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照的重要性 蔡禮旭老師 (共一集) 2012/9/23 台灣台北地藏淨宗學會孝廉講堂 檔名:55-079-0001
尊敬的黃警官,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彌陀佛!
每一次回到台灣都覺得很慚愧,覺得沒有能為台灣母親多做一些事情,所以覺得很慚愧。尤其回來之後,見到我們黃警官、唐老師,這一些在聖學方面的先進大德,覺得自己的德學差他們實在差得太遠,所以這種慚愧心油然而生。包含剛剛一進來,我們黃警官很用心,帶我看了整個講堂,看到他的同修,他們賢伉儷盡心盡力帶領大家學習儒道釋的聖教,他的夫人在後面幫我們準備很好吃的午餐。就像這幾天的課程,也都是要謝謝我們黃夫人,還有整個香積團隊,以及無盡燈的團隊。所以我們感覺台灣是世界的寶,所以叫寶島。台灣,確實中華文化的根在台灣傳承下來,台灣人真的很有福報,整個傳統文化在台灣從來就沒有斷根過。所以等於這片土地是得到我們列祖列宗、諸佛菩薩的護佑,那我們更要有這分承擔、期許,能夠做佛菩薩、做古聖先賢、祖先的真弟子。就像《無量壽經》當中說的,「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我們今天的題目,跟大家分享的是「觀照的重要性」。什麼時候要觀照?隨時隨地,觀照自己像不像彌陀的弟子,像不像第一弟子。所以,人首先「做人要有志氣」,能遇到「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個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機會,既然遇到了,那我們要直下承當,做彌陀的第一弟子。我們孝廉講堂要做西方極樂世界的接引站。他讀《無量壽經》,西方極樂世界我又看不到,感受不到,他到我們孝廉講堂來就感覺到了,「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所有的人「與諸眾生,視若自己」,完全為了成就他的法身慧命來付出。在整個功利的社會,我們一心為對方,為眾生著想,他們是可以很深刻的感覺得到的。《無量壽經》當中也說,「如是妙法幸聽聞,應常念佛而生喜」。所以念佛的人不能愁眉苦臉,如是妙法已經聽聞了,當生可以成佛、可以成就的法門被我們遇上了,應該是睡覺的時候都會偷笑才對。而這麼殊勝的法門,我們聽聞了,其他的眾生還沒有因緣,所以我們有責任,盡心盡力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他們。所以「受持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善友」。
我們真正走入修行就知道,修行很重要的,要調伏妄念。有一句話叫「抽刀斷水水更流」,你想把妄念止住,結果愈止好像妄念愈多,很不容易的事情。尤其佛門講的,你要把見思煩惱斷掉,就像你在瞬間把四十里的瀑布,瞬間這四十里瀑布的水完全截斷,要有這種功夫才能夠斷見思煩惱,所以很不容易。我們很冷靜的來看,依我們現在的程度,要斷見思煩惱非常的困難,幾乎不可能。那我們想一想,真正了解到六道輪迴的苦,我們還想不想輪迴?想不想?(眾答:不想!)大家是嘴巴不想,還是心裡真正不想?(眾答:真正不想!)真正不想。好!我看今天很多人看到我,跟我說,我是你的粉絲。大家不是不想輪迴嗎?這粉絲的念頭是輪迴心,會造輪迴業。你看年輕人迷歌星(劉德華)迷成這樣,為了去聽一場演唱會,連腎臟都賣掉。真有這種事情,那是父母生給他的。大家看看有欲望的時候,人完全沒有智慧去覺照,去感受至親的心。就為了見一個偶像,結果把腎臟拿掉,你看他的父母親是不是一生都痛苦?所以老祖宗告訴我們,「欲令智迷,利令智昏」。我們都說年輕人崇拜偶像,我們可不能入了佛門,變成老師迷跟法師迷,不行!因為大家要了解,我自己不是八風吹不動,而是還沒吹就動,這個可要很客觀。觀照,觀照什麼?自己的心有沒有動。心動了不知道,那就自己騙自己。然後又告訴別人我很清淨,那又騙別人,就變成自欺又欺人。
有一個公案,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蘇東坡見佛印禪師。這個故事其實非常啟發人。蘇東坡先生也學佛,是不是真學?講到這裡,我們得問自己,我們有沒有學佛?(眾答:有!)真學還是假學?真幹還是假幹?沒有煩惱的時候,「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孩子講一句忤逆的話,「氣死我了!氣死我了!」佛號提不起來了。那就不是學佛,是跟著煩惱一直走了。所以真學佛、假學佛,得要先打破自欺一關。自己的念頭有沒有往念念求生淨土,這個是勘驗是不是真學佛。念念都是依教奉行,是真學佛。念念還有師父講的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的念頭,這個就會隨業流轉。所以我們現在為什麼一直在念經、念佛?就是要讓這個念頭能保持住正念。保持到什麼時候?「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就是用在臨終那一念。這個功夫一定要練出來。但祖師又有提醒我們,靜中十分,動中才幾分?一分而已;動中十分,可能病中、夢中,才有一分而已;病中有十分功夫,臨終呢?一分。我們現在想一想,我們現在靜中的境界,到臨終才千分之一。現在就會被境界轉,請問臨終有沒有把握?臨終假如沒有把握,那無量劫來稀有難逢成佛的機會,又要當面錯過。真正學佛的最低標準,要出離六道輪迴,這是最低標準。我們要很敏銳的看到什麼念頭是輪迴心,一定要看得出來。喜歡不喜歡,這個念佛就是好樂的心,這是貪念,會輪迴的。看誰不順眼,覺得他很差,是傲慢的念頭,又要輪迴去。看到任何人情緒起伏了,是瞋恨心。師父常提醒我們,瞋恨心墮地獄、貪心墮餓鬼、愚痴墮畜生道。這些話對我們都是高度提醒,但是我們聽第一次覺得很震撼,聽到第一百次開始打瞌睡了。
師父為什麼又說這十六個字?最重要的一定重複提醒。但是最重要的,那絕對不得半點僥倖,一定要伏得住,一定要對治它。所以對臨終這一念有沒有把握,這是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其他的事都是次要的。那我們現在拿多少時間來練臨終這一念?我們可能拿百分之九十五的時間都用在跟這個沒有關係,然後只剩百分之五的時間,拿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邊念的時候說,等一下女兒要打電話來;等下孫子要來,要煮什麼東西給他們吃。你剩百分之五的時間了,還是這些念頭。所以師父有講過,貪戀世間一根草,都不可以往生。我們現在對人、事、物還有沒有貪戀?比方今天不在家裡睡覺,剛好出差,結果那個枕頭太軟,沒有我家那個好睡就睡不著,枕頭會貪。這個床沒有我家那個舒服。其實,我們假如不警覺的時候,對一切人事環境跟物質環境,隨時都會起貪著。一貪著,心就不清淨。「心淨佛土淨」,能不能往生就是這顆清淨心能不能保持。
