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疫情下念佛人如何面對  悟道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20/10/29  台東淨宗學會  檔名:WD21-119-0001

  尊敬的台東淨宗學會劉理事長,及諸位同修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

  今天是民國一O九年,十月二十九日。時間過得很快,記得今年三月,我們在台東地區做例行性的護國息災三時繫念法會,匆匆的過了半年多了。這次再度到台東淨宗學會來看看大家,現在也不能出國,我們導師淨老和尚他老人家也是不能出國,年紀也大了。現在疫情的問題,所以今年一月份從馬來西亞回到台南極樂寺,也一直都沒有出國。因為這個因緣,所以我固定每一個星期,如果沒有主持佛七,沒有什麼其他事情,固定我是一個星期到台南極樂寺去看老和尚一次。因為現在年紀大了,體力也衰了,當然平常會客也不像過去那麼方便。我大概都是星期三從台北到台南,住在我的道場,新營淨福寺,或者是仁德般若寺,這兩個地方,住一個晚上,然後第二天大概中午的時候去看看老和尚,看看他老人家。這次也是例行性的,下來看淨老和尚。也剛好最近我們台北華藏淨宗學會有贈送中華傳統文化這些經典給花蓮縣政府,明天在縣政府,我代表去贈送這個書給縣長。明天也有一個儀式,在縣政府舉辦一個儀式。縣政府也很誠意發了邀請函,也邀請我們老和尚,這個邀請函今天上午拿給老和尚了,他年紀大了,出門不是很方便,所以這個事情還是我要去代表。

  到台南,我在想,如果回台北,再到宜蘭、再到花蓮,我算個時間,大概七個小時到七個半小時;如果從台南繞到屏東、台東,然後再到花蓮,大概也是這個時間。那我想這樣就乾脆繞一圈,反正這兩頭的時間差不多,那就從南部下來,我想繞到台東來,因為反正明天到東部,今天先到這裡跟大家在今年我們再見見面。我是這樣的一個計畫,所以今天又再度回到我們這個學會。

  剛才劉理事長也提到,最近我們陳警官(陳課長)發心,一個星期來帶大家學習《無量壽經》,這個非常好。我們淨老和尚常講,夏老居士的《無量壽經》會集本是我們淨宗學會主修的經典。我們淨老一生提倡「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所以長時間的薰習修學,這樣我們慢慢對淨宗、對極樂世界、對娑婆世界,我們就會不斷深入去認識,修行也慢慢能夠得力。我們的修學,一般講就是信解行證。這個信,大概也可以分四個層次。第一個是迷信,迷信是什麼都不知道就信了,那這個是迷信。同樣是迷信,迷信的對象是什麼?如果我們迷信的對象是幫助我們覺悟的,我們從迷信入門,慢慢會引導我們覺悟,覺而不迷,覺悟就破迷了。佛法,這個佛是印度梵文的音譯,翻成中文的意思是覺悟智慧的意思。佛稱為大覺,覺是破迷的。佛法修學的目的就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從迷來的;樂從哪裡來?從悟來的,覺悟了就得解脫、得大自在,所有的苦都沒有了。所以佛法修學就八個字: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我們目標要離苦得樂,這是我們學佛的目的,不管修哪一個法門,這是主要的目的。所以學佛就是愈學愈快樂,那就對了;如果愈學愈痛苦,那就學得不對。

  迷,慢慢要導歸悟、導歸覺。所以迷信佛法,不了解叫迷。如果迷的對象是正確的,是覺的,我們慢慢也會覺悟過來,也會轉迷為悟;如果所迷的對象是不覺的,那就愈迷愈深了。所以同樣是迷信,你迷信的對象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這一點我們要認識。所以我們這個佛教,正法,不怕他從迷信入門,你什麼都不知道,來信,慢慢幫助你覺悟,幫助你破迷開悟。所以我們接觸佛法,大部分就是這樣,迷,就是對佛法不是很了解,先信了,信了之後,進一步求解,解就是慢慢了解,認識佛法,認識佛教。解就是我們讀經、講經、聽經,這是求解。所以講經說法,聽經聞法,主要是求解,解就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

