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幸福人生講座—《弟子規》  蔡禮旭老師主講  (共一集)  2006/10/11  英國Friends House  檔名:52-179-0001

  主持人:各位來賓晚安,現在我們非常榮幸能夠邀請淨空老法師,各地海外貴賓及弘法團到英國做一個學術和佛學的交流。我是倫敦大學聯合會佛學社的社長。現在我代表英國佛教教育基金會、英國淨宗學會、倫敦大學聯合會佛學社、倫敦大學帝國學院佛學會,熱烈歡迎你們的來臨。

  年過八十的淨空老法師在世界各地講經說法四十餘年。近幾年來,老法師極力倡導《弟子規》和《十善業道經》,所以藉著訪問英國這個機緣,淨空老法師特請蔡禮旭老師向英國各界人士介紹《弟子規》,希望能給具有西方文化的英國和每個階層的人都得到助益。有請淨空老法師為我們開示。

  淨空老法師:英國淨宗學會會長,諸位理事,諸位同修,以及海外的大德先生、女士們,大家好!

  英國的淨宗學會成立的訊息傳到香港,我聽到之後,非常的歡喜、非常的安慰。淨宗的法門,顧名思義,我們都曉得這個法門是從清淨心入門。中國古老傳統的教學,最著重是扎根的教育,所以中國教育它的特色就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中國教育的根本。所有各種不同的教育都是這個家庭教育的延續。所以它的生命性,性德生命非常非常的堅強,歷五千年而不衰。《弟子規》這一篇就是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的集大成,無論是講學問、講道德,乃至於講到技術面對社會的所有貢獻,都離不開這個基礎。

  我們看到今天社會的動亂,人民生活的痛苦,無論是貧富貴賤,無論痛苦或者是快樂,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基礎根本的教育疏忽。所以我們經過很長時間的反省,才知道這個教學的重要,我們這才把這找回來認真用心去學習。這個教學不是教科書,不是教兒童讀的,不是叫他念的,而是做父母的、做長輩的,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必須要做出來給兒女看,給嬰兒看。所以這個教育,今天的話來說,它是成人教育,它不是兒童教育。我們成人能夠把它做好,百分之百的做到,自自然然就影響到下一代。所以這個教育是中國教育的身教,以身作則。

  這種教育是活的,生命力很強,像樹有根,它慢慢的會開花結果。如果疏忽了這個教育,那就像花瓶裡的花一樣,很好看,沒有生命,幾天就枯死了。我們今天化解衝突,拯救這個社會,拯救這個世界,使它恢復到安定和平,恢復到正常;除這個教學之外,實在找不到第二個方法。我們的蔡老師很不容易,他用一年的時間把它完全落實到,百分之百的做到,然後才可以教人,所以才能感動眾生,提起聽眾的熱誠。我們在中國湯池做試驗,這時間雖還不到一年,這是得力於楊老師跟蔡老師他們的身體力行,以身作則感化地方的居民。我今天不多佔時間,下面我們請蔡老師給我們講《弟子規》。

  蔡老師: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晚上好。

  剛剛聽到主持人的介紹,個人覺得很慚愧,因為自己的修學不好。我是到祖國大地,還有我們世界各地華人的地區出來做拋磚引玉的工作。因為像我這樣在語文程度上很不好的人,都能透過幾年的學習才能夠為弘揚中國文化盡一點心力,所以我能夠做得到,在座所有的朋友也一定能都做得比我還要好。因為我在初中的時候,在考高中,有五科成績總共扣了八十八分,光「語文」一科就扣了一半四十四分,我相信大家可能沒有我這麼高的能力。中國話說「禍不單行」,我到高中的時候,還曾經考過語文全班「第二名」,倒數第二名。

  但因為我們接觸到聖賢的教誨,佛陀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弟子規》又告訴我們,「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我們相信聖哲人所說的話,我們開始依教奉行。所以這個信心是我們求學問一個相當重要的基礎。我們對自己有信心,還有要對師長、對聖賢人每一句教誨都要有信心。所以當我們聽聞師長的教誨,還有經典上的教誨,只有一個意念就是如何做到,絕對不想做不到。這樣時間就不會耗在消極、自暴自棄裡面。而且假如我們想說「我做不到」,這個念頭就是懷疑佛菩薩的教誨。那懷疑佛菩薩、懷疑聖賢人的教誨,那這是大傲慢。

