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佛法人天,依之而立 悟道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24/7/6 日本東京都上野區故鄉味餐廳 檔名:WD19-037-0001
好,請大家合掌。我們來念開經偈,「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請放掌。
《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諸位同修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今天很難得我們有這個因緣,在東京跟大家聚會。很感恩大家長期的發心護持,在東京林醫師夫婦、太和淨宗學會孫會長,以及諸位護法同修大德,對我們淨宗學會長年的護持,大家功德無量。今天下午我們跟大家學習了《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是先師淨老和尚早年在新加坡弘法的時候節錄的。
我記得在二OO五年到美國、加拿大,亞特蘭大淨宗學會王祥雲居士,他邀請我去打佛七。王祥雲居士,就是我們台灣十大企業,台塑他們家族的親戚。那一年也是到美加各淨宗學會,去跟我們淨宗同修大家交流學習。當時先師淨老和尚他就把這個《節要》交給我,就是去美國、加拿大,跟我們淨宗同修大家一起來學習。當時我記得我們老和尚給我講,要跟同修講,我們現在要補習這個功課。因為他老人家晚年提倡三個根的學習,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經》。過去我們都學大乘經典,對這個基礎的學習就疏忽了;學了很久,看到學習的效果不明顯,就發現缺乏這個基礎的學習,這個我們都忽略了。現在我們也感受到這個基礎是非常重要的。
在外國大家時間都很忙,特別在美國、加拿大,早年我們老和尚去講經弘法,最長的大概不超過三天,一般有一個比較長假,大家還可以。不像早年在我們在台灣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可以講一部大經,大家有時間來聽。在國外這個就很困難,特別在美國有的同修開車要開很久,他一趟路來要開兩個小時,所以這個也不是很方便。因此他老人家在美國弘法,他就採用比較簡短的,就是一次、二次、三次的,最長不超過三次。一部《十善業道經》也相當有分量,如果在海外的地區要講一部,恐怕同修要來聽的時間也有困難,因此他老人家節錄這個《節要》,他叫我去各地講,一個地方去講個一天、二天、三天的。所以這次我再想到,我們也停了很多年,沒有大家在一起共修共學,就想到了二OO五年五月份到美國去,這一份再拿出來跟大家一起來分享學習,這個也是很殊勝的因緣。
首先,我們根據講經的一個方式,先解釋經題。但是經題我們不能像平常講經講得那麼詳細,如果依照天台宗的五重玄義、華嚴宗的十門開啟,光這個經題,我看我們大概也要講十天、八天的。所以我們只能很簡單的來介紹一個經題。經題就是一部經的題目,佛經的經題它的排列是有三單式、三複式、具足式,就是人法喻。喻是比喻,有單人立題、有單法立題、單喻立題,還有人法、法喻、人喻。具足式,像《大方廣佛華嚴經》,有人、有法、有比喻,「佛」是人,「大方廣」是法,「華嚴」是比喻,這個叫具足式。本經《佛說十善業道經》,是人法立題,「佛」是人,「十善業道」就是法,要說的這個法。
這部經是節要,就是我們淨老和尚他節錄重要的經文。現在請大家看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在一般經典的開頭叫通序,就是六種成就。每一部經都是有這六種成就。開頭,『如是我聞』。這是佛要滅度,阿難尊者請問佛,就是請問老師,佛陀一生講的經典,我們學生以後要做整理、做結集,這個經典要流傳到後世,這個經典開頭要安上什麼字,才能取信於後人?後人才不會有懷疑?佛就講,佛的經典就是要加上「如是我聞」這四個字。如是我聞,這個道理也非常深廣。我們看到天台宗智者大師,光這個「如是」,就講了三個月。簡單講,如是我聞,就是我(阿難尊者)親自聽釋迦牟尼佛說的,不是我自己編的,不是杜撰的,也不是天降靈文,是我親自聽佛說的,這是簡單的解釋。「如是我聞」,是聞成就,阿難他親自聽聞的。佛經都是阿難尊者他來主持結集,他把佛講過的經重複講一遍,五百羅漢每一個人都沒有意見,這個經文才能記錄下來,所以這個聞成就。
