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群書治要36O》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九十三集)  2012/11/24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93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大家下午好。我們接著來看一百八十四句。其實這些教誨都是如何觀一個人的德行,所以要知人首先要會觀德。他的德行在哪裡展現?「觀德於忍」,他對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他都能忍。順境、善緣他不起貪著,逆境、惡緣他不起瞋恚,他的德行才能不斷向上提升。順境一貪著,他就貪贓枉法了,他就愛慕虛榮了,他就變欲望的奴隸了。所以順境淘汰人。逆境磨練人,在這些逆境當中,《了凡四訓》說「受侮不答」,被人家侮辱了不反駁;「聞謗不辯」,被人家毀謗,他能泰然處之,能包容,不去辯解。這個都是試金石,練自己忍辱的功夫。所以有一句教誨講得好,「一切法得成於忍」。這些經句都是在境緣當中,他能不能守住德行、守住操守?

  我們來看一下這些句子,一百八十四句,我們一起念一下,這是晏子的教誨。

  【景公問求賢。晏子對曰。通則視其所舉。窮則視其所不為。富則視其所分。貧則視其所不取。夫上難進而易退也。其次易進而易退也。其下易進而難退也。以此數物者取人。其可乎。】

  晏子是非常成功的政治家,也是很有德行的聖賢人。他的國君請教他怎麼樣才能獲得賢人、怎麼去判斷?晏子對話說到了,『通則視其所舉』。其實這個跟剛剛我們《呂氏春秋》這些都是英雄所見大略相同。他顯達的時候,看他所推舉的人,這代表他有沒有大公無私,他不會因自己的私心推舉不好的人,他也絕對不會去搞朋黨。在范公那個時候,宰相都用自己的人比較多,後來范公很正直,畫了一個百官圖。當時候的宰相叫呂夷簡,結果百官圖畫出來,一大堆都是他的人。呂夷簡也很沒風度,就很生氣,批評、批判范公,後來范公就被貶。但是這些聖賢人,人家傷害他、毀謗他,他不往心裡去,他不跟人對立結私怨。後來好像呂夷簡比較落寞,有些人以小人之心就會覺得,范公他們這些被他害的人,是不是要抓住機會來報復一下?其實這些聖賢人對人家的這些惡意,心裡痕跡都不落,他一心為公。臣子之間有什麼不合、不愉快,損傷的不都是國家嗎?而且每個人都是官員,底下還帶了人,甚至於還影響一批人民,當父母官要有父母官的樣子才行。

  『窮則視其所不為』,他窮困的時候、不得志的時候,他還是有節有守,所謂「人窮志不窮」,只要跟道義不符合的事決定不去做。『富則視其所分』,他有錢之後,看到他怎麼用錢。你假如富貴了,把錢都留住,變守財奴。拿著錢在自己家裡辦私塾,照顧整個家族的後代,包含鄰里鄉黨讀不起書的孩子都到這來,那這錢就花得太值得了!花錢,孔子也提到,「救急不救貧」,他自己不勤奮努力,你還一直給他錢,他反而最後懈怠、懶惰。然後你給他的幫助,他視為理所當然,那這個好心可能還造成對方德行上的損失,他視為應該的。所以確實這個時代要幫人,從根本上看,要教育他做人,這個很重要。因為很多慈善團體都說到,他們救濟最多的人、最多的地方,最不感恩他們。結果他們很苦惱,去問師長。師長告訴他們,「他連父母都不感恩,他怎麼會感恩你?」

  所以真正根本的貧窮在哪?在心。是非善惡,連做人的根本這些道理都不懂,飲水思源是做人的根本,可是他連感恩的「根」都沒有,「百善孝為先」。所以夫子這個「救急不救貧」,他緊急的危難,有生命危險,日子過不下去了,這個這麼緊急,要有惻隱之心幫助他;思想觀念不對、好吃懶做,這個要教育他。您看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好手好腳,勤不勤奮?好多人就在網路面前泡了一整夜的都有,他那是思想出了問題,那是他最急迫的事情。我們看很多傳統文化教學單位,在一些青少年放假的時候,還有為青少年辦傳統文化課程,也有看到很多年輕人浪子回頭的例子都有。我們看「聖賢教育改變命運」,看到不少例子。這救一個都是功德無量,把這個人從黑暗當中引向光明,還把他全家人帶向光明。尤其在大陸才一個孩子,命根子,不懂事,全家愁雲慘霧。他能遇到聖教的緣,能夠回頭,真的不是救一個人而已,是吧?救了誰?不只救他全家,這個人不知是非,他還要傷害多少人?所以細細想想,這有時候computer都算不出來,電腦都不好算。

