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北美彌陀村同修開示—依《無量壽經》為主修的經典 悟道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24/2/5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檔名:WD32-166-0001
師兄:阿彌陀佛!師父,能聽到嗎?
悟道法師:聽到,你們聽得到嗎?
師兄:大眾請起立,向師父上人三問訊,一問訊,再問訊,三問訊。阿彌陀佛!
悟道法師:大家請坐。
師兄:感恩師父。首先弟子們恭祝師父上人,新春快樂,身體健康。阿彌陀佛!
悟道法師:感謝大家的祝福,祝大家甲辰年新春吉祥,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大眾:阿彌陀佛!感恩師父。
悟道法師:今天很難得,大家在我們台北。
師兄:師父,您那邊音頻好像有點問題。阿彌陀佛!
悟道法師:音頻,聽不到?解除靜音。
師兄:好,現在可以了。
悟道法師:聽得到嗎?
師兄:現在可以了,師父。
悟道法師:首先祝大家新春吉祥,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大眾:阿彌陀佛!
悟道法師:很難得我們今天在台北雙溪小築山上跟大家在視訊上見面。現在台北雙溪是冬天,比較濕冷,現在也在下雨。大概在北美那邊應該有下雪吧?早上美君她們夫妻一大早就來,非常發心來到山上這裡。我們現場也有三位年輕同學來隨喜,跟大家交流交流。
彌陀村這個構想,是過去先師淨老和尚他老人家一生所提倡的。彌陀村主要是希望有志同道合的同修年紀大了,有一個地方大家可以一起來共修、共住,一直到往生,大家依眾靠眾。彌陀村,過去台中蓮社也辦過,有一些道場也曾經辦過。早年先師淨老也是在新加坡提倡彌陀村,當時新加坡淨宗學會李會長在世,也很發心要做這個事情,可是因緣不成熟,雖然大家發心,有很多客觀條件不具足。在台灣也是一樣,在其他的國家地區也是一樣。彌陀村,可以說台中蓮社最早辦的,悟道也曾經聽過我們台中的蓮友給我講這個事情。這個事情就是大家在一起共修還可以,共住也是會有很多問題,因為每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各人的煩惱習氣不一樣,所以要共住長時間,這個就比較不容易。先師淨老和尚他早年提倡彌陀村,他也觀察到這一點,因此他的彌陀村的設計,也是有個人住的房間、小佛堂、小廚房。如果有兩個人志趣比較相同的,可以共住的,可以兩個人住一間,或者是夫妻住一間,這個也是可以的。
另外,我們凡夫每一個人都有煩惱,各人有各人的煩惱,煩惱總離不開世俗這些事情。因此先師淨老,早年我們在中壢善果林,他也給悟道講,就是他看到海內外一些老人院,就是養老院,這些養老院,也有一些年輕人有時候會去慰問這些老人,去唱歌、跳舞給老人聽。但是這些老人聽了,臉上沒表情,也沒什麼感覺。這些先師淨老他都觀察到了,為什麼他沒有感覺?因為年輕人他唱的歌是他們這個年紀,這個時代流行的歌曲。老人大他幾十歲,這個時代不一樣,意識形態也不一樣,當時大家流行的、喜歡唱的歌也不同,因此年輕人唱的這些歌,對他們來講就無感,沒有感覺。因此先師淨老就交代我去買一些老歌,就是以後如果有彌陀村,就是給他們這個年紀,那個時代的,他回憶過去,而且大家熟悉的一些歌曲。這些屬於世間法。
另外,在彌陀村也是整個生活,不是只有一個佛堂就叫彌陀村了。過去很多同修都很發心要做彌陀村,但是並沒有了解我們淨老和尚他整個彌陀村的規畫跟構想。他整個彌陀村的規畫等於現在一個社區一樣,社區裡面很多設施都需要具足,像娛樂中心、有佛堂、有講堂,他要看一些戲曲、活動等等的,這些都需要有,就是連結到我們整個生活。另外就是老人身體比較好的,當時先師淨老還交代悟道,一年要帶老人出國旅遊。彌陀村到現在因緣還不具足,但是我在疫情之前,從二O一三年開始,我就先帶台灣的老同修,因為老同修都老了,今年還在,明年還在不在就不知道了。所以我就不要等到彌陀村成立,每一年(我大概都在暑假)七月到九月這個當中,我組團,很多老同修喜歡跟我去。每一次組團都一百多人,第一次就去普陀山,相關的這些旅遊點,四大名山都去了,去四川九寨溝,二O一九年到福建武夷山去。本來二O二O年要去內蒙古、東北,結果疫情,就沒辦法出去,一直到現在,二O二四,停了好幾年了。
因此彌陀村,它有很多結構性的,我們可以慢慢的去給它補充。最重要還是人事的問題,因為硬體的設施,實在講還是其次的,主要還是人。因為你硬體的,你做得再完善、再具足,如果沒有人在那邊經營管理,在那邊領眾,也很難維持,所以關鍵還是在人。人的方面,第一個就是知見最重要,八正道第一個就是講正見,知見是最重要的。知就是認知,見是見解。每一個人的認知跟見解有不同,同樣是正見,但是也有大小偏圓不一樣,所以佛陀的教學他有漸教跟圓頓教,有大乘小乘、顯宗密教,法門無量。所有的法門,首先第一個是見,這個見要正確。見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定位導航,你這個定位要定得準確,你才能達到你要去的目的。如果你這個定位,定的方向不對,你怎麼走也達不到你要去的目的,所以知見是最重要。所以六和敬的僧團,第一個也就是見和同解。見和同解,過去先師淨老和尚講的是比較一般人能夠理解,就是大家要有共識。這個大家比較容易聽得懂,大家要有共識,要有共同認識,有共同的見解,這個見解大家要磨合,大家要能夠和,這樣後面五個和也才能夠去落實。如果第一個意見就不一樣,都不和了,那後面就很難了。見不和,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那就很難去落實。所以第一個大家要有一個共同的認知。
