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173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七三集)  2012/2/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7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四百九十一頁,倒數第五行,「生獲法益」。第一段是二十八願「國無不善願」,經文只有兩句:

  【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從右章第二十八至第三十八願,為攝彼土眾生願」。二十八到三十八一共有十願,這個十願都是彌陀攝受極樂世界的一切眾生,彼土眾生。在這幾願當中,我們能夠了解往生到極樂世界一些狀況,願文中表示極樂國中眾生的功德受用。「右章具四願」,首先是『國中無不善名』,就是第二十八願「國無不善願」。「住於定聚以上,是第二十九住正定聚願。猶如漏盡比丘以上,是第三十樂如漏盡願。最後,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是第三十一不貪計身願」。

  我們往下面看經文跟集結就都了解了。「第二十八國無不善願,極樂國中尚無不善之名,何況有不善之實耶?」說明極樂世界確實是純淨純善,唯有純淨純善,在一生當中才能圓滿成就,這是十方諸佛剎土裡面所沒有的。下面引龍樹菩薩說的話,「彼尊佛剎無惡名」,彼尊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沒有惡名。「亦無女人惡道怖」,極樂世界沒有女人,沒有三惡道。「乃至無有諸趣惡知識」,這一條就難了,諸趣是六道,特別指的是人天,人天兩道沒有惡人。這什麼原因?凡是往生極樂世界,都是具有善根福德因緣,小本《彌陀經》上說過,「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從這個經文我們就了解,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三多才能去得了,少了是去不了的。這就是極樂世界好,好在哪裡?它是個新興的世界,沒有歷史的包袱。像娑婆世界就有歷史包袱,無量劫來多少佛菩薩在這邊成佛,往後亦如是。極樂世界是新興的一個國土,過去沒有,完全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所以,他可以選擇居民,就好像移民來,他本土原來沒有居民,凡是生到極樂世界,統統像移民過來的。他可以選擇,不善的我不要你,好的我要你,有選擇的權。十方剎土有歷史包袱的,佛來成佛沒有辦法選擇,它全是業力來的。

  極樂世界也是業力,淨業,非常單純,就是信願持名。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沒有例外的,上至等覺菩薩,下至無間地獄的眾生,一法印印定了,就是信願持名,不是信願持名都不能去。這個道理跟事實真相我們都要了解,了解之後我們就不疑惑了。十方世界所以難,難它有歷史,佛到那邊示現成佛,也沒有辦法改變它歷史,只是在那邊推動教學,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怎麼來的?當然有佛的願力,沒有佛的願力,這個世界不能存在。但是佛的願力裡面,還混雜著眾生的業力,不是一個單純的。願力,極樂世界是個單純的願力,要求所有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都要具備如阿彌陀佛同樣的願力,與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這非常歡迎你去。如果有造作一切不善,不善沒關係,回頭,真正懺悔,後不再造,阿彌陀佛還是攝受,還不捨棄你,慈悲到極處!彌陀確實真正把一切眾生看作是本來是佛。如果有過不改、不能懺悔、不能回頭的,這個就暫時不攝受,不是永遠不攝受;什麼時候回頭,什麼時候改過,後不再造了,佛就來接引。

  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由於整個地球崇尚科技文明,倫理道德不要了,因果不相信了,人幾乎完全隨順自己的欲望。為了達到自己的欲望,可以不擇任何手段,五逆十惡都可以,毀謗佛法那更不在乎,佛所說極重罪業,他們不接受、不相信。這個業,不善業感來的大災難,大災難怕不怕?不怕。為什麼?不相信有災難。相信科學,科學決定不承認有人知道明天的事情,他不相信。說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知道明天、明年會發生什麼事情,這不可能的,預測未必是事實,他們這個信心非常堅定,很難動搖。讓這些人來學佛、來學傳統文化,他的信心不堅定,遇到高名厚利,很容易就動心,就退轉了。必須到災難來臨,受了災難之後,恐怕到餓鬼道的時候才知道,到地獄道才知道,來生人天沒分。現在是這麼個狀況,那就是災難無法避免了。