  所以「蒙以養正,聖功也」,教育重要,愈小教愈好。「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從事教學工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重要了。而且也是教育者肩負著承先啟後、承傳文化道統的責任。這個教誨我終生不敢忘,這樣我才對得起沈慕羽老先生對我的教誨。他一見到我,很親切,老者說,「當教師是最沒有錢途的行業」,money,這個我要寫一下,不然大家聽誤會了。您們怎麼配合得這麼好,像第一次聽一樣,讓我很有靈感?沒有錢途的行業,「但是是最重要的行業」。假如文化沒有傳下去,沒有靠教師傳下去,這文化一斷,五千年的智慧就接不上了。我們是快斷的時候,大家看看現在的社會,多少家庭痛苦、煩惱、沒有未來,因為下一代沒有教好。我是聽完沈老這個話,後來又接觸到很多事情,百感交集,老人家太苦口婆心了,看得太深遠了。

  我們是全世界文化最悠久、最有教育智慧的民族,可是這幾代人不傳,變成最短視的民族。現在全球華人都有發生為了幾百塊錢,很少的錢,傷害父母、傷害爺爺奶奶、傷害至親。我們聽到這個消息,老祖宗的心在淌血。這麼好的文化,全世界唯一傳下來的文明,我們一不傳都快斷了,亂象叢生。所以沈老洞察文化價值的重要性,一代、二代沒有傳,中華兒女擁有最悠久歷史的,做出來的行為讓人家都沒法講,這些亂倫的行為都已經不是新聞了。所以「以祖宗之心為心,天下無不和之族人」,我們真的以中華炎黃子孫的心境來期許自己,一定要振興中華文化為自己的己任。現在全世界最危急的就是缺乏聖賢的教誨,東方缺乏孔孟、儒道釋聖人教誨,東方,西方斷了宗教、聖經這些教誨,這是根本的問題。

  最後又想到,您體會到這個時代使命,好好提升自己。再來,把您的孩子捐出來。我不是來這裡搶人的,大家不要擔心,一切順其自然,不過需要呼籲一下,愈小扎他的根基。我們真的都是半瓶子,根本就學問差得不得了。剛好這幾天,學習我們北京中央黨校劉余莉教授,她跟我一樣七三年的,她是教授,而且是中國大陸最高的培養人才的單位,中國中央黨校,很有成就,治學非常嚴謹。我這一篇「知人」,跟她學習,她們發表了非常多專題都很精闢,大家有空可以上網,在「五色土」網站。他們已經幾個人不斷的深入《群書治要》在供養給大眾,確實講的是字字珠璣。包含還有一個年輕人,三十出頭而已,當時候看到他講一堂《群書治要》,非常感佩,他真的是全神貫注下功夫在這套書,才三十初頭的年輕人,蕭祥劍蕭總,自己還開了一家公司,專門印聖賢書的公司,他們都有專題演講。

  我為什麼有這個呼籲?因為我父母他們到喜宴的場合時,那我在家族裡面是長孫又是長曾孫,很多長輩很關心我,然後很多我父母的朋友、同事也很疼愛我,這都是托父母的福。我以前還不懂,以為自己長得還算可愛,所以人有時候很愚昧,不知道都是父母跟人施恩德、跟人結善緣,我們走到哪才有這些長輩疼愛。有些親戚朋友就問,「你兒子在做什麼事情?」我父親就跟他們講,這些中華文化。他們說,「這個事情很好,這個社會非常需要!」我爸爸說,「那你兒子也來做吧!」他說,「你兒子做就好了,你兒子做就好了。」所以這麼重要的事情,有更多的父母認知到,就有更多的年輕人能夠更早的來投入,更早的來積累他的道德學問。還有一些家長更可貴,孩子三歲、四歲就開始讓他們用心的來學、來承傳。我那天遇到一對夫妻,都是學美術的,國畫畫得很好,女兒四歲,《無量壽經》已經背起來了。我說,「你們不簡單!」太太因為花很多時間照顧女兒,最後也辭掉工作,全心栽培這個女兒,他們這些取捨令人佩服。

  接著我們看下一句。『貧則視其所不取』,對貧窮的人,看他是否會取不義之財。他「臨財毋苟得」,不為所動,這是非常廉潔的人。范仲淹先生他家裡很窮,我們在他的傳記裡面了解到,他一天吃什麼?就煮一鍋粥,什麼東西都沒有,天氣冷,煮完之後它就結成塊,切成四塊一天吃。我們現在還四菜一湯、五菜一湯,他這樣吃了好幾年。他德行很好,人家特別佩服他。有一個同學的父母親特別敬佩他,辦了一桌酒席請他吃,他沒吃。當然這長輩看他不賞臉,很難受,他非常恭敬的對這個長輩講,感謝他的盛情,但是他怕自己吃了這一頓以後,再回來吃,吃不下了。這長輩一聽很感動,他格物的功夫下到這種分上。所以財、色、名、食、睡都是誘惑。他在一所佛寺讀書,偶然的機會發現一罈的金子,他那麼窮,不為所動,把它埋好。這「貧則視其所不取」。

