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複講20-15〉 (第十六集) 2005/1/20 高雄佛教衛星電視台 檔名:WD20-007-0016
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這一集接著要向大家報告,請看「別序三綱」,請看《佛說阿彌陀經》。《阿彌陀經》可能大家都念得很熟,我先將這一段經文念一遍,我們來對經文: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請大家先看這一段。這一段很不可思議,世尊為我們做最重要的介紹。這裡有三樁事情,第一個是『有世界名曰極樂』,要注意這個「有」,「有」這個字非常肯定,「有」字非常肯定!有,確實有西方極樂世界,讓我們一絲毫懷疑都不生,確確實實有,有一個「世界」名叫做「極樂」。
第二樁告訴我們的事情,這個極樂世界有一尊佛叫阿彌陀佛。你看『其土有佛』,有佛,兩個「有」字。『號阿彌陀』。阿彌陀佛在做什麼?『今現在說法』,所以這個說出極樂世界為什麼叫極樂,「依報莊嚴」。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我們現在住的這個世界是極苦的世界,我們這裡極苦,三苦 、八苦、無量苦,我們這個世間苦,六道輪迴苦;人家他那個世界極樂,沒有苦,只有樂沒有苦。經文後面還會介紹,為什麼這個世界叫做極樂。依報莊嚴。第二句正報莊嚴,「其土有佛,號阿彌陀」。
第三個是事業莊嚴。「說法」,說法就是事業,「今現在說法」。這是世尊把這個希有難得的訊息介紹給我們,我們聽了之後有什麼感想,現在人講有什麼反應,跟我們這個世界比,差很遠!我們這個世界,尤其在現代,可以說是極苦的世界,這個苦!眾生受苦到極處,苦不堪言!苦到讓你沒法子用言語說得出來,所以想想阿彌陀佛那個世界是極樂世界。
下面經文給我們介紹了,為什麼這個世界叫極樂。這個世界裡頭沒有苦,所以稱為極樂世界。它為什麼沒有苦?有好的老師在教導,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善根成熟的人,不像我們這個世界的人。我們這個世界老師不錯,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實在講沒兩樣,但是娑婆世界的正報不莊嚴,原因在什麼地方?這個地方的眾生煩惱習氣很重,業障很深,剛強難化。阿彌陀佛到這個地方來也沒有辦法,大家不肯接受,這有什麼法子!這跟西方極樂世界就不能比。
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人人善根都成熟?這個我們要懂得。西方世界是新興的國土,阿彌陀佛成佛到現在才十劫,就好比這個世界上它是新成立的國家,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幾千年的古國,所以世世代代累積下來的毛病很多,不容易改過來。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造的一個修學場所,這裡面原來沒有人民,極樂世界的人是從哪裡來的?十方世界移民來的。
凡是到極樂世界去,都是有條件的,不符合條件你就去不了。什麼條件?統統是善根、福德、因緣成熟的。經上講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由此可知,移民到那邊去,是經過阿彌陀佛精挑細選,於是那個世間的人民容易教化,不像我們這個地方的眾生剛強難化。
我們要想往生,現在看到這麼好的世界,真正是希有難逢。我們想去,想去怎麼樣?一定要具備善根、福德、因緣。因緣這一樁事情好辦,為什麼?別人可以幫忙。唯獨善根、福德要靠自己來修,這是別人幫不上忙的。什麼叫善根,什麼叫福德?家師在講「往生經」的時候(諸位要記住,「往生經」就是淨土三經一論,專門講要如何修學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經典、經論,所以總名稱叫「往生經」),往生經家師說過很多遍。
善根是什麼﹖善根是能信、能解,這是善根。你相信,這個經文你能理解,你能看得懂,你能聽得懂,這是你的善根,你聽得懂。福德是什麼?能行、能證。你能理解,理解之後你肯依教奉行,你就有福,有福德;你不能依教奉行,那就沒有法子。因緣是外在的條件,因緣裡面最重要的就是遇到真正善知識,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你。這個因緣我們有了,凡是你接觸到這個法門,善知識給你介紹,這個緣我們有了。
家師說他在早年,出家人把這個淨土法門介紹給他的是懺雲老法師,懺公;在家人介紹他這個法門的是台中蓮社李炳南老居士。懺雲老法師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他,原本他對於淨土法門懷疑,不能接受。懺雲老法師教他讀《彌陀經疏鈔》、《彌陀經要解》、《彌陀經圓中鈔》,又教他讀印光祖師《文鈔》,用半年的時間,半年當中這幾門功課,他很專心的學習。學了之後對淨宗法門相信了,不懷疑了,也非常讚歎,但是還沒有發心要學這個法門。知道這個法門殊勝,尤其是印光祖師《文鈔》裡頭苦口婆心教化現前的大眾,懇切的介紹這個法門,看了很感動。