我自己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慚愧,就是我到大陸去(二OO三年九月五號,到現在剛好九年多一點,九年過還不到一個月)名氣很大,所以我很體會什麼叫「人怕出名,豬怕肥」,出了名之後,很難修行。所以我再不有高度警覺,這一生我也當面錯過,只要不能保持清淨心,修的都是福報。那麻煩了,我可能下輩子變成台灣的政治人物,造的業就很大。要變政治人物要很有福報,是不是?你的祖上要積五世德、積十世德,你才出的是中央官員;沒有積這麼厚的福,沒有前世的福,你沒有辦法做那個官。可是問題是他沒有戒、定、慧的功夫,一當領導,官氣就來了。他沒有為老百姓著想,一個決策錯誤了,便跟幾千萬、幾百萬的人結惡業。所以佛門有叫「三世冤」,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就墮落了。所以台灣現在政治界的、商業界的,他們都是大福報之人,第二世享福,但第三世會墮得很厲害。所以真正想出離的,不要福報,要修清淨的業,要修往生的資糧,這個才是重要的。比方我們走到哪裡,人家在飛機場就開車來接,不是賓士的,就是BMW。改天開一台裕隆的來,我會不會起心動念?這台比較不好坐,貪念就起來了。這次住的旅館,連總統套房都開給你住。所以年輕人出來講課(very dangerous)太危險了。我到檳城去,真的開總統套房給我住。他說因為這個老闆就是學傳統文化的,所以一定要讓你們老師住總統套房。我告訴大家,人沒有那個命,真正不能睡那個床。我整晚睡不著,冷氣這樣吹,真的睡不著。最後去睡哪裡?睡總統套房的佣人房才睡著,所以人不能享福。這個是一次。
還有另外一次,我到海南,有一個地方叫博鰲。這個地方是專門開國際會議,來的都是國家元首,美國總統、蘇俄的負責人……,聚會開國際會議。那個地方很特別,有一個地方有一根氣柱很寬,應該三四個人抱住的範圍,站在中間就感覺它有一股氣柱,很明顯。好像大陸天壇,也可以感覺得到,那跟上天接通。天壇,歷代皇帝祭天的地方。我到那裡去講一堂課,房間一個晚上都好貴好貴,床軟得不得了,睡那種床都會脊椎側彎。所以真有福報的人都受罪,因為觀念錯誤,去享福反而對身體都不好。那一天晚上我也沒有睡著,翻來覆去,這住一晚,《弟子規》可以印好幾千本,都睡不著。所以我們面對所有親人、朋友,有緣人的照顧,決定不能貪;決定不能視為理所當然,都要發自內心的感謝、感激,進而好好的修行,好好的做榜樣,供養給所有照顧我們的人。像我們男子漢大丈夫,太太這麼支持我們修行,我們得真幹,讓家裡的人歡喜,帶動家裡整個家風,帶動家裡成為佛化家庭,最後「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那才是真正好的家長。包含我們出來都讓人家開車門,平常都開好好的,突然有一天人家剛好忙,忘了開車門。咦!怎麼還沒幫我開車門,那個念頭假如沒有觀察到就墮落了。所以剛剛跟大家講到蘇東坡這個事例,對我們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這個故事是非常的經典。所以師父常講,修行要從根本修,不能從枝末去修,也不能修在相上。我們今天跟人家鞠躬,外相很恭敬,可是我們的內心有沒有真正的恭敬,這個就很重要。不然我們都學一個樣子,又是自欺,又是欺人。「你真孝順!」大家一直讚歎,但是有問過自己沒有,我們今天對父母有沒有一個不耐煩的念頭出來?有不耐煩的念頭出來,所有那些讚歎不把我們的福報都報掉了。而且《了凡四訓》裡面有一段話,非常非常重要:「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人之無過咎而橫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你看這兩句話,我們有沒有入心?法最重要要入心,法一入心就變成你的態度,時時都在受用這個法樂。剛剛這兩句話講,「人之無過咎」,你根本沒有做錯,你沒有做錯,可是人家卻誤會你、毀謗你、侮辱你,好事還是壞事?(眾答:好事。)你沒有過錯,人家侮辱你,是給你修福。從我們自身來講,修忍辱,沒有修忍辱就不可能得禪定。「一切法得成於忍」,所以給我們修忍辱的人,全部都是我們的貴人,要來成就我們。大家這一個月,有沒有聽哪一個人講話,聽到他的話,實在很生氣,生氣到晚上睡覺睡不著,有沒有?諸位大德同修,請受小弟一拜。你們都親近善知識,親近黃警官,您們的功夫都有夠好。我這個月內有一次,真的有兩晚都睡不著,遇到境界,真的遇到境界。
剛好有一次我們在談事情,結果談啊!談啊!有一個同修,他用諷刺的語言講了一段話。這個諷刺的語言一出來,當時候沒什麼感覺,結果回到家裡,晚上睡覺一翻,那句話就出現,一翻它又出現。突然我就想到,這麼多年來,看到幾位同修,他們說曾經被一個人講話,八九年都還緩不過來。只要想到那一句話就流眼淚,因為那一句話等於是否定他,瞧不起他。那是非常難過,我不只遇一個,遇好幾個。我每一次聽他們講,都覺得「真有這麼嚴重嗎?」人有時候境界沒來,都自我感覺良好,「不錯不錯,我都沒有生氣。」那可能是真正的境界還沒到,可能是天神覺得,這個人就說說而已,還禁不起什麼考驗。所以大家考驗多,叫老天爺瞧得起你。這不是我講的,孟子講的。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要磨他做不到的部分,如果他真有承擔,就一定要突破,不突破則沒有辦法承擔。不突破好惡心,真的一扛責任,那不就在正法團體裡面搞是非人我,搞黨派了。好惡心沒有放下,最後的果相一定是這樣。你一厭惡那個人,就會為反對而反對,你的公心就不見了,只有私怨而已。我們看歷朝歷代都有黨爭,是不是?唐朝的牛李黨爭,是不是?很多歷朝歷代都有黨爭。請問大家,這些發生黨爭的人有沒有讀書?(眾答:有。)從小讀書考上進士,比我們都明理,可是他們在境界當中,還是不一定能過關。我們讀的書沒他多,師父的教誨又沒記住,真的遇到境界隨著什麼去做事情?自己的習慣。所以師父一直講,學佛要隨順聖賢教誨,不能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念頭裡面一定要觀照,「這個念頭跟經典相不相應?」所以還沒有經過考驗,有時候真的會錯估自己的境界,會自欺。所以現在再看夏蓮居老居士有一句話,那都是真正修行人的心得。每一個人都要過,不然就不是真修行人。「學道的人,須打破自欺一關,始有商量處。」就是打破自欺了,再來談談我們是不是修行人;只要還有自欺,便談不上。比方我們跟人在交談的時候,自己火氣有點上來了,然後同修,另一半在旁邊抓你的手,抓你的手跟你PASS一下,別動氣、別動氣。沒有啦!我沒生氣啦!這就自欺了。明明已經起心動念,我們不肯承認。甚至於,對!我太太給我提醒很正確,我確實有情緒了。請問我們回到家裡,有沒有跟太太鞠一個躬,太太,你是我的貴人,提醒我,不然我又被自己給騙了,而且那把火一燒,火燒功德林,功德又沒有了,感謝妳。請問大家,另一半勸諫我們,我們有沒有給她鞠躬感恩過?為什麼鞠不下去?為什麼說不出口?統統是自欺。為什麼?面子拉不下來。面子不就是名聞利養的表現嗎?還會不好意思,該講的不講,都是被面子給障住了。所以修行首先要把面子賣掉。請問現在台北市面子一斤賣多少?我今天好好來收購一下。不只面子要賣掉,所有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要讓「少女的祈禱」把它們帶走。我們待會安排一台垃圾車,現在還做「少女的祈禱」嗎?(眾答:沒有。)沒有了,不好意思,我九年不在台灣,「少女的祈禱」就是要我們把垃圾丟掉,把煩惱放下。