  如果有真實的信心,經沒有聽沒關係,不講也沒關係,就一句佛號念到底就成功了,他不懷疑,真信,他不懷疑。在我們《淨土聖賢錄》裡面,他什麼都不知道,對經教什麼都不懂,一部經也沒有念過,也沒聽過,不認識字的老阿公、老阿婆,念佛念個三年,自在往生。之前我們淨老和尚常常講的,諦閑老法師他那個補鍋、補碗的鍋漏匠徒弟,不認識字,生活很苦,知道人生很苦,想出家,是諦老童年的玩伴。諦老他家庭好,他家有錢,所以從小他書讀很多,後來出家了,當天台宗的祖師。他這個同伴命很苦,很窮,沒讀書,所以從小就替人家補鍋、補碗,到了四十幾歲,聽說他的同伴出家,現在在觀宗寺(那個時候諦老當知客),就去求他,說他也要剃度。諦老看到他大老粗一個,也不認識字,什麼規矩也不懂,就勸他還是回去做你的生意,回去補鍋、補碗。但是他一直很懇切的要求諦老幫他剃度,後來諦老沒辦法,就跟他講,要剃度,要三個條件。他說只要你幫我剃度,什麼條件他都能夠接受。後來就跟他提出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出家就不要去受戒了。因為戒場規矩很多,過去的戒場五十三天,規矩很多,恐怕他不懂規矩,大概戒受一半就被趕出來了。也不要住在寺院。不認識字,人家早晚課念經也不會念,人家看他很討厭,他自己也不自在,那你就不要住在寺院。他就在浙江寧波鄉下給他找個小廟,沒有人住的小廟,請兩個老菩薩煮兩餐飯給他吃,中餐跟晚餐,早餐他自己處理,就不要住在他那個道場,第二個條件。第三個條件,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繼續念,這樣一直念下去一定有好處,什麼好處沒跟他講。他聽了之後,既然答應了,就幫他剃度,真的就在寧波鄉下給他找個小廟,找兩個老菩薩給他煮兩餐,他就在那邊念南無阿彌陀佛。他都是繞念,他補鍋、補碗挑個攤子,那個腳力很好,就繞,念了三年,站著往生。後來往生之後,諦老替他處理後事,諦老看到非常讚歎,他說名山大寺廟的方丈、講經說法的法師都無法跟你相比,到西方去作佛了。這是之前我們淨老和尚常常講的。

  最近這些年,我們淨老和尚常提的是河南南陽來佛寺海賢老和尚,他也是一個字不認識,也是他師父幫他剃度,然後說你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到底。真的什麼好處也沒有跟他講,只是告訴他一句話,明白了不要說。可見得他的剃度師也是過來人,知道他的根器,一定會成就。明白是什麼?明心見性。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明白了,不能說。為什麼不能說?環境不允許。在大陸以前那個時候,剛好遇到文化大革命,念佛都要被打的,你還能說什麼?但是有沒有妨礙他念?沒有。人家不讓我念出聲,我在心裡默念,他不知道。不允許拜佛,一大早起來偷偷的拜。被分配到生產隊去工作,還要去做工,而且吃飯的時候不准吃素,都是有肉的,他就吃鍋邊菜(就是肉邊菜),挑那個菜來吃。他那個時代、那個環境,都是災難、動亂,所以海賢老和尚這個光碟,有一句話講「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在太平盛世的時候做一條狗,還比亂世做一個人好。可見得他承受的那種災難,我們無法去想像,無法體會的。從這個光碟我們看,大概能知道一點,那種環境是相當惡劣的,但是有沒有影響到他念佛的心?沒有,絲毫影響都沒有,他一句佛號都沒有丟掉。所以活了一百一十二歲還能爬樹,往生前一天晚上還在菜園種地、挖地,挖到天黑。人家說師父,天黑了不要做了,他說好了,這些做好就不做了。以為他要休息了,哪裡知道第二天凌晨他就走了,衣服疊得很整齊。他也是一個字不認識。

  在我們台灣也有,台南將軍鄉有一個老太太也是這樣,之前她沒有接觸到淨土法門,也是一般民間信仰,有神廟就拜,這是我們傳統民間的信仰。後來娶了一個媳婦,也學佛、念佛,勸她婆婆不要到處跑,不要到處拜,在家裡好好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她真的就接受了,也是念了三年,也是站著往生。這是台南將軍鄉,有很多人知道。我現在提到我們老和尚講的這個公案,有些台南的居士,住在那邊附近的居士,他們都知道這個事情,可見這個事情也不是假的,都是真的,都是我們近代的,近代人。

  像這樣的人,他是過去世曾經供養無量諸佛。我們也是過去世曾經供養無量諸佛,但是他們善根比較深厚,所以他信心堅定,不懷疑,念三年就成功。這個不容易,這樣的人不容易,很難得。為什麼很難得?我們讀《無量壽經》、讀《彌陀經》,佛都跟我們講,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這個法門修不難,信難。過去有一個我們佛教界,還是很負有盛名的法師,那個老法師現在不在了,他出了一本書,書名叫《淨土是難行道》。我看了這個書名,我說不對,這跟佛在經典上講的不一樣,佛在《彌陀經》、在《無量壽經》講,這是難信之法,不是難行之法。如果這個書名叫難信道,這就對了,跟佛講的就相應了,他講難行就不對了。淨土法門是難信易行,行不難,信難,信心難。為什麼說信心難?因為有懷疑。我沒有懷疑,我真相信;我有懷疑,我不相信,我還會來念佛嗎?聽起來好像沒錯,是這樣的。但是有懷疑,我們自己不知道。沒有遇到事情的時候,好像沒有懷疑;遇到事情,懷疑就來了。

