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221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二一集)  2012/3/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2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六十二頁,倒數第二行:

  『志願無倦』。「倦,疲也,厭也」,我們常把疲倦連在一起,就是厭倦的意思。「《華嚴經》普賢大士十大願王,概括其願末之意為」,每一願,十大願王每一願最後都是以底下這一句做為總結,願願皆如是。他說,「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個就是志願無倦的意思。所以這一句,這個願非常難得,只有志願無倦,他一定成就,決定能成功。一般人就中途而廢的,沒有這樣子恆心、毅力能夠貫徹到底。普賢菩薩在華嚴會上給我們做出修行的榜樣。

  虛空界、眾生界、眾生業、眾生煩惱確實都是無盡的,沒有邊際的。普賢的十願,從禮敬到最後的迴向,也就無盡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這就是成功的祕訣。無論修哪個法門,能做到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就是三業,無有疲厭,決定能成就。用這種心願念佛決定往生。所以,願太重要了!蕅益大師告訴我們,念佛能不能往生,確實就是信願,真信切願,這人決定往生;品位高下,那是功夫的淺深。功夫深的是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難,但是短暫的理一心是可能的。如果這個短暫的理一心用在臨命終的時候,臨命終一念、十念是用的真心,決定沒有一個雜念在裡面,純一真心,那個往生就是實報莊嚴土。這個道理我們要懂,不但要懂,而且要有很深刻的印象,印象不深,臨命終時記不起來。所以這個印象一定要加深,短暫純真的念頭。平常也可以練習,讓念頭把它空掉,什麼念頭都沒有,就是一句佛號。

  下面一段,『忍力成就』。「忍力,忍辱之力」。這一句世出世間都重視,忍是禪定的前方便。六波羅蜜裡頭後後深於前前,也就是說,愈往後功夫愈深。第一個是布施,第二個是持戒,持戒比布施難,能持戒的會有布施,有布施的未必能持戒。持戒,這後頭有忍辱,有忍辱的人決定持戒,持戒的人未必能忍。精進的人一定能忍,忍辱不一定有精進。精進後頭是禪定,禪定一定有精進,精進未必有禪定。般若一定有禪定,它從禪定生的,禪定未必有般若。這就是後後深於前前。世間聖賢告訴我們,小事則小忍,大事則大忍。《金剛經》上告訴我們,菩薩心法,一切法都得成於忍,這一切法就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任何一個法門成就,沒有忍力是不可能的。所以,這部《金剛經》講六度,布施跟忍辱講得最多,布施是福慧的根源,忍辱能保持,不能忍,這個福慧保不住。我們常說的火燒功德林,發一頓脾氣,功德全沒有了,變成福德。福德可以跟著你走的,功德不行,無明火一發,功德就沒有了。沒有表現在外面,心裡有一點不高興、不痛快,功德都沒有了。這是學佛人不能不知道的。積功累德,功夫全在忍。

  「法住師云:忍有三種:一者安苦忍,謂於世違事能受故」。對於世間事,違事就是不順的,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種種不如意,這都叫違事,都能夠忍受。第二種,「他不饒益忍,謂」,他是別人,對自己有違背、有損害,能受。別人的毀謗、別人的障礙、別人的羞辱,甚至於別人的陷害,這一類的,統統能忍。第三類是「法思維忍,謂於法無分別故」。我們修學的方法當然要忍,我們還沒有修學的八萬四千法門,要認同、要認可,不能排斥、不能輕慢,這都要忍。要把一切法看成平等,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所有一切法門都是釋迦牟尼佛教的,有一個法門我們輕視它,這就是輕視佛陀,那就是輕慢三寶。法是佛說的,你輕慢佛;佛說的法你也不重視它,這是慢法;還有依照這個法修行的人,這是僧。所以這個一念不善的心,對於三寶不恭敬。對三寶不恭敬,會影響你自己修學的法門,你不會修成就,你得不到三寶加持。

  對於一切法,一定要學善財童子,你看善財是什麼態度,那個十大願王,他就在五十三參那裡表演,我們要會看。他對三寶禮敬,這個人善知識,行善法,禮敬他,行惡法也禮敬他,禮敬、供養都有。只有對不善的法他沒有讚歎,對善法一定有讚歎。只有三個人我們沒有看到他讚歎,勝熱婆羅門、甘露火王、伐蘇蜜多女,這三個人有恭敬、有供養,沒有讚歎。不是漏掉的,這叫稱讚如來。他所做的,在他可以做,在凡夫不能做。為什麼他能做?他不著相,他不動心;換句話說,他沒造業。我們做不行,我們會起心動念,我們有分別執著,所以這是不能學的。禮敬諸佛跟稱讚如來在這裡表演得淋漓盡致,我們要細心把它看清楚,細心去體會,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會遇到。遇到不知道,不知不覺我們就會有過失,這是不能不留意的。菩薩慈悲,表演給我們看。

