能回頭,別人不做,我做。你只要真肯幹,你決定得好處,你決定得利益,這是根。佛經要真正能讀得懂、讀得有味道,沒有根是不行的。中國傳統文化,儒家的四書五經,道教的老莊、《感應篇》,沒有孝養父母那個心、奉事師長的心,也讀不出味道來。如果有這八個字,聖賢的東西其味無窮,你學了之後,欲罷不能,它有這麼大的力量。你一天不學,你一天就不會快樂。這種攝受的力量太大了。所以古人說世味哪有法味濃,世間的快樂跟法一比,差太遠了。世間之樂有厭倦的時候,佛法的樂沒有厭倦的時候,真樂!這段我們就學到此地。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無有虛偽諂曲之心』。前面「恭敬三寶,奉事師長」,我們要學的,後面這一句,「無有虛偽諂曲之心」,我們要戒除的。「虛者,虛妄不實」。現在人心多半是這樣的,不老實,為了自己得一點小利益,用種種手段來欺騙別人,這是造罪業。眼前可以得一點小便宜,後患無窮。後面是什麼?果報在三途,你沒有得到好處。「偽者,詐現假相」,欺詐,矇騙別人。「諂者,佞也」,我們一般講巴結人,「逢迎人意」。為什麼巴結?這個人有權有勢,想在這裡佔一點便宜。「而吐其言,即常云之阿諛奉承」,我們俗話叫巴結人。「曲者,不直,枉也,邪也」。這個人用心不正,邪思、邪見。這些我們要認真反省,我們自己有沒有,如果發現有,趕緊要改過,要把它完全放下。真正修行人,別人以虛偽諂曲之心對我,我要以真誠對人。所以有人說,那這樣我們不是吃虧了嗎?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吃虧是福」,你懂不懂?眼前佔便宜,好像很不錯,佔便宜是禍!「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我們是要福還是要禍,自己要辨別清楚。起心動念,這個念頭該不該起?這個話該不該說?現在人都沒想到這些,所謂是粗心大意,所以社會混亂,地球災變這麼多,現在連量子力學家也承認了。這從哪裡來的?都是心行不善所感召來的,正是《感應篇》前面這句話,「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心、善行招福,不善的心行就招來災禍,這是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認真去講學。

  「無有虛偽、諂偽、諂曲,則心端直無過」。美國布萊登告訴我們,化解二0一二年十二月馬雅預言的災難,告訴我們三句話,第一句,棄惡揚善;第二句,改邪歸正;第三句,端正心念。怎麼端正?無有虛偽、諂偽、諂曲,心就端正了。他這三句話我們能做到,就能夠順利度過災難。以前有這些不善的心行沒關係,我從今天起改過自新。以前不知道,今天知道了,我要用誠意待人,可以傷害自己,不能傷害別人。人要能這樣發心,佛菩薩保佑你,佛菩薩加持你。是真的,不是假的。

  「《淨影疏》云:無有虛偽諂曲之心,明離心過」,遠離自心的過失。我們的思想純正,最好的思想是念佛,沒有比念佛更殊勝的。這句佛號叫萬德洪名,念一句是修萬德,世出世間的德你沒有失掉一個,全包括在裡頭。要怎麼去念?真心去念。什麼叫真心?沒有雜念,沒有惡念。心裡頭沒有惡念、沒有雜念,這一句佛號就跟佛相應,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能這樣去念佛,什麼災難都沒有了。對自己來說,身心健康,自在快樂。一家人學習,家庭和睦、美滿、幸福。佛法確實立竿見影,效果太快了,心一改,馬上就變了。我們要把我們學的東西,先自己去做。為什麼?沒有做到,味道你嘗不到。你真正做到,嘗到這味道了,你再說給別人聽,能感動人;自己沒有嘗到,聽人家怎麼說,轉述過去,沒有這個效果,不能感動人。一定要做到!