  過去早年,在二十幾年前,在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我們淨老和尚跟韓館長拿美國綠卡,一年要住美國一百八十三天,所以一年大概半年不在台灣。早期都有居士,有問題都寫信來問,我們師父到美國也沒有時間回答,後來都叫我代替他回答。我先回答,寫給他老人家看,之前看看,他幫我改一改,改了幾次之後,大概知道師父要怎麼回答了,師父說可以了,以後人家問問題,你都統統代我回答。後來有一次,也是我們師父在美國,我接到一個居士的信,他問了一個問題,他說淨空法師,我聽你講的《彌陀經疏鈔》,念佛三個要訣,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三個要訣,他說這三個要訣,前面兩個我做到了,不懷疑我做到了;不夾雜,專修淨土,沒有夾雜其他法門,我做到了,但不間斷他做不到,他不能像念佛機那樣二十四小時念個不停。後來我就給他回答,我說你既然不懷疑,還寫信來問幹什麼?不懷疑還問什麼?你有疑才要問,沒有疑那問什麼?這個就說明有懷疑,自己不知道。所以「疑網纏心不易知」,懷疑好像一個捕魚的網,纏縛在我們的心裡,我們不容易發現,不容易知道。

  那些不認識字的,他真不懷疑,所以這一點,我要跟他學,學不來。過去我們老和尚在湯池辦中華傳統文化中心的時候,也有一個居士去向我們老和尚講,因為他聽我們師父講經,講了很多這種念佛往生的例子,這些公案,他也常常講到宋朝瑩珂法師,破戒的法師,念佛念三天,把佛念來了,那個居士他說要學瑩珂法師,他也不吃不喝不睡,念三天,那我們師父給他回答,恐怕你不行。為什麼不行?有懷疑,這個信心夾雜著懷疑。這個疑怎麼辦?我們一般的經典,一般的法門,實在講,要信解行證,斷疑生信,疑惑斷除,信心生起來,一般要聽經聞法,講經說法,叫信解,我們解幫助我們信,所以叫斷疑生信,疑惑斷除,信心生起來,斷疑生信。信解如果沒有透過行,這個解縱然是正確的理解了,但這個信心還是不堅定,還是要透過行,行就是說修行、實行,去實踐,透過行。這個行,具體的行動,透過這個行,然後再最後去證實這個事情,信解行證。證果就是證實這個結果,叫做證果,佛講的這個結果,證實了是這樣的,叫證果。果很多,最高的是佛果。

  信解行證,所以一般我們這個信,總是大概有四個層次,比如說剛開始信,不了解,迷信,然後我們聽經聞法,講經說法,有正確的認識、正確的理解,這個時候的信叫正信,正確的信心,這不是迷信了,跟一般沒有聽經的人,那個信就不一樣,起碼我們懂這些道理了,這個是解。解,你如果沒有透過行去實驗,行就是實驗,信解行證就是科學的精神,科學就是開始你要相信一樁事情,然後透過這個理論方法,了解這些理論方法,然後去實驗,透過這個實驗就是行,然後去證實這樁事情,這個結果,這個也很科學,信解行證很科學的。行就是實驗,去實行。所以解了之後透過行,你有行一分,又幫助你解深入一分,又幫助信深入一分。所以有透過這個行,你這個信就深入,不斷深入,生信,透過行就生信。行到了一定的程度,證實這個結果,像我們淨宗講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證實這樁事情,證,信解行證,這個時候就叫真信,一點懷疑都沒有。

  所以《中峰國師三時繫念》,在第一時中峰國師就跟我們開示信行願;我們一般講信願行,《彌陀經》修學的宗旨就是信願行三個字,他講信行願,道理還是一樣。他先講這個信,信有阿彌陀佛,信有極樂世界,相信我們有往生之分,相信我們遇到了,我們就能往生,這個信。「信而無行,即不成其信」,就是你這個信,你沒有透過行,不能成就你的信,不能證實你所相信的這樁事情,所以要透過行。「行者,《楞嚴經》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如是行者,是名正行。」所以蕅益祖師在《彌陀要解》講,念佛這個行是證實我們相信的這樁事情,滿我們的願望,我們的願望要往生極樂世界,行是這個願的動力在推動。「行而無願,即不成其行。」這個願很懇切,推動你念佛這個行。像瑩珂法師他就是信行願,人家跟他講淨土,他就不懷疑,他就去行了。他為什麼行?他願生西方。他知道自己造的業太重,將來墮地獄,很苦,他信這個,他真信。真信就啟發他懇切的願,懇切的願推動他念佛這個行,所以他三天可以念成功,就是信願行他具足。所以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開示,「信行願三,如鼎三足,缺一不可」,缺一個也不行,好像攝影機的三角架,缺一腳就站不住了。

