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悟道法師晨間講話—逸樂過節令人狂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一集)  2018/7/13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32-007-0011

  諸位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華藏旅遊團,昨天中午從昆明回來。我們旅遊的團隊,大部分是我們華藏的老同修,有一些老同修身體還可以,有一些身體也非常好,他們爬山比我厲害,我會喘,他不會喘。去年去了一趟甘肅,真的是早出晚歸,那個趕路非常辛苦,但這些老菩薩,實在講,非常厲害,展現他們驚人的體力,這是我們現在年輕人自嘆不如的。

  過去我們導師上淨下空老和尚,他老人家長年有一個彌陀村的心願,希望我們淨宗同修年紀大,可以住在一塊生活,一塊念佛共修。老人大家在一起共修,稱為彌陀村。這個彌陀村的概念,裡面的內容很人性化、很生活化,不是像我們現在只有一個念佛堂、一個餐廳、一個寮房,就是彌陀村它等於是,我們現在講的一個很完整的社區一樣,裡面有佛堂、講堂、齋堂,還有娛樂的設施,它等於是現代的一個社區。過去我在善果林的時候,我們老和尚也曾經跟我講過,就是老人也有一些娛樂,他要下棋就下下棋,要聽歌就聽聽歌。老人,我們老和尚說要買老歌,他們聽了才會歡喜。他說,看到現代很多年輕人到老人院去表演,那些老人看了沒有感覺、沒有表情,因為他們聽不懂,所以買一些老歌。那時候,我這麼一講,就有同修送了一些錄音帶,那些老歌給我。另外就是身體還好的,一年可以辦出國一次,去旅遊。但一直到現在,我們淨老和尚這個理想中的彌陀村,到現在因緣還不成熟,還不具足。我們也想到,因為人一年一年的老了,等到彌陀村成立不曉得什麼時候,可能大家都往生了,所以現在我就能做的先做。一年一次的旅遊,就先做吧!體力還可以的這些老同修,帶他們去玩。從民國一O二年開始,今年一O七年,到今年是第六年,辦了六次。這些老同修很喜歡。也有一些新的同修也樂意參加,還有帶著兒女、兒孫的。老人帶兒孫也很好,所以選在暑假的時候,有一些老同修要帶他的兒子、孫子,利用放暑假,也是很好的事情。這個也是根據彌陀村的一個項目。所以老同修,大家很歡喜,雖然旅遊很辛苦,但是每一次我回來,昨天也有同修又在問,明年要去哪裡?我說你們不怕累?他們好像都不累,在路上就已經問我明年要去哪裡,預約明年的行程。所以身體還可以的,去旅遊;身體不好的,就不適合外出了。

  我們每天讀《太上感應篇》,我們第一個階段是讀誦,讀誦就是給我們提醒,加深印象。讀誦是為了受持,第二步就要受持,第一步是先讀誦。讀誦,讓我們對聖賢的教育有一個概念、有一個觀念,有這個善根種子。所以古人講,「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子孫雖然他天資不是很聰明,你也不能不讓他讀經。比較聰明的,他可以多讀一些,或者他讀一遍他就記得了,他就可以讀多一些。有一些天資比較差的,他讀一遍不行,他讀十遍;十遍不行,讀一百遍,勤能補拙。為什麼說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我們現在在一起,我們大家都是同事,同仁,一般講同仁,我也是根據古人的教導,「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為什麼不可以不讀經?佛菩薩、聖賢的經典,為什麼不能不讀?因為不讀,你就沒有智慧。讀了之後,也不代表你馬上就有智慧,有的人讀了經,讀了幾十年,他還是沒智慧。要不要讀?更要讀,要繼續讀。