  《維摩經佛國品》說,「直心是菩薩淨土」。所謂直心是道場。什麼是直心?直心是菩提心的根本。我們再看,世尊在《觀經》上跟我們講菩提心,「至誠心」,菩提心的體是至誠心;《起信論》上講「直心」,經論合起來看,直心就是至誠心,真誠到極處叫直心。菩提心的體就是真心,真誠到極處。這真誠到極處,什麼樣子才是真誠到極處?曾國藩先生在他讀書筆記裡頭給那個「誠」下了個定義,什麼叫誠?他那個定義跟佛法講的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相信曾國藩先生佛經也念得不少,他說「一念不生是謂誠」。那這個誠是什麼意思?我們常常講到的不起心、不動念,這叫誠。不分別、不執著是誠的邊緣,不是至誠,是誠。至誠是不起心、不動念。什麼人有?在《華嚴經》上最低的位次,剛剛證得至誠心,圓教初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的心是至誠心,是真心。真心現前,不在六道,也不在十法界,超越了。真心跟真心的人住在一起,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是用至誠心。大乘教裡面講得很多,我們都很清楚。

  執著的心放下,不執著了,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執著是錯誤的,不執著了,這是什麼?這是阿羅漢的心,六道輪迴沒有了。再不分別,不但不執著,分別的心也沒有了,分別心沒有就平等了。執著的心沒有就清淨了,我們的經題清淨心得到了,平等沒有得到;不分別,平等得到了,菩薩;最後一個覺,覺得到了,那就成佛,清淨平等覺。這是什麼?我們修淨土,修淨土是修心,心淨則佛土淨。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心清淨才能生淨土,心不清淨不能生淨土。所以你有虛偽諂曲,不能生淨土,跟淨土不相應;生淨土一定要清淨平等覺,至少我們也得修清淨心。煩惱、習氣、妄想、雜念愈少愈好,這一句阿彌陀佛,正念,正念愈多愈好。正念能幫助你解決問題,能幫助你破煩惱,能幫助你消業障,能幫助你往生不退成佛。要幹!別的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

  我們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要一心念佛,這正確。一心一意,專念阿彌陀佛。這部經上告訴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個方向,西方,一個目標,極樂世界。我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會喜歡嗎?會。為什麼會?阿彌陀佛跟自己是一不是二,這關係太親密了。「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他怎麼會不喜歡,怎麼會不歡迎?哪有這種道理!誰跟你最親?阿彌陀佛跟你最親。你一定要知道,只有這個人念念不捨你、天天在念你,我們念彌陀,不知道彌陀天天念我。彌陀天天念我是真念,從來沒有間斷過;我們念阿彌陀佛常常間斷,不是真念。我們把阿彌陀佛關係搞清楚,信心就十足,一點都不懷疑。就像什麼?父母對兒女常常想念著,兒女再不孝,再不願意跟他見面,可是父母還常常想著他。兒女對父母就不是如此,偶爾想到,不是常常想到。同樣這麼個道理,阿彌陀佛是父母,常常念我們,我們不孝,我們把他忘掉了。

  「肇公註曰」,這是《維摩經》僧肇大師的註解,「直心者,謂質直無諂。此心乃是萬行之本」。這話重要!下面黃念老所說的,「肇公以質直無諂之心,為萬行之本。語至切要,未可忽之。」這句話非常重要。所以本經修行的宗旨,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八個字。一定要真幹,要把時間定在今年十二月二十一號,也就是我們只有三百天,倒數計時,我一定要在這三百天當中念成功!那這個災難與我不相干了,沒有很好,有也不在乎,我的準備工作已經做好了。有很多人要準備糧食,準備這個、準備那個,命如果該走的,準備那些東西供養別人;命不該走的,你什麼都沒有準備,到時候有人送東西給你吃。什麼要緊?念佛要緊!那些東西不要緊,誠心要緊,這妄想不要緊。準備這個、準備那個,都打妄想。

  我們要記住,我講經也講過很多遍,虛雲老和尚朝五台山,三步一拜,在中途兩次生病,那個病是在曠野,附近連村莊都沒有,在這種緊急關頭就來了個要飯的叫花子,來照顧他,一直把他病照顧好。照顧十幾天,他再上路,叫花子也走了。過了差不多半年,十來個月,又得一次病,又碰到這個叫花子。以後才曉得,這叫花子是誰?文殊菩薩。我們一心念佛,念到災難來的時候,你說阿彌陀佛他來不來?他肯定來照顧你!如果你壽命到了,就接引你到極樂世界去了;你還有壽命,你還不應該走,那他就一定來照顧你,我們要操什麼心!而且地球的轉變,我們也看到很多資訊,地球從三度空間轉變到四度空間,也有人說轉變到五度空間,轉變過程當中有三天時間地球在零度空間。零度,那肯定是大災難,零度是什麼都沒有了,時間三天。這個三天,地球什麼光都沒有,太陽沒有了、月亮沒有了、星星沒有了,可能所有這些電器也統統沒有了,三天三夜。這個三天三夜,人像什麼狀態?像冬眠一樣,人站起來都很困難,站起來會頭昏,所以只有躺下來睡覺,要睡三天三夜。那個時候有一點點東西充飢,有一點點水就夠了。三天三夜之後,地球轉變了,慢慢的看到一點曙光,好像早晨太陽還沒出來,天亮了,看到了。總得六、七天才會看到太陽。有這麼一個說法,說死的人很多,怎麼死的?被嚇死的,這是真的,嚇壞了。

