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一生的貴人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13/8/15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82-0001
尊敬的李校長、諸位教育界的前輩、諸位同道,大家上午好!剛剛我們主持的顏副校長說到,說我在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有去交流傳統文化,說我是地球人。事實上我記得我們好像是在中學的時候有學過一個名詞叫「地球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地球村是個名詞,它最重要的是啟發所有的學子,我們現在所處的整個地球像一個村落一樣,大家是休戚與共、息息相關,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既然是一個村,應該要互相尊重、互相關懷、互相幫助,這是「地球村」這個名詞、這個課程對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啟發。決定不是「『地球村』這三個字背起來,考試會考,兩分。假如寫錯了,打手心。」那教師對於這個主題自己有沒有心神領會?甚至自己以身作則,「我家裡也不遠,我騎腳踏車來學校上班。」不遠的前提,假如很遠你不要勉強,到時候累垮了我可不負責任,大家得要視情況而定。但是往往我們所說的名詞,我們老師有沒有心神領會它的意義?包含我們有沒有以身作則來落實這個理念?念念為這個地球著想,為地球的未來努力。
這個「地球人」的名詞確實也是我的師長教導我的。當時我們都學過「地球村」,而且是二十多年前學過的。但過了十多年,才在我師長講學當中聽到他老人家談到,他說,有人問我是哪裡人。諸位教育界的同道,應該你們也常常會遇到新認識的人問說「你是哪裡人?」那天我問一個朋友,他說我是柔佛人,我是南馬人,我是彭亨州的人。一般我們都會記住故鄉,這也是不忘本。那我的師長他是安徽廬江,他是安徽人,但是他給對方的回答是說:「我是地球人,我們兩個同鄉」。所以諸位同道,我們都是同鄉,我們都是地球人。老人家這番話給我們很好的啟示,這個時代全地球人要不分彼此來努力。我們的環境是個問題,我們的下一代青少年犯罪愈來愈嚴重,我們所面對的都是非常重要要轉變改善的問題。環境、人心。
比方我們現在打開報紙,看到每天所發生的事情感覺確實這個社會甚至這整個世界都需要改善。其實我自己在看報紙的時候都是非常警覺,為什麼?我要看看這個幹壞事的有沒有我教過的學生。因為假如有,閻羅王那邊會記我一筆。因為《三字經》上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個是要負因果責任的。假如我們有教他做人,就沒過了,假如沒教這有過。所以我們的同仁很用心,在我們這次的板報當中,「孝親尊師」四個字。其實一個孩子他的人格裡有孝親尊師的態度,這個孩子絕對是個善人,而且會是一個有作為的人、有貢獻的人,為什麼?因為「百善孝為先」,他孝心開,百善皆開。因為孝親尊師是飲水思源、知恩報恩。一個知恩的人怎麼可能不報恩?既然懂得報恩,怎麼可能會對社會沒有貢獻?不可能。剛剛我們丹斯里李金友先生他建的一所學校以老師的名字來命名,那您看他有孝親尊師之心,他在社會當中有成就,都懂得回報母校,懂得感念老師。
所以事實上並不是課程才讓我們有所啟發,很可能我們這三天所遇到的每個人、每件事情、甚至每個物品,都會讓我們有很深的一些體悟。比方可能跟您住在一起的老師,他的人生就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方我們李金樺校長他已經退休幾年了,他是退而不休。大家想想「退休」這兩個字,您在我們老祖宗五千年的經典當中,你有沒有看過「退休」兩個字?所以這個「休」並不是我們老祖宗的觀念。老祖宗是什麼?「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哪有退休?我們以我們整個馬來西亞的華教,我們的精神領袖林連玉老先生、沈慕羽老先生有沒有退休?他們一生奮鬥不懈,這個就是我們中華民族讀書人的氣節。而老師這個角色就是最典型的讀書人。那應該是要像我們屈原。大家都知道吃粽子,但是吃粽子背後更重要的精神是什麼?是要學習屈原忠君愛國的精神。
我記得有一年端午節我在廬江,剛好我下樓走到庭院,出著太陽,突然間有幾滴雨滴噴在我的臉上。我說大太陽怎麼有雨?突然有個念頭,這個是忠臣淚。我的想像力挺豐富的,但是我的想像力很豐富是往好的想,不是亂想。往哪裡想?把這些經典跟聖賢人的風範聯想起來啟發自己。我說這個是忠臣淚,為什麼?這些歷代的忠臣,「凜然萬古存」,他們的精神是不滅的。甚至他們在天之靈,都在關注著整個民族的發展。但是我們這代人遇到了什麼?中華文化承傳「危急存亡之秋」,關鍵時期到了。我們不承傳,這五千年就斷了。
我們在馬來西亞是幸運的。請問大家整個東南亞現在華教的承傳情況如何?印尼三十多年沒有華教,現在在學習的都是六十幾歲的長者。泰國下一代人都講英文,不會講華文。新加坡整個華文能力也是一直在下降當中。所以整個東南亞現在最重要承傳華教的,就是馬來西亞的華人。得來不易!所以確實我們這一代,從其他國家的華人,再看回我們這一代的華人,其實我們這一代再不承傳,下一代就不懂了。大家想想現在孝子好不好找?我們父親那一代孝子還很多,到我們這一代承傳的太有限了,一下子整個人心的滑坡非常非常的嚴重。我父親那一代要聽到離婚很少,現在離婚率在大都市四成、五成都有。這就是在我們面前所出現的情況,我們現在的危機不輸給秦始皇焚書坑儒。為什麼?他只是把書燒掉而已,但這些義理都在人的心中。可是現在書都在,但是人都懷疑老祖宗,不信任老祖宗,甚至覺得那是落後的,這個才嚴重。
