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 > 159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九集)  2012/1/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5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六十七頁第二行:

  「願文大意」,這是第十六願願文大意,「三千大千世界之一切眾生,皆成緣覺,以其神通之力,共同計算,皆不能知阿彌陀佛壽量,其國人民壽量,及國中人之數量」,都無法計算。佛無量壽,往生的人也是無量壽,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數之多,也是無法計算的。這是第十六願的大意。

  我們再看第十七願「諸佛稱歎願」,這一願也是善導大師四十八願五大願之一,這一願非常重要。如果諸佛不讚歎,彌陀殊勝的功德就沒有人知道。一定要一切諸佛都來讚歎、都來宣揚,讓這些能信、能願的眾生到極樂世界去成就。所以,這一願非常重要!我們看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歎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

  「右第十七」,第十七願,「諸佛稱歎願。稱者,稱揚。歎者,讚歎。《漢譯》曰:我作佛時,令我名聞八方上下無數佛國」,八方是四方、四維,上下,就是十方,全都包括了。「諸佛各於弟子眾中,歎我功德國土之善」,這是彌陀發的大願,這一願也實現了,願願都圓滿了。所以在娑婆世界,本師釋迦牟尼佛極力的讚揚西方淨土阿彌陀佛,勸導一切大眾發願往生。釋迦如是,應當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也像釋迦佛一樣極力宣揚。四十九年講經,一切經佛只講一遍,沒有講第二遍的,唯獨《無量壽經》多次宣講,這是這一願的成就。漢譯經文,這是諸佛在弟子當中讚歎,說「諸天人民蠕動之類」,這一句是講六道眾生,「聞我名字,皆悉踴躍來生我國」,踴躍是歡喜到極處,都到極樂世界去了。「《吳譯》類之」,經文差不多。

  「望西云:六八願中」,六八四十八,就是四十八願當中,「此願至要」,太重要了!「若無此願,何聞十方」,沒有這個願,十方怎麼會知道、怎麼會讚歎?「我等今值往生教者,偏此願恩,善思念之。」望西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我們今天有緣能遇到淨土法門,能遇到往生教者,往生教者就是淨土法門,就是阿彌陀這個法門。偏此願恩,這一願的恩德太大了,沒有這一願,我們就沒有機會聽到。善思念之,應當要感恩。望西的意思是,「若無此願,則我等身在娑婆穢土,如何能聞彼土之教主與佛剎之名字,彼佛彼土」,彼佛是阿彌陀佛,彼土是極樂世界,「勝妙功德,清淨莊嚴。若未曾聞,又何由發起求生彼土之勝願」,如果沒有聽到,不可能發這個願,「故今日我等能聞淨土法門,實由此願之力」。這是把這個願對於我們的重要性說出來了。

  「故本師釋尊於此穢土」,我們今天看到經上講的穢土,感觸很深!六十年前讀經看到這個穢土,總以為釋迦牟尼佛說得太過分了一點,穢是染污,沒有感覺到。那個時候沒聽說環保這個名稱,環保是最近大概四十多年的時候才聽到,在過去沒聽說過環保。染污太嚴重了,呼籲大家要保護環境。現在染污到極處了,提環保都不起作用,聽麻木了。縱然有人高聲在呼喚,我們耳根已經麻木不仁,沒有反應,聽到沒反應,年輕人根本就不懂得。難得世尊在這個世間,三千年前就提出,嚴重染污,今天我們完全看見了。

  「稱揚讚歎阿彌陀佛,及其國土不可思議功德,令我得聞」,把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做這樣詳細的介紹。介紹得不夠詳細,根性差一點的眾生就得不到利益。詳細介紹,那就看有緣了,如果有緣聽到,沒有一個不發心求生淨土。對往生淨土意願不強,沒有別的,了解得不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個地方能不去嗎?不可能,這個地方太好了。凡夫成佛多難!今天聽到這麼容易,想想自己有條件去,它條件太簡單。只要你相信,只要你願意去,肯執持名號,就行了,就這麼簡單,就這麼容易。而且往生到極樂世界的成就,是無比的殊勝。佛說這個法難信易行,說得一點都不錯,很容易修,很容易成就,就是難信。多次的宣說,為什麼?為的就是要大家真正相信,不是為別的,要真正發願,囑咐你一生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所以下面,「故讚曰,四十八願中,此願至要」。