這個方面我們也是有一個核心的大原則,當然我們還沒有成佛,不可能說每一個人的見解都會完全一樣,只能說大家有共同的一個目標方向,成佛才能完全一樣。所以我們現在學習也就是先在這個前提裡面。過去先師淨老把他修學的經驗也是給我們大家都說明了。過去他的學習過程,就是先依一家之言。就是你跟哪一個老師學,先聽他一個人,就不要這個老師我們跟他學得都還沒有成就,同時就聽很多,可能就會沒有頭緒,可能就會無所適從,不曉得聽哪一個比較好,造成修學上的困擾。因此過去先師淨老在台中慈光圖書館求學,他也把這個求學的經驗告訴我們,他跟雪廬老人學經教,李老師就是提出三個條件,約法三章,就是要跟他學,必須接受他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從今天開始只能聽我一個人的,其他的法師大德(在家出家)到台中來講經說法,你都不可以去聽。第二個條件,過去你學的要先全部放下,重新開始跟我學。第三個條件,要看的書,包括佛經,要經過老師同意才能看。當時提出這三個條件,他乍聽起來,老師好像很跋扈,好像只有他最行,別人都不可以,後來因為仰慕雪廬老人他的道德學問,也就接受下來。李老師給他講,這有時間性的,不是說永遠要你遵守這三個條件,它是有時間性,五年。五年到,這三個條件就解除了,就沒有這些限制了。他跟他講,就是你能接受,我收,我對你負責任;如果你不能接受,你來旁聽,我沒有辦法對你負責任。後來他接受了,自己持了半年也感受到心比較清淨了。後來五年到,他自己自動加五年,後面五年是他自動的,老師沒有要求,一共他守了十年。
從他修學這些經過,我們也可以體會到,「師以知見為體」,他傳授你一個知見,一個路子,給你指出一個方向。這個方向對了,你在這個老師會下學得有成就,再去參學,你能夠分辨是非善惡、真妄邪正,那就沒有限制了,你什麼人都可以去聽了。因為你自己有能力去辨別,不至於誤入歧途,那這個就開放,就沒有影響,所以它是有時間性的。所以大家學習,先師淨老這些修學的一些經驗,也提供大家參考。過去先師淨老他也給我們提出,就是說如果你沒有找到你心目當中理想的善知識,找古人也可以。古人不在了,古人不在,他的著作在。比如說,我們近代中國佛教淨宗十三祖印光祖師,他的《文鈔》在,那你就專學他的,先學他一家,你學個十年,或者至少五年,這樣一門深入,一家之言,這也是一個。那我們現在提倡夏老居士《無量壽經》會集本,《無量壽經》會集本就是阿彌陀佛因地發願經過,還有成就極樂世界,怎麼度眾生,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等等的。所以過去先師淨老他也勸我們同修,我們現在淨宗學會就依《無量壽經》,就以阿彌陀佛為老師,依照《無量壽經》來修學。更難得,就是先師淨老晚年都講黃念老的《大經解》,早年他只有講經文。後來在華盛頓認識黃念老,他在海外成立淨宗學會也是他們認識之後,念老給他講,他們在大陸比較沒有因緣成立淨宗學會,所以建議我們老和尚在海外可以成立。所以第一個成立是加拿大溫哥華,第二個是美國聖荷西那裡,美國淨宗學會。在加拿大講過一遍,在美國也有講過《無量壽經》,當時只是講經文,沒有註解。後來認識黃念老,黃念老他有《大經解》,他也同意我們老和尚流通,他沒有版權,所以印出來流通。後來我們淨老和尚他就講《大經解》,後來他又做《科註》,完整講圓滿,講了四遍。第五遍,剛開始講沒有幾次,他老人家就身體不好,各方面都老化了,沒有辦法再講,第五遍就講前面一點點。
我們依照《無量壽經》,再加上黃念老的註解,這個註解不是他的註解,這個註解先師淨老在講席當中也都交代清楚。因為黃念老他是依照古來祖師大德,中國外國對《無量壽經》註解的,他把它蒐集起來,有韓國的、有日本的(在唐朝那個時代,韓國法師跟日本法師註解《無量壽經》比中國的法師多,中國法師註《無量壽經》很少),所以他都引用這些祖師的註解,還有其他相關的經論,一百九十幾種,等於他是集這些《無量壽經》註解的大成。夏老他是會集五種原譯本經文,會集的大成。這兩本著作,我們這個時代學佛、學淨土的人是非常殊勝的一個因緣,這個在過去沒有,《無量壽經》傳到中國一千多年沒有善本,到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才出現,而且有《大經解》,更難得就是我們淨老和尚再完整給它講了四遍,真正依照這個去修,我們實在講成佛有餘,的確不用搞太多。搞太多,實在講,你現在人哪有那麼多時間?特別大家在美國工作都很忙,時間都很緊張,現在這個時代,無論在哪個國家地區,你要找到很清閒的人很少。大家如果有工作、有家庭、有事業,很忙碌的。所以,還是一家之言,一部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我們比較有把握一生往生極樂世界。