所以當時滴了幾滴淚在我的臉上,我就想起屈原講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哀痛人民生活的苦難。當時整個戰國時代民不聊生,他愛護人民,替人民非常的擔憂。這「長太息」,長長嘆了一口氣,流著淚水,「哀民生之多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真正要讓人民真正得到幸福快樂,這個路是很漫長的,為什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現在的社會現象它不是一日造成的,那我們要把它導正回來,這個路雖然漫長,他一定永不放棄去找出一條活路出來。我說到這裡就想起我的師長,我的師長確實他言語當中給我們學生感受到的就是慈悲跟智慧。其實這也是一個當老師的人最最重要的人格特質。這個不是我講的,《韓詩外傳》。《韓詩外傳》當中有講到,「智如泉源」,智慧像河流的源頭活水一樣,「智如泉源,行可以為表儀者」,他的行為可以一舉一動當表率的,「人師也」。這個在古籍當中對「人師」的定義,其實這兩句話就是慈悲跟智慧。「智如泉源」就是有智慧,「智如泉源,行可以為表儀」,我們看這個就是人師最重要的條件,他的人格特質。
剛剛跟大家講的,我師長說他是地球人,他借每個機會啟發我們的人生態度。而他的行為確實是可以做表率,念念都想著給孩子做表率,這是慈悲。其實這樣的心境在我們整個中華民族,不要說是當老師的人有這個心境,任何一個當長輩的人都有這個心境。比方我記得,因為我小的時候我們是三代同堂,感覺到長輩之間都有一個默契,在小孩子面前不要亂講話,小孩子面前一定要給他好的影響。這就是慈悲,這就是仁慈。不然仁慈表現在哪裡?我的師長他已經八十多歲了,八十七歲,像今年五月份他帶著我們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去把傳統文化介紹給全世界。因為一九七O年代湯恩比教授講,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所以中華文化儒釋道教育,是解決這個世界問題的法寶。
那請問大家,現在全世界的國際語言是英文,那要把中華文化介紹給全世界的國際友人,請問哪個地方的華人最適合?你們怎麼無辜的看著我,你們不能找我?My English is very poor(我的英文很糟)。有沒有人突然想起來,幾十年前跳下來投胎為了什麼?恢復記憶了沒有?當初就是為了「為往圣繼絕學」,為了要來救這個世間的。我遇過不少人,讀小學的時候就在那裡想,人活著為什麼,我幹嘛到這個世間來,很多人在想。這些人善根深厚,這些人都是有來歷的。真不簡單。像我都是想著下午要吃什麼東西,禮拜天要去哪裡玩。我的這個善根比不上他們,他們都在思考這些問題。
所以我們想想,至聖先師孔老夫子之所以成為「至聖」,跟他胸懷天下有關。夫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孔子十五歲就志於學什麼?這個「志於學」不是去到學校上課叫志於學,這個學是什麼?學大學之道,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是學這個。孔子十五歲就立志了,而且孔子知天命。「五十而知天命」,他知道他這輩子來的使命是什麼。諸位同道你們知天命了沒有?知道,你們剛剛已經聽到湯恩比這句話。湯恩比這句話你們沒聽過?我再重複一遍,湯恩比教授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用「唯」,唯一,「唯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就是中華文化。你們都聽過了,有沒有人沒聽過?沒有了,因為你們剛剛也聽了,都聽過了。有沒有人突然間覺得自己的身心狀態不一樣了?深吸一口氣,我手上有救世的法寶。對,中華的兒女在現在這個世間誕生,不以天下為己任是不對的,是中華祖先的不肖子孫。
我不是罵你們,我是在詮釋一個客觀的條件,為什麼?大家注意去看我們老祖先的胸懷,在經典當中都是講,「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代表中華的老祖先,他們都是以「天下」為懷。那假如我們都是以自私自利為懷,那我們就愧對祖先,不是祖先的好子弟了。你們怎麼沒反應?難道我剛剛講話的邏輯有錯嗎?對,重實質不重形式。我們今天可不能只有我們中華民族的血統,卻沒有中華文化的思想、靈魂,那就會被人家笑成「香蕉人」,黃皮膚,裡面是白的,裡面的思想是功利主義。我記得很幸運能夠拜見我們沈老,他老人家的教誨裡面就講,我們絕不做香蕉人。你們再沒有反應,我就有另外一個懷疑,到底你們是馬來西亞人還是我是馬來西亞人?
所以大家我們要了解,學聖教要開智慧。「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個「得」就是恢復自己圓滿的智慧,成為聖賢人,這是我們的目標,教育的目標不單只是拿一個學歷而已。因為我們有聖賢人的智慧,才是一個好兒子,才是一個好丈夫,才是一個好妻子,才是一個好爸爸、好媽媽。請問大家有沒有保證博士畢業人生就幸福?有沒有保證博士就是個好丈夫?我還聽說高學歷高離婚率。大家看這句話要了解它的問題出在哪,其實問題都出在心。看這個世間家庭、社會、團體、人與人、國與國好像非常的紛亂,其實坦白講並不複雜。
我們老祖先最擅長於歸納,把所有紛雜的問題拉回來,其實就是很根本的問題,人心壞了。人心為什麼壞了?因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假如不重視長孝心、長善心,這個孩子成長過程當中不進則退。請問大家,一個孩子成績好,心地善不善良?不一定。他成績好,老師馬上引導他:你這次能學習這麼好,爸爸媽媽很照顧你的生活,你看你的健康條件、健康素質這麼好,你媽媽費了多少心血,你要好好感謝媽媽;你看你這一科考得這麼好,那個數學老師多用心教你們,你要去感謝;哪個同學也特別幫助你的學業,你要感激這個同學。那他的成績好所形成的人生態度是什麼?感恩,這個孩子愈來愈健康。可是假如老師沒有這麼引導,他成績一考好,瞧不起考不好的同學。大家有沒有經驗?我自己的教學包含我母親教學一輩子,她說那個成績一、二名的,在路上遇到了趕快跑,跑到其他的路不打招呼。反而是那個被打得最凶的,離了一百多公尺,「老師好!」