『一時』就是時成就。這個「一時」也沒有講某年某月某日,這個有兩種說法,一種就是古代印度也像中國一樣沒有統一,所以每個地方曆法不一樣,這是一種說法。另外更深一層的意思,在《唯識論》裡面講,時間空間是虛妄的,是我們人去給它設定的,在唯識學裡面講,這是不相應行法,不是真的,時間不是真的,時間是虛妄的。所以這個「一時」,就是當下這個時候,現前這個時候,也就是佛講的這個經是超越時空。佛講的這個經是真理,所以三千年前是這樣,三千年後、三萬年後還是這樣;在印度講是這樣,在中國講、在其他國家講、你在外星球講也是這樣,這個真理是不變的。所以它就超愈時空了,不是說哪一個時間是這樣、哪一個時間就不是這樣,在這個地方是這樣、在那個地方又不一樣,不是這樣的,那統統一樣,十方三世都一樣。所以這個一時,它有很深的道理。用一時,這個是活的;如果註上年月日,就變成死的,就變成是過去了。用一時,你可以通過去,也可以現在、也可以未來。我們現在在這裡學習這個,我們現在就是一時,一時在東京上野,大家聚在餐廳裡面,我們現在也是一時。所以這個一時它是活的,任何一個時候,這個經都是一樣的,都不變的,這個叫時成就,就是佛講這個經,這個時候。
『佛在娑竭羅龍宮」,「佛」是說法主,是主成就;「娑竭羅龍宮」就是說法講經的地點,它的處所,處成就。佛講這個經是在龍宮講,不在人間講的。娑竭羅是印度話,翻成中文是叫鹹水海。『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這個法會很殊勝,大比丘眾有八千人,「八千大比丘眾」。大比丘跟比丘有不同的,大比丘他是迴小向大的,一般講比丘他是小乘的,像現在斯里蘭卡、泰國,這些南傳佛教國家,那是小乘的,小乘的佛教國家一般都稱比丘。比丘他最高修學可以證阿羅漢,但是他沒有發願要當菩薩、要成佛,所以佛就呵斥焦芽敗種,就是你就停留在這個小學畢業就不想升學了。所以這個大比丘,就是揀別他不是一般的比丘。「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這個菩薩再加一個摩訶薩,這表示不是權教菩薩,他是明心見性的大菩薩。因為菩薩也有權教菩薩跟實教菩薩的區別,實教菩薩就是明心見性;權教菩薩他斷見思惑、斷塵沙惑,還沒有破無明,是在四聖法界的菩薩。這個菩薩摩訶薩是一真法界的菩薩,他不在十法界。
以上這一段叫通序,一般經文都有這六種成就,這個又叫做證信序,證就是證明,讓後人能夠對這部經典生起信心,能夠證明這部經的確是佛講的。所以經前面都按這六種成就,像我們現在開會,有說法主講的主席、有時間、有處所、有參與的大眾。以上就是通序,就是每個經典都有這一段,又叫做證信序。我們接下來看下面一段經文:
【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叫別序。通跟別,通就是說每一部經都通用,別就是個別的。又叫做發起序,就是說什麼因緣發起佛來講這部經典,是什麼因緣來發起的,所以這一段又叫發起序。這段經文也非常重要,一般的發起序都是有佛的弟子來請問,問問題,佛針對他的問題來解答,這樣說了一部經典,大多數都有佛弟子來請問。這一部經典它屬於無問自說,沒有人請問,佛主動就來說了,這個跟《佛說阿彌陀經》一樣。《佛說阿彌陀經》也是無問自說的,佛看到當時大家的根機可以接受這部經典,沒有人請問,佛就主動來講了。
這一段經文叫做發起序,又叫做別序,就是個別的,跟通序不同,個別發起的因緣不一樣,這是佛主動對龍王講。這個『龍王』,現在一般人可能會認為哪有龍王?現在潛水艇潛到海底去也沒看到龍宮,這個大家問號打了很多。所以我記得我剛出家的時候,跟一個同修,我們兩個一直在辯論這個龍王的問題,他說那個龍王其實就是印度的一個地名,《華嚴經》是龍樹菩薩去龍宮取上來的。我說不對,我看那個文章寫的就是龍樹菩薩去龍宮取到人間來,那表示說那個龍宮就不在人間,不然為什麼說取到人間來?所以我就堅持這一點。然後我們僵持不下,反正這個有待查證。佛講的經,不是講一個讓我們沒有辦法去證實的,他講的,他有理論、有方法讓你去證實。就像佛講的極樂世界,誰看到?沒看到,你怎麼相信有極樂世界、相信有阿彌陀佛?這個也是大家修淨土法門,可能會遇到有人這樣問。大家不知道有沒有被問過,不知道,我是被問過好幾次。我們遇到這些事情,我們自己本身有這個疑問,人家來問這個問題,也是幫助我們深入去理解這樁事情,所以這個也不是壞事。所以這個佛講得很清楚,因為有十法界。