  講到這裡,差太遠了,小時候在路上撿到一塊錢,高興得不得了,趕快跑去買糖果,差距太大了。所以這些句子,回想自己的過去,非常汗顏,覺得很羞恥。包含我記得我念小學的時候,老師生產,請了代課老師來,這個代課老師特別疼我,後來我的尾巴就翹起來,恃寵而驕,對同學就很驕慢。「通則視其所舉」,自己受到老師重視之後,反而對這些朋友態度都變了,最後惹得眾叛親離,一些很好的朋友都不想理我。最後才大夢初醒,開始痛定思痛,怎麼把人際關係搞成這樣?那是我小學五年級發生的事情。所以觀察到遇到很多境界,自己很多習氣都冒出來了,伏不住。

  所以從五年級那時候就比較警惕,觀照自己的人際關係,有沒有再起這種傲慢,也不能對人亂發脾氣。結果一調,又調得太敏感,同學哪個表情不對勁了,我都戰戰兢兢,「我剛剛有沒有做錯什麼事情讓他不高興?」所以我初中那時候又有點調到太敏感。而剛好女同學在那段時間,一天裡面晴時多雲偶陣雨,一天臉部表情變化莫測,害我人際關係的壓力挺大的。最後終於整理出規律,原來女孩子差不多一個週期,脾氣就會不好,我就比較釋懷一點,原來不是我的問題。了解以後,比較能夠體恤、比較能夠包容,包含對自己的母親、對自己的姐姐。也很有意思,我家裡女性比較多,對女性這些情況、生活種種,比較能夠觀察得到。幸好沒有變得女人腔,姐姐太多,有時候走路像女生那也不行。當然這要感謝我爸爸,常常陪伴我。父親是天,很有陽剛氣,就不受影響。假如父親常常不在,家裡都是姐姐,very dangerous,我有看過同學就是這樣。

  再來又分析到,『夫上難進而易退也』,最難得的人才反而很難請他出仕。但是只要理念不是真正為國為民,他不謀任何私利,他馬上拂袖而去,他不會有絲毫的貪戀,所以「難進而易退」。諸葛孔明就是例子,孔明先生有輔佐天下之才能,可是您看他在臥龍這麼久的時間都沒有出來。他是「淡泊以明志」,他格物的功夫很好;「寧靜以致遠」,他看得很深遠,緣分不成熟他決定不會輕動。當他遇到劉備,關鍵在哪?關鍵在劉備有愛民之心,而且不只有愛心,還恭敬,「尊賢」。所以一個人的德行從愛、敬去看,很準。《了凡四訓》裡面講的積功累德,愛敬存心重要,所有的善行都離不開愛敬存心。這分仁慈,加上這分尊賢的態度,誠敬的心感動了孔明,然後帶著他的古琴,背著他的佩劍,就出來表演了一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君臣之義。孔明報一個知遇之恩,都是竭盡全力。所以一說到忠就想到孔明,他是一出來就在危難當中二十多年的歲月。

  這次我們跟著師長到斯里蘭卡,是總統先生邀請師長。總統先生待人非常誠懇,我聽他演講,數度流眼淚,第一次見面,那個誠懇在他的舉手投足當中流露出來,這個騙不了人。而且他是總統,不要說總統,一般官員他假如有點勢力,連跟人家握手都不看人。這個總統,一國之長,講話這麼恭敬,面對這些法師,都以學生的態度來請教。面對師長以學生的態度,那師長「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一談就是幾個小時,教育部長也一起來請教,師長也很感動。老人家十四歲就在想,怎麼讓天下人讀聖賢書?因為自己失學。七十二年之後到了斯里蘭卡,才了解到這個國家,從小到大學全部國家出錢,免費的。老人家很感動,有一個國家把教育擺在第一位,一輩子讀書都是國家出錢,那這個國家的支出什麼擺第一?教育!真正符合「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愛人民,看得很深遠。

  這個真誠、恭敬,對他的屬下也很恭敬。我們剛好坐在他們重要官員的後面,總統先生一走過來,他們全體起立。光看他們的動作,做得太自然了,那個不是勉強的,他們君臣之間那個互動是一個很美的詩篇。不只在開會的時候看到,吃飯的時候也是。他底下的人恭恭敬敬的要弄給他,總統馬上把用的拿給師長、拿給貴賓先吃,總統都在表演給他底下的人看,「以客為尊」。所以這種真誠、恭敬,又有愛民之心,「難進易退」的人都會為他出山。所以大家想一想,總統現在要禮請師長到斯里蘭卡長期講經,不得了,您想多少人會出山相助?上行下效,他一個國家元首重視聖教,老百姓都很感恩他的總統,我們從老百姓的口裡覺得,他們有福氣,能有這樣的總統。老百姓很有見地,還跟我們講,「不要發展得太快。」一般很多社會一接觸到商業的發展,拼命賺錢,把賺錢擺在第一位,他們的老百姓知道,人生最大的意義是智慧的提升,是靈性的的提升,而不是拼命追逐物質的欲望。晚上的時候,基本上商店都不開,他們重視家庭倫理。

