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OO七年日本東京夏季消災祈福普度—三皈五戒  悟道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07/6/24  日本東京增上寺  檔名:WD16-002-0001

  大家的法號都叫妙音,妙音是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宣講《大乘無量壽經》給我們大家授記。我們現在念阿彌陀佛,將來往生極樂世界,到十方世界去作佛度眾生,都叫妙音如來。我們導師上淨下空老和尚,在新加坡宣講《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圓滿之後,當時有二百多位同修發心皈依,臨時這麼多人要皈依。在過去每個皈依的人法號都不一樣,一個一個取。平常皈依人沒這麼多,那天講完經十點多了,一個一個取法號,時間也太長了。所以忽然有個靈感,《無量壽經》講圓滿,最後面佛給大家授記,大家念佛將來往生極樂世界,到十方世界作佛度眾生都叫妙音如來。所以當時大家法號統統一樣,就採用《無量壽經》佛給我們授記的妙音,做為我們淨宗學會給大家皈依的法號。所以大家法名都一樣,都叫妙音。

  這個妙音的法號,每個人都一樣,但是我們同修如果寫信給別人,你寫上法號,還要加上你的名字,這樣比較容易分辨是哪位妙音。過去我們也接到很多同修寫信來,他們皈依了,統統署名妙音,我就不曉得是哪個妙音?因為我現在還沒有神通,不知道哪位妙音,所以這點先跟大家說明一下。所以法號是一樣,每個人要寫個名字,像皈依證上都有寫各位的俗名,法號大家都一樣。妙音就是無上甚深微妙之音,這個音聲妙就是它能幫助我們斷煩惱、了生死,出離六道輪迴,一生就作佛,這個音聲就妙。一般佛講的經典,也都稱為妙音,能夠幫助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個音聲就妙。

  修學淨土法門,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念佛我們現在採用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就是念出聲音,這個叫持名念佛。念佛有四種: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十六觀,第一觀到第十二觀是講觀想念佛;第十三觀講觀佛像,觀像念佛;第十四觀到第十六觀是講三輩九品,講持名念佛。我們採用的是持名念佛,最方便、最簡單、最容易,效果又是最究竟、最圓滿。持名念佛就有音聲,現在有放念佛機。佛號能幫助我們作佛,所謂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們修淨土法門,持名念佛這個音聲就是幫助我們成佛的。所以念佛的音聲就是無上甚深的音聲,所以稱為妙音。

  大家現在皈依是妙音居士,將來往生極樂世界是妙音菩薩,到十方世界去作佛叫妙音如來。這個法號,佛給我們大家授記,我個人感受非常親切,凡是你有緣遇到淨土法門,將來大家都會作佛,作佛都叫妙音如來。

  皈依的一般意義,等一下會發給大家皈依證,另外有我們老和尚講的《三皈傳授》、《認識佛教》,這個書大家務必多看幾遍。我們皈依三寶,開始我們就要對三寶有個正確的認識,對佛教有正確的認識,我們給一些親朋好友介紹、有緣的人介紹,他們才不至於有誤會。所以我們《三皈傳授》、《認識佛教》的書,是我們皈依的一門功課,大家務必要多看。另外還有講解的DVD這些要多聽,多聽幾遍、多看幾遍,對佛教、對三寶有個正確的認識。別人問起我們,學佛了,我們已經皈依三寶,佛是什麼?法是什麼?僧是什麼?這些道理,我們務必要能夠給別人說明白,不可以講錯了;講錯了,會造很多誤會,這樣也就損壞到佛教的形象,這是我們每個皈依三寶的佛弟子都有這個義務跟責任。三皈的意義,自己先搞清楚,才能夠去告訴別人正確的觀念。如果我們沒有看,你皈依了,現在人家都會說我們是迷信。我們沒有認識清楚,當然別人說我們迷信,也不能說他們錯,的確我們自己不明瞭,所以我們務必要明瞭三皈的意義。因為我們皈依的時間很有限,也不能把這些三皈依的道理做比較詳細的說明,所以會發書,還有DVD,或者CD、錄音帶,看你用哪一種比較方便,在你的工作、在你的家裡哪個比較方便就用哪一種來聽,或者來看,都可以。