我們現在信佛,有一些在人間我們可以看到的,有的是肉眼看不到的。肉眼看不到的,我們為什麼能夠相信?我們就是憑經典,聖言量。我們相信佛講的是真的,雖然我們沒有親見,但是佛給我們講的的確就是事實,這個信叫做聖言量,我們相信佛講的是真的。另外一種叫比量,就是他深入經教,依照這個道理去推論,這個理論可以成立,這個事實就存在,雖然你現在還沒有證得。一個是現量,現量你已經證得了,好像念佛你念到一心不亂,見到極樂世界,那個叫現量。我們透過經教理論去深入,這個理論可以成立、確定,這叫比量。我們現在也沒比量、也沒有現量,我們看到經典我們就相信,這叫相信聖言量。所以這個有十法界,龍是屬於畜生道,有福報的。我們如果接受佛講的六道輪迴,我們就接受這個聖言量,我們也就不必懷疑了。所以這個經是在龍宮,對海龍王講的。
重點就是下面,『世尊,告龍王言』,也是告訴我們大家,龍王他是一個代表。『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這個就把六道輪迴的情況告訴我們了,為什麼有六道輪迴?為什麼有十法界、有一真法界?因為一切眾生這個心,每一個人都有這個心。但這個心實在講,我們一般學佛的人要真正去搞懂的人還真不多,大家都有一個心,心在哪裡?哪一個是我們的心?我們做三時繫念,中峰國師說,「肉團心,乃現在身中,父母血氣所生者是」。這個心臟是不是我們的心?這個不是。這心臟現在醫學發達可以移植,甲的心臟移植到乙的身體裡面去,那個乙不會變成甲,他的生活習慣、他的習氣還是他原來的,證明那個心臟不是,這個叫肉團心。第二個叫「緣慮心」,「善惡順逆境界上種種分別者是」,我們現在想東想西這個叫緣慮心,一般就講妄心。第三個是「靈知心」,「歷三際以靡遷」,它是超越時空的,靈知心就是我們的真心,真如本性。真如本性跟妄心它是同一個心,不是兩個心,不是有一個真心、一個妄心,不是。是你那個真心迷了,那叫妄心;你開悟了就叫真心,同樣那一個心,不是另外有一個心。不是有一個真心、一個妄的,不是的,你真跟妄是同樣那一個,只是迷悟不同,覺悟就叫真心,迷了就叫妄心。好像那個水,沒有起風浪的時候它風平浪靜,它是海水;起風浪,大風大浪,它還是海水。所以那個水沒有變,只是迷悟,你有起風跟沒起風,起風就無明風,我們在那裡迷了。
所以這個心要探討,光講這個心,講三十個小時恐怕都講不完。這個在《楞嚴經》裡面,「七處徵心」,佛問阿難尊者,心在哪裡?阿難找了七個地方都不對,都被佛否定了。後來阿難慌了,佛再慢慢開示,他才慢慢知道了。但是這個在中國禪宗二祖慧可,他的根器就比阿難利。阿難是多聞第一,他根器就比較利。達摩傳祖師禪,傳禪宗來,慧可去跪在雪地三天三夜,求達摩給他安心。達摩就問他,你何苦來哉?跪了三天三夜,你為什麼?他說我心不安,求大師幫我安。所以達摩就伸出手來,來,心拿來,幫你安。慧可當下迴光返照,他說「覓心了不可得」,他說我找心找不到。達摩說「與汝安心竟」,給你安好了。你心找不到,那安什麼心?心在哪裡?遍一切處。毘盧遮那佛是印度話,翻成中文是「遍一切處」。你現在看到整個宇宙、整個法界,統統是自己的心,你自己的妙明真心遍一切處,不說這裡有、那裡沒有,不是的,遍一切處。所以你走到哪裡,你都有這個心,你飛到月球去也有,不是說在地球有,到月球就沒有了,不是。你到月球還是能聽、能看,表示你的心遍一切處,不然如果這邊有,到飛上去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這個心,經典講的,這個要很深入的。
所以我們現在這個妄想,你說打一個妄想,你常常在煩惱這個妄想,妄就是虛妄的。我們大家可以去揣摩一下禪宗參禪那種味道,我們妄想從哪裡來的,你能找得到嗎?我起個妄念,這妄念從東邊來還是西邊來的?等一下妄念沒有了,它跑到哪裡去?你找得到嗎?哪裡來的也找不到,去哪裡你也找不到。所以佛給我們講,虛妄,你不要執著就好。這個講到心。這個「心」上面有一個「相」,就叫想;如果我們沒有著相,那就是心,真心。我們這個心有一個相,在《金剛經》講著相,著了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著了相就變想。這個心,《心經》講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我們《心經》念得都會背了,念得滾瓜爛熟,但是我們有沒有度一切苦厄?一個苦厄也度不了,還是苦得不得了,為什麼?因為我們只是會念,我們是用想的,我們不會用照,關鍵在照。照就像鏡子,鏡子照得很清楚,但是它不受污染,它照得很清楚。想就像照相機,按一下一個底片、按一下一個底片,那個存在阿賴耶識,種子就太多了,那個叫想,想是心上面有個相。所以《金剛經》講破四相,佛法講的八萬四千法門,到最後就是要破四相,你才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因為我們現在就是著相了,《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不是真的,佛勸我們不要去執著那個相。