我們念佛目標就是要往生極樂世界,這個目標大家都是確定的。這個定位導航,我們定位導航是定在西方極樂世界。但是這個目標方向確定了,我們確定了,能不能往生在信願之有無,就是說我們這個信心有沒有達到經典講的標準。信就是不懷疑,願就是願意放下娑婆世界,願意往生極樂世界,對這個娑婆世界不留戀,信願是我們這一生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的一個關鍵,一個前提。往生極樂世界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的淺深。你念佛功夫比較深,品位就高;念佛功夫淺,品位就低。這個是蕅益祖師在《彌陀經要解》講的。但是我們對信願行三資糧,我們也要知道,它是一而三、三而一,也不能去切割的,他只是把這個重心、關鍵講出來。信願行,信願就是《無量壽經》講的發菩提心,行就是一向專念,所以是有這兩方面。這兩方面也是有相關,也不是說都沒關係的,是有相關。我們一定要知道,它是一而三、三而一,信願行三資糧,如鼎三足,缺一不可。這三資糧,好像三角架,缺一條腿就站不住。因此在《彌陀要解》,蕅益祖師的註解,他說信當中有願有行,願當中有信有行,行當中有信有願,這個就是一而三、三而一,缺一不可。
另外,我們做三時繫念,三時繫念裡面中峰國師有開示,首先要有信,但是這個信都講得比較深入,不是我們一般比較粗淺的信。像蕅益祖師講信,就講了六信,第一個就是信自,信自心。中峰國師也是一樣,他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禪師,所以他講的也是跟蕅益祖師一樣的。中峰國師還比較早,元朝的人,他是講要信我們自心感應道交,究竟不是從外面得來的。一切法唯心,都是離不開我們自己的心,所以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開示就是靈知心。佛法教學,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教我們認識自己這個靈知心。你認識了,你明白了,明白自心,就叫明心見性,見性就叫成佛。這個心大家都有,中峰國師講,「人人本具,箇箇不無」,大家都有。但是有,我們現在凡夫迷了。諸佛悟就悟這個心,凡夫迷也是迷這個心,離不開這個心。悟了就是佛,迷了就是變眾生。佛法教學最終目標就是教我們每一個人回歸自性,明白你自己的心,明心見性。所以蕅益祖師六信,第一個信自,就是這個最根本的。
中峰國師也是這麼講,用詞不一樣,意思完全一樣。中峰國師講「信而無行,即不成其信」,他說信,你沒有透過念佛這個行,那無法去證實你相信這樁事情。我們相信說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相信我可以往生,這個信,如果你沒有透過念佛這個持名的妙行,那無法去證實你相信這樁事情。所以信,你要透過行,才能去證實我們相信的這樁事情真的是這樣,所以都分不開了。一般講信願行,中峰國師講信行願,意思也是相同。行,行是什麼?他舉出《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是二十五圓通,一部《楞嚴》,二十五位菩薩,每一位菩薩代表一個圓通法門。觀音菩薩是耳根圓通的法門,大勢至菩薩是念佛圓通,其他二十三位菩薩都代表一個圓通。六根、六塵、六識、七大,加起來就二十五個,二十五圓通。每一個法門都可以達到圓通,通達到自性,方法不一樣,目標是一樣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就「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們六根收回來,淨念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一直念,我們這個叫持名念佛。
念佛也有很多種,像《華嚴念佛三昧論》,清朝彭際清他註的這個論,依照《華嚴經》來註解念佛三昧,他這個論文裡面講到,就是念佛有念法身佛、念報身佛、念應化身佛,最後一個叫念名字佛。念法身佛,就跟禪宗參禪,向上一著,實相念佛。因為法身遍一切處,我們看到整個虛空法界,山河大地,自己跟一切眾生,都是自己自心所現的,都是自己的法身所流現出來。法身沒有相,但是它能現一切相,所有的相都是從法身出來。像我們電視屏幕是空的,但是所有的相,都是從那個空出來的。《心經》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個色就在空當中,空就在色當中,好像鏡子照景象,鏡子是空的,它沒有受到污染,現相它沒有黏上去,沒有。但是它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麼人來,它就現什麼相。但是它是空,正現相的時候,它還是空。相去了,沒有,是空;正在現相,它還是空的,它也沒有受污染。所以空有不二,這是講念法身佛。禪宗破初關,就是初見法身。念法身佛,這個層次當然是比較高,有些人他可能不能理解,沒有辦法念法身。念報身佛,像《觀經》講的報身佛,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光是叫我們觀一個三十二相,我們就很難觀得起來,念報身也不是很容易。念報身,大家去看《觀經》,觀阿彌陀佛,觀觀世音菩薩,觀大勢至菩薩,觀佛的白毫。我們現在讚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這個偈是從《觀無量壽佛經》出來的,十六觀,觀報身佛。再來就觀三十二相,應化身佛。