  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剛宣講《無量壽經》會集本的時候,勸同修讀三千遍,就開悟。我就遇到有幾位同修跟我講,他讀超過三千遍沒開悟,他不想讀了。我說,沒開悟要繼續讀,讀到開悟。沒開悟就沒智慧,為什麼沒有智慧?不解其義。所以我們老和尚後來講,讀經讀了之後你沒開悟,你要進一步去解義,要了解經裡面講的什麼意思。老和尚講的開悟,讀經最高的你是悟那個教理,教理就是你一部經通了,所有的經、世出世間法全通了。理就是真理,你悟入這個真理。什麼叫真理?諸法實相就是真理。你悟入了,你全貫通了,不讀也通。但是你沒有那個根器悟到教理,你就要從教義,教義它就有局部性。你知道教義這方面,你在生活上去修。畢竟我們不像六祖,他還不是自己念的,聽人家念《金剛經》他就大徹大悟。他還不是自己念的,他不認識字,聽人家念,告訴他,他悟入教理,大開圓解,大徹大悟。我們不是那個根器,要從教義上下手。教義上慢慢修、慢慢修,你也能悟入教理。教你什麼?先給我們講什麼意思,你要去改過。

  昨天在旅遊,我們老同修陳永信、陳寶興,在昆明他們就在看電視,看世界足球賽。大家有看嗎?有看的舉手。碧珠有看,只有一個。兩個人說,那個誰厲害、誰厲害了。我就跟他講,吃飽撐著,吃飽沒事幹。他們兩個《無量壽經》都讀很多遍,三重都是陳永信在領眾,當維那的,他念幾遍了,但是有開悟嗎?沒有,連一個很簡單的都不懂,在這種情況之下你就要聽講解,要先從教義下手。所以我們現在聽老和尚講,懂了嗎?沒懂。大家也聽了,有懂嗎?有開智慧嗎?智慧開了,你看事情就跟一般人不一樣。

  所以現在早餐,這邊以前都是播老和尚的,我看大家聽了也不懂,所以現在改播蔡老師講的,在馬來西亞漢學院講的,民國一百年講的《群書治要三六O》,他講的比較淺顯、比較生活化,跟我們提出來,我們看原來這句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內作色荒,外作禽荒」,那個我們以前也看,看了也不懂,蔡老師深入淺出的跟我們講解,我們聽了就明白是什麼意思。禽就是抓禽獸、打獵,以前做皇帝的帶頭去打獵,打獵好玩,樂不思蜀,一天到晚在玩。《太上感應篇》講的,「逸樂過節」,安逸、享樂過度了,逸樂過節。太過分了,不理朝政,一天到晚在外面玩,沒有節制,過節就是沒有節制,一天到晚沉迷在那個上面,「外作禽荒,內作色荒」,就要亡國。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那個時候台灣流行棒賽。大家有沒有看過棒賽?三更半夜起來看棒賽,那個時候就是很迷那個。打籃球的,喜歡看打籃球;踢足球的,喜歡看踢足球。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名詞?叫球迷,有沒有?有。球迷,人迷了,就不覺悟,對不對?球迷,好不好?好像有人覺得好,沒有回答就覺得還不錯。球迷,實在講,不好。新聞我都看過,在澳洲、在西班牙,外國球迷,他們都像仇人一樣,這一隊跟那一隊就在爭,我常常看到報紙,也有擠死人的,然後打架的,踢足球踢到打架的,一到比賽的時候,不同的隊就對立起來,就像仇人一樣。那個好不好?以前我父親常講,遇到划龍船,這隊跟那一隊比賽。以前我父親他們家住在洲美,洲仔尾,就是松山,現在過那個橋,以前是吊橋,洲美那裡有一條河,基隆河每一年都在那裡比賽,以前我小時候常看,每次到端午節都在那邊比賽,比賽看到對方都像仇人一樣,因為在相爭,爭那個名,在相爭。這都失去運動本來的意義,本來運動是好的,是提倡大家來運動。但運動,如果你沒有我們老祖宗的禮去節制,就會出現這種現象。不然現在就是賭博,譬如棒球賽有人在押,你押那一隊、我押這一隊,看哪一隊贏,就利用這個來賭錢,那都是偏差的。