我們有這個心,有這個想,每個人想法就不一樣,「異」就是不一樣,每一個人心裡的想法不一樣。同樣我們自己,你一天到晚,早上、下午、晚上,每一個時段你的想也不一樣,早上有早上的想法、下午有下午的想法,晚上又有晚上的想法,作夢有作夢的想法。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心想異故」?因為心起了這個相、著了這個相,有了這個想,想的不一樣,「造業亦異」,造的業也不一樣。心想不同,造的業也不同。因此,「由是故有諸趣輪轉」,為什麼有六道生死輪迴?原因就這麼來的。因為本來是一真法界,我們迷了,心裡有想,著相了,所以各人造的業不一樣,所以現出十法界的妄相(虛妄相),那不是真的。
這一段就是別序,也叫發起序。我們接著看下面正宗分。前面這個通序、別序是序分。請看經文:
【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就是正宗分的一個開頭。『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到這裡是一個小段。佛告訴龍王,也是告訴我們大家。這是佛在龍宮講的,「汝見此會」,就是你看到我們現在這個法會,就佛講《十善業道經》這個法會,這些來參加法會的聽眾(就是大眾),以及看到大海當中這些水族類的眾生。大家如果去看過水族館,那個水族類眾生也是相當多,你潛水到大海裡面,這些水族類的眾生,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那個種類就非常多。有的形狀很粗糙的,像鯨魚、鯊魚,這個很大、很粗糙的;有的很小的、很細的,我們肉眼都看不太清楚的;有的顏色很好看;有的很醜陋。長得又不一樣,那個形狀不一樣、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各方面也不同,這個大海當中就很多了。
因為佛在龍宮講的,就是對著大海裡面這些眾生,佛就指出,這些眾生為什麼形狀、顏色、大小、種種的,壽命的長短也不一樣?「各別不耶」,各個都不一樣。說你有沒有看到,這個佛、菩薩、羅漢,然後聽眾,還有大海當中這些眾生,是不是都不一樣?下面佛就說明了,為什麼會不一樣?『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如是一切」,這一切眾生,「形色種類」各個都差別不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靡」就是都是,都是由於「心造善不善」。這個心,實在講,它沒有善惡,我們的真如自心它沒有善惡,為什麼現在有這個善跟不善?因為你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才有善有惡、有真有妄、有是有非、有邪有正。當你不起心不動念,什麼是非善惡就沒有了。你一起心動念,這些就出現了。所以我們著相在六道十法界裡面,你造作善不善,各人造的業就不一樣了。身語意三業所導致的,因為你造善,身相就美好莊嚴;你造不善,就很醜陋,就不好看,這個壽命長短也不一樣。
下面一段講,『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而心無色」,這個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所以「不可見取」。這些現象,「但是虛妄」,就是《金剛經》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論什麼相都是虛妄的。「諸法集起」,這個就是諸法緣生。我們做三時繫念,中峰國師常常開示,諸法緣生,「生自緣生,而法性不與緣俱生;滅自緣滅,而法性不與緣俱滅」。所以它是緣生法,這個自性它沒有生滅。生,它本來就存在;滅,它也沒有消失,它本來就存在,法性不生不滅,我們看到生滅是那個緣,緣聚則生,緣散則滅。