過去布袋戲有一個人,拿著一隻夾子說,把垃圾夾掉。有沒有想起來?你們跟我有代溝嗎?以前我們布袋戲學忠孝節義,哪一法不是佛法?哪一法不是一回到自己的內心去觀照,就全部是佛法,沒一法不是佛法。今天說我看那個人很不順眼,他是你的老師,「見人惡,即內省」,那他不就也在提醒我們嗎?而他那種提醒很重要,為什麼重要?因為我們現在要看自己的問題不容易看到,「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其實我們很冷靜,我們在修行,我們昨天發現自己幾個錯誤?我們現在冷靜的想一想,發現幾個?能發現三個就不簡單了。可是我們冷靜想想,昨天有幾個錯誤,昨天有幾個念頭不對、幾句話說錯?昨天講了幾句話?至少有五百句。五百句中四百九十七句話都說對,你就不簡單了。只發現三句話說錯,其實不止是三句,一定更多,但不容易察覺。請問昨天有幾個念頭?那就更算不清了,結果我們都發現不了。
所以真正要修行的人,真的當生成就的樣子是什麼樣子?師父常常講「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是當生成佛的樣子啊!我們現在要照照鏡子,像不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精神是什麼?只有一個人是學生,就是自己,一切的人都是老師,都是佛菩薩。他做得好「稱讚如來」,再來「請佛住世」,請問請哪一尊?請自己,我要效法他,先請自己這一尊佛住世,這叫內學。每一次聽到很重要的事情,黃警官做就好了,楊老師去做就好了,都是要別人做,不是自己。修行要成就,一定要發大誓願,要發菩提心,每一次都是讓別人去做,那這個菩提心都沒有發出來。所以見到惡人的時候,你覺得他哪裡不好,馬上回過頭來反省,「我有沒有?」我跟大家保證,我們一定有,沒有的話就不會在娑婆界了。你說有這麼嚴重嗎?他很傲慢;我們細微的傲慢有沒有?他很貪心;我們細微的貪念有沒有?他不就提醒我,貪瞋痴慢有沒有伏住?隨時都是佛菩薩在給我們說法,那哪有沒法喜的道理!師父講的這些經教,只要用一法你可能就得解脫了,而用的這一法是時時不可須臾離也,那你就解脫了。這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你用三個月,保持三個月,那不得了。這三個月,你看到所有人的優點都盡力去做,所有人的缺點都盡力去改,三個月完全「改往修來,洒心易行」。所以我們今天有沒有哪一句法,是時時提醒自己、觀照自己,我一定要落實,時刻都不能忘記,這叫會用功。為什麼?是心去作佛,把心管好了,當然會成就。
我們要去西方極樂世界,那裡是普賢菩薩的法界,所以《無量壽經》第二品說,「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普賢大士第一德「禮敬諸佛」。諸位大德同修,諸佛在哪裡?你們怎麼都沒笑?都沒看到佛,你們旁邊都是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怎麼笑不出來?看到我先生就笑不出來,那就沒有「禮敬諸佛」。那就變成著相,著相就沒有智慧了,著相就生氣了。所以我們修行,蕅益大師幾段話很重要,「般若為導」。我們時時要用般若智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能著相,要見他的本性,那個永恆不變的佛性,要見到它,它刹那生滅的習性,那個幻相你不能執著。「淨土為歸,般若為導」。淨土為歸,念念求生淨土。我今天帶孫子是求生淨土嗎?在照顧這個孫子的時候,就是要把他捐給眾生,用這樣去教。不是三天沒看到,想得要死,那是愛欲。「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不是夫妻才會有情欲,人與人當中過去生有情緣,來了都會有情欲,你不能對這個人事境緣產生貪著,不行。所以這個觀照確確實實是無所不在。
我們既然已經發願這一生要成佛,要往生西方,要有成佛的樣子,就是要做「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什麼時候做?因為我們有時候念頭,就你再給我三年,你再給我五年。未來心,不可得,當下那一念心就不敢承擔,那是什麼?疑心。疑心也是見思煩惱,思惑,思惑是貪瞋痴慢疑,懷疑誰?自己。所以這個念頭都很細。你看不起哪個人,傲慢跟懷疑都在裡面,貪瞋痴也在裡面。你為什麼不喜歡他?他不順你,貪;你有情緒了,瞋;瞧不起他,慢;你不相信他可以改好,疑,所以一念裡面可能貪瞋痴慢疑全部都有,很細。所以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講「六信」,第一個相信誰?相信自己。有位同修和我們交流的時候說,我對阿彌陀佛很相信,我對釋迦摩尼佛很相信,但我就是不相信自己。我說你這個邏輯有點奇怪,你相信釋迦摩尼佛,是相信他的教誨是真理!《華嚴經》開宗明義就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然後你說不相信自己,這就是不相信佛講的真理。所以其實學佛可以很簡單,就是你腦子裡只留佛菩薩的教誨,其他的那些都把它放下。為什麼放不下?因為我們覺得自己放不下。「好難!」你愈覺得難它就愈來。你知道它是煩惱賊,不讓它進來。煩惱是賊,就像晚上爬牆,要爬進來,主人桌子一拍,他就嚇得掉下去了,是不是?《了凡四訓》講,「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所以我們要做自己的主人。一發現是妄念了,「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那個覺照就馬上提起來了。
剛剛跟大家講到,我剛好前不久接到考試,所以「事非經過不知難」,沒有真的去經歷過一些事情,有時候我們都把事情看得太容易。把事情看得太容易,會挑三揀四,不感恩人家付出。所以閩南話有一句話,「做到流汗,被人嫌到流涎」,為什麼?沒有真正體恤到對方的辛苦,卻自己在那評判他做得好跟不好。這個也是我們的根本煩惱,這個根本煩惱一定要觀照到,然後要把它轉成正念。根本煩惱,我慢、我痴、我貪、我見。我見不容易放下,我們可能一開口,我覺得怎樣怎樣,我認為怎樣怎樣。我認為,佛的教誨在哪裡?真正把佛的教誨放在心上,很自然講話就變了,不會常常開頭就是「我認為怎樣……」。我慢,在儒家講,孟子提醒我們,人皆「好為人師」。誰最危險?我最危險。我們站講台的人最危險,為什麼?我們都在講給別人聽。假如沒有把師父教誨我們的態度放在心上,這個講台就是墮落的開始。我待會再跟大家分享我是怎麼墮落的,這個要有實例,不然不夠具體。因為「工於論人者,察己必疏」,每天都在看別人錯在哪,哪有時間看自己。可是師父很愛護我們,我們假如不珍惜這些教誨,鐵定出事。師父說他站在講台上五十幾年,他老人家說,我每一次在台上就是跟底下的聽眾老師做心得彙報,他們都是我的老師,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恭敬的態度。再來一個是什麼?是勸自己,不是勸別人。師父講經不是說,我這四十多年、五十幾年,別人有沒有受益我不清楚,但我自己受益,我把自己勸明白了。勸自己,而且在台上跟大家分享有一個好處,就是只能往前走,沒有後路可以走。我現在假如不學傳統文化,不念佛,一定下阿鼻地獄。大家說對不對?人家說蔡老師也不學佛,完蛋了。很多人就因為我不相信佛法,這都是我的責任。所以有一句成語叫「破釜沉舟」,我不覺得是壓力,我覺得是我的福報,因為我無始劫來都不能成就,就是因為我都有後路可以走。好,沒關係啦!明天再看看,明天再說啦!都不承擔,那個懈怠,菩薩修行唯一善根就是精進、承擔,我一不承擔又退了。
