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解演義 > 41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十一集)  2010/5/16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04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四十三面倒數第五行,從當中看起。我們從:

  「彌陀之一乘願海,六字洪名,圓融具德,超情離見,舉體是事理無礙、事事無礙之一真法界,故非思量分別之所能知、語言文字之所能及,故云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我們看到這裡,前面我們學習到這一段。這是早年的祖師大德們苦口婆心,幫助我們對淨宗法門建立信心,為我們說出彌陀的本願,確確實實是期望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能成就無上菩提,這叫一乘願海。這個事情能做得到嗎?經論上常常說「濁惡凡夫,五濁惡世」,造作惡業的這些凡夫能在一生成佛嗎?這個話誰能相信?實在說,有沒有人相信這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能不能相信?讓我們想起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面,給我們講六個信,六個信第一個就是信自己,第二才是信他,這個他是指本師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如果對自己沒信心,沒信心的人多,不是壞人是好人。我初學佛的時候,有一個好朋友同事,是我們班上的一個祕書,我們常常有往來。我學佛,他太太不敢上佛寺,不敢進大殿,我問她:為什麼?她說自己造的罪業太重,不敢見佛菩薩。好人,不是壞人,知道自己起心動念、行為不善,知道,不是沒有良心,知道,不敢。這個對於淨土法門,就很難在一生當中得到利益。聽到能信、能理解,正是我們前面所說的上根人,不是下根。

  《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能信、能解、能發願、能照做,這就是上根人,這裡說的專接上根是指這些人。這顯示什麼?顯示出性德,自性裡頭本具的智慧德能是不可思議。宇宙萬法是自性所現所生的,自性能生能現、萬德萬能,沒有說這樁事情它做不到,在經上沒有這種說法。佛不度無緣之人,那個無緣是他不接受,他不能依教奉行;他要接受、他要依教奉行,沒有一個不得度。我們在前面讀到,五逆十惡臨命終時一念十念決定得生。語氣這樣的堅定,讓我們看了一絲毫懷疑都沒有,這是性德起用。所以一定要曉得,六字洪名圓融具德,為什麼?超情離見。這一句把道理說出來了,六道凡夫有情執,四聖法界沒離見,超情離見四個字就超越十法界,超情是超越六道,超見是超越四聖法界。所以舉體,體是自性,事理無礙、事事無礙這才稱為一真法界。諸位要知道,一就是真的,二就妄,就不是真的。所以佛在大乘經上講得很多,起心動念就是妄,為什麼?起心動念就二,一動就是二。道家也是這麼說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說得有味道。一是什麼沒說清楚,只說一,二是什麼也沒有說清楚,二生三,三生萬物。

  我們學了《華嚴》、學了《妄盡還源觀》,很清楚,一是什麼?一是自性清淨圓明體。二是什麼?二是依正莊嚴。三是什麼?三是示三遍,也可以說三是阿賴耶的三細相,真的三生萬物。道家的這些聖哲給我們起了這麼一個頭,沒細說,佛法裡頭細說,顯一體是一,起二用是二,示三遍這三,三生萬物。《還源觀》上講的三遍,無論是物質現象,或者精神現象,都具足三種周遍。第一個「周遍法界」,第二個「出生無盡」,變化無窮,這能生萬物,第三個是「含容空有」,《還源觀》上講的。照大乘裡面講,一是自性、也叫法性,二呢?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個無明是什麼?阿賴耶。你看,一真一妄,二了,一是真心,二是妄心,妄心出來了。妄心裡面有三個特性,三種現象,業相、轉相、境界相同時出來,科學家說能量、信息、物質,這是能生萬法。能量是阿賴耶的業相,也就是振動,現在科學裡面講振動,轉相是信息,境界相是物質,從這裡生起來的,這是講宇宙、萬法,人生是講自己,從哪裡來的,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宇宙怎麼來的,宇宙之間萬事萬物為什麼會有變化,這些變化全是轉相,也叫見分,它起的作用,《還源觀》上三種周遍,這是第二種,出生無盡,這句話就是變幻無窮。它為什麼會變?因為有情眾生他有分別、有執著,所以一切境界相都隨著他念頭在轉變,就這麼個道理。念頭清淨變淨土,念頭不清淨變穢土,念頭善變善境界,三善道,念頭不善現三惡道,千變萬化。