所以《觀經》有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我們就念名字,因為這個名字就是名字入華藏,華藏入名字。極樂世界就在華藏世界當中,極樂世界跟我們娑婆世界在同一層,極樂世界是華藏世界的精華,它的精華區。我們現在要直接入華藏,念法身佛。如果不是像禪宗那種上上根,很難。念報身佛也不容易,念應化身佛,恐怕對我們現代人都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持名念佛,念名字,這還是最方便。但是往往我們很多人,認為這個大家都會念,這個好像沒什麼,就不重視了。其實我們不知道,沒有這些祖師大德給我們說明,真的我們也無法理解。無法理解說這個持名念佛,這個法門它是最方便,不但是最方便,大家都能念,而且最究竟、最圓滿。古大德常常講,你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念阿彌陀佛,你就這樣一直念下去,你自自然然就暗合道妙,你就通實相。你直接用實相那個方法,我們有困難,但是透過這個持名(你不懂,你不是上上根的),你就這樣老實念,你不知不覺也暗合道妙,還通實相。所以禪宗是明合道妙,淨宗是暗合道妙。
密宗,大手印,過去一九九O年,第一次先師淨老和尚交代悟道拿黃念老他的《華嚴念佛三昧論講記》,那時候在台灣打字,印出來。那時候韓館長叫我跟一般旅行團去旅遊,旅遊有安排到北京,我晚上旅遊回來,我就請一個導遊帶我到他家去。他家在一個胡同裡面,拿去給他。那我也跟他請教一些問題,因為他禪宗、密宗、教下、淨土,他都通。跟夏老一樣,夏老也是禪、淨、密、律都通達,叫大通家。請教他密的問題,他說現在的人修密,修得很低級。我說什麼叫低級,什麼叫高級的?他說儀軌很多、壇場很多,那個是低級的密法。那我就問,高級的是什麼?他說高級什麼都沒有,有時候就叫你觀一個種子字。他說最高級的密法就是恆河大手印。恆河大手印,黃老跟我講,就是梁武帝那個時候,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傳給慧可的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就是直指,密宗最高的密法,就是跟達摩祖師傳來那個禪是一樣的。
教下大開圓解,跟禪也是一樣的,只是方法不一樣。教下它有經典,有次第,讓你依照這個語言文字,然後起觀照般若。依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證實相般若。這教下的修學,依經典,文字般若,經典就是文字般若。依照文字般若,提起觀照般若,去證實相般若。禪宗就不允許你看經,不立文字,不准看經。經什麼時候看?你開悟了再去看,再去印證,你悟的對不對。你還沒有開悟之前,不准你看的,只能參話頭,或者觀心。後來觀心的根器比較沒有,就改參話頭。六祖以後分了五個派,參禪的方法就有不同,所以「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就是法眼、曹洞、溈仰、雲門、臨濟,臨濟宗的子孫最多,臨濟宗。現在日本這五個宗都有,我去日本看還有曹洞宗。我們淨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他是禪宗法眼宗的祖師。所以永明延壽大師,他提倡禪淨雙修,「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跟中峰國師一樣,中峰國師是禪師,參禪參到大徹大悟的,再來修淨土。所以我們看《三時繫念》他的開示都有禪機的,歸宿都歸到淨土,這些常識我們也要知道。永明延壽大師是禪宗的祖師,也是淨宗的祖師,他是兩個宗的祖師。所以六祖以後,「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這個也是很殊勝的。
達摩祖師這個禪到中國來,是到六祖這個時候才發揚光大。所以中國禪宗就具有代表性的,這個禪是達摩傳來的,然後在中國發揚光大,在印度都還沒發揚光大,在其他國家地區也沒有發揚光大。所以日本、韓國這個禪都是中國傳去的,包括越南,都中國傳過去的。釋迦牟尼佛拈花,迦葉尊者微笑,把這個傳心法要交給迦葉,迦葉傳給阿難,印度第二十八代傳到達摩,達摩再傳到中國。達摩是中國禪宗的初祖,二祖是慧可。這個禪他是上上根,你悟就是佛,沒有悟就是凡夫,沒有當中的,它這個很特殊,所以叫教外別傳。這個教就是經教,教是釋迦牟尼佛他主流的教育,就是有經典的,這個叫教內。教外,就是這個教以外的,另外特別的傳授方法,就是禪,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是那個根性,你悟不了,悟不了還是凡夫;悟了,那你就是佛。這個就是六祖在《壇經》講,「悟則剎那間」,你剎那就成佛了,悟則剎那,一剎那,你就成佛了;「迷聞經累劫」,迷你就無量劫還是凡夫。迷悟在一念之間,一念之間你悟了,你就是佛;迷了,就是凡夫,沒有當中的。教下就有些層次。它這個沒有,不設階級的,很直接的,這個叫直指。指出什麼?指出我們那個心,靈知心,就是明白自心。所謂般若就是我們的靈知心,我們從來沒離開,但是我們就是迷失了,不知道,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修這個。