「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就是它當中沒有什麼人在主宰的,不是上帝主宰的,也不是什麼閻羅王主宰的,就是不是一般宗教講的造物主,佛給我們講那個沒有,都是自己的心。「無我我所」,我的定義就是主宰的意思,我們在這個世間,我們不能主宰。如果我們能夠主宰,我們都希望年年十八歲,不是很好嗎?不要老,不是很好嗎?我們可以做主,我不要生病不病了,我不要死也不死了,那就有我了。現在事實上,我們不想老偏偏老,不想病偏偏病,不想死就一定要死,你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佛說這個叫無我。無我當中,我們要去執著有一個我,佛說你是錯的,你是虛妄的執著了。《般若經》講,「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也佔有不了、控制不了,你也主宰不了它。我們自己的身體你都不能主宰,你身外之物,你什麼可以主宰的?哪一樣你可以主宰?你自己這個身體你都主宰不了,所以給我們講「無我我所」。
『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就是沒放一個人在那邊主宰操作。所以佛法講的就跟一般宗教不一樣,一般宗教就是說有個造物主,什麼都是上帝造的,佛教就不是這個講法,佛講的這些事實真相。『故一切法,皆不思議』,佛法講「不思議」,關鍵就在這三個字。大乘經典,我們常常念,《彌陀經》「不可思議」,《無量壽經》講「不可思議」。我們如果真正要明白這一切法是怎麼一回事,你不思議,你就明白了;你要去思、要去議,你就愈思愈不明白、愈議愈不明白。議是議論,思就用你的思惟想像去想,現在講邏輯,你怎麼邏輯也邏輯不到。
現在,怎麼講就要合乎科學、合乎邏輯。我剛出家的時候,我們老和尚叫我跟日常法師學戒律,日常法師他讀成功大學,他有個同學看到他出家了,就說他迷信,迷到這個樣子,讀到大學還出家,怎麼迷得這麼徹底;他說你這個出家,你是根據什麼邏輯?日常法師說,你說什麼事情都要符合科學、符合邏輯,我問你,你生出來的時候,你媽媽餵奶給你吃,你有沒有去研究這個奶能不能吃?有沒有去研究一下它的成分有沒有毒?你小時候不是照吃了嗎?那時候也沒有透過科學的分析這個程序,你不是就吃了嗎?這個問題就把他的同學給問倒了。的確就是說,你有一些可以思議的,有一些你根本就思議不到的。
我們再看看我們眼前看得到的。有一次,我年輕的時候,那時候開始學佛,聽我們老和尚講經。有一天傍晚,我在台北工專附近散步,有兩個牧師跑過來,叫我去聽道。我說我不去,他說沒關係,我幫你出計程車錢,就把我架上去了。他說我們那個牧師從美國回來,講得可精彩,你不去聽就太可惜了。結果把我架上去。後來到新生南路,一個教堂很大,聽的聽眾很多。聽的其他的我記不住,我還記住那個牧師講,這個上帝有夠厲害的,你看,把我們人的鼻子,這個鼻孔造往朝下的;如果當時上帝把我們這個鼻孔朝上造,我們下雨就積水了。大家拍手。所以這個也滿好玩的,這個聽一聽開開心也不錯。這個也是讓我們去思考一個問題,上帝怎麼把我們造這樣的?我們現在去想,它不是說上帝造的,是你不可思議業力所致。《無量壽經》講「不可思議業力所致」,就是那個業力。業力從哪裡來?心來的,你的心,主要的主宰就是那個心。我們坐飛機要加汽油,你看那個鳥在飛,不要加汽油,你去研究看看,牠為什麼不用加汽油?我們人為什麼不能飛?鳥怎麼能飛?你叫科學家來解釋解釋。
這個問題,佛在《無量壽經》給我們講得很清楚,有空居天、有地居天,天人有生活在空中、有生活在地面的。生活在空中他可以飛,有在地面的,像我們就不行,我們要有交通工具才行,要靠那個機械才飛得起來。這個佛講,「不可思議業力所致」。大家讀《無量壽經》第十一品,「不可思議業力所致」。你現在看到這一切統統是不可思議的業力所致的,你就不要思、不要議,你就明白了,像禪宗那樣參禪,你就找到答案了。如果你要思、要議,你愈思就愈不明白。你愈議,議論講了一大堆,佛法叫戲論,就是開玩笑的,講了那些都不是講到真實的,戲論。所以這一切都是自己心現識變,「皆不思議」。
『自性如幻』,「如幻」,你就可以改變,改造命運。如果都是真的,那怎麼改?改不了。因為是如幻才能改,你可以改這樣,也可以改這樣,看你要怎麼改?要改好的,還是改成不好的,由自己去決定。所以自性如幻,如幻如化,自性是空寂的。這個大家要深入,還是要深入一點般若經典,金剛般若,《心經》也是金剛般若。《般若經》要深入,因為《般若經》很重要,這個佛講了二十二年,講這麼長時間。這個不好懂,但是不能不學,不學我們解決不了問題。所以般若非常重要。