  佛告訴我們,你可別當真,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諸佛菩薩跟六道眾生生活在一起,為什麼生活在一起?他本來就在一起,只是你自己不認識,你迷了,本來是在一起的。在一起,我們住穢土,他們住淨土,這什麼道理?其實大乘教理我們常常讀,讀了什麼?你在生活上就忘掉,你沒用上。心淨則佛土淨,他們這些人覺悟,心清淨,所以跟我們住在一起,他還住淨土。我們呢?我們心染就住穢土,我們心善就住天道,心不善住三途,十法界依正莊嚴,沒離開當下一念,這完全給你講真話。你說哪個境界不是華嚴境界!你找不到一處是在華嚴之外的,找不到;換句話說,究竟圓滿的就是華嚴境界。無量壽是華嚴境界的核心,無比殊勝的圓滿,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一就是真,動個念頭就是妄,一真就沒有了。誰見到一真?誰住在一真?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以上,確實跟我們是重疊的,是沒有離開的。所以不是思量分別之所能知,思是第六意識分別,量是第七識執著,我們用第六識、用第七識,也就是說用執著、用分別的心,你決定不能夠了解真相。

  所以大乘法裡面教導學人,離心意識參。我們世間東西叫研究,不明瞭的時候好好研究研究,研究沒有離開心意識,還是用它。佛法呢?佛法不用心意識。為什麼?心意識是妄心,心意識就是阿賴耶。心是阿賴耶識,意是末那識,識是第六意識,所以心意識是阿賴耶,妄心,不是真心。不用阿賴耶了,不用阿賴耶,阿賴耶就變成大圓鏡智;不用末那,末那就變成平等性智;不用意識,意識是分別,不分別了,不用它,意識就變成妙觀察智。轉八識成四智,在《華嚴經》上,你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你脫離了十法界,你住在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十法界在同時同處,這很神奇,同時同處,不同維次的空間,就不同維次,如果把維次突破,你就看到同時同處。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維次,所以四土三輩九品都在一起,一點障礙都沒有,那個世界是事理無礙、事事無礙,那叫一真。分別思量、語言文字都無法去形容它,唯證方知,所以說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九法界的眾生如何能信能解?要靠佛力加持,佛菩薩給我們說明這樁事情,而且還細說。我們真聽懂,真明白,相信,不疑惑,叫解悟,不是自己親證的境界,佛菩薩跟我們說,我們真懂、真明白。

  「行人若能於此無上甚深微妙之法,稍生信解,其人必是上根」。我們相信這個法法爾如是,不是什麼人創造的,不是什麼人發明,本來就是這個樣子,自性,自性有體、有相、有作用。《華嚴經》上講的「大方廣」,大是形容它的體,方是說相,廣是說作用。自性也有體相用,體的體相用那太微妙,真的是唯證方知。相的體相用、作用的體相用,我們從親近佛菩薩,接受佛菩薩的教誨,我們稍生信解,生起少分的信解,信解都不是圓滿的。這少分的信解,遇到淨宗法門,能夠真正發心往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依教奉行,執持名號,這個願望一定能成就,這就是上根人,為什麼?他一生成佛。這就是彌陀一乘願海,稍生信解的人都能入彌陀一乘願海,這還得了嗎?「故云專接上根」,上根是這麼個解釋法。可是我們要很冷靜、客觀去看這樁事情,對淨宗念佛求生淨土,真正一點懷疑都沒有,全程肯定的接受,依教奉行的人不多,真不多!這對誰說?對淨宗學人來說。一般修淨土的他是不是真心?不是真心。真了解了?沒有。他那個信心是古人講的露水道心,或有或無,有時候有,有時候他就沒有。這也是顯示出這個心是動的,念頭剎那剎那在轉,轉得太快,轉的速度我們無法想像。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換算三百二十兆,一彈指三百二十兆的念頭,你說這個速度多快。所以從這些振動當中,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講得很具體,十法界依正莊嚴種種色相不相同,原因是振動的頻率不一樣。振動頻率慢的就變成物質現象,物質現象裡面非常堅硬的泥沙、石塊,我們現在說變成固體的。振動頻率再快一點的,就變成樹木花草、變成一些動物,也是物質,比較柔軟一點;動作再快一點的,變成自然現象,頻率不一樣。我們就眼前這個例子來說,實際上它包括十法界依正莊嚴,這個我們理解、明白了,有科學的數據。所以這個法門,彌陀如來專接上根,一生圓滿成就。