  我是去年承蒙同學們的好意,每個月給我做了個簡單的表,這一個月所發生的一些災難,好像是從去年三月份開始的。從這些累積的數據上來看並不樂觀,災難的頻率在上升,災難的程度在擴大,不是好事。往後是不是還是這樣?如果還是這樣,那就很可怕了。但是科學家也不敢說這個災難會停止、會化解,往後一年會比一年好,不敢講這個話。我們學大乘、學淨土,聽佛的話,他們說我們是迷信,縱然有佛,佛距離我們二千五百多年。科學的頭腦是:二千五百年前人說的話,你能相信他嗎?社會變了,樣樣都在進步,日新月異,怎麼可以相信古人的話?要相信科學家們。這是現前的時尚。

  非常非常難得,近代一些物理學家,特別是量子學家,他們在研究發現的宇宙之間奧祕的現象,居然跟佛經所說的相同。這是讓他們感到非常驚訝,肯定古人有智慧、有高度的智慧,他們說這種智慧應該是人類的本能,這個說法都不錯。而我們現在人把這種本能喪失掉了,他不知道是怎麼喪失的。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這種本能是一切眾生本來具足的,佛有,每個人都有。我們的喪失是因為煩惱、業障這兩種原因,我們能夠把煩惱斷掉,把業障消除,本能就可以恢復。這是近代的科學家他們相信,他們知道化解災難最好的方法是意念。美國布萊登說得非常有道理,只要地球上的居民,「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社會會恢復安定和平,地球災難可以化解。這個原理跟佛經上說的完全相同。佛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善的意念就有善的現象,惡的念頭就有惡的現象,原來現象是跟著念頭轉的。我們看看現在社會這些眾生,他們起什麼心、動什麼念頭,聽聽他所說的,看看他所造的,就知道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十種不善業,與十善完全相違背,與東方聖哲所說的倫理相違背、道德相違背。因果報應有沒有?有,真的就在眼前,他還不相信,這是我們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

  我們在佛法裡面真正學到的東西,知道人不是一生一世,人是有來世的,有過去、有未來。我們知道人是不死的,身體有生死,靈性不滅,靈性沒有生死。一般人稱為靈魂,外國人也講靈魂,佛法裡叫它做神識。靈魂是在迷的狀態,覺悟,覺悟就不叫靈魂,就叫靈性;諸佛菩薩覺悟,六道眾生不覺悟。這些事實真相,我們有了基本的概念就知道我們這一生應該幹些什麼,一定要求智慧,一定要提升自己的靈性,這就對了。至於提升靈性這方面,諸位如果看看雍正皇帝在《十善業道經》前面有一篇「上諭」,實際上也就是序文,皇帝寫的,不叫序文,叫上諭。他就承認,關於治理國家、整飭社會,儒家東西有效,至於靈性方面,那說來說去還是要佛教。他對於儒釋道都下了真功夫,那不是個普通人,他都內行。三家的典籍他幾乎全都讀過,而且他的記憶、領悟力量很強,那是虔誠的佛門弟子。

  這個世間歷朝歷代有沒有惡知識?多,他們排斥。但是雖然有不信的,信的也不少,換句話說,善知識也不少,所以佛法能傳下去。可是在今天,客觀形勢跟從前不一樣了,現前惡知識多而且有勢力,善知識少,沒有勢力,敵不過。所以佛法在今天非常可憐。有人說再過些年慢慢會興旺起來,我們聽了,希望如是,但是不是真的很難說。在這種狀況之下,我們遇到淨宗那一定要抓緊,我們對這個世間幫不上忙,只有求往生。到極樂世界先成佛,成佛之後,這個世界有緣再來,沒有緣,到他方世界去!這是真的,這是正理,也是正路。