我很感激師父,感激這麼多的緣分,來護念我走這條路。諸位同修,感謝大家的愛護,有一天我顛倒了,你們要一起拉我。真的!打勾勾,要守信用。今天如果我沒有走這條路,我早就沒命。這個命都是佛菩薩加持給的,我二十九歲就差不多沒命了,二十九歲在高速公路上開車,都會開到睡著,而且不止一次。你完全瞪大眼睛,還是睡著,給我的啟示是,業力來的時候,由不得你。現在不練到境界轉不動你,到時候來,真的沒辦法。所以我很相信,佛菩薩跟祖宗在保佑我,我在花他們的福報,不然怎麼在高速公路睡著了,還可以活過來,好幾次都是壓到台灣高速公路上面那個一照它,它就反光,那個叫什麼燈(反光片)。晚上高速公路上沒有燈,你一照它就反光回來,那個救我好幾次,因為你壓到它,輪胎就會稍微動一下,其實還是佛菩薩跟祖宗。坦白講,我們沒有佛菩薩跟祖宗,我們根本沒辦法學佛,煩惱伏不住。《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我們能聞佛法,專念淨土法門,都是我們過去生中,無始劫以來,供養過的諸佛如來在加持我們。這個真相真的明白了,那感恩心會很自然就出來。還有祖先的德在護佑我們,我們才有這個福報聞正法。所以事情沒有經過,有時候我們不能體會其中的辛苦。我舉一個例子,我曾經種過菜,種了兩個禮拜,結果一上桌,不到一分鐘就吃完了。請問大家,我以後還會剩菜嗎?種過菜,知道種菜很辛苦,我一看到菜,那感受就起來了,吃完還到廚房去,「阿姨,謝謝!辛苦,辛苦。」還有種地的師兄師姐,我們要給他們感謝,那都是辛苦,沒有經歷過怎麼知道。
所以我們在辦這些活動的時候,其實背後有很多辛苦的人。我們真的很危險,危險在哪?掌聲都給我們。其實最辛苦是誰?是看不到,沒有掌聲的人。所以我們會倒。你看「陽善享世名」,世名都給我們;「陰德天報之」,所以在道場裡面成就的文殊、普賢,都是廚房裡面的菩薩。沒有掌聲能做下去的,那都不是普通人,他沒想自己才能夠做得下去。我們這些上台來,接受掌聲鼓勵,就覺得真舒服。很舒服那個念頭就是輪迴心,貪戀這個舞台。我都在練習,有一天,我們老和尚突然打電話來,蔡禮旭你什麼都不用做了,回家給我好好念佛。我看下一個念頭是什麼,可不可以很歡喜念佛?師父你怎麼可以誤會我?師父我怎樣……,念頭一直出來,一直出來。借問一下,是師父有智慧還是我有智慧?還用問,一定是師父。師父叫我放下,我為什麼不能馬上聽?所以我每天一想到就在練,電話響起來,馬上全部放下。放下不是慢慢練,你提起的時候,同時就要有放下的功夫,不然提起就開始會攀這個緣,貪這個緣。
我當時候沒有經過這個考試,覺得別人好像為了一句話可以難過八、九年,我沒有辦法想像。有時候還覺得,你修行是怎麼修的,怎麼修成那樣?你看,這些念頭都是不對的。結果當我自己兩天睡不著,就為了一句話,就為了一句冷嘲熱諷的話就睡不著。無常迅速,假如我剛好那天晚上,一口氣吐出去沒有再吸回來,我就say goodbye了。無常是真理,請問這個真理對我們的影響大不大?(眾答:很大。)我們有常常能體會到這個真理嗎?要上床了,明天要做什麼、做什麼……,你怎麼知道你有明天?要做什麼、做什麼……,剛好那天壽終了,「要做什麼,做什麼……」,剛好去輪迴了,是不是?一定去輪迴,作夢都夢那些,為什麼不夢阿彌陀佛放光接引才對。所以睡覺以前,在那裡想想想一大堆,要很冷靜,每一次睡覺要像印光大師這些教誨,當作死去練。我死了開始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自己念,自己練,睡覺以前要念,最起碼二十分鐘或三十分鐘。一起床,念頭還是一大堆,先坐著念十五分鐘,讓自己的睡前功夫、睡醒功夫都是常常能夠提得起佛號。最後要念到連在夢中要提得起佛號,不然你夢中斷氣了,你就沒有把握了。
有一個人去問一個法師,我要念佛求生淨土,結果那個法師問他,你念得如何?他說平常可以提得起來,睡覺提不起來。睡覺提不起來,你怎麼會有把握?在《念佛警策》裡面。我翻了幾頁《念佛警策》,我根本連念佛人我都沒有資格,因為我們平常都在講課,念佛的功夫是了生死的本錢,這個不能開玩笑的。所以看那一本書才知道,念佛是「易行道」,那個「易」不是「容易」的易,那個「易」是比其他的法門容易,而不是它容易修。因為我們把念佛看得太容易了,平常就沒有用心,不斷提升我們的念佛功夫。其實很簡單,遇到一個境界讓你生氣的時候,佛能不能念得出來?生病的時候,佛能不能念出來?這個就是在很自然的因緣當中,在提醒我們,念佛的功夫夠不夠。而且我們在大都市裡工作,生活都比較緊湊,有時候一忙,晚課沒有辦法做,早課又沒有做。早晚定課一定要做,定課就是能慢慢讓我們真正有定功。定課都不做,戒定的功夫要提升,很難。
李炳南師公有講到,你縱使忙到沒覺睡,你定課還是要做。為什麼?請問大家睡覺重要,還是定課重要?這個就是較量。睡覺,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我們喜歡睡覺,不喜歡讀經,那我們當然是隨著喜歡的東西去了。所以真正的功夫在哪?放下。我們財、色、名、食、睡放下的愈多,代表功夫得力,而不是學佛的時間。像我自己在台上站愈久,很可能名利心愈重,那我還是退步了。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我當時候到海口,九年多的時候,看到垃圾很自然的就去撿。沒其他念頭,很自然,很歡喜,就把垃圾撿起來。現在看到垃圾,有沒有人在看我?你有名了,哪一個動作好像都不是放得很開了,旁邊有沒有同仁,他先撿好了。你看這念頭都複雜了,學佛是愈學愈簡單,不能愈學愈複雜。簡單到什麼程度?心裡面就這一句阿彌陀佛。如果要做事,以禮敬諸佛的心、廣修供養的心盡力去做,做完,放下,阿彌陀佛提起來。不能做完還一直在那裡想,那就一個妄想接一個妄想。所以愈學愈簡單,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順境,阿彌陀佛,不貪著;逆境,阿彌陀佛,不生氣,以這一念抵一切的妄念。
再來,愈學愈謙虛,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這是印光大師給我們很好的教誨。而這一點也不容易做到,因為我們學久了,學三年、學五年,比方今天在道場遇到一個新的同修,你吃素幾年了?三年。我三十年。你聽經多久了?我聽經三年了。我聽十三年。對,這個念頭就起來了。我曾經感覺,真的每一個人都是佛菩薩,我到澳洲淨宗學院的時候,遇到一個長者,七十多歲,他算是阿公、阿嬤輩。他一遇到我們這些年輕人就開始講,淨空老法師還沒出名以前,我就已經聽他的經了。這個念頭是什麼念?你只要能說出來的經,我沒一部沒聽過。那個時候坦白講,我功夫很差,我也聽不出什麼,我就「哦!你怎麼那麼幸運。」現在慢慢觀照自己的念頭,再去回想,這些都是修行人給我們表演,他示現給我們看,修行一定要從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才可以。當時候這位長者跟盧叔叔,盧叔叔出家法號是常明法師,常明法師那時候,我在身邊看到,他就把那個老人當他的父母,盡一切的因緣善巧勸他精進念佛。我們看到常明法師,他對我們年青人盡力提拔,盡力提醒,真的當自己的兒子。他是真幹,我一看到他那種慈容,眼淚就掉下來。他的真心,是感覺得到的。看到老人,就真的當自己父母一樣去護念,所以確實是愈學愈謙卑,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只有自己是凡夫。