  「同時如來從真實慧中開演此法門者,欲惠眾生真實之利也」。如來就是阿彌陀佛,他老人家從真實慧中,這個真實慧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從外來的。這個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是精神現象的根源,它起兩個作用,一個是物質現象的作用,一個是精神現象的作用,精神現象是從真實智慧裡面,從這個根裡面發生的;物質現象是從德相裡面生的,智慧、德相這是自性本有的。所以自性裡面德相就變成物質現象,自性裡面的智慧就變成精神現象。在佛法裡物質現象稱為色法,精神現象稱為心法,心法通常在自性裡面是見聞覺知,在阿賴耶裡面稱為受想行識。受想行識從哪來的?從見聞覺知裡頭來的。真實慧中開演這個法門,淨土法門,淨土的物質世界,大家都曉得,西方極樂世界它是物質世界,不過這個物質跟我們這邊物質又不一樣,它比我們的物質殊勝,殊勝在哪裡?它們的物質現象裡頭,精神現象特別明顯。我們這個世界的物質現象,物質現象有精神現象,它比較遲鈍,不是沒有,有,你不容易發現它有,它在那裡起作用,它起的作用你不知道。其實十法界的依正莊嚴,跟西方極樂世界、跟華藏世界,一絲毫差別都沒有,而是什麼?而是境隨心轉。我們地球上居住的人愚痴,所以物質現象也愚痴,人愚痴,它也愚痴。西方極樂世界的居民,他覺悟了,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物質現象它也覺悟,就這麼個道理,真的境隨心轉,一點都不錯。

  你看它們的物質現象能說法,表法非常明顯。我們這個世間物質也表法,只有什麼人看到?心地清淨的人、觀察敏銳的人他看到,跟極樂世界沒有兩樣。我們一般煩惱習氣很重,迷失自性很深,看不出來。這些大道理我們要能掌握住,對我們現在修學就大有幫助,幫助你開悟。時時刻刻都有小悟,都有悟處,積小悟就成大悟,積大悟就變成大徹大悟,所以人心不能不在道上。什麼是道?大乘佛法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道;在世間法裡面,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是道。我們把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用這十二個字統統代表,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不離這十二個字,都能與這十二個字相應,那你就叫行道。你行在道上,你沒有離開軌道,你將來一定能夠證道,這十二個字是性德,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佛菩薩應化在九法界,開演這個法門。所以末後一句念佛,這個念佛重要,唯有信願持名你才能回歸性德。極樂世界是性德成就的,極樂世界是性德的大圓滿,你說它多重要。我們不從這個道,從另外方法去證得,很難,為什麼?它要斷煩惱習氣。這個法門告訴我們,不需要斷煩惱習氣就能成就,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你就能生淨土。所以彌陀欲惠眾生真實之利,欲是他的願望,這個惠是給予,給予眾生真實的利益。