  淨土難信易行,信願持名四個字你真掌握到了,確實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能往生。我們有度眾生的願、有度眾生的心,但是現在客觀環境不許可,沒有這個緣。往生淨土,就是提前往生淨土,阿彌陀佛可以接受,阿彌陀佛不會責怪。真學佛,這一部經夠了,學別的東西,縱然我學得很好,沒有傳人,找不到人承傳。所以,我就不必浪費時間,全心全力執持名號,用這部經跟有緣的同學、同修來分享,幫助我們堅定信心、堅定願心,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淨土。在這個地方看到,極樂世界沒有惡知識,換句話說,全是善知識。「蓋表極樂無有不善也」,極樂世界沒有不相信倫理的人,沒有不相信道德的人,沒有不相信聖教的人,沒有不相信三寶的人。這個修學的環境太好了!應當到這裡去成就。

  「又《往生論》云:淨土果報,離二種譏嫌過,應知。」哪兩種?一種是體,第二是名。「體有三種: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三者諸根不具人。無此三過故,名離體譏嫌。」極樂世界沒有這三種人,這是什麼?不善的業報。「名亦有三種,非但無三體,乃至不聞二乘、女人、諸根不具三種名故,名離名譏嫌。」這三種不善的事情見不到,三種不善的名聽不到,極樂世界,生到那個地方去純是菩薩。這第二十願裡頭阿彌陀佛告訴我們,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薩,雖然帶業往生去的,一到極樂世界就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你那朵蓮花一開,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薩。「上論中所謂之譏嫌名」,就是這個地方願文裡頭講的「不善名」。

  下面「《疏鈔》曰」,蓮池大師《疏鈔》,「由耳之所聞,唯是諸佛如來萬德洪名」,在極樂世界聽到的是阿彌陀佛,「菩薩、聲聞及諸天善人種種嘉號」,你在那個地方能聽到的。三惡道的名字,「曾無三惡名字歷耳根故」,這三惡名就是二乘、女人、諸根不具,極樂世界沒這個現象。換句話說,有這種業因的人去往生,但是生到極樂世界沒有緣;有因沒有緣,這個因不能起果報的作用。因要變成果,當中一定要有緣,極樂世界沒緣,一切惡緣統統沒有。所以,就是無間地獄眾生去往生的,他永遠不再墮三惡道,這就是雖有因沒有緣的關係,他的惡報不會現前。「耳中不聞惡名,故曰無不善名也」。

  「又如《阿彌陀經》曰」,小本,佛也是這樣告訴我們,「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極樂世界有鳥,鳥不是畜生道嗎?不是的,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不是真的鳥。為什麼要化現鳥?人間天上,這些人都喜歡鳥,鳥叫的聲音很好聽,鳥能說話就更好了。所以阿彌陀佛知道,大家在講堂聽經要端莊、要嚴肅,不敢放逸。如果是鳥來說法,他就比較隨便,就很輕鬆自在,不需要那麼嚴肅了。彌陀知道眾生的心,所以化現作種種鳥來給你說法;換句話說,在極樂世界聽經聞法這個時間不會間斷。因為它鳥會說法,樹會說法,水會說法,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全會說法。因此,說法不中斷,無論你在哪個地方,你都聽到阿彌陀佛在說法。諸位想想,哪有不開悟的道理!除了聽法修行你什麼都聽不到。