  「法藏求願名聞十方者」,法藏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前身,他發願名聞十方,是不是他要打知名度?這好名好利,他是不是好名?不是的,他是用名號攝受十方一切眾生,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方法太簡單了、太容易了,等於說是用這個邀請大家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幹什麼?去上學去的,他老人家天天在上課,在教學,沒有中斷過,你想中斷都中斷不了。西方極樂世界比峨嵋山殊勝多了!方老師在峨嵋山養病,那個地方沒有報紙、沒有雜誌,什麼書也沒有,只有佛經。他沒有事情消遣,只有看佛經,這麼看上癮來的,這好例子。到極樂世界,除了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你什麼都聽不到。你想去看看風景,看看花、看看樹,那個花、樹都說法,你想聽聽流水聲音,流水也在說法,六塵全說法。除說法之外,六根接觸不到其他的六塵的色相,見不到。所以那裡很容易成就,成就的快速確實是我們意想不到的。雖然它那裡有四土三輩九品,一般講起來,實報莊嚴土壽命三大阿僧祇劫,在極樂世界成佛,我們也相信,無始無明習氣在極樂世界特別消得快。為什麼?那個地方全是正法,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統統跟性德相應,沒有一念不相應的。所以,法身菩薩也要到極樂世界去,我相信這就是第一個因素。他為什麼要去?他在別的諸佛報土,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慢慢讓這個習氣斷掉。到極樂世界一定很快就斷掉,那個地方正法薰習的氣氛太濃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我們能想像得到。

  這是法藏的願望,「只為普攝十方一切眾生,往生極樂,究竟成佛」,他發這個願是為這個。「若無此願,則十念必生之願便同虛設,蓋聞名方能持名也。」臨終一念十念往生,這個願不得了,這個願是四十八願裡的第一願,往生就成佛,這還得了!所以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萬緣放下,清淨心現前,一塵不染。還要搞這個、搞那個,心還沒死,都是信心不足,願心不堅,都是這個。信願培養完全在經教裡頭,離開經教,沒有第二個方法能夠培養我們的信願。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四十九年的教學,三十歲開悟,這都是給我們做示現。十九歲苦行,十九歲離開家庭,我的體會是放下煩惱障;三十歲不再參學,是放下所知障。這個二障放下,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之後就開始教學,四十九年沒間斷。這個裡頭的意思太深,我們要細心去體會,真正體會得,心就定了。古大德住山,一住十幾年、幾十年,一輩子不下山,為什麼?他心是定的,如如不動,他能成就。

  我在求學那個早年,李老師教我要定下來,我又何嘗不想定下來?沒有這個福報,沒有緣分。定下來在這個地方,那是多大的福報,一般人不知道。只有定,他才生智慧,只有定,他才能成就。我們沒有福報,那就用沒有福報的方法,把心定在大乘經教上,身無有定居,但是心在大乘上。心行都能定下來,這個福報大。我們生在亂世,這是不得已!我每到一個地方,都想在那裡長住,不要再走了,都是環境逼著你非離開不可。八苦裡頭求不得苦,你沒有辦法不離開。我沒有退心,沒有改變主意,那是章嘉大師他老人家力量。沒出家之前他就告訴我,他說你只要是真心為佛法、求佛道,你的一生佛菩薩給你安排,你什麼都不要操心。我相信,相信他老人家的話,他不會欺騙我。所以一切隨緣,順境、逆境全是佛菩薩安排的,佛菩薩來考驗。順境不生貪戀,逆境不起怨恨,在一切境緣當中去修清淨平等覺,清淨心、平等心、覺心不斷向上提升,這個就對了。這是《華嚴》五十三參,禁得起考驗。經歷這麼多年,佛菩薩慈悲,我想也會讓我定下來了。

