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法師晨間講話—返躬自省,不向外求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四二集) 2023/11/22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32-007-0442
諸位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繼續來學習《感應篇彙編》節要第三十八條:「若不返躬內省,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這一條是雲谷禪師給了凡先生一段很重要的一個開示。因為我們人生在世間,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願望。好的願望,大家都希望求得。比如說求官位、求財富,這是全世界人大家都很重視的,求長壽、求兒女等等的,一些好的願望,大家都想要求得到。有的人他求到了,有的人怎麼求也求不到,這個就是各人的命運不一樣。命運是過去世我們自己造的因,造的善的因比較多,這一生得的善果也就比較多、比較大;過去善修的少,這一生得的就少。過去世惡造的多,這一生來都是受災受難;惡造的少,災難比較小,所以離不開善惡因果。
我們上面一條,六祖講:「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我們佛門講「萬法唯心」。「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個心的道理也很深廣,詳細都在大乘經裡面。一切都離不開心,離不開自己這個心,我們只要有起心動念,就免不了吉凶禍福。你起的是好心,為公的心,感應是吉,吉神。如果起一個自私自利的念頭,感應就是凶神。小叫吉凶,大就感召禍跟福。我們不能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不是善就是惡,再來就是無記(無記不善不惡)。善惡這個念頭,過去先師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講,自私自利就是惡,凡事都想到自己,不考慮別人,不考慮一個家庭,不考慮團體,不考慮到一個國家,不考慮到整個世界。他就是想到自己一個人,所謂個人主義,對我好的就是善,對我不好就是不善,完全自私自利到極處了。起心動念他就是私心,私心就很重。我們還是凡人,都會有私心,這個私心要不斷的讓它減輕,要化解,不斷提升不為自己。你自己一個人,如果你能夠替旁邊這個人想,那這個就有進步了。能夠為三、四個人,為一個家庭,那這個心就慢慢擴大了,私心慢慢就減少了,為公的心慢慢就提升了,慢慢就擴大了。
所以我們可以從一個家庭來看,兒女,父母撫養長大,他去外面賺錢,錢賺回來他不交給父母,他自己用。沒有錢,向父母拿。那這個是不是很自私?他都不考慮到父母,只考慮他自己個人的享樂,那是很自私。為一個家庭想,這還是私心。雖然心有擴大到一個家,能為一個家,那你沒有替別人的家庭想,那還是私心。為一個家庭想,沒有為整個社會想,那這個心還是有一個範圍。為一個社會,能夠為一個國家,你這個心就擴大到一國了。如果能夠為全球想,那這個心,你的慈悲心就遍滿全球了,不為自己一個國家想了。所以一切法都是從心想生。
我們現在要求什麼也要返躬內省,到底我的心態是什麼樣?我是自私自利的心,還是為公的心比較多?如果是自己自私自利的心比較偏重,感應來的人他也自私自利,那一定的。我們就不會感應到為公的來了,因為我們就是表現得自私自利,那跟他相應,那來的人都是自私自利。他也不會為一個家庭想,不會為一個公司想,不會為一個團體、不會為一個道場想,因為他完全是自私的,自私自利。所以特別管理道場的人,自己要先反省,我有沒有私心?當我要求別人的時候,我有沒有私心?還是公心?還是偏心?這個要返躬內省。所以我們不要看到別人他不對,就一昧去責怪他,我們要回頭先反省自己,我的心態到底是什麼樣,怎麼會感應這樣的人來?
所以「若不返躬內省」,凡事所有的都是同一個道理,這是一個原則,你不回頭反省自己,我有沒有偏心、有沒有私心?你「徒向外馳求」,向外馳求,就是向外找,向外去處理,那怎麼樣?「則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矣」。你求,求的方法,現在講什麼制度,怎麼樣、怎麼樣,這些都是方法,但能不能得到?能不能滿你的願?那這個就看你命中怎麼樣,過去生修得怎麼樣。過去生都跟人家結好緣,那這一生他也來回報,來報恩。過去生沒有修,我們也就沒有了,也得不到了。就得之有命,看你命中有沒有?命中沒有,我們這一生趕快調整,趕快修,我們這一生就可以得到了。所以「內外雙失,故無益。」如果你只是到外面去處理問題,「徒向外馳求」就是到外面去找、去處理問題,裡面跟外面兩方面都失去了,都得不到,內心得不到道德仁義,外面得不到功名富貴,「故無益」。就是你向外馳求沒有意義,所以我們還是要返躬內省。返躬內省這一段沒有幾句話,但是義理很深廣,我們要好好去以此類推,舉一反三,這樣我們才能夠知道怎麼修。如果我們沒有深入這些經典,特別老和尚現在講這三個根,我們沒有從這個地方去反省自己,你問題始終解決不了。所以還是返躬內省,這個就非常重要。因此這些都是我們要去學習的地方。
現在的人你怪他都沒用,所以我現在也不太敢怪外面的人,為什麼?我常常反省自己,我自己家裡的人,我都沒辦法了,我能去要求誰?你要回頭來想。我自己家裡的人,親人,我叫他來學,叫他這麼做,他都不會接受,特別是年輕人,他根本就聽不進去。你去要求外面的人,用我們台語講,不可能。所以外面的人能做多少,我們也是盡量能夠去協助,能夠幫助他。有時候外面的人,過去生跟我們結好緣,那我們比較容易去教化他。自己人不一定是過去生結好緣,冤親債主他來找麻煩的,所以你也不要認為說自己人就一定教得好。所以過去有很多同修都給我講,就是自己人最難度,這個的確也是。好像外面的人,你勸他來學佛,還比較容易;勸自己人,那很困難。很多同修有這樣的一個感觸,的確也是這樣,因為緣不一樣。你的家人,如果他過去世跟外面哪一個人他結了好緣,那那一個人勸他他就信了,反而自己家裡的人勸不信,為什麼?過去世跟他沒結好緣,跟他結惡緣,所以他聽不進去,這個也都是我們要了解。
返躬內省,這是意義很深廣。如果我們不讀聖賢書,包括現在的《群書治要》,我們也不曉得返躬內省要省什麼?也不曉得自己到底錯在哪裡,問題在哪裡?你怎麼返躬內省?你不讀經,不讀聖賢書,沒標準。所以「返躬內省」這四個字就非常重要,我們自己要深入聖賢,聖教,佛菩薩經典。特別是《感應篇》,我們要深入的去學習,才能做到返躬內省。返躬內省就時時刻刻反省自己。所以我個人的一個心得,時時刻刻反省自己。你怪別人也是沒有用的,但是有時候我們的習氣一來又忘記了,又會怪別人了。但是我們修行也就是要在這個地方跟自己的習氣對抗。責怪別人,或者是不責怪,這個關鍵是在自己內心,你存什麼心。如果你沒有自私自利之心,你存的心是真誠的心,那你對他用溫和的感化,或者用一個責怪、制裁,那都對,主要要存真誠心。真誠心,主要是說看對象、看因緣、看時機,看你要用什麼方式來去教化這個人,什麼話他聽得進去。你也要看對象、看因緣,這個人有時候你要用比較嚴厲的言辭去責備他,那嚴厲言辭責備要怎麼責備?這個都要學習的。關鍵還是在一個存心,這是方法。所謂「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心是根本,主要是慈悲。但是慈悲你沒有方便也不行,沒有方便,你有慈悲心,你就幫不了人,所以慈悲還要有方便,這樣才能夠真正自利利他。
好,今天就跟大家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