所以佛教它不是宗教,它怎麼會是宗教,宗教它是要立一個神,創造萬物。萬能的神,所有的人都是神的子民,你不可能去做神,那個是宗教。佛教說人人都有佛性,都平等的,男的有佛性,女的也有佛性,老的也有佛性,小的也有佛性,中國人有佛性,外國人也有佛性,人人本具,個個不無。佛性在哪裡?我們每一天從早到晚,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沒有離開我們。我們六根裡面那個根中之性,它是不生不滅的,它從來就沒有動搖過的,從來就沒有污染過的,我們不知道,我們迷了。所以《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就是我們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比較利,舉出耳根圓通,大家比較容易體會。「音聲性動靜」,「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就是說我們聽到一個聲音,聲音出來了,生了;等一下聲音沒有了,滅了,舉出一個聲,有生有滅。但是我們能夠聞那個性,它沒有生滅,你聲音生,它本來就有;滅了,它也沒有消失。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開示說法性,他是用法性。法性跟自性,名詞不一樣,都講我們的性。就是「生自緣生,而法性不與緣俱生;滅自緣滅,而法性不與緣俱滅」。我們看到現在很多現象生出來了,現出來這些相,這是什麼?緣生法,從因緣生的。但這個因緣時間到了,它散了,沒有了,滅了。你因緣生,法性並不是跟你一起生;你這個因緣滅了、散了,那法性也沒有滅,所以叫不生不滅。我們六根的根性就是不生不滅,本來就是常住的,南無常住十方佛、南無常住十方法、南無常住十方僧,常住就不生不滅。
佛在《楞嚴經》,佛的弟子問了很多問題,佛的回答,都在說明,叫我們認識自己這個心,從來就沒有失去。所以波斯匿王講,他六十二歲了,臉皮皺了、老了、頭髮白了,常常聽到佛說有一個不生不滅的,在那裡?他說就在你的身體裡面,每一天在看、在聽,六根。六根它性是一個,「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所以六根的根性,你從哪一根回頭,回頭是岸。回頭是岸不是做流氓回頭,那是講得比較粗淺。佛門這個「回頭是岸」是你回頭去觀照你自己的心,那個叫回頭是岸。你回頭,你就找到了,找到你不生不滅的真心,沒有生死。佛就給他講,就在你六根裡面,你那個聞性、見性它始終沒有變化,沒有動過的。會動的是妄心,那不是真的,真心不動,這個叫靈知心。你認識這個心,現在還沒有了生死,你就常入涅槃了。這永明延壽大師講的,還沒有往生淨土,就常居淨剎。所以悟明這個心,還是很重要的。所以蕅益大師講的六信,第一個就信自,自就是自心。離開我們的自心,什麼都沒有,這個不是一般宗教那個概念,所以要搞清楚。所以波斯匿王聽佛的開示,他很開心,他知道真的,我有一個真心。認識我們的自心,這個成佛是最快的。成佛就是認識自心,明白自心,明心見性,見性就叫成佛。
我們修淨土,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還沒有明心見性,那也沒關係,到極樂世界肯定會明心見性。「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我們肯定會開悟的。現在我們有種了這個種子,有一天善根種子成熟,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開悟成佛,因為你本來就是佛。《觀經》講「是心是佛」,你的心就是佛;「是心作佛」,你這個心本來就是佛,你要作佛,當然可以。你念佛就是作佛,是心是佛。所以中峰國師也講得很直接,「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裡?我的心就是!所以自佛他佛,是一不是二,他佛也是我們自心所現的。「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我們大家對這些概念也是需要有這樣的一個認識。
我們話說回來,講了這麼多,就是回歸到《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做為彌陀村大家主修的經典,還有包括註解。建議大家聽先師淨老《大經解》、《大經科註》。他老人家是勸我們說,聽他愈近講的愈好。如果我們有時間,也不妨從第一遍開始聽,聽到第四遍,這樣也是可以。我是建議,現在彌陀村,大家可以用道德講堂這種模式,像揭陽謝總那個道德講堂,他是教傳統文化。所以我現在雙溪,以後我也計畫要做短期的《無量壽經》道德講堂,大家有假期,有一天、有三天、有七天,我們可以規畫一個課程,一天聽幾個小時的經,念幾個小時的佛。比如說聽經四個小時,念佛八個小時。如果依照我們老和尚講,古代叢林是聽經八個小時,念佛八個小時,那這個恐怕大家要有體力。如果我們年紀比較大,我看有十二個小時,甚至十個小時就不錯。像揭陽謝總他那邊,也大概十二個小時。他那裡我有去參觀過,他把那個課程排出來。他們是聽傳統文化,聽了七天就能把一個人錯誤觀念能夠改變過來。我想我們念佛人,我們要求生淨土,彌陀村,我是建議你們也可以考慮用《無量壽經》道德講堂,這樣一個有聽經、有念佛。你一天的、三天的,一天就修個八關齋戒,就是一天一夜的。一天大家會比較方便,因為大家畢竟每一個星期都有一、兩天的假期。如果有兩天的假期,一天處理家事,一天來修八關齋戒,聽經念佛十二個小時。如果每一個星期能夠一次,這樣一年累積下來也相當的成績。