  台灣有一陣子有個重要的口號,叫「爸爸回家吃晚飯」。吃飯重不重要?一個家庭裡的凝聚力、感情,就靠這一頓晚飯,早飯一般時間比較緊迫,就出門了,能夠談談心,能夠互相關心,就靠這個晚飯。我當時候看電視在那裡講「爸爸回家吃晚飯」,我說,「對啊,爸爸基本上都回家吃晚飯,這個還要強調嗎?」後來我念高中才知道,很多爸爸不回家吃晚飯。後來真的覺得很感恩父母,而且一個人有濃濃的父母愛,這個人一輩子不匱乏,因為他的喜悅、他的幸福感是從內心湧出來的。他也不跟人家攀比,比我有錢的同學太多了,我以前念高中的時候,台灣十大首富之一的獨生子跟我是同學,我也不跟他攀比。當然他穿得也很樸素,這不簡單,他家教好。我找不到工作也沒去找他,人窮志不窮,不求人,要求己,求自己。

  我們當時念中學的時候,有些同學家裡很有錢,光是什麼Nike、Reebok、什麼愛迪達的,七、八雙,那會帶動攀比。但是家庭溫暖的人不會隨這個風氣。我們家開的車,我爸爸買的,人家開十年的,後面的椅子都是歪一邊的,我們三個姐弟擠在一起很溫暖,從來也不會跟父母complain說,「怎麼沒有好一點的車子?」沒有。父母那個心我們都能體會,他已經竭盡全力了。所以真的我們姐弟談起來,都覺得我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孩子,此生足矣!出來社會不會要求人家對我們好,不會因為情感的問題跟人家鬧情緒,因為沒有求,因為自己不覺得匱乏,就沒有那些困擾、痛苦。這個都要感謝父母,因為他給我們的愛就是無求的,我們也沒學到要跟人家討人情,反而落得身心輕安。所以陪伴孩子成長,塑造他健康的人格,他受用一輩子。所以「爸爸回家吃晚飯」,我聽說這個時代連媽媽都不回家吃晚飯。慎思的時代到了,人生的智慧在取捨、在輕重緩急的拿捏,孰輕孰重得要分辨得出來。

  斯里蘭卡總統至誠,他還平等恭敬,令人佩服。他不只對有德的人,對曾經跟他敵對的叛軍,還是用真誠恭敬感通。有個叛軍首領,他對他講,「你也是被人家利用,我希望你能為國家做出貢獻。」赦免他,他曾經在一次事件當中殺了幾百個軍民。更令人動容的是,不只總統赦免他,這被殺的幾百個人的家屬,還有當了這個叛軍領袖的下屬,都包容他。我們有機會問到這些家屬,他說,「假如我們沒有這個胸懷,我們這個國家能結束三十年的內戰嗎?」上好仁,下好義。我聽到這些故事很感動,我以為這些故事是在古代聽得到的,現代還是真的依教奉行,都能表演出這樣精彩、讓人感佩的情節。所以有個叛軍領袖是國家重新安置的副部長,另外一個領袖是東部一個省的首席部長,還是重用這些人,化敵為友。

  『其次易進而易退也』,其次的人才是不難請他出來當官,但是假如理念不合,他也容易隱退。『其下易進而難退也』,最下等的是他很容易出來當官。那可要考慮到他出來當官的目的,他假如為了謀自己的私利、名利,他謀到了,他就不輕易放手了。現在有些政治比較腐敗的地方,拿錢出來買官,那他當官的目的是什麼?賺更多錢。那就魚肉鄉民,那不得了,不能這樣繼續發展下去。所以他「易進難退」,他抓住了謀取名利的機會,你要叫他放下談何容易?急於出來當官,不願意放下功名。