  所以對於一切法虔誠恭敬。我們把它引申,對一切邪法、對一切外道,要不要禮敬?要。為什麼?他是人,他本性本善。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是眾生,他本來是佛,所以要禮敬。他所行的不善不讚歎,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我們把不善放在心上就錯了,放在口上那更是造業。應該怎樣?見到不善、聽到不善,立刻就要反省,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自己有,趕快把它改過來;沒有,提高警覺,不可以犯這種不善,這就對了。所以,善跟不善都是我的老師,對於我都有利益,這叫善學,人會學。

  孔子在世,說「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個三人是泛指的,自己一個、一個善人、一個不善人,這叫三人。兩個都是我的老師,善人,他的善心善行我看到了、聽到了,想想自己有沒有?有,很好,繼續保持;沒有?沒有,趕快學他。那個惡人,我看到了、聽到了,反省他的惡我有沒有?有,要改過;沒有,要嘉勉,不可以犯這個過錯。都是好老師,對我的幫助,幫助我提升,兩個人同功同德,能不感恩嗎?感恩戴德從這裡生。我們學佛,要把修學的功德迴向給他們,善人,功德迴向讓他增高品位;不善的人,讓佛菩薩加持,讓他慢慢覺悟,回頭是岸。所以,這個裡頭要修忍辱波羅蜜,不忍做不到。

  「此三忍成就,故曰忍力成就。又《會疏》明十忍」,這個下面都有,這十種忍都列在此地。「疏曰: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及。能行忍者,可名為有力大人」,大人是對菩薩的稱呼。「忍辱正治瞋恚,通斷三毒」,忍辱正是對治瞋恚的,我們瞋恚的念頭不起,忍辱才有力量。都在日常生活當中去鍛鍊,特別是逆境、惡緣,這是修鍊忍辱最好的時候、最好的機緣。通斷三毒,貪瞋痴,能忍才不貪、不瞋、不痴。所以,持戒苦行比不上,持戒修苦行有時候還忍不過,怨恨惱怒煩還是會起來。人生這條道路,修行也不例外,這條路,特別是在現代的社會,人失去了道德,不相信因果,讓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幾乎全都是不善,善的很少很少。這個不善的誘惑、不善的力量非常強大,就單單忍辱這一條,你忍不過,你就墮落了,這關很難通過。

  怎樣才能夠讓我們忍辱波羅蜜能成就?這經上講得好,於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你就能穩穩當當通過了。你有分別、你有執著,執著裡頭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成見,自己說看不順眼,這個不可以。一定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些人為什麼造罪業?為什麼會違背性德?沒人教他。人,本性本善,沒錯,但是習性不善,沒人教,隨著習氣走,慢慢就學成不善。他知不知道?不知道。所以佛菩薩原諒他們,佛菩薩不責備他們,佛菩薩教導他們,幫助他們回頭。我們在經論處處都看到,教菩薩我們看了沾光,在旁邊學會了。

  「《寶雲經》於菩薩所修法,各說十法。中說忍法,菩薩有十法,能淨於忍。何等為十?」第一個「內忍」。內,怎樣把自己煩惱習氣控制住,不讓它發作,這要功夫。大乘經教學得愈多愈有幫助,為什麼?對於一切法的真相慢慢了解,了解什麼?了解一切法空,一切法不可得,染淨、善惡都不可得。《金剛經》上說得很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既是夢幻泡影,你何必認真?這樣忍辱就成就了,不計較了。對任何人都不計較,對任何事都不要計較,老實念佛,你這一生往生極樂世界肯定實報莊嚴土上輩往生,這個利益太大了!我跟人計較的話,縱然往生,品位下降了。為什麼?心不清淨,我一向專念,裡面還夾雜這個東西在裡頭。要用清淨心念佛,平等心念佛,清淨平等是真心。不清淨、不平等,不清淨是執著,不平等是分別,你有分別心、你有執著心;換句話說,你的心有染污,你的心不平。這是什麼?這是妄心,不是真心。縱然念到一心不亂,也是事一心不亂,不是理一心。理一心是清淨平等裡頭沒有痕跡,這真心現前。這十種忍下頭有分別解釋。第二「外忍」,第三「法忍」,第四「隨佛教忍」,第五「無方所忍」,第六「修處處忍」,第七「非所為忍」,第八「不逼惱忍」,第九「悲心忍」,第十「誓願忍」,這個誓願是你發的誓願。