  所以我們學習聖賢的教誨,首先第一個重要的態度,一定要隨順聖賢的教誨,要把自己的想法看法放下。所以宋朝布袋和尚,有居士向他請教如何修學佛法?這個時候布袋和尚馬上雙手一鬆,他那個布袋就掉在地上。這個放下去,就是把我們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當下馬上放下,時時起心動念,想著跟《弟子規》相不相應,跟師長的教誨相不相應?這樣人生就過得單純多了。這布袋和尚一放下,大家都說先學著放下,接著又問說:那下一步怎麼辦?布袋和尚又把布袋拿起來,拍拍屁股就走了。這就是提起聖賢的教誨,提起跟我們本善相應的思想觀念。所以正確的思想才能通往幸福的人生。

  中國話講「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個道就好像一棵樹,什麼道?我們造業,我們的為人父母之道,我們為人孩子之道,以至於為人夫妻,還有為人領導之道,這都含攝在本立而道生這個道當中。而這個本,把每個道都能夠演得圓滿,本就在這本《弟子規》。所以當我們找到了根本,這樹根紮穩,它都懂得吸收水分、吸收營養,那所有的道就能夠水到渠成的成就。這麼寶貴的因緣,我們要非常的歡喜,甚至於半夜作夢都會偷笑。

  因為人生最怕的就是努力有結果,但不是好結果。你看,我們現代的人對工作、對家庭下的功夫,那可不比古代的人少,但是我們得到的結果是修學三十年、五十年功夫不得力,我們得到的結果是離婚率愈來愈高,是孩子逆反、叛逆愈來愈嚴重,是憂鬱症愈來愈多,這些結果都是很努力去努力出這樣的結果來,最主要就是沒找到根本。所以沒找到根本,就好像一朵花,它沒有根,很好看,但是只能看三天、五天就凋謝掉,而且凋謝了以後,還會發臭。這就好像賺了滿多的錢,自己身體搞垮了,然後夫妻處的不和,下一代又沒教好,結果害得父母、害得親人都要為他擔心受怕。所以要讓我們的人生幸福的價值能夠長久,最重要的要先從根本下手。

  修學佛法,「以戒為師」,《弟子規》就是戒。而任何一個角色,包含父子關係,君臣關係,夫婦關係,兄弟關係,朋友關係,要讓他處得非常的圓滿,都要以德行為基礎。我們今天根本抓到,當下把這個根紮下去,慢慢它就會發芽、成長、茁壯,最後樹蔭參天,還可以庇蔭到百年、千年以後的子孫,還有眾生。而我們剛剛講到,所有人與人的關係都要用德行,而德行當中有一點就是要先以身作則。中國講「正己化人」,這個化,自然而然感化人,絕對不是去強迫,所以自己真正做好,自然影響家人,影響身旁的人。

  我們在聽師長的教誨,還有在聽一切中國文化的課程,很多的朋友在聽的過程都是心裡在想,我的先生來了不知道多好?我那個小孩應該把他抓過來才對。所以從頭聽到尾都是想到別人需要聽,只有一個人不需要。諸位朋友,知不知道誰不需要聽?所以顛倒顛倒,這不是講別人,這是講我們自己。在這個念頭上先要求別人,那就是在求學問的過程裡面先顛倒。

  所以為什麼我們修學的過程,看到別人學了之後,一家非常的和樂;但我們學了之後,全家人看到我們就怕?就是搞不清楚狀況。所以我們要很老實依照聖賢的教誨,不可以存僥倖,因為僥倖,經典裡說「小人行險以僥倖」,我們有僥倖的心理,不老老實實去做,那就變成什麼?我們就變小人。那個僥倖是什麼?你們如果先要求別人,我慢一點再作,這樣還是有效果,但是絕對達不到效果,因為人家會說:你都叫我做,你為什麼自己不做?所以態度決定我們成就,我們的心態才能夠決定成就,而不是成就以後再來改變心態。我們有一個態度就是每一句經文都不是講別人,都是先講我自己,都是先修我自己,有了這樣的心態,真的,我們才開始入門學習。

  剛剛師長也有提到一個修學的態度,這也是我們契入聖賢學問的一個重要心態,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當我們時時要求自己,就會感動對方生慚愧的心。就像人要幸福,就是人與人相處要和諧。而這個人與人關係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首推是夫妻關係。夫妻裡出現一些問題,我們能先反省自己,那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但是假如只是指責對方,那無事會變有事,小事會變大事。