以後他離開埔里,到台中依李老師學經教。家師對經教有很濃厚的興趣,志願確實是在經教上。李老師常常勸他要修淨土法門,李老師講《彌陀經》,家師聽了之後確實很感動。這個情形李老師也看出來了,他在同學當中,跟大眾講話的時候曾經說過,這個話是李老師講過的,他就講到家師淨空上人,他說在《彌陀經》這一會得到受用。
真正死心塌地不懷疑,專修專弘,家師對於《彌陀經》專修專弘是在講《華嚴經》的時候,這個也曾經跟諸位報告過,第一次講《華嚴》講了一半,八十卷講一半,四十卷的《華嚴》也講一半。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來,他想到文殊、普賢這兩位菩薩在《華嚴經》等於說是主角,他們是修什麼法門?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修什麼法門?仔細觀察,統統是修念佛法門,他講《華嚴經》才真正死心塌地了。發現文殊、普賢、善財這樣的人物都念阿彌陀佛要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文殊、普賢是何等人物!我們當他侍者的資格都不夠,他們都是念佛求生淨土,才知道這個法門殊勝無比。
所以凡事教學最重要,這個道理他早年就知道了。讀《禮記》的時候,這一句話他的印象最深、非常深刻,「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學記」裡頭說的。「學記」這一篇可以說是中國古老的教育哲學。以後他學了佛,再看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的事業是什麼?教學。教學就是菩薩事業,就是如來家業,現在所講的多元文化的教育。生生世世(中國人講世世代代)就幹這個行業,一代一代接著幹。這個在所有一切行業裡面,是最殊勝的一個行業。
所以孔老夫子說的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如果你學習、你教學沒有入境界,不能把你所學所教的東西落實到你的生活上,你就得不到法喜。法喜充滿!快樂無比!這個樂不是外面五欲六塵之樂,不是外面的剌激。是從內心裡頭流露出來的,像泉水一樣。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不亦說乎」!世出世間第一等大樂事,這就是說最快樂的事情。
孔老夫子的緣太殊勝了,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無意於社會教學,他本來不是發願要從事於社會教學,他一生的願望是什麼?做官。他希望能夠有一個職位,把自己平生所學的,能夠貢獻給社會,貢獻給國家。我們相信,如果孔老夫子當時在列國(在當時,春秋戰國時代有很多國家),如果在一個國家裡做了宰相,我們相信他很可能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周公。
但是時節因緣,夫子就比不上周公那個時代。夫子生在春秋戰國,社會動盪不安,大國併吞小國,所以時局對孔老夫子不利。他是想做,但是非常困難,頂多他要能做,也不過像管仲一樣,相當不容易。當時列國的國君沒有一個人肯用他;周遊列國,求個一官半職,沒有人用他。這樣情形之下,逼不得已,只好回到他的家鄉教學,希望把自己所學的傳給下一代,希望學生來發揮他的抱負,這樣才回去家鄉教學。
他回到家鄉的時候,他老人家已經六十八歲了,孔夫子七十三歲走的,所以實際上他開班教學,總共只有五年的時間,不長!但是這個緣非常殊勝,教學的成績可觀,在中國歷史上找不到第二個。學生三千人,是一個有相當規模的學校,私人辦學。有成就的,今天講傑出的學生七十二個人,七十二賢。這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到今天,哪一個教育家都沒有辦法跟孔子比,學生固然有成就的,沒有像他那麼多,他的學生成就的很多!這是被歷代朝野尊稱為至聖先師,這是孔老夫子生前沒想到的事情,他想不到的,從事於教學工作。
但是釋迦牟尼佛就不一樣,釋迦牟尼佛很年輕的時候就明白了。孔老夫子想求一個官職,釋迦牟尼佛是王位的繼承人,他不要了。真正覺悟,真正知道幫助世間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幫助國家社會長治久安。什麼方法才真正能夠達到這個目的?教育。釋迦牟尼佛真的萬緣放下,從事於社會教學工作。真的是多元文化,不分國家界限,不分族群,也不分文化,不分宗教信仰,真的是做到有教無類,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凡是要來學習的不拒絕,要離開的也不強留。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證實「學記」裡面講的兩句話正確,「教學為先」。世出世間無論哪一個行業,無論什麼樣的建樹,什麼是第一?教學是第一。