  下面,「內忍,云何名菩薩內忍?菩薩飢渴寒熱、憂悲疼痛,身心楚切」,楚切是苦,痛苦,「能自忍受,不為苦惱,是名內忍」。當然這個裡頭,裡面包括貪瞋痴慢,對於貪瞋痴慢疑都要忍,對於怨恨惱怒煩要忍,就是情緒要能夠控制好,這都是屬於內,不是外面的。它這是舉的一些事例,日常生活起居。第二,「外忍。云何名菩薩外忍?菩薩從他聞惡言罵詈,毀辱誹謗,或毀辱父母兄弟姊妹眷屬、和尚阿闍黎師徒同學,或聞毀佛法僧,有如是種種毀訾,菩薩忍辱,不生瞋恚,是名外忍」。外面境界多了,統統要能忍,尤其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過去老一代,在我的上一代,社會沒有禁止佛法,學佛法的人、講經的人都可以自由講經,沒有限制,講經無需要批准、無需要備案,不需要。但在今天不行,今天國家管制,任何宗教,活動都要經過批准,都要報備。如果他不准你?管宗教的人他不懂宗教,他不准你,你怎麼辦?佛弟子一定要持戒,戒律裡頭有一條「不犯國制」,國制就是國家的法律,他不准,我們決定不能做,持戒。

  現在的社會比從前開明,以前交通不方便,到外國去談何容易!現在方便,交通便捷,資訊發達,看哪個地方修學、弘法是開放的,我們可以到那邊去學習,這就很方便。去年日本邀請我,我到那裡去講經,也講《無量壽經》,那邊還好,沒有管制,發起講經,自己就能做主,講什麼經也沒有人限制你。所以,有些國家地區有限制,有些國家地區開放,雖然他不幫助你,但是也不障礙你,這樣的情形佔大多數。這就是佛教給我們,佛陀當年在世做出樣子給我們看,他老人家不是在一個地區講經,哪個地方請就到哪裡去。既然有地方請,當然就沒有障礙,那就可以去;如果有障礙的話,你就不能去。所以這麼多年來,國內有很多地方邀請我去講經,我問他有沒有批文?他說沒有。沒有,我不能去,我們佛門弟子決定服從國家命令。

  我學佛的時候,佛門這個四重戒,老師至少給我講了十幾二十次,所以印象非常深刻。第一個「不作國賊」,佛弟子決定不能做傷害國家的事情、傷害社會的事情,這不可以做,重戒!第二個「不謗國主」。國主是國家領導人,各個階層的領導人,上面有國家領導人、省領導人、縣市領導人,下面還到村莊,村長,村長也是領導人,這個村的領導人,那也是國主,他是一個村之主。我現在住在香港鄉下,也是個村莊,這個村莊有八十多戶居民,村長是我們這個村的領導。所以說各階層的這些領導,他們要有什麼不善的,決定不能放在心上,決定不可以批評。為什麼?我們批評他,讓這個村的人對村長沒有信心,這是罪過,這是極大的不善。他有錯,他有上級會糾正他、會懲罰他,我們沒有權說話、沒有權干預。所以這個一定要懂得。第三個「不漏國稅」,納稅是國民應盡的義務,一定要遵守,偷稅、漏稅在佛家裡頭犯戒,重戒!第四條就是「不犯國制」,國家的法令規章、領導人的命令都要服從。

  這四條戒是佛法的根本戒,前面兩條是《梵網經》裡面的,後面兩條是《優婆塞戒經》裡頭的。我們年輕學佛,老師對這個特別重視。縱然對於我們修學有些障礙,這裡頭是一些誤會,誤會化解了,障礙自然解除。在中國歷史上三武滅法,都是產生誤會,管理佛教的人對佛教知識比較少,經典看得少,對它不了解。佛法傳到中國,跟其他的宗教不一樣,佛法是中國帝王派特使到西域迎請過來的。所以當時到中國來,這些帝王大臣都認真學習,到底是什麼?這認真一學習,發現跟中國傳統文化非常接近。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孝為基礎,都是奠定在孝道的基礎上。佛法也是以孝為基礎,你看淨業三福,這最高指導原則,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孝親尊師這是中國古聖自古以來特別推崇的,佛法也是孝親尊師。所以佛法能夠在中國發揚光大有它的道理。