  有兩對夫妻剛好住對門,其中一對相處的非常和樂,另外一對夫妻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這一對常常吵架的夫妻,看到別人這麼和樂,事實上他也很羨慕,所以其實人都希望過得幸福,只是他不知道怎麼去達到?諸位朋友都很熱誠,希望把聖教介紹給別人。首先,我們要學著有燦爛的微笑,人家自然就跟過來。假如我們學的都是一張苦瓜臉,人家看到我們就拔腿就跑,不敢學了。所以影響周圍的人,最要緊的是提升我們自己的道德學問,這個最要緊的,其他都可以次要,不要那麼著急。她走過去,還看到四下無人才敢走過去。所以我們修學道德學問,首先要先把面子放下,不然學不到東西。

  當這位太太向人家和睦的這位太太請教,結果這位太太就跟她說道:因為我們家都是壞人,你們家都是好人。結果這位太太聽完之後,矇了,你們家都是壞人,這麼和樂;我們家都是好人,常常吵架、打架。這位太太看對方聽了皺著眉頭,了解到她可能沒聽懂,接著又解釋道:比方說,今天我給我先生倒一杯水,結果他走過來,不小心把它弄倒,這個當下我會馬上說對不起、對不起,我的杯子沒有放好,害你把它撞倒,就趕快在那裡收拾。結果我的先生馬上不好意思說:都是我自己走路不小心,害你一片心意都被我搞砸了。兩個人在那裡互相道歉,互相在那裡擦桌子,把桌子擦得乾乾淨淨。接著這個太太說:我再去幫你泡一壼。你看那一壼香不香?你們都喝到了。她們家都會認錯,都承認自己是壞人,所以家人和樂。

  同樣的情況在你們家,當先生把這杯水撞翻了,這太太馬上說:你走路不長眼睛?我的一片心意都被你搞砸了,要喝自己倒。這先生聽完了,絕對不甘示弱:你連放杯子都不會放,亂放,還敢罵我。所以時時只會指責別人,一件小事都能變大事。現在很多夫妻吵著要去離婚,結果離婚,那辦事人員說:你們兩個為什麼要離婚?突然兩個人看一看,對,我們當初為了什麼事吵的?都忘記。人生的天平要拿出來秤,是我們的面子,我們意氣用事重要,還是家庭的和樂、下一代的幸福重要?這個天平要時時拿起來秤,是我們多賺一些錢重要,還是好好把下一代教好,你的中晚年後顧無憂重要?是兄弟姐妹只賭一口氣重要,還是讓父母能夠放心、能夠歡喜我們兄友弟恭重要?

  所以從剛剛這兩對夫妻對話當中,我們就體會到一個真相,也是老祖宗一句可貴的教誨,叫「各自責」,各自懂得先檢點自己、反省自己,「各自責,天清地寧;各相責,天翻地覆」,彼此之間只會指責別人的錯誤,而不檢討自己,那小事都會搞得天翻地覆。所以地獄跟天堂只在一念之間,一念反省是天堂,一念指責是地獄;一念愛心是天堂,一念自私是地獄;一念貪心是地獄,一念知足是天堂;一念傲慢是地獄,一念懂得欣賞、成人之美就是天堂。

  諸位同修,我們現在認知到怎樣的生活,怎樣的心態,怎樣的思想,才能走上天堂,這樣才能引導我們後代子孫也走正確的路。中國文化的核心,仁愛。因為思想決定行為、決定習慣也決定命運。所以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為人父母的思想決定一個家庭的命運,一個領導就決定一個團體的命運,以至於我們現在的思想就影響著炎黃子孫這個民族的命運。你看我們跟身旁的人,以至於後代的子孫,那都是一體不可分,息息相關。以前因為沒有學聖教,所以不知道仁愛。一念仁愛走向的就是互助互愛,就是大同世界。

  所以錯誤的思想,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的享受、享樂。我那時候念書,看到別人考得比我好就嫉妒他,看到別人考得比我差,還要過去跟他說一句:我都沒有怎麼念,就考得比你還好。人的福分都在這一些錯誤的思想當中都折損掉,這叫刻薄。有一對姐妹,剛好這個姐姐回來跟她妹妹講:妹妹,今天一個同學問我一題數學,我都不告訴他。結果她的妹妹就說:假如是我,我會告訴他,我會把錯的告訴他。這樣的人生走下去,競爭、鬥爭、戰爭,最後就是末日,人跟人之間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利己,未來不堪設想。