  運動的比賽你要有禮。像《論語》裡面講的騎馬、射箭,這些技藝都要學的,射箭要有禮,他是君子之爭。你要學禮,你再來辦這些運動,那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現在沒有禮,沒有聖人的教育,你就會變成這樣,流弊就出來了。你沒有讀這個經,那你怎麼會懂?你就隨著這些,就跟著他們轉。所以經書不可不讀,就是這個道理。你就沒智慧,不讀你就沒智慧。而且讀了之後你還要聽講解,聽到你明白了,你的智慧才慢慢會出現。所以陳永信跟陳寶興,他們在看踢足球,我就跟他們講吃飽撐著,它那個就沒有意義,它那個不是君子之爭。學中國這個禮,它那些運動才會是正常,才不會出現打架、賭博。老子講的,逸樂過節,就讓人發狂。你看那些球迷不都發狂了嗎?有沒有?在電視看,有沒有?那些都發狂了。老子講的,的確是這樣。所以你讀了這個經,你看這個事情,你跟社會上一般人、沒有讀經的人看就不一樣,對不對?如果你不知道,我現在講,你也會有一點感覺。不讀,你智慧就永遠不開,所以大家要讀經。讀經還要聽講解,之後還要在生活當中慢慢去調整自己,去修,這樣我們的智慧才能夠慢慢的增長。

  總之我們要學習得到殊勝的利益,就是在至誠恭敬中學。至誠恭敬是性德,每一個人都有,現在被這些煩惱妄想習氣,貪瞋痴慢障礙住,他顯露不出來。因此我們要依眾靠眾,大家來共修,就是這樣。我依靠大家,大家依靠我,大家彼此互相依靠、互相加持,這就是共修,依眾靠眾的作用就在這個地方。老和尚講這個恭敬心,他是用萬分這個比例來講。我們能夠來到這個地方,我們來一起讀《感應篇》,我們起碼有萬分之一的恭敬,萬分之一。多,我不敢講,萬分之一。慢慢我們再提升到萬分之二,就有進步了。統統都不來,他一分也沒有,是不是?來了,就表示我們對這個事情有一個重視,你才會來。

  剛開始來,也會覺得很勉強,很不習慣。現在來讀這個經我們很不習慣,看手機很習慣。看手機,時時刻刻都在滑,走路也在滑,那個很習慣。但現在我們這樣下去,會去三惡道,我這是跟大家提出良心的警告,會去三惡道。你這樣一直滑、一直滑,你那個比例比較重,就去三惡道。所以現在,我們要依照古大德給我們開示的,「生處轉熟,熟處轉生」。我們現在很熟悉的就是手機,很熟,你不用悟道法師來提醒,大家都會滑。不用我提醒,大家醒過來就開始滑,一面走路也一面滑,不要我去要求,不要集合大家一起來滑手機你才滑,不會,你自己會自動的滑手機,對不對?對。我沒有說錯。讀《感應篇》就不同了,讀《感應篇》,不得已來讀一下。這個很生疏,對不對?滑手機很熟悉,對不對?古大德教我們,很熟悉的,慢慢要生疏掉;這個很生疏的,慢慢要把它熟悉起來。哪一天你在走路的時候也在讀《感應篇》,保證你來生,如果你不發願去西方,也不會墮三惡道,起碼來做人,就是這樣。這樣大家明白嗎?明白。所以我們現在大家都一樣,我也是一樣,我也是凡夫,我也沒有比你們強,如果我沒有依靠大家來一起提醒,我也會去,我是沒有手機,但是也有電腦,電腦沒有手機那麼方便按幾個就可以滑,我那個還不是很方便。所以我要求自己不拿手機,從有手機開始那一天我就不拿。