  這兩千年來,佛法在中國的成就遠遠超過印度,這什麼原因?在我們觀察、研究當中,很容易看得出來。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他的學生在四面八方推動佛陀教育,有些地方二、三百年沒有了,有些地方六、七百年沒有了,一千多年沒有了。唯獨在中國,真的扎根了,這什麼原因?中國這塊土壤最適合它生存。這塊土壤是什麼土壤?孝悌忠信。佛法就建立在孝悌忠信的基礎上,沒有這個基礎它不容易生存。中國恰好就像農作物培養的時候,這塊土壤是它完全需要的,所以到中國來變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分不開。談到中國文化,連外國人都曉得儒釋道。歐洲漢學中心,教科書是什麼?儒釋道的經典。這些學生非常用功,我去參觀過,參觀過兩次,人數雖然不多,很難得!漢學在歐洲,就靠這幾個學校漢學系的學生繼承下來。

  佛教給我們忍辱波羅蜜,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對外面惡言罵詈、毀辱誹謗,有這些情形發生,我們要認真反省,我有沒有?有則改之,要感謝他,他提醒我,要不然我不知道有這個過失。如果沒有,沒有更應該感謝,為什麼?替我消業障。我這一生縱然沒有造這些惡業,還有前世,前世還有前世,在這個六道輪迴無量劫當中,肯定做了許許多多的罪孽。這業障怎麼消?逆來順受就消業障了。所以這些毀謗、障礙甚至於陷害,都要忍受,都要有感恩的心。不是他們這樣子對我,我們的業障消得沒那麼快,快速讓我們消業障,快速幫助我成長、幫助我提升,好事,不是壞事。這些統統都要明瞭。學佛的人保持清淨平等心,永遠保持著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就對了。他就是把我殺了我也歡喜,為什麼?殺了,我就到極樂世界去了,我永遠離開這苦惱的世界。娑婆真苦,不是假苦,他送我到極樂世界,我怎麼不感恩他?

  活在這個世間,一天都不能離開經典,為什麼?我們不是聖人,不是再來人,離開經典,三天不讀經典,我們就退轉了。維繫住不退轉,天天在讀經,天天在學習,沒有一天空過。國內的同修很好,好心邀請我到國內去玩玩,這個沒有限制,我到國內很自由、很自在,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但是要曉得,不能講經,我們的進度就受了障礙。這部經講一遍要一千二、三百個小時,一年一部圓滿。出去玩幾天就得中斷幾天,一天四個小時,出去玩一個星期,就將近三十個小時中斷了,這個是我不忍心做的。我希望我們的分享,我們在一起學習,每天不中斷。所以,對外種種都要忍,決定要忍,要謙虛,要能忍受。諸佛如來都忍受,我們不能受,就錯了。這對外忍。

  第三,「云何名菩薩法忍?佛於諸經說微妙義,諸法寂靜,諸法寂滅如涅槃相,不驚不怖,作是念言:我若不解是經,不知是法,終不得菩提。是故菩薩勤求咨問讀誦。是名法忍」。不但要忍,還要認真努力去求學。經典裡面說的微妙義太多了,這些微妙義是什麼?宇宙人生的奧祕。同學們一定知道,佛法裡頭沒有祕密,祕密是不能告人的事情,佛法沒有。佛法的祕是深密,太深了,確實擺在我們面前,但是我們沒有這個智慧、沒有這個定力,真的達不到。像我們讀《華嚴經》,讀「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能沒有疑惑嗎?佛法給我們講阿賴耶,講宇宙的源起、萬法的源起、生命的源起,我從哪裡來的,這很深很深,很不容易了解。第一個我們對佛法不能懷疑,為什麼?佛絕不欺騙人,佛五戒裡頭教我們不妄語,佛怎麼會打妄語?《金剛經》上說,佛的言語是真語、實語、如語,真就不是假的;實就是實在,不是虛偽的;如就是完全講的事實真相,不添一點也不減一點,說得恰到好處,叫如語;不誑語、不妄語,誑是誇大。所以,如來是真實語,講的東西太深了,我們無法理解。