  我們看下面文,「又《會疏》解稱歎我名」,《會疏》裡頭這一句的註解,它說「稱我名者,此有三義」,有三個意思。第一個,「諸佛稱揚彼佛德號」,彼佛德號就是阿彌陀佛,稱揚得加兩個字,「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是讚歎的意思。第二,「諸佛咨嗟稱名之人」。咨嗟是讚美,讚美誰?讚美念佛的人,稱名之人是念佛的人。念阿彌陀佛的人,諸佛都讚歎,才知道名號不可思議。「如彼小經」,彼小經就是《阿彌陀經》,「六方諸佛,證誠護念稱名之人」,《彌陀經》上確實如此,稱讚、護念稱名之人,你看諸佛稱讚你,諸佛護念你。你修什麼樣的功德,感得諸佛讚歎、諸佛護念?信願持名就感動一切諸佛的稱讚,一切諸佛的護念。這樁事情,念佛的人有幾個人真正知道?真正知道了,我相信他跟蓮池大師一樣,徹底放下。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別人行,統統放下。蓮池大師晚年,一部《阿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他也是一生弘法利生,最後歸淨土,那麼專一,那樣的虔誠。

  第三,「諸佛亦咨嗟,亦自稱彼佛名」。十方佛每一尊佛也讚歎,也念阿彌陀佛,讚歎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接著又解釋,「三世諸佛,依念彌陀三昧,成等正覺」。這句話說明什麼?念佛成佛。淨業三福最後的一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就是深信因果的一條。信什麼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個因果不是別的,別的因果,菩薩哪有不懂的道理,還用得著提醒嗎?唯獨這個因果,很多菩薩疏忽了。所以他們要用很長時間去斷煩惱、去消業障,來提升自己。如果知道念阿彌陀佛這麼容易,煩惱不破自然破了,業障不消自然消了,到哪裡去找這個法門!於是我們就能想到,西方極樂世界菩薩有多少!但是前面我們讀過,祖師大德給我們說得非常好,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主要的是度六道苦難眾生,不是為這些菩薩發的。菩薩往生是附帶的,那成就更快了。六道眾生可憐,他出不去,這是最苦的一個地方,給你講八苦三苦,真叫苦海無邊。佛是憐憫這些眾生,興起四十八願。前面我們讀過,四十八願首先是為六道苦難眾生,兼為菩薩而成。

  我們接著看,「此表諸佛稱歎之義有三」,後面是念老的解釋。第一,「諸佛讚歎彼佛聖號」,彼佛是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第二,「諸佛讚歎一切稱念彌陀名號之人」,誰念阿彌陀佛,佛都讚歎、佛都護持;第三,「諸佛本身亦稱念彌陀聖號。依念佛三昧圓成佛果」。什麼叫念佛三昧?所謂三昧就是世尊常常講的制心一處,就是三昧。心裡頭只有佛號,除佛號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叫念佛三昧。從念佛三昧圓成的佛果是什麼?我們想想,諸佛為什麼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他的世界就跟極樂世界一樣,他所成的佛果就跟阿彌陀佛一樣。所以諸佛也念阿彌陀佛,讓他自己佛國土依正格外的莊嚴,如同極樂世界沒有兩樣。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性德圓滿的流露,圓滿的現前。

  下面一段這是全經最精華的部分,十念必生,第十八願。「庚七、聞名普益」,這裡面分十個小科,這是第一,「辛一」,第十八願「十念必生」。請看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一段經文,念老註解得很長,在這部註解裡頭,這段註得最長。我們看註解,「右第十八,十念必生願。日淨宗古德較量諸經」,日本淨土宗古代這些大德們,曾經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來做比較,哪一部經最殊勝?佛講了四十九年,一切經裡頭,哪個經算第一?「餘經中《華嚴》獨真實」,這大家公認的,一切經裡頭,餘經是除《無量壽經》以外其他的經,所有一切經,推到第一那是《華嚴》。這是把《無量壽經》擺在旁邊,其他一切經,《華嚴》第一,獨真實。「若與此經相較,則此經為真」,這把《華嚴》比下去了;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這個經獨特。

  日本人下了多少功夫來研究,我相信應該受善導大師的啟發。日本人對善導是非常景仰,我們在日本,寺廟裡面差不多都看到善導大師的塑像、智者大師的塑像,最多的,這在中國寺廟裡沒有。日本人對於老師比什麼都尊重,祖師殿裡面祖師的像都塑得很大。佛殿呢?佛的像塑得都很小,殿很大,日本的佛像很小。它的佛龕一重一重,好多佛龕套起來,佛龕裡頭套佛龕,最後裡頭佛像,佛像不大。不像中國,中國大雄寶殿那個佛像很偉大,日本沒有,小小的。但是祖師的像很大。其實這個也與中國傳統文化都有關係,日本人完全吸收中國文化,本身沒有,真的沒有。所以,在日本講傳統文化,那就全是中國東西。