  「故此法門必方便究竟,普被三根,普令現在當來一切凡愚濁惡眾生悉登彼岸,故此甚深之法,復又傍及中下也」。彌陀這個法門必定是方便究竟的,這方便到家了,沒有再比這個法門更方便的,普遍可以加被一切根性的眾生,這三根是上中下,所有不同根性的眾生遇到這個法門都能得利益,而且都能夠一生成就,下下根人也能一生成就,這個了不起!下下根就是五逆十惡,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遇到善友勸你學這個法門,可是你得相信,立刻回頭,發願求生,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個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我們知道下下品也是阿惟越致菩薩,真正不可思議。確實是下下品,但是在西方極樂世界,他所表現的神通道力跟阿惟越致菩薩沒兩樣,這不是他修得的,是阿彌陀佛加持他的,所以他就有能力像其他菩薩一樣應化在十法界教化眾生,他就有這個能力。如果不是淨宗法門,他要什麼時候才能夠回到六道十法界裡面去幫別人?他一定要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也就是證得圓教初住的地位才行。要是勉強,我們把這個標準降低,降到最低也是證阿羅漢果,見思煩惱統統斷盡,他超越六道輪迴,再回到六道,他能幫助六道眾生,他不會再迷惑。三種不退,他證得位不退;諸佛菩薩以威神加持他,幫助他達到行不退;念不退他沒有,他還沒有得到。這是慈悲心很重的人,自己還沒有大成就,有這點小成就,就急著去幫助別人,這一類的。

  所以我們如果把事實真相都了解,你才真正知道淨土法門的不可思議,太殊勝!我們學淨土,學淨土就是學阿彌陀佛,學阿彌陀佛必須有阿彌陀佛的宏願,以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願一切眾生悉登彼岸,這個彼岸是大般涅槃,就是究竟成佛。彌陀本願,我們沒有這個本願的話,跟阿彌陀佛就不相應。所以蕅益大師講得很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如果你心量很小,只顧自己,沒想到別人,這個與阿彌陀佛的願不相應,你發願求生淨土能不能去?不能去。原因在哪裡?你跟阿彌陀佛的願性質不一樣,阿彌陀佛是為普度眾生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個眾生都不捨的;你是專為自己,沒有想到別人,你也發願求生,願的性質不一樣,那去不了,這個道理不可以不知道。所以古聖先賢把這部經跟《華嚴經》,看作是等量齊觀,說《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大本《無量壽經》,不就這個意思嗎?所以心量不大怎麼行?在本經,你看看夏蓮公分的這四十八章,也叫四十八品,第二品「德遵普賢」,太明顯了。經文上「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普賢之德就是十大願王,每一願的境界都是遍法界虛空界,所以稱為大願。不是對某一個人、某一個地區,不是的,它的對象是遍法界虛空界。我們沒有這麼大的願,跟阿彌陀佛就不相應。所以蕅益大師跟我們說出往生的條件,能不能去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的淺深。現在我們知道,往生是第一樁大事,品位高下不在乎,到那個地方親近阿彌陀佛,向上提升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自己能勇猛精進的話,那速度太快了。所以十方菩薩沒有一個不嚮往極樂世界的,什麼原因?就是把修行境界提升的速度加快。至於上根我們不會懷疑,下根、下下根很愚痴的人不能輕視,為什麼?有緣分聽到這個法門,看到淨宗經典,見到佛菩薩形像,肯定是多生多劫學佛人。為什麼這一生這個樣子?情執、煩惱太重,迷了,迷得太深,情執太重,所以這一生當中都沒有遇到佛緣,臨命終時才遇到。雖然是臨命終時遇到,不遲,把他阿賴耶識過去那些種子都引出來,這個速度太快,剎那之間阿賴耶的種子已經出來了,他最後那很短的時間他就接受,他就相信、就發願,他真的佛來接引他往生。這裡頭講宿世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可思議,這我們凡夫不知道的。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至於謂此為專接凡夫者,蓋顯如來之大慈大悲,世尊憫念末世凡愚,障深苦重,乃發無上宏深大願,故號願王」。這是為我們說明專接凡夫,目的是讓我們這些愚痴的凡夫,能真正生起信心,不再有自卑感,不再有罪惡感。自卑、罪惡感都是我們念佛往生的障礙,這個障礙必須要把它化解,我們在這一生修學當中才順利的通過,決定得生,這個重要。這是顯示出如來的大慈大悲,這個如來是阿彌陀佛,下面的世尊是釋迦牟尼佛。彌陀的慈悲,無緣大慈是沒條件的,同體大悲。確實諸佛如來跟遍法界虛空界裡所有一切眾生,這個眾生意思要知道,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做眾生。所以眾生的範圍太大,包括我們今天所講的動物、植物、礦物、自然現象,夜晚我們看到星空,無量無邊的這些世界,星球世界全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統統是眾生。諸佛如來他們明心見性,知道所有一切眾生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能生能現,一切眾生是所生所現,所以他們跟佛是一體。眾生迷失了自性不承認,諸佛覺悟了心性知道,他肯定一切眾生是自己,所以叫法身。法是什麼?法是萬法,萬法就是我身,我身就是萬法,這叫法身,法身不滅。我這個身有生滅,法身不滅,不生不滅,法身才是自己的真身,我這個身是法身裡面的一個小細胞。其實這個細胞也是不滅,科學家老早就證實精神不滅、物質不滅。