  這一句,我們再翻到八十七頁,翻一頁,一百九十一句,也說明了你對這樣的人才要會觀察,他就是「易進而難退」,這是在《論語》裡面的教誨。說到,「鄙夫可與事君也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鄙夫是指沒有品行、庸俗的人,從哪裡看出來?最吸引他的是財、色、名、食的欲望,這個就是鄙俗的人,他的價值觀本身就是錯誤的。這樣的人怎麼事奉國君,為國為民謀福祉?不可能。他未得到官位的時候,想盡一切方法要得到,去攀很多關係,生怕自己沒有能夠謀到這個官職,所以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他已經謀到這個官位了,他又很怕自己失掉,他非常留戀、貪戀。他怕失去,那就麻煩了,他會用盡一切方法來謀他的私欲,甚至還想爬更高官位。所以苟患失之,如果他憂心失掉這個官位的話,無所不至矣,那他真的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我們在歷史當中看到那些奸臣,待會我們會分析他們的人格特質,那真的是謀害忠良不計其數。像為什麼有安史之亂?安祿山、李林甫,李林甫掌握大權,可是他口蜜腹劍,這個人很奸詐狡猾,又用他的親信,他的朋黨的勢力特別大。在歷史當中都有記載他們謀害忠良,但最後都死得很慘,惡有惡報。但是他面對名利他就昏了頭了,他不會去想那個果報,所以就無所不至矣。我們看每個歷史,包含明朝嚴嵩,是個大奸臣,明朝幾乎被他給搞垮了。夫子這句話真的就是舉足輕重,所以「半部《論語》治天下」這不是虛言,是真的。所以「其下易進而難退」,苟患失之,他會無所不用其極去貪求。

  從這裡也可以提醒我們,用一個重要的人才,當然從他的家庭,他有沒有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跟朋友有沒有團結和諧,又有道義。這個《中庸》裡面都有講,「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他跟朋友處得不好,那他也真的很難集合眾人之力,把上級的事、把公家的事辦好。他跟人不和諧,現在又不是單打獨鬥的時代,要團結朋友。所以要觀察他跟朋友。他跟朋友處得很好,還不一定是真有德行。「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他不孝順父母,那他還是在搞人際關係,要謀他的名利。看到《中庸》這些經句,佩服!聖人通達人性,都看到根本,不是看到相上。

  其中有個特質,就是你觀察那個最謙退、最退讓的那個人,這個人很可能是人才。為什麼?他對名利完全退讓,他最在乎的是什麼?是老百姓。他對這些名利,心裡連痕跡都不落,沾都不沾邊。所以孫中山先生有句話,我特別感佩。所以孩子從小要看傳記,我念初中一年級的時候,幸好有去看了一部電影叫「國父傳」,就看孫中山先生怎麼建立國家,帶領團隊,孫先生寫的「天下為公」四個大字,他一生也確實是鞠躬盡瘁。他老人家講,「寧願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大事是什麼?真正能利益百姓、利益千秋的大事,哪怕沒有名利可圖,全心全意去做。他名利都退讓,但是有責任、沒有報酬的他都把它扛起來,該退讓退、該扛責任他扛,這樣的人是人才,他無欲則剛。有些人退讓,但不敢承擔,那也不行。就是剛剛講的「柔而立」,柔和但是要有承擔,剛剛「九德」當中都有提到。

  我們在德育故事裡面也講到,有個將軍叫大樹將軍,東漢光武帝,大家在那裡論功行賞,他一句話都沒講,跑到一棵大樹下坐下來。很有意思,以前的人雖然在那裡爭,都讀過聖賢書,看到不爭的人,不好意思。後來皇帝很有智慧,封馮異將軍叫大樹將軍。我覺得很有意思,我好像遇到姓馮的人都比較退讓,我應該叫他回去查查族譜,是不是有血脈傳承?我又有一次遇到兩個總經理,他們都說,「我們做得不好,我們底下的人做得好。」我一聽說,「這個話怎麼很像劉邦講的話,你們兩個都姓劉?」劉邦說,「我得天下就是韓信、蕭何、張良他們的功勞。」頗有祖上之風。

  『以此數物者取人』,用這些辦法、這些原理原則來考核選拔人才,『其可乎』,大概沒問題,不會有太大的閃失。這些都屬於從德行、從觀德於忍來判斷這些人。

  接著我們來看下一句《史記》當中的教誨,一百八十五句,我們一起念一下。

  【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

  這在《史記》上記載,你從這五點看足以確定宰相的人才,所以這五個標準非常重要。我們看一開始講到的,『居』,平常閒居的時候,『視其所親』,那是親近聖賢人。比方說他喜歡看連續劇,都是情啊愛啊,那些看了看也不會胸懷大志的片子,當然看「孔子傳」是可以的。那天遇到一個企業家,他挺有錢,我跟他說,「范仲淹是千古完人,怎麼沒有人拍他的傳記?」我看他有點心動。這有時候就搧搧風、點點火。戲劇給人感動很深,現在的人悟性不高,你叫他讀文言文,還得先背五十篇,你讓他看戲劇,演得傳神,每個動作入他的心。所以以前為什麼教化老百姓這麼有效果?都是這些藝人、演戲的人,都把忠孝節義演出來,以前中國的老百姓誰不知道岳飛?誰不知道楊家將?誰不知道關公?沒人不知道,不識字的人都知道,就靠這些藝術的教化。