孔老夫子自己講他一生的經過,他做學問的經過,等於是他的經歷。他十五歲有志於學,他十五歲開始就立志要來學習,學得不錯;三十而立,三十歲有一個建立,學問基礎有建立了;四十不惑,四十歲的時候對世間這些種種情形不迷惑了;五十知天命,知天命就等於佛門講的開悟;六十耳順,耳順就像佛法講的恆順眾生,自己不會執著了;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七十歲的時候不管他怎麼做,事情總是不會超過規矩,就是自在了。他是七十三歲走的。這是他說明自己一生做學問的境界,就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不斷的向上提升。向上提升說明他是精進不懈,他精進努力修學不懈怠,佛法裡頭講的勇猛精進,我們前面看到菩薩表法暗示我們、教導我們,不休息、常精進!夫子做學問確確實實是如此。
釋迦牟尼佛走向了全世界,他從事教學的工作四十九年,中國人的算法是五十年,連頭帶尾五十年,前後總共五十年。他三十歲開始教學,八十歲走的。八十歲,中國人講虛歲,實際上以外國人算實歲是七十九歲,釋迦牟尼佛七十九歲走的。成就的學生比孔老夫子多得太多了,單單就在這部經上看到的常隨眾,這些常隨眾各個都有成就,沒成就的就不提了。真正證果的,這個經典上才有名字,這個地方明顯的我們看到有一千二百五十人,這都是證果的,證阿羅漢果。
實際上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前面跟諸位報告過了,那個五省略算個整數,但是實際上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經文只有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人。我們在此地看到這些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皆是大阿羅漢」,前面也跟諸位報告過了,大阿羅漢是法雲地的菩薩,聖人,不是凡夫。
所以我們冷靜觀察,世出世間第一等聰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在這個世間選擇哪一個行業?教學,他不會做別的行業,為什麼?教學這個行業對世出世間貢獻最大。教根熟的人,教他轉凡成聖;教根性沒成熟的人,教導他破迷開悟;教一般中下根性的人、凡夫,教導他們轉惡為善。佛菩薩的教化,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無論你想學什麼,佛菩薩都歡歡喜喜的教導你。
要是現在人最關心的問題,這個問題他會問,關心什麼?我想求發財,求發財佛教不教?要求發財佛也教,確確實實「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佛能教你生生世世得大財富,這不是假的。求智慧的,生生世世得大智慧。世出世間一切法,在佛法裡面才能得到真正的究竟圓滿。
我們過去生中種的善根,過去生中結的法緣,這一生能夠遇到佛法,能夠遇到大乘,又能夠在一起學習。縱然我們不能面對面,諸位能夠在網路上,能夠在電視螢幕上看到,這個統統都是有緣人!只要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最重要的是要放下自己的成見,家師常常講的放下自己對宇宙人生,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這個要放下。為什麼?我們自己的這些想法、看法、說法、做法全是錯誤的,真的是錯誤。這個錯誤要不放下,我們學佛菩薩就學不像,不像佛菩薩,就學不好。果然放下,徹底放下了,你在這一生當中肯定學得很好,學得很像,學得很成功。
在現前這個時代,我們內心裡面有煩惱習氣,這是同修們都能承認的,知道自己心裡的煩惱習氣很重,業障真的是很重;外面的環境,誘惑的力量非常強大。外面的誘惑就是魔,佛法裡面講的魔是四種魔裡頭的天魔,天魔就是外面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的誘惑。
所以在這個時代成就非常非常之困難,稍稍不留意就退轉了、退心了,所以學佛的人多,成功的人少。正因為這個原因,釋迦牟尼佛介紹我們一個最好的修學環境,極樂世界。勸我們到極樂世界去,你心裡的煩惱習氣嚴重不要緊,極樂世界沒有讓你起煩惱的緣,它外面沒有緣,雖然你裡面有煩惱習氣,它不發作出來。不像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不善的緣太多了,勾引你的煩惱習氣,所以你的煩惱習氣不斷,一直發作。極樂世界沒有這個緣,沒有讓你生煩惱的因緣,那個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接觸的人都是等覺菩薩,諸上善人,環境、事事如意。
在這個地方學習、聞法機會都不容易,在我們這個世界要學習、要聽經聞法,那個機會就非常困難。尤其在現在工商業的時代,大家生活緊張,自己的時間很有限,實在講這方面實際上不如過去農業時代,農業時代的人還比較有時間。現在工商業發展的時代,人人生活都很緊張,所以聽經聞法的時間確實說也有限,要不是自己盡量利用機會聽經聞法,確實一生當中,找不到什麼時間來聽經聞法,學習就更不用說了,那個非常困難。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諸大菩薩講經說法,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一件工作,聽經聞法、研教修行,從來不中斷過。無量無邊的法門,你想學哪個法門,你就去哪個教室,那邊有專門教導這門功課的菩薩來教導你。緣很好!