  我們要認知到這一點,現在很多不好的現象,都是從錯誤的自私自利念頭衍生出來,刻薄。你看十三歲的孩子會因為幾千塊錢,要買一台手機,把父母都殺掉;會因為要上網咖上網,沒有錢,卻把自己的奶奶、爺爺都殺掉。這樣的例子,現在都是愈來愈多。所以老祖宗警惕我們,「欲是深淵」,假如不啟發孩子本善之心,讓他的欲望愈來愈多,那他就像一個無底洞,怎麼填都填不滿。所以我們誤解了人生,我們本來以為就是不斷的賺取金錢,然後去享受,這樣叫幸福。其實那就像是吸毒一樣,你今天去享受了這個欲望,好像感覺快樂了一點,但是一下子你又痛苦了。人生欲望愈少,身心輕安,會很自在。

  比方一個太太去買一個名牌的衣服,她要買的時候,她跟她先生說:買了,買了。她的先生在旁邊說:嘜啦,嘜啦。你看,我們現在建立的快樂幸福都是在別人的痛苦上。買一件漂亮的衣服,買了一刷,一半的薪水去了,然後到公司去,還要到每個同事的面前繞半天,繞完之後說:你覺得我今天有什麼不一樣嗎?結果同事一看,好像沒有什麼不一樣。你不只不會快樂,還會氣死。結果,那個錢花下去了,一個月,聽說現在有人叫做月光女神,每個月都花光光的叫月光女神。後面十天都還要吃泡麵,吃到最後受不了了,回去給爸爸撒嬌:爸,我沒錢了。結果爸爸很生氣,在那裡罵:我都跟你講過多少次了,你就是不聽我的話,來,要多少錢?所以孩子奢侈是結果,原因是我們把他寵壞了。

  當父母的要高瞻遠矚,要能防微杜漸,要引領孩子是成就他的德行,而不是增長他的欲望。所以現在不是孩子不能寵,先生、太太也不能寵,甚至於爸爸、媽媽也不能寵。你假如寵太太,她就要跟你一哭二鬧三上吊。你在公司上班,一聽到電話響了,馬上就在那裡發抖,不知道今天要演哪齣戲出來?所以不只是孩子要學習,夫妻之間也要互相成長,那才有一輩子圓滿的婚姻。

  剛剛也提到父母對我們的要求,合乎人情,合乎德行,我們要盡心盡力。假如父母都一直要我們人生追名逐利,這時候就要「親有過,諫使更」。因為我們當初在讀書,不管以後是要當醫生、當律師、當老師,不管從事任何一個行業,很多的家長都是用什麼考慮?都是用一個月賺多少錢?他栽培孩子當醫生幹什麼?要賺錢!所以現在病人進來,醫生一看都是打量一下,我在他全身可以賺多少錢?結果現在醫院還有每年的營業額目標,連醫生都要趕業績,他要跟你商量:我把你的胃割掉好不好?

  中國這些醫聖,像孫思邈這是藥王,他就提到,皆作至親之想,面對每個病人都像面對自己父母、面對自己至親一樣的態度。我們老祖宗任何的才能都要傳給真正會做的人,有愛心的人,他才傳。王羲之是書聖,書法寫得最好的,他說「非人不傳」。他講的拿著這個能力統統去追名逐利,那是害人,甚至於是害了一代的人。所以任何一個行業最重要的都要有愛人、服務他人的態度及使命感。

  那時候我剛出來教書,很多長者遇到我,都是先問我,第一句話:你一個月賺多少錢?諸位朋友,假如你孩子的老師都是想著賺錢,你敢不敢把孩子交給他?一個老師他假如有愛心,他影響的是幾百個,甚至是上千個家庭,因為他有愛心,父母就放心。而且每個學生人生態度正確,他影響是一個家庭,以至於是世世代代,甚至於這個學生以後又是別人的老師,那影響的面就更大。

  諸位朋友,你身旁有將讀大學的年輕人,你一定要引導他們:你這十多年來,家庭、社會對你有非常多的栽培,所以你要好好的利用這四年學會服務社會的能力。這個心態要在他踏入大學的那一刻就建立起來,不然他四年的大學可能又完全揮霍掉。把我們下一代這些年輕人的觀念引導正確,那也是我們的責任。你看,假如他們都沒有教好,十年、二十年以後,他們是社會的中堅,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垂垂老矣,他們沒有愛心就說:這些糟老頭,我們就別管他。所以幸福在正確的思想,我們這一輩子絕對不要做欲望的奴隸,也不要讓我們的孩子變成欲望的奴隸。幸福快樂就在我們正確的思想。

  諸位朋友,什麼樣的人生態度才會幸福快樂,我們現在想一想。諸位朋友,有想到的舉手?假如都沒有,我們現在每天帶著子孫往哪裡走?「欲助人者先自助」,我們要幫助家人,首先要先幫助自己明白什麼叫幸福。而且「欲愛人者先自愛」,我們今天口口在那裡,我要愛誰、我要愛誰,結果自己搞得一塌糊塗,你拿什麼去愛人?