  我們中國人敬祖先,對父母更尊敬,為什麼?貼得近,愈近就愈大,愈遠就愈小。所以遠祖供個小牌位。對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再上去就遠了。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世道人心,人心的厚道是從這裡學來的。人愛父母、愛祖先,不忍心做不善的事情,為什麼?怕給母親帶來羞辱,人家說這個家裡沒有家教,怎麼養出這樣的小孩?人家不罵你,罵你父母,罵你父母疏忽,沒有把你教好。所以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謹慎小心,不能讓父母丟人,不能讓祖宗被羞辱,那叫大不孝!現在人講那叫真沒有面子,真見不得人。所以非常慎重。

  善導說了兩句話,「諸佛所以興出世」,諸佛如來示現在人間,「唯說彌陀本願海」,他來幹什麼?就是傳這個法的,告訴大家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就為這樁事情來的。千經萬論那都是花葉,《無量壽經》這是花朵,就是其他都是陪襯的,這個才是佛主要說的。度脫一切眾生的第一法門,沒人知道,也真正是難信之法,所以要多次宣講。講別的經常常帶說到,有一百多部將近兩百部經,帶說到的,不是專講的,《華嚴》、《法華》裡面都是帶說的。

  「又本經諸大願與此願相較,則此願最為真實」,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哪一願第一?第十八願第一。這個第一就是「十念必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一願還得了!念佛要念多久?就十念。這個十念是指臨終的時候,十念、一念都能往生,你斷氣那個時候那一念是阿彌陀佛,就決定得生。「蓋表此願乃真實中之真實也」,真實當中的真實。具備什麼條件?這就說了,你看『十方眾生,聞我名號』,這是緣,你與佛有緣,聽到名號。聽到名號要『至心信樂』,「至心」,真誠到極處,我們講他真信,「樂」是歡喜,真歡喜、真信。『所有善根,心心回向』,自己一生當中所做的一切好事不求好報,我財布施不求發財,我法布施不求聰明智慧,我無畏布施不求健康長壽,我這些功德只求往生西方淨土。這叫「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就是底下這一句,『願生我國』,願生淨土。你看有信、有願,下面念佛,十念都能往生。

  我們看念老註解,這個他非常用心。「至心者,至誠之心,至極之心也」。我們現在麻煩在此地,問你念佛往生有沒有把握?沒有把握,原因是什麼?至誠心生不起來。我跟懺雲法師時間雖然不長,我很尊重他,他也老實,不說假話。有信徒問他老人家,念佛往生有沒有把握?他說沒有把握。以前在茅蓬有人問過,我聽說過。以後我在溫哥華講經,他也到那邊去,在溫哥華碰到他。也有信徒問他,他還是說沒把握。他說的話是真話,一點都不假,為什麼?道理沒有參透,信心生不起來。我這一生沒離開經教,輔助這部經的,我過去最得力的,是《華嚴》、《法華》、《楞嚴》、《般若》,到現在再加上這些科學家的研究報告,我們對這個真的相信了。尤其是這部註解太難得了,我們要感恩黃念祖老居士。要感恩夏蓮居老居士給我們做的這個會集本,會集是真重要。可是五種原譯本擺在我們面前,念不下去。翻譯得最好的是康僧鎧的本子,早年我們學《無量壽經》就學的康僧鎧的本子。《無量壽經義疏》,李老師在台中講,我聽過這個本子,從頭到尾聽過。這是五種譯本裡面,文字算是暢通,翻得最好的。王龍舒的會集本出來之後,在中國學《無量壽經》多半都用他的本子,連出家人都不例外。所以小慧遠的本子,《無量壽經義疏》,註解這個本子,流通不廣,比不上王龍舒的會集本。