  《還源觀》上舉例子舉得好,你看它舉一塵,依報裡的一塵,一塵周遍法界,塵塵周遍法界;一塵出生無盡,塵塵出生無盡;一塵含容空有,塵塵含容空有。你看那是什麼境界?像這些大經裡面的教誨,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常常把它拿來作如是觀,成為我們的觀想,成為我們的觀念,我們不知不覺就入進去。所以會修行的人,會的人他的觀念全是經典上所說的觀念,經典上是佛知佛見,所謂佛知佛見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見解,是自性,我們回歸自性,這是煩惱習氣重的凡夫,沒有能力大徹大悟,用這個方法就非常的巧妙。這顯示出如來接引眾生無盡的慈悲,無量無邊的善巧方便,幫助我們障深苦重,末世就是末法時期,來幫助我們。他發的無上宏深大願,這大願就是四十八願,稱為願王,願中之王。過去、現在、未來遍法界虛空界裡面的諸佛菩薩,為眾生所發無盡大願,歸納起來不外乎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再歸納是四弘誓願,四弘誓願展開就是細說四十八願。四弘誓願大家都知道,第一個「眾生無邊誓願度」,第二個「煩惱無盡誓願斷」,第三個「法門無量誓願學」,末後一個「佛道無上誓願成」。彌陀、釋迦幫助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能滿這四大願,他們做到。問題我們能不能行?相不相信?稍稍有一點懷疑就變成障礙。

  所以疑,佛把它擺在根本煩惱裡面,根本煩惱六個,貪瞋痴慢疑,後面一個是惡見。惡見是什麼?惡見是五種見惑,這惡見裡有五種,合起來叫見思煩惱,那個見就是惡見。這裡面的疑不是普通的疑惑,是對於佛菩薩的教誨懷疑,你懷疑就不相信,你沒有信哪有願?這一生就空過了。所以這疑,你就知道它的害處多大,決定不能懷疑,要全程肯定。要相信《金剛經》上所說如來的五語,「真語」,佛說的話是真話、實話,老老實實的,不欺騙人的。「如語」,如語這兩個字講得好,完全跟事實真相一樣,不加一點,也不減一點,叫如語,所說的都是事實真相,諸法實相。佛菩薩欺騙我們,憑什麼?佛菩薩不但四相破了,四見也破了,「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他為什麼要妄語?他對我們一無所求,為什麼騙我們?一無所求騙人大概只有神經病,你看看佛菩薩像不像神經病?不像!我們能不相信他嗎?不相信他,他不吃虧,吃虧的是我們自己。這麼好的一個好心人來對待我們,我們還要怪他,還要誤會他,還錯解他,你說這個罪業多深、多重。所以佛把這個字擺在貪瞋痴慢後面,疑。佛家講貪瞋痴三毒,我常常講五毒,那兩個毒是什麼?慢是毒,傲慢,疑是毒,五毒。裡面有五毒,外面有五欲七情,你能不生病嗎?你能不造業嗎?生病苦了你的身命,造業苦了你的法身慧命,不能不認清楚!