  因此這個信行願,實際上講,我們現在信也有、願也有、行也有,但是不夠,不夠就是《彌陀經》講少善根、福德、因緣,少,不足,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才能往生。不足怎麼辦?補充,不足就補充,補充它就足了,就成就了。怎麼補?還是信願行。我們補,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念佛,念佛就是行,透過念佛這個行來證實我們相信有極樂世界,相信有阿彌陀佛。你念到見佛、見極樂世界,當然相信了,你還會懷疑嗎?不會了。我們現在信,憑什麼信?我們也沒見到,那你為什麼相信?我們相信聖言量。相信佛在經典上講的是真實的,這個叫信聖言量,相信聖人講的話真實,不會欺騙我們,我們是信這個。用現在話來講,我們相信釋迦牟尼佛的人格,講話都是真的,雖然我們現在沒見到,但是講的都是事實真相,我們是信這個,信聖言量。如果自己念佛念到見佛、見極樂世界就證量,是現量境界,現前你見到了。我們研究經教,這個理論方法去推論,確定這個事情可以成立,這個道理講得通,就這個事情,但我們還沒有去證實,這個叫比量,唯識講的比量。

  所以我們大多數人還是多多少少要有一些經教的薰習,幫助我們斷疑生信。斷疑生信,我們在求解當中當然也要不斷去行,就好像科學不斷去實驗,去行,我們要去念佛。念佛遇到問題了,我們再回頭來找經教,經典就是幫助我們斷疑的,我們的問題統統在這個經裡面,這個經都有答案。我們對這個經沒有深入,透過這個行,碰到問題,再回頭再看,我們就更深入。所以經典不是讀完就沒事了,我們要在生活當中去實驗,透過生活上的實驗來證實這個事情,這叫行。信願行,信行願,或者信解行證,在佛法修學的一個步驟,一而三,三而一,它是不可分開的。

  因此我們學會長時來薰習這個經典是有必要的,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有疑問,都有懷疑。有懷疑,你就不能沒有經教。那佛為什麼出現在世間,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為什麼佛沒有帶大家打個禪七?打個佛七?釋迦牟尼佛帶大家打個禪七,幫助很多人大徹大悟了,不是更痛快嗎?頓超,一下就頓悟了,那不是不要那麼麻煩了?打個佛七,七天就一心不亂了,還要講那麼久幹什麼?那麼辛苦。問題是那樣根器的人很少、很稀有,大多數人都是中下根器比較多,上上根跟下愚,那都是少數。下愚就是不認識字,他是老實,這點,愚不可及,孔老夫子講「愚不可及」,我們學他還學不來;我們學上上根,像六祖那樣,我們也學不來。所以中下根是大多數,大多數都要透過經教,多多少少都要學經教。因為這些人是最多的,所以佛才要講經四十九年。只要幫助大家斷疑生信,修行就很簡單,你自己就知道怎麼修了。路給你指明白,你自己知道怎麼走了,導航給你導好了,接下來就是自己要走了,才能達到目的。大家想一想,應該這個道理不難想通,不然佛講四十九年幹什麼?不用講了,拿個引磬帶大家一直念佛,不都大家統統去成佛了嗎?那麼麻煩幹什麼,是不是?問題我們眾生都會有懷疑,「疑網纏心不易知」。

  講到這個行,講到最高的就最簡單,也最容易。一九九O年,我們韓館長叫我去參加台灣去大陸的旅遊團,那時候開放沒多久,叫我一個人去參加一班旅行團。只有我一個出家人,一個吃素的,他們都吃肉的。去玩了十八天,從台灣到香港,香港到廣州,廣州到桂林,桂林到西安,西安到北京,北京到上海、到杭州、到蘇州,然後再回來。當時我們師父聽說有到北京,就把黃念祖老居士的《華嚴念佛三昧論》的稿子叫我帶去北京給黃老校對。所以我跟了旅行團,到了晚上回到旅館,就找導遊帶我去他那個胡同,一間小小的房子,那個桌子,書擺得一摞一摞的。當時去我就知道,聽師父講,他有學密、學禪、學淨土、學教,都通的。後來我就請問,密宗是怎麼回事?他跟我講,現代人修密法都修得很低,他說低級的密法。什麼叫低級的密法?他說壇場很多、儀規很多,那個是低級密法。什麼是高級的?他說最高級的密法跟達摩祖師傳來中國那個祖師禪是一樣的境界,就很簡單,什麼儀式都沒有,什麼壇場都沒有,甚至它的咒只有一個字。他後來又講了一句,說夏老居士講的,淨土是密宗的顯說。我聽到他這麼講,我說那這句佛號不就是無上密咒嗎?不是很簡單嗎?但是我們一般人不認識。