首先聽經,大家先建立共識。最重要在生活當中要去揣摩,怎麼去落實這個事情。《無量壽經》它講得很全面,從做人講到作佛,我們現在娑婆世界的現狀,跟極樂世界的現狀,也都給我們說明,讓我們有一個很明顯的對照。明顯的對照,我們深入之後,我們信願的心才生得起來,嚮往極樂世界的心,我們才生得起來,才不會再留戀這個世界,才放得下。所以《無量壽經》還是我們要主修的經典,我們淨宗學會主修的經典就是這一部,《彌陀經》是同部。《觀經》,其他大乘小乘經論,包括世間的傳統文化,因果教育這些典籍,都是我們《無量壽經》的補充教材。你這部《無量壽經》展開就是一切經,濃縮起來是一部經,所以我們有時候以經解經。像黃念老的《大經解》,他就引用一百九十幾種,有論、有經、祖師的註解,這樣來解釋《無量壽經》,所以叫以經解經。因為經它有受到文字的局限,所以有一些義理我們不明白,這一句不太明白,可以找其他經典跟這句相關的,我們可以來做一個補充,做一個註解,讓我們深入這部經典。
真正深入,我們信願就堅定,就不會有懷疑,我們這一生往生西方,決定有把握。希望我們雖然距離很遠,但是現在透過現代科技的方便,我們也有時間可以在視訊上大家交流交流,交換意見。以上,提供給大家參考。大家有沒有什麼問題?有什麼疑問,提出來大家交流交流。好,祝大家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師兄:感恩師父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給我們北美彌陀村的眾多弟子做開示,非常的感恩師父。弟子們也想趁新年之際,跟師父您老人家拜個年,祝您身體健康,法喜充滿。也是想跟師父匯報一下彌陀村過去一年在您的開示下,像師父去年就跟弟子們開示我們應該確立方向,確定經典。彌陀村也是照這個方向在發展。師父去年也囑咐過弟子們,還要考慮佛法的傳承。特別是在美國我們就屬於佛法的邊地,比較缺乏佛法的基礎和文化,弟子們也在做這一些這方面的努力,希望一個就我們分內院、外院,一個希望就是說我們彌陀村的內院,就像師父說的,我們就依照一部經典,就是師父給我們指名的,我們的《大乘無量壽經》,然後一句佛號,一個導師。我們現在就根據師父的指示,我們現在內院的學習就是學習老和尚的《大經科註》,這就是主修課程。同時我們彌陀村的外院就是根據我們美國的實際情況,就是希望說能接引更多的眾生,讓他們了解佛教,能知道佛教。因為師父給弟子們去年開示過,師父在台北在做傳承,弟子們也在學習。這是想趁新年之際,首先跟師父報告一下。然後也非常感恩師父剛才的開示。本來想聽聽師父在新的一年對我們北美的同修有沒有什麼期許?有沒有什麼交代?我們新的一年,大家也非常期待能聽到師父對我們新的一年的一些要求,讓我們可以有一個努力的方向。
悟道法師:剛才有提到一些建議,就是建議可以在假期辦一個短期的《無量壽經》道德講堂,或者是說有其他經,相關的,也是可以。比如說,傳統文化這一類的。就是我們彌陀村,《無量壽經》是主修的經典。其他的大小乘經典,包括世間的善書典籍,都是補助我們深入《無量壽經》的。這是一個主修,一個助修來幫助我們深入的。我們要有一個核心的,就是主修的要確定,主伴要清楚。
另外就是我們學佛,過去先師淨老也是常常給我們開示,特別是大乘佛法,它比較活潑,比較適合現代人。小乘是比較嚴肅,不苟言笑,比較嚴肅。現在是一個開放的時代,如果太嚴肅,恐怕很多人他也不敢來學佛。他看到,他說我現在做不到,等到以後我能做得到再來,過去我們常常碰到。我們接引眾生,過去台中蓮社雪廬老人的一個方式,我們也要學習,就是他勸人家來聽經,有三不勸。第一個不勸人家吃素,有的人聽到吃素,他就不曉得跑到哪裡去了。第二個不勸人家去受戒,你勸他去受戒,我現在做不到,等到以後我能做得到再來。等到以後,可能來生來世了,這個的確是這樣。有很多人是這樣,他看到,我現在做不到,等到以後我能做到再來,那可能他這一生就沒機會了。第三個就不勸人家出家,出家更恐怖了。三不勸。所以你要接引普羅大眾,這三個,我們學習。但是你勸他來聽經,經道理你聽明白了,要吃素也是你的事情,你自己就會發心了;要受戒,也是你自己的事情;要出家也是你自己的事情。問題就是說你要真搞明白,你自己主動,自動自發去做的,那才是正確的。不是說你去硬性給他規定,你去勉強他一定要這麼做,他也不曉得為什麼要這麼做,他不明白這些道理,這個也很難。縱然做了,他也不會持久,做這個有什麼好處?大家都能吃,我為什麼不能吃?我辛辛苦苦賺的錢,還不能享受一下嗎?不明白這個道理,他覺得說人生有什麼意義。
就像以前我在家的時候聽經,我們有一些小學的同學會,每兩個月聚會一次,就吃、喝。他們都要勸我的,勸我不要迷得太深。他說你學佛,我們不反對,但是太迷了,你也不能迷到都不交女朋友,他們很著急我的婚姻大事。這些同學也滿可愛的,他們也是很熱心,也是很好心,但是他們不懂。他們就是說他們可以喝酒、吃肉這些,去唱歌、跳舞。他說他們人生是彩色的,我的人生是黑白的。後來,現在看一看,大概我是彩色的,到後面我看他們家大業大,反正世俗就是這些事情,世間。學佛才是彩色的人生,學佛不一定要出家。我們提倡素食,但是對還不了解的人,也不勉強。但是我們建議吃三淨肉,這個也是一個方便。所以要接引大眾,就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我們大家要記住這句話。