這些情境不值得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人省思嗎?我們不能只抓到枝末,我們得抓到根本,根本是什麼?長他的孝心,長他的善心,這個才是教育的根本。學歷、才能是為這個德行的根本、善心的根本所用。假如心地不善,學歷愈高、才幹愈好會禍害這個社會。所以有句成語叫「德才兼備」,為什麼這個「德」排前面?為什麼叫「品學兼優」,為什麼這個「品」排在前面?為什麼不「學品兼優」、「才德兼備」?所以我們老祖先的成語、名詞都有人生的智慧在裡面,甚至包含文字都是智慧的符號。你們又無辜的看著我。所以現在不是學生對傳統文化不認識、沒信心,我們自己首先要認識清楚,要有信心,才能把這個信心傳遞給我們下一代的學生。
這段話好像還沒講完,因為我們的眼淚還沒掉下來,你讀了這句話眼淚流下來,「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那屈原的精神就跟你的心靈合為一體,這個叫善學的人,真的善學。諸位同道,你現在的心靈裡已經有很多人的精神在裡面,沈老的精神在裡面沒有?我師長釋淨空老教授的精神有沒有在你心裡面?有,你今天已經變成地球人了。你看善不善學就在這裡。所以學生要啟發什麼?悟性,他體悟事理的能力。
比方《弟子規》說「見人善,即思齊」,這個不是學知識,是一個人感悟的能力。他假如真正學會這一句「見人善,即思齊」,請問他每天可以學到多少東西?他真的學到這句,他這一生你不用替他擔心了。他還能「見人惡,即內省」,這個是什麼?長他的善。假如這句話沒有學到,在現在的社會會變成什麼?見人善,即嫉妒。我以前就是這樣過來的,所以我特別清楚。因為我小學的成績不怎麼樣,都十幾名、二十幾名,看到那考的比我好的同學,「有什麼了不起,運氣好而已。」大家要知道,幾十年前的思想觀念是因,現在是結果。所以我現在長這麼瘦就是以前的結果。人家說量大福大,你心量大你長相很有福態,不會像我這樣短命相。但是我現在念念都保持善念,慢慢的我會愈來愈莊嚴。人要深信因果才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才不會怨天尤人,不然人每天不知道怨多少人。「我是這樣都是誰害的、誰害的。」這個都是很重要的人生態度,要學到,要負責任,如是因如是果。我們閩南話說,就是自己生不出孩子,還覺得是那個隔壁的風水不好,才讓我們生不出孩子出來。反正他就找一大堆藉口。所以這裡也告訴我們,現在的人要反省自己都很困難。
請問諸位同道,一個孩子不能反省自己,他有再高的學歷有用嗎?他有再高的地位有用嗎?我告訴大家,不反省的人地位愈高造孽愈多,對。而且他絕對沒有幸福的人生,他夫妻一定常常吵架,因為他不反省自己,都是指責別人,怎麼可能會不對立衝突?其實大家要了解,當老師的人要會算命。你看《了凡四訓》裡講「春秋諸大夫」,以前春秋時代那些讀書人,很厲害,「見人言動」,看這個人講話、動作,馬上斷定他以後的吉凶禍福,然後都應驗。像秦國的軍隊要去打其他的國家,經過周天子的地方,有一個讀書人一看,此軍必敗。真的敗得很慘,幾個主將都被抓起來,就看他們走路就知道了。大家要不要學?老師真的學了經典會算命。其實您只要看你的學生特別孝順父母、尊重老師,那以後都是大器。不難,你們不要被我唬住了。驕兵必敗,他們經過周天子的地方都不守禮,那個心態已經註定他們要敗了,所以都有徵兆的。
像今天放假的時間居然有一百七十幾個老師來上中華傳統文化的課程,這也是徵兆。這是什麼徵兆?國家、民族將興,「必有禎祥」,大家有沒有感覺這裡在放光?一個人的一種願力、心願,力量就很大了,更何況是一百七十幾個人。您看沈老的這種願力,他所產生的精神長存,被他感動的人有多少?繼續效法他精神的人有多少?所以這樣的人生值得效法。「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以人要活的有意義,就是要留留得下來的,就是我們的精神,就是我們的風範。我相信我們的風範,你的子孫不會忘,你的學生不會忘,這就是人生的價值。
怎麼看人生價值?當我們離開的時候,這個世間還受到我們好的影響,那就是人生價值。而我們從事教育工作,誰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孔子,孔子跟我們同行!「與有榮焉」,至聖先師孔老夫子。那他是好榜樣,二千五百多年影響了他的家族。他的家族現在一百多萬人,哪個子孫不效法他?影響了中華民族二千五百多年的子子孫孫,還有影響全世界。現在好像美國的教師節也是定在九月二十八號,夫子現在是全世界的老師。我們馬來西亞有一個長老,叫Dr.Arifin(阿里芬博士),他對孔子很有研究。我記得他是二OO八年到我們安徽廬江,我跟他們一起吃飯,他坐我正對面。他問我的第一句話讓我終身難忘,我分享給大家。因為你們以後也會遇到,要小心。真的,人有智慧是從別人人生的錯誤當中得到教訓,別人掉下去摔個四腳朝天你不用摔,因為你學到經驗了。叫「見人惡,即內省」;或者見人家的失敗你馬上反省,你就少走彎路了。
這個回教長老第一句話就問我:請問你知道陳蔡絕糧嗎?我看大家的眼神非常的迷茫,對這個名詞不大了解。「陳蔡絕糧」是孔子曾經遇到一個難,七天沒有飯吃,叫「陳蔡絕糧」。大家可以理解我當時坐在那裡,我是東道主,人家是伊斯蘭教的長老問我孔子的問題,假如我跟他說不知道,我講得出口嗎?而且我們還是廬江中華文化教育中心,假如我說不知道,我順便去把那個牌子要拆下來了。我剛好知道,可是我的背後在流汗。大家以後到海外去,人家一看你是華人,人家問你這些問題,你有讀過《論語》嗎?沒有。你有讀過《老子》嗎?沒有。你知道《孟子》嗎?不知道。人家會瞧不起我們的。我們連自己的聖賢人跟祖宗都不認識那不行的。所以大家要了解,一個伊斯蘭教的長老都這麼深入孔子的教誨。