再來,愈學愈慚愧,好事都是別人的功勞,好事向別人,壞事向自己。有任何過失,「我有責任!我這不對!」這一段話是我們台灣念佛念得非常好的圓因法師講出來的。我們感覺這些祖師大德講的都是什麼?是他修學的真實感悟,真實的功夫。我聽到這個朋友跟我講的這句話,我幾天睡不著,我後來體會到,其實自己的功夫還很差,也能感同身受,那些因為聽了一句人家的冷嘲熱諷而幾年緩不過勁來的人。我再看到他們,就比較有同理心。我們沒有同理心,跟他們無話講,你一跟他講話,他會覺得「你好高哦!」可是我們冷靜想想,我自己所說的是什麼?是理論,所以讓他覺得高,而不是我們真正做出來的。一做出來,對方會感動,而且你真的做了,你體會過不容易,你會很容易有同理心。
結果兩天睡不著怎麼辦?繼續睡不著。不行啊!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個時候才知道,原來只是一句經句。師父說,「要學佛,不是佛學。」那這句經句起不了作用,就是知識,它不是智慧。我就開始冷靜下來,反求諸己,反省自己。首先,讓對方講一句冷嘲熱諷的話,其實是已經把人家逼到人家不得不講這句話。有沒有道理?不然他不去跟別人講,幹嘛對我講。所以要讓人家講那種話也不簡單,要逼他逼到他得講這個話。首先第一個反省,我做了很多讓他非常不歡喜的事,他才會這樣對我。我們又起一個念頭,他叫我老師,還這樣跟我講話。你看,我又著相了,我又傲慢了,我覺得我是老師了,那完蛋了。再換一個念頭,人家本來看你是老師,現在看你看到受不了,而且還講這種話,看你把人家逼到這程度,還不趕快反省,還不提升,還要覺得人家那句話過分,轉念啊!佛陀又講,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這輩子沒有,上輩子有啊!上輩子有,那是我們造成他來造業,我們是元凶。所以今天我們想一想,我們最不能忍受的人,就是我們的貴人。為什麼?我們不能忍受他,一定是我們以前這麼對他。因緣會聚時,果報還自受。佛門又說「慈悲為本」,他假如繼續這樣造業下去,他會到哪裡?會到地獄。因為我們跟他結怨,最後把他送到地獄,那我們慈不慈悲?所以師父才說,「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把舊業要消掉,不能再造新的殃了。這一生廣結善緣,不要再跟任何人結怨,跟任何人結怨,臨終來討債就麻煩了。所以人善緣要在往生的時候享,福報要在往生的時候享,現在不要享福,絕對不要跟人家結怨。
所以我又反思,這一世沒有錯,上一輩子錯了。這樣心又平了。人只要能察覺到自己的錯誤,心就平了。接著我又想,我接觸佛法十多年了,自我感覺良好,沒有他這麼重重一棒,我還不知道我連幼稚園都不及格。一句話可以翻兩天,那是幼稚園都不及格,佛門都沒有進。我現在才四十歲,他就提醒我,你還差得遠。他是我生命中的貴人,是不是?他讓我自知,不是自欺。現在所有人看到我,「你很好,你很了不起」,統統都是讚歎。這個菩薩的一句話讓我知道,我的程度才到這裡,他真的是我的大善知識。他告訴我,「你會難過,我執很重!」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講話,你怎麼講這句話讓「我」難過。所有的煩惱有一個根本,就是「我執」。擒賊要先擒王。《了凡四訓》說的,「如斬毒樹,直斷其根。」所有的煩惱,只要把我執放淡了,慢慢貪瞋痴慢就輕了。所以我不貪他對我的好態度,我感激他提醒我,我的我執還很重,我再看到他就肅然起敬。同樣一個人,為什麼看到他很難過,現在對他肅然起敬?「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一切法都是自己的心想生的,不能怪別人。
「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這段話我們有沒有入心?我們假如沒有做錯,被人家侮辱、誤會,消了業障,修了忍辱,然後福報還留給下一代。我曾經觀察過自己故鄉,有長者夫妻,很老實,很少話,常常人家都用言語欺負他,罵他傻,憨人、笨牛(剛好我屬牛),被這樣罵。他們從來沒有生氣,笑一笑,也不在乎人家罵,能包容。罵他沒讀書,他的小孩都很棒,奇怪。後來讀這句就知道,「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這段話我們聽明白了,體會到了,以後人家罵你,是送福報給你。好不好?(眾答:好。)你們有點勉強。轉一個念,你的世界就不一樣了。任何人罵你,你就想起這句話,他給我送福,給我後代子孫送福來了。當然,人家罵,首先要反省,有沒有哪些做錯了,「有則改,無加警」,心境都是很平和,都是能接受,不會難過。所以太平日子到了,人家罵我們都是送福報來,以後不會生氣了。
「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因為享一個盛名,它就是福報,都在花福報,花完了,祿盡人亡。所以孫中山先生有一句話很好,寧願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做了那個官,名很大,有沒有做實事?沒有做實事,都在花福報。所以很重要的事,沒有掌聲,我們盡心盡力去做。不要那個名,甚至於有更好的人出現,趕快把位子讓給他,讓位於賢者,讓名於上。黃警官給我們表演得很好,其實事情全部是他們做的,所有的名給誰?給上面的官員,這就很圓滿,大家都歡喜。讓功於眾,功勞誰的?一切人的。自己,自己還有做不足的。師父有一把扇子:「老子曰,和大怨,必有餘怨」,這把扇子裡面,「以得為在人」,所有功德、功業、成就,誰的?一切人的付出,「以失為在己」,有過失,有不足,有錯誤,是我做得不對。師父這些法語非常受用,我們真的遇到境界,馬上把它提起來,煩惱就轉過去了。
剛剛一開始還跟大家講到,蘇東坡的故事。東坡先生有一天,覺得自己學佛境界不錯,心地很清淨,他就寫了一首偈語,「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寫了這首偈子,然後派人送去給佛印禪師,佛印禪師是他的好朋友。我們看蘇東坡先生,他在寫這個偈子,他說「稽首天中天」,天中天是佛陀,「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他寫自己是八風吹不動。動了沒有?動了,他為什麼要送這個給人家看,他要讓人家覺得他很厲害,他很不錯。這已經是希望人家來讚譽他,這個風已經動了。一開始跟大家講,我自己不是八風吹不動,是還沒吹就動。是要觀照才行,不然就動了。就像剛剛有同修講,我是你的粉絲,是不是?我有沒有動?那得問自己,別人都不知道。動了,造的業很大。我繼續要讓他崇拜,那我不是讓他迷嗎?我享一個教課老師的名,又讓眾生迷,那這個因果誰背?深信因果不容易。「因」你要看很前面,「果」你要看很後面,不能只看表面。