  極樂世界的社會非常單純。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詳細的說明,現在人講報告,詳細報告,這部經書就是他的報告。裡面沒有說到極樂世界有國王,講政治,極樂世界沒有,政治在極樂世界聽不到。沒有政府、沒有統治者、沒有國王大臣,甚至於士農工商都沒有。我們細心看這個報告,這個地方是個學校,居住在這個地方人的身分只有兩種,好單純,一種是老師,一種是學生,佛是老師,菩薩是學生,就這麼樣的單純。生到這個地方去,畢業就是成佛,成佛有沒有離開?說老實話,沒離開。因為極樂世界四土,常寂光,成佛都入常寂光了,沒有離開。極樂世界有多大?跟常寂光一樣大,沒有邊際,我們這個星球都在其中,沒有離開它。所以,十方世界每天往生極樂世界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沒有聽說極樂世界有人滿之患。我們這邊的人可憐,業報身,要吃飯、要喝水;西方極樂世界法性身、法性土,人不要吃飯,也不要喝水,永遠健康長壽,容貌永遠不變,無量壽,看起來還是年輕。所以極樂世界什麼危機都沒有,這個地方有糧食危機、有能源危機、有金融危機,好多好多危機,極樂世界沒聽說過,這種名詞也沒有,更沒有這些事情。這個地方不去,再到哪裡去?無論到哪裡你都要受辛苦,唯有到極樂世界沒有苦,沒有苦就叫做樂,極樂就是這個意思。這個世界沒有苦,沒有苦的事,也沒有苦的名。

  至於極樂世界這些眾鳥,「靈峰大師於此更有妙解」,靈峰是講蕅益大師。《彌陀經要解》裡頭說的,他用假設問答,「問:白鶴等,非惡道名耶」?畜生道,白鶴、孔雀、迦陵頻伽都是鳥的名字。蕅益大師的解釋說,「既非罪報」,牠不是惡業感的,「則一一名字,皆詮如來功德,所謂究竟白鶴等,無非性德美稱,豈惡名哉!」「其意如下,經云」,《彌陀經》上說的,「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這《彌陀經》上說的。「故或問曰:彼國既有白鶴等鳥,則白鶴之名豈非惡報之名耶?」假設有人提出這問題。「《要解》答曰」,就是蕅益大師說的,「經云,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這是《彌陀經》經文,你一定要知道,這個鳥不是造畜生業報而生的。「白鶴等,既非罪報所生,則其假名,亦非惡名」。特別是我們這些眾生,帶著罪業去往生的,這帶業,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這些鳥,你也不會去投胎做這些鳥。為什麼?極樂世界根本沒有。這些鳥是什麼?是阿彌陀佛他老人家的化身。大乘教上常講,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能現種種身。所以這些鳥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的,實際上牠就是阿彌陀佛。「是諸鳥等皆如來性德所顯」,變化所作,「故其名字乃表如來性德,正是美號,焉可視為惡名」。怎麼可以把這些白鶴、孔雀、鸚鵡、舍利,看作是惡名?你這樣看,完全看錯了!

  「又《觀經》曰:如意珠王」,這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如意珠,珠王是如意珠裡頭最大者,這稱為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為百寶色鳥」。前面舉出的是六種鳥的名字,做個代表,還有許許多多鳥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沒看見過。寶光能化為百寶色鳥,無量無邊,寶色。「可見極樂依正」,依報正報,「悉是如來果覺之所莊嚴」。前面我們讀得很多,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皆是四十八願、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這裡頭沒有業,善業惡業全沒有,是稱性的功德之所成就的。「是諸眾鳥,皆是彌陀變化所作」,我們聽了這句,立刻就會聯想到,整個極樂世界「一色一香、一塵一名」全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所以說「無非中道,皆是不可思議法界之全體大用。是故彼國一一名字,皆顯如來性德」。名跟體統統是阿彌陀佛性德流出來的,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得的身體、身相是法性身,居住的國土法性土。你看到樹木花草,看到寶池德水,以及六根所接觸的外面的境界,那不叫六塵,六塵是業報變現出來的,自性裡面變現出來的不叫六塵。全是自性、全是法性、全是真如、全是實相,前面我們讀過的,全是大涅槃的境界。後面這幾句結得好,「皆顯如來性德」,真的是一塵一毛、一香一色皆是如來性德之所成就。