  以前那個大哥大,這麼大支,大家拿給我看,派頭很好,我帶著,我是大哥大,我有這一支,我有,你沒有。以前悟忍師就拿一支,她是在家的時候,拿來,就放在那裡,表示她有大哥大,我沒有,我都要用那個桌機,所以她比較高。但是當時我就知道,我一拿沒完沒了,所以我不拿手機。現在我用電腦,主要是通訊方便,以前都要傳真機。有很多事情,的確現在這種電腦、電子信箱方便,我主要是用電子信箱。我連微信,現在是最方便的,我都不習慣用。所以有很多同修微信給我,我四、五天才看到,偶爾想到看看微信。我都習慣看電子信箱,回信、接信,還有什麼信息,特別是老和尚的信息,他們那邊傳過來比較快。因為我又沒有手機打電話,出門也不方便,所以現在我主要是用在這上面很多。另外一方面就是聽經、看點新聞,知道一些時事,我看的大概這些比較多,比例上比較多。另外就是找一些資料,就是查字典,像我今天晚上要講《觀音經》,查一些資料,以前查翻資料要一直翻、一直翻,現在一點馬上出來,所以這個很方便。查資料,查字典,《佛學辭典》、《康熙字典》,裡面都有,查資料很方便。如果這些科學工具用在正面方面,的確是非常好,特別用在弘法方面,它也能發揮很大的效果。所以這個工具上,老和尚常講,它沒有好壞,看你人,你要用在好的方面,或者不好的方面。用在好的方面,真的可以利益社會大眾,利益廣大的社會群眾;用在不好的方面,真的是傷害整個世界。所以關鍵都是在人。人要靠教育,人教好了,他才會往好的方向去發展;人沒有把他教好,沒有把他的觀念教導正確,他接觸邪知邪見,他發展就往不好的方向,自害害他,不是自利利他。所以歸根究柢,還是在一個教育。

  現在唯有提倡佛菩薩、聖賢的教育,才能挽救這個世界,特別是因果教育,《太上感應篇》講的就是因果教育。所以印光祖師講,如果現在再不提倡因果教育,所有的諸佛、神仙統統降臨這個世界也救不了這個世界。所以大家同共發心,從我們自己做起,讀《感應篇》就是學習因果教育,來輔助倫理道德教育。現在倫理道德,老和尚提出三個根,特別現在《群書治要》老和尚特別提倡,要重視來學習,蔡老師講的這個非常重要。因為現在我的時間都是分散的,大家如果密集的來一起學習,效果會比較好。但是我們現在沒有那麼多時間,有時間我們就盡量三天、五天都好,甚至一天也都好。你聽一句聽懂了,終生受用,你的眼光都會跟大家不同,你看事情、看人都會不一樣,所以這個非常重要。從我們自己修起,自己修好了,才能夠去幫助別人;自己修不好,當然也幫不了別人。所以自己修好了,幫助自己,也能幫助別人,這個非常重要。所以一切還是從自己開始,由自己開始。

  我們現在在華藏工作,就是考驗我們。《群書治要》這些書看了之後,你就知道,我們對於父母的孝順就是對領導的盡忠。所以你在一個公司團體能夠忠,也代表你是能從孝發展;如果沒有這個孝,你就不會盡忠。所以這個孝養父母,現在很多人,我這個工作不做了回去孝養父母,是不是真的孝養父母就不知道了。但是你對這個工作做不好,你對你父母就是不孝。我在工作裡面我做得亂七八糟,回家孝養父母,那你是不孝。所以這個孝的道理要懂,真正的孝親尊師就是表現在你的工作上。所以我們現在說我們對華藏這個地方不滿意怎麼樣,你到其他的公司行號你就會滿意嗎?那也不知道。你對這個地方不忠,那你對那個地方會忠嗎?那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什麼?你只是換外面的環境,並沒有改變你自己的心理,你的觀念你並沒有調整過來。你自己裡面這個心態沒有整過來,你走到哪裡不都一樣嗎?所以蕅益大師講,至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愚人就是沒有智慧的人,他就是環境不好是不是要找另外的環境?但是至人知道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你心態調整過來,外面的環境就調整;你自己心態沒有調整,你走到哪裡還是一樣,因為這個心跟著你跑,你走到哪裡,它跟到哪裡,如影隨形,這個是我們一定要明白。所以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所以大家來,我常常講,大家有緣在一起,就是要學習佛菩薩、聖賢經典,這才是最重要的,這個學到了,我們這一生就沒有白來。所以大家在一起要努力學習。好,我們今天就跟大家先分享到此地。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