我記得有聽我一個同仁,剛好那時候善果林辦課程,我這個同事,以前在學校教書的同事,他剛好坐在火車上,一起來參加課程。剛好同車有一些太太,她們在聊,剛好也要來善果林上課的,結果她們聊,聊到說對我很尊重。但是我的感覺是什麼?是她們對我的尊重,遠遠超過她的丈夫,我感覺我很沒有臉見她的丈夫,我不知會被多少男人氣得要死。我太太看你講課笑嘻嘻,看我臉色很難看,你看他會不會鬱悶?你看他會不會生氣?所以我不太敢回來台灣就是這樣,Very dangerous。應該是聽了之後,我要尊重我先生,像天一樣尊重他,你禮敬諸佛就在家裡面,你就做普賢菩薩。他對我不好。他對你不好,那是他修的業,你對他好是你西方的資糧,你腦袋要清楚。你說,他對我不好,我也不要對他好,那叫意氣用事,那怎麼是理智呢?所以,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事,首先我們自己要做對。不能被境界轉,還是用情緒在應對事情。所以,不行啊,我們跟大眾不能結情緣。一結情緣,他好惡心很嚴重,連他家裡都遭殃。所以拜託大家,對你們的家人要好一點,尤其對丈夫要好,否則到時我會被打。我已經很瘦了,禁不起打的。所以變成什麼?我們要結法緣。其實坦白講,我自己程度確實是很不好,我高中聯考國文不及格,高中段考全班第二名,倒數第二名,四十四分。大家假如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高雄中學,這個成績還在,好像是幾十年後才會銷掉,這個成績還在,四十四分。所以我看到我們台灣的同修,我覺得你們都會做得比我好,我回到台灣都覺得是要來尋寶的。這麼多人基礎比我好太多,所以我這拋磚引玉,你們這些玉要出來,我這磚塊要回去磨一磨,看可不可以磨成玉。
真的,台灣是最有條件成為全世界弘揚儒道釋的基地。任何地方都沒有這個基礎,只有台灣。我們台灣可以轉大法輪,為什麼不轉?不轉,有沒有過失?(眾答:有。)你們說的,我沒說。真的,你有機會做你不做,叫什麼?見義不為。義只是世間善法,不是出世間,五常是「仁義禮智信」,這個道義要提起來。那天我們聽唐老師講,李炳南老師處事,「三分俠氣,七分原則」。人要有擔當,該做的事情義無反顧去做,人要立志就是在這裡。佛門講,「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一來就看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發的大願太好了。要記住地藏菩薩給我們的榜樣,從哪裡做起?孝親尊師。在行孝當中「煩惱無盡誓願斷」,你在照顧父母的過程當中,有沒有不耐煩?有沒有不盡力?有沒有看父母的過?這個貪瞋痴慢都出來,能看得到,啊,我是太慚愧了,連孝根都沒有,慚愧心是提升自己境界非常重要的動力。感恩、報恩的心,還有慚愧的心,愈知不足,就開悟了。發現自己的過失叫開悟。孝順父母的過程當中,就察覺到自己的不足。
行孝方面,胡小林老師做得非常好。他那些例子,讓我們一聽就刻骨銘心。你看他照顧父母,照顧他父親的過程,他觀照他的念頭,我還嫌我父親的尿。他很有勇氣,知恥近乎勇。我居然還起這個念頭,他當天把他父親的尿喝下去,破他自己的分別執著。我們有沒有看到自己念頭錯了,或者習性,這麼勇猛,當下就要去對治,就要把它克服?這是真正想成就的人的態度。我們真想這一生成就,發現自己哪一個習氣很重,趕緊寫下來,我該怎麼對治它,列出幾個重要的具體做法,然後每天提醒自己照這樣去做。具體寫下來,具體去克服去落實。包含假如這個過失是別人告訴我的,我確實承認,家裡的人說你真的有這個習氣,不只要把面子放下來,接著很真誠的,很有勇氣的告訴自己的家人,謝謝你,我改給你看,你們監督我,我真的又沒有下決心去改,拜託你們再提醒我。決心下去最真誠,你家裡人會感動。如果沒有那個決心,家裡人說,學那麼久了,習氣還是很重,還跟以前一樣。我們不只沒有功德,還造業,讓身邊的人對佛法都沒信心。諸位大德同修,恭喜大家,congratulation。不好意思,我剛從馬來西亞回來,他們國際語言是英文,有時候會不小心講兩句。恭喜大家什麼?不只我沒有退路可以走,你們也沒有退路可以走了。你們露出這麼燦爛的微笑,受我一拜,真想成就了,很歡喜。沒有退路可以走,勇往直前。為什麼沒有退路?因為你的親朋好友都知道,你是佛弟子,都知道你是淨空老法師的學生,都知道吧?(眾答:對。)對哦!那糟了,沒有做好,丟老和尚的臉,孝親尊師做不到。所以我們都沒有退路,我們只有一條路,一心念佛,求生淨土,當生一定成就。
剛剛講到蘇東坡先生,他八風已經動了,他自己沒有察覺。這個故事就提醒我們,我們每一個念頭錯了,自己有沒有察覺?比方,他應該怎樣怎樣,他怎麼可以不這樣這樣呢?這個念頭是什麼?要求,控制。師父講,要把控制的念頭放下,要把佔有的念頭放下。其實,你要控制以前,就是有要求,要求再嚴重就變控制。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不能要求,那個要求是你已經動情緒了,跟你去為了孩子好而教導他,不能混在一起,那種是在栽培他。而我們對成人的那種要求,是在用經典衡量他,經典是量自己的,不能量別人。一量別人,這個念頭一定有傲慢,一定有貪求在裡面。他都學五年了,怎麼還是這種態度?有沒有道理,我們得要很冷靜了,我們講這句話的時候,念頭在哪?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嗎?沒有,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是菩提心。菩提心不能丟,菩提心一丟,全部是修福,不能修功德。《勸發菩提心文》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你把菩提心沒有了,你就不是覺悟了,所有做的一切不是積功累德,統統是福報。那又伏不住貪瞋痴慢,這些福報以後都是去造業的。所以念念要觀照,我們跟這五心相不相應。跟五心相應了,很冷靜的看現在這個念頭,其實我們起這個念頭,我們還要想想,我覺得他做不好的,我做好了沒有。我還沒有做好,要求他,一般人不能接受。
所以孔子講,「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我們師父常說要扎三根,這三根是德行的基礎。具體來講就是熄滅貪瞋痴慢疑,具體來講就是沒有個性,一定要把個性改掉,個性一定是貪瞋痴慢疑。學佛的人不能有個性,要恆順眾生,什麼人都歡喜恭敬。正己才能化人,而不去要求別人。「則無怨」,人家才不會不服,才不會怨我們。但我們假如沒有正己,不正己而求於人,人家必怨,最後再嚴重會變恨。所以《太上感應篇》講,「正己化人」,這個都是很重要。在王鳳儀老先生的修學當中,有兩句話很好,說人要「不要道,不要情」。我感覺這個念頭不容易做到,但是很細微,很容易會有這個心念。他怎麼還可以用這種態度對我?我的我執在增長。你轉個念,他學了這麼多年還學成這樣,他比沒學的人還可憐,造的業還多,有沒有道理?沒學的人還不造他的業,沒學的人又沒說我是學佛的,人家不會把佛法怪到他身上。有學的人,又學那麼久,還是道場裡面重要的人,你要對他更慈悲,這樣才是學佛菩薩的慈悲。因為他已經掉到一個修學的陷阱裡面去了,你應該借一切善巧方便把他拉出來,這個才是《弟子規》。