我們這個地方想學什麼,找老師找不到,找個理想的修學環境也找不到。又何況有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障緣來障礙你,不能夠讓你好好的學習,不讓你有進步,這個學佛的人,尤其出家人,相信都能體會到。這個原因就是這個時代眾生業障深重,福慧淺薄。這是釋迦牟尼佛勸我們,換一個環境修學主要的理由,勸我們念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換個修學環境。
講到這裡,好,我們聽到這樣,聽到佛這樣說,我們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難不難?我們要去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有困難?這件事情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說困難不困難,說簡單也不簡單。還是要具足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善根、福德、因緣。
這個「善根」就是堅定的信心,對於淨宗法門決定沒有一絲毫疑惑。堅定的願心,我這一生只有這一個願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除了這一個願望之外,祖師大德常講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真的放得下,真正放下,不是嘴上說放下,心沒有真正放下,這不行。真的要把這個世界所有一切人事物都不可放在心上,希望趕快、快速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要發這個願。希望早一天往生早一天好,發願要速速離開娑婆世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要具備這兩個條件,這兩個條件是善根,有信、有願。信不懷疑;願是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對這個世間的一切沒有絲毫的貪戀,沒有留戀,這才是符合善根的條件。
「福德」,遇善知識是你的福德,善知識給我們開導,給我們講解,給我們說明,你有福你才能遇到。遇到好的老師、好的同學,這都是可遇不可求!老師的教誨,同學們互相切磋琢磨,你能夠理解,你能夠開悟。明瞭之後,決定把你所信的、所解的,落實在你日常生活當中。你能夠做到「一心稱念」,《無量壽經》上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真正的福德。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會不會有障礙?有同學曾經問過家師這個問題。家師的答覆:功夫得力的人,他沒有障礙,功夫不得力的人,他就有障礙。
他就舉出兩個最明顯的例子,他說到早年在美國舊金山看到甘老居士的親戚,念佛往生的,一位甘貴穗老居士。這個事情距離現在大概二十二年,一九八0年代的事情,在這前後,大概是八四、八三年這個時候,二十一、二十二年前那時候的事情,大概在八四年的前二年,她這個老朋友是個老太太,老太太念佛往生的。
老太太的兒子在美國讀書,畢業之後就在美國工作,也在美國結婚生子。兒子把母親接到美國,接到美國幹什麼?同修有子女移民到美國去的,可能大家就了解,在美國結婚生子要僱人,費用很高,付不起,大部分都是接自己的母親去美國帶孫子。在美國夫妻兩個都上班,把自己的母親接來照顧家庭,帶孫子。所以他母親做家事,照顧孫子,做家事。
這樣在美國住了不少年,孫子也慢慢長大,念小學了。老太太還在家裡照顧,每天清潔環境,煮兩頓飯。因為早上吃早餐,早餐吃完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晚上回來吃晚餐,中午大概都是在外面。老太太白天在家裡就清淨了,人家去上班上學,剩下她自己一個人在。那個家庭就是她的道場,念佛功夫不間斷,也沒有人知道。到她往生,走的那一天才發現,才曉得這個老人家了不起,這個老人不簡單。