  後來他跟我講,夏老編的《寶王三昧懺》,那個時候我想那個也沒有板眼、也沒有唱腔,也不知道怎麼拜,我就去請教他,我說夏老編這個怎麼拜、怎麼念?他說你們一年才拜一次,念佛是天天要念,比較重要,那個不重要。他跟我講,念佛最重要是那個木魚。他說夏老在世,有一次打佛七,大陸還沒有解放之前,打佛七,夏老自己敲木魚,他說那次佛七,打得那個拜墊都是舍利,他說解放以後就沒有這樣的佛七了。他說那個木魚控制速度。那個木魚在佛門叫「定心魚」,就是幫助人家定心的,所以木魚敲得好,能夠幫助人家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定心魚。照面鐺,鐺子好像照鏡子一樣。這個大磬、引磬、木魚,夏老念佛說,「六字四魚一聲磬,磬聲定與陀字并」,南無阿彌陀佛,那個引磬敲在陀上面。四個木魚,南、阿、陀、佛,四個木魚,一聲引磬,他們就是這樣念的,「六字四魚一聲磬,磬聲定與陀字并」,那個陀敲下去。所以這個法器是幫助我們定心,古來祖師大德很講求。

  以前教我們唱念的這些大陸來的老法師講,他說以前誰家的兒子出家到寺院,能夠被派上去敲鉿子,他家都放鞭炮—我兒子敲法器了,很光榮。但是現在我們沒有人,不會敲的、亂敲的,我們也給他敲,沒人,沒辦法!沒人,沒有給他練習不行,他永遠不會。所以早年我在景美打佛七,有些新的師弟出家,敲的那個木魚,聽了有夠難受的,就好像在劈柴一樣,我說你是不是恨不得把那個木魚敲破?那敲得,聽了要生煩惱。後來我自己轉念頭,我說就像實習醫師,你不給他實習,他永遠不會,總是要有人做白老鼠,就讓他實驗。像以前我去弄牙齒,去台大醫院,有個牙醫江醫師,他說悟道法師,你那個牙齒明天來,我找人幫你弄。結果第二天去,他找一個學生,實習醫師,給我裝一個假牙,都還沒有走出門就掉了。再回去找他,我說算了算了,就給他實驗。後來我去找一個小診所,那個老醫師,那個裝上去都不會掉的。後來我想一想,也要給他實驗,不然他永遠不會,那我只好做白老鼠,成就他。我們敲法器也是一樣,就是你要去忍受他那個亂敲,慢慢去教他,不然他永遠不會。後來慢慢再調整調整,調整比較好。所以我們當時就是自己要去調整心態。

  如果遇到一些高手,敲木魚的,我也遇到過,真的這個高手。以前我聽說元亨寺普妙老和尚他敲地鐘,打佛七,很多人喜歡參加。敲這個木魚真正的高手就是他開始很慢,然後他漸漸加快,他加快讓你沒有感覺他在加快,你是不知不覺跟他快了,到最後念完了你才發現很快了,高手。練到那樣也是不簡單的。所以這個他幫你心定下來,你一念,耳根被攝住了,你就一直跟著他。「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一根攝住了,都攝六根,六根如果一根攝住,其他五根也跟著攝了。耳根最利,所以聽這個音聲,我們持名念佛是同時修兩個圓通,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如果遇到不會敲的,當時我自己調整心態,我說修菩薩六度,忍辱波羅蜜,去忍受他那個亂敲,忍辱波羅蜜,不然就自己生煩惱。敲得好的,我們就修念佛三昧;敲不好的,我們就修忍辱波羅蜜,這個都是我們修行的地方,順境逆境都是我們修行的地方。