所以『智者知已』,就是有智慧的人知道以後,『應修善業』,因為他知道這一切是如幻,所以修善業。那他『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他就莊嚴了,他的正報(身體)、他的依報(環境、家屬)都很莊嚴。人間有福報的,他居住的環境就好。天上的,天有二十八層天,那個福報大小也不一樣。我們大家都讀《無量壽經》,極樂世界是最殊勝的,阿彌陀佛(法藏比丘)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去造一個極樂世界。所以這個都是從修善業福德所生的。『見者無厭』,你修善,你的依報、正報都莊嚴,看到的人都很喜歡;如果反過來造惡業,像地獄、餓鬼、畜生,那就不好了,大家看了都不喜歡。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經文:
【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
佛因為講了這個道理,他就指出這個現場,告訴龍王,『佛身』就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他本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還是現劣應身(應化身),在人間算是最好的相、最圓滿的相。但是如果在一真法界,這個報身佛,「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那個相好就無量無邊了。佛身,它是『百千億福德』,這個「百千億」是形容,其實是無量無邊,這個自性的福德無量無邊。『諸相莊嚴,光明顯曜』,這是佛光注照。『蔽諸大眾』,蔽就是遮蔽。佛光就像太陽光一樣,太陽光如果出來,我們這個燈光、星星的光也就看不清楚了,都被佛光蓋住了。這個先舉出佛身。
【汝又觀此諸大菩薩。妙色嚴淨。一切皆由修集善業福德而生。】
這個又舉出菩薩,有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這個大菩薩。這些菩薩,也是相好莊嚴,只是比佛差一點,但是也是『妙色莊嚴』,這個也是『修集善業福德而生的』,修福而生的。
【又諸天龍八部眾等。大威勢者。亦因善業福德所生。】
『天龍八部』,這些天人有大威德、大勢力,他也是因為修善業福德所生的,他才有這個『大威勢』。所以修善積福而生,這講我們六道,「天龍八部」,包括我們人道。我們人道,這個看相算命的都會看,這個一點都不迷信,因為相由心生,我們一個人的心就表現在這個相上面。所以看相算命這個也很科學,不是迷信,因為相由心生,一個人,善人有善人的相,惡人有惡人的相,各種相都不一樣,所以看相算命它也是一門學問。有的看五官,還有摸骨,摸你的骨頭,知道你的貧富貴賤。像《了凡四訓》,孔先生他用數去推算。這些道理明白之後,就知道這些都是自己的心造的。所以你要修什麼,你這個原理原則懂了,你改造命運就絕對沒有問題了。袁了凡他就懂了,雲谷禪師給他開示,他真明白了,他真正依照奉行,命運都改了。所以改造命運,你那個相也隨著改。
過去先師淨老和尚,他也是很明顯的一個例子。他年輕的時候,那個相就是薄福短命相,又瘦,下巴又尖。你不會看相,你一看,你直覺的感受,這個就是薄福短命相。所以算命先生給他算,他活不過四十五歲。他跟兩個戒兄,三個同年,同時間去受戒,同時間去叫人家算命,算命的說,你們三個統統過不了四十五歲。前面兩個戒兄,一個二月走,一個五月走。我們老和尚四十五歲那年,我聽經聽兩年了,所以他講這個事情,我可以給他作證,他病了一個月。但我們不知道他病了,去基隆大覺寺聽《楞嚴經》,跟我弟弟去聽,然後去聽了三天,說法師有事情不能來,也不知道什麼事。過了一個月,又在台北車站李月碧講堂那邊又開始講,我們再去聽。那時候我們老和尚就講出,他病了一個月。看相算命的算三個戒兄弟,兩個都走了,一個二月走,一個五月走,他七月病了一個月。他兩個戒兄,一個學密,一個不曉得學什麼。學密的那個很用功,學到有鬼通,但是還是轉不了命。他是講經弘法,講經弘法改造命運。所以這個講經弘法功德很大,大家要改造命運,建議大家來學習講經。我們現在在圖文巴開班,歡迎來參加。現在來學習講經說法,在皇家布里斯本技術學院有文憑的,正式學歷,歡迎大家來報名。所以看相算命,這個不是迷信。佛的相是最圓滿,其次是菩薩,再來阿羅漢,再來天人,再來我們人間。這個鬼神道也有福報大的。畜生道,像龍王他就福報很大,他是畜生道。