  皈依三寶,皈依佛,以佛為師,從於今日,至命終時,不得皈依外道天神。這是一個原則,就是我們以佛為師,其他宗教的典籍,符合佛經講的義理,可以為做參考,但是要以佛經、要以佛為主,因為佛是老師。既皈依法,以法為師,從於今日,至命終時,不得皈依外道典籍。外道不是罵人的話,是心外求法,他不知道往內心來求,就變成外道,所以外道是這個意思。佛經講的都是向我們的內心去求,我們要改造命運,也要向自己內心去求。往內求,才能找到答案,才能解決問題,才能真正見到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往外求,那就求不到。既皈依僧,以僧為師,從於今日,至命終時,不得皈依外道徒眾。僧,四眾弟子,凡是學習佛法的。如果是學跟佛法不相關的,我們就不能跟他修,我們還是以佛經為主。縱然我們有時間要涉獵其他宗教的典籍,我們還是以佛經為主要修學的原則。如果這個原則,不能夠遵守,就變成外道,變成門內外,變成佛門裡面的外道。佛門以外的外道,我們比較容易辨別;佛門裡面的外道,就不容易分辨,這個形象都一樣,甚至也出家、也受戒,但是他內心的思想見解跟佛經不相應,他是心外求法,他不是向內求,那是門內外。有佛門以外的外道,和佛門以內的外道。我們學佛不能學成外道,學成外道就錯了,你永遠找不到答案,永遠解決不了生活當中種種的痛苦、問題,這一點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

  像現在日本很多佛教大學,中國、台灣有佛學院,都是把佛經當作一門學術在研究,心外求法。對於自己本身的一個改變,提升我們的靈性,修行證果,了生死、出三界都不相關,那就學成外道,那個就不是真正的皈依。所以我們皈依,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有實質的皈依,不是只有形式。

  受五戒要發一本《五戒相經箋要》,裡面講開遮持犯的道理,在什麼情況可以開戒,不是犯戒。遮是預防,防範;持是要保持。如果一定要持的這個情況,你不持就犯戒了。所以開遮持犯戒律修學我們要能夠通達明瞭,在生活當中才沒有障礙,才不會有障礙。在什麼情況可以開戒,在什麼情況是絕對不能開戒,要保持,這些都必須要明瞭。因為這個戒,在古時候大概戒師傳五戒要大家一起生活半年的時間,他要講解,然後在生活當中跟大家說明,才知道什麼時候該開、該持、該遮,這個才能夠很清楚明白的把這個戒持得好。五戒是建立在三皈的基礎上,不管受哪一種戒,都必須要三皈依,所以三皈五戒這是最基本的。

  戒的功能,它是幫助我們得定,它的功能是幫助我們得定,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戒定慧三無漏學,這是十方諸佛教學共同的一個原則,都不會改變。所以戒它幫助我們得定,定幫助我們開智慧。因此這個戒,它是建立在善的基礎上,因為戒的層次比較高。善能得福,戒能得定。我們根據《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這個順序層次來看,第一福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三福,它的層次,三皈依就建立在第一福的基礎上;第二福第一句是受持三皈(就是三皈依),第二句是具足眾戒,第三句不犯威儀,從五戒開始就是屬於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兩句包括所有一切經。這個層次在第一福之上,好像淨業三福是三層樓,受持三皈依,受五戒是第二層樓,第二層一定是蓋在第一層的上面,不可能沒有下面的第一層,先蓋第二層。所以第二層一定包括第一層,第三層一定包括下面兩層樓。你蓋了第一層樓,不一定會蓋第二層樓,不一定會蓋第三層樓。但是你有上面,一定包括下面。下面不一定包括上面,也可以包括上面。這點我們一定要了解。

  我們昨天剛講圓滿《十善業道經》,佛在這個經的後面也給我們講,「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把十善比喻作大地,從我們人天福報,一直到佛果位上的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這些都是建立在《十善業道》的基礎上。所以我們現在受了三皈、受了五戒,還是要從《十善業》修起,我們三皈五戒才能夠真正落實,因為三皈五戒的層次是在第一福的上面,比較高。

  在《彌勒下生經》講龍華三會,第一會,度釋迦牟尼佛時候,受五戒者;第二會,度受持三皈者。所以真能落實三皈依,如果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下一次彌勒菩薩來這個世間成佛,你一定會碰到彌勒菩薩,那個時候會得度。所以我們下午做《三時繫念》,第一時中峰國師編的佛寶讚,後面一句就是「龍華三會願相逢」。但是我們現在修淨土,就不要等到龍華三會,這一生希望我們要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去作佛,等到彌勒菩薩下生,你再來幫助彌勒菩薩,乘願再來。

  中峰國師講的這個,是對於他還沒有發願求往生的人,希望龍華三會願相逢。還沒有學佛的人,希望他趕快來學佛、來皈依,我們龍華三會會碰面的。我們修淨土的,是這一生就要去極樂世界,不要再等到龍華三會。龍華三會來的身分不一樣,是佛菩薩,是來幫助彌勒佛度眾生的。

  好,我們也沒有什麼時間跟大家講解五戒,將來有機會再來跟大家說明《五戒相經箋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