  「如來證窮法界,照徹心源,功德究竟,以一真一切真故,一究竟一切究竟。又以假名詮顯實法,故彼土一一名字悉皆究竟,白鶴是究竟白鶴,共命之鳥是究竟共命之鳥,是諸眾鳥皆如來性德之所顯,故其假名亦皆是性德之美稱,而非惡名」。這是蕅益大師所說的大意,說得非常好,真正說的究竟了。究竟是什麼意思?就是本經上所說的「真實之際」,那個際就是究竟的意思。也就是圓滿,找不到一絲毫欠缺,自性的圓滿成就。下面,第二十九「住正定聚願」,看經文:

  【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於定聚。】

  這句經文不可思議。我們這個世界,一個人不是一個心,一個人無量心,不是一心,一心就好辦了,一心都得成聖人了。這個心是什麼?念頭。我們想想從早到晚起多少妄念?一個妄念就是一個心。所以我們的心很糟糕,亂的。到極樂世界的人,確實我們今天講六和敬,六和敬第一條「見和同解」,極樂世界是六和敬的國土,是六和敬的圓滿。為什麼?他『皆同一心』,真不可思議,我們對於這個地方不能大意。看念老註解,「第二十九住正定聚願」,『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經文只有四句十六個字。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眾生生到極樂世界,我們知道這裡面的大眾,最高的有等覺菩薩,最下面的有無間地獄眾生。善導大師說了,「總在遇緣不同」,只要有緣皆得往生,沒有一個不能往生的。生到極樂世界「皆同一心」,這一個心是什麼?真心,不是妄心。我們今天是妄心去的,阿彌陀佛是真心,我雖然是妄心,我把它換過來了。十方世界哪一個往生不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就統一了。不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去不了,等覺菩薩也不行,等覺菩薩沒有例外的,也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經文裡頭沒有說等覺菩薩例外、十地菩薩例外,沒有這個說法。沒有這個說法我們就曉得,這八個字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憑證,好像到極樂世界的通行證,你有這個你決定去,沒有障礙,沒有這個去不了。

  「由於第五無差別願,生彼國者」,「形」是指身體、身形,「貌」是指容貌,容貌包括全身的相好,形跟貌沒有差別,「悉同一類」。標準就是阿彌陀佛,是以阿彌陀佛做標準。你往生到極樂世界,你的身體體質,形是身形,阿彌陀佛多高,跟他一樣。形完全相同,貌也相同,貌如果用《觀經》佛所說的,阿彌陀佛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都有八萬四千好。這阿彌陀佛的形貌,往生的人跟阿彌陀佛相同。他沒有說凡聖同居土除外,沒說這個。我們就知道了,從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實報土上上品往生悉同一類,沒差別。為什麼沒差別?「形既相類,心亦同然。心皆同一,住於定聚」,道理在此地。人相貌相同,你再觀察他,言談舉止也相同,他的習氣、念頭也不例外。

  我小時候親眼所見的,抗戰時候我在貴州念書,班上有個同學,姓張的,個子很小,我們同一班。那個時候我們這一班是編為甲組,程度比較好一點的。這一組的學生大概只有二十幾個人,二十三、四個人,是我們學校班級人數最少的。小教室,那個教室大概只有我們攝影棚這麼大的樣子,二十幾個人上課。抗戰勝利之後,我回到南京,在南京一中繼續讀書。班上有個同學跟那個張同學相貌完全相同,那個走路的樣子也相同。我就把他叫來:你有什麼脾氣,你有什麼長處,你有什麼短處,說得全對。他說你會算命,你會看相?然後我告訴他,我不會看相、不會算命,以前我有個同學跟你一模一樣。所以我就來證明一下,看看你們的煩惱、習氣、愛好是不是相同。果然相同,說的他說一點都不錯。諺語所謂「相隨心轉」,這兩個人心相同,相貌就相同。這個心是講念頭,想法、看法非常接近,就變成這個樣子。