  但是王龍舒居士他會集只用了四種,唐譯的《大寶積經》無量壽這一會他沒看到。你說以這樣的大善知識,他是進士,以他的身分、地位,五種書只找到四種,還有一種找不到。你就曉得過去,因為過去都是手寫的本子。宋朝時候,那時候剛剛發明印刷,刻在木板上,現在金陵刻經處還用這個老方法在印書,這個線裝本。古時候用的不是油墨,是松煙,松脂燒的那個煙,黑色的,那個煙刷在木板上,這樣子把它印出來。現在金陵刻經處有松煙,大概還用的有些染料,混合在一塊用。松煙印出來的書,手一摸手上都是黑的,所以那種本子珍貴,不能摸。古人讀書用朱砂圈,民國初年有,現在沒有了。這些東西跟現在人講沒有人懂,沒有見過,沒聽說過。

  下面引《金光明經文句》,所以這個註解是集註,好在這個地方,老居士有真實智慧,以經註經。他後面有目錄,採取經論八十三種,採取祖師大德的註疏一百一十種,總共用一百九十三種我們講古籍註這部經。所以這部經是圓滿的法輪,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全有,這才稱之為大經,哪個法門這兒統統有。「《金光明經文句》曰:至心者,徹到心源,盡心實際,故云至心。」這個至心的解釋真叫至心,就是宗門講的明心見性,這才叫至心,到了心源,到了實際,這叫真誠到極處。徹,徹底。到是達到,即遊子到家之到。心源是自心的本源。盡是窮盡。實際,就是本經中真實之際。這個至心兩個字就是明心見性,真誠到極處,那才叫真相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才知道這部經是自性真心當中所流出的,這個功德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怎麼來的?沒有人設計,也沒有人建造,一切法從心想生,是從阿彌陀佛至誠心裡頭流出來的。真叫心想事成,想到極處,除了這一個想,其他的妄想全沒有了,叫一心一意,就能夠現出境界。阿彌陀佛用了多少時間?前面說過,用了五劫的時間,不是短時間。

  科學家告訴我們意念,你想用意念的方法來改變你身體,他告訴我們非常具體的方法,你一心專念。他舉例子,譬如身上有皮膚病,你不要想病,想病就麻煩了,病會加重,不要想病。想什麼?想我沒有皮膚病,我這個皮膚病沒有了,你想這個。要一心專注,就是我病沒有了,每天要專注專想三十分鐘,天天不能間斷,大概一個月效果就出來了。這個只要持之有恆,不難做到的,真可以做實驗。我出家之後,遇到一個法師,大我五歲,人很聰明。他小時候出家,國共戰爭的時候,他被國民黨抓來當兵。他對當兵很不習慣,很想出家,但是年歲太輕,沒有辦法下來。他就裝病,他裝什麼病?醫生檢查查不出來,他裝心臟病,心臟病不好檢查。天天想心臟病,想了一年,真得了心臟病,這樣退下來。退下來,真得心臟病,就不能再把這個心臟病去掉,他就沒有這個能力。可見得心裡想東西,真會想出來。

  然後我們想,阿彌陀佛五劫這麼長的時間想極樂世界,不是想極樂世界怎麼依正莊嚴,他就想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成就了,極樂世界出現了。所以你知道極樂世界什麼樣子,四十八願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四十八願,極樂世界是四十八願功德之所成就,這個成就是自然的。確實,世尊在經上所說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連極樂世界都能成就,何況其他的小事?這個道理現在科學家給我們做了證實,我們想恢復身體健康,可以不用任何東西醫療,用念力。念力怎樣?就想阿彌陀佛就行了,把病忘得乾乾淨淨。阿彌陀佛沒有病,阿彌陀佛健康,天天念阿彌陀佛,天天想往生極樂世界。山西小院那些病人就是這樣恢復健康的,他們得的嚴重的癌症,三個月之後再檢查沒有了。他沒有想變健康,沒有想身體健康,就想往生極樂世界。他還有壽命,他自然身體就恢復健康。所以癌症怎麼死的?我看十之八九都被嚇死的。都是自己想,得了這麼重的病,怎麼辦?還能不能存活?他就決定不能活。我們今天知道,念佛功德不可思議,諸佛讚歎,諸佛護念,不求,自然的。這樣好、這麼樣殊勝的法門,我們怎能不幹?哪有這個道理!