走的那一天,夜晚走的,也不曉得什麼時候走的。早晨起來,兒子、媳婦、孫子都起來了,要吃早餐,上學、上班,結果這一天早上沒有人燒飯,老太太沒起來。他們就打開房門看看老太太,今天怎麼奇怪還沒起來,怎麼這麼晚還沒起床?房門一打開,看到老太太坐在床上,盤腿坐在床上,靠近一看,已經沒呼吸了,已經走很久了,打坐坐著走的。一家人看到也愣住了。
再仔細一看,老太太遺囑已經寫好了,擺在她面前,擺在床邊,遺囑,交代後事。更奇妙的,她的兒子、兒媳婦、孫子的孝服,她都做好了,她預知時至。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把這些東西統統準備好了,後事自己都預備好了,孝服也擺在床上。這是甘老太太告訴家師的,就是近代真正修行人念佛往生的一個例子。所以真正修行人,你從外表一點都看不出來,日常生活對她什麼妨礙都沒有。家事照常做,佛照樣念,沒有妨礙,念到預知時至,不生病說走就走,走得那麼瀟灑,走得那麼自在。這是一個有功夫的人,念佛功夫得力的人對他來講沒有妨礙,世間一切事對他來講沒妨礙;當然對沒得力的人來說就有妨礙。
另外一個出家的,我們常常聽到倓虛老法師講,哈爾濱極樂寺第一次傳戒,哈爾濱是在中國的東北,黑龍江省哈爾濱。那裡有一間極樂寺,極樂寺也是倓虛老法師建設的,民國初年的時候建設的。有一位叫做修無師,這個出家人沒人瞧得起他,不認識字,沒出家之前做泥水匠,做粗活的,出家之後在寺廟裡頭都是做最粗重的生活。別人不願意幹的,他都願意幹,洗廁所、種菜、砍柴、挑水,他幹這個工作。他什麼都不會,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不放鬆,無論做什麼事情,心裡都是念著阿彌陀佛,所以做事情也做得歡歡喜喜。對什麼人都恭敬,因為他什麼都不會,比哪個都比不上。
那一次極樂寺傳戒,傳戒期間,他發心照顧病人。戒場總是有一些戒子身體不好,會生病,他發心說要照顧病人。過了沒幾天他就跟老和尚說,給老和尚告假。老和尚說,你來沒幾天,你就要回去、要走,總得有始有終,傳戒完了之後你才走,發心!不可以起頭發心,發的不圓滿。
這位修無師就跟老和尚報告,他說我不是要到別的地方去,他說我要到極樂世界。老和尚一聽,這非同小可,喔!你是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問他幾時?他說不出十天,就是這十天內。第二天又來找老和尚,老和尚問他什麼事情?他告訴老和尚,他明天就要走了,請老和尚給他搭個寮給他往生。這位傳戒的老和尚也滿他的願,到了第二天果然安祥念佛往生西方,坐著往生的。
這在倓虛老法師《影塵回憶錄》、《念佛論》裡面有說到這些公案,這是一個出家人。你看這是我們的好榜樣、好模範,他在寺廟裡面做苦工,一天都沒有休息,不曾放假。一般人來說,他做事情做那麼多要怎麼念佛?但是他修行成功了,他什麼障礙都沒有了,他能放得下,什麼事情他不爭,人家往前面走,他就往後退。做人家不要做的事情,不與人爭,「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所以他對每個人都恭敬。別人雖然看不起他,但是對任何人沒有妨礙,他幹他的活,他念他的佛,也沒有人知道。走的時候走得那麼瀟灑、那麼自在,他是我們的好榜樣。
我們今天聽到人家說幾句話,心裡就放不下,這怎麼可以!這一點我們要向修無師來學習,別人對我們讚歎也好,對我們毀謗也好,都要放下,不能放在心上。如果放在心上,那對我們念佛的功夫就是障礙。只要放得下,不管什麼環境都沒妨礙,這是真實的。
所以念佛能不能往生,這個是原則,主要是放下身心世界。修無師他是這樣,他能往生。你打他、罵他、侮辱他,他還是對你笑嘻嘻的,給你頂禮,給你合掌,對你恭敬,他不在意。一心念阿彌陀佛,他要到極樂世界去。你們不想去,他真的想去,他真的去到極樂世界了!所以這是念佛人要學習的,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一個真正要念佛求往生的人,他的態度就是這樣。事事謙讓,不跟人爭,對人恭敬,認真為大眾服務,修福修慧,這是真的念佛人。
這一集的時間到了,下面的經文,我們下一集再向大家報告,這一集我們就講到此地。多謝大家的收看,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