  到極樂世界,你看我們每個人都想阿彌陀佛,都念阿彌陀佛,把什麼念頭都放下了,所以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全同,就這個道理。這個道理不假,我們相信,所以心皆同一。世尊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這部經講得最詳細,《無量壽經》是釋迦牟尼佛多次宣講,凡是多次宣講的,會集就非常重要。難得古大德為我們做了三次會集,三種會集本裡面這一種是最圓滿的、最殊勝的。我們今天有緣得到了,我們大量流通,跟許許多多同學、同修結緣,也跟阿彌陀佛結緣,跟夏蓮老結緣,跟黃念老結緣,我們全是心亦同然。心既同一,當然住定聚,這個「定聚」就是念佛三昧。我們現在沒得到,為什麼沒得到?我們現在還有雜念。如果把這些雜念去掉,我們就得定聚了,得定聚那是保證往生,沒有不往生的道理!

  即使定聚裡頭功夫最淺的,是功夫成片,這個境界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修成的,因為它不高。真正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說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一切都放下,別的念頭沒有了。在這個境界裡面,你要想到極樂世界去,隨時都可以去,等於說往極樂世界的通行證拿到了,什麼時候去沒障礙。於這個世間壽命不相干了,我可以提前去,我也可以延後去。提前,有的壽命不要了,延後,壽命雖然終了,我在這個世間再住幾年它也不妨礙。世間再住幾年為什麼?沒有別的,多帶一些人到極樂世界去,這個阿彌陀佛歡喜!多多把這個法門廣為介紹,愈多愈好。大慈菩薩說得好,你能勸兩個人往生,真往生了,比你自己修行的功德就大了。你要是能夠勸十幾二十個往生的,這個功德還得了嗎?如果能勸上百人往生的,你就是菩薩;能夠普遍宣揚,勸萬人往生的,你就是阿彌陀佛。大慈菩薩說的。這裡面一定要知道,是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不是勸他念佛的,他真正往生極樂世界。勸的人愈多愈好,縱然沒有往生極樂世界的,跟他阿賴耶裡頭做種子,也無比殊勝。這個種子種下去之後,所謂說「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他來聽一次經,不多,來聽一次經,念佛堂裡面來念一聲佛,種子種下去了。來生後世遇到緣,一定起現行,就是早晚他會往生,而不是現前。所以叫定聚。

  下面這個定聚有解釋,「定聚者,指正定聚,乃三聚之一」。「三聚之說通於大小乘」,小乘有三聚,大乘也有三聚,意思不一樣。「一者」,他這裡給我們講了三種,第一種,這個括弧裡頭,「正定聚,必定證悟者」,這是正定。第二種「邪定聚,畢竟不證悟者」,邪正從這兒說的。正定是什麼?你決定會開悟。邪定能得定,不能開悟,這不是正定。第三者「不定聚,介以上二者之中,蓋有緣則證悟,無緣則不證悟」。這是居多數,也是善導所說的總在遇緣不同。這是通常三聚的解釋。

  「二者,《會疏》」,這是日本淨宗祖師所說的,「定聚者,具云正定聚,亦言不退轉,便是菩薩阿鞞跋致」。跟前面所說的不一樣,這講得高。正定是不退轉,證得三種不退轉,這不是凡夫,是阿惟越致菩薩。「云何名正定?凡一切眾生,雖根性萬殊」,殊是差異、不同,「以類聚之,不出三種」,這就把這三種說出來,聚是類聚的意思。第一,「以必墮六趣為邪定」。你修定,修四禪八定,四禪八定不能出六道輪迴,這在大乘裡頭稱它作邪定,出不了六道輪迴。「以升沉隨緣」,這叫不定,或者他往上升,或者往下墮落,這是屬於不定,這也不出六道輪迴。第三種,「以定至菩提為正定」。這個正定,阿羅漢都算正定,阿羅漢以上的,菩薩,他們決定能夠脫離六道輪迴,決定能夠脫離十法界,這才算正定。這是第二種說法。

