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法師晨間講話—修行從修心下手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四八集) 2020/7/1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32-007-0148
諸位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請放掌。
我們昨天剛學習過《群書治要36O》。我們學習《群書治要》也幫助我們能夠進一步理解《感應篇》的內容,可以說相得益彰。儒、釋、道三教的經典都是互通的,可以互相做為註解,就是以經解經,這個非常難得。我們學習《感應篇》,主要就是要有警覺心。我們現在這個警覺心還生不起來,當然就是我們佛門常講的有業障,障礙住了。如果我們讀了《感應篇》,有了心得,這個心得第一個就是自己能夠生起警惕之心;功夫再進步,時時刻刻都能提高警覺,特別在我們自己起心動念,一言一行都會很謹慎。
身口意三業,我們最難控制的就是意,妄念紛飛。特別現在這個環境,誘惑太多,我們六根接觸六塵這些境界,無非都是引誘我們起心動念,引誘我們生貪瞋痴慢的這些境緣。我們如何在現前這樣的一個環境,能夠不受到誘惑,這個也相當不容易;不容易,我們也要勉為其難來修學。所以修行就像逆水行舟,我們這個船是往逆水的方向行駛,不進則退,就是我們不往前進,肯定就退下去了,也不可能停在那裡,不進不退的。所以修行就是要勉為其難。
這個主要講我們功夫還不得力之前進進退退,這是必然的一個現象。我們根據袁了凡先生《了凡四訓》裡面講的他修行的經驗,斷惡修善的經驗,剛開始真的,惡多善少,善就很勉強提起來,所以他許了三千件善事,做了十幾年才完成。不過他做了一段時間,就已經有很明顯的感應,考試的名次也不一樣了。十幾年,可以說進進退退,剛開始進得少、退得多,進一步、退九步,在這個當中再積極用功,所以後來就慢慢的,惡慢慢減少,善慢慢增加。雲谷禪師傳授給他功過格,記功記過。功過格的標準,《感應篇》是一個標準,《感應篇》講奪紀奪算,功過。功過格是道家他們修行的記錄,後來儒家、佛家也都採用。蓮池大師有一本《自知錄》,他的《自知錄》是根據道家的《太微仙君功過格》,把它用佛法,佛門的經典裡面講的這些善惡,給它列出來。儒家也有功過格。我們昨天中午也播放城隍廟,台南那個城隍廟,你看那個算盤珠子,一粒這麼大,都像我們手掌這麼大。顧頡鋒先生,他也給我們做一個主持人在那邊介紹。城隍廟,我們都會看到一個算盤,有大有小,那個算盤就是記功記過的,這是功過格。
所以我們開始修,難免進得少,退得多。但是這個時候不能退縮,還是要積極的來用功,慢慢我們就會進步。所以袁了凡三千件善事,做了十幾年才完成;第二次又許三千件,三年就完成了。可見得,後面做得就比前面更快,進得多,退得就比較少。到後來做了寶坻知縣,許了一萬件善事,他一個好的政策就超過一萬件。所以做到後面,愈做愈容易。剛開始很難,所謂「萬事起頭難」,這個難關,我們要去突破,我們才會提升、才會進步。
另外一位是俞淨意公,他的用功超過袁了凡。那是灶神直接給他點出意惡太重,從那個意(心地)下手。他也念觀音菩薩,求觀音菩薩加持。袁了凡,雲谷禪師教他念準提咒。所以俞淨意公三年,整個命運一百八十度的改變。所以這個意還是主要的,我們身口意三業,意是主導的,從這個意去修,那是從根本去修,身口是枝末。我們這個意還沒有辦法完全控制住,先從身口來修,慢慢讓我們這個意念回歸到純淨純善。你看佛門小乘戒,三皈五戒、沙彌戒、比丘戒,主要戒身口七支,小乘戒;大乘菩薩戒就戒心地,它是心地戒。所以中國的道家、儒家都有講到治心,心是根本,心治好了,身口自然就歸於正;心還沒有治好,也要從身口這些講話、行為去修正。所以身口意三業,把我們錯誤的思想、言語、行為,根據經典這個標準給它改正過來,這才是佛門講真正的懺悔,懺悔的真實義就是知過改過。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