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洛杉磯淨宗學會開示—從佛法的觀點看洛杉磯森林大火,談談護國息災  悟道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25/1/23  美國加州洛杉磯淨宗學會  檔名:WD21-156-0001

  尊敬的陳會長,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德,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請放掌。今天這個時間陳會長安排悟道再來跟我們同修大家交流學習《印光大師法語菁華》。《法語菁華》是先師淨老和尚早年在美國他節錄這些經典,祖師大德的語錄編成一本《淨土集》,這個是《淨土集》裡面祖師的語錄。

  這次悟道一行到美國來,總是都會想到我們洛杉磯淨宗學會的同修,所以也是來看看大家,跟大家見見面,因為我們很難得見面。陳會長也是對我們台北華藏多年的護持法寶製作、流通,非常感恩大家的護持。

  今天我們來跟大家談一談有關災難方面的。昨天也大概跟大家講了一些有關災難方面的問題。先師淨老提倡護國息災百七繫念法會,護國息災是印光祖師在二戰時期在上海講了八天的《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因此《印光大師法語菁華》也有從《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節錄出來。為什麼提倡息災?因為我們這個世界,這個地球上災難很多,就是因為有災難才要息災,如果沒有災難就沒有必要提出息災,就不用息災了。因為沒有災難,就不用息了,有災難才要息災。

  我們看到自從上個世紀末,一直到這個世紀,這個世紀二十一世紀,我們到今年已經第二十五年了,也可以說,這個災難的確是如同過去先師淨老講的,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最近我們在新聞媒體都常常看到報導洛杉磯大火,這個野火聽說年年都有,今年好像燒得特別的嚴重。因為這個地方乾燥,很容易起火,這個是我們從世間法的觀點來看,就是這些原因。如果以佛法經典來講,這個世間的災難,不是自然界的問題,而是人心的問題。這個一般世間人對這方面就比較不能理解,為什麼自然界的災難跟我們人心有關係?現在人總是以科學為主,要有科學的依據,這是現前沒有信佛的人、沒有學佛的,或者說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一般都是持這個觀點。但是有宗教信仰,學佛的人都知道跟人有關係的。人心善,我們感應的環境就美好;人心不善,感應的環境就不好,災難就多了。

  以佛法來講,災難都是人製造出來的。不但佛法,就道家的《太上感應篇》開宗明義也講,「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個開頭一段就給我們說明災禍福報是怎麼來的,不是上帝安排的,也不是閻羅王安排的,「惟人」就是唯有人自己去感召來的。人,人心善、行為善,感召就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如果這個地球的人類都造惡業,造十惡業,感召的自然就是災難。這個我們也從《太上感應篇》可以很明確的知道這個災難、福報是怎麼來的,惟人自召,這個跟佛法講的就不謀而合。佛講的就是眾生自己造的善惡業,感召善惡的果報,感召禍,還是感召福。

  我們這一堂課來跟大家分享學習《印光大師法語菁華》第一集,先師是節錄一條一條的。昨天這本《淨土集》也在我們洛杉磯淨宗學會,我們同修在書架上幫我找到的,這個是二OOO年印的,二十五年前印的。

  第一集第一條講:

  【一。世之變亂之由奚在乎。一言以蔽之。眾生貪瞋之心所致而已。貪心隨物質享受而激增。稍不遂。則競爭隨之。又不遂。則攻奪戰伐隨之。則死亡流離隨之。則疫癘饑饉隨之。則一切災禍隨之。瞋火熾然。世界灰燼矣。】

  第一條印祖就給我們開示,我們這個世界的『變亂』,「變」是災變,這個災變就是異常,就不正常。我們現在大家很明顯感受到全球氣候不正常,南北極的冰川快速的融化。有的地方該冷的不冷,該熱的不熱,就變成反常,這是現在全球大家都感受到。也有很多關心的人士,也都提出警告。這是人類製造出來的,特別現在科技的發展,破壞地球自然生態,造成空氣、水的污染、地質的污染、土壤的污染,種種的,這個也都是屬於災變。變就是異常,我們講的不正常。「亂」就是動亂,亂就是人心不安,人心惶惶,整個世界的動亂。