  所以看他親近的。曾國藩先生每天看十頁歷史,不簡單,歷史是每一代聖賢人的表演,又有經教在裡面,又有帶表演,特別讓人看了印象深刻。我們在讀《德育課本》,七百六十八則聖賢,我們剛剛的大樹將軍就是裡面看到的。所以古人講「以友輔仁」,「親附善友,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他上交古人,廣交天下志士仁人,他每天善友為依,「德日進,過日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良師益友。所以從他的朋友來觀察,這是「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呂氏春秋》當中,我們曾經也講過這個故事,我們稍微複習一下。就是在楚國,有一個很會算命的人,而且他看人從來沒有失算過,楚王聽到之後就把他請過來,請教他。他說,「君王,我並不是很會看相,我是了解這個人之後,多去觀察他的朋友。所以一般觀察一個平民,假如他的朋友都是孝悌的人,都是非常尊重兄長,然後很厚道、很謹慎,遵紀守法,不會亂來的,旁邊都是這樣的人。像這樣的人,他的家庭一定會愈來愈富足。」他交這樣的朋友,他德行很穩定,做人做事一定一直提升,所以他的家會興旺。「他自己,身必日安。」他也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身心一天比一天安樂。「所以他是吉祥的人,我這麼判斷怎麼會錯?假如他是一個為官的人,他事奉君王,他身邊的朋友統統都是誠實守信,而且都是德行高尚、樂善好施,像這樣的為官者,他事奉君王,每天君王會得利,他自己也會不斷提升他的官位。」因為他利益君王、利益國家,福報愈修愈大。所以有的很多留名青史的,最後都當到中央級幹部、當宰相,太多太多了。

  所以他這個是什麼?享上天給他的爵位,叫天爵。大家記不記得孟子講到的這個真理,「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他只要是這樣處世的人,任何人都沒有辦法奪掉他的富貴,那是上天管他的,這個領導者不重用他,自有下一個更好的位置等著他,他的福報任何人都奪不走。所以人假如了解到自己的富貴是靠自己去修的,他就不會患得患失。所謂造命者天,立命是自己。所以他官職一天一天晉升,這就是吉祥的官員。

  「再來,觀察君王,朝廷裡面都是賢德之人,身邊的近臣都是忠臣,不諂媚的人,君主有過失,都敢於犯言直諫,像這樣的君王,他的國家會愈來愈昌盛,天下的百姓愈來愈佩服他,這就是吉祥的君王。所以我不是會看人,是會觀他的朋友、觀他身邊的人。」這個人講話很有智慧,他把講君王擺在哪裡?擺在後面,先講得讓君王覺得有道理,最後再推一把,就把楚莊王給勸通了。莊王覺得他講的很有道理,馬上廣收賢德之人,而且自己日夜不懈,用心辦政治,最後成為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最後的楚莊王跟秦穆公,他們都不簡單。這是「居視其所親」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呂氏春秋》裡面。

  同樣的再複習一個例子,剛剛也有稍微提到,不是《說苑》,是《孔子家語》,孔子講,「吾死之後,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所以曾子請教,「何謂也?」為什麼呢?「商也好與賢己者處」,喜歡跟比自己賢德的人在一起。「賜也好說不若己者」,跟不如自己的人,他很高興,他們都聽他講。「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所使」,你不了解這個領導人,看他用的人就知道,他都只用聽他話的人,可能他就不容易接受勸諫。「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大家要了解,人會不知不覺受影響,你身邊的人是怎樣的人,久了以後,你的標準就是身邊這個標準。假如你身邊都是很有德的人,你不知不覺,你在思惟都是要求自己要以這個標準。所以最後這句話講,「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君子對於他所結交的人非常慎重。所以有一句讀書人講的話非常好,「君子忌苟合,擇交如求師」,君子對結交朋友非常慎重,不會苟且、隨便,交朋友就像在找一個好老師一樣的慎重。

  接著,『富視其所與』,看他富裕的時候,「與」有兩個解釋,「與」,給予,看到他有沒有在做布施,廣施恩德給困難的人。我們看到《了凡四訓》裡面,莆田林氏有老母好善,每天都做粉團送給挨餓的人。你看這施得好,後代子孫享福報,當官的人有一升麻子。一升的芝麻有多少?師長老人家有講到,他有一段時間住在建甌,在福建北部,那時候公務員考試真的還是「無林不開榜」,興了幾百年。所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富視其所與」。范公這一點做得淋漓盡致,他死的那一天連棺材都買不上,他沒有儲蓄多餘的錢,「惟以施貧活族之義」,救濟家族、救濟貧苦這分道義傳給他的子孫。這富視其所與。