  第三種說法,「據《起信論》」,馬鳴菩薩說的,「十信以前之凡夫,不信因果,為邪定」。這個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十信菩薩哪有不信因果的道理!我們凡夫都信。這個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個不信的人很多。你看佛門宗派很多,在中國,大乘就八個宗派,淨土是八個宗派裡頭的一宗,有人就不相信淨土,他學其他的宗派。學其他宗派能成就,不是不能成就,他能成就的,那是正定,他不能成就的,那是邪定,總是要如理如法。現在修行難,難在哪裡?大乘八個宗名存實亡,真正修行有成就的人沒有了。像黃念老所說的,禪宗,虛雲老和尚得禪定,沒有開悟,明心見性才算是成就,虛老和尚沒到這個程度。但是他往生兜率天,在兜率內院親近彌勒菩薩。修彌勒淨土的人很多,真正能修成彌勒內院的不多,往生彌勒內院就算是成就了。這算是邪定。十住以上這才叫正定,十信之人為不定,十信以前的凡夫這是邪定,十信是不定,這是《大乘起信論》上所說的。我們要注意,《大乘起信論》,《大乘起信論》裡初發心就是圓教初住菩薩,跟《華嚴》相通的。你看看這後頭,念老這些話註得好,「此乃實教大乘之說」,不是權教,實教是圓教。

  「本經第二十二品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已經生到極樂世界,「若當生」,當生,這一生決定會生,這個見《唐譯》,「皆悉住於正定之聚,決定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明得生彼土,便入正定之聚,必證大涅槃果」。這是本經經文所說的,已生的當然是正定聚,現在我們要往生的,也要正定聚。這正定聚是什麼?我們要把心住在阿彌陀佛名號上,就是正定聚。「三輩往生」都說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向專念就是正定之聚。我們現在有沒有入正定?沒有。為什麼原因?我們現在還有雜念,雜念太多,很想正定,雜念把正定破壞了,讓正定功夫不純,不純,往生就沒有把握。純一那就有把握,有把握就生死自在,不受業報的拘束。凡人受業報拘束,就是說你有一定的壽命,壽命是前世造作這個業所感得這一生的果報。我們身是業報身,我們的體質、我們的容貌各個不同,什麼原因?我們每個人過去生中造的業不一樣!如果造同樣的業就會相同,沒有造同樣的業就不會相同。現在我們學佛,要做同樣的業,就是一向專念,愈專愈好。一心專念,我們就跟極樂世界的人同一個定聚。

  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知道,往生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人是例外的,都是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真信、不懷疑,真信;第二個真想去,極樂世界好,真想去。我們必須要很清楚、很明白,到極樂世界去是上學去的,到那裡去留學、去讀書去的。極樂世界是個學校,這個世界裡頭只有兩種人,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學生,除這兩種人之外,其他的都沒有。這個世界裡頭,沒有政治、沒有政府、沒有國王大臣、也沒有士農工商,如果有,佛一定給我們介紹,統統沒有介紹到,只介紹了菩薩跟佛。我們就曉得它是學校,我們到那裡去留學,畢業了就成佛。所以,那個地方是名符其實的佛學院,阿彌陀佛的佛學院。去幹什麼的?去作佛的。真正發心想作佛,我們就一心一意掌握這三個條件,真信、真願、真念佛。

  念佛是關鍵,能不能往生的關鍵。怎麼念法?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攝是收攝,都攝六根是把六根,就是六識收回來。眼喜歡看,耳喜歡聽,六識都往外頭跑,往外面境界上跑。現在把它收回來,眼不看外面的,專看阿彌陀佛,耳不聽這些雜亂的音,專聽阿彌陀佛,這叫收攝。也就是說,從我們種種嗜好收回來,把所有的嗜好放下,一心專注,這叫專念,一心專注,住在彌陀名號之中。換句話說,心裡頭只有這句佛號,除這句佛號什麼也沒有,這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個淨的意思,就是沒有懷疑、沒有夾雜,這叫淨念相繼,一句接一句。這個功夫成就了你就決定得生。真正成就這個功夫,功夫裡頭分九等,上三品、中三品、下三品,分九等。上三品的,就這樣的功夫就能夠往生自在,想什麼時候去都可以,多住幾年也不礙事,真得大自在。剛才說過了,多住幾年,這個壽命到了還要多住幾年,為什麼多住幾年?勸大家念佛,多帶一些人到極樂世界去,帶得愈多愈好。跟你有緣的人,要幫助他,這個機緣太難得了,「百千萬劫難遭遇」。所以,一定要把這個法門、這部經典介紹給有緣人,所謂有緣人,他能信、他能理解、他肯接受,這都是有緣人。是明得生彼土,便入正定之聚,必證大涅槃果。