  所以過去有同修問先師淨老,現在世界到處聽說有災難,哪個地方比較好?講真的,唯有極樂世界最好,「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你看地球到哪裡去找一個都完全沒有災難的?這個很困難。為什麼?因為大多數人都造惡業比較多、比較重,修善的人比較少,力量比較薄弱,當然抵不過這個惡業。所以有少數人也能夠減緩這些災難,只能做到這個。完全化解,就是全球人類大家都斷惡修善,那這個地球就是天堂,就不會有災難。

  印祖一開頭就給我們開示,『世之變亂之由奚在乎』,就是世界的災變、動亂它的緣由是在哪裡?從哪裡來的?『一言以蔽之』,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了,就是『眾生貪瞋之心所致而已』。這個災難怎麼來的?眾生有貪心、有瞋恨心。這是省略的講,具足的講,就是貪瞋痴慢疑、邪見,六大煩惱,以貪瞋做一個代表。地球的災變、動亂的緣由,一句話就是眾生貪瞋之心所導致的,也就是我們眾生貪心、瞋恨心所製造的。

  下面講,『貪心隨物質享受而激增』。這一句是我們現在都能夠很明顯的去感受到。因為我們凡夫就是有煩惱,見思煩惱。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個思惑,貪瞋痴慢疑,這個思惑也是從見惑所發展出來的。所以我們沒有證阿羅漢果之前,這個見思煩惱人人都有,只是輕重不同。欲界有欲界的貪瞋痴慢,色界有色界的貪瞋痴慢,無色界有無色界的貪瞋痴慢,地獄道有地獄道的貪瞋痴慢。六道裡面貪瞋痴慢疑、邪見,這個六大煩惱,眾生輕重不同,但是總歸有這個煩惱,只要我們還沒有證阿羅漢果,這個煩惱大家都有。

  因此我們內有煩惱,物質是外面的境界,外面的境界有誘惑,這個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是外面物質的誘惑。特別現在科技發達,這個物質的誘惑比過去多了幾十倍、上百倍都不止。所以內有煩惱,外有誘惑,這樣我們這個貪心就會隨著我們追求物質享受而激增,「激」就是激烈,激烈的增長。這個「激增」就不是慢慢的增長,而是大幅度的增長、很激烈的增長。大家都是追求物質享受,就增長貪心。

  現在我們看到全球人類,大家所重視的是什麼?就是經濟,賺錢,就是為了物質享受,全球人類大家都是在追求這個,那這個貪心自然就激烈的增長。要追求物質享受,要賺錢,『稍不遂』,就是你錢賺不到了,『則競爭隨之』。現在國與國,各行各業都很競爭,有人說商場如戰場,這個競爭很厲害,各行各業都很競爭。現在這個競爭,特別是惡性的競爭,惡性競爭就是不擇手段,它不是良性的,都是惡性的競爭。所以現在我們看國與國之間,你看現在是不是各行各業都很競爭?都在爭,沒有讓的,都是在競爭。競爭得不到,競爭又賺不到錢,那怎麼辦?『則攻奪戰伐隨之』。「攻奪戰伐」叫做攻城,去攻打別人的國家,「奪」就是奪取,「戰伐」就是戰爭、討伐,就用搶的比較快,用武力去掠奪。

  前天我們學會安排我們去一日遊,去遊迪斯尼,大陸叫迪斯尼,我們台灣叫迪斯奈,兩岸翻譯的音譯不同。裡面我們去坐船,進入海盜國。那海盜是什麼?是強盜,殺盜淫妄,用武力去搶,我武力比你強,我就把你吃掉。偷盜,在《戒經》講的叫做偷盜。看到有人被殺死了,被掠奪了,都變成骷髏。我們看了那個,一般沒有學佛的人看了好像娛樂,好像好玩。但是以我們學佛人看了,也是在提醒我們這個世間,就是印光大師講的,你要追求這些物質享受,那些海盜去搶為了什麼?不是為了這些物質嗎?不是貪心嗎?就是貪心,要滿足自己的欲望,得不到用搶的,用武力掠奪,所以「攻奪戰伐隨之」。

  現在大家仔細去看這個世界上的戰爭,都是為了利益在戰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英國戰爭,它不是國家戰爭,它是公司在戰爭,東印度公司在戰爭。那公司是什麼?做生意,你不跟我做生意,就用武力來征服。現在我們仔細看看為誰而戰、為何而戰?不都是為了這個利益?沒有為道義。你這個國家要為你國家的利益,它那個國家,它也要為它的利益,互不相讓,那就要爭。