  另外「與」還有我們剛剛講「君子必慎其所與」,就是交往的對象。他一有錢了,他跟有道德的人交往,他不是有銅臭味,不是去攀一些富貴的人,官商勾結,就可以從這些地方去判斷。人有時候一有地位、一有錢,眼睛都長在頭頂上,你要跟他講幾句話,他要先看看你的名片才可以,那就在富貴當中染著了,就不好了。其實這樣的人活得很累的。

  『達視其所舉』,顯達的時候看他所推舉的人。『窮視其所不為』,這個在前面都有重視到,窮困的時候看他氣節還是在,所以他不會去做不義之事。『貧視其所不取』,貧賤的時候看他也廉潔不苟得。『五者足以定之矣』,這五點足以確定宰相的人選。

  我們接著來看一百八十六句,這是姜太公,周朝的太師,這都是頂尖有智慧的人,他講到判別人才的標準。

  【一曰。微察問之以言。觀其辭。】

  從哪些地方觀察?『問之以言,觀其辭』,向他提出問題,觀察他在談論這些問題,思考符不符合邏輯,會不會講話跳來跳去的,周不周密?人才言語周密很重要,他話講漏了、講錯了,該守密的時候不守了,都會出現問題,甚至節外生枝。「事以密成」,非常重要,該低調的事情、守密的事情,他太張揚,無形當中增加很多嫉妒障礙。這不能怪別人,自己做事、言語不謹慎。

  【二曰。窮之以辭。以觀其變。】

  在跟他應對的時候追根問底,問他,一個接一個,看他能不能從容應對、從容應變?還是你問了他,馬上言語就急促起來了,定不下來。「定」很重要,尤其重要的人才,有時候要代表國家出外、出使,應對進退不是開玩笑的。像諸葛孔明舌戰吳國群儒,那是太厲害了,那沒有胸中有韜略,胸中都是把五經十三經爛熟於胸,這不可能辦得到的。理要貫通的人才能夠應對這麼多的質問,都能夠從容表達。講是很簡單,發現自己在台上,好像論理還有祖宗保佑,還可以論一下,真正處世遇到事情,應對進退好像容易起伏不定。所以這是很清楚看到自己理有頓悟,事還要漸修。「人要敢做、敢為、敢於承擔」,自己遇到一些事情有時候還「你幫我去講、幫我去講」,自己還是有這些退縮,處理一些人事上的問題不夠圓融,想得不夠周到,所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我以前很幸運有機會看我的長者盧叔叔處理事情,看傻眼了,那真是韜略在胸中,處理事情從容應對。任何很急促的事情來,那個人急得不得了,他先笑著對他說,「慢慢講、慢慢講。」然後他訓練他的孩子,孩子年紀還小,遇到一些事情跟人家衝突了在那裡「嗚、嗯」,就咬字不清,「孩子,別哭、別哭,講清楚,講清楚。」他一點都不浮躁,他一「定」,讓孩子也變得不哭了,也跟他一句一句講清楚。言語都要訓練。所以他教出來的學生,在應對事情都有大將之才,那都培養十幾年了。所以看到我這位長者在帶人,再看看自己,我真是誤人子弟太多了,真的是慚愧,無地自容,希望趕緊加緊努力戴罪立功,這是真的客觀的狀況。跟我們走在一起的,都是父母,包含他個人,認同聖教,這樣的緣都是不一般,我自己沒智慧,提升太慢,確實對不起他們。所以這些句子,再看看自己,講給別人聽,我自己言語的修養、應對的智慧都嚴重不足。

  【三曰。與之間諜。以觀其誠。】

  就是暗中調查,了解他處世待人,看他言行一不一致、忠不忠誠?這個其實也是我們評判的一個重點,「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這在《中庸》裡面講到,一個有德之人,他要講話以前,他要考慮我做不做得到,他不輕易答應人家。所以「凡出言,信為先」,「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他很慎重,他真答應你了,哪怕他頭破血流他都會實現成。行顧言,他也時時要求自己的行為,符不符合他自己所說的話。假如言過其實,他會覺得自己很慚愧,所以「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所以觀察,言行一不一致,人前人後一不一致,領導前跟領導後一不一致,老師前跟老師後一不一致,這就可以判斷出來,甚至於對一切人一不一致。我曾經見識很不足,有一次盧叔叔跟我談到事情,有一個很重要的人,我說,「他這個人很好。」長輩問我,「你怎麼知道?」「他對我很好。」盧叔叔看著我,「那是對你,對別人呢?」我才恍然大悟,你看見識這麼短淺,為情所障。他對我好,我就說他是好人,我也挺容易被買通的,太危險了。所以這個觀察很重要。他對一切人有愛敬,這才是真正的修養,尤其你看那些不起眼的人他一樣恭敬,你才判斷得準,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他常常感謝人家。