  至心信樂,那就一定要學經教,讓我們的至心信樂慢慢能夠生得起來。但是這一點它有個障礙,這個障礙就是欲望,欲望就是煩惱習氣,這是無始劫來薰習成就的,它有很大的影響力。我們只有用念佛方法能夠突破這個難關,用其他的方法收的效果沒有用念佛效果大,因為念佛有阿彌陀佛加持你,有十方一切諸佛加持你。你說今天我也念佛,為什麼佛不加持我?你沒有誠意,你那個一念裡頭是半信半疑,夾雜著許許多多妄想、雜念,把你功夫破壞了。不是沒有效果,是有效果,這你自己一定要曉得,心愈清淨、愈平等,效果就愈顯著。這個世間一切,哪些是該想的,哪些是不該想的,不該想的丟掉,該想的也要丟掉。為什麼?不丟掉你出不了六道輪迴。我要到極樂世界去了,這個地方乾乾淨淨,全丟掉,我再也不沾染了,我們才達到一點至心。印光大師講的,至心就是誠敬,真誠恭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我們今天對於淨土的信仰有幾分恭敬心,這個誠敬心?至心信樂這是萬分誠敬,那個人念佛是一念馬上就見效。

  我們看到瑩珂法師,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那是至心信樂,一點懷疑都沒有,我一心一意就是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念來了,告訴他,你還有十年陽壽,等你臨命終時我來接引你。他不要了,我十年壽命不要,我現在就跟你去。你想想他要現在不去,等於阿彌陀佛給他授記了,十年之後佛來接引你,佛說的話不會是妄語。等於給他授記了,十年之後必定往生,他不要了,我現在就去。你看佛慈悲,答應了,好,三天之後來接引你。三天之後真走了。我們相信這個公案不是謅的,不是假的,《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頭都有。

  底下給我們解釋信樂,至心是真心。「信樂者,信順所聞之法,而愛樂之,即信心歡喜也。」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你對它生歡喜心,你對於這個歡喜,其他的就可以放下了。這個歡喜,其他的又放不下,那不行。這是什麼原因?真相沒搞清楚。繼續在教裡頭下功夫,一定完全搞清楚、搞明白了,徹底放下,真正做到隨緣妙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不再起分別執著了,就歡喜。你們搞什麼都好,玩什麼都好,我到極樂世界去了。搞什麼跟我都沒妨礙,我們各走各的路,肯定西方極樂世界。經典,這一部夠了,其他的全放下,這就學蓮池大師。

  「又至者,真也,誠也,實也」,這個至字有真、誠、實的意思。「心者,種也,實也。信者,真也,實也,誠也,驗也,滿也,忠也」,這一個字一個字給我們講。「樂者,欲也,願也,愛也,悅也,歡也,喜也,賀也,慶也」,這念老給我們解釋的。「故至心即是真、實、誠、滿之心」,滿是滿足、圓滿,「願欲愛悅之心,歡喜慶幸之心,以如是心而信之樂之」。我們對阿彌陀佛、對極樂世界的心態,這是第一重要的大事,我們用什麼心態來對待?「故謂至心信樂」。念老舉的這些例子說得好,我們要記住,簡單的把淨宗介紹給別人,這段話非常好。介紹給別人就是介紹給自己,講給別人聽也是講給自己聽,自己得的利益比別人多。

  下面說善根,「所有善根」。「善根者,身口意三業之善,固不可拔」,這善根第一個意思。身業、口業、意業,善的標準就是十善,身不殺、不盜、不邪行,口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意不貪、不瞋、不痴。三業之善,非常堅固,不會動搖,這叫善根,能生一切善法。這樣善根堅固的人很少,所以見異思遷,他還會動搖。「又善能生妙果,生餘善,故謂之善根」,善根能生一切善,稱之為根。「心心者」,這是心心回向,「純一之心也,淨念相繼之心也」。這個心是什麼?就是念阿彌陀佛的心,佛號從心生起來,從口念出來,從耳朵再聽進去,再回歸到自心。古人念佛用這個方法,它能攝心。心裡頭念,耳裡頭聽,出聲不出聲都沒有關係。自己聽自己的佛號音聲,外面的雜念進不去,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個裡頭有個訣竅,必須要把外緣放下,對外面事情不關心了,只照顧自己的念頭,這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把它照顧好。因為一分心,佛號就不見了,就沒有了,雜念取而代之,這個淨念就斷掉了,就不能相繼。所以,必須要把外緣放下,外緣隨它去吧,要常常這樣想,我一心一意就是求極樂世界,其他事情對我不相干。好很好,不好也好,對人、對事、對物歡歡喜喜,就是一句佛號。