  所以過去先師淨老講,在西方文化從小就在教競爭,這個也是上個世紀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湯恩比教授,他在《展望二十一世紀》這本書裡面提的,他說西方的思想就是要去征服。所以湯恩比講,這個世紀如果要世界的社會秩序恢復正常,一定要提倡中國的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他提出來是一個概念,沒有具體的要怎麼去做。因此先師淨老就去響應湯恩比的提倡,所以到英國去辦漢學院,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有代表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去參加聯合國和平會議,把這個中國傳統文化、大乘佛法,這些經教聖賢的道理,跟這些各國的領導、各宗教的領袖來交流,也得到大家的肯定。這個也是後續響應湯恩比教授的提倡一個具體的做法。

  所以現在的戰爭,我們看現在中美貿易戰,為什麼貿易戰?為了爭利益,兩邊,當然你要爭利益,我也要爭利益,那就要爭了。各國也都是在爭,這個都是在爭,這個是戰爭。現在這個武力的戰爭,都是為了利益而戰,不是為了道義。所以《論語》孔子講,「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小人是講利的,君子是講義,義就是合理,這個利是可以取,但是要合理。如果非義,就不合理的錢財,不可取。《太上感應篇》講,「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饑,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你取那個非義之財,不合理取得的,不但得不到好處,你要付出的代價比你得到的更多,我們一般講,得不償失,因為不懂因果。懂得因果的人,那何必這樣?你合乎義取,這個才能保持;不合乎義的非義之財,《太上感應篇》講,「譬如漏脯救饑,鴆酒止渴」,「漏脯」就是壞掉的肉,那個有毒,你吃那個有毒的肉,你要想填飽肚子,不但肚子不能飽,就毒死了,食物中毒了。「鴆酒」是有毒的酒,你需要解渴,喝毒酒,那不但不能解渴,一喝下去,命就沒有了。把這個非義之財形容比喻到這樣,但是世人不懂因果,以為得到利益,其實他的損失就很大,得不償失。

  競爭得不到就戰爭,「攻奪戰伐隨之」,搶的,用武力。武力戰爭之後怎麼樣?『則死亡流離隨之』,戰爭一定有人死亡。我們現在看俄烏戰爭、以哈戰爭,還有有些地方,敘利亞、柬埔寨等這些地方有內戰,這些戰爭結果就造成死亡,人會死亡。「流離」,我們看俄烏戰爭、以哈戰爭,造成多少難民。接著『則疫癘饑饉隨之』,「疫」就是瘟疫,在經典上講瘟疫,現在講傳染病。像這次二O一九年到二O二二年,這三年多新冠狀病毒的疫情,這個就是瘟疫。「癘」是災癘,這個地球有癘氣、災癘,就不吉祥,有很多現象都很不尋常。「饑饉」就是饑餓,糧食缺乏。缺乏糧食、缺乏水資源,這個戰爭也會因為搶奪糧食、搶奪水資源而引起戰爭。戰爭帶來的就是死亡流離,造成很多難民就隨著而來了。瘟疫、災癘、饑饉、饑荒就隨之而來。『則一切災禍隨之』,這「一切災禍」就包括所有的,地震、風災、水災、火災等等的一些災難,就隨著戰爭而來。

  下面講,『瞋火熾然』,這個「瞋」是從貪來的,貪不到他就瞋,因為得不到,得不到他就用搶的;再搶不到就戰爭,戰爭就是瞋恨心,兩方面都是瞋恨心。這兩方面都瞋恨心,死了都到地獄去了。這個瞋恚是墮地獄主要的業因,所以在《安士全書》裡面也引用佛經講的,一般戰爭而死的,大多墮地獄,因為兩方面都瞋恨心。瘟疫而死的,很多生天堂。這是什麼道理?瘟疫,大家同病相憐,有同情心,所以他那個是善心所。瘟疫死的生天堂,戰爭死的下地獄,就是你臨終那一念是瞋恨心還是善心,還是不貪不瞋的心。古時候的人心厚道,有瘟疫,大家會憐憫,這是善心所。現在的人,這個有瘟疫,我看很多報紙,怨天尤人,怪這個、怪那個。如果有怨天尤人的心理,得到瘟疫死了,也生不了天堂,還是到三惡道去。因此我們這些依照佛經講的來觀察這個世界,就明瞭這個災難它的緣由。