《弟子規》是什麼?「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你對你的家人,對你團體的所有同修,你有道義。道義表現在哪?你要護念他的道業,你要護念他、提醒他,但是要以他能接受的方式,不能每一次勸就跟他吵架,那不行,結惡業。或者說,「我說的他不聽」。他為什麼不聽?我們有時候思考事情要想到根本問題,不能只想一下,帶著情緒,反正他也不會聽。這個念頭就是情緒,感覺不好了。所以我們每一句話,我們的念頭是什麼,要很清楚。我勸他,他不聽,我生慚愧,因為我沒讓他信任。為什麼他不信任我?因為我做得不夠好。那他不是菩薩在提醒我的不足,讓我提升!所以整個團體家和萬事興,觀照自己每一句話有沒有讓這個家更和諧。絕對不能讓這個家有不和諧,有人我是非。這不是我們來道場的目的。我們來道場是要自利利人,要來提升自己,不能在這裡生煩惱,甚至還造成團體的失和。這不是我們的初心。我們要不忘初心,就是來奉獻的。
團體的和諧首先要從自己做起,和諧社會,和諧團體從我心做起。《無量壽經》說,「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從今天開始練習,對任何一個人不批評,包含政治人物。可以做到嗎?我們在批評人的時候,這個習氣會不會影響其他的人?會愈罵愈起勁。假如一個人罵,我們馬上講一個故事,這個人真有修養,講一講他就聽進去了。有一個故事叫「少娣感嫂」,她嫁過去的時候四個妯娌,她是第五個弟弟的太太,前面有四個嫂嫂。四個已經吵架還拿傢伙要打架,這樣吵的環境,她嫁過去了,親戚朋友都覺得她凶多吉少,她一點都不擔心,她有信念。什麼信念?「人之初,性本善」,人一定可以感動。《了凡四訓》這些理非常重要,「行有不得,皆思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不去責怪其他的人,我不能感動他,還是我的真誠不夠。結果她嫁過去,好東西首先給嫂嫂,布施。
四攝法,多請客,多送禮,很好用。其實現在團體裡面要建立共識,一定要有耐心。大家成長背景,思惟模式,方方面面都不一定一樣,你一沒有耐心,一情緒就很難達到溝通的效果。所以自己的定力也不夠,耐性也不夠,講一些重要的觀念,對方都沒聽懂,實在有點急。最後就想,我有沒有跟他對立?師父說不能有跟人家對立的念頭。趕緊拿禮物送給他媽媽,送他也可以的,送給他媽媽也一樣,告訴他,你媽媽真辛苦,生你這個孩子這麼奉獻,幫我供養你媽媽。我這個同修,我送給他以後,見到人就一直說,蔡老師送他禮物,跟大家都說,高興得不得了。你看一次布施,大家彼此就感覺到,你不是對他有什麼看法,是對事情在溝通。多請客,多送禮,很多關係就會化掉。而且人現在是盡往壞處想,變成一個慣性,為什麼會這樣?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比方說,半夜一點,你們家的電話響,你會想什麼?詐騙集團。詐騙集團沒那麼笨,不會那個時間打,不過也有可能,我沒什麼研究,不好意思。我們的第一個念頭可能是不好的,所以這個真的要很敏銳,要克服。
像我前不久到雲南去,有一個年輕人,他是我的侍者。當時我剛到雲南昆明,他就拿他的電話號碼說,蔡老師這是我的電話號碼。我還不認識他,他就拿他的電話號碼給我,我的念頭馬上起來,你要要我的電話號碼是不是。這個意惡,如果沒觀照,這個意惡一直轉。結果我起了這個念頭,接著他就講,我是你這幾天的侍者,這是我的電話,你隨時有什麼事,可以找我來服務。我真慚愧,因為我們有時接觸一些大眾,有時他要要電話,我不方便給他,因為我們常常在講課,你給他,到時候他打來,又沒時間回,這樣就很失禮,就沒有把電話給人家。但是人家要,很多有來要的就落一個印象,不落印象很難。落一個印象,又要來向我要電話,其實人家那麼真誠,你看我造業,人家態度那麼好。其實他是我的老師,比我還有修養。
所以這個少娣感動她的嫂子,她布施,好東西,都是先讓給嫂嫂還有她的孩子。然後什麼辛苦的工作,她就「我最小,我來做」。然後講是非的時候,她就笑,她不接話。真奇怪,人在說是非,對方沒有反應,會覺得沒意思,講不下去。然後她的婢女,她的僕人來跟她講她幾個大嫂的不好,她就處罰那個婢女,把她帶去給她的嫂子道歉。怎麼那麼無情?那麼嚴?那是在疼那個婢女,這個婢女這個習慣沒有改掉,她以後嫁為人婦,鐵定不幸福。她一定口業還是會繼續,她怎麼會有福報?所以她一次就讓她終生難忘,她以後就不會這麼做。那是在成就她婢女一生的幸福。所以這些是非她都不傳,慢慢人家看到她就覺得人家有修養,不該再說這些。人都有良心的,只要做得好,慢慢都會感動。結果一年以後,這四個嫂嫂就講「五嬸大賢」,我們第五的這個妯娌,排在第五位的,真是一個大賢人。「我等非人」,我們跟她比真不是人,統統佩服她,一家和樂。
所以後世的讀書人對這個聖賢榜樣提了一句話,「三爭三讓,天下無貪人矣」。他要跟你搶,你都給他,三爭三讓,天下無貪人矣。諸位同修,讓不讓?(眾答:讓。)給不給?(眾答:給。)給了,我們沒有了。給了,我們沒有了,那是凡夫之見。該是我們的,跑都跑不掉,不是我們的,強佔也佔不了,所以理得心安。這個理你明白了,你就不會生這些煩惱。讓,量大福才會大。「三怒三笑,天下無凶人矣」。他三次給你大發雷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別生氣、別生氣,你生氣會弄壞身體,不好意思,喝一杯熱茶,他氣就氣不出來了。俗話講,「對面不打笑面人」。三怒三笑,天下無凶人矣。
其實脾氣要調伏,確實是不容易,但根還是在我執。但是明理以後,就會慢慢願意去做,因為我們不想再重蹈覆轍,我們不想再隨業流轉。在新加坡有一個例子,對我們啟示很大,有一對夫妻感情很好,結果先生剛好談到他的太太,說我太太非常賢慧,我最大的福氣就是娶了這個太太,而有時候我會替她覺得委屈,因為我母親錯怪她了,她還跪下來給我媽媽道歉。我當時看到,我覺得我太太很委屈。我們聽到這裡,當然覺得這個太太不簡單。他太太說,一點都不委屈,因為媽媽是家裡的寶,她氣壞身體怎麼辦,她的念頭指在哪?不是指在我,指在哪?指在她婆婆,指在老人是寶,不能讓老人氣壞身體,這個就是她念頭指的地方。師父教我們入門在哪?念念為眾生,我執才能夠淡;不這麼去做,我執隨時隨地都會起作用。你面對任何一個人都提醒自己,念念為他著想,怎麼做才好。她想著婆婆的健康,結果她一跪下去,婆婆氣就下來了,她高興,達到了她的願望,婆婆不生氣了,「對不起,對不起」,趕快給她倒熱茶喝。而且人生是連續劇,要接著看,有時候衝不過去,就是都卡在哪一個動作,哪一個表情,哪一句話,然後就氣得要死,後面的就全部不會想。請問大家,這個劇情接著會怎麼演?婆婆錯怪她,總有一天會真相大白,一真相大白,我媳婦被我這般錯怪,她不解釋,還跪著認錯,這種媳婦要到哪裡找。
人幹嘛爭一時,要爭往生,要爭家庭的和諧,要爭給後代子孫做忍辱的好榜樣。我真感謝我媽媽,我媽媽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不曾見我媽媽發脾氣,所以我姐姐也沒學到發脾氣。我姐姐,如果有人對她講話比較大聲,她就哭了。哭很有用,一哭也罵不下去。所以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我媽媽從來不會打扮得很那個,要出門,一個小時都還出不去,沒有這種情況。後面一打,啪!一片掉下來,那個化妝的東西統統都在上面。沒有擦那麼厚,淡妝,看起來不老。我姐姐,我都不跟她們出門,就是這個原因。每一次出門,你妹妹怎樣怎樣,我兩個姐姐都比我年輕。我的二姐她在師大教書,她背一個背包走在校園裡面,你絕對不知道她是學校的教授,你一定覺得她是學生,因為人純樸、單純,心裡很簡單,不會很複雜。愈在乎要什麼舶來品的,要名牌的,老愈快。不只老愈快,兩萬塊錢的穿在我們身上,不要去問人家,人家會說兩百塊。你真的心地很年輕,看起來很有人緣,兩百塊,人家會說兩萬。然後你就跟他說,不告訴你。