  在最近幾年,科學家,特別是量子學家,用佛的話來說,他們發現了阿賴耶,逐漸逐漸接近佛經上講的宇宙的源起,已經靠得很近了。我們看到科學報告非常歡喜,把我們幾十年的疑惑,總是有疑,把這個疑惑斷掉了。為什麼?有科學的證明。佛說宇宙源起,三千年前說的,這些科學家三十年前才發現,最近三十年發現的,居然跟佛經講的是一樣的,我們對於經典能不佩服嗎?我們佩服佛陀,我們也佩服我們的老祖宗,把佛法從西域,印度傳到西域,現在的新疆,從西域迎請到中國。這是智慧,沒智慧人能幹這個事情嗎?真的,像英國湯恩比所說的,古代的中國人心量很大,能包容異族文化。佛教是印度的,不是中國的,這是異族文化,他就指這個事情。佛教豐富了中國本土文化,因為大乘佛法確實可以解釋儒家、道家,乃至於諸子百家的典籍,佛法能夠解釋它,解釋,把它的境界提升了。英國人懂得,英國人完全看到了,他講得一點都不錯。

  那一部四書,我在年輕的時候想了很久,朱熹怎麼會編出這麼一本書來?他的靈感從哪裡來的?我學《華嚴》的時候突然想到,他一定是從讀《華嚴經》或者是聽講《華嚴經》得到的靈感。《華嚴》裡面講理論、講方法,五十三參還帶表演,做出來給你看。方東美教授稱《華嚴經》是這個世界上第一哲學概論,全世界哲學概論它是第一本,它太完美了,找不到這樣完美的,帶表演的。我們看四書,太像《華嚴》了,《中庸》是理論,《大學》是方法,《論語》跟《孟子》是表演。《論語》是用孔子來做表演,聖人,《孟子》是賢人做表演。你看大聖大賢他們如何將《中庸》的道、《大學》的方法活學活用,完全用在自己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他全用上了。的確很像《華嚴經》,讓人讀了之後讚不絕口,其味無窮,百讀不厭。他選得好,分量少,非常精彩,《華嚴》部頭很大。從這裡看到古聖先賢的智慧,我們不能不佩服!

  法忍,對於這些經典,裡頭講的諸法寂靜、諸法寂滅,我們以前聽不懂。確實,這個疑的根是讀到近代量子力學家的報告,幫我們解決了。諸法真的是寂靜的,體是寂靜的。現在科學家將宇宙一切法分為三大類,三種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這個三類。他們研究下手是從物質,物質到底是什麼?德國的普朗克,一生就研究這樁事情。把這些物質從細胞分裂成分子,再從分子把它分裂,發現了原子,這是八十年前的事情。那個時候科學家認為,物質最小的是原子。這些年來科學家不斷在搞,儀器愈來愈精密。所以在八十年,從發現原子到現在,前面我們讀過黃念老引用的科學家報告。這一段報告是他後來加的,因為他最初給我的本子沒有這一段,在我們這個地方是五五五頁,三個五,所以很好記,三個五。從第二行最末後的這三個字,微塵,下面全段都是講這個。

  一九八0年以後,科學家發現微中子,這大概是最小的。微中子的體積多大?他用電子來做比喻,電子是圍繞原子核旋轉的,這電子,這很小,我們都無法看見的。微中子,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起來這個體積等於一個電子;換句話說,微中子的體積是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應該是佛在經上常說的極微之微,不能再分了。可是科學家繼續把它分,這一分,分沒有了。這一分是什麼東西?原來是思想的波動,就是意念的波動,這時才發現物質到底是什麼。所以普朗克發現之後就告訴大家,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物質這個東西存在,物質的形成原來是意念波動產生的現象。

  單一的現象他說毫無意義,為什麼?速度太快了。這個波動的現象頻率很快,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個速度,這佛經上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就算一秒鐘彈五次,我相信有人比我彈得快,可以彈五次,五乘三十二億百千,一千六百兆。這用秒做單位,它的頻率多高?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彌勒菩薩說「念識極微細,不可執持」,你抓不到它,你沒有辦法把它終止下來,它的頻率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所以科學家說,單一的這一念毫無意義。這一念?這一念具足佛經上所說的色受想行識,佛家常講的五蘊,觀世音菩薩看到了,五蘊皆空。這個地方講涅槃相、寂滅相、寂靜相,確實被這些科學家發現了。必須是許許多多的意念聚集在一起,你才看到物質現象、看到精神現象,單一的是看不到的。科學的名詞叫糾纏,這些意念糾纏在一起,許許多多糾纏在一起,看到了,物質現象看到了,精神現象看到了。