  下面講,瞋火熾然,『世界灰燼矣』。瞋火熾然就是戰爭,大家都瞋恨心,這個世界就灰燼,灰燼就是變成灰了。所以貪心引發水災,瞋恨心引發火災,愚痴心引發風災,傲慢心引發大地震。我們人這個身體、心理不正常,我們的身體第一個受到影響。我們這個身體影響散發出來,就影響我們整個環境,外面的環境。實在講,佛法講的這個很科學,一點都不迷信。貪心為什麼引發水災?貪是水,貪欲。我們俗話講,我們想貪吃什麼東西,想要吃那個東西,想到流口水。為什麼流口水?因為你那個貪心引發出來的,反應在我們的身體,這個生理就是水,流口水。

  瞋恨心就是發脾氣,臉紅脖子粗,兩個眼睛像火一樣的,那不是火嗎?過去常常聽人家講,一肚子火,生氣了,你這個身體引起這個火氣就感應到外面環境的火災。這個也很科學,這個也不迷信。所以我們的心第一個反應到我們身體,身體再反應出去外面整個環境。所以火災就是瞋恨心太重,這個一點不迷信。戰爭是不是瞋恨心?有那個慈悲心在戰爭的嗎?大概兩邊都很不慈悲,你要我死,我也要你死,這個不都是瞋恨心嗎?瞋恨心,這個世界灰燼,也就是現在的核子武器。這個第三次世界大戰,大概都是核武大戰,核武大戰這是沒有輸贏的。現在我看新聞報導,大國與大國之間,彼此就是在保證能夠互相毀滅,我能夠毀滅你,你能夠毀滅我,這樣保證互相毀滅。過去聽說美國的核子武器可以毀滅中國兩百次,中國的核武可以毀滅美國一次。一次跟兩百次不是一樣?大家同歸於盡,統統去死了。過去先師淨老講,死路一條。

  人類為什麼要這樣?我們人類真的不如那些動物,那些老虎牠要吃野獸也是肚子餓了才會去抓其他弱小的野獸吃,吃飽了,牠也就不會去傷害。那人就不一樣,人很壞的,人是動物最壞的,那個動物不會去製造什麼武器。所以人死了大多墮三惡道,這很合理,佛講的很合理。那些動物業報受盡了,他到人道來,業障消了。人造惡業造多了,死了不去三惡道,去哪裡!

  所以「世界灰燼矣」。這個第一條就是印光祖師給我們講這個世界變亂這麼來的,就很簡單給我們說明了。它的根由、它的緣由、它的核心問題就是人類的貪瞋。這個不科學嗎?很科學的。

  【二。惟我如來。闡苦空之諦。以治眾生之貪。宏慈悲之旨。以治眾生之瞋。】

  第二條就是眾生有貪瞋,那怎麼辦?貪瞋好像是病,病要怎麼治?『惟我如來』,「惟」就是唯有我佛如來,這個現在是救苦救難。『闡苦空之諦』,「闡」就是闡揚,闡揚什麼?我們這個世間是苦、是空。「諦」就是事實真相,諦就是真理的意思,真理就是事實真相,事實就是這樣。

  像《八大人覺經》講,「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我們這個世間是無常的,沒有一樁事情是永恆存在的,剎那在生滅,剎那在變化,你什麼都得不到,到最後就是一場空。所以《心經》講「無所得」,無所得是事實真相,我們就偏偏要想有所得,想有所得,你還是什麼都得不到。《般若經》講,「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不可得,你得不到,你也沒有辦法去佔有,你也沒有辦法去控制。我們自己的身體都不能佔有,都不能控制,那我們身外之物,哪一樣我們能控制的?哪一樣我們可以擁有的?你想要擁有、想要控制,那是作夢。

  所以我們世間苦,《無量壽經》講,「生時苦痛,老亦苦痛,病極苦痛,死極苦痛,惡臭不淨,無可樂者」。生很苦,老也很苦。我現在也是老了,我老人證領了好幾年了,現在坐車半票。上一次來還沒有領到老人證,上次還年輕;這次來,我跟莊嚴師都有老人證了,發一張給我,就是政府告訴我,你老了,你不是年輕人了。老,身體就衰,像我上下牙齒都掉光,閻羅王的信一張一張的催,眼睛也花了,老就是有老苦。「生時苦痛,老亦苦痛,病極苦痛」,那個病是夠苦的。這個病,我也是過來人,知道這個病也是很苦。死苦,生離死別,我們最後那一口氣要斷,很難受。但是我們世間人就不覺悟,所以佛才出現在世間,來提醒我們要覺悟,這個世間是苦。你再有錢、再有地位,這些苦你也免不了,不是說做皇帝,做總統就沒有生老病死,都一樣。「惡臭不淨」,身不淨。空就是到時候一場空,這個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來的時候兩手空空,我們走也是兩腳一伸,什麼也帶不走,不就這樣嗎?連我們這個身體都帶不走,身外之物當然我們都得不到。所以如來知道那個苦、空,爭那個幹什麼!