  這就是李老師過去常講的愚不可及,誰做到了?鄉下阿婆做到了。她真放下了,沒有一樣事情不好,好事告訴她,好,點頭,不好的事情,她也點頭。她對你就笑咪咪的,口裡頭就阿彌陀佛,問什麼都是阿彌陀佛,你跟她講什麼也是阿彌陀佛,也不知道她聽見沒聽見,她全是阿彌陀佛。這是什麼?這是真正念佛人。「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阿公阿婆他們做到了,他沒有雜念。所以往生的時候他預知時至,瑞相稀有。而且這樣念佛的人往生,多半不會超過三年,我們在《往生傳》、在《淨土聖賢錄》,跟我們現前周邊的人,有這種念佛人,我們看到。

  我第一個不是看到,是聽到。那剛出家沒多久,大概二、三年的時候,星雲法師建佛光山,辦了個東方佛教學院,請我去教書。有一天晚上,月光非常好,夏天,那個時候佛光山是個荒山,沒有建築,只有一棟佛學院,規模也很大就是了。前面有個水塘,準備做一個蓮花池,還沒有動工。我們坐在岸邊,有十幾個同學,我們在談佛法。有個工人走到我們這兒來,我也讓他坐下,是佛光山的長工。佛光山的工程一年到頭沒有間斷的,許多工人住在那邊。這工人聽我們在談佛法,他就講他們鄰居老太太往生的故事,講給我們聽。那時候老太太往生才一年,所以一年前。老太太生前是很善良的人,不懂佛法,到處拜就是了,佛也拜,神也拜,見到什麼她都拜。三年前,娶了個媳婦,媳婦懂得佛法,學過佛的,就勸她婆婆不要到處拜,專拜阿彌陀佛,跟她講阿彌陀佛的好處。婆婆接受了,家裡面供了西方三聖,有個小佛堂,不出去了,在家裡念佛、拜佛,三年。

  往生的這一天,她也沒說,沒有說她往生。晚上,只告訴她家人,你們先吃晚飯,她要洗澡,你們先吃,她去洗澡。兒子、媳婦家人非常孝順,等她,等了很久還沒出來,去看看。真的,她換了衣服洗澡,叫,沒有聲音。最後在小佛堂裡看到了,她穿得整整齊齊,穿的海青,手上拿著念珠,面對著佛像站在那裡。叫她,不答應,仔細一看,往生了,站著走的。這個事情傳出去了,念佛三年,站著往生。老太太有智慧,不告訴家人,告訴家人大概家人有親情,哭哭啼啼的鬧她就走不了了,不說,走得這麼自在,這麼瀟灑。這個工人告訴我們,真的,一點都不假,勸我們念佛,親眼看見的,他的鄰居。這樁事情在高雄那一帶人都知道,我有一次在中山大學講演提到這樁事情,我下台之後,有幾個人告訴我,他們曉得,將軍鄉,台南將軍鄉。這不是謠傳,真的事實。

  所以一定要像這個老人一樣,待人接物一片慈悲,她一心嚮往極樂世界,這個世界萬緣放得下,人真像彌勒菩薩一樣。所以,身口意三業之善,真正的堅固不可拔。心心,淨念相繼之心,那就是念念不離阿彌陀佛,做一個真念佛人,決定得生淨土。不要想自己有什麼煩惱、習氣、業障,不要想這些,就想阿彌陀佛。煩惱、業障不斷自己斷了,不消自然消了,就這一句佛號,真實不虛。古來這些祖師大德稱這個法門第一法門,四十八願稱這一願第一願。