  底下「善導大師曰:不斷煩惱得涅槃,斯示安樂自然德」。善導這兩句話重要。為什麼我們不去學其他的法門?其他法門要斷煩惱,我也想斷煩惱,斷不了,沒法子。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只有這一門不要斷煩惱能往生。還有更重要的一樁事情,不要消業障,過去無論做什麼不善的事情,修其他的法門,要消業障、要斷煩惱,你才能成就。這個法門不斷煩惱、不消業障,他為什麼也能成就?是你那個一向專念,業障不消自然消了,煩惱不斷自然斷了。不要用任何方法去斷煩惱、消業障,他就在一句佛號上,我們能不能相信?能相信,有這個理由。連現在科學家都告訴我們,現代的科學家他們研究的報告我看到幾種,其中有一種《念力的祕密》。這個祕密的原理,佛經上講過,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那個心想就是念頭,念頭能夠主宰一切。我今天念頭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遍法界虛空界,念這一句佛號跟誰相應?只有西方極樂世界相應,它跟別的不相應,所以有理論做依據。念佛往生成佛,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去留學的、是去念書的。阿彌陀佛在那個世界講經說法天天不中斷,密集的薰習,所以他進步很快,成就無比殊勝。我們知道有這麼好的一個學校,這麼好的學習場所,那要不去就錯了。

  在我們這個世間,或者在諸佛剎土,修行要修到成佛,經上常講無量劫。到極樂世界修行多久成就?《觀無量壽經》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時間最長的十二劫,你看無量劫變成十二劫,不可思議!這是什麼人去往生的?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如果我們緣殊勝,插班進去,插到實報土,大概實報土成佛不到二劫。極樂世界修行證果,大幅度的提前了,快速成就,原因是什麼?就是阿彌陀佛教學密集,他一天都不中斷。所以,極樂世界確實名符其實的勇猛精進班。我們去的時候怕功課趕不上怎麼辦?有很多人幫助你、輔導你,那些是什麼人?等覺菩薩,就是經上講的補處菩薩。他們還沒有去補佛位,留在極樂世界輔導學習的同學,這些小學弟,後來的,他們輔導他。像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在極樂世界都做輔導的任務,幫助我們學習,幫助我們長成。像這樣地位的菩薩,在極樂世界人數太多太多了,沒法子計算。所以我們就知道,有許多好心人士在輔導,我們決定會有成就。

  我們再看,「又龍樹大士云: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起心立德,修諸行業,佛願力故,即便往生。以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聚。正定聚者,即是阿鞞跋致不退位也」。龍樹菩薩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大乘正定聚就是阿惟越致菩薩,就是圓證三不退。這樁事情,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把這個阿惟越致的菩薩果位給你了。這不是你修的,你沒有修,而是阿彌陀佛加持給你的,是他的四十八願、五劫修行的功德,等於說迴向給你,你真得到了。我們今天一般人講迴向,沒得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迴向是真正可以得到的,一點不假,確實可以能夠證得。這也只有極樂世界有這樁事情,他方世界不可能,這是我們要感謝阿彌陀佛。真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恩德有多大,知恩才知道報恩。怎麼報恩?依教修行,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是真報恩,沒有往生不算真報恩,往生是真報恩。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