我記得二OO九年在北方大學請了我們Dr.Arifin(阿里芬博士)講了一堂課,「孔子的思想跟伊斯蘭教的關係」,講得非常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寄了一本教科書到我們馬來西亞,政府拿給他審,說您看這本書能不能當教科書?結果長老審完把它退回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的照退不誤。就請教他,你為什麼把它退回去?「這本書連孔子的思想都沒有,不合格」,退。你看,現在是伊斯蘭教的長老都這麼珍惜我們的文化。當然我們也要讚歎諸位同道的付出,我們聽說現在印度教的國人包含伊斯蘭教的國人,不少都把後代安排到華小去讀書,聽說有好多萬?對。那代表大家的努力已經得到其他種族、宗教的肯定。但是有可能變成印度教、伊斯蘭教的都來讀華文,然後更多華人跑去讀英文,大家要鎮守住這個堡壘。真的是很有意思,這個時代很多華人地區都是學美國的教育、學西方的這些教育,結果反而有外國人來學中華文化。
我們為什麼這個時代家庭、社會產生這麼多的危難,這麼多的矛盾?最根源的問題是喪失民族自信心。我們自己不學,就沒有這些思想,那都偏到功利去了才會有這些亂象。其實大家冷靜想想,不要多,我們傳統文化掌握一個綱領,五倫、八德,不複雜。我們《四庫全書》有一千五百本,大家看過《四庫全書》沒有?要幾台卡車裝。一個人從出生就會看字,活到一百歲還沒看完。《四庫全書》的量,幾千年的積累,這麼大部的書籍我們不可能一輩子能夠深入,但是你一掌握綱領,這一千五百本書全部談的沒有離開五倫、八德。所以善學的人就是掌握綱領去學。
「五倫」,父慈子孝,夫義婦德,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我五倫念完了,問題解決完沒有?解決了。請問現在所有的社會問題有沒有離開這五個關係?沒有。假如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家庭問題還在嗎?夫義婦德,家庭問題還在嗎?沒有。假如朋友有信義,君仁臣忠,團體、上下級還會有這些問題嗎?是,所以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五倫、八德,所有的問題就解決了。「八德」是什麼?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兩個說法合起來,十二個字。
大家冷靜想想,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人心中沒有這八德。以前的人罵人很含蓄,現在人很衝。以前的人尊重人,所以他去提醒人都很含蓄,不想讓他惱羞成怒。真有味道?人的厚道就在連勸別人都厚道三分。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大家就知道。《詩經》第一篇,叫「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雎」裡面就是講雎鳩這個鳥類,牠們找伴侶找了以後終身不換。所以這首詩在提醒人類什麼?連鳥都不會背棄夫婦之義,可以人而不如鳥乎?這個是我加的,但是也是這個意思延伸出來。不然我再換另外一個角度跟你們講,你們就懂了。「你真沒良心,怎麼可以跟你太太離婚?」「要你管!」就是這個結果。你這麼衝的跟他講,他馬上就翻臉給你回來,你就勸不了他了,所以你看勸人也是功夫。《弟子規》有教「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而且告訴大家,成人都好面子,你講話還得點到為止,你還不能太露骨。所以其實一個學生假如不會講話,他這一生會形成很多障礙。一個人假如會講話,處處人家覺得他很成熟、很柔軟,會重用他。你敢不敢用一個講話馬上就跟人家對立起來的人?會跟人家衝突的你當然不敢用他。所以「關雎」就是透過一個鳥類的譬喻,提醒人要重夫妻的情義,就是這樣提醒過來的。
剛剛我是要講哪一個比喻要講到「關雎」?八德。感謝這位老師。大家有沒有了解出外要靠朋友。不然有時候自己出了什麼狀況沒人可以幫助,你看這個時候就有人拔刀相助,我就想起來剛剛要說「八德」的問題。所以要告訴同學們、告訴學生,朋友對我們一生幫助很大。是不是?你自己的臉黑了,你自己看不到,出去不就鬧笑話了,馬上旁邊的人提醒你趕快把這個黑點擦掉。所以同學們,臉上的黑點好擦,心裡面的污點就難擦了。所以要學《弟子規》講的「聞譽恐,聞過欣」,朋友勸你、提出你的問題,你都欣然接受,你心裡的污點就一點一點就擦掉了,這個朋友就變成你人生很大的助力。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人光想不起東西來,還可以再講一段道理出來。因為都是一個機會點,那都會啟發我們的人生。
再拉回來,古人講話含蓄。那個「王八……」,其實我不念,這句好像也是罵人。一般講說「王八蛋」,它是傳錯了。本來是什麼?忘八,不是王八,是忘八。你看罵人罵得多含蓄,你怎麼忘了八德?叫忘八。罵人很含蓄,點到為止,不要忘八。我們小的時候頑皮,長輩也很有修養。他也沒說你那不好那不好,「真沒家教」,怕得要死,趕快回家了。你看點醒人的羞恥心。所以古人這個言語的涵養也是值得學習的。
那大家看,孝、悌,家裡問題解決了。忠、信,現在多少人不守信用,不盡忠才有那些問題。禮,人守禮互相尊重,怎麼會發生一點小事就打起來甚至還鬧人命?義,現在多少問題都是見利才有這些人生的苦痛。有了義,這些問題都沒了。廉,現在全世界因為貪污都對未來很堪憂。為什麼?「廉者,政之本也」。你整個的政治基礎在哪裡?廉潔,一不廉潔這個政治就會一直往下滑。但是細細想想,所有的政治人物誰教過他們五倫八德?他們也僅是以前數學分數考得高、英文分數考得高。對,所以從事政治要真正為民謀福祉,還是要回到德行這個根本上來。所以還是不複雜,所有的問題就是忘了五倫八德產生的。廉、恥,人沒有羞恥心什麼事都做得出來。有羞恥心他就不敢給父母丟臉,不敢給自己的學校、給自己的國家民族丟臉,他怎麼還會去幹壞事?仁愛和平,那人與人就非常和樂。往仁愛和平走,那不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仁愛,為人想。「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你們沒有背過嗎?你們沒有唱過嗎?