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老實、聽話、真幹 成德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20/8/1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55-184-0001
老實、聽話、真幹。這個態度重要。我們看老實,給大家舉一個老實的例子,鍋漏匠,他的老師諦閑老法師跟他說,你就念這句阿彌陀佛,他就照做了。成德想,假如是這樣跟我說,老師說:「你就念阿彌陀佛」,我鐵定要問:「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有什麼好處?到底要念多久?」念頭很多。你看人家老實到什麼程度?老師說的就是對,照幹,連問都沒問,這個老實不簡單。
我們再看「十年因緣」,人家老和尚也是這麼老實。你看老師說:「你守三個條件」,然後師父心裡想,好像有點跋扈,可是他相信老師,他就照做了。做了三個月明白了,心得清淨了,然後去跟老師說:「我再守五年。」本來老師只要求五年,師父上人跟老師說,我再加五年。我們要了解,善知識他是過來人。打一個比喻,善知識站在二十層樓,二十層樓的風景那是盡覽無餘,這個宇宙人生的真相他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可是我們現在在一樓,那一樓看到的有限吧,善知識教我們這麼做,「我不覺得是這樣」,那不是開始在那抬槓了嗎?善知識說你跟自己學吧,我沒時間。
所以老法師這個「十年因緣」裡面,他老人家那些態度,我們真的要會觀察,真的是做到老實、聽話。都是先老實聽話,然後後來就自己領悟到,原來是這個道理,得到很大的受用。包含老人家還提到複講,他就老實先做了,後來明白了,原來佛門的規矩,從阿難尊者「如是我聞」就是複講,然後就領會到這個方法的背後它的深意在哪,因為體會到了。
我們這個時代,變化速度是有人類歷史以來最快的,我們不講其他的民族,就講中華民族這五千年變化之快。你說三十年前,一個農民,在大陸的農民,他家裡可能還沒電話;三十年後,他手上拿一支手機,全世界的電視他看得到,新聞。你說變化快不快?非常快。可是我們在快速變化的時代,假如沒有辦法掌握不變的東西,就會隨波逐流了。所以這個「十年因緣」裡面,教導我們哪些學習的態度,這個是不能變的,學習的方法不能變,一變都是學知識了。學知識是什麼?所知障,「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而且這個菩提道上岔路好多。不知道諸位同修有沒有覺得菩提道上岔路很多?甚至於講得再細一點,什麼是岔路?一個念頭不對了就是岔路,就偏出去了。
有一個人,他說要去閉關,好像是去請教蓮池大師。大師就跟他講,你自己去閉關會有兩個問題,第一個,你不容易察自己的過。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自己一些言語、行為習慣了,有時候不知道偏了。因為修行就是知過改過,假如當局者迷,他都不知道過在哪,那就無從改了。
第二個問題,修學過程有一些領悟到底正不正確?所以我們看到劉素雲老師她也在給我們表法,你看她很用功,真的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而且人家學習的方式很正確,她一片碟看一天,可能也有八遍。現在人看,看一遍換第二集,像在看連續劇一樣。聽那些教法最重要要入心,不是囫圇吞棗,不是走馬看花。她這樣在《無量壽經》下了十年的功夫,得了利益,紅斑性狼瘡這個是絕症,都念好了。跟老人家結上緣,一年最少都有一到兩次去見師父,然後把自己修學匯報給老人家,老人家才好指導,不然怎麼知道我們領悟得對還是不對。假如我們領會得不對,那就很可能偏掉了,明明領悟得不對,還自己覺得境界很好,那更慘。所以你看這兩點都很重要。
所以聽善知識的話,就慢慢了解他教導的這些方法的智慧,這個方法的功用在哪,就會慢慢知道了。其實成德自己跟著老人家學習、跟著老人家做事,首先體會到不是自己能做什麼,是老人家藉這個事情、藉這個因緣救我,救我這個學生。因為我們這一輩的人,責任心差上一輩的人差遠了。像我父親那一輩的,對父母、對家庭都很有責任,到我們這一輩,那就真的是差一截。有一個詞叫「月光女神」,每個月都花光光,沒有照顧父母這些態度。你說我們在大都市成長,哪有可能不染污?一下子遇到佛法了,習氣全部沒了,不可能的,理有頓悟,事還要漸修。所以我們這一輩的年輕人,老人家是透過給我們任務,我們不容易懈怠,再慢慢透過我們任務當中點撥我們、點撥我們,然後透過這些因緣讓我們修點福報。所以不是說我們能去幫眾生,是師父上人藉這個因緣來拉拔我們、來救我們。
而跟著做的過程,真的很難理解老人家為什麼要做這個事,但是相信師父,師父讓幹就幹吧,幹著幹著再回頭看看,師父真有智慧。你看師父常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要掌握機緣。老人家常常說到,他這一生有好多次培養弘法人才的機會,後來都沒有能成熟。大家聽這段話,我們要懂得去領悟,以老人家這樣的威望、福德,在這個時代要成就一件事都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這也是眾生的共業。但是我們要養成,困難愈大,我們要愈挫愈勇。所以李炳南老師說,困難愈大功德愈大,歡迎困難、歡迎困難。你們現在的表情不是歡迎困難,好像我剛剛講的話有點吞不下去。藉彼魔惱,堅我願力,若都無苦,忍從何來?沒有這些境界,忍辱怎麼修?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一定要修忍辱的。