  【四曰。明白顯問。以觀其德。】

  用一些明確直接的問題來詢問他。有時候一些直接的問題,顧面子的人他突然間舌頭會打結,因為他不好受;可是坦誠的人不會,他心裡沒鬼,他效法司馬光先生,「平生所為之事,無有不可語人者」,你一些太直接的話,他也會很坦率的跟你談。有時候很在乎一些事情,你有忌諱的時候,人家一問,你馬上要不生氣了惱羞成怒,要不就說不出話來。所以他都沒有隱瞞,沒有閃躲,也沒有避重就輕,坦率回答,這觀一個人的坦誠。坦誠很重要,他才能跟人交心,他才能凝聚人心。表面很恭敬,對人不坦率,交不到真朋友,也帶不了底下人的心。

  【五曰。使之以財。以觀其貪。】

  你讓他支配財務,觀察他會不會有貪污的現象?『貪』不只是貪錢,他可以支配東西的時候,有些人不貪錢,他貪人情,他喜歡每個人都很感謝他,他會藉這個權益,用他的好惡去給人方便。他不喜歡的人他就不給人家,他不平等。他不貪任何一個物品,但他用他管的東西在攀緣,這個都要觀察得到。到最後人家還得看他臉色才拿得到東西,就麻煩了。

  【六曰。試之以色。以觀其貞。】

  用女色誘惑他的時候,看到他能不能守得住節操?這一關,很多素質不錯的人在這一關都「一失足成千古恨」,這不是開玩笑的。所以聖哲人留了很多方法給我們,年齡跟母親彷彿的,要當母親一樣看;年齡跟自己差不多的,當姐妹看;比自己小的,當女兒看,這個欲念可以轉。包含「不淨觀」,這個狄仁傑先生用得很好,唐朝的一位名宰相。「不淨觀」,女人長得再漂亮,七孔都出不淨之物。其實打個比喻,就是有個花瓶裡面裝大便,我講得比較露骨,其實人就是外面一層皮,裡面是什麼?膿血、污穢、糞便、屎尿,還有什麼?人怎麼這麼愚昧,就被一層皮就騙掉了。哪個女人三天不洗澡還很香的?七孔都出不潔之物。所以人愚痴就是愚痴到被這個假象騙得把自己的人生毀了,又對不起另一半,把家都給毀掉了。所以看到漂亮的女生要當毒蛇看,她會一口把你的人生給咬掉。現在你假如能提起來,你看到美女,很有警覺性。

  當然面對女色,防微杜漸,要守禮教。你不要在那裡,「好,沒關係,試看看!」古來征戰幾人回!魯國有一個讀書人,一個女子,一個寡婦,房子被風給吹倒了,她跑到隔壁這個書生家,一直敲門,「趕快讓我進去,不然我都在風吹雨打當中。」那讀書人死都不開門。後來那個女人罵他,「你沒有聽過柳下惠嗎?柳下惠怕一個女子凍死在城門外,坐懷不亂,抱著那個女子一整夜。」那個人死都不開門。那真仁慈,真自愛又愛人,他知道自己有幾兩重,一開就完了,害了自己又害了對方的名節。孔子聽了這個人的故事說,「這個人是學柳下惠學得最像的」,孔子太有智慧了,抓住這個機會教育點,不然我們都學「相」了,「好,柳下惠坐懷不亂。」馬上亂。所以您守禮教了,不單獨跟一個女子在一起,這也是愛護她,你在裡面什麼情況,人家要毀謗,她不就一輩子都受到這個侮辱嗎?那你怎麼是愛護她?所以這些在團體當中都要守禮,這是自愛跟愛人。而且人跟人的緣分很難講,有時候緣分太深,你的定功不足會出事,但是你守禮就不會出事情。再來:

  【七曰。告知以難。觀其勇。】

  把危難的事情告訴他,他還勇於去承擔、不退縮,可以觀察到這個人的忠勇。

  【八曰。醉之以酒。以觀其態。】

  跟他一起喝酒,剛好他喝醉了,看在醉中會不會胡言亂語、動作輕浮?醉中的時候他的定力假如不夠,這些行為就會出來。假如這個人醉態的時候,還是很有君子之風,那挺有功夫的。我們看自己還有一個看法,夢中,會不會有邪思、有不好的言行?這個是自我勘驗。這些狀態在什麼時候練自己的戒、定?都是平常在用功,遇到境界才能從容、才能屹立不搖。你平常不下功夫,平常不練兵,面對情況一定是兵敗如山倒。

  【八徵皆備。】

  這八種檢驗都能夠用上了,都能觀察判斷,那一個人賢明,或者不肖,就能判斷出來。所以:

  【則賢不肖別矣。】

  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這裡,我們下一次這一句,從聽人家的言,看人家做事,他的行為來判斷,所以觀德、觀言、觀事、觀他的行為,包含觀他的相貌,因為「相由心生」,這些都可以觀察得到。那今天跟大家交流到這裡,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