  這個對我們學佛的人幫了很大的忙,我們今天對經不懷疑了。了解什麼?釋迦牟尼佛怎麼知道的,而且講得比科學家還清楚,比科學家講早了,就是外國人算法,也至少是早了二千五百多年,佛就知道了。怎麼知道?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甚深禪定當中看到的。佛沒有用儀器,不是儀器觀察到的,是在定中發現的。禪定裡面沒有時間、沒有空間,也就是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沒有空間就沒有距離、沒有遠近,所以千萬年之前他能看到,千萬年之後他也能看到。

  佛法裡面對修定非常重視,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什麼方法?全是修禪定的方法。所以戒定慧三學,定然後才能開智慧,通達明瞭,不定不行,不定不是佛法。我們念佛是用持名這個方法修定,大家常講念佛三昧,三昧就是定,用念佛這個方法修成的定就叫做念佛三昧。定功有淺深,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什麼樣的定功能看到阿賴耶,這阿賴耶三細相?經上告訴我們八地菩薩,這樣深的定功見到了。佛法確實具足科學的精神,為什麼?它要證據。佛給我們講的這些,你明白了,這叫解悟,不算數,你要通過修行,你親自證得,這才算數。所以信、解、行、證,佛菩薩幫助我們前面兩個字,幫助我們建立信心,幫助我們了解,他講給我們聽;講完之後你要行,行,整個行門的核心就是禪定。你必須在禪定當中證得,佛給你講的阿賴耶三細相,你看見了,你真的證得了,你得受用。

  今天科學家發現了,不是用禪定的功夫,所以他發現算是知識,他不得受用。八地菩薩得受用,一知一切知。科學家還沒有辦法到一切知,物質是徹底搞清楚了,但是精神還沒有搞清楚。物質的基礎是精神,精神從哪來的?我看了他的報告,就是講念頭,他說念頭是突然蹦出來的,沒有原因,但是立刻就消失了。這個話佛經上有,《楞嚴經》上佛說「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就是科學家今天看到這個精神的現象。怎麼來的?佛經上有,它從阿賴耶的業相變現過來的。阿賴耶的業相,是一念不覺這個波動現象開始,這個開始沒有原因,所以叫無始無明。無始就是根本沒開始,無始當然也就無終,無始無終就不是真的,是假的,重要意思在此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是真的。什麼是真的?那個不動的自性是真的,它如如不動,它不生不滅。三種現象都有生滅,自然現象、心理現象、物質現象都有生滅,有生滅,佛就說它是假的,它是無常;不生不滅,這是真的。

  換句話說,早年方東美教授把佛法介紹給我,說佛法是世界上高等哲學。今天我們看到科學報告,我們很清楚,佛法是高等科學。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講的是什麼?我們現在把它整合起來,他講五樁事情,五個科目,倫理、道德、因果,這是普世的教育,就是教化一般群眾的,倫理道德因果;再向上一著,禪宗上說向上一著,向上一著是圓滿的科學、圓滿的哲學。方老師說的世界哲學的最高峰,今天我們也能夠理解到,不但是哲學的最高峰,是科學的最高峰,能幫助我們解決一切問題。這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意念,意念可以能解決物質問題,我們人身體是物質現象。現在這些量子力學家,愈來愈多在研究如何用意念治療我們的身體疾病,不需要用醫藥,完全用意念。知道人身體的疾病是不善意念引發起來的,像貪瞋痴慢疑,這佛經上說過,不但引發身體的毛病,貪瞋痴慢疑叫五毒,引發我們五臟六腑的病痛。如果這五樣東西斷掉了,我們真做到不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懷疑,你身心健康,你什麼毛病都沒有。

  佛告訴我們,這五種不善影響我們居住環境,貪會引發水災,海水上升,江河氾濫;瞋恚引發火災,火山爆發,溫度上升,與瞋恚有關係;愚痴是風災;傲慢是地震;懷疑,現在人懷疑,什麼都懷疑,連自己都不相信。懷疑影響的是什麼?山崩地陷,高山會倒下來,大地會突然陷下去,現在這種事情很多。那我們的心態完全恢復正常,不貪、不痴、不瞋、不傲慢、不懷疑,居住的這個地球上這些災難全都沒有了。科學家現在在做實驗,理論上完全講通了,建立了,現在就要看事實真相。個人的健康,現在在做實驗,這個例子非常明顯、非常顯著,真的能做得到。科學家告訴我們,運用念力一定要十分專注才產生效果,而且效果非常明顯,專注。在淨宗叫一心不亂,佛在經上講得很多,叫「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你要能專注在一點,什麼問題都能解決。