  所以古大德講,「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什麼都帶不去;那什麼能帶去的呢?你造的善惡業,那個可以帶得去。善業牽引我們到三善道往生,惡業牽引我們到三惡道去往生,那個可以帶得走,其他什麼都帶不走。念佛是淨業,牽引我們到極樂世界去往生。所以我們人生一場空,《金剛經》講的是非常具體。那一天在迪斯尼(迪斯奈),看到小孩子一路在吹那個肥皂泡,諦恆法師說,如夢幻泡影。的確我們去,學佛的人到處都是道場,都是在提醒你,就看你會不會!你看到那些是什麼?它在給我們說法,那個就在給我們說法,不是嗎?給我們說什麼?我們人生就像那個肥皂泡,出來很漂亮,一下就沒了,《金剛經》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好像我們晚上作夢,白天醒來,我們什麼也沒有了,無論是惡夢、善夢,醒過來你痕跡都找不到。我們的現實人生就是一場夢,人生如夢,就像我們晚上作夢一樣。我們要常常這樣觀,我們現在用功就是在用這個功,用功要在上面用,作觀是現前我們的功課,要作觀。昨天晚上睡覺做了一場夢,醒過來沒有了。我們再想一想,我們白天現在這一切,當我們晚上睡覺的時候,白天這一切不是也變成夢了嗎?白天晚上統統是夢,因此如來「闡苦空之諦」來對治我們的貪心。

  『宏慈悲之旨,以治眾生之瞋』,「宏」是宏揚,宏揚慈悲。我們覺悟了,也要幫助眾生覺悟。我們為什麼會有瞋恨心?因為就沒有慈悲心。沒有慈悲心就是不會替別人想,不會為眾生想。所以我們做三時繫念,念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發願度眾生,這個就是慈悲心。所以在五停心觀,佛對瞋恨心重的人,教他修慈悲觀。所以多瞋眾生慈悲觀,多貪眾生不淨觀,多散眾生數息觀,多障眾生念佛觀,多痴眾生因緣觀。每一個眾生他的煩惱偏重的輕重不一樣,因此如來種種法門都是對治我們的煩惱。怎麼樣生起慈悲心?多為別人想,不要為自己想。為什麼沒有慈悲心?自私自利就沒有慈悲心,只是想到自己,都不管別人,甚至自己家裡父母他也不關心,那就沒有慈悲心了。

  所以這個慈悲心,我們也是要從因果,特別《太上感應篇》,這個因果教育,印光大師也是特別的提倡。《感應篇》講,「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我們起心動念都是在感應吉神跟凶神,你起一個善念,善事還沒做,馬上感應到吉神;起一個惡念,惡事還沒有做,馬上就感應凶神。所以在《感應篇彙編》有個公案,有一個元自實先生,有一天早上他要去報仇,拿一支刀子要去殺一個姓繆的,那個姓繆的對不起他,他就要去把他殺死,一大早。經過一個軒轅廟(供黃帝的),那個廟祝(看廟的)一大早要起來誦經,看到有一個人從廟門口走過去,後面跟了好多的凶神惡煞。沒有多久,看這個人又繞回來,這次繞回來看到後面跟了很多的護法善神。他看到很奇怪,就找他來問,說你是尊姓大名?你剛才去哪裡?這個元自實也就坦白跟這個廟祝講,他說我剛才是要去報仇的,那個姓繆的對不起我,我要把他殺了。怒氣沖沖。但是走到他家門口,他忽然想到,這個對不起我的只有姓繆的一個人,這個姓繆的他的母親八十幾歲了,他的妻子,兒女都還小,我如果把他殺了,他母親誰來孝養?他的妻子兒女誰來照顧?對不起我的只有他一個人,殺了他一個人,等於是殺了他全家。他一想到這裡,那個慈悲心生起來,放下了,不報仇了。替他家想,不報仇,回去了,善心起來。所以善心起來,他回去就跟了很多善神。剛才是瞋恨心,要去殺死這個姓繆的,這個瞋恨心,跟了很多凶神惡煞。