  難得這個因緣,因為明天要去送書這個因緣,跟大家結結緣。今天我們華藏同修是給我出一個題目,我前面講的大概跟他出的題目不太一樣。他有出個題目,講題是什麼?說我們念佛人怎麼去面對當前這個疫情,我們怎麼去面對?我先講前面,他是有列出《無量壽經》三十七品的一小段經文。我們剛才講到不懷疑,信心不容易,真不容易,所以是難信之法。我記得二OO三年,不是SARS,那個SARS好像也是跟肺部有關係的,發燒、咳嗽,跟現在這個新冠狀病毒是一樣。那一年我們台灣也算相當嚴重,那時候我在中壢善果林,我就發起一個打七個佛七的消災佛七,四十九天的。有一些寺院道場他們就停止活動了,因為怕傳染,那個時候我們想打佛七來息災。這個之前桃園地區有一年也是沒有下雨,旱災,石門水庫又缺水,那時候劉林長請我去善果林,我就勸他打佛七,我說打佛七求雨。蓮池大師不是拿那個木魚,敲木魚念佛,就下雨了,我說我們打佛七來求雨。真的,那個佛七打到第三天,真的下雨了,我跟劉林長就滿有信心,真的佛力有加持。後來那次的SARS,我說打七個佛七,消災。結果我第二天就重感冒,又發燒、又咳嗽,我說這不行,我如果進去咳一聲,大家心還會念佛嗎?我想恐怕大家信心還是不夠的,所以我就自己隔離,回到台北自己隔離。後來我那個症狀跟SARS一樣,症同病不同,症狀相同,病不相同。因為那個是會傳染,我那個病不會傳染,為什麼不會傳染?因為我自己隔離,莊嚴師送飯菜給我吃,我吃不下就給她吃,我說你不怕被我傳染?她說她不怕,她說她吃了也沒有咳嗽,我就說那不是那個病,症狀一樣。但是症狀一樣,你一咳,人家就懷疑,可能是那個病,他還能夠安心念佛嗎?從這個地方也就是可以測驗我們,你對阿彌陀佛無上醫王,你信嗎?平常沒事的時候相信,遇到這個,你相信嗎?這個就是測驗,你信不信?

  前年上海會龍寺請我去做法會,戒寶法師他帶個居士去廣東一個寺院,聽說廣東那個寺院一天有一萬多人在念佛,那個法師就是一句佛號,什麼都沒有。那個寺院很大,就是癌症,醫生放棄治療的,什麼紅斑狼瘡,所有的絕症,不要治療的,送到他那邊去,就是一句佛號,阿彌陀佛無上醫王。念佛,能好就好,不好就往生,願意的就去,他都接受。去的話,他要醫院的病歷。有一些真的重病進去,念念被他念好了,有一些是往生了。那送去的人就愈來愈多,所以一天保持一萬多人在那邊念佛。戒寶法師去看了之後,回到上海開始打佛七了。所以在二OO三年那次我打那七個七,我聽佛陀教育基金會簡豐文居士講了一句話,我覺得也不無道理。他說現在寺院怎麼那些拜懺、消災法會都停下來?你們不是說會消災嗎?怎麼現在都不消災了?平常不是說拜這個懺會消災,怎麼災難來了都不拜了?好像災難來了,那個懺都沒效了。我聽聽也不無道理。後來我聽到他這個說法,我說我去打七個七沒錯。我沒有停,本來是一個佛七,我現在打七個佛七,七個佛七也是打下來了。

  這個事情當然我們也無法去要求別人,有時候因為外在環境,特別是政府方面它的法令,我們也不能不去遵守。我們不遵守,說我們佛弟子都不守法,給社會的印象也不好。所以有時候信心的問題還是只能要求我們個人,我們自己,也無法去要求別人一定要怎麼做,只能要求自己,自己做好了,大家有信心了,這個是最好的,自己做給人家看。最重要,有一些災難來了,也是測驗我們對佛法的信心有多少。現在我們也不敢講,我們是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你原來有百分之十的信心,能夠慢慢提升到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那這個進步了,我們現在大多數人這樣漸進式的提升。所以這個護國息災,我們雙溪做了第十年了,也是堅持下來,得到大家的護持也不容易,也堅持了十年。堅持十年,我想我們的功力不大,沒有辦法保佑全世界,大概只能對我們台灣地區有一點幫助,台灣輕一點,沒有像其他國家地區那麼嚴重,我們的功力不夠,我們功力夠的話就全球都消災免難了,所以還要再提升。但是我們初步看到我們一個地區性有一點效果,大家信心也會增長。這個事情我們也不能說,只能在我們淨宗裡面講講,對外不能說。總是有佛力加持,這個我們同修應該大家多少都有一些感受,佛力的加持,台灣現在還算是比較平安。因為很多人做好事,很多人發心在念經、念佛、戒殺放生,得到三寶加持。

  好,今天這個題目就是「我們念佛人怎麼面對疫情」?也是剛才那句話,就是對佛要有信心。印光祖師講,護國息災根本的方法在於吃素念佛,戒殺、吃素、念佛。災難怎麼來的?眾生造惡業來的。斷惡修善,念佛,災難就沒有了,根本的方法在念佛。沒有信佛的人,當然我們跟他講,他不相信,但是我們信佛的人、念佛的人,我們相信。這個相信,我們的信心有幾分,我們要知道,我們總是要把這個信心不斷的增長。為什麼信心沒有辦法達到百分之百?因為這個當中多少還有懷疑。如果完全沒有懷疑,那就百分之百的信心,真的一句佛號就夠了,就成佛了。都能成佛了,消災還有什麼問題?當然沒有問題,關鍵在信心夠不夠。