人沒有十全十美的,我們要接眾,我們就要學彌勒菩薩那種大肚能容。就是說,每一個人煩惱習氣不一樣,大家都是凡夫,總是有煩惱。所以來了,就是人真正要能共住,長期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這個不容易,這個共住不容易。因為煩惱習氣不一樣,生活習慣不一樣,特別年紀大的人他改不過來,你住了,不一樣就生煩惱了,是不是?比如說,我講一個例子,你兩個人睡覺,有一個會打呼的,兩個人,有一個會被吵得不能睡。以前我們在圖書館,老和尚就規定我們不能一個人睡一個房間,要睡通鋪。那個時候睡通鋪,我們有個師弟叫悟塵,他是早年就移民到美國的,他這個人學得很雜,他什麼都學。他最喜歡到邁阿密去接觸什麼催眠的,那些神通、通靈的,他認識得可多了。他那個密宗的咒,什麼咒他都會念,各宗各派他都會,學得很雜。後來我們老和尚到邁阿密講《認識佛教》,他當翻譯。後來他跟他太太離婚出家了,因為他太太信基督教的,然後他常常找法師,各宗各派法師找到他家。他說,我們台灣一個懺公,戒律很精嚴的,有一次請到他家,他說被我太太遷單。懺公走到他家門口,他太太在裡面就罵,你今天要給我帶什麼人回來?就罵。懺公說,我不能讓你們夫妻不和,我趕快走,趕快走。他跟我講,有一次他太太(他太太信基督教,他信佛的),他太太說我今天生日,你要送什麼禮物給我?他說我誦一部《無量壽經》給你迴向。他太太氣死了,結果就離婚,離婚了,就跑來我們師父這邊出家。他很會打呼的,他那個時候睡覺就睡在我旁邊,我們那個通鋪不是說有一個距離,就是兩個人身靠身的。他晚上睡覺打呼的聲音,那個床鋪的板子都會跳。他是很好睡,我是給他吵得整個晚上都不能睡。那也沒辦法,我們師父規定,要睡通鋪,大家都一排。所以就是說人要共住,這個比較難,特別年紀大的。我那時候年輕還好,一個晚上沒睡覺,體力還可以。年紀大就不行,年紀大的確比較沒有辦法支撐。
所以在彌陀村,你要設計一個人性化的,也對一些老人,他的習氣都固定了,你要看年紀去要求。像以前善果林打佛七,有一些居士他就要求這些老菩薩,他那個腳要抬幾度,步伐要幾步,我看那個好像閱兵在踢正步。我說那個八十幾歲、九十幾歲,又是女眾,老菩薩走路都駝背了,你要給她軍事訓練,怎麼可能?我說你要看對象。我說你們左腳右腳,你不要踩到就好,你走不要跌倒就好了,你不要要求那些。那些人不懂,有些人就是要這樣。我說你要求年輕人是可以,要看對象。八十幾,起碼也七老八十了,都是老人家,你怎麼像閱兵一樣?以前我們當兵都要踢正步,你怎麼可能這樣去要求他?不可能,像這個你就不能要求一樣。像有一年,一九九八年我到九華山佛學院,果卓法師(副院長)請我去主七,那個都是年輕人。年輕人,很嚴格的,他用禪堂那方式,每一個人就用香板,我也分一支香板。如果打瞌睡,糾察去把他的背調一調。如果他再打瞌睡,他香板肩膀就打下去。那個都是年輕人,都年輕法師,男眾,都男眾,他就這麼要求。所以看對象。所以我們接引的對象,我們也要看什麼樣的。還有就是說,每一個地區人的,比如南方人、北方人,或者現在移民到美國的,每一個人的意識形態也會不一樣,生活習慣也會不一樣,他的文化背景,他的學歷,他種種的這些也不一樣。現在不一樣都湊在一起,那要去磨合。所以要共住不容易,這是我的經驗。常常打架的,這個打架很正常,不打架就不正常了,打架才正常。如果不打架,你都是佛了,才不打架,凡夫肯定要打。所以現在我是建議,就是說人沒有全才,因材任使。你任用他,他的專長是什麼?用在哪一方面,你要認識人,知人善用。聖人他也不可能去要求所有的人他什麼都可以,不可能。但人都各有優缺點,用他的優點,不要用他的缺點。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優點,我們安排各種不同的工作職事,那我們就可以發揮一個團隊的作用,就可以發揮。
我們修行,過去先師淨老也說,看我們修得都很呆板。因為當時我出家,他老人家就叫我跟日常法師學戒律。日常法師他早年在美國有一個道場,叫大覺蓮社。好像在舊金山,還是洛杉磯,大覺蓮社。他是修密的,黃教。我們師父就叫我跟他修,當時我也很困擾,師父你不是說一門深入嗎?學一家之言。怎麼現在跟著日常法師?每一天要上《菩提道次第廣論》。後來,我也是有在家聽了十五年的經教,我自己去把它圓融過來。日常法師的知見跟我們師父的知見不一樣,我們老和尚他是屬於圓頓,日常法師他教次第的。因為次第跟圓頓都是佛講的,佛對各種不同根器講的。我們老和尚是以《華嚴經》為理論基礎。《華嚴經》它沒有障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就「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行布就是次第。次第不礙圓融,圓融不礙次第,這個當中很妙的。入了《華嚴》你就真的學佛,那你就快樂到無法形容,那個才叫真正法喜。不讀《華嚴》,不知佛家的富貴。《華嚴》你入進去,真的法味無窮,因為它的世界觀重重無盡。我們老和尚他喜歡《華嚴》,他學哲學跟方東美教授學,方東美教授傳授他華嚴哲學,最後一個單元。西方哲學講到東方哲學,講到印度哲學,講到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佛經哲學就是以《華嚴經》為主的。方教授是抗戰的時候,在四川峨眉山養病,山上沒有報紙可以看,他翻《大藏經》,他翻到《華嚴經》,發現佛經有這麼高深的哲學,最高的哲學。他是用哲學,他不是學佛,晚年有學佛。