  這個廟祝聽他這麼一說,就給他講,那我明白了。說你知道嗎?剛才你怒氣沖沖要去殺姓繆的,你後面跟了好多的凶神惡煞。你到他家,為他家人想,放下報仇的心,慈悲心生起來了,為他家人想,你這個善心生起來,你回來,後面跟了很多的是護法善神。所以廟祝勸他,你努力斷惡修善,你將來前途無量。後來元自實聽到這樣,他才動個念頭,這個事情都還沒做,馬上感應吉神、凶神。後來他真的接受廟祝的勸告,努力斷惡修善,後來他做官做得很大。

  這個也是教給我們慈悲,就多為別人想。這個補助因果教育,像《感應篇》這些公案,這個就很實際的因果教育。你為別人想,你有什麼好處?你自私自利,有什麼壞處?我們都不是要得到好處嗎?如果不明因果,以為造惡業可以得到好處,實在講,不但好處得不到,得到統統是壞處。唯有修善業,才能得到好處。

  第三條:

  【三。復說淨土法門。示眾生以離苦得樂。方便橫超之路。】

  這個也就是我們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講的,佛說淨土法門,的確對我們眾生開示離苦得樂的『方便橫超』的一條徑路。我們要超越六道生死輪迴,唯有修淨土,修其他法門,你要一生當中超越,非常高難度,不是做不到,很少人做到。因此淨土是多數人可以做的,這個是最究竟的慈悲,淨土法門是最究竟的慈悲。

  【四。為佛弟子者。信法界平等之體。明苦樂因果之相。知自它感應之用。起無緣之大慈。興同體之大悲。眾生之苦一日不除。匹夫之責一日未盡。則請法隨學懺悔供養之事業。一日不可以已。】

  這一條是給我們開示,我們佛弟子要相信『法界平等之體』,我們跟眾生是一體,要明瞭『苦樂因果之相』(因果報應的道理),要知道自他感應的作用。生起「無緣之大慈,興同體之大悲」,這個是知道一體,「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它自然就生起來。所以眾生之苦就是自己之苦,『眾生之苦一日不除,匹夫之責一日未盡』,眾生還這麼苦,每一個人都有責任。這個責任具體就是要『請法』,請法師說法。『隨學』,常隨佛學。要『懺悔』、要『供養』,供養以法供養是最殊勝,這個『事業』一天都不能停。

  【五。需知因果無虛。禍福自致。貧病夭獄。皆由別業。水旱刀兵。則自共業。業熟禍至。無能幸免。】

  第五條就是必須要知道『因果無虛』,這個因果不是虛妄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真的。大家如果多讀《太上感應篇》,我們就可以深入的體會到因果報應這些事理。《感應篇》可以說我們一般很容易明瞭。印光大師特別提倡,《感應篇》、《了凡四訓》、《安士全書》。現在我在台北,我們學會有上班,星期一到星期五,我在的時候都要帶大家讀《感應篇》。我不在,我也規定他們上班先讀《感應篇》。讀一遍再上班,職工、義工,天天讀,就是來上班都要讀一遍。我在我就帶著大家讀,我在的時候就加一個講解;我不在就是他們讀一遍。讀的遍數愈多愈好,印象深刻才不會忘記。

  所以因果不是虛妄的,『禍福自致』,災禍福報都是自己找來的,自己製造出來的。『貧病夭獄,皆由別業』,貧窮、身體多病,重病、惡病、傳染病。「夭」就是夭壽,壽命短促。「獄」就是牢獄之災。這個是別業,各人個別的業。

  『水旱刀兵,則自共業』。水災、旱災、刀兵(就是戰爭),這個地方舉出這幾個代表,當然包括其他的風災、火災、地震這些天然災害。「則自共業」,這個是共業,一個地區,或整個地球的共業。像新冠狀病毒,這是全球的共業,這次的病毒不是區域性的,在二OO三年SARS,非典型肺炎,只有大陸、台灣、香港,其他國家沒有,它是區域性的。二O一九年這次的新冠,它是全球性的,這個就是全地球人類的共業,二OO三年那是一個地區性的共業。

  『業熟禍至』怎麼來?就是我們造的業,善惡業。業成熟了,好像水果成熟了就能吃了。「業熟禍至」,惡業成熟了,災禍就到了。『無能幸免』,沒有辦法避免,那個業果成熟了,就要去受那個報。