  我們同修提出《無量壽經》,「如貧得寶第三十七品」的一小段經文,這一小段,我們淨老和尚也節錄在《淨土集·無量壽經菁華》裡面,一段,這一段我們念一念:

  【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

  這一段是我們淨老和尚在《淨土集·無量壽經菁華》節錄。『佛所行處』,我們淨老在講席當中常常講過,不是說寺廟很多的地方就是佛所行處,是佛陀教育所推行的處所,大家有去學習、去落實、去把它做到,這個處所就叫「佛所行處」。不是說寺廟很多,蓋得很莊嚴,信眾很多,那個不一定是佛所行處,就要看有沒有佛陀教育在推行。佛教是教育,它不是宗教。教育就是改變人心,變化氣質,教化。我們接受這個教育,我們自己本身有了變化,化惡為善,原來有惡習氣,現在改過來了,變善的,變化了;化迷為悟,或者說轉迷為悟,原來迷惑顛倒,現在覺悟了;轉凡成聖,化迷為聖,就是變化了。所以經讀得多,講經、讀經,這是信解,信解下面要有行。行處,去實行的處所,就是能落實的地方、能去做的地方。經就是教我們改變的,如果我們一個煩惱習氣也改不過來,沒有成績,沒有在行。因為煩惱習氣都是不好的習慣,沒有去給它改變就沒有進步,停留在那個地方,不能深入,信解不能深入。所以信解透過行,行又幫助信解更深入,信心更增長,透過這個行。所以這個行處,它的意思在這個地方。不是說佛走過的地方,佛所行處,佛走過的地方,他就什麼都平安了,不是的,不是那個意思。佛走過的地方,你要去推行佛陀教育那才管用,不是佛走過的地方那就沒事了。釋迦牟尼佛出生在印度,佛整個印度都走遍了,印度應該都沒災難,對不對?現在印度那個傳染病聽說也滿嚴重的。所以不是那個意思,不是佛走過的地方。這是佛的教導了解了沒有?你真正體會到了沒有?了解了、體會到了,去做了沒有?要去做了才管用。只有了解,不去做也不行。所以信解行證,這樣才會有那個效果,證果,證實他的結果。

  佛陀教育所推行的,包括我們現在淨老和尚講的傳統文化推行的處所。現在我們老和尚提倡三個根,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經》,我們做了多少?比如說《弟子規》一條,我們有去做嗎?有沒有去實行、去實驗,去做看看?這個行。那個行就是我們所有的行為就是我們心的一個表現,我們心看不到,心在哪裡找不到,你從哪裡看?從這個行上去看,看出我們的心態。所以要透過這個行,這要在我們生活當中去實驗的。

  我們現在面對這個疫情,怎麼面對?每天看新聞報導?實在講,要面對自己。我們也不能去要求別人,只有先要求自己,先調整自己。這個疫情叫病毒,新冠狀病毒,病毒要怎麼辦?要隔離。病毒從哪裡來?怎麼會有病毒?而且聽說病毒現在還會變,現在說疫苗都來不及,它變了,疫苗發展出來,它又變了。什麼原因它一直變?人心在變,佛在經典上講得很清楚。人心什麼在變這個病毒?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貪瞋痴三毒煩惱,講得這麼清楚,三毒煩惱。我們的三毒煩惱是製造外面的病毒,我們的三毒煩惱是能變,外面的病毒是所變,那你去外面弄什麼疫苗?根不是在外面,在人心,你要回歸到人心。病毒為什麼一直變?人心一直在變,愈變愈壞,那當然那個病毒就愈來愈厲害,是人製造出來的。現在全世界,哪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在懺悔?中國過去皇帝還知道懺悔,有災難,他就去齋戒,吃飯減一半,檢討自己政策哪裡做錯了,哪裡說錯了,現在有嗎?沒有,都是別人的錯,我自己都沒錯。怨天尤人,罪上加罪,病毒怎麼會不變?當然愈變就愈壞了、愈毒了,三毒煩惱變出來的。