  中國古聖先賢對這人生體會得很深,所以有提到「知足常樂」。我們在吃一頓飯,感謝農夫辛勤的耕種;在吃飯的時候,感謝服務人員的服務。你看,知足當下就快樂;假如不知足,嫌東嫌西的,那個飯吃下去都消化不良。而且又對這服務人員很不滿,結果他也不高興,菜還沒有端出來以前,甚至於還給你多加了一些調味料。所以老祖宗講「人生解知足,煩惱一時除」。知足的人時時感恩別人,不知足的人時時挑剔別人。今天,我們的孩子知足了,他走到哪裡,一定很多人對他都很稱讚,因為他時時都知足,感恩別人。他愈感恩別人,他人就愈稱讚他。

  還有孟子說的「人生有三樂,第一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這叫天倫之樂。有一個老太太,她在她的遺囑裡面寫道,我死了以後,把我的骨灰倒在我們家對面的超級市場的屋頂上,在哪一家我就不講,不然它就沒生意。為什麼?因為她有四個孩子,常常到這個超級市場買東西,就是不願意到對面去看看他的老母親,老奶奶。沒有天倫之樂,每天住很大的房子,快樂得起來嗎?而且,不只這個老奶奶很可憐,她所有的孩子都很可憐,因為不孝的人,內心是最空虛的。再來,他的下一代一定對她也不孝。這個時代,「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因為人沒有學,不知道這些道理。

  所以我們要停止對一切人的指責,為什麼?因為他沒有學過,我們要包容、可憐,要幫助他,不能再嫌棄他們,不能再責怪他們。人都沒學到,有很多夫妻,像先生有不好的行為出現,有外遇的情況出現,那太太也都氣得半死說:他那麼大了,還做這種事情,他都三、四十歲了,連這個道理都不懂。其實他真的不懂,因為他沒學過。所以當我們家裡出現狀況,首先要冷靜到,「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這是孟子說的,家,你先亂了,人家才能夠趁虛而入。俗話又講「家火不燒,野火不起」。所以面對家人的問題,面對身旁朋友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冷靜下來,先想自己錯在哪裡,絕對不要再想別人的錯。假如我們錯兩分,他錯八分,你咬著他八分的錯,他一定咬著你兩分的錯。「各相責,天翻地覆;各自責,天清地寧」。

  所以先生對的時候,我們在旁邊不斷的肯定他,鼓勵他,平常的時候當朋友看;但是先生錯的時候,要當什麼看?要當自己的兒子看。你看兒子犯錯了,你會不會跟他說:我這輩子跟你沒完沒了?你說那是兒子,他年紀小。不對!先生只是身體大,他的心理年齡也很小。而且先生更可憐,為什麼?因為他是已經養成一大堆壞習慣,才有機會學,所以他學的會比兒子更辛苦。所以這一分包容,一分時時體恤成就他的心,那家庭氣氛絕對不一樣。

  剛好有一次我們要去講課,坐飛機的過程遇到一對老夫婦,結果這個老太太穿了三件衣服,那時候天氣已經很熱,我們說:老太太,您不熱嗎?她說:不熱,因為外面這一件是我媳婦買的。然後又翻了裡面那一件,這是我女兒買的。你看大熱天穿三件厚厚的衣服,一點都不熱。她家庭和樂,時時有人關愛她,她也很自然的關愛別人。她就問我們:待會有沒有人來接你們?我叫我的兒子送你們回去。她又提到她的孫子待會也會來。結果後來到站,我們行李比較多,在那裡等行李,老太太、老先生就先走出機場,剛沒有多久,我們就聽到一陣小朋友很歡喜的聲音,在那裡叫著:奶奶、奶奶,爺爺、爺爺。所以這個幸福其實只要有這分天倫,時時人生都會很寬慰也很充實。