  世法、佛法的成就,古聖先賢的教誨,在中國實驗了五千年,通過檢驗的,說明那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教學的原理原則是什麼?就是中國古人講的孝道跟師道。孝道表現在敬祖宗,師道表現在尊師重道,為什麼要尊師?尊師的目的是重道,師是代表道的。一個人他能成聖成賢靠什麼?就靠這兩個人。父母教兒女,他教兒女的核心是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尊重老師,就是尊師重道。老師教學生中心的理念是什麼?是孝順父母。孝順父母,父母不好講「我是你的父母,你應該孝順我」,兒子說「我為什麼要孝順你?」不好講,要外人講,這樣教成功的。老師也不好意思說,「我是老師,你是學生,你要尊重我。」這說不出口的,這話得父母說。所以兩個人把這個學生教好,把人教好,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他們表演,表演是為小孩。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好像是六歲進學堂,學堂是私塾,在我一個親戚姑母家裡那個祠堂。那祠堂現在也沒有了,我回去看的時候沒有了,是一塊平地。進學校的頭一天,父親帶著我,帶了一點禮物供養老師的,學堂同學三十幾個人,人數不多,三十幾個人,都已經站在禮堂,禮堂就是祭祖先的大殿,當中供了一個牌位,「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神位」。同學站在兩邊,老師站在上面,我們新來的學生先拜孔子的神位,沒孔子像,向孔子神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禮,清朝時候的大禮。拜完孔子之後,我父親請老師上座,坐在孔子牌位的前面,我父親帶著我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禮,再送上禮物。就這麼一個表演,我們一生不能忘記,一生對於從事於教育工作的人,那個尊重的心自然就生起來,所以一堂課,這教育多重要。每一個同學進來,以後有新的同學進來,我們算是老同學站在旁邊看一遍,每一次學生來的時候,這個禮節我們就看一遍,看熟了,一生當中從內心裡面尊敬老師。對於道學看得比什麼都重。

  以後我到台灣,你看看我親近方老師,親近章嘉大師、李老師,好像都很投緣,其實是什麼?其實是尊師,我心裡很清楚。這個清楚不是當時,是隔了十幾二十年,我明白了,老師素昧生平,一見面就那麼好的印象,就給我那麼好的待遇。特別是方老師跟章嘉大師,就叫我每個星期天到他家裡,給我兩個小時單獨上課,這我們作夢都不敢想的,什麼原因?尊師重道。大概現在學校的學生,對老師沒有像我那樣的恭敬心。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這是說什麼?老師很想教你,你能不能接受?老師從什麼地方看到你能接受?看你誠敬。真的一分誠敬你得一分,十分誠敬得十分,我們對老師沒有十分,也得有個八、九分,所以老師很滿意。老師一生他唯一的一個目標就是想傳道,有人把他東西傳下去,後繼有人。這中國古人講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他的東西沒有人傳,他一生的遺憾。實在找不到人的時候那只有著書、著作,著作流傳下去之後,看看以後的人,有緣的人,讀到他的書,真看懂了,幫助他成就。所以遇到有這個緣分的人,不會捨棄的,老師一定抓得很緊。我們在那個環境當中,跟老師不認識,一分錢的學費沒繳,特別開課教我,不讓我們到學校去旁聽。所以我們這一生有這麼一點小小的成就,不能不感謝老師,念念不忘老師。我學習,上課是跟同學們分享,我學習的感想、我學習的心得給諸位做報告,我都會把我的老師照片放在我面前,我要向他們做匯報,我沒有一天離開老師。老師的教誨,我一定是盡心盡力努力去兌現,落實到生活裡面,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人的一生成就靠父母、靠老師。所以不孝父母的人,在這個世間肯定是一無所成;不懂得尊師重道的,他一定學不到東西,無論是世法、佛法,沒有例外的。現代的人對老師輕慢,所以世出世間的學術會斷掉!如果這個聖學斷掉之後,這個社會就一片黑暗,這就是世界末日的徵兆,世界末日的現象,你說多可怕。怎麼樣拯救這危機,沒有別的,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認真努力學習古聖先賢,救了自己。自己這一生即使不求生西方淨土,來生也在天上不是在人間,人間沒有那麼大的福報,你的福報,欲望沒斷你在欲界天,五欲要是很淡薄的話,你會生色界天。如果是念佛遇到淨土法門,你肯定到極樂世界,一生作佛去了,這是究竟的圓滿。