  所以信息裡面告訴我們,人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個有愛心,不能自私自利,要把愛心擴大。《弟子規》上講「凡是人,皆須愛」,學佛的人,量大福大,所謂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要充遍真正的愛心,這是第一個。沒有愛心的人,大概都過不去。第二個,吃長素。這個我們都有了,吃素的人。第三個條件是鎮靜,就是災難來的時候不驚不怖,一點害怕都沒有,會平安度過。念佛的人更沒有問題了,這一句佛號念到底,把念佛的功德迴向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迴向給地球上所有眾生,這個好!我不是為自己念的,我為全世界一切眾生念的,我為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念的。這樣的心態沒有問題,平平安安度過。如果你還留在世間,那你是菩薩,你來救世界的,災難之後就是善後的事情,你要幫助那些苦難的人。科學家告訴我們,如果這個事情是真的,地球上的科學技術要倒退一、二十年,可能更嚴重。最嚴重是什麼?科學技術沒有了,全部都毀掉了。這個對我們現在這裡生活,我們現在就要做準備,現在我們靠電、瓦斯,那個時候電沒有、瓦斯沒有、水沒有,怎麼辦?至少我們要用爐灶煮東西,你要懂得燒柴火。那時候電沒有、瓦斯沒有,所以要準備學這些。要學耕種,自己種糧食、種蔬菜。

  關於這方面,我們在澳洲十年前就開始做了,我們的蔬菜種得非常成功,蔬菜、水果種得很成功。從去年我們開始種糧食,我們不會種,我們請當地的農夫,給他工資,一天他給我們八個小時,我們給他多少錢,這個很方便。糧食收成之後,除了我們自己留著吃用之外可以賣,市場上賣掉。賣了之後這個錢付給這些工資,還有多餘的,好事情!將來道場的經濟問題解決了,可以自給自足。我們的農產品拿到市場,非常受歡迎!為什麼?乾淨,沒有農藥、沒有化肥,大家吃得很安心。我們也不抬高價錢,所以很容易銷售。今年我們會種稻米、種小麥,小麥好像去年就已經開始種了,今年會有收成。種玉米,種花生、土豆,這些可以做主食用。蔬菜、主食我們都要自己種。將來我們這個道場,那時候再沒有信徒,也沒有人來供養,你還能活得下去。這些我們很早就想到了,想到,我們沒有想到災難,我們想到就是農產品有農藥、有化肥,吃得提心弔膽,這個東西有副作用,所以我們才自己搞耕種。常住供養有多餘的,我們買土地做農耕,這個樣子道場經濟來源就有一定的收入,不怕將來經濟斷掉了,不怕,至少我們在飲食生活上獲得了保障。

  直心,念老非常重視,僧肇大師也講得很清楚。真學佛,真正想消除災難,一定要發菩提心,菩提心裡頭沒有災難。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是體,就是真誠到極處;深心就是清淨、平等、覺;大悲心就是大慈大悲,常常想著一切眾生,怎樣幫助眾生化解災難,怎樣幫助眾生再重新建立家園。這個要智慧、要德行、要才幹,沒有這三條,做不到。這裡頭德能是最重要的,智慧跟才幹是可以學到的。我們如何過原始的生活,將來沒有電,車也沒有了,交通工具要走路,要懂得養牲口,養牛、養馬、養小驢,可以代步。到那個時候車沒有了,船也沒有了,所以我們要想到回歸六十年前抗戰期間那種生活。抗戰期間我們交通工具是走路,一天最少走六十里,三十公里,多的時候走一百二十里,六十公里。抗戰八年,我走了十個省,就是用走路走十個省,走了幾萬里。那個時候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帆船,靠風力。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