  「回向者,回者回轉,向者趣向,回轉自身所修功德,而趣向於所期」,所期望的,「謂之回向」。我們所希望的,極樂世界,我們所希望的,親近阿彌陀佛,把所有功德迴向給我們所期望的。絕不求人間富貴,絕不求名聞利養,也不求健康長壽,只求西方極樂世界,這叫回向。「《華嚴大疏鈔》」,就是《華嚴疏鈔》,「曰:回者轉也,向者趣也。轉自萬行,趣向三處,故名回向」,這就是常說的三種迴向,「三處,謂眾生、菩提以及實際」。這是一般迴向,真正學佛人就是迴向這三處。我把我所有修的功德迴向給眾生、迴向給菩提,我什麼都不求。菩提是智慧,我只求智慧,除智慧之外其他的我都不求。迴向實際,實際就是自性,我迴向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今天我們學淨宗的,我們迴向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迴向阿彌陀佛,我只希望往生,只希望見阿彌陀佛,迴向眾生,這樣就好。又《往生論註》下卷說:「回向者,回己功德,普施眾生」,把自己所修的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共見阿彌陀如來,生安樂國」,給一切眾生做善根福德因緣,我到極樂世界,希望他們將來都能信願持名,往生淨土。「是即願中回向二字之義」,這一願裡面所講的迴向。

  「願生我國即回向之鵠的,願我一切眾生,往生極樂國土」。鵠的是從前射箭箭靶,那個箭靶的紅心叫鵠的。現在打靶也是,也一樣的。你的目標、你的中心點就是願生極樂世界,不辜負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勸我們往生,勸我們求生淨土。大乘經教裡頭勸學,不是我們根性,理論太高、方法太難了,我們在這個世間壽命又短促,這是真的。到極樂世界一切都圓滿了,我想學什麼樣的經教,到極樂世界再完成,現在統統放下。極樂世界什麼?第一個我有長壽,那麼長的壽命,我有的是時間;第二個好老師,阿彌陀佛跟十方諸佛如來。要學《華嚴經》到華藏世界去,親自聽毘盧遮那佛來傳授,這是最好的老師;我要想學《普門品》,我到極樂世界親自聽觀世音菩薩來教我,沒問題。不要在這個地方浪費時間,幹什麼都到極樂世界去再幹,現在一點時間都不浪費,我就專心念阿彌陀佛、專學《阿彌陀經》,我就靠這個決定得生淨土。

  生到淨土之後,法門無量誓願學。煩惱無盡誓願斷,只要你生到極樂世界,煩惱自然就斷掉了,不用操這個心,不斷自然斷了。所以到那個地方兩樁事情,一個學法門,一個成佛道。法門學成功,佛道就成了。所以四弘誓願,我也是講了多年,我也常勸人,我們只學前頭兩願,要發眾生無邊誓願度,所以要迴向眾生。四弘誓願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第二願是願生西方淨土,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都到極樂世界去完成。我們今天處在這個環境,遇到這個法門無比的幸運,難信之法,我們居然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真相信,不再懷疑。真正發願,在娑婆世界這一生是最後的一生,下一次來是乘願再來。菩薩來應化,不是業報而來,我們這個業報身到這個地方結束了,不再搞了。

  「十念者,如《觀無量壽經》曰: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十念。「《箋註》曰」,《無量壽經箋註》,丁福保居士註的。丁福保居士註這《無量壽經》,他採取的本子是彭際清的節校本,也非常難得,節校本容易看。《箋註》曰:「十遍稱名」,就是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念十聲。「望西曰:經十念頃,專稱佛名,為十念也。此言念者,謂稱南無阿彌陀佛。經此六字頃,名一念」。這個意思就是這個名號念一遍,六個字念一遍,叫一念,念十遍叫十念。「以上經論義同」,《觀無量壽經》跟《箋註》意思都相同。

  「乃至十念者,指稱念名號,下至僅得十念者,亦得往生」,這是講念佛功夫最差的、最下的。最差、最下也能往生,何況其上的。你每天能念得多的,那更沒話說。黃念老往生給我們做榜樣,他病重的時候,最後的半年,他告訴我,每天念佛十四萬聲,他計數的,十四萬聲。他跟虛雲老和尚學禪,禪放下了;跟貢噶活佛學密,密也放下。臨命終時專念佛號,給我們做榜樣。夏蓮居老居士也是通宗通教、顯密圓融,最後往生專念彌陀,到最後一招統統都走這個法門。十念是講最下的,一生當中只念了這十聲,臨命終時也能往生,所以叫「乃至」。「若能多念,則多多益善矣」,愈多愈好。十念還有很多問題,這後面統統要跟我們細說。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