  【六。欲求得福免禍。必先能泯惡力善。隨時隨地。自勉勉人。戒殺。茹素。崇佛。惜福(惜物。節用。薄享。厚施)。宏法利生。多念觀音聖號。為眾生回向消災解劫。則人己兼利。為德無窮。獲福亦廣也。】

  這一條前面是講因果不是虛妄的,災禍都有因果的,沒有那種沒有因的果,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這災難怎麼能夠避免?『欲求得福免禍』,如果要求得到福報,避免災禍,必須『先能泯惡力善』,「泯惡」就是止惡,不要造惡業,殺盜淫妄,十惡業不要造。努力修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太上感應篇》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感應篇》是講三年,你每天「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那不是天,是自己招來的。所以必須能夠泯惡,努力修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時隨地,自勉勉人』,自己勉勵自己,也勉勵別人。

  『戒殺,茹素』。第一條要戒殺生,這個殺生也是我們娑婆世界閻浮提眾生很容易犯的,只有知道殺人有罪,殺動物好像沒有罪,其實都有因果。這個《安士全書.萬善先資》講這個戒殺講得很詳細,講因果事理發明得非常的淋漓盡致。第一個要「戒殺」,第二個「茹素」。茹素就是吃素,也是戒殺的,因為殺生主要都是為了吃,如果大家都吃素,殺業就可以免了,就不造殺業。

  『崇佛』,就推崇佛的教化,流通佛的經典,弘揚佛法,「崇」就推崇。『惜福(惜物、節用、薄享、厚施)』,就是我們人不但要修福,也要知道惜福。現代人不懂惜福,現在提倡消費,刺激經濟,其實都是損福。我們從自己做起,惜福具體的做法就惜物,這個「物」就是物品,愛惜使用,可以用很久。「節用」就是節省我們日常生活用的,用的東西、用的種種的要節省、節儉,不要浪費。「薄享」,自己享受就薄一點。「厚施」,就是布施給人要厚,自己節省去幫助別人。

  『宏法利生』,就是講經弘法,流通法寶,這個四眾弟子都可以修的。在家出家,男眾女眾,四眾弟子都可以講經弘法。弘法為了利益眾生,佛法沒有人弘揚,眾生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利益。所以弘法利生也是一個前提,這個非常重要。

  以上印祖就是給我們開示這些災禍要怎麼避免?就是斷惡修善,而且要知道惜福,要弘法利生,把這些道理輾轉去勸告別人。現在弘法,人人可以做,你也不一定登到講台才是弘法,現在的手機很方便,有益人身心的這些法語、經典、祖師的開示,跟自己的親友分享,這個也是弘法很方便的一個工具,我們多利用這些工具來弘法,來利益眾生。

  『多念觀音聖號,為眾生回向消災解劫』,印光大師他是勸人念佛,但是也勸人兼念觀音。所以印光祖師在《文鈔》也開示,念佛人如果一天你定課念一萬聲佛號,另外念五千聲觀音,迴向給這個世界的苦難眾生。如果念一千聲,那你另外念五百觀音聖號,這個觀音聖號是迴向給這些苦難眾生的,救苦救難。如果你念一百,就念五十聲,這樣做一個比例。因為觀音菩薩救苦救難,我們把這個念觀音聖號,特別是還沒有學佛的人,或者學佛還沒有深入的,勸他念觀音,這個一般他比較容易接受。勸人念阿彌陀佛,就要他有一定的認識,認識這個淨土法門,知道念佛是為了成佛的,往生極樂。如果他還沒有接觸到這個淨土經典,還不明瞭這個道理,往往我們勸他念阿彌陀佛,他不敢念。

  所以過去香港有一些老太太,她們就講,講那個廣東話,勸她們不要去聽淨空法師講,他叫你去死,勸你念佛就叫你趕快去死!碰到這個,你就不要勸他念阿彌陀佛,念觀音菩薩救苦救難。你有生病,念觀音菩薩,菩薩會幫你治好,那個大家都很需要的;你掉到海裡面,念觀音菩薩,把你救起來了;在山崖上跌下來,念觀音菩薩,護法神、觀音菩薩把你托住,不會摔死。這個《普門品》講的就是利益眾生,菩薩在果地上利益眾生的這些事業。