  所以印光大師給我們開示,「世之變亂之由奚在乎?一言以蔽之,眾生貪瞋之心所致而已」,眾生的貪心跟瞋恨心。貪心由物質,追求物質的享受而激增,激烈的增長。貪心得不到,競爭隨之;競爭得不到,戰爭隨之。競爭、鬥爭、戰爭,戰爭就是家破人亡,天災人禍,地震、火災、風災、水災、瘟疫、傳染病、蝗蟲過境、饑饉,到最後人為的戰爭,核子武器,大家統統拿出來炸,世界灰燼矣!所以貪得不到就爭,爭再得不到就戰爭,最後就毀滅。所以為什麼災難?佛在這裡講,佛所推行的地方,佛法教育所推行的處所,『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所有的災難都不會起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國豐民安』就是國泰民安。『兵戈無用』,沒有戰爭。『崇德興仁』,崇尚道德仁義,就是我們老和尚現在推廣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崇德興仁」。『務修禮讓』,禮讓他就不爭了,災難就沒有了。現在是鼓勵大家去爭,當然就有災難。所以「務修禮讓」,國家就沒有盜賊、沒有戰爭,也沒有冤枉的,強的不會去欺侮弱小的,所以就『各得其所』,天下就太平。這個是佛法,包括我們淨老和尚現在推動的傳統文化。

  我們淨老和尚最近這些年常常提起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湯恩比教授,在上個世紀七O年代講的,二十一世紀,這個世界的社會要恢復秩序,必定要提倡中國的大乘佛法、孔孟學說。大家學習,才能讓這個世界的秩序恢復到正常。所以我們淨老和尚講,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不是中國的政治,不是中國的軍事,不是中國的經濟,不是中國的科技,是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湯恩比講的沒錯,你如果不學這個,無解,災難無法化解,無解,台語無解,就是無法化解這個災難。所以我們淨宗學會學了《無量壽經》,也是如獲無上寶典。但是這個經每一個字、每一句含攝無量義,我們不能囫圇吞棗這樣看過去,所以我們一定要找相關的典籍來以經解經,你才能深入這個經義。比如說「務修禮讓」,什麼叫禮讓?要怎麼做?你要把老祖宗,《周禮》、《曲禮》,《禮記》,李老師講的《禮記》,《禮記選讀》、《常禮舉要》,什麼叫禮?禮不只是外面的形像,彎腰鞠躬,過去雪廬老人講,禮主要是講人情世故,要懂得人情世故。不懂人情世故,弘一大師講,「處處是危機」,不懂人情世故,不識人情。《無量壽經》不是講嗎?「不識人情,無義無禮,不可諫曉」,「魯扈抵突」,我們不是常常念嗎?什麼叫無義無禮?什麼叫義?什麼叫禮?道德仁義禮。我們不讀儒家的這些,也不讀小乘的經典,無法去理解《無量壽經》這幾個字。無義無禮大家會讀,什麼叫無義無禮不知道;不知道,我們遇到事情,你就有懷疑。這要學,「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講的,我們要學,不然我們做人不懂得義理。現在讀到博士,學歷很高,他那個是孔老夫子講,教學道德仁藝,道德仁是根本,藝是藝術的藝,那個叫枝末。現在的科技、文學、政治、經濟、哲學種種的,都在那個藝裡頭,技藝、文藝、武藝,都包括在那個字裡面,百科,那個是末,道德仁是本,「德者本也,財者末也」,那叫才藝。現在沒有根本,現代的人學習只有最後那個字,其他的沒有。所以學得了藝,他沒有用在正面的,負作用很大。所以我們現在要補習前面這個功課,道德仁,學做人。人都不知道怎麼做,怎麼作佛?這個是一定的道理。《無量壽經》,它是從做人講到作佛,所以它是圓滿的。我們現在要先從做人開始,我們怎麼面對疫情?就是我們先反省自己、檢點自己,先改變自己。自己改變,才能去幫助別人,自己沒改變也幫助不了別人。所以怎麼面對?先面對自己;面對自己什麼?面對自己的煩惱習氣,要跟我們自己的煩惱習氣格鬥,戰勝了我們的煩惱習氣你就贏了。格物、致知,儒家講格物,格鬥,要格掉我們自己的煩惱習氣很難。要求自己很難,要求別人很容易,別人隨便抓來找個毛病罵一罵,這個我以前常常幹的事情,這個很容易,看到別人臉髒了,看得很清楚,自己臉髒了就看不到。所以我們要面對自己的煩惱習氣,改掉自己的煩惱習氣,就沒有疫情,我們就有免疫力了,不用疫苗,這是最好的疫苗。

  好,今天時間到了,就跟大家聊聊天聊到這裡,下次有因緣我們大家再來交流交流,以上供大家參考。明天我們一早又要趕路,因為縣政府是約一點四十分要贈書的儀式,縣長還要我去講開示講二十分鐘,我也要準備一下怎麼講。講比較有營養的,對大家都要有幫助的,講一些沒營養的沒有什麼意義,所以要稍微看看想要講什麼。所以我們就下次再來聚會。好,祝大家福慧增長,六時吉祥,身心安康,事業順利,闔家平安,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