所以這個演下去以後,你看那個婆婆有多感動,然後她的孩子,哪有不以他母親為榜樣的道理。一個女子的修養,不就和了整個家庭,而且世世代代,都以她為家風的表率。這個例子是在《德育故事》,他已經不是蘇家的家風,他變成中華民族的家風。《德育故事》裡面全部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榜樣,功德很大。所以我們也要好好努力,台灣我們自己做出來,編一套德育課本。「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數十寒暑,晃一下就過去,幾十年就過去了。尤其成年以後,日子過得好快。小時候都覺得,怎麼還沒過年,怎麼還沒收紅包,好慢。一開始賺錢,就覺得一年過好快。現在的感覺更強烈。我去海口才三十歲,我現在已經快四十歲了。「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真的,修行要趁健康。一有病的時候,功夫要再提升,大難大難。可是我們往往健康的時候,時間就很容易晃過去了。「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常念不絕,則得道捷」。佛號不能斷,經典不能斷,每天要好好念,就像印祖講的,「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其實我們現在念這段話,每一個人幾乎都聽過,但是必須把這段話變成什麼,變成我們每一天的生活狀態,才能夠受益。
現在我們體會到人生短暫,請問我們這一生來幹什麼的?來作佛的,來「受持廣度生死流」的,這有志氣。孔子說要知命,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每一天不知道這一生的使命是什麼,空過。首先,責任是什麼?首先要自愛,都不自愛,談不上責任。自愛的人才有責任感,我不可以糟蹋我自己,我這一生要成就法身慧命,成就道業,這自愛。自愛的人才有可能去愛人,因為他知道怎麼愛自己才是正確的,才是理智的,才是能有成就的,他才能這樣去愛人。現在父母不懂,愛欲很強,孩子要什麼就給他什麼,怎麼愛得了,把他寵壞了。常明師父出家以前,所有財產完全布施掉,他做得到,「人遺子,金滿盈;我教子,唯一經」。結果他一出家,他的孩子震撼,更精進學佛。那真是愛護孩子愛護到什麼程度?讓他這一生能成就。我們要有這種胸懷,來愛我們的孩子,你得把真幹真修行演給他看,不然我們一家還是在愛欲當中。
諸位師兄,太太假如一個禮拜不在,我們會不會生煩惱?我們要觀照,好不方便啊!煩惱就來了。可是有沒有可能無常一來的時候,我們本來有的那些方便會沒有,這個時候我們是生煩惱還是念佛,這很難講。所以時時都要洞察到,世間不能有任何貪愛,要不斷放、不斷放。有一個人念佛念到阿彌陀佛都現相了,都現在他的面前,他最喜歡吃水果,喜歡到什麼程度?半夜想吃水果,十二點多去水果店把人家敲醒,一定要把水果買回來吃了才睡覺,就是他的貪著。結果他念到阿彌陀佛都現相了(我們都很羨慕,沒念到這個功夫),然後就在他這麼殊勝的境界,他前面出現了一盤他喜歡吃的水果,他就馬上起了念頭要去拿,所有的佛都不見了。修行不能騙自己,任何人事環境、物質環境,只要有貪著,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祖師提醒我們,娑婆你還有任何一個東西貪愛,臨終被此愛所牽。師父還提醒我們,不要愛經書,你要依教奉行比較重要,你愛那個經書,捨不得它,最後可能去做書裡面的蟲,守著它。「法尚應捨」,都不能起貪念。
「極樂有一念不一」,你念念要求生極樂淨土,你這個念頭不專一,「臨終被此念所轉」,你還有其他的貪瞋痴慢,就被它給轉掉了,往生的念就提不起來了。所以成就自己的道業是自愛,必須突破,不自欺,要真幹,要從起心動念下手。接著延伸開來,對家庭要有責任,家道要從我們開始興盛起來,傳千年不衰的家道。你有這樣的立志,那我現在言語行為,甚至我的起心動念,應該怎麼做,你就會非常謹慎了。師父常講,以前的長者,在小孩的面前一定提醒自己,不能有不好的東西去影響孩子。這叫做長輩的態度。我們閩南話說,「你才做得起」,你做得才是正確的,這個是對家族的使命。「遠思揚祖宗之德」,這個態度很重要。「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了凡四訓》的很多道理講得非常好,大家可以多讀。理明了,心就安。理明了,你就肯照著去做。「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閑己之邪」。這觀照裡面,就是印祖常常講的「閑邪存誠」,把邪念去掉,存真誠心。
剛剛跟大家講,我們不能起一個要求別人行道,那是傲慢。再來,「不要情」,是什麼?我以前對他很好,我很照顧他,他現在怎麼對我這麼冷漠?我們會有埋怨,就是要情,要跟人家討人情。這個念頭也很容易起來,這是貪念。所有一切付出,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做完,心裡面痕跡都不露。一體的,不用談條件,有需要馬上幫助,幫助完之後好像沒發生過。這是用清淨心來修行。也是《了凡四訓》上講的,「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沒有自己,也沒有對方受我們恩惠,也沒有送他的那個東西,心地都是清清淨淨的,三輪體空,「是謂一心清淨」。那我們去要情,去討以前我們對他這麼多的付出,煩惱就又出來了。所以對國家,對社會都是我們該做的,既然是該做的,就沒有什麼好埋怨的,用道義來經營人生。而這整個國家社會最需要什麼?最需要榜樣。所以師父跟我們講,要「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就是對國家社會最好的貢獻。包含我們在社區裡面,一定讓整個社區的人,一看到有一個人在撿垃圾,人家就會說,哦,那是某某人,那你就是在帶動你自己社區的風氣。假如我們連社區的責任感都提不起來,那更大的就談不上。「敦倫盡分」,我在家的本分,我在社區的本分,我在我單位、我在我團體的本分,盡心盡力去做。最後,我們對中華民族文化承傳的本分,對整個正法弘傳的本分,這個要發起來。這個是菩提心,《勸發菩提心文》裡面講的,「念正法得久住」。我盡心盡力來弘揚正法,怎麼弘揚?自己以身作則來做,讓我們孝廉講堂成為落實老和尚聖賢教育的好榜樣,讓世間人了解到儒道釋是教育,不是宗教。讓世人認清楚,佛法是教育,那是大貢獻。大家都知道,這是真正能幫助人生幸福,生生世世了脫生死的大法,可以證無量光、無量壽的大法。然後讓全世界想要修行,想要看正法道場和合僧團怎麼經營的,到哪裡看?到台灣哪裡看?你們都學到六十四卦的謙卦,在心裡面發願,但是很謙虛,不講出來。不過我有感覺到,大家這分使命,這分願心。
最後,感謝黃警官賢伉儷,還有諸位大德同修,給禮旭這個學習的機會。也祝大家闔家平安!也祝大家這一生我們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