  當然這樁事情一定從自己做起,自己做出成績出來這才能教人,別人也能相信。我們自己現在就是不能專注,專注就是禪定。我們學佛的人就用這一句名號,專注在一句名號上,要把萬緣放下,什麼都別想了,就想這句佛號,效果就會出來。我們不能專注,得不到念佛三昧,還是我們的心散亂。為什麼?常常想著這個身體,身體不好的人,我要怎樣保養我的身體,這個念頭不好。科學報告裡面告訴我們,他們調查,各處去調查,哪些人?都得了嚴重的病患,絕症,醫院裡面放棄治療了。告訴他,你能存活的時間只有二、三個月,讓他家人帶回家去,準備後事。這些人絕望了,但是裡頭有少數人是宗教的信徒,他相信有神、相信有天堂。於是回去之後,他萬緣放下,因為時間只有一、二個月了。天天禱告,求神帶他到天堂去,他沒有第二個念頭,就這麼個念頭。身體什麼也不想了,為什麼?它反正不能好,不理它了。二、三個月之後他沒事,再去檢查,病沒有了,完全好了。現在量子力學家做這個事情,已經有幾千個例子。不能有一個雜念在裡頭,要這麼樣的純。

  我們念佛人也是這樣的,中國有這些例子,也不少。病重了,知道存活期間不久,一切放下,專念阿彌陀佛,念了二、三個月再去檢查,病沒有了。我們的同學當中有一個,劉素雲大家都知道,得的紅斑狼瘡。當時醫生告訴她,她這個病隨時可以死亡,不是二、三個月。告訴她,他說妳心理上要準備,妳隨時可以死亡。她接受了,她學佛了,若無其事,每天聽《無量壽經》聽十個小時,除了聽經之外,她就念阿彌陀佛,真正做到了制心一處。二、三個月之後沒事,再去檢查,病沒有了。醫院感覺到不可思議,感到驚訝!把她從前這些病歷找出來,那個X光照片找出來,真有!怎麼會現在沒有了?問她用什麼藥物治療,她說沒有,我就是聽經、念佛,我也不想我的病,也不想好,也不想壞,根本把這個事情忘掉了。奇怪的,這醫生講,縱然紅斑狼瘡有好的,那太少太少了,一萬個人難得有一個,她的那個斑是決定退不掉的。結果劉素雲居士的斑痕一個都沒有,就那麼乾淨。這是個很好的例子,意念治療。

  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你學跟她一樣的,把身體忘掉,別管它,隨緣,根本不要理它,你就能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身心健康,完全恢復正常,我們要做這個功夫,不能再搞別的。這個做成功了,對於修淨土的人,給他做個樣子看看,堅定他的信心、堅定他的願心,會幫助很多人成就。真的是萬緣放下,一心念佛,那個一心一念,不能有第二個念頭在裡頭。念佛法門裡頭講得很清楚,但是沒人去做,偶然看見劉素雲居士,沒想到她這麼做了,這十年前的事情。一部《無量壽經》聽了十年,不斷重複聽,她告訴我一天聽一片,一片是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重複聽十遍,她這種聽法。一部聽完,從頭再來,聽了十年。這部經她滾瓜爛熟,當然得念佛三昧。得念佛三昧,往生就是決定有把握了,她從此之後她沒有後顧之憂,決定往生淨土,什麼時候想去,什麼時候佛就來接她。佛沒有來接她,讓她多住幾天,她自己心裡想的是佛教我來表法,做樣子給大家看看,一點都沒錯。

  所以大乘佛法在將來的二十年當中,肯定跟科學接軌,科學證明了佛法,佛法會幫助科學提升,達到更高的境界。二、三十年之後,佛法在這個世間不再是宗教。這個,愛因斯坦說過,宗教裡面跟科學最接近的就是佛教,這愛因斯坦說的。我們相信量子力學家會改變佛教的門面,以後這個門面不是宗教,讓人無法想像到的,它是科學、它是哲學。所以像這些很難懂的地方,我們以前是不驚不怖,現在看到科學家的報告恍然大悟,完全解開了。