「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大家想想,這是一個結果,大同世界是一個結果,重要是什麼?人心有仁愛和平。可是大家要了解,仁愛和平它的根在哪?他不孝順父母他還愛別人?根還在孝。所以其實十二個德目的核心還是孝。中華文化用一個字來代表就是「孝」字。大家冷靜去體會,一個孝心開了,其他十一個德目全部都開。悌,「兄弟睦,孝在中」。他孝順父母怎麼可能兄弟衝突來惹父母生氣?忠,盡心盡力為父母,那個就是忠心的流露。「親所好,力為具」,就是忠。信,答應父母的事情絕不敢含糊,叫「父母命,行勿懶」,信。現在變成什麼?答應客戶的一定做到,答應父母的一拖再拖。這真有信嗎?這不是真有信,這不是真誠信,這是真信money(錢)。信錢,他把錢排第一位,客戶才能給他錢,所以他第一位。父母排後面,所以這不是真的誠信。大家要冷靜,我們中華民族的誠信不是在契約上,是在哪?心。
我記得我在廬江的時候,一個老人家有幾本線裝書,我們看了很歡喜。他一看我們的眼神,老人家也善解人意,「借你們看,你們拿回去看。」接著這個老人說,「這是我的傳家寶,你們要小心愛護。」我們看他不放心,「這位長者,這樣好了,我們寫一個借條,寫給你。」他說,「你講的是人話嗎?寫借條?」有味道,大家悟到什麼?也是剛剛我要寫的,我跟大家說中國文字裡面有智慧,還沒寫,這個故事裡就展現出來。信,人講出來的話叫信,講出來沒有信不是人講的話。為什麼?自己把自己的人格給踐踏了,不守信就沒有人格了。所以這位老者聽我們要寫借條,他非常震動。「你講的是人話嗎?」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去雜貨店買東西,那些長者也很仁慈,「你們家不方便欠著,下次記得還就好。」沒寫借條也對人很信任。但是我們的長輩是什麼?一有錢趕緊去還,心裡不安。這個就是有八德的一個心境。
《德育課本故事》裡有一個故事。春秋時代有一個人叫季札,「季札掛劍」。他要去魯國出使,經過徐國。徐國國君對季札那把劍非常喜愛,季札從他的眼神看出來了,所以他在心裡告訴自己。因為他是出使,他是大使,他代表他的國家,他是吳國。佩劍是禮儀,是他服飾的禮儀,所以他不能現在送給他。我回來的途中,我一定,他心裡就想我要把這把劍送給徐國國君。結果他回來的時候,徐國國君已經去世了。他帶著他的僕人,到了徐國國君的墓前弔唁,祭拜完,他把這把劍掛在墳前的那棵樹上。他的僕人很驚訝,就問:主人,你並沒有言語承諾要送給他,況且假如你已經承諾,他也已經死了。季札講,我已經「已心許之」,「豈以死」,怎麼可以因為他已經死了來違背我的這份初心?所以這個信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們老祖先是這樣來體會信字。但是現在變成什麼?整個社會的信字浮於表面,立契約。但是大家冷靜去觀察,在國際間很多五百強、很多大公司轟然倒下,都是被誰搞的?那些CEO、高級主管。有沒有看過這樣的事情?你有沒有看過哪個大公司倒下來,是因為清潔工搞的,沒有?對。但是大家再進一步去了解,這些CEO、高級主管的人生信用記錄裡面,是沒有不守信用。為什麼他幾十年來都守信用,最後會不守信用?所以再看深一點是什麼?守信用是為了自己在社會當中好發展,而不是這是我做人的根本。我不守信我就不像人了,不是這樣的信念。是什麼?我這個信用要立住,我找工作好做,我怎麼樣好,還是自我。可是當他遇到什麼情況的時候這個信用可以放下了?「我假如賺了這一筆,我後半生就不用努力了,我就可以把我的信用賣出去了。」大家看到沒有?而看到報導的時候,這些CEO都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大學培養出來的高材生。所以這個信字是從內心裡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對方,誠信。
那剛剛跟大家分析到,一個孝心開了,這些德目打從內心自然開。禮,對父母恭敬的人,對別人也恭敬。所以人都有明德,每個人都有明德,每個人都有本善。從哪裡開啟?從孝道開啟。您去看,一個很恭敬父母的人怎麼會對別人非常的凶惡?不會。義,對父母「喪三年,常悲咽」這樣的情義,對別人也會有義。廉,一個人從小都不會自作主張,亂拿別人的東西,他以後就是廉潔。「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你看一個小孩子成長過程當中誰是他善惡的標準?你看他要做哪一個小動作,小孩子走路還不太穩,要做一個動作看看媽媽,不敢做了到學校去,看看老師。我們是孩子鑒定是非善惡的標準。所以你看小孩子學會講話,講十句可能有七、八句的開頭是:我爸爸說,我媽媽說。小學一年級講話開頭:我們老師說。所以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現在人類的靈魂出問題了,那我們要努力,為什麼?像我在台灣教書,我們是領納稅人的錢,我們是為整個社會負責任,為整個社會培養下一代的人才。「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們盡了這份心力,我對得起整個人民對我的信任。所以我的母親教書三十多年,後來退休整整二十年都是我們台灣政府照顧的。所以我媽媽常常說,我都領了二十年,你好好做,好好做。我們要對得起台灣的政府,要好好努力。
我們再拉回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根都在孝,仁愛和平也是一樣。仁,設身處地,「冬則溫,夏則凊」,您看那設身處地,很細膩。愛,「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這個愛字是用心去感受。像在我們中國大陸,胡小林董事長他學得非常用心。其實他是從小就非常孝順,他的母親因為被文革迫害,所以常常會有自殺的傾向。他很怕母親會出意外,就跟母親睡在一起,然後還捆一根繩子。母親一起來馬上扯著他就醒起來,就念念不敢鬆懈,深怕母親有什麼意外。你說這樣的心境形成了,他以後幹哪一行都用這種體貼入微的心,他幹哪一行不成就?