  我們勸人念觀音,還沒有深入淨土,先勸他念觀音,以後明白再勸他念阿彌陀佛。以前我接一個中華民國觀音佛學會,所以我拍了「尋找觀世音」,這個還有很多人沒看到,請大家多指教,這個可以發給大家,大家在YouTube上可以找得到,歡迎大家收看。這個特別勸一些還沒有深入佛法,還沒有認識淨土的人,先勸他念觀音,這個一般大多數是比較能接受。從這個接引,入門之後再勸他念佛求生淨土。

  『則人己兼利,為德無窮,獲福亦廣也』。這個我們自利利他,觀世音菩薩是施無畏者,我們勸人念觀音也是布施無畏,也是布施無畏給眾生。

  【七。護國息災。根本方法在於念佛。一切災難。皆為眾生惡業之所感召。若盡人能念佛。則此業即可轉移。如能有少數人念佛。亦可減輕。】

  這個印祖給我們開示,『護國息災,根本方法在念佛』。惡業怎麼來?『一切災難』,這災難怎麼來的?『皆為眾生惡業之所感召』,都是眾生自己造惡業感召來的,就《太上感應篇》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惡業感召災難。『若盡人能念佛』,「盡人」就是全地球的人類都能念佛,『則此業即可轉移』,當然這個地球的共業就能轉了,這個地球一定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如能有少數人念佛,亦可減輕。』如果有少數人,我們現在只能做到少數人,少數人也可以減輕災難。這個災難受損的程度減輕,災難發生的時間縮短,或者發生災難的時間往後推遲,這個我們少數人念佛只能達到這樣。如果完全都化解,因為這是大家的共業,大家統統來念佛,這個業就轉了。

  【八。念佛法門。雖為求生淨土。了脫生死而設。但其消除業障之力。極其鉅大。】

  這個念佛法門雖然是為了求生西方淨土,了脫生死而設的,但是在我們現前消除業障的力量,『極其鉅大』。在《觀經》講,至心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所以念佛不但是為了求往生西方淨土,對我們現前消除業障,消災免難的力量「極其鉅大」,就非常的巨大,這個很多人不知道。

  因此先師淨老提倡做三時繫念護國息災,他這個也是根據《觀經》講的至心念一句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念佛是息災的根本方法,就是要念佛。可惜現在人他都不相信,現在人認為這個迷信,沒有科學根據,不信你在那邊念,就能夠息災。但是現在慢慢也有科學的一些數據,的確我們人的心念感應到我們的環境。這個事實上是分不開的,心、境是分不開的,都是一體的。因此我們念佛,當然可以消業障,關鍵在「念」這個字,這個念就是念頭,不是只有口念,那個心真有佛。心裡有佛,這個就是念,今心有佛,這是念佛,所以念關鍵在心。口念也是幫助心念的。上根的人,佛號一提,他沒有妄念,上上根的人他可以離念,念到理一心。中根的,他一提佛號,妄念就能夠伏住。一面念,一面打妄想是下根的人,我們大多數是下根人。口念如果你認真念、常常念、不斷的念,也能夠以口薰心,以口念來薰我們這個妄心,念到熟了,也能成功。

  所以我們心裡有佛,當然都能成佛了,那還消不了業障嗎?當然可以。《感應篇》講,你起一個善念,就感應善神;起一個惡念,就感應惡神。那起一個佛念,不是感應佛來了嗎?佛光注照,所以消除業障極其鉅大。

  【九。真正念佛之人。必先要閑邪存誠。敦倫盡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尤需明白因果。自行化他。】

  真正念佛的人,這個不能疏忽印光大師提倡的『閑邪存誠,敦倫盡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尤需明白因果,自行化他』。我們要成為一個真正念佛人,必須依照祖師的開示來修學,就是先師淨老提倡的傳統文化,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我們要來學習,要來落實。

  【十。世間一成不變之好人少。一成不變之壞人亦少。大多皆是可上可下。可好可壞之人。所以教化最為緊要。】

  這一條也是印祖特別開示,世間沒有一成不變的好人,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壞人,都是可好可壞,因此這個教化就非常重要,就非常關鍵。有的接受佛菩薩、聖賢的教化,壞人也變成好人。如果沒有接受佛菩薩、聖賢的教化,好人也會受到壞人的影響,變成壞人。所以這個可好可壞,關鍵在教化。

  好,今天這堂課時間到了,就跟大家學習分享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