  我們看下面這一段,「大願之核心乃第十八願」,這一願的願文全部節錄下來,「文曰: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是第十八願的願文,這一願隋唐時代祖師大德們特別拈出來,這是四十八願裡最重要的一願,保證一切眾生一生成佛,這還得了嗎?十方眾生,我們在內,我們不在外。十方眾生聞我名號,我們今天聽到了阿彌陀佛,聽到這個名號。下面這條件我們有沒有?至心信樂,至心是真心,真誠到極處,我們是不是這個信心?樂是愛好、喜歡,對淨宗法門、對阿彌陀佛,真信、真喜歡。所有善根,這一生的修行,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都迴向給西方極樂世界,做為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資糧。願生我國,這個我國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這是西方極樂世界,這我們應該要做的。下面說乃至十念,一生不信仰宗教,一生沒有遇到佛法,臨命終之前一天、兩天,你遇到善友,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你,你一聽就接受,就真正能做到至心信樂。我這一生還見過這麼一個人,早年在美國住在華府的周廣大先生,一生不相信宗教,得了癌症,癌症末期,醫生放棄治療,家人就慌了,到處去求神拜佛。正好我們在那邊有個佛教會,華府佛教會。找到我們,我們去了幾個同學,看他樣子真的是不行,勸他求生西方淨土,把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簡單介紹給他。這人有善根,一聽立刻就接受,告訴他的家人不要再去找醫生,不要再去求什麼藥物,統統念佛幫助他求生淨土。三天他就往生,往生的瑞相好,一家人都相信,真的有不可思議的感應。佛發的這個願,十念一念決定往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他就不成佛;現在法藏比丘已經成佛,他的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不能往生的,底下後頭有一句,「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我們在前面念過,《觀經》裡面的五逆十惡,只要在臨終之前聽到這個法門,至心信樂願生我國,乃至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講五逆。所以這一句裡頭,它最重要的一句是末後一句,毀謗正法那就沒法子,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這就沒法子。假如不毀謗,真正生起信心、願心,五逆十惡統統得生,這是淨宗法門無比殊勝之處。

  下面念公說「蓋以生死凡夫,迷心逐境,沉淪苦海,頭出頭沒,若無此十念必生之大願,眾生何由得出輪迴」。這話是真的,如果彌陀沒有這一願,六道裡面的生死凡夫就太可憐!迷心逐境,現在這個社會現象已經達到極處,迷失了真心,什麼是真心?真誠、清淨、平等完全迷了。迷失了真誠就是虛偽,虛情假意。迷失了清淨你就染污,現在大家知道地球染污,地球的染污非常嚴重,地球為什麼染污?人心先染污,然後地球就被染污。佛法說得好,「心淨則佛土淨」。所以今天講環保,我們在講經的時候談到多少次,環保能不能做好?不可能。為什麼?心不清淨,你環保能做得成功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真正懂得環保,是先保護自己的清淨心、保護自己的真誠心,一定要提倡孝道、要提倡師道,才能救自己、才能救眾生。這個兩道是不能缺的,一邊沒有了,那邊就不能成就,確實好比鳥的兩個翅膀一樣。在中國五千年來,這個社會能長治久安靠什麼?就靠孝道跟師道。所以中國人把師道看得很重,老師的身分、地位跟父母完全一樣,父母過世兒女守喪三年,盡孝,報父母恩。老師死了之後,學生對老師心喪三年,就是沒有孝服,差別就在此地,除這個之外沒有差別,念老師的恩。