這是我們老和尚講《華嚴》,這個理論是圓頓。有一次我們老和尚去佛陀教育基金會吃早餐,然後日常法師回美國,我們就照他規定的,每一天早上吃過早餐,七點到八點要上一個小時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我們師父就說,你在上什麼?我說常師父教我們要學這個。他說這個次第,一句阿彌陀佛,圓頓。那我在想,師父你教我圓頓,那你叫我來跟日常法師學?不是要一門深入,一家之言嗎?我很困擾,又不敢問。但是我們師父,我知道他的用意,因為日常法師他在小乘的戒律(因為黃教最講求戒律的,黃教,密宗黃教),跟他把我在家那些習氣,真的一百八十度就轉過來了。我們老和尚也是讓我去先把在家習氣改一改,沒有日常法師這麼強硬的手段,真不好改。因為在家的習氣,我常常跟同修分享,我出家前一天還跑去吃肉,前一天晚上,明天沒得吃了,嘴很饞的。本來在家一天吃五餐,還要吃夜宵、宵夜。出家,日常法師,過午不食。餓得要命,也不能吃。在家晚上都很晚睡,白天都睡得很晚。出家就十點要睡,四點起床。四點我才剛要睡,就要起來了,起來就頭暈暈的。
跟日常法師吃飯,都吃大鍋菜。他說不能煎、不能炒、不能炸,統統不行,所以用水去煮,然後快好了,油滴幾滴,鹽放下去,都沒有油煙。我們每天都吃大鍋菜,他說注重營養,不要注重口味,什麼色香味,到肚子裡面統統都一樣,天天吃大鍋菜。也不吃水果,他說我是學科學的,他是成大的。我是學科學,這個蔬菜,我們吃素的人,本身蔬菜就有維他命C,還吃什麼水果?沒有,就吃那一鍋。那一鍋什麼都有了,豆腐、蔬菜,就吃那一鍋。只有過年,過年大年初一,一個人發一個橘子。我們一年水果就吃一個橘子,大年初一那一天才有,平常沒有。上課,遲到一分鐘,就要到佛前懺悔。我的錶明明是準時,他說他的錶。後來我就想到,我當兵的時候,我們那個值星班長,你們的錶統統不準,我的錶為準。因為如果都以大家的錶,那你錶調一調,時間跟他不一樣。所以還是要以日常師父他的錶為準,我的錶不準。他的錶超過一分鐘,要去懺悔,下次不可以再遲到。也是跟常師父生活了一年多。
圓融當中有次第,次第當中有圓融,但是常師父他的知見就不一樣了。我們老和尚早年的知見,跟晚年也完全不一樣。我們在佛陀教育基金會,那個時候香港袁文忠居士有送木雕的華嚴三聖(因為他知道我們師父學《華嚴經》),當中毗盧遮那,左右文殊、普賢。有一次,毗盧遮那佛底座被蟲吃了,蟲吃了怎麼辦?一直吃一直吃。日常法師就找我們開會,做羯摩,開會。他一個徒弟叫如道,是他的學弟,也是成功大學。他那個徒弟也是學得很雜,看相算命什麼都會,學得很雜。還有一個閻瑞彥居士,我們四個人。他說開會,他說現在這個蟲吃佛像的底座,我們要怎麼處理?要買殺蟲劑來把牠殺死?還是不要殺,換一個底座?他就問,第一個問如道師,問他的徒弟,如道師說,就買殺蟲劑來殺了吧!日常法師,常師父就說,殺了,這個有命債,我們現在如果通過,我們去殺,以後還命,我們統統有分。他的徒弟說,有分就有分,以後碰到,被牠殺了,就算我倒霉,就這樣。後來就問閻瑞彥,後來問到我,我說我們出家人還是不要殺生比較好,就是我們去買一個新的,那個就給牠吃,供養牠吧。後來三票對一票,就通過。這個日常法師的見解。
然後,我們老和尚早年,他年輕的時候,就是我們在十二樓,常師父在十二樓教課,他晚上都三樓講經,有一些蟑螂去咬經書,然後我們師父就叫我去買殺蟲劑,買克蟑。我說師父,我們不能殺生?我們師父就說,你不能殺生,蟑螂吃這些經書怎麼辦?我在想,把牠趕出去就好。我還沒有講,我們師父就說,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你要把牠驅逐出境是吧?你給牠趕出去,叫牠到隔壁去咬隔壁的,那你存心不良,你存心何在!你心不好,自己不要,把牠趕出去,趕到隔壁去。後來我說怎麼辦?他說你就去買殺蟲劑,你殺了有功德。他說那個蟲無知,牠來破壞法寶,牠會下地獄,那你現在殺了,不是救牠不下地獄嗎?我心還是有罣礙,那師父這麼講,我也不得不去買克蟑,我就閉著眼睛噴。後來我們老和尚到晚年,到圖文巴去,他說那個浴室裡面很多螞蟻,有沒有?大家有沒有聽過?他說我要洗澡,先跟牠溝通,然後半個小時再去,牠們都走了,要溝通。他年輕的時候跟他晚年,那個慈悲心,見解也不同了,愈來愈慈悲。所以這兩個觀點也都沒錯,但是後面這個就是更包容、更慈悲,是這樣的。所以我們這個見也是會不斷提升,提升到大圓滿見,最圓滿了,那就是最究竟的。
好,時間到了,我們就跟大家交流到這個地方。你要不要跟大家打個招呼?美君她們,來,你們來這邊,這邊可以看到嗎?你們先打個招呼。
師兄:阿彌陀佛!師父,弟子們還有最後一個很快的問題,不好意思,想跟師父請個法。因為我們北美的同修一直都非常希望能得到師父的加持,本來我們有機緣要在紐約辦一個祭祖大典,當時訂了最好的曼哈頓中心。後來因為疫情的原因,師父沒有成行。我們這邊預定是明年,就最晚明年得要到期,弟子們還是誠懇的請師父考慮,是不是明年在合適的時候能夠到美國來弘法?讓我們所有美國的同修能夠同霑法喜,能夠感受師父的慈悲。阿彌陀佛!
悟道法師:現在我年紀大了,過年就七十四了,明年還活著的話,再說,人命無常。我現在都要帶動一些年輕法師,因為要後繼有人,我現在任務也是要培養年輕的接班。這個我們大家再研究,反正你們可以籌備,到時候我看我的因緣,看我的身體狀況。因為我二O一二年就是有四高(我是檢查身體),然後給美國淨宗學會同修,我檢查身體的報告統統給他們,我說如果萬一我走到你們那邊,我往生了,你們要給我助念,處理後事,大家壓力很大,我怕去造成你們的困擾。我到洛杉磯淨宗學會,一下飛機,陳會長就把我拉到醫院去。到聖荷西,楊一華,楊會長也是,他很照顧我。所以我是怕造成大家的困擾,不便。我們可以安排年輕法師,那我是斟酌,斟酌我的情況。斟酌情況,如果可以,我就再去跟大家結結緣。祝大家法喜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