你們也要有反應一點,給我一些信心。當然我知道你們不是沒反應,你們是陷入沉思當中,「這些東西太重要了。」您看心平氣和平到什麼程度?「號泣隨,撻無怨」。父母不理解孩子勸諫他的這份苦心,父母還生氣打孩子,孩子一片為父母的心,沒被理解還被責罰,一點怨言都沒有。那你看一個人有這樣的人格特質,他以後對什麼事情不能心平氣和?哪怕是被誤解了,他都不會有情緒化。這個就是有孝根。我們這樣分析下來,再來想起孔老夫子的一句話,在《孝經》裡講,「先王有至德要道」,一個治理國家最好的道理方法,「以順天下,民用和睦」,用這個方法來治理天下,家庭、人與人和睦,上下不會埋怨。這個「上下」,父子是上下,師生是上下,君臣是上下,都有這個關係,「上下無怨」。夫子問曾子,你知道這個方法、這個道理嗎?曾子說不知道,夫子馬上說,「夫孝,德之本也」,就是用孝來治理天下,治理國家。因為孝是什麼?「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育就要從這裡開始。我們假如不抓這個本,我們的教育會變成本末倒置。
所以這幾代對於整個孝道、八德的教育是缺乏的,我們的整個後代的素質一代不如一代。現在要找到有責任心的孩子都不容易,找到知恩報恩的孩子不容易。但是我們也看到,真的有教了,「性本善」,所以現在公車上讓座的孩子愈來愈多。這個就要感謝丹斯里李金友先生,大力支持整個校長職工會推展孝道教育、弟子規教育。包含我們也要感謝彭忠良校長、李金樺校長,他們是實際推展這整個因緣付出最多的校長們。確實,而且他們是好人做到底,我們李校長退休以後,在我們中心每年編一本德行教育的教材,輔助讓我們的老師們可以拿著這本書來教德行教育,編得都非常的用心仔細。現在已經一年級、二年級編出來,現在是要編三年級。我們李校長的課他也會跟大家分享。確確實實這些長者為我們在背後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而且我們也有信心,我們走在這個教育的路上,大家都是並肩協力,不分彼此。我們有什麼好的資料、好的教材或者好的經驗,大家都互相來分享。包含這幾天我們陳真老師的課程,陳老師在教育界教了四十五年的書,她也能體恤我們所有第一線老師現在的難處,她也無私的和盤托出,把她這幾十年的經驗透過這些課程來跟大家分享。「德不孤,必有鄰」,大家都是同體的,互相來扶持。
「德之本也」,孝是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教育應該從這裡生起,從這裡開始。而這句話也告訴我們,假如沒有教孝道的教育,是本末倒置了,是忘本了,是教不出真正有德行的人才的。而我們冷靜想想,現在全世界青少年犯罪率愈來愈高,也代表全世界的教育都要有所修整。而我們中華民族有五千年教育的智慧,五千年教育的理念,五千年教育的經驗、方法跟效果,代代都出聖賢。我們看離我們最近的清朝,曾國藩先生、林則徐先生,這些人德行、人格都令人敬佩。那請問大家我們現在能不能教出林則徐先生?可以。馬來西亞華教一定教得出來,我們沈老的精神不亞於林則徐先生。但重點是他的家教,他的整個學校教育,他有承傳中華文化。但是假如現在這些中華文化都沒有了,要再教出這樣的人才很難。我們記得很多年前在深圳某一所大學,幾千個畢業生、學生做問卷調查,畢業以後賺的錢要孝順父母的,好像不到十個學生寫到這個重點,所以要教。我自己從事教育工作,看到這段話,其實就滿震撼。
那剛剛有跟大家講到屈原這句話,「上下而求索」,就是縱使這一條路很漫長辛苦,他都會盡心竭力的求索,把路給找通,給找到。我的師長他曾經教誨我們,說這個世界現在的情況這麼亂,我們不能袖手旁觀。就像剛剛跟大家講的,湯恩比教授說中華文化可以救世界。那我們能不能袖手旁觀?你們又陷入沉思當中。重點來了,我們已經知道怎麼救這個世界,我們還不救,叫做見死不救。請問大家,見死不救有沒有罪過?有,你們說的不是我說的。我再恭喜大家一件事情,我們已經沒有後路可以走了。你這麼一走叫見死不救,你走一步,叫見死不救一次,走兩步叫見死不救兩次,三次、四次……這樣不行,所以只能往前走。值不值得恭喜大家?你們會不會說,「好衰,我怎麼聽到這一句話?趕快從電腦裡面給它delete(刪除)掉」?
其實,人生真正的快樂在哪?我們這二、三代人,被誤導得很嚴重。想當年我年輕的時候,我現在已經是步入中年,四十歲到六十歲,今年是四十歲,我已經不是三十幾歲的年輕人了,告別「年輕人」這個名詞了。我們回想起以前十幾歲在那裡憧憬著未來,都是要賺多少錢,買大房子,買大車子。我這些價值觀受什麼影響?好萊塢電影,都受這些影響。我沒有讀經書。結果發現什麼?愈來愈不快樂。科學家講的,一個人一二歲的時候平均一天笑一百八十次,成年以後平均一天笑七次。第一首先再次恭喜大家,你們已經幫人類做出貢獻,你們今天微笑的平均值已經往上拉了,已經超過七次。第二個重點,科學家反映出現在的社會狀況,成年以後只笑七次。
這個我最近特別有體會,因為我的鄰居我的同事他們生了個孩子幾個月大,我常常去看望他。發現小孩子沒人跟他講話,他也自己在那裡呵呵這樣一直笑,所以這個確實科學家有觀察到。他會自得其樂,因為什麼?他知足常樂。你看那個小孩子一二歲學走路還不穩,看到媽媽笑開懷。他會不會撅著嘴「都不給我買iPad」?他沒有這種煩惱。所以科學家的數字給了我們所有的成年人思考。我的人生是不是往愈來愈笑不出來?還要繼續嗎?那我的下一代的學生跟我的小孩以後要走什麼樣的人生?那大家有沒有遇過活得愈老笑得愈燦爛的人?有,我見過不少。新加坡許哲女士一百多歲笑起來跟孩子一樣,確實像古人講的返璞歸真,恢復她的明德跟本善,有人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
你們怎麼懷疑的看著我?你們要相信自己,還要相信孟子,孟子不會騙人。孟子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你真的下定決心要這麼去努力,絕對「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這一生一定可以做得到,「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所以我們勇往直前去走,因為真正的快樂不是從外在刺激來的。我們這幾代人被整個功利主義影響,都覺得快樂是從外面來的。其實大家冷靜去看,穿一件名牌漂亮的衣服快不快樂?我又看到國家民族將興旺的真相,因為我們的老師們都不買名牌,都很淳樸、很節儉,所以我一講名牌沒人有反應。
大家要了解,我們再寫一個字,就讓我們感覺到老祖宗的文字都是智慧。這是教育的「教」字,左邊這個是一個小孩,上面兩個叉,第一個叉是父母、老師、長者畫的,第二個叉是孩子的模仿,潛移默化的影響,上行下效。不只是父母影響孩子,大家有沒有看過二三個兄弟站在一起,那個大哥摸摸鼻子,底下的也摸摸鼻子?有,這種情景我們都有印象,上行下效。字的左邊就告訴我們,「教」字的精神在身教,上行下效就是以身作則。右邊一個手,這是一個手拿著一隻樹枝,叫耳提面命,叫不厭其煩的叮嚀他。因為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不是教他一次他馬上就會了,你要不斷的藉由一些機會去提醒他,所以這個是耐性。