  有一個導演,他說他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一個六十多歲的人回到家裡,還能喊一聲娘。這個導演他說,有時候拍戲,他母親會煮綠豆湯端到拍戲的現場,老人家一進現場,響起的都是奶奶好、阿姨好,很多很親切的問候聲。他所有的同仁都跟他八十多歲的老母親打成一片。有時候拍戲拍得晚,他很珍惜跟他母親相聚的時光。但是有時候拍得太晚,他怕母親太累,他就先讓母親先回他租的房子睡覺。他說當他回房子,看到他母親熟睡的臉龐,他覺得那是人生的幸福。他就想起他的小時候,多少的夜晚都是母親唱著搖籃曲讓他入睡。所以父母是怎麼對待我們,我們應該也要盡心盡力讓父母安享晚年。

  他每次回家裡,因為拍戲有時候大半都在外面,回家裡去,他會帶著他的老花眼鏡,親自幫他的母親泡腳,泡完之後,因為泡了指甲比較軟,就親手幫他的母親剪手指甲、腳指甲。我們看著那個照片,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聚精會神在幫他的母親剪腳指甲,他母親的臉上充滿了喜悅。剛好他的孩子接受訪問,他就提到他看到他父親在幫他的奶奶剪腳指甲,他說奶奶臉上的那種喜悅真不是用言語可以形容。後來很自然幫老奶奶剪腳指甲的工作就交到了他兒子的手上。所以長孩子的孝心、長孩子的德行並不是很複雜的事,不是很困難的事,直接了當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則。

  我們這一分孝心一定要是從心裡至誠發出來。這一點都不能假,有個小學生,他的爸爸聽完課說:我要孝順我爸爸,他才會孝順我。所以早上他要上班以前,他跟他爸爸說:爸爸,我先去上班。就跟他爸爸開始,「晨則省,昏則定」,結果他的兒子跟他爸爸說:爸爸,你這是做給我看的。所以一切都要從真實心中去做。

  我們想起母親整個懷胎十月的辛勞,臨產的辛勞,生孩子的時候,那是比癌症的痛還要痛。母親在那個當下知道我們健康來臨的時候,她在那個瞬間已經把人生最大的痛苦完全放下了。這一念至誠的愛心,我們一輩子都報答不完。而整個成長過程,對於我們的健康,對於我們的學習,父母操了多少心?你看我們把最骯髒的尿屎大在父母的身上,父母不只沒有嫌棄,馬上把我們弄到乾淨的地方,甚至自己甘願去睡骯髒潮濕的地方,對我們沒有一絲一毫的嫌棄。

  像我們去讀了大學,難得回家裡,父母煮了好吃的飯菜給我們吃,當我們在那裡吃的時候,父母在旁邊非常的歡喜安慰。而我們往後的工作,甚至於走入婚姻,有了自己的孩子,父母無時無刻都在替我們擔心、替我們費心。所以我們體會到這一分恩德,從今以後不願意再做讓父母操心的事情。更重要的,要做讓父母歡喜、讓父母感到欣慰光榮的事情。《孝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我們剛剛是提到孟子的三樂,第一樂是父母俱存,兄弟無故。兄弟姐妹都能夠相處得很和樂,《弟子規》說「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有一位女士她跟她哥哥已經十多年沒有聯絡了,聽了課之後,她也懂得學一句要做一句。所以她就買了一點東西,就坐車,也是忐忑不安到她哥哥家裡。結果一下車,看到了她哥哥;結果,她哥哥一時間很驚訝,就往家裡跑,她也搞不清楚狀況。因為她的哥哥太驚訝了,跑進去拉她的大嫂出來看:你看妹妹來了,妹妹來了。結果她的大嫂出來,馬上對她說:我趕快把媽媽接過來。

  「家和萬事興」,誰不希望家庭和樂、和睦?從我們開始做出正確的人生態度,所有的我們身旁的人事環境都會開始轉變。所以人生的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就從我們開始盡孝,就從我們開始提升德行做起。而具體的落實,就是這一本《弟子規》。而《弟子規》就像一服良藥,吃了,沒有人會沒有效的。怎麼個吃法?早晚讀一遍。早上讀一遍,提醒自己這一天都要依教奉行;晚上讀一遍是反省自己今天還有哪些做不好,明天要更加的提升。三個月之後,保證會露出燦爛的微笑。好,那我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

  與會人士提問:有人說,如果我們覺得幸福就是幸福,是不是這樣子?

  蔡老師:假如我們覺得打麻將會幸福,那太太會痛苦的半死。一定是真正跟自己本善的心相應的,自己會幸福,而且所有的人都會幸福,這才是真幸福。

  主持人:謝謝蔡老師,非常溫暖和有意義的演講,還有謝謝翻譯劉小姐給我們做英語的翻譯,也謝謝澳洲圖文巴淨宗學院的教師和講師。

#