  父母、老師在世,你看中國的稱呼上你就知道,中國人有名、有字,名是父母起的,你沒有成年的時候大家稱你名,成年之後不能稱名。中國古代男子二十歲成年,女子十六歲成年,成年就戴帽子,就行冠禮,表示你是大人,不再是小孩。從行冠禮那天開始,人不再叫你名,冠禮的時候送你一個字,這個字是誰送的?大概是你的兄弟、朋友們,平輩送你這個字。以後稱名只有你父母,你的祖父母,你的伯伯、叔叔家親統統稱字,對你表示尊重。你將來在朝廷做官,皇上稱你字不稱你名,對你尊重,你就知道稱名只有父母。另外還有一個人一生稱你名,老師,老師跟父母一樣,不稱你字稱你名。所以出家人有名、有字,在你受戒的時候你有字號,誰一生稱你名?你的剃度師稱你名。還有一個人傳法的老師,佛法裡面稱和尚,和尚是親教師,你的法是他傳給你的,他一生稱你的名。從這個地方你就曉得,人生兩個恩德最大的,父母跟老師,終身不忘,常常想念父母、老師,你就不會有邪念。心有邪思,你馬上想起來,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邪思邪念都沒有,他怎麼會做壞事!哪有這個道理?聖人教誨對一個人影響多大。老師對學生的愛護跟父母沒有兩樣,有時候勝過父母。所以不孝父母,大家知道這是大逆不道,不敬老師跟不孝父母的罪是同等的,這我們不能不知道。

  我們今天的老師是釋迦牟尼佛、是阿彌陀佛,釋迦、彌陀在哪裡?就在這部經上。這部經我們要不好好的學,就是不孝老師;這本經裡面的教訓,我們不能落實在生活上,我們怎麼能對得起釋迦牟尼佛?我們這一生不能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就對不起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希望我們到極樂世界,那是非常好的修學環境,在法界虛空界裡找不到第二個地方能跟它相比,能到那個地方修學,沒有一個不成佛的,保證你成就。如果我們還留戀六道,錯了。父母沒有學佛,不知道佛法的殊勝,對我們的期望都是世間名聞利養;我們學佛之後,父母也明白,他看到他也明白。我們在佛法上成就,他們得到利益,諺語所謂「一子成佛,九祖生天」,你看你往上面去,九世的祖先都生天,孝感天地。我們要報父母的恩,真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報恩!佛法上不能成就拿什麼報恩?這四個字要特別提醒,我們不能夠迷,真的不迷你就不會逐境,逐境是你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你還會被境界所轉,你迷而不覺。換句話說,迷心的現象是什麼?是自私自利,是搞名聞利養,是貪愛五欲六塵,心裡面還是貪瞋痴慢這是迷。迷心學佛,迷心就是輪迴心,學佛出不了六道輪迴,修得再好,果報在人天,人天福報出不了六道輪迴,這不能不知道。出不了六道,在六道裡面,肯定是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就沉淪苦海,頭出頭沒。在六道裡面,你生到三善道好比是頭出,時間很短,沉淪到三惡道時間很長。所以六道裡,三惡道是老家,三善道是出來觀光旅遊,時間很短暫,你說這多苦,佛要救度這些苦難眾生。若無此十念必生之大願,這就是究竟方便法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後面會跟你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眾生真的因這個法門,而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

  「故為多障眾生,特垂方便,開此易行之法,甚至於經滅時獨留此經,以作舟航,故云專為凡夫也」。這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釋迦牟尼佛的法滅盡,他老人家的法運一萬二千年,現在已經過了三千多年,大概還有八千九百多年,世尊的法運。那個時候佛法經教統統在世間消失掉,這部經還在,這部經最後滅,《無量壽經》還在。《無量壽》哪個本子?肯定是這個會集本,肯定是黃念祖老居士這個註解,這本書是最後滅的。這個書滅了之後,多住一百年滅了之後,只剩下南無阿彌陀佛,只剩下這六個字,還要傳一段時間,在那個時候有人聽到這六個字名號,能夠發願執持也能往生,真正不可思議。我們今天在這個時代,要想自己免於患難,要想家庭幸福,要想社會安定,世界和平,除這個方法之外沒有第二個方法。怎麼樣化解災難?在佛法裡是講經教學。為什麼?人覺悟,災難就沒有了;人迷惑了,災難現前。境隨心轉、相由心生,這是原理,永遠不變的原理原則,我們要記住。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