其實我們走在教育的這條路上,我們都會遇到一些瓶頸,而在瓶頸當中只要能反思到,是不是我的身教不足,是不是我的耐性不足,馬上一調整心態,這個坎就過去了。其實坦白講,所有的障礙決定不在外面,在哪裡?在我們心所產生的一些情緒卡住了。什麼情緒?指責學生。他都這樣、他都那樣,氣死我了。沒有想說,我有沒有身教給他看?我有沒有重複的給他提醒?這是反思自己。科學家又說,一個人要學會一個東西要重複平均二十一次。所以當你教過的東西,你再講的時候孩子茫然的看著你,你也不要生氣,你要馬上告訴自己還沒有二十一次。那大家想想,本來要生氣的,現在不生氣了,所以根本跟外面的境界沒有關係,跟哪有關?所以諸位同道,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自己的心動。
這個要話說唐朝禪宗的一個公案。剛好一群修行之人聚在一起,突然一陣風吹了幡。第一個人說了,幡動了。第二個人說不是幡動,是風動了。第三個人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你的心動了。講完了,大家開悟沒有?大家假如沒開悟,是因為我還沒開悟,我假如開悟了鐵定可以把大家講開悟。但是我沒有開悟,你也可以開悟,真的。為什麼?每個人的善根不一樣。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老師,是不是?所以一個人的成就不在早晚,在他的心。這段話有沒有開悟?大家注意看都有歷史,孟子是亞聖,學孔子學得最好。但是孟子出生的時候孔子已經不在了,他為什麼可以學最好?他的至誠恭敬心超過孔子的學生,所以他是亞聖。真心可以突破時空的障礙,可以突破很多的障礙。實質上是誠敬的心,他有萬分誠敬他就得萬分的利益。沒有誠敬,哪怕孔老夫子來教我們,可能我們也得不到利益。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人看事情要看到實質,看到根本,我們不看到表面。
那我們假如能夠這樣去反思,身教,我確實有身教了,還要耐心等待孩子開竅。他還沒開竅,你又一頓罵,他以後就不敢見你,你跟他的緣就破壞掉了。所以要有很長遠的耐性。其實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我自己在耐性這個方面是曾經被敲了一大棒,印象深刻。因為我們跟孔子學習,跟老子學習,跟釋迦佛學習,這是我們儒釋道的聖人。我們了解到釋迦佛教學生教了四十九年,當時我從事教育工作,我就想到說釋迦佛教我們四十九年,我還繼續迷惑顛倒,那我自己有什麼資格去講我的學生?我學四十九年經教我都學不明白,我的學生我才教一次,就要讓他明白,那我不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嗎?那我學顛倒了,有沒有道理?有。
傳統文化有一個綱領很重要叫「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句話裡面含義深遠,含著什麼?忠恕之道。「嚴以律己」,己,反求諸己,忠,都是反省自己,才是忠於自己,沒有糟蹋自己。我們今天假如每天都被這些壞的習性牽著鼻子走,怎麼是忠於自己?反求諸己這是忠。「寬以待人」是恕,寬恕,進而去幫助別人。所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人只要這個心不是反省自己,是指責別人,心就偏了,不中了,不是忠心了。
那百年樹人,我們也要有耐心等孩子。我只要想到這四十九年,我這個浮躁的心就慢慢定下來,不要苛求學生要馬上就能夠懂。總有一天,大家要了解,我們所付出的絕對沒有白費,他雖然開竅得晚,等他真正開竅了,他會回想起老師十幾年二十幾年的苦心。他開竅以後那個進步的速度會很快。所以就像播種都沒有白費的,大家要寬心,「豈能盡人如意,但求無愧我心」。
人生我們求個真正的快樂,快樂是從內心出來的,孟子是明白人生真快樂,他說「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個就是快樂。見死不救就對不起良心。我是說我,我沒有說你們。良心不安,這一生你再擁有多少外在的東西,也不知道什麼叫痛快,就是那種無愧天地的痛快,我們就嘗不到了。我們誤解了都是外在刺激叫快樂,那是錯誤的。為什麼?外在的欲望一刺激,欲似深淵,掉到一個不知道底的深淵裡面去了。因為不知道底,所以愈活愈多的貪求。物質有貪求,情感有貪求,最後就搞得自己求不得苦。所以苦的根源是什麼?貪。「人生解知足,煩惱一時除」,馬上把所有的貪念都放下,你就是個快樂逍遙的人,叫知足常樂。我看好像有老師聽進去了,額頭開始發亮。
大家有沒有遇過比方說朋友來找你談話,他被一件事糾結得不得了,印堂都發黑。你把孔子這些教誨給他講明白,他說「好好好」,亮著走出去。所以人生的幸福與否,往往是在一念覺還是迷惑的分別。凡事都找回根本,幸福與否,心是根本;家庭安不安定,心是根本;整個社會能不能走回正常的軌道,天災人禍能不能去掉,心是根本。那我們真的找回了心,我們從此以後,每天不斷增長自己的智慧跟德行跟慈悲。像我剛剛跟大家講到,我看到這句話,「吾將上下而求索」,就想到我的師長八十七歲還在為世界和平奔走、努力,他那顆心是給我們表率。我們是他孫子輩的人,他老人家都這麼不遺餘力的在為人類為蒼生,那我們怎麼可以不效法?因為師長就講到這個社會亂,我們假如不把老祖宗的教誨弘揚開,走出一條路來,那我們就對不起世人,也對不起我們的祖先,五千年的文明總不能斷在我們的手上。所以人這一生承先啟後、繼往開來,是我們每個人的本分。
在家庭裡面要對得起父母跟祖先,在教育界我們也要承先啟後。承傳誰?遠的有孔老夫子,近的像我們的師公李炳南老師,在台灣教學三十八年,活到九十七歲都上台講課,兩個學生把他抬上去。他說我活一天,大眾需要,我就講一天。我們的沈老為了整個華教承傳,在監獄裡面不見天日兩百多天。那是什麼樣的毅力、什麼樣的意志能夠克服過來?那不是時時把民族文化的興衰放在心上,不然怎麼能有這樣的意志力?這是最近的榜樣。所以繼往開來,你們的學生以後要用English(英語)去弘揚中華文化,你們現在回去就會把這個天下的安危繫在他們的心裡面,他們又從華小就開始學得很好,以後一定可以造福世界。
那我們要增長智慧,我們要不斷提升我們的靈性。而且智慧表現在哪?時時抓根本,「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所以我們要當一個好老師,根本是什麼?要當一個聖賢的好學生,祖宗的好弟子。有沒有道理?可是我們這一代都是直接師範學院畢業,人家就叫我們「老師」。以前是深入五經、十三經,他真的學有所成,自己有力行,有所感悟,出來供養想學的人。當然我們被人稱老師,我們也有一種使命感,要當好這個角色。那從哪裡下手?從當好孔老夫子的好學生開始。不然假如我們沒有這種務本的態度,孟夫子也提醒我們,人皆好為人師,這句話是講誰?