  「作是念言,我若不解是經,不知是法,終不得菩提」,這是真話。現在,我們怎樣解這個經,怎樣知道這個法?八萬四千法,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任何一門,你把這一門搞通了,全通了;一門搞明白了,全明白了,這個我們要相信佛的話。我們今天就專搞這一部經,我學佛六十一年,講經五十四年,也講了好幾十部,現在怎麼樣?統統放下,不講了,不但不講,看都不看。我現在就是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我要走禪定、開悟的路子,徹底放下。其他的經論、其他的法門沒有淨土這麼簡單,愈簡單就愈容易,我能力可以做到。那個觀想很複雜,止觀不容易修,哪有一句佛號容易?這個佛號穩當而且快速,直接跟阿彌陀佛像現在講的熱線聯繫。我這裡起心動念那邊就收到,感應道交,「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關鍵就是徹底放下,祕訣就在此地,有一樁事情放不下都是障礙。誰障礙你?外面障礙不了你,就怕自己障礙自己。自己不障礙自己,誰都障礙不了,你自己要真正做得了主,在這一生當中要成就。

  現在我告訴大家的,比較親近一點的人,什麼時候成就?今年十二月之前成就。不是聽說馬雅預言嗎?管它是真的、是假的,反正我的功夫做好了,有,我就往生了;沒有,沒有我們繼續再幹,繼續再幹就樣樣都通了。我們這三百天當中爭取開悟,爭取念佛三昧。我們還搞這個、搞那個,就完了。不說別的,就學劉素雲就行了。劉素雲在那個十年當中,沒有第二個念頭,就是聽經、念佛,她也很自在。因為自己得重病,也沒有人去看她,清淨,好朋友只有幾個,難得見一次面。這是一個很好的榜樣擺在我們面前,只要學她這個方法就行了,非常快速成就。這裡頭的道理、方法,劉素雲理解沒有我們透徹,她都能成功。我們這樣清楚、這樣明瞭,還有科學家給我們做證明。所以全在放得下。六十年前章嘉大師教給我,六十年後的今天,我要把他這兩句話徹底做到,圓滿的做到。放下在心裡頭,不是在事,心裡頭真正乾乾淨淨,一切都不要管,一切都不必過問。心裡頭只有《無量壽經》,只有阿彌陀佛,除這個之外,與我毫不相干,不聞不問。劉素雲能做到,我們做不到,這慚愧!我們做到了,我就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例子也真放下,一、二年就成就了。

  早年我在香港講經,我跟倓虛老法師沒見過面,我來到香港,他老人家過世那個時候才幾年,二、三年。我聽到他老人家一片錄音帶,磁帶,打佛七當中講的開示,就是講鍋漏匠的故事。諦閑老和尚,一個參禪的、一個念佛的這兩個徒弟,最後結果做一個明顯的比較。鍋漏匠是念佛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參禪的這個學生,用了二十多年的工夫,住在金山寺,這個金山寺是鎮江的,鎮江的金山寺,禪宗道場,從清眾提升到首座和尚,地位差不多跟住持平等,很高了。臨走,跳水自殺的,冤親債主附身。冤親債主是誰?他太太。他是已經結了婚才出家,太太沒有同意,跳水自殺了,所以太太的靈魂一直跟著他。因為他用功,他參禪功夫得力,有護法神保佑,這個鬼魂不得其便。做了首座和尚,這很了不起,名也有了,信徒也多了,供養也多了,名利都有了,有一點傲慢起來。這一點傲慢,護法神離開了,他的太太就得便了,就進入他的身上,今天講附體。所以投江自殺。

  死了以後,做土地公。諦閑老和尚那個廟裡新蓋了個土地廟,他說可能就是的,所以超度的佛事就到土地廟門口去做。諦老還說,如果你真的做土地公,你顯個靈給我們看看。果然看到有一陣旋風,旋風不大,就在他們這個佛事桌子前面,你就看到旋風,在那邊轉,轉了很久沒有了。諦老和尚看了之後,我明白了,知道了,當土地公去了。參禪參了二十多年,得這麼個結果。所以要知道,名利一來的時候,動一點心就不行,真正叫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沒有經過這個考驗,不敢講。中國古人判斷一個人,蓋棺論定,這一口氣還在,他還會產生變化。你就知道這個事情之難,忍辱不容易!

  所以菩薩勤求,這是認真學習,咨問,咨問就是不了解的地方一定要請教高明,要讀誦,這叫法忍。高明人找不到,那就自己非常辛苦,像胡小林。胡小林學習經教,每一個字他查字典,就是查辭典,丁福保的《佛學大辭典》他都翻爛了。我聽說,送了他一套。你就曉得書他翻多少遍。這就等於說咨問,查字典、查辭典,這個字怎麼念法,什麼意思,再看上下經文,怎麼樣把它講得通暢、講得明白,這要下苦功。他做得踏實,所以他進步雖然很慢,非常歡喜,很踏實。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