結果老人家創辦英國漢學院,老人家幾歲?九十歲。要創辦英國漢學院確實不簡單,很不容易。但是當時候成德也覺得挑戰很大,現在再想想,師父有大智慧。因為很多從小讀經的孩子,那比我的緣好太多了,他們有個出路,能夠在這裡拿到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和光同塵,因為這個時代很重視這些東西,尤其你要把這個漢學弘揚到西方,你沒有這種學術地位,他可能就不怎麼聽你講。所以和光同塵不容易,你那個機緣要抓住。剛好遇到休斯校長,他很大的魄力,辦我們這個英國漢學院,太多的做法都是史無前例的,學校也很多阻力的,他都把它克服了。所以師長老人家說,可能他前世是中國人。這個我們也是很念這個恩德。這個是做著做著慢慢才懂,所以這個要老實聽話,就慢慢能夠去看得懂、去體會到了。
聽話,我們與會的同修都很有善根,你們寫的心得,比方說念念為他人著想,今天聽了這個課,就開始練,當下就是,這個就是聽話。所以祖師說聽話是什麼狀態?聞教便行,奚待更勸,他聽到一個好的教誨馬上做了,那這樣的人不用人家勸。我們的祖先大舜就是這樣,他得到一個善言、好的教誨,看到一個好的、善的行為,他就全心全意去落實、去效法,所以他成為聖人。所以師父為什麼有大成就,原因在哪?我們要會觀察,進而去效法。舜王為什麼成為聖人?我們也要會觀察,進而去效法。
再來,真幹。我們看真幹的人,向道之心超過飢渴飲食,就好像說我們已經餓了兩天,就想著能吃東西那種渴望,一天沒喝水了,那種對水的渴望,求道也是要用這樣的心,「朝聞道,夕死可矣」。夏蓮老註解得好,有一毫夾雜、一毫自欺就不是真,有一毫懈怠、一毫自恕就不是幹,這個開解得非常清楚。而且我們看這個真幹的最後一句,就是真幹的人從先難下手,就從自己最嚴重的習氣下功夫,最難的能夠突破了,其他的都是小菜一盤,所以從先難。再來,從根本下手,君子務本,這個我們也一起探討過了。而且要能安住當下,這才是真幹。不能安住當下,一定在過去的懊惱、未來的擔憂、現在的彷徨猶豫中。所以《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所以顏同學有提到說,自己腦子常常一直轉,考慮未來的事情,結果母親提醒她安住當下。成德看了很感動,我們顏夫人都是相夫教子,功力很高,在這個關鍵的時候一句話就夠了。所以修行人能不能得力,就看這四個字,能不能安住當下。深信因果的人能安住當下。我們為什麼對過去的事懊惱?不甘心,怎麼找我?怎麼是我?可是深信因果了,「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所以別人待我如何,這是我的因果。所以真深信因果的人,逆來順受。甚至於人家懊惱的事他覺得什麼?無債一身輕,還掉了。不深信因果的人,愈還愈不甘心,在那抱怨。所以深信因果真的是妙法,所有的煩惱深信因果能治。深信因果的人不會有未來煩惱,欲知將來結果,只問現在功夫,未來跟現在是分不開的,你現在種的因就是未來的果。那真正深信因果的人,他在每一個當下都種下正確的因,他不會在那裡猶豫,因為猶豫一點幫助都沒有,彷徨一點幫助都沒有。身有所憂患,不得其正;有所恐懼,不得其正,心不能用錯了。那他會在當下用正確的做人做事來思惟,他是理智的,度德量力,審勢擇人。他面對因緣不激動,客觀分析,自己的部分客觀分析,因緣的人事環境、物質環境客觀分析,不強求,懂得隨緣。
再來還有一句,於修學過程中懂得自我勘驗。這個自我勘驗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講,師父領進門,修行要靠個人,那靠個人就是我們自身要自我檢查。有一位法師,在念佛上很有成就,他是台灣圓因法師,他有一段法語很好,他強調修行念佛要愈來愈簡單,簡單到只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我們現在腦子裡是愈來愈複雜還是愈來愈簡單?這個要勘驗。然後愈學愈謙虛,謙虛到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這也是印祖教的,檢查一下,我們是不是慢慢往這個狀態靠近了。愈學愈慚愧,慚愧到好事予別人,壞事向自己,所有的功勞都是人家做得好、團體做得好;一出問題了,是我的責任,我不妥在哪。愈修愈慚愧,這個是一個勘驗。
很多法語都是勘驗,像《了凡四訓》也有一段勘驗,「或覺智慧頓開,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事情很繁雜,可是你自己不煩,「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冤親債主在罵你了,你不止沒有生氣,心裡想他又來給我考試了,佛菩薩來了,回瞋作喜,「或夢飛步太虛」,這個都是好的現象,「或夢幢幡寶蓋」,「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這個是好的現象。不好的現象他也有提到,比方「轉頭即忘」,什麼事情好像一下就忘記了,我跟這個有點愈來愈接近了,這一點我得要小心,「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妄言失志」,這個都是要謹慎的地方,其實就是對自己沒信心,常常講出來就是喪氣話。
——恭錄自:弘護人才扎根班(第七集)
2020/8/1 檔名:55-164-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