我跟大家分享一個經驗。我以前讀《論語》覺得讀最多的句子就是君子跟小人,我以前讀「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很多君子小人的句子。我當時讀,一讀到君子,心裡就想君子君子(指自己),一讀到小人,小人小人(指別人)。結果愈讀愈傲慢,不受益。後來搞清楚了,讀反了,轉一個心態。讀到君子,某某人做得很好,君子君子。讀到小人的句子馬上要觀照自己,自己還有自私自利,這句話就是講自己;自己還有傲慢,這句話就講自己。這樣才能受益。不然讀愈多,讀一句就變成看別人過失的一個經句了。那學一句就好像一把劍背在後面,學了那麼多背了那麼多劍,見人就砍。有,很多丈夫一學完就回去,太太妳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三從四德都沒做,就開始講了。他的太太說你不學還好,學了以後壓力很大。學傳統文化要讓人家如沐春風,心態一錯,全不得受用,還造成反效果。
所以我們要深入老祖宗的教誨,首先這個心態要對,我們得先當好老師。不然我們本身就是老師,常常又被人家叫老師,能不「好為人師」談何容易?所以教育者要首先自我教育,要能教育自己才能教別人。我以前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他說人找太太不要找小學老師,我說為什麼?他說小學老師在教室是老師,回到家對她先生還是老師,所以壓力會很大。在學校,「小朋友給我站好,稍息!」回到家跟她先生說,「你給我站好!」她先生要昏倒了。告訴大家人不善用心,學什麼就執著什麼,哪個角色就執著哪個角色。一個人當了董事長,請問回家還是董事長嗎?可是很多人在公司是董事長,回家在媽媽面前還是董事長。所以告訴大家,學中華文化,不是多學很多知識,是什麼?放下很多的習性,這叫實學,叫功夫。不然我們隨著年齡增長會笑不出來,會愈來愈多的習氣愈來愈嚴重。所以才有一句俗話提醒我們叫「倚老賣老」,那就是我們慢慢慢慢經驗多了,就覺得自己比較厲害了,我們高人家低,慢心會增長。
我們今天大家一起探討做「孩子一生的貴人」,請問大家什麼時候做?Right now(當下)!對。「你再給我五年,我好好把《弟子規》、把《論語》學好,我再來做。」不用。什麼時候可以為人師?我們的真誠慈悲心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在影響身邊的人,那就是師的實質。你們有沒有遇過哪個朋友對你一生影響最大?那是你人生的貴人、老師。他不見得有學校老師的稱謂,他有為人師的實質,我們要重實質。諸位老師們,你們今天放下休息的時間一起來學習中華文化,你們當下就在給你的學生做好榜樣。對,你們做好學的榜樣,你們做為孩子一生努力的好榜樣。所以當下就做。
孩子是誰?是我的小孩,還是我的學生,還是天下的孩子?我們的胸懷不同,吸收不一樣。舉一個比喻大家就了解。比方說上天下雨,上天是無私,上天要下雨,有沒有說哪個人拜的時候有榴槤,給他雨下多一點?沒有,一樣的。而大家看所有的植物,小草吸收的水分,跟一棵一千年的大樹吸收的水分一不一樣?不一樣,但是上天沒有偏心。老祖宗也沒有偏心,和盤托出。誰吸收的多,就像那個樹根愈廣的他吸收的多。所以人的心量愈大,他讀經典、聽課的收穫就愈大。心量小,聽了兩個小時,這個不關我的事,那個不關我的事,最後都沒什麼收穫了。所以這個「孩子」是天下的孩子。
我們現在已經有非常多國外的華人到我們馬來西亞來參觀。像我們今天下午黃安妮老師他們的學校,包含興華華小,這些學校做了那麼多年的經驗,現在已經影響到國外來跟他們取經。那她有沒有利益到天下的孩子?有。一個人一生能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每個人都做得到。經典可以成為每個人的人生。心胸有多大,貢獻就能做有多大。所以願力是非常可貴的。量有多大,事業就能做多大,福報就能更大。
「做孩子一生的貴人」,那代表我們從事教育工作要考慮的是,孩子的一生,應該具備哪些最重要的做人做事的德行、態度,我們能掌握住,比方說掌握五倫八德,深植在孩子心中,他年齡小,「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那就能影響他的一生。而且他以後又為人父母,又影響他後代的子子孫孫。所以當老師功德無量,這是一個非常神聖的職業,所以才叫「貴人」,老師為什麼尊貴?可以利益孩子的一生。當我們念念都為孩子一生著想,這樣的人生態度就是最值得尊重的、最尊貴的老師的身分。所以韓愈才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所傳的都是道,都是傳授他如何成就學業、家業、事業,這個孩子一生感謝老師。
有一個日本的老師,他告別式的時候來了一千多個人,比一些政治人物的告別式還要隆重。大部分是他的學生,都非常有成就。然後這些學生回憶起來,對老師都有一個印象,就是剛接觸老師覺得老師很凶,但是一段時間以後,慢慢感覺到老師雖然凶,都是為他們好。後來幾年之後畢業了,常常回來找老師,然後對老師說,老師你再罵罵我,好久沒人罵我了。這個是他這些學生們共同的記憶。所以孩子總有明瞭的時候、懂事的時候,他會理解老師的苦心。這一千多個學生在他的家庭、在他的事業當中,又將把老師的教誨跟精神繼續傳承下去。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讓我們共同發願做孩子一生的貴人。好,這節課先跟大家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