過去我們老和尚介紹三本書,一本《閱微草堂筆記》、一本《聊齋》,一本叫《子不語》。現在那個《子不語》,我請人去幫忙列,我都挑那些因果報應比較明顯的。講的都是真的,我們很相信,因為我們經過太多了,我們親自親眼看到的,如是我聞的太多了。所以我們現在碰到的這麼多事情,特別在大陸做百七,那個什麼眾生都有,還有包括外國,都有。所以我再看那個,我是一點懷疑都沒有。那個古時候有,現在比古時候更多,只是現在有一些人他不願意去談這個,他說談了這個會給人家說迷信。但是你不談才是迷信,事實是這樣,你不去面對。所以這個講到因果。我們再看下面:
【汝今當應。如是修學。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修習善業。於諸福田。歡喜敬養。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養。】
這一段佛就勸大家要這樣來修學,因為佛是一個榜樣,他修得這麼圓滿,也都是修來的,菩薩也是修來的,天人有福報的也都是修來的,勸大家要修學。『亦令眾生了達因果』,這一句是關鍵,「了」是明瞭,「達」是通達,善惡因果要明瞭通達。現在講到因果,現在人他不相信,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他說那是迷信,沒有科學根據,他不相信。但是這個因果是事實真相,你『修習善業』,你就得到好報。『於諸福田歡喜敬養』,諸福田就是很多方面,大致上講有悲田、敬田、恩田,這三方面。像我們做慈濟、做救濟的,悲田;敬田,就是對佛菩薩恭敬;恩田,就是父母師長恩,國家恩,上報四重恩,這是恩田。這個在《安士全書》講得比較詳細。這個「了達因果」也非常重要,現在我們淨老和尚提倡的因果教育,這個非常重要,因為現在人這方面都沒有概念,甚至他根本就不相信。所以修善業得善果,「於諸福田歡喜敬養」,對於敬田、悲田、恩田,歡喜恭敬來供養,你修這個因也會得到果報,你恭敬供養父母師長、供養一切眾生,你也得到人天對你的尊敬供養,這是因果報應。我們再看下面一段: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
這一段也是總綱領,佛告訴龍王,『菩薩有一法』,有一個方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這個「諸惡道」就指三惡道,但是如果廣義的來講,六道還是惡道。人天雖然比較好,但是不究竟,你還是要受生死輪迴。在廣義的來講,四聖法界還是惡道,你沒有出十法界還是惡道,只是這個惡道比六道好多了。真正離開惡道,就是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所以現在就我們六道裡面來講,就是能夠不墮三惡道。這個方法,就是『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能夠有分毫不善夾雜,這樣才能夠『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就能常常『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就能親近諸佛菩薩。
這個我們也沒有時間詳細來講,大家可以看《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它是一個很典型的,就是你不夾雜一些不善的。《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還有《了凡四訓》,我們都可以去參考,我們在這裡就不能詳細的來解說。也就是說我們開始在修善,像袁了凡開始在修,善惡夾雜,古人就是記功過格,或者丟黑豆白豆,起一個惡念丟一個黑豆,起一個善念丟一個白豆,用兩個瓶子。一開始黑豆滿滿的,白豆二、三顆,這麼嚴重;後來再不斷的努力,善念增加,惡念減少;修了三年,就純粹白豆,就沒有黑豆了;後來這個瓶子就丟掉,就不用了,善法就圓滿了,這是一個方法。另外就是記功過格,在我們佛門裡面,道家有記善過格,道家《太上感應篇》講,修地仙要積三百善,修天仙要積一千三百善。這個《感應篇》有傳到日本來,我在我們精舍後面那個藥師寺,去看外面那個牌子它說「三尸神」,那個是《感應篇》的,就是從中國傳來的,很早《感應篇》有傳到日本來。所以他就用那個來記功過,他是修仙的,他修長生不老。蓮池大師把那個道家的改成佛法的,叫《自知錄》,也是記功過格。這些大家都可以參考。下面這一段講:
【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這一段也非常重要。你看『人天身』得人天福報,你不想出六道,想得人天福報,你要修這個十善。現在有很多佛教寺院提倡人間佛教,人間佛教就是修人天福報,人天福報你不修十善業你得不到。這個『聲聞菩提』就是阿羅漢,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生死輪迴,聲聞修四聖諦法。『獨覺菩提』,沒有佛出世,自己覺悟了叫獨覺;有佛出世,觀十二因緣覺悟,叫緣覺,這個比阿羅漢高一等。『無上菩提』,就是我們平常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這句很重要,我們要念佛求往生極樂世界就是無上菩提。所以《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第一福就有修十善業,詳細講就是《十善業道經》。所以都以這個為根本才能成就,『而得成就』,如果沒有這個根本就不能成就。『故名善法』,所以它叫做善法。你要成就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都是以這個為根本,所以叫做善法。
【此法即是。十善業道。】
這個就給我們說明善法是什麼,具體的內容是什麼。
【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這個就是十善業道,這個是給我們講善法的標準,列出這十條,詳細在《十善業道經》。這個是節要,節錄這個經文重要的。每一條我們都要講很久,大家如果要學習,上課學習還是不能少。你學得愈透徹,愈能夠去受持;你學得不是很明白,就很難在我們生活當中去落實。十善業,這個是十條,在《占察善惡業報經》佛給我們講,凡是善都歸十善,凡是惡都歸十惡,所以這個叫善法,這個我們要知道。不然以前有人受戒,說五戒只戒不飲酒,但沒有戒不抽煙,所以抽煙可以。抽煙好不好?抽煙不好,傷身體,所以就不是善。當然戒律有它一些開緣,這個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範圍。但是你要學這個,跟五戒也要相結合來學習。這個還是要花一點時間來學習,不然我們讀了《無量壽經》,「盡持經戒,要當作善,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我們念得很熟,不曉得怎麼做。所以要學習,我們才知道怎麼做,這個有時間我們再來學習。以上這段,是正宗分主要的經文節錄下來的。
【此十善業。乃至能令六度。四無量心。四攝。三十七道品。止觀。方便。十力無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圓滿。一切人天。依之而立。是故汝等。應勤修學。】
『六度』,這個我們常常聽到,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三十七道品』,是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止觀,方便』,這個天台宗有《摩訶止觀》、有《小止觀》,《小止觀》有二十五方便。『十力無畏,十八不共』,這是佛在果位上的德能。『一切佛法,皆得圓滿』。所以這個十善業都是最基本的基礎,從人天、到無上菩提、到成佛,都是以這個十善業做為基礎,可見得這個基礎的重要。所以佛勸我們『一切人天,依之而立,是故汝等,應勤修學』,就是勸我們要依這個來建立我們修學的基礎。無論你要修哪個層次的,你只要得個人天福報,現在修人間佛教,你也要修十善業;你要證阿羅漢、緣覺、無上菩提,都要依十善業做基礎。正宗分到這裡。下面:
【佛說此經已。娑竭羅龍王。及諸大眾。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這一段就流通分了,這個就是說要去流通,要普遍勸大家來學習這個《十善業道經》。
今天我們就簡單跟大家介紹到這裡,好,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